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农业PPT课件

合集下载

历史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件ppt

历史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件ppt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历史发展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铁犁、牛耕等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工具开始得到广泛应 用,农业生产逐渐向精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逐渐成熟和完 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和农产品产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启示人们重视农业技术的创新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离不开当时人们对农业技术的不断探索和创 新,这启示人们在现代社会中要重视技术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07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评价
历史评价
推动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 展。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所强调的精细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
,也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02
对当前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所蕴含的科学管理和资源利用思想,对当前农
业生产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03
需要与现代科技结合进一步提高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需要与现代科技结合,进一步挖掘其潜力,提
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
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古代农民需要寻找一种更加 集约、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铁器、牛耕等生 产工具的出现也为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起源的影响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应用,使农业生产效率 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
03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演变
演变历程
起源期
早在秦汉时期,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就已经萌芽。当时,铁犁、牛耕等先进的生产工具 得到了广泛应用,农业生产开始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共32张PPT)

2.特征
(1)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努力(积极性)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稳定性) (3)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分散性) (4)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封闭性) (5)农民赋役租税沉重,遇灾荒易贫困破产(脆弱性) (③6)生工产具目和的技为术生少活变和,交社税会,心自态给容自易足满足(落后性) (7)依赖土地,人口发展必然导致过度开垦(破坏性)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 踏歌椎敲过清明。”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春秋战国时期,吴国、越国、楚国等立国南方。 (2)秦朝统一后,通过灵渠加强中原与岭南的经济文 化交流。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大规模开发,南北经 济趋于平衡,为南移打下基础。 (4)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凿、安史之乱的影响、江南 进一步开发等,使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5)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江 南地区发展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6)元明清,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南方经济领 先北方的格局稳定下来,元朝出现“南粮北调”、明清江 南工商业发达和资本主义萌芽等。
龙骨翻水车
唐朝时创制 筒车 ;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 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 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 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 争浴故相喧。
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出现 风力水车 。
二、中国古代农业基本特征——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 产生: (1)背景: ①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很低, 土地 归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生产者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 处境如何?为什么?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PPT课件9(4份打包) 岳麓版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PPT课件9(4份打包) 岳麓版

材材料料二一反有映煜的(是云什兴么起制的度样?子从)材萋料萋中,可兴以雨看祁出祁这,种雨土 我地公制田度,有遂什及么我特私点。? ——摘自《诗经•小雅》 井材材田料料制二三。与奴材春隶料秋社一前会相期的比,土,管地反仲国映采有了取制一“度个相,怎地一样而切的衰土变征地化”归?的周措王所 有施公表田;。明”公在、元公“前田私5以9田4外年”,,,出鲁都现国按了实田私行亩田“实.初数税收亩税”。,规定不论“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小自耕农衰退
表述错误
(2013·重庆文综·2)白寿彝《中国通史》指
出露:田“归自国北家魏所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
中有国,历不史能上自最由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在买这卖一死“后田归”还制下( )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材料四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一个什么问题?
在井田制度下,土地不得转让和买卖。材料记载发 生了土地争论,表明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了。 材料五 季孙欲以田赋(按田收取地租),使冉有访 诸仲尼。仲尼曰:“吾不识也。”
——摘自《左传•哀公十一年》
材料五表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表明出现了地租的剥削方式。
重点突破1——井田制
必须服役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2014广东文综)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
“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
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

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恢复
C.均田制受到破坏 D.“市”突破空间局限
自主土构地建公有知制识体系
(原始社会)
课堂提升
表现①②

2024版中国传统文化之农耕文化PPT课件[1]

2024版中国传统文化之农耕文化PPT课件[1]
农耕文化注重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对现代社会家庭关系紧张、邻里冷漠的现象具有改善作 用。
21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弘扬农耕文化
加强农耕文化的宣传教育
举办农耕文化活动
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渠道,加强对农耕 文化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农耕文化的认 知度和认同感。
定期举办与农耕文化相关的活动,如春耕节、 秋收节等,让更多人亲身体验农耕文化的魅 力。
13
家庭伦理与社会道德观念
01 02
家庭和睦与团结
农耕文化注重家庭和睦与团结,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 之间应该相互扶持、共同努力。这种观念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农 业发展。
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在农耕社会中,人们普遍尊重老人、爱护幼儿,这种传统美德体现了对 生命的敬畏和对人类情感的珍视。
尊重劳动成果
农耕文化强调对劳动成果的珍视和尊 重,认为浪费粮食和物品是对劳动的 不尊重,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提倡节俭和精打细算
在农耕社会中,资源的有限性使得人 们必须学会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这 种节俭观念也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 方面。
2024/1/30
12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
2024/1/30
景。
田园风光
诗词中常出现对田园风光的赞美,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 体现了农耕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农耕情感
古代诗词中也表达了农民对土地 和庄稼的深厚情感,如"但愿苍 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等。
2024/1/30
16
民间故事与传说中的农耕元素
神农尝百草
传说中神农氏亲自品尝百草,教会人们耕种和医药知识。
保护与传承农耕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农业PPT课件

中国古代农业PPT课件

4
三、农作物:
1、原始农业:北粟南稻
2、商周:“五谷六畜”(黍稷稻麦菽,猪牛羊马鸡狗)、豆、桑麻
3、两汉:稻麦种植推广,北方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也开始种稻;南方普 遍种稻,东汉已有双季稻,汉水流域出现稻麦轮作的种植方法,一年两熟。?
4、北宋:在全国范围调剂农作物品种,粟麦菽豆在江南大量种植,江北广 种水稻。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传播到北方。茶树栽培进一步扩大。棉花种 植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
魏晋南北朝 曹魏在北方兴修水利;孝文帝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 通渠灌溉
隋朝
开通大运河
唐朝
大修水利工程
北宋
王安石变法时颁布农田水利法,各地兴修水利工程
注:水是农业的命脉。古代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从而成为中国传统农业进步的基本保障。
灌溉工具:翻车(曹魏)、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风力水车(明清)
2020/10/13
5、元朝:农作物增多,棉花种植遍及南方。西瓜、茼蒿开始引种。
6、明清:棉花种植在明代由江南推向江北。明代由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新 品种玉米和番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青大前期,棉花、苎麻、茶叶、烟草、 甘蔗、马铃薯、花卉、油料、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2020/10/13
5
各种生产工具的图片
2020/10/13
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
济的最主要特点。
地位: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
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020/10/13
7
谢谢您的指导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传统农耕ppt课件

传统农耕ppt课件

培养勤劳品质
传统农耕需要辛勤的劳动 和付出,有助于培养农民 的勤劳品质和责任感。
传统农耕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促进农村经济多样化
传统农耕的经验和技术在一定历史条 件下是相对成熟的,有助于提高农业 生产效率。
传统农耕不仅局限于粮食生产,还涉 及到许多副业和手工业,有助于促进 农村经济的多样化。
传统农耕文化具有敬天畏命、顺应自然、实用主义等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了中国 古代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
传统农耕文化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种生产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 方式,对于现代社会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02
传统农耕的生产方式与技 术
传统农耕的生产工具

用于翻土、松土,是传 统农耕中最重要的生产
技术更新
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 得传统农耕方式逐渐被淘汰,传统 农业知识和技能面临失传风险。
传统农耕的传承方式与途径
非遗传承
将传统农耕技艺申报非物质文 化遗产,通过政府和社会力量
进行保护和传承。
农业教育
在农村地区开展农业知识和技 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 水平,促进传统农耕技艺的传 承。
建立保护区
划定传统农耕保护区,限制现代农业 技术的过度使用,保护传统农耕方式 的生态环境。
科研支持
鼓励科研机构对传统农耕进行研究, 挖掘其潜在价值和优势,为保护和传 承提供科学依据。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传统农耕的保护工 作,形成政府、学术界、企业和公众 共同参与的保护机制。
05
传统农耕的创新与发展
同时,传统农耕中的智慧和经验可以 为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提供灵感和借鉴 ,促进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传统农耕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 强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现代农 业的绿色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精品PPT课件

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精品PPT课件

1.商周:土地国有制、集体劳动
2.春秋战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 成
小农经济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结合课本内容思考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 主要因素有哪些?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 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 夏耘,秋获冬臧,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 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 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 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 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 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矣。
刀砍草木 纵火烧荒 犁土播种 经常迁徙
海南的刀耕火种
工具:耒耜
骨 耜
双齿木耒复原及使用方法示意图
3、商周时期
(1)工具:青铜农具的出现 木制的耒耜、石锄、石犁
(2)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 沤制肥料、制虫灭害
(3)作物种类:粟 稻 黍 稷 麦 桑 麻 (4)影响:①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②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奠定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基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
构与特点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起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农业的起源
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
出土)
地域差别——南稻北粟,中国是最早种植水稻和
粟的国家。
2、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翻 车 复 原 图
人力和水力
筒车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发达的古代农业PPT课件(1)

发达的古代农业PPT课件(1)

• ●情境设疑
• 上图为神农架景区神农坛的炎帝神农氏塑 像。塑像高大雄伟,庄严肃穆,双目微闭, 似乎在洞察世间万物。它以大地为身躯, 高21米,象征中华民族在21世纪蒸蒸日上; 宽35米,与它的高加起来共 56米,象征着 56个民族的大团结。神农氏在传说中是牛 首人身,实际上牛角是古代农耕部落的图 腾。以神农塑像为中心的神农坛是集中展 示神农始祖业绩与功德、突出寻根祭祖主 题的文化旅游区。 • “寻根祭祖”成为这一文化旅游区主题的 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 ●心灵之约 •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子孙,我为自己祖国 悠久的历史文化所陶醉。穿越时空隧道, 我来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头 ——三湘四 水,这里是中华民族远古创始人炎帝神农 氏的领地。就是在这里:炎帝神农氏始种 五谷,以为民食;制作耒耜,以利耕耘; 遍尝百草,以医民恙;织麻为布,以御民 寒;陶冶器物,以储民用;削桐为琴,以 怡民情;首辟市场,以利民生;剡木为矢, 以安民居。
•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铁 •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⑦ 牛耕 农具和⑧ 并将其逐渐推广。 赵过 • 2.西汉⑨ 推广的耦犁,要用两牛牵 引,三人驾驭。 曲辕犁 • 3.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 , 使耕犁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 4 .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垄作法 耕作方法 ⑪ 已经使用。西汉时,赵 代田法 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推行⑫ , 在当时很先进。
• ●历史特征 • 本单元讲述的主要是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 期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即古代中国原 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生 产的发展状况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制度、 经济政策,包括土地制度、赋役、经济政 策的调整以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概况,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等内容。 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 荣的商业,为文明的萌芽和发展提供了雄 厚的经济基础。然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济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本专题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概况和基本特点。 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古代农业生产以个体经营为基本 形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历史上关系农业经 济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主要是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各个朝代的土地制 度大都以土地私有为前提,同时注意限制大地主对土地的兼并,以保证 政府对农业经济的直接控制。在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水利设施的日益 完善以及生产组织的小型化的基础上,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探究2: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未作文之巧。未作 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 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 广……”。可从这段材料中得出什么结论? 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 探究3: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所反映的本质问 题是什么? 生产力极端低下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易错点
1.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 模式。
2.注意夏商周时期,受封的诸侯只有对土地的世代使用权, 而无权转让与买卖,需向国王缴纳贡赋。
3.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 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 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4.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生产,是由官府垄断,即所谓的 工商食官。
材料三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 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 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迎往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税,赋敛不时,朝令而暮 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 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对我国古代农民生产和生活状况的记载 有哪些不同? (2)材料三记载中的农民生产和生活具有哪些特征?为此,西 汉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 (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哪一记载更符合我国农民的生产生活 实际情况?说出你的理由。
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产品 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一些关键 部门和行业以官营为主。政府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商业和城市 经济的发展。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分离出 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君主专制统治的保守与封闭阻 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最终使中国在近代化的世界大潮中落伍。
1.【图文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易所无,远行 买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 ——《易传》 材料二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 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 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第80章
易混点
1.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生产、大作坊,主要生产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费的产品。
3.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 税,剩余部分出售。
重难点
全面认识小农经济 1.产生的条件
(1)生产关系因素: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2)生产工具因素:铁器、 牛耕的普及,灌溉工具的改进,是小农经济发展的推动因素。(3)农 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4)封建政府 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2.特点 (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2)封闭性:农业和家 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 但催生容易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3.从考查趋势看,以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命制选择题,考查古代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概况与特点,仍将是命题的重点。
提示:战国时期兴修的都江堰、郑国渠是古代中国水利工程成功 的典范;“坎儿井”更是古代中国人民利用地下水灌溉农田创造 的工程形式。
探究1: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它起源于我国古代 “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这一传说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课时 1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考纲下载】
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学考点睛】
1. 从高考角度看,灌钢法、农业结构变化、均田制、南北人口 与经济格局变化的关系等成为近两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2.从知识角度看,精耕细作成就了中国古代发达的农业文明; 分工细致、技术精湛的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
3.影响 (1)积极方面:①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 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 具有生产积极性。②小农经济规模小,为了增加收入,农民努力 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农业 的发展。 (2)消极方面: ①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 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② 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广度 和深度,成为近代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探究2: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 (1)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 (2)技术不断进步。 (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 (4)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民营、家庭)两种形态长期并存。 (5)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 (6)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 广受欢迎。
探究4:中国古代历朝的民众暴动的口号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一口 号? “平均”口号;“平均”的要求,代表了民众的社会要求,是社 会财富过于集中与土地兼并严重的集中反映,成为中国传统社会 经济意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探究1:中国古代手工业为什么能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1)政治条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政 治保障。 (2)经济条件:①农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作物的推广,为手工业的 发展提供了原料;②农业动力革新的要求又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 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