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传播学研究的演化
第二章传播学的沿革86

谢谢大家
从宏观上讨论了传播的社会功能: 监视环境、协调社会和传承文化。
他和贝雷尔森提出的内容分析法, 成为传播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
5、拉扎斯菲尔德的生平和思想
美籍奥地利人,著名社会学 家。毕业于维也纳大学。 1932年,最早在维也纳运 用实地调查法从事广播的研 究。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应 用社会学研究中心。其代表 作《人民的选择》
提出了“二级传播理论” , 提出意见领袖的概念,破除 了魔弹论 。
倡导了实地调查法,被称为 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 者”,成为传播学研究的基 本方法。
6、勒温的生平和思想
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早年 毕业于柏林大学,曾在麻省理 工学院创建了群体动力学研究 中心。代表作《解决社会矛 盾》、《群体生活的渠道》。
2、我国传播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什 么?为什么提出这一任务?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原因: ①、为了让传播学成为中国大众的 精神食粮;②为了让传播学成为适 应中国需要的科学;③为了让传播 学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部分;④为 了让传播学的理论建树与世界文化 接轨。
3、应对西方传播学持怎样的基本态 度?
4、拉斯韦尔的生平和思想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毕业于芝加哥 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在母校和耶鲁 大学任教,曾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 1927年,其博士论文《世界大战时 期的宣传技术》出版, 1948年《传 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发 表。
提出了“五W”的传播模式,首次明 确勾勒出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 领域,确立了其整体框架。
3、李普曼的思想和贡献
李普曼Walter Lippmann是 美国专栏作家和新闻记者, 他于1922年撰写《舆论学》 (Public Opinion)。人们 对世界的认识受“脑中图 像”(the Pictures in our head),刻板印象或固定 成见(stereotyped),以 及拟态环境”(pseudo environments)所浸染的 事实影响。
02传播学的兴起与学术源流

大众传媒是人际传播的外在延伸:现代社 会的希望 即“街谈巷议”)能够保存,除非报纸 那样的现代传媒可以在大城市中将人们 (杜威)
大众媒介的优势:传播范围广、传播时
“除非农村共同体的某些精华部分(注:
再次彼此连结,否则民主就难以存活 ”
间长、社会影响大
芝加哥学派的传播研究
帕克的移民与报刊研究
2、思想转变脉络
李普曼的思想 信息论与控制论 传播学“奠基人”的功能主义研究
思想转变脉络:李普曼
对“传播”的认识上:芝加哥强调 关系、交流、互动,强调彼此讨论、 双向联系,李普曼则强调认知、信 息提供 两类环境:现实环境与“拟态环 境” (pseudo-environment) 现代社会中“虚拟环境”比重越 来越大,并主要由大众媒介构建
思想转变脉络:信息论与控制论
“信息论”创始人香农(C. E. Shannon, 1916-2001)和“控制论” 创始人维纳(N. Wiener, 1894-1964) 的主要观点: 从数学、通信角度来考察传播,把 人类传播模拟为通信过程 提出“信息”概念,把“信息”定 义为“不确定性的消除” 将社会、传播视为一种系统,其中 包含着信息传递、反馈和控制,以 保持“系统平衡”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传播思想
传播创造“大共同体”:传播是“药方”
“
在 共 同 ( common ) 、 共 同 体 (community) 和沟通 (communication)这 几个词之间,不仅字面上有联系。人们 因为有共同的东西而生活在一个共同体 内,而沟通乃是他们达到占有共同的东 西的方法”(杜威)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 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 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 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 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 百越,北尽山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 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 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 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 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 功不克!
新闻传播研究方法第二讲理论、研究的层次与类型

• 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表示人 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态度。
• 对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较强的文化往往有明确的社 会规范和原则来指导几乎所有情况下发生的行为 ,而规避不确定性程度较弱的文化的社会规范和 原则就不那么明确和严格。
• 刚柔性(masculinity/femininity)表示人们 对男性和女性社会角色如何分配的认识。 阳刚型社会性别角色有明确的划分。阴柔 型社会性别角色有所重叠。
• 有关行动的资料:内容、特点、过程、时 间、地点、原因、动机、结果
3. 态度和意见
• 属于主观资料,它们与观念、信仰、动机 、行动偏好一般归之于价值取向。
• 观念和信仰反映了深层次的价值取向,需 要通过长期的观察才能获得,因此,研究 者往往通过人们的态度和意见来间接测量 价值取向。
• 个人、组织(企业的社会责任)、社区( 规章、公约、风俗)、社会产品(媒体表 现的社会规范和政治取向)的价值取向。
• 例子
1. 平均年收入高的家庭比年收入低的家庭更有可能 拥有电脑。
2. 有大学学历家长的家庭是否比没有大学学历家长 的家庭有更多的孩子?
组织
• 组织:具有特定目标和正式分工的,有计划建 立的结构严明的制度化群体。如公司、学校、 医院、媒体。
• 比较研究 • 组织是一个层次较高的分析单位,在研究时可
• 在短期取向的文化里,价值观是倾向过去和现在 的。人们尊重传统,关注社会责任的履行,但此 时此地才是最重要的。比如美国公司更关注季度 和年度的利润成果,管理者在逐年或逐季对员工 进行的绩效评估中关注利润。
Power Distance
Individualism Masculinity Uncertainty Long-Term Avoidance Orientation
(优选)第二讲传播学研究概述Ppt

2、个人影响、扩散和大众传播对个体的影响
■ 刺激-反应模式及其修正 ■ 康斯托克的电视对个体行为之影响的心理学模式 ■ 卡茨-拉札斯菲尔德的大众传播和个人影响的两级传播模式 ■ 罗杰斯-休梅克的创新扩散模式 ■ 新闻扩散:J曲线模式
3、大众传播对文化与社会的影响
■ 间接效果与长期效果的模式 ■ 议题设置 ■ 鲍尔-罗克希与德福勒的大众传播效果依赖模式 ■ 沉默的螺旋模式 ■ 作为效果的“信息沟”
4、受众中心模式
■ 使用满足模式 ■ 使用与效果模式 ■ 信息寻求模式
(二)传播学主要拉斯韦尔模式 ■ 香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与丹斯模
式 ■ 格伯纳的传播总模式 ■ 纽科姆的ABX模式及其它“平衡”模式和互向模式 ■ 韦斯特利-麦克莱恩的传播研究概念模式 ■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 ■ 赖利夫妇:大众传播的社会学观点 ■ 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3、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1)经验学派(Empirical School)
经验学派也通常称为传统学派(Traditional School),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性方法研究 传播现象的学派。
(2)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
批判学派是将传播理论与社会理论结合在一起,运用 哲学思辩的方法研究深层次的传播问题。 ■ 法兰克福学派 ■ 政治经济学派 ■ 社会文化学派 ■ 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二)我国传播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1、台湾的传播学研究
台湾的传播学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基本上沿袭了美国传 统的传播学。
2、大陆的传播学研究
总的说来,目前我国的传播学研究仍起始阶段。
二、传播学主要理论与模式简介
(一)模式是什么?
模式是对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所做的直观而简 洁的描绘,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用荷 兰学者皮尔森的话说:“模式乃是实际事实或理论的一 个缩略形式,目的是要说明一种特殊的秩序、关系或发 展”。模式是对“真实世界理论化和简约化的一种表达 方式。”
第二讲_传播与传播学(正式版)

二、什么是传播?
“人类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传播”? “(传播)没有只属于它自己的土地。传播是 基本的社会过程。” ——威尔伯· 施拉姆
1
说文解字
傳 播
《北史· 突厥传》: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说文解字
Communication
▲拉丁语源为communicatus和communis ▲印欧语源为kom-moini ▲communication,为“共有”加“交换”之 意
施拉姆的“最后7分钟”比喻
如果把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1天=100万年 1小时=41666.67年 1秒钟=11.57年 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 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为 1946、1947、1957年)
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
II、什么是传播学?
一、传播学的定义 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传播学的定义
•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活动的
科学。(胡正荣,P.32)
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 传播思想、传播实践、传播技术的发展 2、人类传播的形态
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 播等基本类型、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新闻、
印刷媒介的意义
美国社会学家C.H.库利 指出,印刷媒介在四个方 面比早期更有效: 表达性:它们能传送范围广阔的思想和感情 记录永久性:可以超越时间 迅速性:可以跨越空间 分布性:可以达到所有阶层的人们
《传播学》讲义

两者都具有“传染”、“传达”的意思,但汉 语“传播”并不具备“交通”以及“交流”(双向) 的意思。
传播的含义远不如communication那样丰富,在不同的 语言文化环境下,二者出现了不和谐音符,以致弄出了笑话: “传播”以为是“船舶” e.g.“中国消费者报”为例.那么 是否应由另一个词来代替“传播”作为communication的汉 译?
5、电子媒介时代 (大众传播时代)(重点)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 电子传播工具的出现使传播发生了革命
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
• 1840年 查尔斯· 惠特斯通和塞缪尔· 莫尔斯的电报 • 1876年 亚历山大· 贝尔的有线电话 • 1894年 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试映 • 1895年 马可尼、波波夫分别用无线电发报机 • 1904年 设备传送第一张图片 • 1906年 费森德尔通过无线电传送人类声音 • 1923年 电视传播图片 • 1930年 广播 • 1962年 第一颗商业卫星“震鸟号” 现在看过去的3000年,传播半停滞。 近150年,才发生根本变化 近30年,进入丰富多彩的时代,日新月异
以前,“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 中国公元一世纪用纸,比阿拉伯早800年, 比欧洲早1000年。印刷术比西方早六百年。 • 报纸 ——(唐 )进奏院状、(宋) 邸报; 近代报纸实际是资本主义的产物,(情况)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播业发达,有了大众性 刊物,具有教育、启蒙的作用,开始被统治 者用来维护国家机器。
二、汉语“传播”的意 思
在我国权威辞书《辞海》中(上海辞书出版社 1979年版) 并没有“传播”,只有“传布”,但对于“传布”的解释 就是“传播”,可见二者意思相同,与此相近的还有传、 传递、传达、传送等。 人大方汉奇先生指出:(《中国近代传播思想的衍变》 载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4年1月 P79)1400年前“传播”一 词就在中国出现了: 《北史 突厥传》中有——“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传播学总论(第二版)》笔记与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二、传播学兴起的背景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传播学诞生的背景:①(社会基础)工业化大生产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②(社会需求)报业加上各种新兴媒介逐步形成了传播业,这给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因此,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
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认识广度和深度有了大幅度的拓展。
人们能够科学而全面地研究影响日益扩大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有政治、经济、社会、学科四方面的背景:1.政治:①政治家对传播媒介宣传重视和利用,进而重视对传播的研究,这推动了传播研究在美国的开展。
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起了重大作用,战后学者又进行了总结分析。
③二战中格外重视宣传工作,推动了传播研究的深入,为传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经济: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普遍关注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
②战后大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大众传播业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
3.社会: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的传播技术推动了传播业的大发展。
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4.学科:①传播学具有学科交叉性,不同学科的学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研究传播学,从而使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异彩纷呈。
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
随着新闻实践的逐步深化,“新闻”概念逐步让位于“大众传播”概念。
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传播学的基本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新闻学发展的四个趋势:①从定制分析到定量分析。
②从人文学方法到行为科学方法。
③从伟人研究到过程与结构。
④从区域性角度到国际性角度。
第二讲 传播学的学术源流

传播学的早期思想源流
传播学的早期思想源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欧洲 源流,二是美国源流。欧洲源流主要的代表人物 是法国的社会学家加布里尔· 塔尔德(Jean Gabriel Tarde,1843-1904)和德国社会学家西默尔(Georg Simmel,1858-1918,在一些哲学著作中经常译为“齐美尔”)。除 了这两个人之外,法国还有两位社会学家也非常 重要,就是奥古斯特· 孔德(Augusta Comte,1798-1857) 和埃米尔· 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1858-1917)。
杜威(John
Deway,1859-1952)
杜威是美国最有声望的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他强调 教育在社会改造中的作用,认为大众传播是变革社会的重要工 具。在密执安大学执教期间,他向库利和帕克灌输了把社会作 为有机体和大众传播是社会变迁的工具的观念。他指出,社会 整体的存在高于社会的个人的利益,而传播的功能就是使个人 自由和社会责任相协调。后来,杜威又与帕克等人合作创办了 一种新的报纸——《思想新闻》,专门报道社会科学的新发现, 反映社会变迁的新动向,介绍解决社会问题的新举措。但是很 快这份报纸就因经营困难而停刊了。 杜威始终认为大众传播在改造社会方面具有强大的潜在力量, 新的传播技术将会导致社会价值体系的重构。杜威一生写了30 多本书和800多篇论文,传播问题只是其中一个次要的小题目。 在杜威的著作中虽然没有对现代传播作深刻的分析,但他却深 刻地影响了他的三个追随者库利、帕克和米德的研究。
公孙龙“白马非马论”
据说公孙龙有一次过一个关口,关吏说人可以过,马不可以 过,公孙龙便给他讲了一通“白马非马”的理论,说得关吏 哑口无言。
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 马非马”。 反驳:有白马不可谓无马也,不可谓无马者,非马也?有白马为有马, 白之,非马何也? 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故黄、黑马一 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非马,审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大学派的比较
经验学派的特征
经验的、定量的、功能主义、具体实证的、注 重效果研究
批判学派的特征
批判的、思辨的、马克思主义、广泛联系的、 注重控制分析
拉扎斯菲尔德与经验性传播学研究
奥地利犹太人,1933年赴美,担任哥伦比 亚大学应用社会研究所的负责人。
他始对传播学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两级传播”理论的提出:大众传播只有通过 “意见领袖”的中介才能发挥影响
不断改进抽样调查技术和量化分析方法,把传 播学引向了经验性研究的方向 (实证主义方向)
信息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5W模式
Who Say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谁 说什么 通 受众分析 效果分析
卢因与“把关人”研究
卢因是德国犹太人,原柏林大学社会心理 学教授
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 (gatekeeper)概念。
香农的信息论使信息与人的行为发生了密 切的联系,为传播学研究开辟了更广阔的 视野。
控制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控制论的创始人:威纳,18岁取得哈佛大 学博士学位,后成为麻省理工的教授, 1948年出版了《控制论》一书。
控制论使关于系统内秩序维持的一般法则 的科学。
实现系统控制的重要方法就是信息反馈。 信息在控制论中也是核心概念
“把关”理论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 程内在的控制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
霍夫兰与说服效果实验
耶鲁大学试验心理学教授 二战期间被美国指派研究军内教育电影对
提高士气所起的作用和效果。 他对传播学的贡献
把心理试验方法引进传播学领域 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
认早期的“枪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依据
拉斯韦尔的宣传与传播研究
现代政治科学的倡始人之一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是第一部系统深入
地研究宣传问题的专著,成为传播学的经典著作; 《社会传播的结构和功能》从内部结构上分析了
传播学的五大要素,提出了五个W模式,搭建了 传播学的理论框架。 提出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
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传承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传播学绪论
第二讲、传播学研究的演化
传播学的起源
传播学起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美国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的历史原因
政治生活 经济实力 社会生活 学科背景
传播学研究的四大先驱
拉斯韦尔的宣传与传播研究 卢因与“把关人”研究 霍夫兰与说服效果实验 拉扎斯菲尔德与经验性传播学研究
施拉姆与传播学科的创立
他使传播科学从梦想变成了现实,他是传 播学的创立者
他是集大成者 他是第一个具有创建“传播学”这样一个
独立学科的明确意识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人 他建立了4个专门传播研究机构,编辑、出
版了近30部著作
传播学的两大学派
美国经验学派 经验学派,顾名思义是主张从经验事实出发、运
用经验性方法研究传播现象的学派。所谓经验性 方法,是一种运用可观察、可测定、可量化的经 验材料来对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进行实证考察的 方法。 不足之处
过分偏重微观研究; 过分依赖定量方法; 很多人站在维护现行体制的立场上
传播学的两大学派
欧洲批判学派 批判学派是在社会科学的法兰克福学派的
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 的学派。批判学派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传播 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结构的关系,对资 本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和传播持严厉的批判 态度。
信息论提出这香农(申农):麻省理工博 士,贝尔实验室工程师;1948年提出信息 论。
信息论主要是用数学表达式来考察和解决 电信系统中的信息传输问题,同时香农把 信息论提升到适用于自然界和社会一切领 域的一个普遍概念。
信息论对传播学的贡献
所谓信息,也就是“在人们需要进行决策 之际,影响他们可能的行为选择之概率的 物质——能量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