念珠根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合集下载

黄芩中药作用与功效

黄芩中药作用与功效

黄芩中药作用与功效黄芩,又名金花黄梨、大黄、黄华、大黄花、大芩、苦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黄芩属于百合科黄芩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南和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

黄芩对人体有着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功效,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黄芩的主要药用部分为其根和根茎。

根茎部分含有较高的有效成分,是中药中广泛使用的部分。

根茎部分主要含有黄芩苷、黄芩素、黄芩甙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首先,黄芩具有抗炎作用。

黄芩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

黄芩苷、黄芩素等成分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

黄芩还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减少炎症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

临床应用中,黄芩常常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如感冒、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等。

其次,黄芩具有抗菌作用。

黄芩中的黄芩苷、黄芩素等成分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多种细菌和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黄芩苷等成分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结构,干扰细菌的代谢活动,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黄芩还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和产孢,起到很好的抑菌作用。

因此,黄芩在临床上常被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腹泻、皮肤感染等。

此外,黄芩还具有抗病毒作用。

黄芩中的黄芩苷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可以抑制病毒的感染和复制。

黄芩苷能够与病毒颗粒结合,干扰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并且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达到抑制病毒感染的作用。

临床应用中,黄芩常被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肝炎等。

最重要的是,黄芩还具有抗肿瘤作用。

黄芩中的黄芩素具有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黄芩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断肿瘤细胞的生存信号,并且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新生血管生成,阻止肿瘤的继续发展和转移。

临床研究表明,黄芩对多种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如肺癌、胃癌、乳腺癌等。

除了上述主要作用外,黄芩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氧化、保护肝脏等多种作用。

黄芩的功能主治图片

黄芩的功能主治图片

黄芩的功能主治1. 黄芩的概述黄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药用部分为黄芩根和根茎。

黄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一些热病、感冒等疾病。

下面将介绍黄芩的功能主治。

2. 黄芩的功能黄芩具有以下主要功能:•清热解毒:黄芩性寒,可以清热解毒,用于治疗热病、感冒等疾病。

•平肝泻火:黄芩有抑制肝火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肝火上升引起的头痛、目赤等症状。

•利尿通淋:黄芩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缓解水肿。

•抗菌消炎:黄芩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疾病。

•抗过敏:黄芩可减少过敏反应,并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

3. 黄芩的主治黄芩常用于治疗以下疾病:•感冒发热: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等症状。

•咽喉肿痛:黄芩有抗菌、消炎作用,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等疾病。

•皮肤病:黄芩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病如湿疹、疮疖等。

•黄疸:黄芩能够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对治疗黄疸有一定的作用。

•小儿高热抽搐:黄芩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小儿高热抽搐引起的症状。

4. 如何使用黄芩黄芩一般以黄芩根或根茎为药材,可以制成药片、中药颗粒、中药汤剂等形式进行内服。

对于外用,可以将黄芩煎煮成黄芩水,用于清洗患处。

剂量方面,一般成人口服黄芩药片剂每次2-4片,每日3次;儿童用量需减少。

具体用量还需根据疾病情况和医生建议来进行调整。

5.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黄芩属寒凉药,孕妇禁用。

•过量避免:使用黄芩时应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黄芩具有一定的药物相互作用,使用时需遵医嘱或咨询专业医生。

综上所述,黄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平肝泻火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皮肤病等疾病。

但使用时需注意孕妇禁用、避免过量使用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注意事项。

在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吃法黄芩,学名为Scutellaria baicalensis,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黄芩有清热解毒、泻火利水、凉血止血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日常生活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芩的功效与作用,以及其正确的吃法。

一、功效与作用1.清热解毒: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由于热毒引起的疾病,如火疮、疔疮等。

2.泻火利水:黄芩能够泻火利水,有助于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减少火热引起的不适症状。

3.凉血止血:黄芩具有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出血过多或身体虚弱引起的出血症状。

4.抗菌消炎:黄芩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咽喉炎、肠胃炎等。

二、吃法1. 黄芩煎剂将适量的黄芩取出,加入适量清水,煎煮后取煎剂,分次饮用。

可根据需要调整剂量和服用次数。

2. 黄芩汤剂将黄芩与其他药材配伍,煎煮后取汤剂,分次饮用。

黄芩汤剂常用于中药复方的配伍中。

3. 黄芩丸剂将炮制好的黄芩加入其他药材制成丸剂,按照医生建议或药品说明书指导服用。

4. 黄芩口服液市售的黄芩口服液,可以直接按照说明书的用量和方法服用,通常为口服液或口服溶液。

需要注意的是,黄芩属于中药材性寒,不宜过量食用,特别是女性在月经期间应慎用。

在使用黄芩的同时,建议咨询专业中医或医生的建议,以确保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黄芩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正确的吃法可以有效发挥其药用价值。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量食用黄芩,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医生建议选择不同的服用方式,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黄芩的功能主治归经

黄芩的功能主治归经

黄芩的功能主治归经一、黄芩的概述黄芩(学名:Scutellaria baicalensis)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

黄芩在中医药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芩的功能主治归经。

二、黄芩的主要功能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它可以清热解毒,燥湿除热。

黄芩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较好的杀菌效果。

此外,黄芩还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等多种功效。

三、黄芩的主治归经黄芩主要归属于肺、大肠、胃经。

3.1 肺经黄芩具有化痰止咳、清热宣肺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肺热痰嗽、咳嗽痰多等症状。

3.2 大肠经黄芩具有清热利湿、泻火通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大肠湿热型痢疾、便秘等症状。

3.3 胃经黄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疮疖肿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四、黄芩的适用人群黄芩适用于以下人群:1.患有感冒、咳嗽、咽喉痛等症状的人群;2.患有热毒引起的疮疖、湿疹等皮肤病的人群;3.患有大肠湿热型痢疾、便秘的人群;4.患有胃热引起的消化不良、口腔溃疡等症状的人群。

五、黄芩的用法用量黄芩的常见用法包括煎汤、炒服、研粉等形式。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用法用量:1.黄芩煎汤:每次10-15g,煎服,每日2-3次;2.黄芩炒服:每次3-10g,炒炭后用酒送服,每日2-3次;3.黄芩研粉:每次1-3g,冲服,每日2-3次。

请根据具体病情咨询医生或药师,确定适当的用法用量。

六、黄芩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黄芩作为中药材,虽然具有多种功效,但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副作用和注意事项:1.黄芩口感苦寒,脾胃虚寒者慎用;2.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黄芩;3.未成熟人群和儿童使用黄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4.对黄芩过敏的人群禁用黄芩;5.在使用黄芩时应严格按照剂量使用,不可过量使用;6.在使用黄芩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如果出现不适,应及时停用并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指导。

中药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黄芩的功效与作用中药黄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功效和作用。

黄芩可以清热燥湿、解毒利咽,对于一些感冒发热、肠胃不适、口腔溃疡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此外,黄芩还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过敏等多种药理作用,可用于治疗肝炎、支气管炎、过敏性皮炎和胶原性疾病等。

黄芩的功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清热解毒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清除人体内的热毒和湿毒。

它含有黄芩苷、黄芩素等成分,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症状。

黄芩可用于治疗高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疮毒肿痛等症状。

例如小儿高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可以使用黄芩与连翘、板蓝根等中药配合使用,以清热解毒,缓解炎症,降低体温。

二、利湿泻火黄芩具有利湿泻火的作用,能够清除人体内的湿气和火热。

湿热是指人体内湿气和火热相结合,导致身体出现胸闷、口苦、尿黄等症状。

黄芩中的黄芩苷、黄芩素等成分可以促进尿液排出,减少湿气和火热滞留,从而起到利湿泻火的作用。

黄芩可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症状,如尿黄、口渴、腹胀、便秘等。

例如黄芩与泽泻、白术等中药组方,可以促进水液代谢,排除体内的湿气,缓解湿热症状。

三、抗炎抗菌黄芩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菌感染。

黄芩中的黄芩苷、黄芩素等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减少炎症的程度和范围,从而起到抗炎作用。

同时,黄芩还具有抗菌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对于感染引起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黄芩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肠胃感染等。

例如黄芩与连翘、板蓝根等中药组方,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发热、咳嗽等症状。

同时,黄芩还具有抑制幽门螺杆菌、大肠杆菌等常见细菌的作用,对于胃肠道感染有很好的疗效。

四、抗氧化黄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黄芩中的黄芩苷、黄芩素等成分可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起到抗氧化作用。

黄芩可以用于保护肝脏、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

黄芩胶囊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主治

黄芩胶囊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主治

黄芩胶囊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主治1. 简介黄芩胶囊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黄芩。

黄芩胶囊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芩胶囊的功能主治。

2. 抗菌消炎黄芩胶囊具有很好的抗菌消炎作用,对多种细菌、真菌、病毒等具有抑制作用。

主要功效包括:•抑制细菌感染:黄芩胶囊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繁殖,对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抑制病毒复制:黄芩胶囊对多种病毒具有抑制作用,能够减少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和传播,对于治疗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有一定的效果。

•抗真菌感染:黄芩胶囊对常见的真菌感染如念珠菌、白色念珠菌等具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治疗念珠菌感染等真菌性疾病。

3. 清热解毒黄芩胶囊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热毒引起的各种炎症具有明显的疗效。

主要功效包括:•清热解毒:黄芩胶囊能够清热解毒,减少炎症反应,缓解炎症相关症状。

常用于治疗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等疾病。

•抗炎止痛:黄芩胶囊对于炎症反应引起的疼痛具有缓解作用,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胃炎等疼痛病症。

•抗过敏反应:黄芩胶囊可抑制过敏反应,减少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的发作。

4. 抗肿瘤黄芩胶囊对肿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作为辅助治疗肿瘤的药物。

主要功效包括:•抗肿瘤:黄芩胶囊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减小肿瘤的体积。

•提高化疗效果:黄芩胶囊对于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具有缓解作用,能够提高化疗的耐受性和疗效。

•免疫调节:黄芩胶囊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对肿瘤具有一定的免疫治疗效果。

5. 改善消化功能黄芩胶囊对于消化功能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作用,可以缓解多种消化不良症状。

主要功效包括:•缓解胃肠炎症:黄芩胶囊具有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胃肠炎症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改善胃肠蠕动:黄芩胶囊能够促进胃肠蠕动,缓解便秘症状,改善排便情况。

•保护胃黏膜:黄芩胶囊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可用于治疗胃溃疡、胃炎等疾病。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用量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用量

黄芩的功效与作用用量
黄芩,又称黄栀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主要功效包括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黄芩性寒、味苦,归肝、胆、胃经,具有较强的药用价值。

1. 黄芩的功效
1.1 清热解毒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病、火热症、热毒疮、疖肿等症状。

其苦寒性质能有效降低体内炎症反应,减轻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

1.2 泻火通便
黄芩还具有泻火通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痢疾、便秘等肠胃疾病。

其苦寒性质
可清热泻火,通利大肠,有助于消化系统的排毒和调理。

2. 黄芩的用量
一般来说,黄芩可作为中药材使用,也可以饮片或颗粒剂等口服剂型。

常见的
用量为:
•中药材:每次用黄芩15~30克,煎服或煮汤饮用。

•饮片或颗粒剂:遵医嘱,一般每日23次,每次310克,视具体症状而定。

在使用黄芩时,应遵医嘱正确用药,避免超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同时,特别
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总之,黄芩作为一种常用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等功效,正确的用量
和用法是确保疗效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前提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黄芩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

黄芩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

黄芩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性味归经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茎,中药材名。

其性味苦、寒,归入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黄芩具有较广泛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主要有以下功能主治:1.清热燥湿:黄芩寒性清热,能够清热燥湿,适用于湿热壅盛引起的病症,如黄疸、疮疡溃烂等。

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清热燥湿药物配伍应用。

2.抗菌消炎:黄芩可抑制多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生长,对多种感染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常用于肺炎、肠炎、皮肤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3.抗氧化: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4.调节免疫功能:黄芩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动,对提高免疫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5.抗过敏:黄芩可抑制过敏反应,减轻组织炎症反应和过敏症状。

适用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治疗。

6.抗肿瘤: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肿瘤的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用法用量黄芩可入药制成药片、颗粒、口服液等剂型,常见用法用量为:•冲剂:每次6-12克,煎服。

•莲芝片:每次3-6片,每日2-3次,口服。

•颗粒剂:每次6-9克,每日2-3次,口服。

•注射剂:每次20-40毫升,一日2次,静脉注射。

请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不要自行增减剂量。

注意事项使用黄芩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儿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使用时应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不要超量使用。

3.对黄芩过敏者慎用,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4.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处理。

参考文献1.《中国药典》(2015年版)2.易艳萍, 李文纲. 黄芩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成药, 2011,33(9): 1320-1323.3.Shi MD, Lin HH, Chiang TA, et al. Phthalides from Ligusticumchuanxiong down-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cyclooxygenase-2 and reducecarrageenan-induced inflammation in rats. 《Planta Med.》, 2003, 69(7): 617-622.以上所述为黄芩的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念珠根黄芩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
导语: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国际间的交流慎密,大部分学医的都受到了西医的严重影响,学习中医的人是越来越少,所以这就造成了大家对中药的了解也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国际间的交流慎密,大部分学医的都受到了西医的严重影响,学习中医的人是越来越少,所以这就造成了大家对中药的了解也是越来越少。

下面就来说说念珠根黄芩这种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食珠根黄芩的根。

【原形态】念珠根黄芩,多年生直立草本。

根状芭多横走,白色,串珠状,由径达6mm肥大的节间所组成。

茎高20-36cm,仅节上疏被白色疏柔毛,其余部分无毛,带紫色。

茎高20-36cm,仅节上疏被白色疏柔毛,其余部分无毛,带紫色。

叶柄长 1.5-4m;叶片卵圆形或卵圆状长圆形,长0.8-2.3cm,宽0.3-1.3cm;先端锐尖至钝头,基部圆形至浅心形;上面无毛,下面沿脉上被极疏柔毛,密生腺点。

花少数,单生于茎上部叶腋内;花梗长约4mm,下部1/3外具成对的线形小苞片;花萼长3-4mm,盾片高1mm,果时均略增大;花冠蓝色,长3.2cm,花冠筒基部前方浅囊状膨大,冠檐二唇形,上唇灰状,内凹,下唇中裂片近圆形;雄蕊4,二强;花盘前方隆起;子房4裂/裂片等在。

小坚果椭圆球形,淡褐色,具瘤突。

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草丛、池沼及碎石滩。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安胎。

主高热烦渴;肺热咳嗽;热毒泻痢;血热吐衄;胎热胎动;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外用:适量,捣敷。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