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书

合集下载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报告书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报告书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设计书平山水利枢纽设计说明书Ⅰ枢纽布置一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1水库枢纽建筑物组成根据水库枢纽的任务,该枢纽组成建筑物包括:拦河大坝、溢洪道、水电站建筑物、灌溉渠道、水库放空隧洞(拟利用导流洞作放空洞)、筏道。

2工程规模根据SDJ12-78《水利水电工程枢纽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以及该工程的一些指标确定工程规模如下:(1)各效益指标等别:根据枢纽灌溉面积为20万亩,属Ⅲ等工程,工程规模为中型;根据电站装机容量9000千瓦即9MW,小于10MW,属Ⅴ等工程,工程规模为小(2)型;根据总库容为2.00亿m3,在10~1.0亿m3,属Ⅱ等工程,工程规模为大(2)型。

(2)水库枢纽等别:根据规规定,对具有综合利用效益的水电工程,各效益指标分属不同等别时,整个工程的等别应按其最高的等别确定,故本水库枢纽属于Ⅱ等工程,工程规模为大(2)型。

(3)水工建筑物的级别:根据水工建筑物级别的划分标准,Ⅱ等工程的主要建筑物为2级水工建筑物,所以本枢纽中的拦河大坝、溢洪道、水电站建筑物、灌溉渠道、水库放空隧洞为2级水工建筑物;次要建筑物筏道为3级水工建筑物。

二各组成建筑物的选择1泄水建筑物的选择土石坝最适合采用岸边溢洪道进行泄洪。

在坝轴线下游300m处的两岸河谷呈马鞍型,右岸有垭口,布置正槽式溢洪道。

采用正槽式溢洪道可以节省土石方开挖量,若布置在基岩上,可以节省混凝土衬砌工程量,并有利于工程安全。

由于正槽式溢洪道全部是开敞的,正向进流,水流平顺,泄洪能力大,结构比较简单,运行安全可靠,便于施工,管理和维修。

2其它建筑物型式的选择(1)灌溉引水建筑物由于主要灌区位于河流右岸,但右岸坝区破碎深达60m的钻孔岩芯获得率仅为20%,岩石裂隙十分发育,可以考虑采用适当的地基处理,将溢洪道布置在右岸。

(2)水电站建筑物由于土石坝不宜采用坝式和坝后式厂房,而宜采用岸边引水式厂房,采用单元供水式引水发电较为合理。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任务书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任务书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2010级《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任务书课题:×××土石坝坝体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培养同学们了解并初步掌握水利工程的设计内容、方法和步骤。

通过课程设计,应用和巩固该课程所学的理论,锻炼应用所学的课程知识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熟悉水利建设的方针、政策及有关的规范,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编写设计说明书、进行各种计算和绘制水利工程图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任务1、拟定大坝剖面尺寸2、确定大坝细部构造三、课程设计基本要求要求每一位同学对设计内容中的各个重要环节的设计均需自己动手,做出完整的设计成果(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绘制设计图),并要求各项设计成果概念明确,说理简明扼要,绘图正确整洁,计算准确并具有一定的精度。

四、课程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1份2、1号设计图1张,含大坝横剖面图、必要的细部构造图。

五、课程设计时间课程设计时间共一周。

六、课程设计成绩评定1、课程设计等级课程设计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

成绩等级与百分制评分对应情况见表1。

2、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方法课程设计成绩由平时出勤、设计成果、答辩三部分组成,评定方法见表1。

表1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七、时间安排表2 课程设计时间安排表2012年6月2日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2010级《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指导书一、拟定大坝剖面尺寸1、计算坝顶高程;2、拟定坝顶宽度;3、拟定坝坡尺寸;4、拟定防渗体尺寸;5、拟定排水体尺寸。

二、绘制设计图1、绘制大坝横剖面图;2、坝顶构造详图;3、上游护坡构造详图;4、下游护坡构造详图;5、排水体构造详图。

基本资料一、地形资料坝址地形图如下图所示二、地质资料水库位于山区峡谷内,两岸地势高峻,河谷为老年期梯形河谷,库区及坝址一带均为第四纪周口店期原生黄土,库区底部有深6-8米的第三纪三趾马红色粘土,为一天然隔水层,河槽底部有深4-5米的砂卵石。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书(土石坝)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书(土石坝)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任务书(土石坝)题目:年月日学生姓名:学号:班级:专业(专业方向):指导教师:樊新建侯慧敏王之君一、设计目的和要求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土石坝设计的一般原则、方法和步骤,巩固、加深和扩大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

2.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肯干和求实奋进的精神;初步掌握水工建筑物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步骤;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算,绘图及编写设计报告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设计、施工、管理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特征水位正常蓄水位: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三、设计任务及要求根据提供的水文、水利计算成果,在分析研究所提供的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土石坝枢纽的设计工作,设计深度为初步设计。

主要设计内容有:1.确定水利枢纽工程和水工建筑物的等级、洪水标准;2.土石坝的枢纽布置;确定溢洪道的堰顶高程和坝顶高程,拟定溢洪道溢流孔数,确定溢洪道在土石坝枢纽中的位置。

3.土石坝基本剖面的设计;确定坝顶高程;按使用要求及工程经验确定坝顶宽度,上下游坝坡坡比,心墙或斜墙的位置及基本尺寸(均质土石坝无此项),初步拟定大坝剖面尺寸。

选择最大横剖面进行渗流计算,确定单宽渗流量并绘制浸润线,同时进行渗透稳定性校核。

以渗流计算剖面和相应工况为基准,进行坝坡稳定校核。

4.溢洪道剖面及下游消能方式的设计;溢流面曲线设计,校核闸门全开时校核洪水位和设计洪水位时的泄流量,闸门类型选择,溢洪道剖面布置,溢洪道的消能防冲设计,溢洪道的结构布置(边墩和导墙的尺寸拟定)。

5.大坝的细部构造设计:坝顶、护坡、反滤层、过渡层、排水。

6.坝基处理。

四、进度安排五.课程设计的要求1. 设计一律在设计教室进行,无故不参加设计规定时间的三分之一者,或抄袭他人成果者,均以零分计(抄袭双方)。

2. 每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内容,提交设计成果。

设计成果包括:(1)计算书一份要求详细列出所有计算过程,并附计算草图;要求列出计算成果,简要说明计算成果的合理性,或设计的不足和还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天河水库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

天河水库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

天河水库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摘要:一、引言1.天河水库概况2.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二、天河水库工程规模及建筑物1.拦河大坝2.溢洪道3.水电站建筑物4.灌溉渠道5.水库放空隧洞6.筏道三、设计依据和标准1.水利水电工程枢纽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2.工程效益指标等别四、设计方案及参数1.拦河大坝设计2.溢洪道设计3.水电站建筑物设计4.灌溉渠道设计5.水库放空隧洞设计6.筏道设计五、设计成果及分析1.各建筑物设计成果2.工程效益分析3.设计不足及改进措施六、结论与建议1.课程设计总结2.建议与展望正文:一、引言天河水库位于我国某地区,是一座以灌溉、发电、防洪为主要任务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分析天河水库的工程规模、建筑物设计及设计依据,探讨水工建筑物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天河水库工程规模及建筑物1.拦河大坝:采用混凝土面板浆砌石重力坝,坝顶高程为XX米,坝顶宽度为XX米,坝底宽度为XX米,坝体分为X个坝段。

2.溢洪道:设计洪水流量为XX立方米/秒,采用X孔溢流堰,每孔宽度为XX米,溢流堰顶高程为XX米。

3.水电站建筑物:安装X台水轮发电机组,单台容量为XX千瓦,总装机容量为XX千瓦。

4.灌溉渠道:总长约XX公里,设计灌溉面积为XX万亩。

5.水库放空隧洞:拟利用导流洞作放空洞,放空流量为XX立方米/秒。

6.筏道:全长XX米,宽XX米,满足XX立方米/秒的流量需求。

三、设计依据和标准1.水利水电工程枢纽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根据《sdj12-78水利水电工程枢纽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确定工程规模。

2.工程效益指标等别:根据枢纽灌溉面积为XX万亩,属等工。

四、设计方案及参数1.拦河大坝:根据地质条件、水文资料等,确定坝高、坝顶宽度和坝底宽度等参数。

2.溢洪道:根据设计洪水流量、溢流堰孔数等,确定溢流堰顶高程、孔宽等参数。

3.水电站建筑物:根据水轮发电机组数量、单台容量等,确定装机容量、机组布局等参数。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任务书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任务书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任务书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土木工程学院水利水电系2014.7.7某江是我国东南地区的一条河流,根据流域规划拟建一水电站。

本设计的任务是对某江水利枢纽进行设计。

其基本资料和设计要求如下。

一、枢纽任务本工程同时兼有防洪、发电、灌溉、渔业等综合作用。

1、发电水电站装机容量为2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5.09亿度。

本电站4台5万千瓦机组。

正常蓄水位为184.25米,汛期限制水位为182米,死水位164米,4台机满载流量338立方米/秒,相应尾水位103.5米。

厂房型式为坝后式,主厂房平面尺寸为81×18平方米,发电机层高程114.8米,尾水底板高程90.8米,厂房顶高程130.5米。

副房平面尺寸为66×10平方米。

安装场尺寸为21×18平方米。

开关站尺寸为20×75平方米。

2、灌溉本工程建成后,可增加保灌面积50万亩。

3、防洪减轻洪水对某市和某平原的威胁,在遇到5000年一遇和1000年一遇的洪水时,经水库调洪后,洪峰流量由原来的14900立方米/秒、11700立方米/秒分别削减为7550立方米/秒、6550立方米/秒。

要求设计洪水时最大下泄流量限制为6550立方米/秒。

其他参数见下表:4、渔业正常蓄水位时,水库面积为35.60平方公里,可为发展养殖创造有利条件。

5、过木根据林业部门的要求,木材过坝量每年为33.3万立方米。

其木材最大长度12米,大头直径为115厘米。

6、其它五年完工。

二、某江水利枢纽基本资料说明(一)、自然地理1、流域概况某江是我国东南一条河流,流向自西向东,流经某省南部地区,汇人东海,干流全长153公里,流域面积4860平方公里。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761平方公里,流域境内为山区,平均海拔高度为662米,最高峰达1921米,流域境内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属热带气候。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说明书姓名:学号:专业:日期:目录第一章设计依据-----------------------------------01 1.1 坝址水文条件------------------------------------01 1.2坝址地质条件-------------------------------------01第二章基本资料-----------------------------------02 2.1工程规模-----------------------------------------02 2.2水库特性-----------------------------------------04第三章枢纽总体布置--------------------------------04 3.1坝轴线选择---------------------------------------04 3.2坝型确定-----------------------------------------04第四章工程布置与坝体构造--------------------------05 4.1非溢流坝结构与构造-------------------------------05 4.2溢流坝结构与构造--------------------------------06第一章设计依据1.1坝址水文条件根据调洪演算,得到各种频率下的洪水成果表:时段P=0.33% P=0.5% P=1% P=2% P=3.33% P=5% P=10% P=20% 洪峰886.6 843.2 767.3 689.8 630.9 582.8 502.2 420.1 洪量3397 3221 2917 2606 2371 2105 1870 1580 根据计算,得到坝址处悬移质多年平均输沙量61000t,相应含沙量0.21kg/m3。

水工建筑物第二版课程设计

水工建筑物第二版课程设计

水工建筑物第二版课程设计1. 课程背景本课程是针对水工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方面展开的, 主要内容涉及水电站、水闸、水库、渡槽、水利管渠等水工建筑物的设计及相关的安全、施工等要素。

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土木工程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水工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并且具备良好的工程监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水工建筑物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能够熟练掌握水工建筑物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具备独立完成水工建筑物设计和施工任务的能力,能够在工程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安全高效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为国家的水利工程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3. 课程安排第一周1.教师介绍课程,介绍课程目标和安排2.提出学生作业要求3.介绍水工建筑物基本概念及类型4.讲解水工建筑物的尺寸、地基设置等相关要素第二周1.介绍水电站设计及各部位结构的功能2.探讨水电站建设的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3.介绍水电站施工流程及纠错方法第三周1.讲解水闸构造及分类2.介绍不同水闸类型的设计标准和建设要求3.分析水闸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事项第四周1.介绍水库设计及安全措施2.解析水库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3.探讨水库相关法律法规第五周1.讲解不同类型的渡槽的设计原理2.探讨渡槽建设中的特别说明事项3.分析不同材质渡槽的优缺点第六周1.介绍不同类型的水利管渠结构特点及功能2.分析水利管渠的施工要素和标准3.探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安全隐患及应急措施第七周1.团队合作演练2.学生进行个人练习第八周1.反馈和建议2.学生提交作业及出勤记录3.课程总结4. 评分标准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学习表现,以及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将作为评分标准。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出勤率:30分•学生表现:30分•作业完成度和质量:40分5. 结论本课程旨在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水工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任务,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实际应用中的安全和监理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水工建筑物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具备独立完成水工建筑物设计和施工任务的能力,成为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人才储备。

天河水库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

天河水库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

天河水库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摘要:一、天河水库简介1.地理位置2.主要功能3.建设背景二、水工建筑物设计原则1.满足水利工程要求2.保障水库运行安全3.经济合理性三、水工建筑物结构设计1.大坝设计1.1 结构类型1.2 主要参数1.3 结构材料2.泄洪建筑物设计2.1 结构类型2.2 主要参数2.3 结构材料3.引水建筑物设计3.1 结构类型3.2 主要参数3.3 结构材料四、水工建筑物施工及验收1.施工组织设计2.施工技术要求3.质量验收标准五、水工建筑物运行与维护1.运行管理2.安全管理3.维护保养正文:天河水库位于我国某地区,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主要用于防洪、灌溉、供水等。

水库的建设对于改善当地水资源状况、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设计主要针对天河水库的水工建筑物进行设计。

一、天河水库简介天河水库位于某地区,是一座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

水库的建设旨在解决当地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防洪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水工建筑物设计原则在进行天河水库水工建筑物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水利工程要求:建筑物应具备良好的水利功能,满足水库的运行需求。

2.保障水库运行安全:建筑物应具备足够的抗洪能力和稳定性,确保水库运行安全。

3.经济合理性:在保证建筑物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经济合理性。

三、水工建筑物结构设计天河水库水工建筑物主要包括大坝、泄洪建筑物和引水建筑物。

1.大坝设计: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水库运行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如土石坝、混凝土重力坝等),确定主要参数(如坝高、坝顶宽等),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如土石、混凝土等)。

2.泄洪建筑物设计:根据水库的洪水特性及泄洪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如溢洪道、泄洪洞等),确定主要参数(如泄洪流量、堰顶高程等),选择结构材料。

3.引水建筑物设计:根据水库的引水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如渠道、隧洞等),确定主要参数(如引水流量、渠道长度等),选择结构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书设计说明书1基本资料及设计数据1.1 基本资料1.1.1概况驿前河是抚河,源区支流,源出赣闽边界武夷山脉西麓的广昌驿前镇梨木庄,流域面积474平方公里(赤水以上),赤水以下至南城段为抚河中上游段,称为旴江,南城以下为抚河中下游主流,杨溪水库坝址位于驿前河杨溪附近,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138平方公里,主河道长27.8公里,平均比降0.0082。

1.1.2枢纽任务枢纽主要任务以灌溉发电为主,并结合防洪,航运,养鱼及供水等任务进行开发。

1.1.3地形,地质概况1)地形情况:库区内地形三面环山,地势西南高,北部低,其中以西南部河流发源地灵花仙山山峰最高达991米(黄河标高,后同)库区河流大致为自西南向东再转向北,流域面积范围在东经116º15′至116º22′,北纬26º31′至26º36′之间。

2)区域地质情况:广昌县杨溪电站在大地构造上处武夷山地背斜的西北翼,属于我国东部地区新华厦构造体系,构造线大致呈北东方向,发育走向北北东的褶皱系和断裂带。

根据江西——福建等震线图,本区的地震烈度为六度。

区内出露的岩性主要有前震旦系的变粒岩和加里东期的混合花岗岩及零星的第四纪覆盖物。

3)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库区出露地层为前震旦系的变粒岩和加里东期的混合花岗岩,此外零星分布的厚度很小的冲击沙,卵,石层及坡亚粘沙土层。

库区仅见驿前大断层通过,但远离坝区,此断层为压扭性断裂,破碎带挤压紧密,且被第四纪坡残土层覆盖,因此不成为库区渗漏通道。

此外,库区主要有变粒岩和混花岗岩组成,岩石渗透性小,四周山体雄厚,又无大的临谷,故库区无渗漏之虑。

库区尚未发现大的滑坡,坍塌,大的崩塌堆集等不良的物理地质现象,山坡是稳定的。

建坝不后不致产生大的边岸再造问题。

库区植被发育,水土保持良好,固体径流来源不丰富,因此,库区淤积问题不致严重。

此外,库区除了下陌村及部分田外,尚无有价值的矿产资源和文物古籍被淹没,故淹没损失小。

1.1.4水文,气象概况1)降水量:每年平均降水量1720毫米,实测最大年降水量2336毫米(1957年),年最小降水量1140.2毫米(1971年),降水量年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3——6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2%。

2)气温:每年平均气温为18度,实测极端最高温度40度(1983年8月),极端最低气温-9.8度(1955年1月),月平均最高气温30度(1983年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2.3度(1977年1月)。

3)蒸发:多年平均蒸发量1504.9毫米,月最大蒸发量309.7毫米(1956年7月),月最小蒸发量22.4毫米(1957年2月)。

4)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月最小相对湿度8%。

5)风速及风向:多年平均风速1.8米/秒,多年最大风速20米/秒,相应风向为南风。

6)日照:多年平均时数为1828.5小时,无霜期多年平均为273天。

1.2 设计数据1)杨溪水库的设计洪水位为236.26米,校核洪水位为237.17米,下游水位高分别为189.69、190.6米。

2)风速及吹程:由基本资料可知,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8米/秒,洪水期的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20米/秒,吹程为1.2KM 。

3)坝顶高程的确定:设计水位和校核水位均进行计算,取其较大者,作为最后的坝顶高程。

4)基础开挖:根据基本资料中河谷的地质情况确定开挖高程为182.4米。

5)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E c =1.0×106T/m 2 6)基岩的弹性模量 E F =1.0×106T/m 2 7)淤沙浮容重 Rs=0.8T/m 3 8)淤沙内摩擦角 14度9)该种重力坝的洪峰流量比较大,校核洪水最大下泄流量1100m ³/s ,设计洪水下泄流量690m ³/s10)校核洪水位(0.2%)黄海 237.17米 11)设计洪水位(2%) 236.26米 12)正常蓄水位 236.0米 13)死水位 220.00米 14)总库容 2840万米 15)电站总装机容量Ng 2500*2千瓦16)水电站最大引用流量 11.02秒/立方米 17)淤沙高程 203米 18)坝址下游校核水位 190.6米 19)坝址下游设计水位 189.69米2重力坝设计2.1剖面设计2.1.1坝顶宽度&坝底宽度坝顶宽度一般取坝高的8%~10%,且不小于2m 。

当在坝顶布置移动式启闭机时,坝顶宽度要满足安装门机轨道的要求。

坝底宽度约为坝高的0.7~0.9倍。

2.1.2坝顶高程(分别按照设计情况和校核情况计算)坝顶高程应高于校核洪水位,坝顶上游防浪墙顶的高程,应高于波浪顶高程。

防浪墙顶至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h ∆,按下式计算:c z l h h h h ++=∆ 式中:l h 为波浪高度,m ;z h 为波浪中心线高于静水位的高度,m ;c h 为安全加高,按下表选用。

()LHcthL h h h L D V h l z l l ππ24.100166.028.03/14/50===,,其中:,在正常蓄水位和设计洪水位时,库面风速V 宜采用相应洪水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的1.5-2.0倍;D 为风作用于水域的长度,称为吹程,为自坝前到对岸的距离。

在校核洪水位时,V 宜采用相应洪水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

坝顶高程H (选用其中的较大值):设计情况:H 设=设计洪水位+h ∆ 校核情况:H 校=校核洪水位+h ∆防浪墙高度设置为1.2米。

2.1.3坝底高程坝底高程=开挖高程 坝高=坝顶高程-坝底高程2.1.4坝坡系数的确定根据工程经验,上游坝坡系数常采用n=0~0.2;下游坝坡系数常采用m=0.6~0.8;在此坝的设计中,采用上游坝坡系数n=1:0.18;经过m 取各值的比较计算,采用下游坝坡系数m=1:0.75。

2.2稳定设计2.2.1沿坝基面的抗滑稳定分析(1)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公式,计算公式如下:PU W f K s ∑-∑=)( 式中:W ∑为接触面以上的总铅直力;P ∑为接触面以上的总水平力;U 为作用在接触面上的扬压力;f 为接触面间的摩擦系数。

坝基面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2)抗剪断公式,计算公式如下:PA c U W f K s ∑+-∑=''')(式中:A 为接触面面积,'f 为抗剪断摩擦系数,'c 为抗剪断凝聚力。

2.2.2深层抗滑稳定分析因本设计坝基岩性良好,故不进行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2.2.3岸坡坝段的抗滑稳定分析计算公式如下:SU N f K )(3-=22P T S +=式中:N 为自重W 分解为对滑动面的法向分力;T 为自重W 分解为对滑动面的切向分力;S 为切向分力和水压力的合力。

2.3应力分析因为假定y σ按直线分布,所以可按偏心受压公式计算上、下游边缘应力yu σ和yd σ,计算公式如下:26B MB W yu ∑+∑=σ 26BM B W yd ∑-∑=σ式中:W ∑为作用于计算截面以上全部荷载的铅直分力的总和,KN ;M ∑为作用于计算截面以上全部荷载对截面垂直水流流向形心轴的力矩总和,KN ·m ;B 为计算截面的长度,m 。

2.4构造设计2.4.1横缝为了减少温度应力,适应地基不均匀变形和满足施工要求,沿坝轴线方向设置横缝。

横缝间距一般为15~20m 。

缝宽2cm ,内有止水。

坝体设有两道止水片和一道防渗沥青井。

止水片采用1.0mm 厚的紫铜片,第一道止水片距上游坝面1.0m 。

两道止水片间距为1m ,中间设有直径为20cm 的沥青井,止水片的下部深入基岩30cm ,并与混凝土紧密嵌固,上部伸到坝顶。

2.4.2纵缝为了适应混凝土的浇筑能力和减小施工期的温度压力,在平行坝轴线方向设铅直纵缝。

纵缝间距一般为15~30m 。

2.4.3坝体排水为减小渗水对坝体的不利影响,在靠近坝体上游面需要设置排水管幕。

排水管幕至上游面的距离,一般要求不小于坝前水深的1/10~1/12,且不小于2m 。

排水管间距2~3m,内径15~25cm 。

2.4.4廊道系统为了满足灌浆、排水、观测、检查和交通等的要求,需求在坝体内设置各种不同用途的廊道,这些廊道互相连通,构成廊道系统。

其中包括:坝基灌浆廊道、检查和坝体排水廊道。

2.4.4.1坝基灌浆廊道廊道为城门洞形,宽度和高度应能满足灌浆作业的要求,一般宽为2.5~3m,高为3~4m ,底面距基岩面不宜小于1.5倍廊道宽度。

廊道随坝基面由河床向两岸逐渐升高,坡度不宜陡于40°~45°。

2.4.4.2检查和坝体排水廊道在靠近坝体上游面沿高度每隔15~30m设置检查和排水廊道,断面形式采用城门洞形,最小宽度1.2m,最小高度2.2m,至上游面的距离应不小于0.05~0.07倍水头,且不小于3m,上游侧设排水沟。

2.4.5坝顶坝顶上游设置防浪墙,与坝体连成整体,其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防浪墙在坝体横缝处留有伸缩缝,缝内设止水。

墙高为1.2m,厚度为30cm,以满足运用安全的要求。

坝顶采用混凝土路面,向两侧倾斜,坡度为2%,两边设有排水管,汇集路面的雨水,并排入水库中。

坝顶公路两侧设有宽1m的人行道,并高出坝顶路面20cm,坝顶总宽度为5m,下游侧设置栏杆及路灯。

2.5地基处理2.5.1坝基的开挖与清理DL 5108—1999《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要求:混凝土重力坝的建基面应根据岩体物理性质,大坝稳定性,坝基应力,地基变形和稳定性,上部结构对地基要求,地基加固处理效果及施工工艺、工期和费用等经济技术条件比较确定。

原则上应在考虑地基加固处理后,在满足坝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减少开挖量。

坝高超过100m时,可建在新鲜、微风化的或弱风化下部基岩上;坝高在50~100m时,可建在微风化致弱风化上部基岩上;坝高小于50m时,可建在弱风化中部至上部基岩上;两岸岸坡较高部位的坝段,其利用基岩的标准可适当放宽。

2.5.2坝基的固结灌浆固结灌浆也一般布置在应力较大的坝踵和坝址附近,以及节理裂隙发育和破碎带范围内。

灌浆也呈梅花状或方格状布置,孔距、排距和孔深取决于坝高和基岩的构造情况。

孔距和排距一般从10~20m开始,采用内插逐步加密的方法,最终约为3~4m。

孔深5~8m,必要时还可适当加深,帷幕上游区的孔深一般为8~15m。

2.5.3帷幕灌浆DL 5108—1999《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规定:岩体相对隔水层的透水率q根据不同坝高可采用下列标准:坝高100m以上,q=1~3Lu[1Lu=0.01L/(min·m)];坝高在100~50m之间,q=3~5Lu;坝高在50m以下,q=5Lu。

2.5.4坝基排水排水孔幕与防渗帷幕下游面的距离,在坝基面处不宜小于2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