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战略

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战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消费在中国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和文化消费。
中国花卉产业近年来迅速发展,成为农业产业中的新增长点,其发展现状和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战略进行深入分析。
一、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1. 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中国花卉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019年花卉市场规模已达到9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0%。
花卉市场呈现出规模庞大、增长迅速的趋势。
2. 产业结构和区域分布中国花卉产业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地区,其中广东、福建、云南等省份是花卉生产的主要地区。
产业结构也逐渐从传统的种植、销售向现代化、综合化转变,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3. 技术水平和管理模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花卉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模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营养管理等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改进,提高了花卉的品质和产量。
4. 消费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中国花卉市场的消费主体逐渐年轻化,消费者对花卉的品质、品种、包装、服务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花卉消费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二、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趋势1. 品种多样化和品质提升未来的花卉市场将会更加注重品种的多样化和品质的提升。
高端品种、品质优良的花卉将会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2. 产业集群与品牌化未来花卉产业将进一步形成产业集群,同时也将更加注重品牌化发展。
通过形成花卉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
3. 电子商务与线下融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对于花卉产业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
电子商务与线下实体店的融合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提高了花卉产品的销售渠道和便捷性。
4.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未来花卉产业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种植、低碳生产和循环利用,从源头上提高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战略1. 加强技术创新花卉产业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品种繁育、种植技术、营养管理等方面的水平,推动产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花卉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花卉业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花卉产业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消费和生活方式。
目前,全球花卉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了数百亿美元,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那么,花卉业在我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如何的呢?一、花卉业现状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当前,我国花卉市场正逐步扩大。
根据中国花卉网数据显示,我国花卉市场农村家居市场和城市园林绿化市场是花卉市场最主要的消费领域,在这些市场中,花卉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而伴随着城市经济、居民收入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花卉市场规模也将不断扩大。
2.品种呈现多样化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花卉品种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各种颜色、形状、香味的花卉纷纷进入市场。
我国花卉品种丰富,涵盖了全球绝大部分花卉品种,不同的花卉种类也能够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满足各类消费者的需求。
3.产业带动就业增加花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人就业,解决了农村生计问题。
同时,由于花卉经济发展需要进行新品种试种、健康技术生产、物流暨营销服务等产业链中多个环节的投资和建设,也直接带动了周边企业的投入产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花卉产业链,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4.环保标准逐步提高花卉种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如何降低花卉种植所产生的影响也成为了业界的关注焦点。
目前,一些花卉生产企业已经开始采用环保型育苗技术,降低了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量,同时并重视绿色、无公害生产理念。
该行动不仅保护了环境,而且提升了花卉的品质和美观度,也满足了消费者对于健康与环保的需求。
二、花卉业发展趋势1.花卉同时逐步走向生活和餐饮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开始从短时间中感受到美好的温馨感。
植物馆、鲜花餐厅、鲜花咖啡厅等人性化的消费场所应运而生。
在逐渐成熟的商业环境中,花艺挑战企业与设计师,创造出更多的市场形式,让消费者走路就能感受到花卉。
当然,极简主义的生活法也让部分消费者需要花卉的陪伴,花艺师越来越善于利用干花,生花在日常生活中惊艳室内。
2024年花卉苗圃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花卉苗圃市场发展现状花卉苗圃市场是指专门用于种植、培育和销售各类花卉苗木的市场。
随着人们对绿化环境的重视和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增加,花卉苗圃市场在近年来蓬勃发展。
本文将对花卉苗圃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一、市场规模和趋势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花卉苗圃市场在过去五年内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花卉苗圃市场的规模将继续扩大。
这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城市绿化需求的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绿化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加。
花卉苗木在城市公园、小区和街头巷尾的绿化工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加。
2.生态旅游的兴起:近年来,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重要方式。
各类旅游景区和度假村对花卉苗木的需求增加,促进了市场的快速发展。
3.农业产业升级:随着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于装饰农田和庄园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花卉苗圃市场成为满足这一需求的重要渠道。
二、市场竞争和发展瓶颈花卉苗圃市场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目前,主要的市场竞争状况包括:1.产品同质化:在一些传统花卉苗圃市场上,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
同质化产品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
2.品牌建设不足:在花卉苗圃市场中,一些企业缺乏独立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建设意识,难以脱颖而出。
这也限制了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3.销售渠道有限:一些小规模的花卉苗圃企业在销售渠道上存在瓶颈。
只依靠传统的实体店销售模式,限制了市场的拓展。
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和发展瓶颈,花卉苗圃市场需要加强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注重产品创新和差异化。
此外,对于研发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品种以及培育技术的改进也至关重要。
三、市场发展趋势和机遇花卉苗圃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上销售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花卉苗圃市场逐渐崭露头角。
网上销售平台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机遇,也方便了消费者的购买。
世界花卉产业及发展趋势

世界花卉产业及发展趋势世界花卉产业及发展趋势一、花卉产业概述花卉产业是以种植、生产、销售花卉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涉及花卉的种植、花卉工艺品的生产、花卉花束的销售等环节。
花卉在人类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传达情感,有助于心情舒畅。
全球范围内,花卉产业发展迅速,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享受。
二、全球花卉产业发展状态1. 产业规模扩大随着人们对花卉需求的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花卉市场不断扩大。
据统计,全球花卉产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预计未来将继续增长。
2. 主要花卉生产国全球花卉生产的主要国家有荷兰、哥伦比亚、肯尼亚、中国等。
荷兰是全球最大的花卉出口国,由于气候条件适宜,荷兰能够种植各种花卉,成为全球花卉贸易的核心地区。
哥伦比亚和肯尼亚则是以玫瑰花的生产和出口而闻名,由于其气候条件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得玫瑰花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花卉消费国,其市场潜力巨大。
3. 产业结构升级花卉产业正在从传统的种植和销售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以荷兰为例,该国的花卉产业已经形成了从种植、物流、花卉交易到花卉研究和花卉创意设计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了以荷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花卉交易市场,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买家和卖家参与交易。
三、花卉产业发展趋势1. 品种丰富化随着人们对花卉品质和品种的要求不断提升,花卉产业正朝向品种丰富化发展。
传统的玫瑰、康乃馨等常见花卉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市场上开始涌现出各种新品种的花卉,例如迷你石竹、多头紫菀等。
此外,人工培育的优良品种也在不断增加,推动了花卉市场的发展。
2. 产业链延伸为了迎合人们对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花卉产业正在向上下游延伸,形成了更加完整的产业链。
例如,花卉工艺品的生产、花束的定制、室内绿化的设计等,都为花卉产业带来了更多发展的机会。
此外,一些花卉产业也在与旅游、婚庆等相关行业结合,形成了新的商机。
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战略

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战略中国花卉产业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花卉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以下是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和战略。
一、现状趋势: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中国人民对鲜花和室内绿植的需求逐年增加,使得花卉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特别是在节日和重要场合,对鲜花的需求量激增。
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国花卉产业正在由传统的批发零售为主的模式向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转变。
越来越多的大型花卉企业出现,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种植和养殖。
3. 地域发展差异化明显:中国花卉产业发展呈现地域差异化的态势。
东部沿海地区如江苏、浙江、山东等地拥有良好的气候和基础条件,花卉种植发展较快。
而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发展进展较慢。
4. 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花卉产业开始注重研发和技术创新,提高品种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改良品种、延长花期、提高抗病虫害能力等方式提升产品价值。
5. 网络销售崛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销售成为花卉产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越来越多的花卉企业将业务拓展到线上,通过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进行线上销售和推广。
二、战略:1. 增加品种研发投入:花卉产业需要通过研发新品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各级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花卉科研机构的资金支持,提高花卉品种的引进和培育速度。
2. 建设花卉生态园区:通过建设花卉生态园区,提供集种植、养殖、研发、展示、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通过产业集聚和合理分工,提高整体生产效益和品牌影响力。
3. 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花卉企业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知名度和认可度。
通过加强营销推广,提高鲜花的附加值,拓展国内外市场。
4. 提升产业链水平:将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整合,优化产业链结构。
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合作,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
5. 注重企业社会责任:花卉产业应注重环保和社会责任,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生产和经营。
我国花卉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花卉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花卉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可以提升人们的情感体验和生活品质。
近年来,我国花卉业发展迅速,逐步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我国花卉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我国花卉业的现状我国花卉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据统计,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1000万亩,年产值达到了数百亿元。
其中,南方地区是我国花卉产业的重要基地,如云南、广东、福建等省份,其花卉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从种植、加工到销售都有了较为成熟的体系。
近年来,我国花卉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和品质化。
多元化表现在花卉品种的不断增多,从传统的玫瑰、康乃馨到现在的多肉植物、观叶植物等,花卉品种越来越多样化。
品质化则表现在对花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对花卉的外观、香味、保鲜期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促使了花卉产业的不断提升和升级。
二、我国花卉业的发展趋势1. 花卉品种多元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花卉品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我国花卉业将会出现更多的新品种,如多肉植物、观叶植物、水培花卉等,这些新品种将会带来更多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2. 花卉产业的品质化花卉产业的品质化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未来,人们对花卉品质的要求将会更高,除了外观、香味等方面的要求外,还包括花卉的保鲜期、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要求。
因此,花卉产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品质管理,提高花卉品质和保鲜期。
3. 花卉销售的网络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未来花卉销售将会更加网络化。
通过互联网,消费者可以更加方便地购买到自己心仪的花卉,同时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花卉的品种、价格、产地等信息。
因此,花卉产业需要加强网络化营销和服务,提高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和满意度。
4. 花卉产业的绿色化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花卉产业将会趋向绿色化。
在花卉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需要采用更加环保的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论花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花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花卉已成为时下人们热衷的一项休闲娱乐活动,是人们赏花、摆放、送礼、装饰等方面的选择。
我国的花卉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市场。
那么我国花卉产业的现状是如何的呢?接下来,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国花卉产业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一、市场需求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中居住和工作,城市化带动了花卉市场的需求和销售。
在农村地区,花卉的种植和养护也成为了一些村民的副业,不断增加着花卉市场的供应量。
然而,花卉市场主要集中在消费市场,大多数企业存在着没有深入挖掘市场需求、不注重品牌营销、缺乏创新等问题,这亟待解决。
二、生产方式目前,我国的花卉生产方式还主要是传统的人工种植、自然生长方式,绝大多数都是散养的自然生长,技术含量低、效率低、生长环境不能控制等限制了花卉生产的发展。
而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推广,以及现代的种植模式的引进,花卉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一些大型的现代化养殖基地已经建立起来,这些基地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混合配料、自动浇水、自动施肥等技术,大大提高了花卉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品种研发花卉品种研发是花卉产业发展的关键。
目前,我国的花卉品种繁多,但品种更新速度较慢。
为了推进花卉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快花卉品种的研发和更新。
要建立和完善品种创新体系,加强对花卉育种的支持和投入,培育新品种,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对花卉品种进行分类和整合,实现优胜劣汰。
四、市场营销要打造一个健康、有序、良性的花卉市场,需要在市场营销方面进行加强。
例如,要培育品牌意识,加强花卉品牌建设,推广品牌推广策略,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假冒伪劣花卉产品的打击力度,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我国花卉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多方面的。
未来,我们需要加强市场需求、生产方式、品种研发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推进,进一步发挥花卉产业的优势,加强产业链条,打造一个良好的花卉产业生态。
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1、我国花卉的种植规模不断壮大,产值持续攀升。
我国花卉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历经恢复发展、巩固提高、调整转型等不同阶段,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值持续攀升,逐步形成了现代花卉产业格局。
2021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达159万公顷,销售额2161亿元。
从主流品类来看,2021年全国蝴蝶兰盆栽产量7000万株,产地集中在广东、山东和江浙沪地区,全年行情一直保持理想状态。
近年来,电商平台加快了花卉产业转型升级,也催生了更多销售方式,激发了人们更强烈的购买欲望,花卉产业呈现更多新活力。
越来越多的花商、花店主开通抖音账号,重新经营淘宝店铺,开启直播卖货,大量花卉园艺品类网红博主也纷纷在各大平台营销推广花卉园艺产品。
2013年全国鲜花电商交易额12.1亿元,到2016年已达73.7亿元,年均增长83.03%。
2021年,花卉电商持续发力,电商群体需求较同期大幅增长,达到204.39%,成为各片区中入场交易人数增长率最高的版块,带动消费愈加明显。
2、我国花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趋势明显。
花卉产销数据的倍增不仅折射出社会进步、人们对花卉产品的旺盛需求,还体现了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花卉品种创新始终是我国花卉研究和产业发展的主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科研团队和育种人将重心放在新品种选育和推广上,摆脱对国外品种的依赖,具有自主产权的新品种总数显著上升、成绩斐然。
林业授权植物新品种中,木本观赏植物数量最多,占比达六成。
其中,蔷薇属植物新品种授权量最大,达711件,占授权总量20.89%,芍药属、杨属和杜鹃花属也较多。
3、我国花卉产业的富民成效愈加凸显。
我国花卉生产结构不断优化、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全国各地花卉产业布局趋向合理、呈现出差异化发展势头,产业富民成效也愈加明显。
作为中国花木之乡,山东青州始终将花卉产业视为“当家”产业。
从最初的传统单一花卉种植,到如今的千亿元产业链,青州依靠电商走出了花卉销售新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卉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花卉产业的发展“起步于民间,发展于民营”,通过广大农户根据市场消费需求的效益比较分析,以市场为导向,在适宜地区选择了花卉生产种植作为种植结构调整的品种,10多年来一个新的农业种植品种----花卉已经成为农业种植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呈现出勃勃生机,产业前景明朗。
一、花卉产业发展现状1、花卉产业发展历程花产业起步之时,只有几亩地、几万元的产值,发展到1994年,以呈贡县花农为主的花卉种植面积为6000亩,鲜切花产量达到2.1亿枝,已排全国第一。
从二十世纪90时年代中期开始,特别在近10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花卉产业开始从农户自发进行种植业调整,逐步转向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新格局,国家、省政府及省花卉产业联合会,审时度势,高度重视,积极培育花卉产业,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使花卉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形成了以鲜切花为主导的新格局。
花卉产业经过10多年不懈努力的发展,截止至2005年末,全省花卉种植面积达到24万亩,花卉总产值60亿元。
鲜切花产量36亿枝,鲜切花产量连续12年全国排名第一。
花卉产品出口创汇额达到5000万美元。
形成了以鲜切花为主体,盆花、盆栽观赏植物、绿化苗木、地方野生特色花卉等多品种产业化发展,以花卉企业为主导、花农为主体的生产格局。
目前全省花卉企业1035家;花农合作组织115个;从事鲜切花、盆花及食用、药用、工业用花卉生产种植的农户75662户。
省1998—2005年花卉种植情况 单位:公顷省1998—2005年花卉种植情况趋势图 单位:公顷50001000015000200002500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本表、图引自省花卉产业联合会编著《花卉产业发展规划与研究》及2004年、2005年《省花卉产业统计报表》)2、省花卉产业发展区域布局概况省花卉产业发展初期,花卉生产主要集中在以呈贡为主的滇中局部地区,种植品种也相对单一,基本上是温带鲜切花。
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从产业经济发展的角度,结合传统的生产基础、资源、区位和社会经济条件,遵循适地适栽的原则,花卉产业初步形成相对合理的区域布局:(1)滇中地区形成了以昆明、玉溪、曲靖、楚雄为主的温带鲜切花片区,这个片区是花卉产业的特色区域;(2)滇南地区宣传了以西双版纳、思茅及元江、峨山为主的热带花卉及配叶植物片区;(3)滇西北(东北)地区形成了以丽江、迪庆、昭通为主的球根类种球繁育片区;(4)滇西地区形成了以大理、保山为主的观赏植物片区。
3、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优选品种集约化生产种植规模根据省自然资源优势条件和市场需求定位,花卉产业的生产优势是鲜切花,经过10多年的发展,特色鲜切花已形成了以玫瑰、康乃馨、百合三大鲜切花为主的花卉生产种植格局,产地优势集中表现在这三大品种上;与此为基础还带动了一大批温带鲜切花优势品种的发展。
三大品种花卉的生产种植量和产品质量在全国乃至整个亚洲都具有一定的优势。
省1998—2005年鲜切花主要品种种植情况单位:公顷(本表引自省花卉产业联合会编著《花卉产业发展规划与研究》及2004年、2005年《省花卉产业统计报表》)省2005年鲜切花主要品种种植情况单位:公顷单位:公顷4、以设施农业为基础的花卉工业化生产已形成规模花卉鲜切花生产设施化比率起来越高,设施装备的配置水平不断得到优化,温室大棚、喷滴灌及水肥混合系统等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已被广泛采用。
生产设施的优化改善,提高了花卉产品的质量,同时增强了对生产的调节控制能力,为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又增添了可控制的花卉生产种植小气候,为花卉生产的调节创造了良好的工业化基础。
省1998—2005年鲜切花设施栽培情况 单位:万平方米(本表引自省花卉产业联合会编著《花卉产业发展规划与研究》及2004年、2005年《省花卉产业统计报表》)。
单位:万平方米1000200030004000500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5、形成了一批以市场为导向的花卉生产、营销龙头企业围绕花卉市场需求,形成了一批以生产种植玫瑰、百合和康乃馨三大鲜切花的龙头企业。
(1)具有代表性的花卉生产企业:----玫瑰生产企业:杨月季花卉公司、通海丽都花卉公司、海宇花卉公司和云大阳光花卉公司。
----百合生产企业:玉溪明珠花卉公司、澄江鑫荣花业公司、隆格兰园艺公司。
----康乃馨生产企业:英茂花卉公司和锦苑花卉公司。
(2)具有代表性的花卉营销企业:云花联合运销公司、华泰联贸易公司、辉记花卉公司、恒丰万里花卉公司、桥丰花卉公司等。
省1998—2003年花卉生产经营实体情况注:大中型企业指花卉种植面积在3 公顷以上或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
(本表引自省花卉产业联合会编著《花卉产业发展规划与研究》及2004年、2005年《省花卉产业统计报表》)。
6、多种形式的花农经济组织带动花农从事花卉生产的态势已形成(1)花农经济合作组织。
省的第一个花农合作组织----“斗南”农业园艺合作社,是由30多户花农自发于2002年底组成的。
在实践的基础上2004年花农经济合作组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昆明、玉溪两地,花农自发组成的合作组织大约在20个左右。
(2)花农经济合作组织的类型。
花农经济组织形式主要分产权型和非产权型两种。
----产权型经济组织:效仿台湾花农合作社构建模式,合作社成员入社交纳社股,实行统一设施、统一技术、统一品种、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种植、管理,分户记帐。
----非产权型经济组织:组织形式相对松散,种植由各家各户自己组织,设施各不相同,在种植品种及种植技术上进行一定的指导,各户能自行销售时自行销售,销售困难时由牵头人组织统一销售。
7、市场占有率稳步攀升。
(1)国内市场花卉在国内70多个在中城市的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在局部地区的冬季和春季节可以高达70—90%。
(2)国际市场花卉出口量占花卉总产量的18%;在香港、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已取代马来西亚的金马伦高原,成为最主要的温带鲜切花主要货源生产地,在日本、韩国、俄罗斯,“云花”已拥有稳定的市场,占有率正在稳步上升。
据统计:2005年花卉出口创汇达到5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48%。
通过引入澳大利亚花卉进口商,组织企业组建出口联合体,成功地打开了澳大利亚市场并形成稳定的出口,出口规模呈稳步上升趋势。
同时,花卉还批量进入、欧洲和北美市场。
省1998—2005年鲜切花主要品种产量情况(万枝)(本图引自省花卉产业联合会编著《花卉产业发展规划与研究》及2004年、2005年《省花卉产业统计报表》)。
注:表中未统计2004年前百合的数据。
8、国际间合作逐步展开花卉产业是一个与国际直接接轨的产业,在发展中始终要站在国际的视野进行组织运作,这是国际花卉产业形成的格局所决定的。
花产联积极工作,通过国际合作已经成功实施了以下项目:一是由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和瑞士政府援助的“省出口导向型花卉产业发展项目”(简称ITC项目);二是与以色列政府合作的“中以花卉培训中心”项目;三是与世界主要花卉生产出口国家和花卉消费进口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双边或多边交流。
通过国际合作,一方面为省花卉企业和花农提供了大量技术和管理的培训;另一方面其项目的研究成果也为省花卉确定发展模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并直接促成花卉交易(拍卖)中心有限公司和云花联合运销有限公司的建设。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正在成为世界花卉产业各个国家与组织关注的热点。
二、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条件1、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
(1)地理位置。
地处云贵高原,属青藏高原南延部份。
东西跨度885公里,南北相距910公里,北回归从南部通过。
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海拔高差悬殊。
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海拔相对高度差较大;南部海拔一般在1500—2000米:北部海拔在3000—4000米。
形成了从热带到极地的七种气候类型,具有周年生产花卉的优势。
(2)水利资源。
省水资源相当丰富,有600多条河流,分属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红河、珠江和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40多个天然湖泊,全省水面面积9000多平方公里,全省地表和地下年总产水量2222亿立方米,全省人均水量6994立方米。
(3)气候资源。
省地处亚热带、热带高原性气候区,冬夏温差不大,干湿两季分明,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全省多数地区年均气温13—20℃,年温差一般为10—15℃;1月全省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为10—12℃,7月平均为18—24℃,无霜期长达11个月;省内多数地区年日照时数为1800——2500小时,且冬季日照时数平均为671小时,尤其1月日照百分率平均为70%(全年平均为51%),为全年最高;全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降水集中在5—10月。
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具有周年生产花卉的优势,同时在品种结构和上市时间调剂的余地很大。
特别是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地区更是四季如春,十分有利于鲜切花的周年种植和均衡生产,是我国少有的鲜切花生产的最适宜区。
花卉生产中用于调温和调光的成本仅相当于华北、华东、东北等地区的1/2-1/8。
而且“低纬高原”地区冬季日照长,紫外线强的特殊的气候,使花卉着色艳丽,茎杆挺直,容易获得高品质的鲜花。
滇西北地区气候“冷凉”,适宜种球的繁育和高山花卉生长。
滇南地区热量条件好,热带鲜切花和观叶植物生长快,产量高。
(4)土地资源。
全省土地总面积为38.33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7.42%。
人均占有土地和耕地高于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大大超过东部发达省区。
适宜花卉种植的坝区耕地肥沃,土壤类型多,地租便宜,为花卉生产和引资提供了良好条件。
(5)劳力资源。
据省统计局《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05年全省乡村人口3137.5万人,农村就业人口2052万人。
劳动力资源的充足,加上地方特色花卉产区种植花卉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种花技艺和经验,使我省花卉生产种植有了劳动力资源低成本的优势。
(6)种质资源。
完整的山地垂直气候带谱,复杂多样的环境条件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
使得仅占全国土地面积约4%的却拥有1.6万多种高等植物。
其中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花卉达110个科、约490个属、2500多种。
是花卉和园艺植物的主要起源中心之一,特别是“滇西北”和“滇东南”两大生物多样性中心,野生花卉资源种类十分丰富,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提供了种质基础。
2、加快省花卉产业的条件已经成熟(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零关税”为主的早期收获计划开始启动和我国加入WTO为花卉产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