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子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子芩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对于子芩汤这种方剂,我们应该要先了解它的药用价值和注意事项之后,才可以食用。
下面是关于子芩汤怎么吃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好好阅读
对于子芩汤这种方剂,我们应该要先了解它的药用价值和注意事项之后,才可以食用。
下面是关于子芩汤怎么吃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好好阅读一下,对食用有很大的帮助。
【处方】子芩3.6克知母女萎各1.8克竹叶(切)2.4克黄柏甘草(炙)各1.2克
【制法】上六味,切。
【功能主治】治小儿热痢。
【用法用量】以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分服。
【摘录】《外科秘要》卷三十六引《古今录验》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相信大家对子芩汤的作用与功效已经有所了解了,也让我们为古人留下的财富感到惊叹。
生活常识分享。
三物黄芩汤

昨天写了一篇【黄苓汤专治手足烦热】后,又细读了【中医临床家----柴浩然】一书,才发现柴浩然老中医是运用三物黄芩汤的高手,对于此汤的运用柴老几近出神入化,烂熟于心。
我辈自叹不入,为了不误人子弟,秉古人取法于上,得乎于中;取法于中,得乎于下,特将柴老中医运用三物黄芩汤一文转载以下,供大家学习。
治疗虚热多采用三物黄芩汤一、辨证要点三物黄芩汤出自《千金要方》,由黄芩、苦参、干地黄3味药物组成,主治产后血亏阴虚、风邪入里化热、四肢烦热、头不痛,为滋阴清热的有效方剂。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云:“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柴浩然老中医不仅擅用三物黄芩汤治疗产后虚热,而且将其扩大运用于多种虚热疑难杂症。
二、病案举例病例一:五心烦热董某,女,41岁,农民。
1976年5月8日初诊。
患者3年来每届春夏之交,即感骨蒸发热,渐至手心、足心及心口灼热,以致心烦不安,神疲乏力,小便色黄灼痛,曾经中西医多次治疗,均未奏效。
诊时,虽骨蒸发热,但体温并无变化,舌质红绛,苔薄黄,脉虚数,左寸较为洪盛。
证属水亏火盛,阴虚内热,治宜滋阴清热,方用三物黄芩汤。
处方:黄芩30g,细生地15g,苦参9g 3剂,隔日1剂,水煎,早、晚空腹服。
5月20日二诊:服上方后,五心烦热及蒸热等症已减大半,舌绛及黄苔渐退,脉仍虚数。
此虚热基本消退,继宜滋阴壮水,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
处方:细生地30g,山萸肉、茯苓、粉丹皮各9g,泽泻6g,山药15g,沙参、麦冬各1 8g,地骨皮24g 5剂,每日1剂,水煎,空腹服。
此方服后,病家来人调方云:烦热尽退,诸恙悉除。
嘱原方再服5剂,以巩固之。
[按]本案五心烦热、骨蒸发热虽系阴虚内热,但因虚热偏盛,故首诊柴老重用黄芩苦寒清热,其用量较原方明显加大,意在突出清热之功;后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滋阴壮水,首尾衔接,各有侧重而获佳效。
病例二:夜半发热李某,女,25岁,1993年8月18日初诊。
黄芩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黄芩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功能主治
黄芩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具有以下的功能主治:
1.清热解毒:黄芩汤主要成分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
冒、流感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热毒症状。
2.解表散寒:黄芩汤中的葛根具有较强的发汗作用,可以促使体内热量
通过汗液排出,达到解表散寒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
3.消肿止痛:黄芩汤中的黄芩和生姜均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
疗湿热引起的疮疡肿痛、咽喉肿痛等症状。
4.抗菌抗炎:黄芩汤中的黄芩、葛根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可用
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
用量
黄芩汤的用量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服用黄芩汤10克,水煎服用。
具体用量建议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下面是黄芩汤的使用注意事项:
1.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服用黄芩汤期间注意饮食清淡,禁忌辛辣油腻食物,避免过度劳累。
3.存放黄芩汤时,应放置在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
在服用黄芩汤期间,如出现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或其他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总结
黄芩汤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消肿止痛、抗菌抗炎等功能主治的中药方剂。
在使用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确定用量,同时注意饮食和存放的要求。
在服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黄芩汤的合理使用可以有效缓解多种症状,但需要遵循医嘱和注意安全用药的原则。
中药性味归经功效(之二:各种中草药的应用2)

中药性味归经功效(之二:各种中草药的应用2)第五节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的性味多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用于湿热内蕴或湿邪化热的症候,如心烦口苦、小便短赤、泄泻、痢疾、黄疸、关节肿痛、耳肿疼痛流脓等病症。
本节中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等,亦为常用的泻火解毒药,宜互相参证。
清热燥湿药一般不适用于津液亏耗或脾胃虚弱等症,如须使用,亦应分别配伍养阴或益胃药同用。
黄连【药用】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或同属植物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苦,寒。
入心、肝、胆、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湿热内蕴、胸中烦热痞满、舌苔黄腻,黄疸,以及肠胃湿热留恋、呕吐、泻痢、痔疮等症。
黄连清热燥湿的作用很强,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症。
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以止呕,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
2.用于热病高热、口渴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心火亢盛、失眠、心烦、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以及热毒疮疡等症。
黄连为泻火解毒要药,对热病高热、心火亢盛,有良好疗效,常配合山栀、连翘等同用;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丹皮等药同用。
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
外用以黄连汁点眼,可治火盛目赤;涂口。
可治口舌生疮。
【处方用名】川连、川雅莲、细川连、小川连(生用,清热泻火)、炒川连(炒用,减低寒性)、姜川连(姜汁拌炒,用于止呕)、酒炒川连(酒拌炒,上行,清上焦火)【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研粉吞服,每次三至五分,每日服二至三次。
【按语】1.黄连性寒,味甚苦,功能泻心火、解热毒,为治痢止呕的要药。
2.本品配以黄芩、山栀等,则泻火而解热毒;配以大黄、黄芩,则泻火而止吐衄,且可治目赤口疮;配木香,则清热止痢而除腹痛;配竹茹,则清胃热而止呕吐;配吴茱萸,则和肝胃而治胃痛泛酸;配天花粉、知母、生地,则清胃火而治消渴;配朱砂,则泻心火而安神。
子芩丸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子芩丸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对于治疗疾病,很多人会选择中医来调理,事实也证明中医调理时间虽然长了些,但效果是很不错的,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一种疗效非常好的中药方剂
对于治疗疾病,很多人会选择中医来调理,事实也证明中医调理时间虽然长了些,但效果是很不错的,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一种疗效非常好的中药方剂子芩丸,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条芩120克(醋浸,纸裹煨七次)当归60克(酒洗)
【制法】上药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妇人49岁以后,月经当住。
每月却行,或过多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腹时用霹雳酒送下,日进三服。
【备注】加香附(醋制)18克尤妙。
【摘录】《古今医鉴》卷十一
上文就是对子芩丸的相关知识的简单介绍,生活中也许我们不常吃到这些,但是多掌握一些药材的药理作用,总会对生活有所帮助的。
生活常识分享。
芩苓子阴道灌注液

芩苓子阴道灌注液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芩苓子阴道灌注液
【成份】
黄芩、白鲜皮、土茯苓、蛇床子、五味子。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除湿止带,杀虫止痒。
用于妇女湿热下注所致之阴痒及带下异常。
症见:阴部瘙痒,甚则痒痛、带下量多、气味腥臭、心烦口苦等,以及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
阴道用药。
将输液管插入阴道内6~8厘米,用手挤压容器,将药液送入阴道。
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一支,用药后卧床5分钟。
【不良反应】
偶见用药后阴道不适感,一般不影响继续治疗。
【禁忌】
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
阴道用药,不可口服。
【药理作用】
主要药效学试验表明:本品有抗炎,止痒,抗霉菌和抗滴虫的作用。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有效期】
24个月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Z20010021
【说明书修订日期】
核准日期:2009年10月26日修订日期:2010年11月01日【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浙江巨都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嘉兴市海宁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
黄芩汤现代药效学研究与临床运用

黄芩汤现代药效学研究与临床运用摘要】分析黄芩汤及其加减方药效学与现代临床运用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分析黄芩汤现阶段药效学和其现代临床运用研究的基本情况。
黄芩汤具有抑菌、抗炎与抗病毒的药效学功能。
原方或其加减方可以用在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等胃肠道疾病。
而且,还能够有效治疗内科、妇科以及皮肤科的部分疾病。
【关键词】黄芩汤药效学临床运用【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9-0300-021.黄芩汤的药理作用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
黄芩抗菌、抗病毒范围较广,体外对多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另外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抗菌有效成分是黄芩素和汉黄芩苷元。
黄芩有抗病毒的作用,对流感病毒及乙型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同时黄芩对急、慢性炎症反应均有抑制作用。
黄芩甲醇提取物、黄芩素、黄芩苷灌胃,均能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黄芩素及汉黄芩素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也有抑制作用。
黄芩新素Ⅱ、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素等均能抑制大鼠腹膜肥大细胞释放组胺(HA)。
黄芩素、黄芩苷等通过多种环节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不同程度地抑制前列腺素E(PGE)和白细胞三烯(LT)的生成,从而减轻炎性介质扩张血管、增加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细胞的趋化作用[1]。
黄芩对免疫功能有不同的影响,不仅具有抗免疫反应作用,尤其对I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作用显著。
黄芩免疫抑制作用的环节包括:①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炎性介质释放。
②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
而且黄芩也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作用。
黄芩苷锌络合物能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并使血清溶菌酶含量及红细胞补体C3bR酵母花环形成百分率也明显提高。
黄芩苷及黄芩苷元均能抑制免疫缺陷病毒(HIV-1)及免疫缺陷病毒逆转录酶(HIV-1 RT)的活性,黄芩苷元作用强于黄芩苷[2]。
黄芩茎叶总黄酮对干酵母引起的大鼠发热有显著的解热作用。
黄芩汤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黄芩汤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作用黄芩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黄芩、黄连、半夏、生姜、人参等药材组成,在传统中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黄芩汤的主要作用包括:•抗炎作用:黄芩汤中的黄芩和黄连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和生物碱物质,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炎症引起的不适。
•抗菌作用:黄芩汤中的成分主要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黄芩和黄连中的黄酮类物质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结构,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抗过敏作用:黄芩汤中的黄芩和黄连含有抗过敏活性物质,可以抑制过敏反应,减轻过敏症状,如瘙痒、红肿等。
2. 功能主治黄芩汤在中医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黄芩汤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抗菌的药效,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喉咙痛、鼻塞、流鼻涕等症状。
•肠胃炎:黄芩汤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可以缓解肠胃炎引起的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湿疹:黄芩汤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对湿疹引起的皮肤瘙痒、红肿、渗液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肝炎:黄芩汤可以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抑制病毒的生长和复制,对治疗肝炎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高血压:黄芩汤具有降血压的作用,可以通过抑制血管收缩和降低循环血浆肾素水平,降低血压。
•风寒感冒:黄芩汤具有祛风散寒、抗炎解毒的作用,对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慢性咽喉炎:黄芩汤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可以缓解慢性咽喉炎引起的喉咙疼痛、声音嘶哑等症状。
•消化不良:黄芩汤具有健胃消食、止呕止泻的作用,可以改善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泄泻等症状。
3. 注意事项虽然黄芩汤具有一定的药效和疗效,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老年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黄芩汤。
•对黄芩汤中的任何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
•在使用黄芩汤期间,应避免辛辣食物、油腻食物和刺激性食物。
•在使用黄芩汤期间,应避免饮酒和暴饮暴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子芩汤这种方剂,我们应该要先了解它的药用价值和注意事项之后,才可以食用。
下面是关于子芩汤怎么吃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好好阅读一下,对食用有很大的帮助。
【处方】
子芩3.6克知母女萎各1.8克竹叶(切)2.4克黄柏甘草(炙)各1.2克
【制法】
上六味,切。
【功能主治】
治小儿热痢。
【用法用量】
以水200毫升,煮取100毫升,分服。
【摘录】
《外科秘要》卷三十六引《古今录验》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阅读,相信大家对子芩汤的作用与功效已经有所了解了,也让我们为古人留下的财富感到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