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黄苓汤专治手足烦热

黄苓汤专治手足烦热熟悉《金匮要略》的人,都知道妇人产后病脉症治篇有一首附方《千金》三物黄芩汤。
但是要谈运得好用得活的人,估计不多。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经常读书看医学杂志的同志,会发现介绍运用这个方子的文章很少。
其实这个方子如果掌握的正确的话很好使。
尤其是治疗手脚心发热的症侯,可以说是一个特效专方,效果显著。
手脚心发热,我在临床上可以说三天两头都会遇到,尤其是妇女。
《金匮要略》上说,此症乃产后血虚所致,后世的医书,包括现行的教材都认为是阴虚发热,虚阳外透。
在治疗上基本上都是六味地黄汤,桂技龙牡汤,青蒿鳖甲汤之类,滋阴潜阳,咸寒峻补,结果疗效一般,甚止是无效。
我早年也是这样认识和治疗的,结果很不理想,不知其他同道是否有同感。
对此曾很是郁闷,一个小小的手脚发热都摆不平,中医的疗效哪里去了。
西医治不了,也不稀罕去治,人家找到了中医,结果也是无可奈何。
此症,我看到的几乎没有一个是产后特有的症状,也许是我孤陋寡闻,看到的大都是无其它值得辨证的症侯,来诊的就一个突出的症状,手脚发热,大冬天别人冷得要命,她还要睡觉时把一双脚露在外边。
治不好,弄不懂,怎么办?继续读书,求证古人。
一日在温习《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症篇的三物黄芩汤时,思之良久,似有醒悟。
书曰:《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
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附方《千金》三物黄芩汤方黄芩一两(《千金》作“二两”)苦参二两干地黄四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多吐下虫。
我的理解头痛者乃外感,用小柴胡汤;不痛烦者乃内伤,烦通甚热义,用三物黄芩汤。
根据我以往用经方的体验,一方不应受本条限制,只要对证可以通用。
四肢烦热,就是手脚发热,不可局限于产后。
再看其他人运用此方的医案,我觉得应该在治疗手脚发热一症上试一试。
结果大获全胜,基本上拿下了这个不起眼的顽证。
其用法是以此方为基本方加减。
现举一例示之。
贾某女45岁陕西宝鸡市,2007年3月间来诊,主述:两颧发热十五六年了,手脚夏季出汗,其它几季发热发烫,冬天不怕冷,晚上睡觉只盖一层薄被子,双脚还要发热,只好露在外头。
黄芪桂枝汤的功效和作用

黄芪桂枝汤的功效和作用黄芪桂枝汤的功效和作用:黄汗发热,两胫自冷,身体疼重,汗出而渴,从腰以上有汗,腰下无汗,汗沾衣色呈黄如柏汁,腰髋弛痛,如有物于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重而烦躁,小便不利,宜此主之。
并治诸病黄家脉浮者。
主治黄汗症,而另外一方“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方比此方少掉一味“甘草”,所以方名也变得不一样。
黄芪桂枝五物汤用于血痹,去掉甘草的“缓”就是为了让整个药性的力量更猛烈走向四肢末梢。
黄芪桂枝汤对于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治愈还是有一定功效的,凡事只要坚持了就一定会有成效,养生亦是如此。
通过我们对黄芪桂枝汤的深入了解,会加强我们对慢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的力度,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具有巨大好处。
黄芪味甘,性微温,为“补药之长”,对五脏之虚均有补养作用,尤功专补气固表。
金代张元素《珍珠囊》中说:“治虚劳,自汗,补肺气,泻肺火心火,实皮毛,益胃气,去肌热及诸经痛。
”现代研究,黄芪还有强壮中枢和防癌抗癌的作用。
红枣滋养强壮,健脾和胃,养心安神。
二物共煮为汤,既强身健脑,又益气固表,用于气虚多汗者甚宜。
黄芪桂枝汤怎么泡黄芪桂枝汤治风寒在表脉浮弱自汗出,头痛发热,恶风恶寒,鼻鸣干呕等证,及杂证,自汗盗汗,虚损虚疟,亦可用,若脉浮紧汗不出者,酒客病风寒而汗出者禁用。
黄芪、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以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服一升,覆令微汗,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服一升,汗出病痊,不必尽剂,以助药力。
加用黄芪和党参,主要是加强补气的功效。
手汗过多可能与气虚不能摄津液有关。
中药的组成由辩症而来。
黄芪桂枝汤适合哪些人黄芪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尿消肿,托疮生肌的功效。
药理实验表明,黄芪具有强心、利尿、降压、保肝、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规蹈矩环及营养善。
对肾炎蛋白尿有一定的消除作用。
适用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自汗易汗,容易感冒;中气虚陷,食少便溏、胃下垂、脱肛、便血、妇女子宫下垂、崩漏;疮痈肿毒,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收口;气虚水肿及一切气虚证。
042 黄芩汤?黄煌经方使用手册(4版)

042 黄芩汤黄煌经方使用手册(4版)042 黄芩汤经典的热利方,传统的清里热方,具有除烦热、止腹痛、止血、治热痹的功效。
现代研究提示能解痉止痛、抑菌、抗炎、调节肠道菌群及调节免疫等。
适用于以腹痛、下利、出血而脉数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伤寒论》)【经典方证】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
(172)【推荐处方】黄芩15g,白芍10g,生甘草10g,红枣20g。
以水1000mL,煮取汤液300mL,分2~ 3次温服。
【方证提要】腹泻而舌红脉数者。
【适用人群】体型中等偏瘦,肌肉较坚紧,食欲旺盛的年轻人多见;唇红如妆,或干燥脱皮,或肿痛;舌红,舌尖有红点,眼睑深红,咽喉红,易扁桃体肿大,牙龈红,易齿衄;心跳快,易心悸,胸闷,难眠,身热,出汗;易腹痛、腹泻,大便黏臭,肛门灼热,或便秘肛裂,或痔疮疼痛;腹部皮肤较热,月经先期,经血多鲜红而质地黏稠,或崩或漏,或痛经,多有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等。
【适用病症】首先推荐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使用本方,亦可基于循证医学证据辨病使用本方:(1)以腹泻为表现的疾病,如胃肠型感冒(B)[395]、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B)[396]、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等。
(2)以子宫出血为表现的妇科病,如子宫内膜炎、盆腔炎、附件炎、月经过多、先兆流产等。
(3)以腹痛为表现的疾病,如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肠易激综合征、肠痉挛、腹型过敏性紫癜、便秘、肛裂、痔疮等。
(4)参与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如腹盆腔肿瘤的放疗[397]、晚期肠癌(A)[398]、胰腺癌(B)[399]的化疗、肝癌的靶向治疗[400]、宫颈癌等。
【加减与合方】(1)呕吐者,加姜半夏15g,生姜20g。
(2)月经量少、皮肤干黄者,加当归10g。
(3)出血量大者,加生地30g。
(4)关节肿痛,或皮肤脓水淋漓,或带下黄者,加黄柏10g。
黄芩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黄芩汤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功能主治
黄芩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具有以下的功能主治:
1.清热解毒:黄芩汤主要成分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感
冒、流感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热毒症状。
2.解表散寒:黄芩汤中的葛根具有较强的发汗作用,可以促使体内热量
通过汗液排出,达到解表散寒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
3.消肿止痛:黄芩汤中的黄芩和生姜均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治
疗湿热引起的疮疡肿痛、咽喉肿痛等症状。
4.抗菌抗炎:黄芩汤中的黄芩、葛根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可用
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
用量
黄芩汤的用量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服用黄芩汤10克,水煎服用。
具体用量建议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下面是黄芩汤的使用注意事项:
1.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服用黄芩汤期间注意饮食清淡,禁忌辛辣油腻食物,避免过度劳累。
3.存放黄芩汤时,应放置在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
在服用黄芩汤期间,如出现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或其他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总结
黄芩汤是一种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寒、消肿止痛、抗菌抗炎等功能主治的中药方剂。
在使用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的建议确定用量,同时注意饮食和存放的要求。
在服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黄芩汤的合理使用可以有效缓解多种症状,但需要遵循医嘱和注意安全用药的原则。
黄芪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黄芪桂枝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由黄芪、桂枝、生姜、大枣组成,并配以茯苓、白术、甘草、生姜。
此方剂是由东汉张仲景所创,被誉为“张仲景的第一神方”。
黄芪桂枝汤主治太阳中风,以及因湿热偏盛引起的寒热错杂等症状。
该方具有温里解寒,宣阳和解的功效,常常被用于治疗与寒热有关的疾病。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芪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1. 温里解寒:黄芪桂枝汤具有温里祛寒的作用。
其中的黄芪和白术具有补气固表的作用,可以温补阳气,驱除寒气。
桂枝有发汗的功效,可以通过散寒祛湿,使体内的阳气得以恢复,从而改善寒热错杂的症状。
2. 宣阳和解:黄芪桂枝汤还具有宣阳和解的作用。
方中的桂枝有温经通阳的作用,可以促进阳气的运行,调和气血,化痰平喘。
生姜有温肺化饮的作用,可以促进肺气的运行,化痰祛湿。
因此,黄芪桂枝汤可以改善阳气亏虚、气血不畅的病情,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3. 缓解湿热:黄芪桂枝汤还具有缓解湿热的作用。
方剂中的茯苓和白术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可以调理脾胃,排除体内湿气。
甘草具有和中止痛的作用,可以舒缓湿气带来的不适感。
因此,黄芪桂枝汤可以帮助排除体内湿气,减轻湿热引起的症状。
4. 夏季痢疾:黄芪桂枝汤还可用于夏季痢疾的治疗。
夏季痢疾多为湿热类型,表现为大便稀溏,黄绿色,伴有腹痛、腹胀、恶心等症状。
黄芪桂枝汤可以通过温里祛湿的作用,缓解腹痛、腹胀等症状,促进肠道的恢复。
5. 其他作用:黄芪桂枝汤还具有补益阴液、活化气血、健脾和胃、解毒等作用。
黄芪和白术可以补益脾胃,提升机体的免疫力;生姜和桂枝可以活化气血,改善气血不畅引起的各种症状;茯苓和甘草可以健脾和胃,改善脾胃功能;桂枝还具有解毒的作用,可以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
黄芪桂枝汤是一味温补剂,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不宜过量:黄芪桂枝汤是一味温里补益的方剂,使用过量容易引起脾胃积热、甚至引发其他病变。
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剂量调整,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功效与作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由黄芪、桂枝、白芍、川芎和炙甘草组成。
它是一种治疗气血两虚、气滞血瘀的常见中药方。
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调理气血、活血化瘀、增强体力等多种功效。
下面将详细介绍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主要功效有以下几个方面:1. 调理气血:黄芪桂枝五物汤中的黄芪和川芎有助于调理气血。
黄芪有益气固表的作用,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体力和免疫力;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的功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循环不畅的状况。
2. 活血化瘀:桂枝和川芎是黄芪桂枝五物汤中的两种重要成分,它们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桂枝可以活血祛瘀、舒筋活络,对瘀血引起的各种疼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川芎具有活血行气的功效,可以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
3. 增强体力:黄芪具有益气固表的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增强体力和免疫力。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感到疲劳、虚弱、精力不集中的人适合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可以增强体力,提高工作效率。
4. 调理月经:黄芪桂枝五物汤对于女性来说,有调理月经的作用。
桂枝具有舒经活血的功效,可以缓解经血不畅、经期痛经等问题;白芍具有养血安神的作用,可以调节月经的正常周期;川芎可以疏通经络,改善经血不畅、经期腹痛等症状。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功效之外,黄芪桂枝五物汤还具有以下一些次要的作用:1. 改善食欲:黄芪桂枝五物汤中的黄芪和炙甘草具有提高食欲的效果。
黄芪可以增加胃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促进食欲的增加;炙甘草具有健胃的作用,可以舒缓胃肠道的不适感,增加食欲。
2. 舒缓压力:黄芪桂枝五物汤中的炙甘草具有抗压力的作用,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和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感到焦虑、烦躁、紧张的人适合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可以改善心情,增强抗压能力。
黄芪桂枝五物汤除了上述的功效与作用之外,还具有一些其他的辅助疗效。
比如,黄芪桂枝五物汤可以改善皮肤问题,如面黄色斑、痤疮等,因为它具有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还可以改善心绞痛、胸闷等症状,因为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脏供血情况。
刘渡舟编的伤寒论方歌

精心整理刘渡舟编的伤寒论方歌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一、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翕。
十一、证,,彰。
四、六、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太少两感用此方。
发热恶寒脉不起,温经解表有专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伤寒两感阳气伤。
此方原来无里症,助阳发汗保安康。
八、麻黄升麻汤:麻黄升桂汤芍姜,知膏天冬苓术黄。
归蕤炙草十四味,寒热并用和阴阳。
葛根汤类方歌(三首)一、葛根汤: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
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二、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加夏病二阳,下利呕逆表邪强。
疏表解肌利肠胃,合病治法好思量。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芩连加甘草,协热下利喘汗宝。
清热生津解表里,葛根用至八钱好。
抵当汤类方歌(三首)一、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硝黄草,桃仁桂枝五药讨。
太阳蓄血腹痛急,其人如狂功效好。
二、抵当汤:抵当汤中用大黄,虻虫桃蛭力最强。
少腹硬满小便利,攻瘀逐热治发狂。
三、抵当丸:抵当丸即抵当汤,捣药成丸煮水浆。
连渣服之只一颗,缓攻瘀血正不伤。
栀子豉汤类方歌(七首)一、栀子豉汤:栀子豉汤治虚烦,懊,胸窒结痛药不添。
二、栀子甘草豉汤:见栀子豉汤方歌内三、栀子生姜豉汤:见栀子豉汤方歌内四、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药有三,栀子厚朴枳实煎。
心烦腹满分上下,清烦泻满两证兼。
10大养心补心汤

10大养心补心汤中医把心脏看作是精神家园和精神依托,养心补心吃什么食物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大,以致使许多人患上了像失眠、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而中医有清养心脏的特异功效,特别是汤类非常有效,古人常以汤养心补心,以保持脏腑健康,养生延年。
以下就是中医专家推荐的10大养心补心汤:1、当归地黄汤:此汤可养血安神,治疗失眠、抑郁,调节情绪,增强免疫力,镇定安神,补血养心,是护心脏的绝佳选择。
材料:当归20克、地黄20克、熟地黄15克,茯苓20克,黄芪12克,鹿角胶12克,黄柏6克,郁李仁6克。
2、麦冬鸡血汤:此汤有补中益气,固本延年的功效,对心脑血管有好处,能调节血压,治疗心绞痛,有充血活血的作用,抗衰老、养心补心的效果。
材料:炒麦冬15克、鸡血30克、枸杞15克,莲子15克、枳实15克,桑椹15克,猪苓15克,熟地黄15克,芡实15克。
3、三七肉苁蓉汤:此汤有补肝益肾,润肺安神的功效,因其疗病效果显著而风靡全国,能活血养心,增强心脏功能,效果显著,是护心的佳品。
材料:三七15克,猪肉30克、苁蓉15克,枸杞15克、黄芪15克,熟地黄15克,鹿角胶30克,芡实15克。
4、陈皮党参汤:此汤具有补脾养胃、安神安心的作用,能滋补心脑,对抑郁症有一定效果,可改善生活质量,护心调节情绪,有养心补心的功效。
材料:陈皮20克,党参15克,熟地黄10克,芡实15克,黄柏10克,猪苓15克,黄芪15克,白术15克,鹿角胶20克。
5、芡实桂枝汤:此汤能温阴调肝,止痛安神,对失眠抑郁有良好的疗效,因其养心补心的功效而得名。
材料:芡实30克,桂枝10克,熟地黄15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枸杞15克,猪苓15克,莲子20克,鹿角胶30克。
6、鱼腥草汤:此汤具有活血补血,安神定心的功效,能够加强心脏的收缩力,调节心脏功能,清热止汗,养心补心,是疗心脏病的佳品。
材料:鱼腥草15克,合欢花15克,桂枝12克,芡实12克,熟地黄10克,白术20克,茯苓15克,猪苓15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黄芩汤的功效与作用
春夏交际是人抵抗力最差的一个时刻,这个时候的我们很容易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中药方剂在这些小病症上的效果都是非常好的,下面我们来介绍一种中药方剂桂枝黄芩汤。
【处方】
桂枝(去皮)芍药黄芩各15克甘草(炙)30克
【制法】
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风疫。
脉浮数而不弱,头项痛,腰脊痛,发热恶风。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6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摘录】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六
【处方】
柴胡36克黄芩人参甘草各13.5克半夏12克石膏知母各15克桂枝6克
【制法】
上药研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疟疾,太阳、阳明、少阳三经合病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21克,水煎,于疟发前服之。
【摘录】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处方】
桂枝(去皮)半两,芍药半两,黄芩半两,甘草(炙)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风疫,证如太阳伤风,相传染为异,脉浮数而不弱,头项疼,腰脊痛,发热恶风。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
《三因》卷六
【处方】
柴胡1两2钱,黄芩4钱半,人参4钱半,甘草4钱半,半夏4钱,石膏5钱,知母5钱,桂枝2钱。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疟疾。
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合病,服桂枝芍药汤后,寒热转大者。
【用法用量】
每服5-7钱至半两,水煎,迎发而服之。
【各家论述】
《杏苑》:用人参、甘草以补正气为本,石膏、知母、柴胡、黄芩等以清热为标,半夏豁痰,桂和营卫。
【摘录】
《保命集》卷中
关于桂枝黄芩汤的用法用量还有功效作用等,大家已经了解了。
虽然说这类药物对于治疗许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但是本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大家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