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合集下载

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浅谈

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浅谈

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浅谈作者:王艳丽来源:《新智慧·上旬刊》2020年第03期【摘;要】高中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主要学科,随着我国教学改革进程的日益加深,高中美术学科逐渐受到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成为高中美术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凸显美术教学的育人特点,本文针对高中美术学科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高中;美术;核心素养在传统的高中教育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所有的精力基本都集中在考试要考的主科上,而对美术这门高考并不考核的小科并不重视,所以传统的高中美术学科教学质量一直都比较低。

但是在新课改之后,我国教育领域更重视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在是衡量学生学习好坏和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唯一目标。

高中美术学科的教学地位有所提升,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五个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

让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得以提升是高中美术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

下面笔者就来谈谈美术教育的不足及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

一、传统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一)师生对美术学科不够重视在传统的高中教育阶段,美术学科并不受师生的重视,因为传统高中教育中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好坏的,师生的精力基本都放到高考要考的学科上,而美术学科并不在高考学科中,所以高中美术教学一直都不受重视。

对美术学科的不重视使得高中美术学科一直都发展的比较缓慢,教学质量和效率得不到提升。

(二)美术教学方法与内容较为落后美术在传统的高中美术学科教学中,美术教师基本都是跟学生讲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背景、作品价值等这些理论知识,而且教学方法基本都是采用的比较落后的讲授式。

美术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落后使得学生缺乏良好的教学体验,降低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对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和创新能力等提升也不利。

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布时间:2022-04-25T01:01:41.508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9月25期作者:赵亚军[导读] 我国教育部2017年发布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美术学科需要着重放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审美判断、文化理解、赵亚军昌吉回族自治州第二中学831100摘要:我国教育部2017年发布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美术学科需要着重放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审美判断、文化理解、图像识读以及创意实践,五个标准共同构成高中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在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下,高中美术需要充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核心素养指标的具体细化,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指标落实,在新课标指引下,充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目标。

本文结合新课标高中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进行讨论,提出关于提升高中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创新方法,旨在为达成素质教育普及目标,提升学生美术学科综合能力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新课标;核心素养;美术;教学前言:高中美术学习的必修课程中,重点强调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优秀的美术鉴赏能力是促进学生感知,拓宽其艺术视野的有效方式,通过鉴赏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审美能力都会得到全面的他生,学生的感知以及视野都会有所提升,从而让学生具备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从而初步具备美学的基本创作能力。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工作应该从五个角度进行强化,重点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强化,如何确保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教学能够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发展,是广大高中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要问题,需要在实践教学中积极探索,充分明确美术教学的目标,展开多样化的创意性教学。

一、突出主题意识,设计好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开篇课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美术鉴赏内容在高中第一个阶段的学习重点,这一阶段的教学需要充分突出美术中的主题意识,并且充分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和实践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和实践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解读和实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其中涉及到美术学科的主要是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等方面。

一、美术学科所涉及核心素养(一)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1、人文情怀在美术学科教学中,通过教材系统学习培养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体会艺术家的情感及作品中的内涵,这正是人文积淀的具体体现和渗透。

2、人文情怀在美术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感受和想法进行创作,以维护学生的审美感受和认识为基础,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体会美术学习的幸福和乐趣。

3、审美情趣审美情趣这点在美术学科中体现的尤为凸显和重要。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了解艺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美术创作技能与方法,在长期的积累实践中,鼓励学生掌握更多更新的技能和方法。

在长期的美术学习中,能使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二)科学精神在美术学科学习中,鼓励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在“综合实践”学习领域时,能够运用科学原理来设计制作会游的玩具、风筝、会闪光的玩具等。

在制作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尝试,运用生活中如锡纸、粮食、棉花等不同材料来进行创作。

高中美术《中国书画》课程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研究

高中美术《中国书画》课程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研究

高中美术《中国书画》课程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研究发布时间:2022-01-17T09:09:08.64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0月28期作者:尹湘江[导读] 《中国书画》课程是高中美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尹湘江珠海市实验中学广东珠海(519090)摘要:《中国书画》课程是高中美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

课程主要分为三个大单元,即中国画、书法和篆刻,课程教学性质是以美术表现为主,课堂教学研究抓住中国书画知识、技能、创作体验与审美文化教学的重点,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进行目标教学,结合学生现有知识与生活经验,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在课堂教法、学法上实践创新,从而促进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地发展。

关键词:《中国书画》课程;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2013年国家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的课题组,于2016年9月13日在北京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我国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和任务。

由此《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成为普通美术高中课程的统摄性思想,导致教学理念、方式、评价方法等发生相应的改变。

2017年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出台,到2020年3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首次出版发行了普通高中选择性必修教材《中国书画》课程,课程包括中国画、书法、篆刻艺术三个大的单元,是全面培养高中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感情和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课程。

《中国书画》课程性质是以美术表现为主,美术学科本位性强,如何在课程教学中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效实现学生面对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的品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处处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以生为本,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知、体验、思考、探究、创造和评价等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任务的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试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试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试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作者:尹磊来源:《中国中小学美术》2021年第07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高中美术课程主要设置了美术鉴赏、绘画、中国书画、雕塑、设计、工艺、现代媒体艺术这七个模块。

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专业性和独特性。

美术鉴赏课,主要是让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学会评价和分析作品结构、风格以及内涵,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和感悟能力,促进其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

因此,本次研究就“美术鉴赏”课程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展开探讨,进而依托美术鉴赏课堂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文化理解能力,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整个世界带来了全新的生命活力,也赋予了时代更多的可能性和创造性。

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众多国家都开始重新审视教育,致力于创新全新的教学理念而融入时代浪潮之中。

“核心素养”便由此而产生,受到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支持和认可。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将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相融合而让其更加具体化、精细化,成为当下的发展潮流。

尹少淳教授在谈论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时提及《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将高中美术核心素养主要分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这五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图像识读主要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对艺术作品的观察而感知图像的色彩、肌理、艺术风格等,提升学生的图像阅读能力。

美术表现,能引导学生运用自身所学习的美术知识和能力,创作出具有丰富思想价值、情感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的艺术作品,帮助学生通过艺术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知。

审美判断,则是让学生具有辨别“美”和“丑”的能力,引导学生能够分析和辨别生活事物和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并且讲述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和感悟。

创意实践,是指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来创新别样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发展形式。

文化理解,则是带领学生融入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之中,学会正确看待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索——谈谈高中美术教学中陶艺课程的设计与教学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索——谈谈高中美术教学中陶艺课程的设计与教学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索——谈谈高中美术教学中陶艺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发布时间:2021-07-15T10:27:06.75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期作者:李凌欣[导读] 陶艺作为一门课程而言,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李凌欣福建省龙岩市高级中学福建龙岩 364000摘要:陶艺作为一门课程而言,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陶艺课程,在体验搓、捏、贴、撕等基本技法的时候,既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又培养了多方面能力。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将高中陶艺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将高中陶艺课程教学设计作为研究目标,对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陶艺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及策略进行分析。

目的是探讨高中陶艺课程作为美育改革途径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美术学科;陶艺课程;设计探讨;核心素养一、引言陶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校内开设陶艺课程,可以更好的发扬和传承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技艺,让其一直流传下去。

陶艺又是集绘画、雕塑、技能、设计于一体的课程,学习陶艺课程,可以让高中生在各方面得到成长,对培养高中生美术素养具有重大意义。

高中生处于一个叛逆的阶段,对于学习而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存在抵触心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能单单局限于课本内容,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掌握知识。

陶艺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制作出自己喜欢的作品,由此增加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陶艺课程设计的重要性陶艺教学是开发高中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重要媒介,对提升高中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操作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同时,在美术课堂中开设陶艺课程可以增加学生对美术这门学科的兴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中生美术素养,也改变了以往课堂与实践脱节的封闭式教学模式。

(一)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陶艺教学是培养学生美术表现能力的有效载体。

陶艺与其他课程有很大的区别,其他大部分课程注重的是结果,而陶艺课程则是注重学习过程大于结果。

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美术》题

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美术》题

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美术》题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美术的基本特征是()。

A、视觉形象性B、材料工具性C、技能性D、人文性2、中国古代人物画线描中,线条不同描法的统称是()。

A、曹衣描B、混描C、十八描D、十二描3、关于中国古代对人物画的品评,较为合适的表述是()。

A、惟如惟肖B、形神兼备C、秀外慧中D、逼真灵动4、图1所示美术作品的风格属于()。

A、现实主义B、超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D、超级写实主义5、图2所示纹样,对其来源表述正确的是()。

A、新石器时代的陶盆B、商代青铜器C、汉代画像石D、隋唐石刻6、对于南宋画家梁楷,较为合适的表述是()。

A、擅长山水画,精细勾勒,用笔雅致B、擅长历史风俗画,尤精建筑、车船题材C、擅长画马,勾勒设色,一丝不苟D、擅长人物画,洗练简约,洒脱生动7、对“扬州八怪”表述正确的是()。

A、明代八位扬州的艺术家,为院体画代表B、清代扬州画坛一批艺术个性鲜明的画家C、对清初“四王”与“四僧”的统称D、明代文人画家代表,融合院体与文人画风8、提出“素描写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观点的艺术家是()。

A、林风眠B、张大千C、齐白石D、徐悲鸿9、下列选项中,体现史前人类对母性“生殖崇拜”的作品是()。

A、《威伦道夫的维纳斯》B、《阿弗洛狄德的维纳斯》C、《纳菲尔提提王后像》D、《命运三女神》10、关于尼德兰画家博斯作品描述正确的是()。

A、具有虔诚、肃穆、神圣的宗教气息B、怪诞、夸张、兼具写实性和浪漫表现的手法C、描绘农民丰富的劳动生活和农村的秀丽景色D、唯美、浪漫,是对自然生活真实的观察和刻画11、下列选项中,采用了三角形构图方式的油画作品是()。

A、《梅杜萨之筏》B、《拾穗者》C、《亚威农少女》D、《纺织女工》12、借鉴儿童艺术、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元素进行创作的外国艺术家是()。

A、达利B、塞尚C、米罗D、波洛克13、强调运用传统与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

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发布时间:2022-03-20T01:04:01.56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8期作者:高添[导读]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较高的审美意识。

高添大庆市第十三中学黑龙江 163000摘要: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较高的审美意识。

现阶段,高中美术教学应该摒弃原有的陈旧观念,用具有现代教育气息的教学方式,立足于当前的教育形势,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1 注重对比鉴赏,发展学生审美判断素养将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一同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美术理论知识细致入微地来比较、观察、品评不同风格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与基本特点,从而使学生对美、丑有基本的判断,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素养,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对同时代的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比如,在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一课讲授时,为了让学生认识中西方建筑艺术在内外空间和色彩上的不同,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以及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笔者为学生开展了鉴赏活动。

笔者通过展示多幅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作品,让学生对比分析其材质、内外空间以及色彩上的不同,从而说出自己对中西方建筑的看法与理解,在学生阐述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审美判断,同时还巩固了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理解。

2 增强课外活动,提升学生创意实践能力美术是一种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但最终还是要将一切付诸画纸上。

高中美术教学一直以来都有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这对学生创意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为此,我们需要转变这一传统,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欲望,使其创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的美术作品。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多让学生从教室走出来,走到大自然中,走到街道上,去感知、去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欧阳光明(2021.03.07)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1.图像识读:是指对美术作品、数字图像、影视作品或生活中各种图像符号的造型、色彩、比例和肌理等形式特征,以及材质、技法和风格特征等的认识、比较与辨别。

当前人类文化传播方式已有了革命性变革,摄影、摄像、电影、电视、手机等现代媒介技术所传播的图像文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并改变了我们的阅读方式、阅读性质和阅读心理。

由于图像比文字具有更强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因此,“图像识读”是基于当今图像传播方式变革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和科学研究时一种必不可少的素养。

2.美术表现:是指运用传统与现代的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通过构思与反思,创作具有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或用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与情感。

美术是一门利用各种媒介、符号和隐喻手段来表达和交流自己思想与情感的学科。

通过美术学习,人们掌握一定的美术表现方式,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美术表现”是基于交流和表达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交往与表达时所必不可少的素养。

3.审美判断:是指根据形式美的原理,感知、分析、比较、诠释美术作品中所隐含各种美的因素,分析和辨别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
象,进而做出自己的看法与判断。

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每天都会遇到各种美与丑的事物和现象。

美术学习能够增进人们敏锐地观察、领悟世界的意识与审美感,发展审美判断能力。

因此,“审美判断”是基于当今人们对判断美与丑的事物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素养。

4.创意实践:是指运用联想、想象和变通的方式进行构想与生成有创意的意图,并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材料、工具与方法进行创造和实践。

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还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

通过美术学习能鼓励人们运用联想、想象和变通的方式,进行动手创造和实践。

因此,“创意实践”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21世纪社会发展中人们必不可少的素养。

5文化理解:是指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诠释和理解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特点,学会尊重并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与含义。

世界各国的美术作品往往反映了不同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因此,美术学习提供了一条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国家和其他国家历史与文化的途径,学会理解、尊重和珍视自己国家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与传统。

“文化理解”是基于尊重与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必不可少的素养。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通过美术学习后才能逐渐形成,并最终成为人最有价值的一种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