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合集下载

桂枝加附子红花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桂枝加附子红花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桂枝加附子红花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
用量
导语:桂枝加附子红花汤,这是一种中药方剂的名字,这种药是由多种常见的药物组成,用途也是比较广泛的,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剂。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桂枝加附子红花汤,这是一种中药方剂的名字,这种药是由多种常见的药物组成,用途也是比较广泛的,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剂。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桂枝2两半,芍药1两半,生姜1两半,甘草1两(炙),附子(炮)5钱,红花5钱。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妇人伤寒,太阳标与少阴本病,表虚自汗身凉,四肢拘急,脉沉而迟,经水适断。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桂枝加附红花汤”。

【摘录】《云岐子保命集》卷下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桂枝加附子红花汤,我们知道桂枝加附子红花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方剂,有很好的养生和保健作用,对人体有很多好处,可以缓解很多症状,怎么样,你了解了吗?
生活常识分享。

桂枝汤

桂枝汤

桂枝汤开放分类:中医中医古代名方医学名词方剂编辑词条分享桂枝汤组成及用量桂枝(去皮)(9克)芍药(9克)生姜(9克)大枣(切)(3枚)炙甘草(6克)方剂出处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为主治太阳病中风之方剂。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剂型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古法: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现代:上五味,哎咀三味。

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00毫升,去滓。

适寒温,服100毫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适量,以助药力。

温覆一时许,遍身微汗者为佳。

若一服汗出病愈,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服外感风寒表虚证。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

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解肌发汗,调和营卫。

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项强,身痛有汗,鼻呜干呕,苔白不渴,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一)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二)桂枝汤方治中风,发热汗出又恶风,芍姜草枣啜热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三)头痛项强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借粥之功。

(陈修园《长沙方歌括》)桂枝汤仅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五味药组成,用药虽少,但结构严谨。

《伤寒论》名方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论》名方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附子)
【方剂组成】桂枝 9 克,芍药 9 克,甘草(炙)9 克,生姜〔切)9 克,大枣(擘)4 枚,炮附子 6~10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附子辛温,为一有力的温中、祛寒、逐湿药,尚有振兴代谢机能的作用,无论表里若陷于阴证
者,多宜以本药配方治之。

桂枝加附子汤即治桂枝汤证而现少阴证者。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 20 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
附子汤主之。

注解:太阳病,本桂枝证,医误以麻黄汤大发其汗,遂使汗漏不止。

其人恶风半由于桂枝汤证未解,半
由于已陷入阴证。

小便难,即由于汗漏不止,体液大量亡失的结果。

四肢微急,难以屈伸,亦由于津液亡失,
筋肉失和的极虚证候。

以上种种,纯由于误治表证还未解而且陷入阴证,故以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按:桂枝加附子汤为少阴病的发汗剂,即不因误治,而见本方证者亦宜用之。

【辨证要点】桂枝汤证更见汗出恶风明显,小便难,四肢微急者。

【验案】任某,女,33 岁,首都机场门诊病历号 131,初诊日期 1966 年 3 月 25 日。

因腰背疼在积水潭
医院、北京中医学院附院检查均诊断为“脊椎骨质增生”。

近来头晕、头痛、目胀,下肢关节胀疼,手麻,
乏力,四肢逆冷,易汗出,恶寒,苔白舌淡,脉沉细。

证属桂枝加附子汤证,予其方药:
桂枝 10 克,白芍 10 克,炙甘草 10 克,生姜 10 克,大枣 4 枚,制附片 10 克
结果:上药服三剂痛减,四肢逆冷好转。

服一月后全身症状好转。

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汤功效与作用桂枝汤的配方:桂枝(去皮)三钱,芍药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枚),甘草二钱(炙),桂枝汤的功效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

桂枝汤桂枝汤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组成:桂枝(去皮)三钱(9克)、芍药三钱(9克)、生姜(9克)三钱、大枣(切)十二枚(3枚)、甘草二钱(炙,6克)方歌:药枝枣姜甘(方剂速记法)想象:要支走蒋干;芍药、桂枝、大枣、生姜、甘草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出处:《伤寒论》古本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

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用法:水煎服。

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

(去渣温服,服后少停一二分钟,饮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

)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

待其“遍身漐漐(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

(服后用被子温覆取汗。

以遍体湿润为度。

不可如水淋漓,恐汗出过多,不但病不能除,且容易重感风寒。

)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剂”;。

(若一服病已愈,不必再服。

如不愈,仍可照前法服之.此药必须早午晚连续服用,时间不可拉长。

每服一次,必须检查病情有无变化,最要紧的是必须注意口渴与不渴,或喜冷性饮食与否。

如果有口渴,或喜冷现象,可以马上把药停止,或配合石膏一类的寒性药品,以免误犯阳盛之戒。

桂枝加讲义附子汤

桂枝加讲义附子汤

(六)乳漏案 孙某,女,38岁,1985年9月10日诊。患者生三
子,未育已十载。半年前双侧乳房乳汁自溢,点滴 不断,量少色清。白天内衣浸湿,需更衣1-2次,至 夜乳溢自停,能安然入睡。乳房不胀不痛,治疗无 效。肢软倦怠,精神不振,嗜睡懒言,畏寒喜温, 月经减少,近2月未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 缓。治拟温阳敛阴以缩乳,以桂枝加附子汤化裁: 桂枝9克,白芍15克,熟附片6克,煅龙骨、煅牡砺 各18克,生麦芽20克,大枣10枚,生姜4克。服6剂, 乳漏减少大半,觉口渴欲饮,去生姜、龙骨、桂枝, 附子减半,加麦冬9克,白人参3克,9剂。乳漏停 止,精神渐振。以十全大补丸善后,月经来潮,诸 症悉愈。(戴建林医案)
按语:《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凡阴阳 之要,阳秘乃固。”阳虚不固,则阴不自守, 汗出、乳漏诸症迭现。本案乳漏量少色清, 伴神倦懒言,畏寒喜温,舌淡,脉缓,阳虚 证见,故用桂枝加附子汤以温复阳气,并加 龙骨、牡蛎以增固摄阴液之功。阳固阴藏, 则乳漏自止,经水亦随之而通矣。
(七)寒疝案
王某,因寒冬涉水兼房事不节,诱发睾丸剧痛,
桂枝加附子汤
【原文】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
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 汤主之。(20)
【方解】 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
熟附子——温经复阳,固表止汗。
【功效】调和营卫,扶阳固表 【主治】
1、主症:恶风,汗漏不止,四肢微急,屈伸 不利,小便难。 2、副症:发热,脉浮或浮阳,而 且损阴。大汗淋漓、四肢拘急、脉沉而微, 有阳亡之虞,急以桂枝加附子汤温阳固表, 所幸一剂汗止。若不止,当以四逆汤收功。
(三)阳虚寒凝腿痛案
丁某,男,成人,西北轻工业学院机械厂工人。 1976年秋因两腿膝盖痛而就诊。患者腿痛一月,伸 屈不能自如,阴天下雨则加重,畏寒怕冷,出汗怕 风,口不渴,大便正常,小便色白,少而不畅,曾 在某医院吃过六剂独活寄生汤,无效。详细了解病 史,乃一月前因感冒吃发汗药,发汗过多而又受寒 引起。舌色淡有白苔,脉浮细。病情符合《伤寒论》 第20条,乃发汗过度而阳虚的病证,应用桂枝加附 子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甘草9克、生姜9克、大 枣10枚、制附子9克,水煎服。患者服一剂后,显 著减轻,又服二剂而愈。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人的一生到了一定的年龄,新陈代谢减慢,免疫机能下降,无一不提醒着我们应该好好调理身体了,中药方剂就可以循序渐进的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这款方剂。

【别名】桂附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

【处方】桂枝9克生姜9克甘草6克大枣12枚麻黄6克细辛6克附子5克(炮)【功能主治】温经通阳,宣散水饮。

治寒饮停积于胃,病在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覆杯,苔白腻,脉沉迟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700毫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别名】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附子汤、桂附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桂甘姜枣麻附细辛汤、桂姜枣草黄辛附汤【处方】桂枝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麻黄2两,细辛2两,附子1枚(炮)。

【功能主治】振奋阳气,调和营卫,外解风寒,内化水饮。

温阳散寒,通利气机。

主气分,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

心肾阳虚,外感风寒,水饮内停,头痛身痛,恶寒无汗,手足逆冷,心下痞坚,腹满肠鸣,相逐有声,或矢气,或遗尿,脉沉迟而细涩无力。

【用法用量】桂枝去芍加麻辛附子汤(原书同卷)、附子汤(《外台》卷八引《深师方》)、桂附汤(《三因》卷十四)、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赤水玄珠》卷五)、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金匮要略心典》卷中)、桂甘姜枣麻附细辛汤(《金匮悬解》卷十)、桂姜枣草黄辛附汤(《类聚方》。

本方方名,原书(涵芬楼本)作“桂姜草枣黄辛附汤”;《医门法律》引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方剂辞典》引作“桂枝去芍药加黄辛附子汤”。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生菜。

【各家论述】①《金匮要略论注》:药既用桂、甘、姜、枣以和其上,而复用麻黄、附子、细辛少阴的剂以治其下,庶上下交通而病愈,所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也。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
调和营卫,固表扶阳。
主治 太阳病发汗太过致汗出不止,恶风小便少而不畅,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用于治疗表虚漏汗,顽固性盗汗,窦性心动过缓,小儿虚脱,乙型肝炎等。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日1剂水煎服。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表虚漏汗:应用本方:桂枝7g,9-15g,炙甘草6g,大枣8枚,生姜6g,黑附子9-15g。日1剂水煎服。治疗表虚漏汗100例,男61例,女39例;年龄25岁以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身疼、关节不利、恶寒及小便短涩症状。结果:全部患者服药1剂后出汗均开始减少,其中服1剂汗止38例,服2剂汗止44例,服3剂汗止9例,服4剂汗止3例,治愈率为100%。
5. 利尿:桂枝有利尿作用。
本文来自: 医学生网() 详细出处参考:/yao/fangji/201002/38854.html
药理作用 主要有强心,扩血管,解热镇痛,镇静、抗惊厥,抗炎,利尿等作用。
1.对心血管作用:附子有扩张血管,强心作用。桂枝也有扩张血管作用。 惊厥:桂枝、芍药有镇静作用。桂枝、芍药、生姜、甘草有抗惊厥作用。
4.抗炎:芍药、甘草、附子有抗炎作用。

桂枝附子汤病案[选读]

桂枝附子汤病案[选读]

桂枝附子汤治验王朝辉(贵阳中医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贵州贵阳550002)著名老中医袁金声教授,随全国著名老中医袁家玑教授和李昌源教授深造数载,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擅长用经方于临床,在中医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症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内科杂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显著。

笔者有幸随师伺诊学习,于其博大精深中觅得一鳞半爪,兹将老师诊治经验简述于下:《伤寒论》174条曰:“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主治风湿盛于肌表而偏重于表的证治。

例:罗某,女,77岁初诊:2007年3月12日一年前于贵阳医学院诊为窦性心律不齐,偶发室性早搏安装心脏起博器,此后经常自感心悸,自汗,轻微运动感呼吸困难。

1周来频感头昏,眼视物发黑,冷汗,心悸加重,伴恶风。

患者欲服中药治疗,故来就诊。

诊见:面色恍白,倦怠乏力,语声低微,触之躯干及四肢皮肤潮湿而凉,手指紫暗,口唇紫绀,舌淡紫,苔薄白,脉结代。

证属心气不足,心阳不振,治以温阳益气。

处方:黄芪20g、茯苓25g、炮附片(另包,先煎,去麻)6g、桂枝9g、柴胡6g、山药15g、陈皮10g、车前子(布包)15g、薏仁20g、升麻6g、广香10g、丹参15g、川芎15g、党参10g、炙甘草16g。

3剂,水煎服,每日1剂,一日三次。

嘱病人多食瘦肉、血旺以补血(“目无血则无视”),同时家属随时关注病人病情变化,如有加重,立即送医院就诊。

二诊:2007年3月15日服上方后症状微有好转,头昏,眼视物发黑日发生次数减少,仍倦怠无力,时冷汗,恶风,触之躯干潮湿,肌肤微凉,口唇转红,舌红中带紫、苔薄白,脉弱。

证属心阳虚衰,治以温阳益气。

处方:黄芪20g、茯苓25g、炮附片(另包,先煎,去麻)6g、桂枝10g、黄连6g、柴胡6g、山药15g、陈皮10g、车前子(布包)15g、薏仁20g、升麻6g、广香10g、丹参15g、川芎15g、党参10g、炙甘草16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加附子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方剂是传统医学的一个分支,是中医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桂枝加附子汤就是中药方剂的一种,一起来了解了解。

【处方】
桂枝9克(去皮)芍药9克甘草9克(炙)生姜9克(切)大枣12枚(擘)附子6克(炮)
【功能主治】
调和营卫,回阳固表。

治太阳病发汗太过,遂致汗出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者。

【用法用量】
上六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100毫升,温服。

调养如桂枝汤法。

【摘录】
《伤寒论》
【处方】
桂1两,附子(炮)1两,甘草3钱半。

【功能主治】
腹中痛,脉迟缓。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水煎服。

【摘录】
《云岐子脉诀》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了解到桂枝加附子汤对人体的养生功效是显著的,但对于它的食用方法我们也必须要了解并且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