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汤的方证要点
柴胡桂枝汤-最适合于体质虚弱的人群,兼可治疗虚损性疾病。

柴胡桂枝汤-最适合于体质虚弱的人群,兼可治疗虚损性疾病。
(【方药】桂枝一两半(去皮)(6克)芍药一两半(6克)黄芩一两半(6克)人参一两半(6克)甘草一两(炙)(3克)半夏二合半(洗)(7克)大枣六枚(3枚)生姜一两半(切)(6克)柴胡四两(12克)【煎服】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二次温服)。
)柴胡桂枝汤是由两个方子合在一起的,一个是小柴胡汤,一个是桂枝汤,所以叫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汤的组成有柴胡,半夏(洗),人参,甘草(炙),黄芩,生姜(切),大枣(擘),桂枝(去皮),芍药。
当人体正气不足,或正气相对虚弱时,卫外功能低下,往往抗邪无力,则邪气可能乘虚而入,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以致引发时感瘟疫。
感染新冠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症状与不适。
根据国家最新版的防治指南,初期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有些患者还可能会出现鼻塞、流涕、咽痛或腹泻等症状。
针对咳嗽、气短、乏力和失眠症状,特别是轻症患者或者是重症患者的恢复期,在遵从专业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同时,也不妨来学习下这个方子,说不定有大作用!桂枝汤属仲景群方之首,具有调和营卫、燮理阴阳之效;而小柴胡汤能疏利三焦,攻补兼施以调寒热,实乃温而不燥、寒而不凝之良方。
细绎柴胡桂枝汤的药味,其功效是多方面的。
方中黄芩、柴胡一表一里、一升一降,寒凉祛邪,祛湿热,泻火毒;配制半夏等辛温之品,有辛开苦降之效。
桂枝辛温,促寒散;白芍酸寒,收营阴;二者相配,一阴一阳、一静一动,营和卫谐。
配党参,益气养营,可助正气。
再辅以甘草、大枣之品,能调和诸药,横贯表里、竖通三焦,全方共奏通三焦、调阴阳气血之效。
显然,柴胡桂枝汤综合了小柴胡汤和桂枝汤两个经方的功效。
就小柴胡汤而言,能扶正祛邪,表里同治,寒温并用,升降同调。
就桂枝汤而言,清代大医徐忠可认为:“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柴胡桂枝汤还能促进生机,培养生生之气。
(七)柴胡桂枝汤——高血压,盗汗,焦虑,抑郁

(七)柴胡桂枝汤——高血压,盗汗,焦虑,抑郁55高血压——陈宝田医案张某,男,48岁。
1975年11月15日初诊。
患者陈述患高血压病4个月,因事心情不畅,自觉胸闷,酷似有一股郁气不出,以长呼气为舒,夜间时做噩梦,有时惊醒,血压常波动于190~ 150毫米汞柱/120 ~100毫米汞柱,余未发现阳性体征。
投加味柴胡桂枝汤:柴胡12克、桂枝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甘草6克、党参6克、生姜3片、白芍12克、大枣7枚、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夏枯草30克、夜交藤30克,水煎服。
复诊:服上方5剂后,夜间噩梦消失,安然入睡,精神明显好转,自觉胸中舒畅,血压150/98毫米汞柱,食欲也好转。
连服20剂,血压恢复正常,并带药20剂返回,追踪5年未复发。
《经方临床应用》56肝气窜——李宇航医案孙某,女,49岁。
初诊日期:2008年11月19日。
主诉:自觉周身有气窜动3月。
现病史:患者于3个月前开始,时常感觉周身有气游窜,气窜游无定处,痛苦不堪,用手拍打窜气之处,打嗝或暖气后症状能有减轻。
伴有夜卧不安,梦多易醒,惊惕难安,善太息,胃脘胀满,口苦,大便干燥呈球状,小便黄赤等症。
面色苍白带有瘀滞之象,舌质暗红,苔白略腻,脉细弦。
诊断:肝气窜。
治则:疏理肝胆脾胃,条达营卫气血。
柴胡桂枝汤加味;柴胡8g 黄芩8g 半夏10g 生姜3片党参10g 炙甘草6g 大枣12g 桂枝10g白芍10g 枳实10g 竹茹12g 天竺黄6g草果6g 知母8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
嘱其调节情志,禁食辛辣、油腻、海鲜以及牛羊肉。
复诊:周身气窜大减,大便已由原来球状转为条状,小便颜色正常,舌质稍暗,苔薄。
更服柴胡桂枝汤加减14服,气窜消失,情志安和,颜面呈现荣润之象。
《中医四大经典教学医案选编》57误下——赵守真医案农民谢荆生,年二十五岁。
先病感冒未解,寻由大便不利多日,腹不痛不胀。
诸医偏听主诉之言,皆斤斤于里证是务,频用大小承气汤。
柴胡桂枝汤(《伤寒论》。)

柴胡桂枝汤(《伤寒论》。
)别名:柴胡加桂汤、柴胡加桂枝汤、桂枝柴胡各半汤组成:桂枝(去皮)1两半,黄芩1两半,人参1两半,甘草1两(炙),半夏2合半(洗),芍药1两半,大枣6枚(擘),生姜1两半(切),柴胡4两。
主治:外感风寒,发热自汗,微恶寒,或寒热往来,鼻鸣干呕,头痛项强,胸胁痛满,脉弦或浮大。
现用于感冒、癫痫、流行性出血热等。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3升,去滓,温服1升。
药理作用:①抗癫痫及镇静作用《Planta medical》(1978;3:294):对柴胡桂枝汤加芍药进行神经药理研究,结果表明,其2%的溶液对戊四氮所致日本蜗牛食管下神经节的D神经细胞放电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一放电效应与注射戊四氮和用其它方法引起哺乳动物大脑皮层细胞放电的类型极为相似,故作为抗癫痫药的筛选模型。
《生药学杂志》(1978;4:273):实验表明,本方溶液能使蛙的离体坐骨神经纤维的复合活动电位消失,其强度约为0.5%的普鲁卡因之0.3倍,表明本方具有一定的局部麻醉作用。
这种局麻作用也可能与本方抗癫痫效果有关。
②抗溃疡作用及对肠平滑肌的影响《诊断与治疗》(1987;11:176):实验表明,本方能抑制半胱胺所致大鼠胃溃疡的形成,胃液检测发现本方可抑制胃酸分泌,尤其是能明显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血清胃泌素测定表明本方还可抑制胃泌素分泌和防止半胱胺所致胰泌素的下降,可见本方抗胃溃疡的作用是从增强机体对胃溃疡形成的防御因子和对抗攻击两方面而获效的。
《药学杂志》(1982;4:371):本方还具有显著的解痉作用,实验证明对于乙酰胆碱所致离体豚鼠回肠收缩,有显著的解痉作用,此作用与小柴胡汤类似而弱于大柴胡汤。
③保肝作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4;2:121):本方组成药柴胡、甘草、人参、黄芩、白芍和大枣均有保肝作用。
对于D-半乳糖胺所致大鼠肝损害,本方有与大、小柴胡汤类似的保肝效果,能抑制SGPT的上升及肝透明变性。
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太阳和少阳并病的方剂,是由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各半量而组成,主要用于太阳少阳合病引起的发热恶寒、肢体疼痛等症。
随着其临床运用和研究的深入,发现其有很多新的用途。
1《伤寒论》14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方十二。
桂枝(去皮)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炙,一两)半夏(洗,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擘,六枚)生姜(切,一两半)柴胡(四两)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
今用人参作半剂。
药物组成桂枝(去皮)4.5克黄芩4.5克人参4.5克甘草3克(炙)半夏7.5克芍药4.5克大枣6枚(擘)生姜4.5克柴胡12克其他治疗用途一、十二指肠溃疡柴胡桂枝汤对用H2受体拮抗剂治疗无效的十二指肠溃疡有良好效果,每日1剂,水煎服,10天为1疗程。
研究表明柴胡桂枝汤可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从而减低胃液对黏膜的损害作用,同时柴胡桂枝汤能影响促胃泌素的分泌,加强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作用。
二、癫痫研究认为癫痫放电现象是细胞内贮存的钙在释放过程中,钙结合状态的改变使与钙相关的细胞内蛋白质、细胞膜离子通道也发生变化,出现了神经元突发型病理放电。
柴胡桂枝汤可使一些相关性改变的每个步骤都受到抑制,从而达到抗癫痫作用。
有人用本方治疗84例癫痫病人,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结果治愈25例,显效41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高达94.05%。
三、反复感冒反复感冒多与人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有研究发现柴胡桂枝汤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实验表明柴胡桂枝汤可使造血干细胞向淋巴细胞分化,并使正常幼鼠的免疫机能活化。
据报道柴胡桂枝汤治疗易感冒儿童急性上呼吸道炎症患者18例,结果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2例,并且发现症状改善最明显的是发热,其次是食欲、咳嗽、喷嚏、清涕。
柴胡桂枝汤的方证要点

柴胡桂枝汤的方证要点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柴胡桂枝汤的方证要点【组成】桂枝一两半(去皮) 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方歌】柴胡桂枝两方合,善治太少两经疴,心下支结关节痛,初期肝硬亦能和。
【功用】和解少阳,发散太阳。
【主治】太阳少阳合病。
【方解】本证为太阳表证未解,进而邪犯少阳,实为太阳少阳并病,治宜太少两解之法。
故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通达表里。
因太、少之证俱微,故各取原量之半合剂。
临床凡见太、少合病之证,皆可应用。
伤寒六七日,一般为表证解除之期,如不解,则有传变之势。
今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知太阳证未罢,风寒犹留连于表;微呕与心下支结并见,是邪犯少阳,胆热犯胃,经气不利。
【方证要点】1.太阳少阳合病证:以发热恶寒、汗出、腹痛、头疼身痛、恶心纳呆、心烦、胸胁苦满为辨证要点。
主要症状为:腹痛,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汗出恶风,头痛或者头晕,鼻鸣,鼻塞流清涕;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弦。
2.常用于肩背疼痛、耳后神经痛、肩周炎、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迁延性肝炎、胆囊炎、胰腺炎、胆道蛔虫、阑尾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体虚感冒、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更年期综合征、过敏性鼻炎、神经衰弱、脑缺血、癫痫等属于太阳未解、邪犯少阳者。
3.体质要求:患者多数营养状况一般或偏于瘦弱,部分患者情志不畅或者烦躁、失眠,有些会有周期性发作的规律。
4.江苏省儿科名医王益谦老先生认为:一切外感热病寒热稽留不退,或发热4至5天,先是日晡恶寒,渐渐发热,有时发热至39℃左右,待天明方热退,有轻微口渴,舌苔白或薄黄,脉浮,或弦,有时胸闷者,皆可用本方进行治疗。
尤其是开始发热即静点抗生素激素,热退后再反复发热者,必用此方。
三、柴胡桂枝汤

患者第5天加用青霉素连续6天,氨基苄青霉 素3天,中药先以宣肺治咳,后用清肺透解法,病 仍未已,纳减乏力。9月10日(即患病第19天), 根据其病因、病机、病程,认为仍属太阳少阳合 病,治宜柴胡桂枝汤。处方:
柴胡5克,生黄芩、姜半夏各10克,红参6克 (另煎冲入),桂枝5克,白芍10克,生甘草3克, 生姜3片,大枣5枚。
(七)泄泻案 肖某某,女,49岁,1973年7月30日就诊。
近两天来,恶寒发热,昨日下午开始腹泻,已十 余次,挟有粘冻,便前腹痛,心烦,呕恶,舌苔 薄黄,脉弦数。体温39℃,大便常规:脓球。 0~2,红血球。0-2。处方:
柴胡12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甘草10克, 黄芩14克,生姜9克,大枣9克。
(九)真心痛案(冠心病心绞痛)
刘某,男,54岁。因阵发性胸痛,气短 胸闷两天,于1982年8月22日以冠心病, 心绞痛收住院。病人两天前,夜间突然憋 醒,心前区压榨性疼痛,肢冷汗出,约待 续2-3分钟消失,次日又出现阵发性疼痛数 次,痛后自感胸闷气短,查体 BP21.3/13kPa,双肺听诊正常,心音低钝、 律整,腹软,肝脾大小正常。经输液治疗3 天,疼痛次数不减,仍胸闷憋气,疼痛有 时较剧,邀余诊治。
现代临证应用,用于外感或缠绵不愈之胸 部疾患,即感冒、流感、肺炎、肺结核、 肋膜炎等症,具有微热,时时寒热头痛, 自汗,微呕,食欲减退,全身乏力者。
胃肠和肝疾患之胃痛、胃酸过多(或过少),十二 指肠溃疡、胃溃疡、急性阑尾炎、结肠炎、胰腺 炎、肝炎、疟疾等,症见心下支结,胃痛、腹痛、 背部放散痛,严重者因胃痉挛性疼痛而引起恶心, 呕吐,伴有食欲不振。
(六)胃痛案
郑某,男,32岁。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已二 年,每因感冒或饮食不节,胃痛即发。周前又作, 眼药无效。经检胸骨下时作疼痛,5天来每餐只能 饮稀粥少许。询其此次胃痛系感冒之后转剧,现 仍微有寒热37.5℃,头晕、口苦、肢倦、不思饮 食,深呼吸时觉胸部不舒,微咳,时欲呕,大便3 天未行,舌苔薄白,脉浮数。此乃胃病宿疾因感 冒而加重。治新病,宿疾可痊。予柴胡桂枝汤原 方。
王长洪教授善用柴胡桂枝汤

王长洪教授善用柴胡桂枝汤王长洪主任医师是全国老中医师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任沈阳军区总医院中医科、国家中西医结合胃肠病重点专科主任。
1979年师从著名老中医董建华,得其真传,临床擅治脾胃病及内科杂病,尤善用经方。
余有幸成为老师门徒,至今侍诊5载余,对老师经验浅有揣摩,现将老师善用柴胡桂枝汤经验介绍如下,与读者共享。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46条,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该条系指伤寒多日,表证未尽去,邪入少阳而见表里并病,方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量,合剂而成。
由于其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展枢机,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辛散,因此不论外感病、内伤病,只要病机贴切,灵活加减运用,效如桴鼓。
1.感冒老师认为现今感冒,失治尤多。
因为感冒均以病毒感染为多,无合并细菌感染者,抗生素无效,且抗炎治疗后往往使病情迁延不愈,临床多见寒热往来、体虚多汗、头痛头晕、周身关节肌肉酸疼、纳差、胃脘不适等证,正符合《伤寒论》中柴胡桂枝汤方义。
每年春秋流感发生,临床多以原方治之,随手取效。
老师常说,现在临床治感冒,一见发热,就投以桑菊、银翘辛凉之品,这是误区。
柴胡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汗,才是正治。
2.感染后低热老师常讲,无论是外感发热抑或是内伤发热,只要药证相符,应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均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因为桂枝汤调和营卫,方中桂枝、生姜、甘草辛甘化阳,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生姜、大枣、甘草补益脾胃,益气和中,并用滋阴和阳,中气得健,疾病焉有不愈。
小柴胡汤中柴胡质清味薄,能疏少阳之郁滞;黄芩苦重,清少阳相火;半夏和胃降逆;人参、大枣、甘草益气和中,扶正祛邪,以防邪气深入,全方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升降协调。
外证用之,重在和解少阳,疏邪透表;内证用之,还能达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之效。
两方合用,营卫得和,脾胃得健,枢机得利,太少双解。
老师曾收治一26岁女患者,以低热1月余就诊,西医诊断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抗生素治疗2周罔效,临床见发热轻、恶寒亦轻,体温37.8℃,周身酸痛,心烦纳呆,舌红苔白,脉细数,以柴胡桂枝汤加板蓝根、大青叶治之,3剂体温降至正常,7剂后患者痊愈出院,未再复发。
陈世昊临证运用柴胡桂枝汤经验

中图分类号 :R 2 4 9 .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பைடு நூலகம்号:1 0 0 5 . 5 3 0 4 ( 2 0 1 3 ) 0 3 . 0 0 9 2 . 0 2 西 医诊 断为急性 阑尾炎 。 中医诊断为肠 痈, 证属太阳表证, 兼有
苏叶, 功在宣 散郁 结之气 ;小蓟炭 、藕节 炭凉血止血;鸡 内金
消食化积 。诸药协 同, 丝丝入扣, 故而疗效满意 。
异常。眼科诊 断为飞蚊症 。 现舌质淡, 苔黄腻, 脉细弱 。 辨证属
湿 热内郁, 兼有外感, 太阳、少 阳同病 。治 以和解太阳少阳 、疏
2 急性阑尾炎 案例 2 :患者, 女, 5 8岁, 2 0 1 0年 1 2月 2 2日初诊。患者述 右下腹疼痛 2 d , 伴恶 寒, 发热, 多汗, 失眠 。诊 见形体消瘦 , 面 色无华, 舌质淡 , 苔 白腻, 脉细数 。麦氏点压痛 阳性 , 反跳痛阳 性。 就诊时 已查血常规 : 白细胞 1 0 . 1 ×1 0 。 / L , 中性粒细胞 8 5 % 。
3 癫 痫外感
方随证加减治疗 1 个月后, 诸症 明显缓解 。
按: 本案患者辨证属肝郁脾虚, 既有阳虚气滞, 又有 血热 妄
案例 3 :患者, 女, 3 8岁, 2 0 1 0年 1 2月 2 5日初诊 。患者述
2 0 1 0年 8 —1 1月间晕倒 3次, 曾在省级 医院诊断为 “ 癫痫 ” 。
剂, 诸症平复而收功 。 按: 急性 阑尾炎一般在中医 门诊较难遇到, 大 多手术治疗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胡桂枝汤的方证要点
【组成】桂枝一两半(去皮) 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
【方歌】柴胡桂枝两方合,善治太少两经疴,心下支结关节痛,初期肝硬亦能和。
【功用】和解少阳,发散太阳。
【主治】太阳少阳合病。
【方解】本证为太阳表证未解,进而邪犯少阳,实为太阳少阳并病,治宜太少两解之法。
故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通达表里。
因太、少之证俱微,故各取原量之半合剂。
临床凡见太、少合病之证,皆可应用。
伤寒六七日,一般为表证解除之期,如不解,则有传变之势。
今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知太阳证未罢,风寒犹留连于表;微呕与心下支结并见,是邪犯少阳,胆热犯胃,经气不利。
【方证要点】
1.太阳少阳合病证:以发热恶寒、汗出、腹痛、头疼身痛、恶心纳呆、心烦、胸胁苦满为辨证要点。
主要症状为:腹痛,往来寒热,胸胁满闷,默默不欲饮食,喜呕,烦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汗出恶风,头痛或者头晕,鼻鸣,鼻塞流清涕;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弦。
2.常用于肩背疼痛、耳后神经痛、肩周炎、肋间神经痛、神经官能症、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迁延性肝炎、胆囊炎、胰腺炎、胆道蛔虫、阑尾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体虚感冒、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更年期综合征、过敏性鼻炎、神经衰弱、脑缺血、癫痫等属于太阳未解、邪犯少阳者。
3.体质要求:患者多数营养状况一般或偏于瘦弱,部分患者情志不畅或者烦躁、失眠,有些会有周期性发作的规律。
4.江苏省儿科名医王益谦老先生认为:一切外感热病寒热稽留不退,或发热4至5天,先是日晡恶寒,渐渐发热,有时发热至39℃左右,待天明方热退,有轻微口渴,舌苔白或薄黄,脉浮,或弦,有时胸闷者,皆可用本方进行治疗。
尤其是开始发热即静点抗生素激素,热退后再反复发热者,必用此方。
【类似方证鉴别】
1.柴胡桂枝汤与小柴胡汤:都可以治疗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恶心呕吐。
柴胡桂枝汤证兼有发热恶寒、肢节疼痛等太阳病证;而小柴胡汤证只有少阳病证。
2.柴胡桂枝汤与桂枝汤:都可以治疗发热恶寒、肢节疼痛。
柴胡桂枝汤证兼有胸胁苦满、恶心呕吐等少阳病证;而桂枝汤证只有太阳表虚证。
【原文】
1.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146)
2.治心腹卒中痛者。
(《金匮要略》第十篇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