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研究方法期末知识总结
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传播学知识点总结1、传播学学科建设的六字方针:积累、批判、创新2、传播学的知识层次分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边缘传播学3、传播学的研究方法的主要种类:1)哲学方法2)专项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语言学方法)3)横向方法(控制论方法、信息论方法、系统论方法)4)具体方法4、传播学的五位创始人1)拉斯韦尔(1902-1977年)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传播学者,提出5w传播模式(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即控制分析、传播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及效果分析),内容分析法,主要研究《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技术》。
2)勒温(1890-1947年)美籍犹太人,传播学中“把关人”理论的创立者,著名的社会学家,他最先提出守门行为和守门人的概念,著有《群体生活的渠道》3)霍夫兰(1912-1961年)美国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宣传与传播研究者,他将心理实验法带进了传播学,主要研究传播效果,著有《大众传播实验》、《传播与劝服》,否定了早期的“子弹论”,主要针对传播效果、宣传、说服性进行研究。
4)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年)奥裔美籍著名社会学家,著有《人民的选择》,提出二级传播理论(传播效果及机制研究),“既有政治倾向的作用”选择性接触机制、意见领袖,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工具制造者”,创立了数理(定量)研究方法。
5)李普曼(1889-1974年)德国犹太人,著有《舆论学》,提出拟态环境及刻板印象概念。
5、传播学的研究现状:1)传播学已流传、扩散到世界各地(传播学的优越性、适应性及伸缩性)2)传播理论多姿多彩,学术流派层出不穷3)研究方法灵活多样,研究领域不断扩大4)研究机构相继成立,科研队伍不断壮大5)研究专著大量出版,学术刊物纷纷创办6)设立传播专业,培养传播人才6、传播学的研究趋势:1)鲜活化趋势(新的学说和观点以及分析丰富多彩)2)融合化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各自独立的母体、主干学科相互融合)3)科学化趋势(积极探索传播规律、构建理论体系、推进传播教育的态势)4)操作化趋势(依据传播规律提出传播对策、通过分析传播问题提出解决方案)5)分支化趋势(要素研究、层级研究、领域研究、交叉研究、比较研究、影响研究)6)本土化趋势(迎中有拒,拒中有迎)7、传播的五种概念(即五说):1)共享说(传播是信息共享的过程)2)影响说(传播是影响受传者行为的过程)3)反应说(传播是是受传者对传播信息的反应)4)互动说(传播是信息的交流与沟通)5)过程说(传播是传递信息、思想及观念的过程)8、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传播学基础绪论传播学概说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一、传播学的早期学术思想源流20世纪40年代,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传播学才应运而生,因为这时传播学的诞生才有了水到渠成的条件。
从主观条件看,人类的认识能力空前提高。
随着封建专制时代的结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飞速发展并且日趋“整体化”,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了解越来越科学,各种新理论、新学说大量涌现,这样,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的科学认识成为可能。
从客观条件看,传播的作用和影响极为突出。
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引起全社会对传播现象、传播活动、传播功能的高度重视。
学科背景与媒介背景的结合,就顺理成章的催生出了传播学。
但传播学的诞生地是美国,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媒介等方面的条件使传播学应运而生。
政治因素:美国政治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总统大选,而选票直接关系一个人的政治命运,那么,准确地把握公众心理、有效的运用传播技巧、深入的了解媒介的特性,从而进行富有成效的传播,就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
拉扎斯菲尔德的“二级传播”理论,就是在研究大选中传播活动时归纳总结出来的,美国的政治家都通过媒介来引导舆论。
经济因素:美国经济属于纯粹的市场经济模式,这也是传播学产生的根本条件。
为争夺市场,美国的经济活动必须在注重质量的同时注重广告宣传。
这样就产生了公关部、广告部,进而需要公关学、广告学理论来指导传播行为,公关学、广告学又直接或间接推动了传播学研究的发展。
军事因素: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宣传研究,拉扎斯菲尔德的《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霍夫兰在“二战”中对传播技巧和传播效果的研究,为传播学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
媒介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基础上,建成了全世界最发达的大众传播事业。
它的报纸的发行书、电视机的普及率等指标,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美国20世纪大众传播事业的迅猛发展则为传播学的创立提供了必要前提。
(传播学的发展具有象征意义的事实:1946年,拉斯韦尔等人编著的《宣传·传播·舆论》一书,首次明确使用了“大众传播学”的概念;1948年,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传播的5W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1949年,施拉姆编辑出版的《大众传播学》,首次以学科眼光整理、总结了此前有关传播(主要是大众传播)研究的主要成果。
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
传播学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传播过程、传播媒介、传播效
果等多个方面。
而要深入研究传播学,就需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
本文将从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两个方面介绍传播学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是传播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通过访谈、观察、案例
分析等手段,以深入了解受访者的观点、态度和行为。
在传播学中,定性研究方法常常用于分析受众对于特定媒体内容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对于特定传播现象的解释。
通过定性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受众的心理和行为,为传播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另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是定量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研
究等手段,以获取大量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在传播学中,定量研究方法常常用于分析受众的传播行为、媒体使用习惯、传播效果等方面。
通过定量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获得客观的数据支持,验证传播理论,并进行跨文化比较和趋势分析。
除了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外,传播学研究还可以采用混合研究方法。
混合研究
方法将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以获取更全面的研究结果。
在传播学中,混合研究方法可以通过定性研究深入了解受众的态度和行为,再通过定量研究验证研究假设,从而获得更可靠的结论。
总之,传播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特点来确定。
研究者需
要灵活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以获取全面、深入的研究结果。
同时,研究者还应该注重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希望本文对传播学研究方法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一、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过程与规律的学科,研究形式包括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
2.传播学的范围和内容:传播学的范围涉及传播的过程、机制、效果等方面,内容包括发送者、接受者、媒介、信息等要素。
二、传播学的理论1.传播学的理论体系: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由传播理论、传播模型和传播规律组成。
2.传播理论:包括"传播人内心理论"、"传播人行为理论"、"传播人价值理论"以及"传播受众认知及反应理论"等。
3.传播模型:常见的传播模型有拉斐尔传播模型、朴素模型、多步流程模型、差异模型等。
4.传播规律:包括"传播的普遍性规律"、"传播的效率优化规律"、"传播的稳定性规律"、"传播的传染力量规律"等。
三、传播方式与媒介1.传播方式:主要包括广播传播、电视传播、报刊传播、网络传播等。
2.传播媒介:包括传统媒体(广播、电视、报刊等)和新媒体(互联网、手机等)。
3.传播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有研究型、实践型和综合型三种评价方法。
四、传播过程与要素1.传播过程: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编码、信息传递、信息解码和信息反馈。
2.传播要素:分为人的要素(传播者和接受者)、媒介要素和信息要素。
3.群体传播:包括集群传播和社会传播,通过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来实现传播活动。
五、传播伦理与传播效果1.传播伦理:包括事实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道德传播的依法合规、人文传播的尊重和包容等。
2.传播效果: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信息的准确性、传播的广度、传播的深度和传播的影响力等。
六、传播学的发展与应用1.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分为初级阶段、演进阶段和应用阶段。
2.传播学的应用领域:包括广告传播、公共关系、政治传播、国际传播、新闻传播等。
总之,传播学概论是传播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1讲 《传播学研究方法》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

路径之四: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指我们遵循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 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以探索、发现知识。
先谈谈科学:概念
笼统而言,科学就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客观
规律的知识体系。
达尔文:“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性客观。 要达到理性和客观,就要遵循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石
要将科学研究与一般议论区别开来
个人感想文章不是科学研究:“我觉得” 工作总结文章不是科学研究:一、二、三 空泛说理文章不是科学研究:空洞无物 时事评论文章不是科学研究:立场鲜明 政策诠释文章不是科学研究:服务于政治
《大趋势:
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 [美]约翰-奈斯比特著 (1983年)
第一讲 绪论:人类获取知识的路径
通俗而言,知识是人类在实 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识的定义:“得到论证的真 的信念”,这就是说,一条 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 足三个条件,被论证或验证 过的,正确的,而且被人们 相信的。
金岳霖 著
社会研究的方式
根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方法,分为四类 统计调查法 实验研究法 内容分析法 实地研究法
社会研究的方式的其它分类
探索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目的 解释性研究
横剖研究 时间 纵贯研究 普查 对象 抽样调查 个案调查
◆具体方法和技术
资料收集的方法:问卷法(设计问卷),访问法, 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文献法等。 资料整理和分析的方法:数据统计分析(资料整理 和分析),(文字)比较法,理论分析法等。
《不阅读的中国人》
普通的学术研究所用的数据库: 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
[讲解]《传播学总论(第二版)》知识点整理
![[讲解]《传播学总论(第二版)》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df897e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f0.png)
第一章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二、传播学兴起的背景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传播学诞生的背景:①(社会基础)工业化大生产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②(社会需求)报业加上各种新兴媒介逐步形成了传播业,这给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因此,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
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认识广度和深度有了大幅度的拓展。
人们能够科学而全面地研究影响日益扩大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有政治、经济、社会、学科四方面的背景:1.政治:①政治家对传播媒介宣传重视和利用,进而重视对传播的研究,这推动了传播研究在美国的开展。
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起了重大作用,战后学者又进行了总结分析。
③二战中格外重视宣传工作,推动了传播研究的深入,为传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经济: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普遍关注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
②战后大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大众传播业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
3.社会: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的传播技术推动了传播业的大发展。
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4.学科:①传播学具有学科交叉性,不同学科的学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研究传播学,从而使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异彩纷呈。
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
随着新闻实践的逐步深化,“新闻”概念逐步让位于“大众传播”概念。
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传播学的基本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新闻学发展的四个趋势:①从定制分析到定量分析。
②从人文学方法到行为科学方法。
③从伟人研究到过程与结构。
④从区域性角度到国际性角度。
文艺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文艺传播学知识点总结文艺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文艺传播过程、文艺传播现象、文艺传播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文学、艺术、传播、媒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文艺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文学、电影、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文艺形式的传播,以及这些文艺形式在传播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媒介、技术、社会环境等因素。
文艺传播学旨在揭示文艺在传播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从而为文艺的创作、传播和接受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本文将对文艺传播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一、文艺传播的基本概念1. 文艺传播的概念文艺传播是指文学、艺术作品在生产、传播和接受过程中的活动。
它包括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创作、制作、宣传、传播和接受等环节。
2. 文艺传播的对象文艺传播的对象是各种文艺作品,包括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电影作品、舞蹈作品、美术作品等。
这些作品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如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进行传播,向受众传递各种信息和情感体验。
3. 文艺传播的主体文艺传播的主体包括创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
创作者是文艺作品的创作者,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艺术作品。
传播者是将文艺作品传播给受众的中间环节,他们可能是编辑、导演、演员、歌手、艺术家等。
接受者是文艺作品的观众或读者,他们通过接受作品的方式,获取各种信息和审美体验。
4. 文艺传播的形式文艺传播的形式包括传统媒介传播和新媒体传播两种形式。
传统媒介传播主要指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传媒所进行的文艺作品传播活动;新媒体传播则是指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兴传媒所进行的文艺作品传播活动。
5. 文艺传播的意义文艺传播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增加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文艺传播的理论基础1. 信息传播理论信息传播理论是文艺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传播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传播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的界定1.最早为传播学确定研究对象的是拉斯韦尔。
他在1948年出版的《思想传播》一书中,发表了传播学的经典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
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传播”概念的范围,提出了传播研究就是研究传播行为过程,进而研究传播行为过程的五个要素: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传播的效果怎样?他指出:我们在对传播过程进行科学的研究时,一般都集中在研究其中的一个问题,相对应上述五个要素的研究,称为: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对象分析、效果分析。
这也就成为了后人研究传播学的基本对象范围。
2.施拉姆认为传播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及在此关系上共享信息的活动”,而德弗勒将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分为“社会与传播的关系、传播过程的基本性质以及传播效果”三个方面。
李彬在《传播学引论》中还补充了传播学研究的三个层面:自然科学的层面(传播技术)、社会科学的层面(社会信息传播的规律性)和人文科学的层面(社会信息传播的价值性问题)3.胡正荣将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简言之,就是要研究人类传播的历史。
人类从蛮荒年月进化到高科技时代,其传播活动的产生、演化、进步对我们的社会进程和文明积累是不可或缺的。
研究主要包括传播思想的发展,传播实践的发展,传播技术的发展等(2)人类传播的形态:即人类传播活动的不同类型。
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不同,产生了不同的传播形态。
在同一社会中,因社会所需功能的不同也存在着众多的传播形态。
因此传播学必须研究这些传播形态的结构功能及运动机理等。
这是对传播学进行的细化研究,到目前为止,已有相当多的学者对各种传播形态进行过研究。
例如:传播四种形态的研究,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以及新闻、舆论、宣传、广告、公关、营销等方面的营销。
(3)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所有人类传播活动都可以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和一个静态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957年,复旦大学新闻系主持的《新闻学译丛》里介绍了mass communication,当时为“群众思想交通”。
2、一般而言,传播研究可以分成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大类。
3、经验学派认为个体的行为基本可以通过环境因素和生理特征来了解,个体行为是稳定的。
4、传播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社会行为以及人所组成的社会关系。
5、从理论到概念再到变量,这是一个抽象程度递减的阶梯。
6、从样本推断总体时出现的误差是抽样误差。
7、所有的统计方法,都适用于定比变量。
8、拉扎斯菲尔德的伊里调查采用的是定量研究方法。
9、问卷是调查法的测量工具。
10、帕克是城市社会学的奠基人。
11、舒茨在《社会世界现象学》一书中将现象学引入社会学研究。
12、焦点群体访谈可能因为群体压力造成志愿者的从众现象。
13、规范研究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这类问题。
14、理论研究也称学术研究,以加深对传播现象的理解、发展理论和基础认识为目的。
15、对于传播学科来说,理论和研究方法是两门最基础的课程,缺一不可。
16、概念越抽象,则越难进行直接观察和描述。
17、如果假设被推翻,那么理论无法得到验证,即被证伪。
18、常人方法学也就是“对常识的研究”。
19、质化田野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方法。
20、质化研究是将研究者个人作为研究工具。
21、封闭式访谈就是我们所说的问卷调查。
22、符号隐含义经常通过隐喻和转喻两种手法表现。
23、框架分析被发展成为一种研究方法,用来分析新闻文本。
24、内容分析法只能用于研究被记录和保存下来的媒介内容。
25、训练编码员的目的是让他们理解研究意图,以统一方式编码。
26、实施焦点群体访谈,研究者首先要降低志愿者的陌生感。
27、实证研究的问题不能通过概念推导来回答。
28、思辨研究抽象程度高,其研究对象往往属于“新闻哲学”范畴。
29、科学是一种知识,也是获取知识的手段。
⏹观察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
为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或原则,通过观察、研究和实验,所得到的系统化的知识。
⏹变量
变量来源于数学,变量代表了一个存储单元,其中的值是可变的,故称为变量。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制定详细周密的问卷,要求被调查者据此进行回答以收集资料的方法。
⏹文本分析法
文本分析法是指从文本的表层深入到文本的深层,从而发现那些不能为普通阅读所把握的深层意义。
⏹配额抽样
是指调查人员将调查总体样本按一定标志分类或分层,确定各类(层)单位的样本数额,在配额内任意抽选样本的抽样方式。
⏹传播应用研究
也称之为商业研究,它侧重于解决传播实际问题,经常受到商业团体,政府机构或其他组织资助,研究结果一般也只在委托人范围内流传,不对外公布。
⏹量化研究方法
对事物进行量化的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假设的研究方法。
是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基本研究范式。
⏹信度
采用同样的手段对同一对象进行重复测量时,产生相同结果的程度,它意味着测量的稳定性、一致性和可靠性。
⏹镜像理论
由拉康提出,镜像理论是指将一切混淆了现实与想象的情景意识称为镜像体验的理论。
从镜像阶段开始,因而就确定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对立。
●质化田野研究的特点?
1.是在自然环境下研究,因而能够得到丰富、系统、详细、具体的资料。
2.质化田野研究的报告经常描写具体的生活世界,写作体例上也可以不遵守固定的格式。
3.研究一些不容易接近的、较封闭的群体。
4.研究时间较长,短则数月长则数年。
研究样本量少,研究的成果不能推断总体。
5.研究者直接跟观察对象打交道,他们的行为会影响田野时间的发生和观察对象的行为。
●跟量化研究相比,质化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有什么差异?
质化研究中的信度意味着持续性,即在一定研究时期内所进行的观察是持续的,不会中途发生很大的变化。
研究者只要做到研究程序符合学术规范、研究步骤具备一定程度的标准化,就可以被认为具备信度了。
比起信度,质化研究更重视研究的效度问题。
在质化研究里效度意味着真实性。
研究者试图获得观察对象对于事件和研究问题的看法及立场,而不是用自己的解释去代替观察对象的解释,只有这样的结果才是准确的,即使它不可能不符合研究者最初的假设和立场。
●分层抽样的具体步骤是什么,怎样提高抽样精确度?
研究者首先按照某种特征或准则将总体分成若干个互不重叠的层次或类型,然后在每一层内分别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将各层抽取出的子样本组成总的研究样本。
为了提高分层抽样的精确度,选择合适的分层指标是关键的一步。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经常以研究的主要变量作为分层的标准,比如研究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受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
评价,就可以用受教育程度来将受众分层。
●进行符号分析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1.文本里都出现了哪些符号?尽可能多地列举它们。
(1).每个符号能的能指和所指分别是什么?
(2).哪些符号是重要符号?
(3).重要符号体现了哪些隐含义?
2.文本里的符号如何组合在一起?
(1).重要符号隐含了哪些二元对立模式?
(2).这些缺席的对立面有哪些社会、历史含义?
(3).各种符号以什么样的顺序被组合在一起?
3.文本里的符号采用了哪些手法而被联系在一起?
(1).重要符号是否采用了隐喻手法?
(2).重要符号是否采用了转喻手法?
●简述内容分析法的过程?
1.提出研究问题
2.抽样
3.编码
(1).确定分析单位
(2).制作编码表
(3).训练编码员
(4).进行编码
4.分析数据
5.报告研究结果
●对于问卷的正式问题,一般的排序方式是怎样的?
对于正式问题,其排列顺序一般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性的问题到具体的问题。
具体做法:
1.把被访者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
2.把简单易答的问题放在前面,把较难回答的问题放在后面。
3.把能引起被访者的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他们紧张或产生顾虑的问题放在后面。
4.先问事实性的行为(有些事实性问题也要放后)方面的问题,再问需要思考的态度、意见、看法方面的问题。
5.开放式的问题放在问卷的最后。
➢小组采访提纲
1.访问目的
2.访问对象
3.访问人员
4.访问时间
5.访问地点
6.访谈准则 a.访谈人员与被访谈人员的关系融洽,让对方明白访谈的目的。
b.访谈结束后,要让被访谈者对所搜集的工作信息进行最后的核查。
7.访谈问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