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 韩少功

合集下载

江苏省盐城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盐城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6/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训练(21分)1.在下面一段话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就在周汝昌准备进大学深造时,抗战爆发了,学业再次。

1947年,他才又经过复试继续回燕大西语系完成学业。

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令中外教授举座震惊。

似《文赋》这等广博且文字艰深的骈体文,即便翻译成白话文也不易,何况是译成英文。

A.踌躇满志搁浅涵盖B。

意得志满搁置覆盖C.踌躇满志搁置涵盖D。

意得志满搁浅覆盖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的一项是()A.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D.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余额宝”是一项全新的余额增值服务,这类产品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与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较大的存款差价有莫大关系。

B.“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后,新生人口必然会增长,一方面将改善“4—2---1”的家庭结构,另一方面劳动资源增加,也会减轻适龄劳动人口赡养老年人。

C.孔子学院正在各国落地生根,传播中国文化,推广汉语教育,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和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国样本”。

D、帮助家境不好的孩子上大学,是我们应该做的。

况且这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们一定要帮助他圆大学梦。

4.以下是杜甫《阙题》一诗,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①未应伤物华②留著伴梨花③三月雪连夜④只缘春欲尽A.①②③④B。

③①④②C.④②①③D。

③②④①5.下列句中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终鲜兄弟鲜,少。

B。

当侍东宫当,应当。

C.扃牖而居扃,打开D。

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制,制造。

6.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判断句)B。

鸡栖于厅。

(定语后置句)C.行吟泽畔(省略句)D。

是以见放。

(被动句)7.下列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以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B.已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今已亭亭如盖矣。

月夜(韩少功)散文解析

月夜(韩少功)散文解析

④表现了作者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终于来到 了一个真正的夜晚,身心俱醉、无比惬意之情。( 1分) (手法共1分,特点2分,情感1分。)
分析:解答此题,可结合此二词出现的语言 环境和此二词在形式上的特点进行分析。 首先,这两个词都将视觉上的月光写光轻盈灵动的特点,“哗 啦哗啦”也是个拟声词,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的情态;它们表现 了作者身心俱醉、无比惬意的心情。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 分析综合C。
16.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意蕴。(6分)
16.①从内容上看,“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侧面写 出月光的皎洁、明亮。 ②从写法上看,以声衬静(或以动衬静),衬托 出乡村月夜的宁静。“山谷里一声长啸”,衬 托出乡村月夜的宁静。 ③从表达效果上看,再次点题,将读者带进宁静 而美好的月夜,暗指“人应怀着虔诚的心与大 自然亲近”这一主旨。 ④以景语作结,含蓄深沉,耐人寻味,给读者留 下极大的想象空间,富有诗意而又耐人寻 味。 (每点2分,答出其中的任意三点得满分)
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文本最后一段在内 容上和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 ① 从内容上看,最后一段用“一只鸟被月光 惊飞”暗写了月光的皎洁、明亮。②从写 法上看,以声衬静(或以动衬静),衬托 出乡村月夜的宁静。③从表达效果上看, 最后一段以景物描写结束全文,再次点题, 含蓄深沉,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较大的 想象空间,富有诗意。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 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月 夜 (韩少功)
13.文章②③两段通过对比,凸显了城里月光 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13. 城里的月光暗淡、短暂、呆板(没有神采)、 稀少。 (分析:解答此题,可结合文本第2.3两段中 “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 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 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 等语句分析。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 层级为鉴赏评价D。)(每点1分)

2023年教师资格之幼儿综合素质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幼儿综合素质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幼儿综合素质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单选题(共50题)1、小学生李某多次违反学校管理制度 ,对于李某 ,学校可以采取的管教方式是( )A.强制劝退B.批评教育C.开除学籍D.收容教育【答案】 B2、赵树理(1906~1970年),解放区文学的代表作家。

他的小说多取材于北方的农村生活,表现新旧交替时代中农民思想意识的变化和新旧思想的斗争,在结构上吸收了传统小说、评书的特点,语言通俗生动,幽默有趣,给人以轻松之感。

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二黑结婚》,中篇(),长篇《李家庄的变迁》。

A.《李有才板话》B.《骆驼祥子》C.《断魂枪》D.《白杨礼赞》【答案】 A3、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上的壮举,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也显示了中国明代高超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

下列选项中,郑和下西洋到达最远的地方是( )A.东南亚一带B.非洲西岸和西班牙一带C.地中海一带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答案】 D4、为了培养幼儿想象力,老师让幼儿画蝴蝶。

下列做法恰当的是()。

A.老师画好左半边蝴蝶,幼儿模仿完成右半边B.老师在黑板上逐笔示范,让幼儿跟着画C.幼儿先观察蝴蝶,然后让幼儿自己画D.老师先画只蝴蝶,然后让幼儿照着画【答案】 C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A.国家干部B.专业人员C.知识分子D.公务人员【答案】 B6、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

()把塑造绿林豪侠英雄作为自己的最高艺术追求,开始了小说创作从类型化人物向性格化人物的过渡。

其问世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尤其在社会影响方面,明清两代的农民和绿林豪杰起义,往往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

A.《水浒传》B.《红楼梦》C.《聊斋志异》D.《西游记》【答案】 A7、下列儿童文学作品中不属于英国的是()。

A.《格列弗游记》B.《绿野仙踪》C.《爱丽丝漫游奇境记》D.《水孩子》【答案】 B8、吴老师觉得自己已经教了十几年书了,不用学什么多媒体教学。

回归自然的生活追求

回归自然的生活追求

回归自然的生活追求回归自然的生活追求何静茹黄美霞陈嘉敏摘要:韩少功的《月夜》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对比刻画城市的月亮和乡村的月亮,借此诉说自己在人生不同时期的思考感悟,并通过深入生命和宇宙的思考,表达回归自然的渴望之情,回归纯粹的生活追求。

关键词:《月夜》回归自然《月夜》以城市的月亮与乡村的月亮的对比描写展开,表达了作者回归自然的生活追求。

全文借景抒情,作者在月夜中循环往复的生活思考引人深思,具有多方面的阅读价值。

一、在月亮的对比中诉说人生思考的变化《月夜》以月亮为行文线索,对比刻画城市的月亮和乡村的月亮,其中暗藏着作者的人生历程变化,分别代表着作者对不同人生时期的思考感悟。

城里的月亮是无光泽无活力的城市装饰品。

作者以“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的问句引出对城里月亮的印象,即月亮是城市可有可无的不起眼的装饰品。

城里人看到的月亮是“一丸灰白”,毫无光芒。

所以,原本皎洁的月光在无数路灯的闪耀中便显得暗淡,月光洒落的声音也淹没在城市的噪音之中,灰白的身影也只能隐藏在水泥高楼之间,让人无迹可寻。

作者在城市生活了三十多年,但城里的月亮是陌生的。

他厌倦城市的物质与生活方式,城里的生活就像那死鱼眼睛般的月亮,毫无色彩与光芒。

乡村的月亮不仅是一枚标志性的徽章,也是超凡脱俗的生命存在。

在作者的眼中,世界是万物有灵的,万事万物有生命、有灵魂,才会构成真正的生存状态。

首先,乡村的月亮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存在,是乡村生活时间的记录者。

乡村的月光是乡村生活的重要部分,随处散落,记录着乡村夜晚流逝的每分每秒。

作者对乡村月亮洒落的月光有着最直观的感受,飘摇、跳动、轻移、牵动等千姿百态安抚着作者从城市归来的躁动的心。

所以,乡村的月亮是真正的月亮,是有生命的月亮,因为它一直在跟随时间的脚步,从不停歇。

其次,乡村的月亮是超凡脱俗的存在。

离开城市的作者在乡村的夜晚看到了月光明暗闪烁的身姿,听到了月光飘落拥挤的声音,在阳台的竹床上贪婪地享受着乡村月光的照耀,这是对那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的治疗。

月下之思 夜深之求--《月夜》文本解读

月下之思 夜深之求--《月夜》文本解读

2020.2·学术2020年2月语文教学通讯Feb.,2020第1086卷第2期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Vol.1086No.2李施雅张小方曹晶晶(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广东佛山528225)———《月夜》文本解读月下之思夜深之求摘要:韩少功的散文具有返璞归真的特色,《月夜》正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月夜》通过城乡对比结构,突出“月夜”的三层特征———“月亮”是乡村的徽章,“月光”是乡村生活的一部分,“月夜”是永恒的追求,对比农村的丰富诗意与城市诗意的退化,加强文本的递进性,并借此表达作者对城市生活的厌倦,表达他对乡村诗意生活的热爱、渴望与向往。

关键词:《月夜》韩少功文本解读对比中图分类号:I20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20)02-0084-03DOI:10.13525/ki.bclt.202002027作者简介:李施雅(1991—),女,广东中山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张小方(1989—),女,河南商丘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曹晶晶(1996—),女,广东茂名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在读本科生。

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文艺评论韩少功是一位兼具理性思辨和感性想象的作家,他善于以诗意的笔调表现深刻的哲理,诗情与哲理的完美融合,使他的散文不仅收到了启人心智的效果,同时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

[1](P.71)正如他的散文《月夜》,“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徽章”是戴在身上表示身份、职业的标志,文中的“徽章”正是乡村月夜的标志,是区别乡村与城市的标志物。

作者用“徽章”代表“月夜”,可见作者对月夜深深的喜爱之情和无限的向往。

作者进而以精巧的结构,通过三次城乡对比,三想“月夜”,突出“月夜”的三层象征,进而三聊现实生活的思考与追求,体现了其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诗情与哲理的融合。

【读后感】温馨月夜_650字

【读后感】温馨月夜_650字

【读后感】温馨月夜_650字温馨月夜是当代作家韩少功的一篇小说,通过描写男主角小龙在一个月圆之夜,邂逅一个神秘女子的故事,展现了爱情的力量和对溺水孩子的慈善行为的赞美。

这篇小说以温情脉脉的笔调,深深打动了我。

小说的开篇,小龙一个人坐在河边观赏月亮,偶然间他发现河中漂浮着一个孩子,情急之下他纵身跳入水中,救起了这个孩子。

这时,一个神秘的女子出现了,她的神情儿缱绻,温柔动人。

小龙被她的美丽和气质所吸引,迷恋上了她。

来到女子家里,小龙才发现她是一位青年节目主持人,因为压力太大而渴望休息的家庭主妇。

小龙父亲的病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加之他自己失业,丧失了荣誉感,他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

在徘徊的时刻,这位女子出现在他的生活中,给了他一种新的憧憬。

在简短的时间里,女子展现出她的善良和聪明才智。

她收养了小龙的父亲,给予了小龙望而生畏的充足的爱和关怀。

小龙无比感激,也倾心于她。

两人的感情在温馨的氛围中逐渐升温。

命运却是瞬息万变的。

女子的前夫出现了,他是个有势力的人,不断对女子施加压力,要求她选择回到他身边。

虽然女子对他深恶痛绝,但她又惧怕他的报复,只好妥协。

小龙万分失望,他落寞地走出了女子的家门,他分明感觉到这份感情就如同月亮一样,虽然曾经珍贵,却又随时可能离开他。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在生活中,爱情虽然强大,但仍然需要理性地去面对。

女子在生活中是个虚弱的人,她渴望被关怀和爱护,但又不能脱离自己生存的环境。

小龙尽管为她付出了很多,但他也是虚弱的,他的背负很多软弱和失落,他需要去重建自己的生活。

他选择了离开,虽然很心痛,但他懂得了理性地爱。

进一步地,这篇小说也给予了我对人性的思考。

小龙的善良和勇敢为我所敬佩,而女子的慈善行为更是令我赞叹。

她不畏艰难,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她把自己的爱和关怀传递给了小龙和他的父亲,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小说以孩子溺水和救人的情节向我们提出了人道主义的问题,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女子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3年教师资格之幼儿综合素质强化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幼儿综合素质强化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幼儿综合素质强化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印象主义画家莫奈在晚期创作的作品是()A.《巴黎人》B.《包厢》C.《日出·印象》D.《池塘·睡莲》【答案】 D2、华裔科学家高锟获得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其取得突破性成果的研究领域是( )A.计算机软件B.光纤技术C.集成电路D.量子物理【答案】 B3、曾揭示教师示范角色的特点,并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的人是()A.乌中斯基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杜威【答案】 B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要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坚持以()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A.县级地方人民政府B.输入地政府C.输出地政府D.输入地政府和输出地政府【答案】 B5、下列关于太阳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风会促进大气中臭氧的产生,影响地球的空间环境B.由于太阳风的作用,彗星周围的尘埃和气体会形成彗尾C.太阳风是太阳黑子活动高峰阶段射出的超音速等离子体流D.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太阳风的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极光【答案】 A6、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身心健康权D.隐私权【答案】 C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鲁迅作品人物形象的是()。

A.闰土B.阿QC.涓生D.四凤【答案】 D8、学生小龙放学回家途中乱穿马路。

被汽车撞倒在地,导致肋骨骨折。

对于小龙所受伤害,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学校存在过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B.学校没有过错,但要承担赔偿责任C.学校没有过错,无需承担赔偿责任D.学校存在过错,但可免除赔偿责任【答案】 C9、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漂白粉B.胆矾C.食盐D.澄清石灰水【答案】 B10、有些老师一上完自己的课,就收拾好东西回家去。

《月夜》文本解读与教学路径探析

《月夜》文本解读与教学路径探析

文教论坛《月夜》文本解读与教学路径探析陈丹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摘要:《月夜》是乡土文学家韩少功的一篇散文。

他通过诗意的语言、对比的手法、看似“无理”实则有意为之的语段来表达对宁静、充满诗意的乡野生活、对自然的向往与喜爱。

关键词:《月夜》;诗意语言;乡土生活文学文本的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

教学《月夜》时,教师应着重关注这一篇中的诗意的语言、农村月夜与城市月夜的对比、一些看似无理之处实则蕴含深意的语段来进行教学,一步步剖析、解读、感悟作者对宁静、充满诗意的乡野生活的向往与喜爱。

一、品味诗意的语言,感受情感语言是情感的使然,“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开头显露情感,统领全文,并引出下文城市和乡村月光的对比。

“徽章”是凸显身份的标志,还带有“自豪、骄傲”的感情色彩。

作者以这句话单独成段,透露自己对乡村爱情的情有独钟。

第一,因着作者对乡村月光的喜爱和自豪,作者以“徽章”凸显“月光”乡村区别于城市。

“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在“飘摇、跳动、轻移、牵动”等带有活力和动感的词语搭配下,用的都是美好、令人心生愉悦的词汇,画面感十足:月光仿佛变成了摇曳生姿的舞者、跳动活泼的孩子、安静同行的友人、田园里的指挥家,这是作者喜爱乡村月光之情的二次显露。

正是对乡村月夜抱有喜爱之情,作者才会用心去观察,眼中的乡村月光才会如此美丽。

身为乡土文学作家的韩少功从城市回到故乡,在融入大自然过程中发现,在人类的感官之外还存有我们未感知到的世界,如未能听到的声音,未能看到的影像和未能触摸的形态,他以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写作,以听觉上的月光代替视觉上的,化静为动,给自己、给读者描述了一个活泼的感官世界——“叮叮当当”是月光的轻盈灵动与诗意盎然;“哗啦哗啦”是皎洁月光的一泻千里的情态的生动展现,这些应当成为教师带领学生感受情感的着眼点。

二、深入对比,体会情感《月夜》的情感张力还在城市的月夜与乡村的月夜两者对比中显露,于对比中见“月夜”的“高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月亮是别在乡村 的一枚徽章”一句单独 成段,请结合全文谈谈 这样写的好处。(6分)
• 14. 内容:①凸显月光是乡 村区别于城市的显要标志。 (2分)②写出作者对于乡 村月光的喜爱和自豪。2分) 结构:③统领全文,引出 城市和乡村的月光的对比。 (2分)
15.请探究文章最 后一段的意蕴。 (6分)
12.文章②③两段通过对 比,凸显了城里月光什么 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 12. 城里的月光暗淡、 短暂、呆板(没有神 采)、稀少。(可结合“暗
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 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 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 的垃圾里” “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 即记录太阳之历”分析)(每点1分)
13.请结合第④段内容, 说说“叮叮当当”“哗 啦哗啦”这两个词的表 觉上的,
化静为动,使用叠词、拟声词(答到其 中一点即可);(1分)②“叮叮当 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轻盈灵 动,诗意盎然;(1分)③“哗啦哗 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皎洁的月光一 泻千里的情态;(1分)④表现了作者 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终于来 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身心俱醉、无比 惬意之情。(1分)(手法共1分,特点 2分,情感1分。)
• 15.
①“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侧面 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②“山 谷里一声长啸”,衬托出乡村月 夜的宁静。③再次点题,将读者 带进宁静而美好的月夜,暗指 “人应怀着虔诚的心与大自然亲 近”这一主旨。④景语作结,富 有诗意而又耐人寻味。(每点2 分,答出其中的任意三点得满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