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是一种传统的中药制剂,由乌梅和其他草药组成。
乌梅丸有以下几个主要功效与作用:
1. 健脾开胃:乌梅丸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欲,改善脾胃功能不佳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胀等。
同时,它还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改善便秘问题。
2. 止泻固肠:乌梅丸具有收敛止泻的作用,可以减少腹泻次数和粘液排泄量,改善腹泻症状。
它还可以缓解腹痛和腹胀,并促进肠道健康。
3. 润肺止咳:乌梅丸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并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
它可以舒缓咳嗽、痰多和喉咙痛等呼吸道症状。
4. 清热解毒:乌梅丸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改善病毒、细菌等引起的发热、口干舌燥、口腔溃疡等症状。
同时,乌梅丸还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损伤。
总之,乌梅丸是一种多功能的中药制剂,具有健脾开胃、止泻固肠、润肺止咳和清热解毒等功效,适用于一些脾胃功能不佳、腹泻、咳嗽和发热等症状的辅助治疗。
但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并按照说明书的剂量使用。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功能主治乌梅丸是一种中药制剂,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
以下是乌梅丸的主要功能主治:1.解表开窍:乌梅丸能够通过调理气血,解决体内湿气、痰湿等问题,有助于驱散风寒,解表开窍。
2.调理肠胃:乌梅丸具有健脾开胃的作用,能够增加消化酶的分泌,促进食欲,改善胃肠功能。
对于消化不良、胃寒、食欲不振等问题有一定疗效。
3.润肺止咳:乌梅丸含有丰富的黏液质和天然氨基酸,能够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
对于慢性咳嗽、咳痰量多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4.止泻固肠:乌梅丸具有收敛止泻、固肠的功效。
对于腹泻、脾虚便溏等问题有一定疗效。
5.明目退翳:乌梅丸中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以及其他营养物质,能够滋养眼睛,改善眼睛干涩、视力模糊等问题。
用量乌梅丸的用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成人用量:一般成人每次口服乌梅丸6-9克,一天3次,饭前或饭后均可。
如果需要增加药效,可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当调整。
2.儿童用量:儿童用量应根据年龄和体重来确定,具体用量需遵循医生的建议,不宜自行调整。
3.服药时间:乌梅丸一般饭前或饭后30分钟口服,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服用,以免相互影响药效。
4.服药注意事项:服用乌梅丸期间,应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辛辣刺激、油腻等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同时应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
5.用药疗程:乌梅丸一般需要连续服用2周以上,疗程应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调整。
在用药期间,如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乌梅丸的注意事项在使用乌梅丸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医嘱使用:乌梅丸属于中药制剂,使用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
2.过敏反应:对于乌梅丸成分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该药物。
在使用过程中如有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3.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乌梅丸的同时,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影响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百度百科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 - 百度百科乌梅丸的概述乌梅丸,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由乌梅为主要原料经精制而成。
它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广泛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被赋予了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
乌梅丸的功效1.润肺止咳–乌梅丸有润肺止咳的作用,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乌梅丸可促进气道的扩张,增加肺活量,缓解呼吸道症状。
2.止泻–乌梅丸具有收敛肠道的作用,可用于腹泻、慢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乌梅丸还能够改善腹痛和腹胀等不适症状。
3.消食胃脘–乌梅丸可刺激消化液分泌,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乌梅丸还能够缓解胃胀、食欲不振等胃肠道问题。
4.止吐–乌梅丸有止吐作用,可用于晕车、晕船等导致的恶心和呕吐症状的缓解。
–乌梅丸还能够减轻孕妇晨吐的不适感。
适用人群乌梅丸适用于以下人群:•咳嗽痰多、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腹泻、消化不良、胃痛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晕车、晕船和孕妇等容易呕吐的人群;•食欲不振、气滞胃脘等胃肠道问题的人群。
用法用量乌梅丸的用法用量如下:•咳嗽痰多: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腹泻、消化不良: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晕车、晕船:口服,每次4粒,事先30分钟服用;•晨吐: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食欲不振:口服,每次4粒,每日2次。
注意事项:•乌梅丸不宜与中西药物同服,以免相互影响药效。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病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
禁忌乌梅丸在以下情况下禁用:•过敏体质者;•患有明显肾脏功能不全者;•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重症神经衰弱患者;•已知对乌梅或其他成分过敏者。
不良反应乌梅丸在正确使用下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偶尔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胃肠不适,如恶心、腹痛、腹泻等。
如果出现严重不适或过敏反应,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乌梅丸的相关研究乌梅丸作为传统中药制剂,已经有许多研究证实了其一定的药理作用。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乌梅丸的抗氧化性质及其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乌梅丸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肿瘤生长的影响;•乌梅丸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等。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是什么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是什么简介乌梅丸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以乌梅为主要成分,经加工制成丸剂形态。
乌梅丸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以及日常保健中,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本文将介绍乌梅丸的功能主治,并为您列举详细的条目。
功能主治1.缓解消化不良症状:乌梅丸有助于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胃肠功能,对于消化不良、胃胀、食欲不振等症状有特效。
2.止咳化痰:乌梅丸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作用,对于咳嗽、痰多、咳痰黏稠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3.调节肠胃功能:乌梅丸能够增加胃酸分泌,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腹胀、胃胀、腹泻等症状。
4.改善贫血状况:乌梅丸含有丰富的铁质,能够促进血红蛋白合成,提高血液中的铁含量,对于缺铁性贫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5.抗菌消炎:乌梅丸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咽喉炎、口腔溃疡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6.补肾壮阳:乌梅丸有益肾气、壮阳的作用,对于肾虚引起的性功能减退、阳痿、早泄等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7.改善肥胖问题:乌梅丸具有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能够降低血脂、减少脂肪堆积,对于肥胖问题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如何使用乌梅丸•儿童常用剂量:一次服用3~6粒,一日2次。
•成人常用剂量:一次服用6~9粒,一日2次。
•一般可以饭前30分钟或饭后1小时服用,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服用时间。
•建议咀嚼后用温水送服,服用时不宜用凉水。
注意事项•敏感体质或已经过敏的人群慎用乌梅丸。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乌梅丸。
•在用药期间如有不适症状或持续时间过长,请咨询医生。
•乌梅丸不宜与其他药物同服,如正在使用其他药物,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乌梅丸。
总结乌梅丸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制剂,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其主要功能包括缓解消化不良症状、止咳化痰、调节肠胃功能、改善贫血状况、抗菌消炎、补肾壮阳以及改善肥胖问题。
在使用乌梅丸时,需要遵循正确使用方法,并注意适应人群和注意事项。
如有需要,请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指导后进行使用。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功效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功效1. 乌梅丸的概述乌梅丸是一种中药丸剂,主要由乌梅为主要原料制成。
经过科学配伍和炮制而成,乌梅丸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理活性物质。
它被广泛用于中医领域治疗各种疾病,并具有较好的疗效。
以下是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功效。
2. 乌梅丸的主要功效•健脾开胃:乌梅丸具有健脾开胃的作用,可以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促进食欲,缓解消化不良等症状。
•止血生肌:乌梅丸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多种矿物质,对伤口具有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适用于外伤出血、溃烂等皮肤病变。
•化痰止咳:乌梅丸对化痰止咳有一定的疗效,可以缓解咳嗽痰多、痰黏稠等症状,适用于咳嗽痰多、气滞痰饮等肺脏疾病。
•润肠通便:乌梅丸可以润肠通便,缓解便秘,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排除体内积聚的废物和毒素。
•凉血解毒:乌梅丸可以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适用于热毒引起的各种症状,如疮疖肿毒、咽喉肿痛等。
3. 乌梅丸的适应症乌梅丸适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消化不良:乌梅丸可以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功能,缓解胃胀、恶心、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
•外伤出血:乌梅丸具有止血作用,适用于各种外伤引起的出血,如刀伤、擦伤等。
•咳嗽痰多:乌梅丸对于改善咳嗽痰多、痰黏稠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便秘:乌梅丸可以润肠通便,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
•热毒症状:乌梅丸具有凉血解毒的作用,对于热毒引起的症状,如疮疖肿毒、咽喉肿痛等有一定疗效。
4. 乌梅丸的用法和注意事项4.1 用法口服,每次3-5丸,每日2-3次。
4.2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使用前请咨询医生。
•乌梅丸不宜长期连续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请按照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使用,不要超过剂量。
5. 乌梅丸的副作用乌梅丸一般情况下副作用较少,但个别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告知医生。
6. 结语乌梅丸作为一种中药丸剂,具有健脾开胃、止血生肌、化痰止咳、润肠通便、凉血解毒等功效。
乌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乌梅丸,是一种中药,主要由乌梅为原料制成。
乌梅是中国南方一种常见的果树,其果实称为“乌梅”,被广泛用于中药的制作。
乌梅丸作为一种中药药丸,有着独特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的功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补肾壮阳:乌梅丸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等,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增强肾脏的功能,对于肾虚引起的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有着良好的治疗作用。
2. 润肺止咳:乌梅丸中的乌梅含有丰富的有机酸和维生素C,可以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
乌梅丸可以有效地缓解咳嗽、咯痰等呼吸道疾病引起的症状,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
3. 调节肠胃功能:乌梅丸中含有一定的鞣酸成分,可以收敛肠胃,缓解腹泻、腹痛等消化系统问题。
同时,乌梅丸还含有一定的食物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问题,调节肠胃功能。
4. 清热解毒:乌梅丸中的乌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鞣酸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乌梅丸可以有效地降低体温,缓解发热引起的不适,同时还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对于感冒、发炎等疾病有着一定的治疗效果。
乌梅丸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抗氧化作用:乌梅丸中的乌梅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在体内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延缓细胞的老化,对于预防和治疗老年病、心血管疾病等具有重要作用。
2. 抗炎作用:乌梅丸中的乌梅含有鞣酸、黄酮类等成分,可以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红肿,对于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疾病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
3. 促进血液循环:乌梅丸中的乌梅富含维生素K和纤维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着良好的保健作用。
4. 镇静安神:乌梅丸中的乌梅含有一定的酸性物质,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乌梅丸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神经系统问题,改善睡眠质量,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缓解风湿痛乌梅丸

缓解风湿痛乌梅丸风湿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虽然市面上有很多缓解风湿痛的药物,但其中一种备受推崇的中药——乌梅丸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乌梅丸的相关信息,包括其药材组成、作用原理以及临床应用等。
一、乌梅丸的药材组成乌梅丸是一种传统中药制剂,主要由乌梅、丁香、葛根等多味中药材组成。
其中,乌梅是该丸剂的主要成分,它具有散寒止痛、滋润肠道、改善血液循环等功效。
丁香则有祛风止痛、温经散寒的功效,可以加强乌梅的作用。
葛根则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作用,有效缓解风湿痛症状。
二、乌梅丸的作用原理乌梅丸的主要作用原理是通过中药成分的相互作用,达到缓解风湿痛的效果。
乌梅可以暖肾散寒、活血化瘀,改善身体的微循环。
丁香具有祛风散寒、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风湿痛引起的关节疼痛。
葛根则可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减轻病痛。
三、乌梅丸的临床应用乌梅丸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缓解风湿痛症状。
它可以减轻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乌梅丸的用法和剂量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可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服用。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口服3-6克,一日2-3次。
儿童剂量需根据年龄和体重适当调整。
乌梅丸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仍需注意避免过量使用。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有特殊疾病的患者,在使用乌梅丸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四、乌梅丸的潜在风险和副作用虽然乌梅丸在缓解风湿痛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但使用中仍需注意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
乌梅丸可能会引起胃肠不适、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不适或其他不正常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综上所述,乌梅丸作为一种中药制剂,具有缓解风湿痛的作用。
它通过提高血液循环、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等多种途径,减轻疼痛和不适症状。
在使用乌梅丸时,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注意剂量和使用方法,以确保安全有效地缓解风湿痛。
然而,乌梅丸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副作用,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需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及禁忌

乌梅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及禁忌功能主治乌梅丸是一种中药配方,以乌梅为主要原料,在中医药中有广泛的应用和一系列的功效。
1.健脾益胃:乌梅丸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可以增强消化功能,帮助消化吸收,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消化系统问题。
2.止泻固脱:乌梅丸含有丰富的鞣酸物质,能够收敛止泻,固涩脱泻,适用于腹泻,大便稀溏等问题。
3.润肠通便:乌梅丸可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便秘症状,如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等。
用量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用量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建议按照以下用法使用乌梅丸:1.成人剂量:一次3-5克,一日3次。
2.儿童剂量:年龄越小,剂量越少,需根据儿童年龄确定剂量。
根据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对用量进行调整,请遵循医生的指导。
禁忌尽管乌梅丸具有许多功效,但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禁忌:1.孕妇禁用:孕妇因为身体状况的特殊性,一般不建议使用乌梅丸,以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2.哺乳期妇女慎用:乌梅丸对哺乳期妇女的影响尚不明确,为了避免对婴儿造成潜在风险,建议慎重使用。
3.脾胃虚寒者忌用:乌梅丸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但对于脾胃虚寒的人来说,可能会加重症状,因此患有脾胃虚寒的人应忌用。
4.患有特定疾病的患者慎用:对于有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患者,乌梅丸可能会刺激病情加重,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以上禁忌仅供参考,具体禁忌情况可能因人而异,请在使用前务必咨询医生的建议。
注意事项在使用乌梅丸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存放:乌梅丸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以免影响其药效。
2.过量:不要过量使用乌梅丸,如有不适症状,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告知医生。
3.药物相互作用:如正在使用其它药物,尤其是处方药物,请告知医生,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4.存在不良反应:使用乌梅丸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使用乌梅丸前,请务必咨询医生的建议,并按照医嘱正确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来源
《伤寒论》。
乌梅丸组成
乌梅300枚细辛84克干姜140克黄连224克当归56克附子84克(去皮,炮,) 蜀椒56克(出汗) 桂枝(去皮)84克人参84克黄柏84克
乌梅丸用法
上十味,各捣筛,混合和匀;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于米饭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空腹时饮服10丸,一日三次,稍加至20丸。
乌梅丸功用
温脏安蛔。
乌梅丸主治
蛔厥。
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至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痢不止,反胃呕吐,脉沉细或弦紧。
现用于胆道蛔虫病。
乌梅丸禁忌
服药期间,忌生冷、滑物、臭食等。
乌梅丸方论
本方所治蛔厥,是因胃热肠寒,蛔动不安所致。
蛔虫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方中重用乌梅味酸以安蛔,配细辛、干姜、桂枝、附子、川椒辛热之品以温脏驱蛔,黄连、黄柏苦寒之品以清热下蛔;更以人参、当归补气养血,以顾正气之不足。
全方合用,具有温脏安蛔,寒热并治,邪正兼顾之功。
乌梅丸实验研究
排胆及驱蛔等作用《中成药研究》1986(3):33~35,本方能促进胆囊收缩和排胆作用,有利于胆汁引流,减少或防止胆道感染及蛔虫卵留在胆道内形成胆石核心,减少胆石症发生。
加大乌梅剂量作用更为明显,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众所周知,肝肺两脏有相克关系,其中“肺禀坚金之性,而体反虚,肝禀柔木之性,而体反沉实,故肺养其娇,易遭侵克,肝凭其悍,每肆欺凌,是肺称娇脏,肝为刚脏”(《潜斋医学丛书》)。
因此,病理上每因肝旺生发有余,肺弱肃降不及而产生肝病乘肺之证。
其中,属肝火犯肺、肝气犯肺者,诊治较易,而属肝风犯肺者,因其临床相对少见,同时又缺少成方,易于漏诊失治。
作者在对乌梅丸的专题研究
中发现,以此厥阴主方治疗肝风犯肺之证,却有灵活变通之妙。
首先,肝风犯肺证与厥阴主证,病机可以相通。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厥阴足经司令,肝为主脏,故肝风内扰为厥阴主证的主要病机;又因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暴,风木一动,则恃强凌弱而善干他脏,近者侮脾乘胃,远者冲心犯肺,上下左右无所不至。
所以,厥阴主症虽以“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饮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等肝风挟寒挟热而横犯脾胃、纵干心肾之症为提纲,但若进一步循经贯膈,即可上冲胸肺而致呛咳喘逆之象。
因此,肝风犯肺,尤其是同挟寒热而虚实夹杂者,正与厥阴病机相关。
其次,乌梅丸作为厥阴主方,独具敛肝熄风之功效,可以从肝治肺。
因为该方集酸苦辛甘、大寒大热于一体,不仅以辛甘助阳、酸苦坚阴、温清互用而能够调理阴阳,平定寒热,而且重用乌梅(占全方半量)佐以苦酒,突出以酸制风。
酸属木味,其先入肝;酸性收敛而主阴静,风性疏散而属阳动,故“酸以制肝”、“风淫所胜……以酸泻之”正属对冶。
所以仲景以乌梅为君而名方,旨在敛肝而收风。
由此治肺,可以正本清源,风木一旦平熄,余气自复顺降。
至于甘味补虚,人参益气助肺、当归养血柔肝,不失体用兼备、虚实兼顾之治。
因此,临床运用只要守其意而不拘其方,师其法而不泥其药,随风气兼挟之偏重而稍加进退,即可以从源治流之法,变通治疗肝病乘肺--尤其是风挟寒热、乘虚内动的错杂之证。
再从实例论,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已有用该方“治胃府发咳,咳甚而呕,呕则长虫出”的经验记载。
叶天士则从“肝厥内风”的理论
高度,创造性地运用该方治疗十余种杂病,其中不乏肝病乘肺的实例,如“石,气左升,腹膨,呕吐涎沫黄水,吞酸,暴咳不已,是肝逆乘胃射肺,致坐不得卧。
安胃丸三钱(乌梅丸去桂、辛,加川楝、青皮)”(《临证指南医案》)。
现代中医杂志中,也有数篇类似的治验报道。
作者在从师临证中,也亲身经治过这类病症,此仅举一咳嗽病例,以示一斑。
徐某,男,65岁,1989年3月15日诊。
反复咳嗽数年,加剧半年。
每次发病,咳嗽暴作,胸胁抽痛而左甚,伴有气从心下上冲胸咽,欲咳不已,心烦不寐,口渴而欲饮温,背寒而略少量黄痰。
此次病剧,痰中带血,昼日寒战而手足厥冷,入夜发热则手足欲伸被外,至夜半则无汗热退。
素有头晕、不欲食、便结。
舌红苔白,脉数、中取弦、按之弱。
前医以肝火犯肺而屡用苦寒清降,收效甚微。
余以厥阴阴阳错杂、肝风内扰乘肺论,治以调和阴阳、酸收熄风、制肝而平肺,用乌梅丸改汤。
重用乌梅30g,减轻热药,加川楝、枳壳各10g,服5剂。
复诊:厥热除,咳痛减半,口渴、气冲、纳差也显减。
守方再进7剂。
三诊:诸症渐平,微咳、微晕、腰时坠胀,脉微浮稍数。
厥阴已解,阴伤未复,以杞菊地黄丸滋水涵木而善后。
总之,厥阴主方乌梅丸,重在用酸以敛肝熄风,佐苦辛甘而温清兼补,正可变通治疗肝风犯肺而寒热虚实错杂之证。
无论咳嗽、哮喘、胸痹、上消等肺科诸病,若以肝肺同病而内有风象,疑寒疑热又似虚似实为基本特征者,皆不妨以此方化裁试治,或可取得出奇制胜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