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来探究传播现象。
2. 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变量和随机分组的方式,对不同情境下的传播现象进行实验,验证或推测传播原则。
3. 内容分析:对所研究的传播内容进行系统的获取、分析和解释,以研究传播内容的特征和影响。
4. 历史研究:通过研究历史上的传播事件和传播现象,来了解传播的演变过程和影响。
5. 文本分析:通过对文本的语义、语用、语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来研究文字传播的特点和效果。
6. 网络分析:使用网络分析工具和方法,研究社交网络中的传播结构、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
7. 跨文化研究: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现象,研究地域差异和文化影响。
8. 计量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对量化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传播现象的趋势、规律和影响因素。
9. 案例研究:详细研究某个传播事件或媒体现象,探究其产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以上研究方法并非独立,常常需要结合多种方法来综合分析传播现象。
传播学研究方法第一至第三章

一些重要参考书: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邱泽奇译华夏出版社,2005大卫·E·莫里森寻找方法-焦点小组和大众传播研究的发展柯惠新王宁译新华出版社2004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陈阳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此外还有这二年重庆大学出版出版的系列方法方面的书可以参考。
传播学研究方法第一章导论一、科学的方法1、知识的几种来源▪传统——历史形成的观念▪常识——众人的经验积累▪经验——个人经历的积累▪权威——众人公认的依据▪科学——符合逻辑的经验总结2、科学的特征▪科学是经验的——根植于、依赖于▪科学是逻辑的——符合正确的思维▪科学是操作的——可实际检验▪科学是命题式的——形式结构▪科学是趋于抽象的——概括、理论▪科学是趋于系统的——完整体系▪科学是累积的——相对的、部份的二、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1、社会研究的定义▪研究——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社会研究——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特征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传播研究——?2、社会研究的特征▪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感情、意识、霍桑效应▪研究的干扰性——研究本身是一种行为▪现象的复杂性——一果多因、一因多果▪特定的限制——伦理的、政治的、法律的三、方法体系1、方法论▪研究的逻辑和哲学基础▪研究的规则和程序体系▪两种基本的方法论——实证主义、人文主义▪1、自然科学传统VS 人文学科传统客观、精确、量化—直观、切实体验、主观理解▪2、科学的VS 思辨的系统、实证、客观、开放—直觉、顿悟、洞察、推理▪3、定量的VS 定性的总体、大样本、结构、统计—理解、小样本、非结构▪4、实证的VS 主观的观察、实验、检验—思辨、想象、比较▪……2、研究方式▪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3、具体方法和技术资料收集方法(抽样方法、测量技术等等)资料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计算机技术等)4、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四、研究过程1、选择问题阶段--研究主题与研究问题2、研究设计阶段--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案3、资料收集阶段--四种主要方式4、资料分析阶段--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5、得出结果阶段--研究报告与成果交流课程目标▪了解社会研究方法▪培养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以科学的方法开展新闻传播学研究循环定义弗兰西斯·培根:四种假象1、种族假象(the Idols of the Tribe)2、洞穴假象(the Idols of the Cave)3、市场假象(Idols of the Market-place)4、剧场假象(Idols of the Theatre)实证方法VS逻辑推理▪实证分析◆使用我们观察事件的能力作为知识的根基▪逻辑推理◆从若干命题(前提)直接得出一个命题(结论)的思维过程。
第15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第15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一、传播学与调查研究1.传播学调查研究的类型(1)基于调查对象的分类——内容分析、传播者调查、受传者调查。
(2)基于调查对象选定方法的分类——全员调查、抽样调查。
(3)基于数据收集方式的分类——文献调查、观察(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个别面接调查、集体调查、留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等。
(4)基于实施顺序和性质的分类——预备调查、正式调查。
(5)基于调查空间范围的分类——国际调查、全国调查、地区调查。
(6)基于调查时期的分类——事前调查、事后调查、追踪调查。
(7)基于调查次数的分类——单次调查、系列调查。
(8)基于有无控制条件的分类——实验室调查(控制实验)、实地调查。
(9)基于对象数或有无量化操作的分类——事例研究、统计调查。
(10)基于调查或测试工具的分类——自然观察、实验、问卷、心理测试。
(11)基于面接深度的分类——指示性面接、详询面访、自由访谈。
(12)基于媒体类型的分类——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影、新媒体调查等。
(13)基于传播过程的调查——媒体接触调查、知觉实验、认知调查、行动调查、信息或影响的“流程”调查等。
(14)基于内容类型及其要素的调查——广告调查、节目(或栏目)调查、明星调查等等。
2.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1)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调查者的工作主要有:①确定调查课题,明确调查目的。
②根据课题的性质和需要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
对象范围较小的可采用全员调查法,范围较大的可采用抽样调查法,涉及讯息内容的可采用内容分析法,涉及人的认知或心理变化的,可采用控制实验法。
在不少调查中,有些方法也可以同时并用。
③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方案。
方案中至少应包括以下几项:a.调查目的;b.调查对象;c.调查范围;d.调查方法(问卷或实验程序);e.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f.实施日程;g.费用预算等等。
④调查员培训。
(2)实查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根据调查方案实际选出和接触调查对象,从事数据收集的作业。
第1讲 《传播学研究方法》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

路径之四: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指我们遵循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 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以探索、发现知识。
先谈谈科学:概念
笼统而言,科学就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客观
规律的知识体系。
达尔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性客观。 要达到理性和客观,就要遵循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石
要将科学研究与一般议论区别开来
个人感想文章不是科学研究:“我觉得” 工作总结文章不是科学研究:一、二、三 空泛说理文章不是科学研究:空洞无物 时事评论文章不是科学研究:立场鲜明 政策诠释文章不是科学研究:服务于政治
《大趋势:
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 [美]约翰-奈斯比特著 (1983年)
第一讲 绪论:人类获取知识的路径
通俗而言,知识是人类在实 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识的定义:“得到论证的真 的信念”,这就是说,一条 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 足三个条件,被论证或验证 过的,正确的,而且被人们 相信的。
金岳霖 著
社会研究的方式
根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方法,分为四类 统计调查法 实验研究法 内容分析法 实地研究法
社会研究的方式的其它分类
探索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目的 解释性研究
横剖研究 时间 纵贯研究 普查 对象 抽样调查 个案调查
◆具体方法和技术
资料收集的方法:问卷法(设计问卷),访问法, 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文献法等。 资料整理和分析的方法:数据统计分析(资料整理 和分析),(文字)比较法,理论分析法等。
《不阅读的中国人》
普通的学术研究所用的数据库: 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3.斯蒂文·小约翰在《传播理论》中认为传播学的 主要研究对象:
传播的本质和传播过程:考察人们处理信息含义的 过程,人们如何组织、翻译和理解信息,如何在不同的 环境中相互交换、产生与接收信息。
第一节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概括: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传播史的研究 2.传播过程的研究 3.传播环境研究 4.传播研究的研究
第二节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体系是进行传播学研究所使用的具 体操作方法,它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和质的研究方法。 1.定量研究方法又称量化研究法或实证研究法,是 在占有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 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与相关分析,提出理论观点。 定量研究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内容分析法、实验法、 问卷调查法与个案研究法。 定量研究方法程序:确立研究对象-确定研究方法 -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验证最初的假设。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12页。
第二节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系统 1.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传播学经常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20
世纪20年代开始应用,拉斯韦尔创造。它指用系统的 方法分析传播媒介的内容。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 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媒介内 容做出定量分析和做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
质的研究则注重在互动过程中系统收集、分析原始资料的 基础上展开讨论。
③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在方法论的层面,也坚守实证主义 的立场,认为存在真理和客观的现实,不论是定量的,还是 定性的,都通过定量的计算或者定性的规定来寻找事物中普 遍存在的本质。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

▲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法:
是指在特定总体的所有单 位中 直接抽取#组成样本。
简单随机抽样方法: 直接抽样法 抽签法 随机数表法。
分层随机抽样:
先将总体的所有单位依照一 种或 几种特征分为若干个子总体, 然后从每 一类中按简单随机抽样 或系统随机抽 样的办法抽取一个 子样本。
分组随机抽样:
先将总体中所有基本单位分 成 若干相互排斥的组,然后分别 以各 组随机抽样。
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了解某一特定现 象, 在其特定范围内、特定时间 内的综 合情况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在调查方式上多通过 大 量个案调查获得资料,得出结论, 所 得出的结论多具有概括性或概貌 性, 只能向人们展示被调查事物的 基本性 质。
它一般用于对社会结构和 社会关系的研究、历史问题的 研 究、探索性研究或者是对难 以定 量的问题的研究。
(二)定量研究方法系统
它是在占有大量量化事实的 基础 上,运用概率、统计原理对 社会现象 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 和事物发展过 程中的数量变化等 方面进行研究,通 过逻辑推理和 相关分析,提出理论观 点。
▲音像媒体: 教学电影电视节目 课堂实录录音带 投影片幻灯片 微缩胶卷。
▲计算机媒体: 多媒体素材 多媒 体教学软件 网络 课程 网站等。
(3)制定分类标准
对一般传播媒体内容设计 分类标准时首先是给类别下明 确 的定义。
分类标准从三个方面进行 检 验,即:分类是否涵盖了该 类别 的内容,不同类别之间是 否相互 排斥,界限是否明确, 会不会引 起误会、互不包容和 兼容。
▲推断统计分析:根据样本 所 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 进行 分析、论证,对总体分布特 征进行 估计、推测。
▲相关分析与因果分析
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个案研究。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研究传播过程,即传者、媒介、受者、传播内容、传播效果。
传播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内向传播、人际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和组织传播。
而其中又以大众传播为主。
研究传播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人与其它的团体、组织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影响,怎样互相受影响;研究人怎样报告消息,怎样接受新闻与数据,怎样受教于人,怎样消遣与娱人。
首先了解人与人怎样建立关系。
第七章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法的运作
确定分析单元 制定分类标准:题材、体裁、倾向性、 价值观 注意课操作性:完备性、互斥性、一致 性 抽取分析样本:媒介样本、时间样本、 内容样本
内容分析法的优点
操作方便:作为其研究对象的信息,已物化成固 定的数据文献等资料,不似处于调查中的人充 满了变数. 费用相对较低.有关分析资料比较容易获得. . . 但是其局限性在于无法“解释”,只可描述.如 果需要了解现状,从而预测未来的趋势,其作用 无可替代.比如“报纸有关环境问题的言论频 度分析”;“电视剧出场人物分析”.
实地调查法的运作
选择课题:调查者必须明确目的.要有理 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一种是自己提出假 设的“发现型调查”,另一种是验证前 人的“重复型”调查.比如复旦大学新 闻学院进行的“上海工人与新闻媒介” 的调查.
研究设计:目标、预算、调查对象、抽 样设计、问卷设计及统计分析等.最重 要的是抽样设计和问卷设计.
提问的原则和技巧
合理性:必要性、普遍性、适中性 科学性:精确性、完整性、互斥性、客观性 艺术性:委婉法、间接法、消虑法、虚拟法 提问的顺序一般先易后难,先宏观后微观,先一 般后特殊,注意先后问题之间的关联. 总之,问卷的设计是对研究者素质的综合测试.
收集资料
面访法 邮寄法 电话法 网络法
分析资料
描述分析—回答“是什么”和“怎么样” 的问题,也叫单因素分析,主要使用平均 数、百分比等手段,对实际情况作出客 观描述.描述性结论相对比较简单,但其 构成了其它分析的客观基础. 相关分析和因果分析—回答“为什么” 问题,又称为多因素分析,即对实际情况 作出合理解释.
网络调查
网络调查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新 出现的一种信息资源调查方式,可通过 网上免费E-mail、Mailing List等进行。 与其他类型的信息资源调查相比,网络 调查充分利用了日益发达的互联网络的 优势,因而在综合性能上明显优于传统 的调查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设想
推荐阅读
I.F.斯东:《苏格拉底的审判》 本尼迪克特:《菊花与剑》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陈寅恪:《柳如是别传》 弗兰克:《白银资本》 胡适:《红楼梦考证》,《胡适说禅》 陈向明:《旅居者与外国人》 鲁宾等:《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理论》第2章,第9章,第11章 《传播学教程》第15章 《大众传播定量研究方法》 戴元光等编 上海交大出版社 《探索传播真谛的途径:传播学研究方法》刘双等编,黑 龙江出版社
实证研究举例:
《胡适说禅》 蔡华关于纳人的研究 陈向明关于中国留美学生人际交往研究 菊花与刀 关于《时代》周刊与四十年代中美关系的
研究(《美国研究》1993年第一期)
传播学研究方法
讯息导向研究(Message or artifact-oriented research) ■文献研究(archival or documentary research) 图书、档案 历史研究(historical research) 修辞研究(critical or rhetorical research) 法律研究(legal research) 二手分析(secondary analysis) 对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 文本分析(textual analysis) 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
■调查访谈(survey and interview) 面谈,电话访问,邮寄问卷,自填问卷调查 观察(observational research) 试验(experimental research)
人或行为导向研究
(People or behavior-oriented research)
observational research(观察研究)
ethnography(人种学方法) participant (参与观察) unobtrusive ovservation (谨慎观察法) network analysis(网络分析法) verbal and nonverbal coding(语言和非语言编码)
experimental research
思考与练习
请提出一个你认为重要的个案研究课题,请从选题的重要
性,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及预期目标等几方面加以说明。 提示性选题: 1. 对某一公关活动中的传播行为的案例分析 2.北大学生社会交往调查:交往人数及相关分类,交往 方式,交往内容,对交往状况的个人评估(可以进一步缩 小范围,如某系某级某班女生等) 中国乡村人际交往方式的考察: 交往方式,交往目的(消 息传递,说服调解,公共娱乐等),媒介介入情况(可以 缩小范围到村,或进行对比) 北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调查:一般运用媒介的种类,大众 媒介,网络媒介与私人媒介(如手机,信函等),不同媒 介的功能分析。
传播研究阶段
1. 2. 3.
4.
5. 6.
7.
8.
形成研究问题 参考过去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献 确认具有研究价值而过去研究未能解决的问题 决定最佳的研究方法 收集必要的数据 分析数据 提出研究结果 思考 研究结果的意义及隐含的,深化课题或理 论的知识
个案研究 (case study)
了解某一特定现象,在其特定范围内、特定时间内的综合
▪控制 ▪因果关系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室研究 ▪非实验室研究 研究道德:精确,诚实,不造成伤害,查, 创新-扩散研究, 把关研究,卢因,怀特, 媒介议程设置研究 霍夫兰的军队说服 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one-sided and two-sided message) 信源的可靠性(source credibility)
个案研究的实施
研究设计:明确主题或问题 设计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的顺序,时间,
地点,资料,仪器设备等,资料收集方法, 乃至访问计划 研究实验 收集资料:问卷,访谈记录,信函,备忘 录,会议记录,标语,小册子等等 资料分析 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内容
研究的主要问题、目的和范围 研究方法和步骤 研究的人力,经费,物资材料 研究过程及碰到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发现和结果
情况的研究方法。 特殊性:个案研究要运用多种来源的材料,着重于特定的 情况、事件、或现象, 描述性:最终结果是一份关于研究课题的描述性的报告。 启发性:个案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被研究的主题是什么, 提出新的观点,新的解释,新的意义,虽然这种结论不能 作为规律性结论。 渐进性:个案研究是依据归纳和推理的过程,并在检测大 量资料中形成原理和普遍原则,许多研究在于发现新的联 系,而不是证明存在的某种假设。
恐惧诉求(fear appeals)
抵制反宣传 预防接种理论(inoculation theory)
对两级传播论的一些批评
许多研究表明重大新闻都是通过媒介直接传递给比人际信源更广大的 范围。 研究表明对公众事物的意见是相互的,或者说是意见共享而不是意见 给予。 研究表明对意见领袖和非意见领袖的区分是不清楚的。它取决于特定 的题目和一般的活动,有自定的和推荐的两种。 对媒介的定义不断变化。 其他一些研究表明意见领袖可以是积极的或被动的,而两级传播论则 区分了积极寻求信息的意见领袖和依赖意见领袖的受众中的被动个人。 最初的模式仅是两级,而实际可能是N级。 意见领袖不仅仅依赖大众传播渠道,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没有广泛的 媒介网络,个人旅行以及与人谈话也承担着媒介一般承担的信息角色。 先知和后知者的表现不同。先知者主要依赖媒介,后知者主要依赖人 际沟通。 在创新扩散研究中,媒介主要是告知,人际渠道对说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