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调查与分析

合集下载

老年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调查与分析

老年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调查与分析

5 小结深入了解孕产妇产时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重视和提供人文化、个体化的生理照护和情感支持,有助于产妇增强自然分娩信心,愉快地体验和完成分娩过程,有助于舒适分娩模式的普及推广。

保护、支持和促进自然分娩,是全世界妇产科领域的服务标准和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1]沈燕,王立新,严菊浓.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需求量表的初步研制[J ].现代护理,2006,12(1):62263.[2]黄彦清,叶桂香,程小燕,等.对产妇第二产程服务需求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272429.[3]刘重慧.产妇分娩过程中需求的研究现状及意义[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2):121.[4]姜梅.产科服务模式的转变对助产士工作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6):5462548.[5]郑冬梅.孕妇产前心理状态调查及对分娩方式的影响[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5):10211.[6]王立新.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需求的研究现状[J ].现代护理,2006,12(26):1262127.[7]张月英.浅谈助产士在产程守护中的角色转换[J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6):475.老年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调查与分析朱宏霞,张彩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 200233)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 ild cognitive i m pair ment,MC I )中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人群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08年8—11月在我院老年病门诊体检的1195例老年人,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专人测定,采用自制调查表。

4种认知功能量表测定老年人认知功能状况。

结果 老年人群中,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吸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脂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患病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患病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人群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由正常认知老化等各种因素导致的认知功能(如记忆功能、思维功能、感知觉功能、语言功能等)损害性下降[1-2]。

研究显示,认知功能障碍在中国老年人中有较高的发病率[3],其发展的极端形式是痴呆。

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威胁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4]。

目前研究显示,痴呆不可逆转,而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可以通过早期干预治疗延缓或阻止病情进展为痴呆[5]。

因此,对作为痴呆高危人群的老年轻度认知损害患者进行早期筛查与干预,从而延缓或阻止病情进展为痴呆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对社区居家养老和养老院的老年人开展认知功能调查,探讨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

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在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中山市和清远市四地市抽取5间老人院,针对入住的老年人开展健康状况调查;抽取广州市部分社区的5间长者饭堂,针对用餐老年人开展健康状况调查。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患病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胡健宗①,廖健颖①,王娟①#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障碍情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认知功能障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调查对象为545名广州市部分社区长者饭堂的用餐老年人和广州市、佛山市、中山市、清远市四地市养老院的入住老年人,对老年人的一般健康情况和认知功能(MoCA)进行问卷调查,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养老院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高于社区养老的老年人。

养老院老年人(OR=3.099,95%CI:1.601,6.001)、年龄75岁以上(OR=2.050,95%CI:1.132,3.714)是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学历与老年人的认知障碍呈负相关,高中或大学以上学历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低于文盲老年人(OR=0.292,95%CI:0.124,0.691)。

结论应多关注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情况,及早发现认知功能障碍人群并进行干预,以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性损害。

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现状调查、危险因素及早期干预研究

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现状调查、危险因素及早期干预研究

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现状调查、危险因素及早期干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面临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轻度认知障碍(MCI)作为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已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其主要危险因素,并探讨早期干预的有效策略,以期为老年人认知健康的维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通过文献回顾和实地调查,全面分析当前我国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特征;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深入探讨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针对性的早期干预措施,以期延缓或逆转轻度认知障碍的进程,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本文期望能为相关部门制定老年人认知障碍防治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广大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认知健康管理的有益参考。

二、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的现状调查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全面了解老年MCI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项广泛的现状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老年MCI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MCI的发病率约为10%~20%,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中,发病率更是高达30%以上。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老年MCI患者多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症状。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也增加了他们跌倒、失智等意外事件的发生风险。

调查还发现老年MCI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生活方式、慢性疾病等。

其中,年龄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MCI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同时,性别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女性老年人MCI的发病率普遍高于男性。

为了深入了解老年MCI的发病机制,我们还进行了相关的生物学研究。

离退休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调查

离退休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调查

离退休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调查目的:探讨离退休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社会经济文化情况、烟酒嗜好、既往患病情况),简易智能状态检查(中文版),Hachinski缺血指数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对536例离退休老年人MCI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調查。

结果:离退休老年人中MCI的发生率为8.4%。

女性的MCI 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MCI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呈增长趋势,随文化程度的提高呈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嗜酒及既往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者MCI发生率较高。

结论:女性、高龄、文化程度低、嗜酒及既往有血管性疾病是离退休老年人发生MCI的重要影响因素。

标签:认知;老年人;危险因素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正常衰老和早期痴呆之间的一种程度较轻的认知功能损害状态,老年MCI患者每年有10%~15%发展为痴呆[1]。

对MCI这一特殊阶段的研究,有助于认识痴呆演变过程,在痴呆的早期加以干预,对延缓和阻止痴呆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院2005年9~12月对离退休老年人发生MCI情况和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调查对象为辽宁省老年大学的离退休干部,排除资料不完整者及已确诊为各类型痴呆患者,共计536例老年人的资料进入调查结果分析。

其中,男428例,女108例;年龄61~85岁,平均(72.6±5.6)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6例,初中132例,高中172例,大专及以上186例。

1.2 方法调查人员为经过培训的神经科主治医师,调查前统一集中培训,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和标准化的调查用语,在统一的时间内对每个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测试。

调查包括:①自制调查表,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社会经济文化情况、烟酒嗜好、既往患病情况。

离退休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调查

离退休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调查

离退休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调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群体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其中,认知功能损害是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离退休老年人群体中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情况,本文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旨在从不同角度全面了解这一问题的具体情况。

一、调查背景本次调查的对象为离退休老年人群体,调查的目的是了解该群体中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以及可能的原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共计100名离退休老年人,其中男性52人,女性48人,年龄从60岁到8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71岁。

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不一,有的是初、高中,有的是大专、本科和研究生。

三、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使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不同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的离退休老年人进行调查。

调查的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老年人群体中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原因、症状和对策等问题。

同时,也收集了一些相关文献资料,为调查结果的解释提供参考。

四、调查结果1.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经过调查发现,本次调查的100名离退休老年人中,有25人曾经有过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经历,占总数的25%。

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8%,女性患病率为23%。

从不同年龄段看,40-60岁之间的患病率最低,仅有15%;而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患病率最高,达到了35%。

2.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症状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群体中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症状主要包括记忆力下降(60%)、注意力不集中(45%)、思维迟缓(30%)、判断力下降(25%)等。

同时,有的老年人还出现了口语表达不流畅、视力下降、失眠等问题。

3.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原因调查发现,老年人群体中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原因十分复杂,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活方式不规律、营养不良、经济条件较差、孤独寂寞、缺乏锻炼等。

调查结果显示,生活方式不规律(45%)和缺乏锻炼(35%)是最主要的两个原因。

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人 MC I 与年龄 、 教 育 程度 、 高血压 、 心脑血管疾 病、 糖 尿病 、 高 脂血症 、 高 同型半胱 氨酸 血症 ( H h c y ) 、 嗜酒 、 性格 内向、 抑
郁、 白天过度睡眠 、 缺乏体 育锻 炼、 地 中海饮食 等存在相 关性( P < 0 . 0 5 ) ; 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年龄 ( O R= 2 . 5 7 5 ) 、 心脑血 管疾病( O R= 2 . 7 9 3 ) 、 高 同型半胱 氨酸血症 ( O R= 2 . 0 2 2 ) 、 性格 内向( O R= 4 . 6 7 9 ) 、 抑郁( O R= 2 . 9 5 6 ) 、 白天过度 睡眠( O R
作者单位 : 3 1 5 3 0 0 慈溪 市人 民医院神经 内科
浙江省
通信作者 : 祝雪利 , E m a i l : mi n g t o u g a o @1 2 6 . C O B
中国医院统计
2 0 1 4年 1 0月第 2 1 卷第 5期
差; ③ 总体认 知量 表评 分呈 现轻度 异 常 , 未 达到痴 呆标 准; ④ 一般 的认知 功 能正 常 ; ⑤ 日常 生 活 能 力 正 常 ; ⑥ 导致脑 功能 紊乱 的躯体 或 精神疾 病 , 老年 痴呆 除外 。
生之 前 , 就对 可能 危 险因素 进行 预 防并加 以控 制 , 就有
①患者 、 家人或知情者提供记忆主诉 ; ②记忆测验
成 绩低于相同年龄 、 文 化 程 度 正 常人 群 的1 . 5 个标 准
D 0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5 2 5 3 . 2 0 1 4 . 0 5 . 0 0 7
质 性疾 病 、 传染性疾病、 老 年 痴呆 等 。同 时 收集 8 9例 未 发生 MC I 的同期 住 院患 者 作为对 照 组 。 1 . 2 I MC诊 断标 准

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干预模式的构建及其干预效果评价

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干预模式的构建及其干预效果评价

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干预模式的构建及其干预效果评价一、概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认知障碍已成为老年人面临的一大健康问题。

轻度认知障碍(MCI)作为介于正常老化与痴呆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其干预与防治对于延缓痴呆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有效的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干预模式,并对其干预效果进行科学评价,是当前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认知功能干预模式的构建过程,以及对该干预模式实施效果的评估方法。

通过综合分析现有研究文献和临床实践,结合老年人的认知特点和生活习惯,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性的干预模式,包括认知训练、生活方式调整、社会心理支持等多方面的干预措施。

同时,本文还设计了科学的评估体系,以量化指标客观评价干预模式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为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老龄化社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1. 轻度认知障碍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特征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一种介于正常衰老与痴呆之间的过渡阶段的认知障碍综合征。

它特指个体在与其年龄和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对照组中表现出显著的记忆或和其他认知功能的损害,但日常生活能力尚能维持正常,且未达到通常的痴呆诊断标准。

MCI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虽然显著,但并不足以影响其日常生活,因此常被忽视或误诊。

随着时间的推移,MCI患者转化为痴呆的风险日益增加,使得对这一阶段的认知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从流行病学特征来看,MCI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

近年来,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12患有MCI。

这一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表明MCI是老年人群中的一种常见健康问题。

MCI患者每年约有1035进展为痴呆,这一转化率远高于正常人群的12。

MCI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增加了他们罹患痴呆的风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医研究论文-中医研究论文-医学论文

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医研究论文-中医研究论文-医学论文

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医研究论文-中医研究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MCI的中医证候类型陈宝鑫等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制定中医证候观察表,通过采集中医四诊信息,研究血管源性认知功能障碍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总结出血管源性MCI合并代谢综合征组痰、瘀最为多见,非代谢综合征组以阴虚、血虚最为多见。

血管源性MCI的证候要素主要为阴虚、阳虚、痰湿、火热、血瘀、气虚、血虚等7个证候要素。

张允岭等采用因子分析寻找血管源性认知障碍的常见证候要素,统计其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最终得出6种证候要素,按比例大小依次为气虚、血瘀、痰、阴虚、阳虚、火。

余忠海等在对历代医家以及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MCI中医证型可以归纳为肾虚证、血瘀证、痰浊证、气血亏虚证、热毒内盛证、腑滞浊留证、阴虚阳亢证、气郁证。

赵明星等以中医证素辨证理论为指导,设心、肝、脾、肺、肾五脏为病位要素,以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精亏、痰、瘀等为病性要素,初步发现肾精亏虚证、心气虚证、痰浊证、血瘀证是MCI常见证型。

以上对于MCI的中医证候的研究,都是基于小样本,被研究对象大都在65岁以上,而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年龄在65岁以下非老年人记忆力也有明显下降趋势,其中也不乏有非正常的记忆减退,即MCI患者,因此,对65岁以下MCI患者的研究应引起足够重视。

二、临床治疗研究1.药物治疗田军彪等根据MCI浊凝清窍,瘀损脑络的病机确立了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方中石菖蒲辟秽化浊,黄连味苦性寒,苦能去浊,寒可清毒,郁金活血兼有清心开窍之功,三药合而为君。

川芎为血中气药,地龙性善走窜,两药可通达脑络气血之瘀滞,丹参、赤芍凉血活血,当归养血活血,诸药共担臣药之职。

茯苓健脾渗湿,使痰浊无以生成。

泽泻渗湿泄热,使浊毒之邪从下而出,为方中之佐。

川芎上行头目兼有引经之用,为方中之使。

共奏化浊解毒、活血通络之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小结深入了解孕产妇产时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重视和提供人文化、个体化的生理照护和情感支持,有助于产妇增强自然分娩信心,愉快地体验和完成分娩过程,有助于舒适分娩模式的普及推广。

保护、支持和促进自然分娩,是全世界妇产科领域的服务标准和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1]沈燕,王立新,严菊浓.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需求量表的初步研制[J ].现代护理,2006,12(1):62263.[2]黄彦清,叶桂香,程小燕,等.对产妇第二产程服务需求的调查及护理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4272429.[3]刘重慧.产妇分娩过程中需求的研究现状及意义[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2):121.[4]姜梅.产科服务模式的转变对助产士工作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06,41(6):5462548.[5]郑冬梅.孕妇产前心理状态调查及对分娩方式的影响[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5):10211.[6]王立新.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需求的研究现状[J ].现代护理,2006,12(26):1262127.[7]张月英.浅谈助产士在产程守护中的角色转换[J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6):475.老年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调查与分析朱宏霞,张彩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 200233)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 ild cognitive i m pair ment,MC I )中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人群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08年8—11月在我院老年病门诊体检的1195例老年人,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专人测定,采用自制调查表。

4种认知功能量表测定老年人认知功能状况。

结果 老年人群中,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吸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脂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老年人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和吸烟是MC I 的危险因素,而高文化程度是MC I 保护因素。

对患有以上这些疾病的老年人我们应重点加强健康宣教,对MC I 的影响因素进行护理干预,这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 4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8399(2009)0320045204收稿日期:2009203213作者简介:朱宏霞(19752),女,护师,大专,主要从事老年科护理。

基金项目: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院级课题(200821037)。

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 ild cognitive i m pair 2ment,MC I )是指老年人出现轻度记忆或某项认知功能障碍,而不足以诊断痴呆的临床现象,其日常生活不受影响,是介于正常衰老和阿尔茨海默病(A lzhei 2mer disease,AD )之间的一种中间过渡状态,许多纵向研究表明每年大约有10%~15%这类人会转变为痴呆,其中绝大部分是AD [1]。

目前普遍认为MC I 是老年期痴呆尤其是AD 的高危人群,并作为老年性AD 防治及护理干预的最佳时间而日益受到重视。

本研究旨在调查老年人群中MC I 发生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为今后的护理干预打下基础。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2008年8—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老年科门诊体检的老年人1195例,其中男856例,女339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2.6±5.6)岁。

入选标准:正常老年人(cognitive nor mal contr ols ,NC )入组标准:①研究对象本人或其知情人无记忆减退的主诉;②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 ini2mental sate xa m inati on,MMSE)[2]评分≥28分。

MC I入组标准:①患者本人或知情人提供的记忆主诉;②记忆减退症状持续≥6个月;③MMSE在25~27分之间;④临床痴呆量表(clinical de mentia rating,CDR)[4]=0.5分;⑤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3]<26分;⑥总体衰退量表(gl obal deteri orate scale,G DS)[5]:Ⅱ~Ⅲ级;⑦认知减退尚未达到痴呆的标准;AD入组标准: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交流障碍和卒中研究所———老年性痴呆及相关疾病协会(N I N CDS2ADR2 DA)制定的“可能AD”和“很可能AD”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视力及听力障碍者、严重躯体疾病导致不能配合者、排除精神疾病(如抑郁)。

1.2 调查方法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老年科护士首先对调查对象进行认知量表初筛。

1.2.1 自制调查表 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社会文化情况、烟酒嗜好和既往患病情况。

1.2.2 MMSE量表 MMSE量表是目前欧美检查老年人认知功能应用较多的量表,同时也是我国应用较多的量表,共11个项目,满分为30分,采用国际标准:27分为分界值,28~30分为正常组,25~27分轻度认知障碍,224分为中重度认知障碍。

1.2.3 ADL量表 最高为80分,分数愈高,病情愈重。

<26分为正常,>26分即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

1.2.4 CDR量表 CDR=0分,表示正常,CDR= 0.5分表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CDR为1或以上即为痴呆。

1.2.5 G DS量表 分为7个不同阶段:1~3是痴呆前阶段,4~7阶段痴呆阶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以上各组资料进行分析,χ2检验。

2 结果2.1 老年人MMSE分值分布情况 见表1。

表1 老年人MM SE分值分布情况 (n=1195) MMSE分值n构成比(%)28~3096981.125~2715813.2≤2468 5.72.2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性别之间MC I构成比较 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性别之间M C I分布情况(n=1195)内 容 nMC In%P值年龄(岁)<0.05 60~70298248.05 71~806178413.61 81~902805017.86学历<0.05 小学及以下2394418.41 初中2154219.53 高中2883913.09 大专及以上443337.45性别<0.05 男8599611.18 女3366218.452.3 老年人生活习惯和既往疾病与MC I发生情况 见表3表3 老年人生活习惯和既往疾病与M C I发生情况(n=1195)影响因素nMC In%χ2值P值高血压 6.85<0.01 有4267116.67 无7698711.31糖尿病 5.83<0.05 有3566016.85 无8399811.68脑卒中16.64<0.01 有3176319.87 无8789510.82冠心病 6.61<0.05 有2484518.15 无94711311.93高脂血症 2.51>0.05 有2253716.44 无97012112.47吸烟11.61<0.01 有4027217.91 无7938610.843 讨论3.1 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对MC I的影响 老年人容易患认知功能障碍,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高龄是MC I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MC I患病率呈升高趋势。

表2显示,60~70岁年龄组MC I的发生率为8.05%,71~80岁年龄组为13.61%,81~90岁年龄组为17.86%。

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MC I发病率越高。

女性MC I的发生率较男性增高。

专家研究表明,这与妇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另外,老年人中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对认知功能有重要影响,在大学学历的老年人群中,MC I患病率显著低于小学或文盲老年人,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一致[6]。

提示受教育程度高是MC I的保护因素。

应该鼓励老年人勤动手,多用脑,多接受新的信息。

3.2 血管性因素对MC I的影响 目前有研究显示,血管性危险因素可加速并促进老年MC I的发生[7]。

高血压是MC I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使MC I 发展加速。

陈谊等[8]通过对法国巴黎BROCA医院门诊1560例老年人进行研究得出,高血压特别是平均动脉收缩压的升高是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一个危险因素。

其机制是引起大脑血管的重构,大脑的调节功能损害、灌注异常神经纤维原变性及脑萎缩。

此外,血清胆固醇升高也可直接影响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的神经元变性,从而导致认知功能障碍。

但在本研究中,高血脂组与无高血脂组MC 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研究中未将高胆固醇血症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分开所致。

糖尿病是MC I 的危险因素,Luchsinger等[9]研究发现,糖尿病对MC I有明显危险。

其机制是通过多种协同作用促进微血管病变,导致大脑皮质灌注降低而使认知功能减退。

冠心病是M I C危险因素之一,有文献报道,心脏疾病会加速MC I的发生和发展,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

脑卒中已被公认为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最近有研究发现其也是AD的相关因素[10]。

表4显示,脑卒中可使MC I患病风险显著增加。

Rastas 等[11]对553例对象经过9年的随访研究发现,卒中史是痴呆的重要预测因子。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与冠心病,脑卒中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提示通过控制血压,调整血糖,降低血脂就有可能改善心脑功能,从而降低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血管性因素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损伤作用具有共同的特点,即通过缺血发挥作用。

因此,我们在积极的去除和治疗病因外,应对患有以上疾病的老年人加强健康宣教,进行早期筛查和有效护理干预。

3.3 吸烟对MC I的影响 国外对吸烟与痴呆的关系研究很多,吸烟与AD、MC I的关系如何现在仍有争议。

多数学者认为吸烟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老年吸烟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危险性增加。

也有研究表明,吸烟与MC I无显著相关性[12]。

本研究显示吸烟是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有显著的相关性。

Cervilla等[13]用前瞻性研究观察了吸烟与痴呆的关系,发现吸烟者痴呆的患病危险增加,吸烟与认知功能障碍存在着一定的量2效关系。

3.4 早期筛查减少AD的患病率 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病,隐性起病,以记忆力和其他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为特征。

据有关文献报道[14],目前全国AD患者约600万,预计2050年可达到2500万。

AD已经成为继心脏病、肿瘤、脑卒中后第4位引起老年人死亡的病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