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
桂枝汤类方歌

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一、桂枝汤: 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
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 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
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 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
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
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
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
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
大汗之后表未解,去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
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
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
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
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 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
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
十三、小建中汤: 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
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
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
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
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甘草组成方,龙牡加入安神良。
心悸同时兼烦躁,补阳宁心效果彰。
十七、桂枝附子汤: 桂枝附子寒痹痛,去芍加附量要重。
扶阳散寒应兼顾,脉浮虚涩是其应。
十八、去桂加白术汤: 去桂加术大便硬,寒湿相搏身疼痛。
术附姜枣加甘草,三阴都尽冒始应。
十九、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腹痛诊,此病原来属太阴。
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桂枝汤是中医药学中的一种经典方剂,起源于古代《伤寒论》一书。
它由桂枝、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物组成,具有温经散寒、行气化湿、活血止痛等功效。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桂枝汤能温经散寒。
根据中医理论,寒邪入侵体内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起寒痹痛、寒性呕吐、寒性泻痢等病症。
桂枝汤中的桂枝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能够改善寒邪侵袭引起的痛症,提高体内的温度,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驱寒的效果。
其次,桂枝汤能行气化湿。
中医认为湿邪滞留于体内会引发气滞、痰湿等病症。
桂枝汤中的桂枝、苏子等药物具有行气化湿的作用,能够疏通经络、促进体内湿气的排泄,从而改善气滞症状,减轻身体的不适感。
再次,桂枝汤能活血止痛。
中医认为血液运行不畅会导致疼痛,而桂枝汤中的桂枝、川芎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瘀,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此外,桂枝汤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桂枝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桂皮醛,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抑菌的作用,可以缓解炎症反应,抵御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加快身体的康复速度。
桂枝汤的主要适应症包括伤寒、寒热不均、痰饮积滞、气滞血瘀等病症。
对于这些疾病,一些常见的症状如发热、恶寒、肌肉酸痛、胸闷、头痛、脉细等可以得到缓解。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桂枝汤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于某些患者来说并不适用。
孕妇、体质虚弱、气血亏虚、阳虚者等都不宜使用桂枝汤。
同时,服用桂枝汤时要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剂量调整,避免出现过度服用,以免引发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桂枝汤作为中医药学中的经典方剂,具有温经散寒、行气化湿、活血止痛等多种功效。
它适用于伤寒、寒热不均、痰饮积滞、气滞血瘀等病症,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
但需要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进行合理使用,避免不适反应的发生。
桂枝汤

【药物组成】桂枝、防风、神曲、使君子肉、厚朴、木香、白芍、陈皮。
【处方来源】《幼科直言》卷五。
【方剂主治】寒气入胃,吐虫,面青,手足作冷者。
【用法用量】生姜1片为引,水煎服。
桂枝汤 桂枝汤
【药物组成】桂枝、厚朴(炒)、陈皮、甘草、桔梗、红花、柴胡、麦芽、神曲、木香。
2.对汗液分泌的调节作用
桂枝汤煎剂灌胃能增加正常大鼠足跖部的汗腺分泌,抑制安痛定所致的汗腺
分泌亢进,也能拮抗阿托品引起的汗腺分泌减少。
3.抗炎镇痛作用
桂枝汤煎剂灌胃能对抗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
鼠足肿胀,对小鼠甲醛性足肿胀也有抑制作用。还能降低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发
生数,提高小鼠对热刺激的痛反应潜伏期。
4.抑制流感病毒和病毒性肺实变
桂枝汤煎剂灌胃能明显减轻流感病毒引起的小鼠肺部炎症,降低肺实变,减
少肺组织中增殖的病毒颗粒数量。以抑制流感病毒性肺炎、角叉菜胶性足肿胀、
炭末廓清功能为指标所作的正交设计实验结果显示,桂枝汤全方抑制病毒性肺炎,
增强网状内皮系统(RES)功能的作用显著强于组成药味的各种组合。方中各组
方歌(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二)桂枝汤方治中风,发热汗出又恶风,芍姜草枣啜热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三)头痛项强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借粥之功。(陈修园《长沙方歌括》)
(四)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桂麻相合明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
桂枝汤加/减/换三方二十.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桂枝汤的标准配方以及使用方法

桂枝汤的标准配方以及使用方法
桂枝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汤剂,被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发热、
头痛、身体酸痛等症状。
其标准配方包括桂枝、芍药、生姜和大枣。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些成分的用量和使用方法。
1. 桂枝,9克,具有温经散寒、解表和调和营卫的作用,有助
于缓解寒热错杂的症状。
2. 芍药,9克,能活血祛瘀、调理气血,对于经期不调、痛经
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3. 生姜,6克,具有温中散寒、解表和止呕的作用,有助于促
进汗出和调理胃肠功能。
4. 大枣,4枚,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有助于调理
脾胃功能和改善睡眠质量。
使用方法:
1. 将以上所有药材洗净后放入煮药用的煎药瓦罐中。
2. 加入适量清水,大约1000毫升。
3. 先用大火煮沸,然后改用小火煎煮30分钟至药液剩约250毫升。
4. 煎煮过程中要不时搅拌,以免药材粘底糊锅。
5. 煎煮完成后,将药液倒入杯中,去渣即可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桂枝汤不适用于孕妇、体质虚弱、脾胃虚寒、阳虚内热等人群。
在服用桂枝汤时,建议遵医嘱,控制好药量和服用频次,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另外,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桂枝汤准确配方解析:传统中医秘方助你调理身体

桂枝汤准确配方解析:传统中医秘方助你调理身体桂枝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由桂枝、芍药、生姜和大枣四味药物组成。
它具有发汗解表、和营止痛、温经散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身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本文将详细介绍桂枝汤的准确配方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传统中医秘方,并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它来调理身体。
一、桂枝汤的药物组成1. 桂枝:桂枝是桂枝汤的主药,具有发汗解表、温经散寒的作用。
在桂枝汤中,桂枝的主要作用是发散风寒邪气,解除肌表的束缚,使邪气外散。
桂枝还具有温通经络的作用,能够缓解因寒邪侵袭导致的经络阻滞,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2. 芍药:芍药是桂枝汤的辅药,具有和营止痛、养血敛阴的作用。
在桂枝汤中,芍药的主要作用是和调营血,缓解因寒邪侵袭导致的气血瘀滞,从而起到止痛的作用。
同时,芍药还具有养血敛阴的作用,能够滋养阴液,防止因发汗解表而导致的阴液损伤。
3. 生姜:生姜是桂枝汤的佐药,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的作用。
在桂枝汤中,生姜的主要作用是辅助桂枝发散风寒邪气,增强解表的效果。
同时,生姜还具有温中止呕的作用,能够缓解因寒邪侵袭导致的胃脘不适、呕吐等症状。
4. 大枣:大枣是桂枝汤的使药,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
在桂枝汤中,大枣的主要作用是协助桂枝、芍药等药物发挥其功效,增强桂枝汤的整体效果。
同时,大枣还具有补益脾胃、养血安神的作用,能够改善因寒邪侵袭导致的脾胃虚弱、心神不安等症状。
二、桂枝汤的配方原理桂枝汤的配方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发汗解表与温经散寒相结合:桂枝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能够解除肌表的束缚,使邪气外散;芍药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能够缓解因寒邪侵袭导致的经络阻滞。
二者相辅相成,既能够有效地解除风寒邪气的束缚,又能够缓解因寒邪侵袭导致的经络阻滞,从而达到治疗风寒感冒、头痛身痛等症状的目的。
2. 和营止痛与养血敛阴相结合:芍药具有和营止痛的作用,能够缓解因寒邪侵袭导致的气血瘀滞;桂枝具有温通经络的作用,能够消除因寒邪侵袭导致的经络阻滞。
《桂枝汤的临床应》课件

对于感冒伴有咳嗽的患者,可以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用麻黄、杏仁等宣肺止咳药 ,以增强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
关节疼痛伴有发热的加减应用
总结词
祛风散寒,清热解毒
详细描述
对于关节疼痛伴有发热的患者,可以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用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以增强祛风散寒、清热 解毒的功效。
虚寒腹痛伴有腹泻的加减应用
《桂枝汤的临床应 用》ppt课件
目录
• 桂枝汤简介 • 桂枝汤在临床的应用 • 桂枝汤的加减应用 • 桂枝汤的注意事项 • 临床案例分享
01
桂枝汤简介
桂枝汤的组成
桂枝:5克
炙甘草:3克 大枣:3枚
白芍:5克 生姜:5克
桂枝汤的功效
01
02
03
解表散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于治疗感冒初期,恶寒 发热、头痛身痛等症状。
用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避免食用腥膻发物
桂枝汤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因此在 用药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以免 影响药效。
腥膻发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影响药 效,因此应避免食用。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
辛辣、油腻食物可能影响药效的发挥 ,因此在用药期间应避免食用。
桂枝汤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01
桂枝汤与某些药物可能存在相互 作用,如与华法林、地高辛等药 物合用时,应密切关注可能出现 的不良反应。
02
在服用桂枝汤期间,如需同时服 用其他药物,应先咨询医生的意 见,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05
临床案例分享
感冒治疗案例
总结词:风寒感冒
详细描述:患者因感受风寒出现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服用桂枝汤后,症状 得到缓解。
风寒感冒
桂枝汤的配方组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桂枝汤的配方组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桂枝汤是中医药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方剂,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它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创方,被载入了《伤寒杂病论》中,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桂枝汤的配方组成严谨,并且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被广大医生和患者们所认可和推崇。
桂枝汤的主要成分是桂枝、生姜、大枣和甘草。
其中,桂枝为主药,具有温阳解表、强筋骨作用。
生姜为佐药,能够温里散寒、解表散邪。
大枣为使药,具有补中益气、和中益胃的作用。
甘草为引药,能够疏肝理气、调和诸药。
这四味药物相互协同,以达到调和人体阴阳、调整气血平衡的效果。
桂枝汤不仅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还能够治疗内伤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病症。
桂枝汤疗效确切、方便易取,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着重介绍桂枝汤的配方组成和各个成分的功效作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桂枝汤的历史背景、传统配方及其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桂枝汤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相信读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桂枝汤的疗效,并在需要时正确使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是整篇文章的开篇,旨在引入读者对于桂枝汤及其配方组成的基本背景和意义。
在引言部分中,将对桂枝汤的作用和应用进行简要概述,描述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分为桂枝汤的历史背景和桂枝汤的传统配方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在桂枝汤的历史背景部分,可以对桂枝汤的起源、发展和传承进行介绍,说明其在中药学中的重要地位。
在桂枝汤的传统配方部分,可以详细介绍桂枝汤所使用的主要药材及其配伍原理,解释每种药材的功效及其在配方中的作用。
结论部分是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和归纳,旨在总结桂枝汤的疗效和应用前景。
在结论部分中,可以简要概述桂枝汤对于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临床应用的重要性,指出其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新编医药常识桂枝汤-桂枝汤方_桂枝汤功效和作用

桂枝汤|桂枝汤方_桂枝汤功效和作用桂枝汤,中医方剂名。
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
主治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组成】桂枝(去皮)(9克) 芍药(9克) 生姜(9克) 大枣(切)(3枚) 甘草(6克)【方诀】药枝枣姜甘(方剂速记法)【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
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用法】水煎服。
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
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
待其遍身zhe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
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剂;以及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服解表剂后应该注意的通则。
【方解】风寒伤人肌表,原应恶寒发热而无汗,今汗自出而发热,恶风不解,且有鼻鸣、干呕,是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之故,所以是表虚证。
究其病机,是风寒外感,卫强营弱,即《伤寒论》第五十三条所说: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
风寒在表,当用辛温发散以解表,但本方证属表虚,腠理不固,且卫强营弱,所以既用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又用芍药为臣,益阴敛营。
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
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
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
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汤
开放分类:中医中医古代名方医学名词方剂
编辑词条分享
桂枝汤
组成及用量
桂枝(去皮)(9克)芍药(9克)生姜(9克)大枣(切)(3枚)炙甘草(6克)
方剂出处
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主治太阳病中风之方剂。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剂型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古法: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
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现代:上五味,哎咀三味。
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00毫升,去滓。
适寒温,服100毫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
温覆一时许,遍身微汗者为佳。
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服
外感风寒表虚证。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
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
解肌发汗,调和营卫。
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项强,身痛有汗,鼻呜干呕,苔白不渴,
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
(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二)桂枝汤方治中风,发热汗出又恶风,芍姜草枣啜热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三)头痛项强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借粥之功。
(陈修园《长沙方歌括》)
桂枝汤仅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五味药组成,用药虽少,但结构严谨。
方中桂枝与芍药是主药部分,一为辛温通阳,一为酸寒敛阴,两者配伍调和营卫。
再者桂、姜、枣、草均为厨中之调料,有开胃口、健胃气、增食欲的作用。
因而桂枝汤确有调和脾胃之功,且通过调和脾胃以达到滋化源、调气血、和阴阳、调营卫的作用。
凡病不外阴阳失调,其治疗法则总是“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桂枝汤滋阴和阳,
1、桂枝加葛根汤
组成:桂枝汤加葛根
功效:解肌祛邪,升津舒经
主治:风寒邪客太阳经俞而见项背强几几、发热、汗出、恶风者
葛根12g 芍药6g 生姜9g,切甘草6g,炙大枣十二枚,擘桂枝6g,去皮
上六味,以水1000ml,先煮葛根,减200ml,去上沫,内诸药,煮取600ml,去滓,温服100ml,覆取为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
2、桂枝加附子汤
组成:桂枝汤加附子
功效:调和营卫,扶阳敛汗
主治:阳虚汗漏而表证未解
3、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9g,去皮芍药9g 甘草9g,炙生姜9g,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700ml,煮取300ml,去滓,温服100ml,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
上述四方皆为桂枝汤类方,其证之病机以营卫不和或气血阴阳失调为共性,故用桂枝汤和营卫、调阴阳。
前二方主治证以外感风寒表虚为基本病机,桂枝加葛根汤主治外感风寒,太阳经气不舒,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去濡养之恶风汗出、项背强而不舒,故用桂枝汤加葛根以解肌发表,升津舒经;桂校加厚朴杏子汤主治风寒表虚证兼见肺失肃降之喘逆,故加厚朴、杏仁降气平喘。
后二方因药量之变化,已由治表之剂变为治里之方,其中桂枝加桂汤主治太阳病发汗太过,耗损心阳,心阳不能下蛰于肾,肾中寒水之气上犯凌心所致的奔豚病,故加桂二两以加强温
通心阳、平冲降逆的作用;桂枝加芍药汤主治太阳病误下伤中、邪陷太阴、土虚木乘之腹痛,
小建中汤
出自《伤寒杂病论》
组成: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糖
功效:温中健脾,调补气血
主治:伤寒里虚,心中悸而烦或腹中急痛
运用:
1、伤寒挟虚证:用本方既能健脾以补气血,又能调和营卫以抗邪,服药后可能里气壮而表自解,若表不解者再议解表法。
故曰“强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
”
2、虚寒胃痛:某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病常表现为脾胃虚寒的征象(胃痛喜温喜按,食欲不振,畏寒,手足欠温,舌淡苔白,脉迟弦),可用本方酌加玄胡、砂仁等。
3、虚劳病:证属阴阳两虚、寒热错杂(偏于阳虚),通过本方建立中气,以调和阴阳寒热,
1、外感病
四时外感风寒表现为中风表虚证;
初起为伤寒表实证,滥用汗法(含中西药及薰蒸等法),转为表虚证;
2、内科杂病
长期自汗盗汗或低热这类病症临床上往往原因不明,兼见症少或不明显,各项检查也无异常,与《伤寒论》所谓“藏无他病”之语暗合,证属营卫不和所致。
自汗与盗汗本为二症,有的单见其一,有的二者并见;有的全身出汗,有的仅见头汗出或半身汗出。
病程长久,叠用益气、温阳、滋阴、涩汗诸法而不愈,均可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止汗。
长期低热症,有见于感冒之后,也有不明所因者。
常表现午后发热,一般不超过38℃,持久不愈。
西医检查无异常而诊为功能性低热,屡服滋阴清热或甘温除热之剂无效。
可用桂枝汤“先其时发汗则愈”,即早晨和中午各服药一次,寓有“截断疗法”之意。
3、风湿痹证
如肩周关节炎、网球肘等上肢痛者,用桂枝汤加制川乌、姜黄、桑枝治疗,优于一般常规的祛风湿方药,此乃“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若见下肢痛者,则以牛膝易桑枝。
曾有报道用桂枝汤加茯苓、白术、附子治疗所谓“冷房病”,即长期持续在冷气设备房里作业
而发生腰身肢节冷痛症,笔者依此思路治愈数例这类患者。
4、妇科病
瘀血痛经:月经愆期,经来挟有黑紫血块,腰腿、小腹疼痛等,用桂枝汤合桃红四物汤通阳行气、活血化瘀。
妊娠恶阻:头晕,厌食,恶心呕吐等,一般可用桂枝汤和脾胃调阴阳,若证属脾胃虚寒,可合用《金匮》干姜人参半夏丸;若证属胃热,本方不宜。
更年期症:常自汗出,或阵觉低热、自汗、恶风等,叠用滋阴、助阳、清热、敛汗等法无效,若改用桂枝汤可愈。
5、五官、皮肤病
过敏性鼻炎
症见阵发性鼻痒,喷嚏连声,流清涕,鼻塞头痛等,经久不愈,可用桂枝汤加辛荑、葶苈子、蝉蜕调和营卫兼宣肺通窍。
若体虚易感者,则合用玉屏风散固护卫表,也可制为丸散剂以图缓治收效。
荨麻疹、皮肤搔痒症、冻疮等:或见汗出恶风,或入冬遇冷加剧,凡舌苔薄白、脉象浮缓,
1、解热、镇痛、抗炎与镇静作用《中成药研究》1983(3):25,解热试验说明;75%桂枝汤能使发热家兔肛温降低0.71℃,皮温试验也可使小鼠正常皮肤温度降低8.13%。
镇痛实验结果,在120分钟时,37.5%、75%桂枝汤使小鼠基础痛阈分别增高64.82%和105.35%;与0.1%吗啡(20mg/kg)的作用相近;75%桂枝汤对小鼠扭体反应的抑制率为90%。
另外,桂枝汤有较强抗甲醛性炎症作用,致炎后1小时,37.5%和75%桂枝汤的肿胀抑制率分别为85.72%和84.77%。
实验还表明桂枝汤能抑制小鼠自由活动,增强巴比妥类药物的催眠作用。
2、对巨噬细胞功能的促进作用《福建中医药》1983(1):61,本方对小白鼠巨噬细胞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
桂枝汤组的巨噬细胞吞噬率为24.4%、吞噬指数为42.2%;对照组则分别为21.0%、36.4%,(P<0.05)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还参考Ashman、Ellingson提出的体温升高,巨噬细胞活动能力随之增强的观察结果,证实了原方“啜粥温覆”的科学性。
并采用不同给药时间分组观察,发现每日服2~3剂或每日1剂连服数日的效果最佳,与仲
柯琴曰:「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
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
如所云:头痛发热、恶寒恶风、鼻鸣干呕等病,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惟以脉弱自汗为主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