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合集下载

热力环流和三圈环流

热力环流和三圈环流
主要分布地区
南亚季风 东北季风 干暖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北季风 干冷
东南季风 暖湿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西南季风 湿热 气压带、风带位置 的季节移动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东亚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季风
南亚、东南亚 热带季风
课堂小结:
成因:
大气活 动中心 分布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课堂小结:
探究活动一: 单圈环流 探究活动二: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探究活动三: 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赤道)而言: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 道 低气 压 带
东 盛
南 行
信 西
风 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 地 东 风
极地高气压带
探究活动三:
①假设地表是均一的(海洋) ②地球自转(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③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 线上往返的移动)
(4)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
典型的原因是

第五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
哪些气流升温,降温(气压带、风带) 气压带,风带对地球上的气候产生影响
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2个) 副极地低压 带(2个) 副热带高压 带(2个)

专题四 剖析常见的三大类等值线图判读

专题四 剖析常见的三大类等值线图判读

风力小。
(2)不同图中,相同比例尺,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 风力越大。如图1中B处风力 大于 A处。
(3)不同图中,图上距离相同气压差相当,比例尺越大,风 力越大。如图2中C处风力 大于 D处。
4.确定冷暖锋的位置 锋面一定存在于低压槽上,冷锋在锋面气旋的西部,暖锋 在锋面气旋的东部。 5.判断季节
南半球
3.判断海陆位置及月份
1月 A
1月份 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 7月B 全球海洋等温线向北弯曲
陆地
7月份 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
全球海洋等温线向南弯曲1月 C 7月 D


海洋
4.判断寒、暖流 寒流:寒流中心水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故等温线向低 纬凸出(道理同冬季的陆地或夏季的海洋)。 暖流:暖流中心水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故等温线向高纬 凸出(道理同夏季的陆地或冬季的海洋)。
度的正确排序是
A.①→②→③→④ C.③→④→②→① B.①→②→④→③ D.③→①→②→④
( C )
(2)下列气候统计图中,反映了上图中K城市气候特征的是 ( D )
小结
本结课主要讲解了等温线和等压线的判断,具体 总结我们下节课在等值线图的判读中讲解。
高压与反气旋
高 高
北半球顺时针
南半球逆时针
8℃
寒 气
温 低 流
10℃
12℃
海洋
5.判断地势起伏 地势高:在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 的其他地区低或等温线向高值弯曲。 地势低:在等温线图上,地势低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 其他地区高或等温线向低值弯曲。
山地
气 温 低
8℃ 10℃
12℃
平原
6.判断地形类型 等温线为闭合状态时,数值里大外小为盆地;数值里小外 大为山地。由于盆地、谷地中的城市空气易集聚难扩散,因而 也常用它来比较城市大气质量的高低等。

2.3-3全球性大气环流13解读

2.3-3全球性大气环流13解读

例1: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 ) A、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 B、地形的障碍 C、地转偏向力 D、摩擦力
例2.下图为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4、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是 A.向东飘扬 B.向西北飘扬 C.向南飘扬 D.向东南飘扬 (
副极地低压带与副热带 高压带之间
副极地低压带与极地高 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移动原因: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移动规律: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幅度:5°-10°
66°34´N 30°N以北 30°N以南 30°N 23°26´N 全部移到 赤道以北 全部移到 0° 赤道以南 23°26´S
成因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特征
冷高压
冷低压 热高压 热低压
气流
下沉
上升 下沉 上升
影响气候
冷干
温湿 干热 湿热
赤道低压带 (1个)
风带
东北信风带 (2个)
分布
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 压带之间
风向 北半球
东北风 西南风
南半球
东南风 西北风
影响气候
热干 温湿
中纬西风带 (2个)
极地东风带 (2个)
西

高气压带近地 面气温总是比 低气压带低?
副 极 地 低 压 带 极 地 东 风 极 地 高 压 带
风带:6 2个信风 2个西风 2个东风
1.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信风带的是(
)
2、在南北纬30°附近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原因是(

地转风,梯度风

地转风,梯度风

中纬度地 区
地面风速占该气压场所应有地转风速比例
陆 35%~45% 地
海 60%~70% 洋
风向与等压线交角 25°~35°
10°~20°
结论:①低压中心的空气是一面旋转,一面向低压中心辐合; ②高压中心空气则是一面旋转,一面从高压中心向外辐散。
摩擦层中风随高度的变化: 在摩擦层中风随高度的变
当空气质点作曲线运动时,除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 向力作用外,还受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当这三个力达 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由于做曲线运动的气压系统有高压和低压之分,而且 在高压和低压系统中,力的平衡状况不同,其梯度风 也各不相同。
上图在低压内气压梯度力G指向中心,地转偏向力A和惯性离
心力C指向外,达于平衡状态时出现的梯度风为
化,既受摩擦力随高度变 化的影响,又受气压梯度 力随高度变化的影响。气 压梯度力一定,摩擦力随 高度不断减小,风速随高 度增高而逐渐增大,风向 随高度增高不断向右偏转。
风的阵性
定义:是指风向变动不定,风速忽大忽小 的现象, 它是因大气中湍流运动引起的。
注:风的阵性在摩擦层中 经常出现,特别是山区更 甚,随着高度的增高,风 的阵性在逐渐减弱,以夏 季和午后最为明显。
G=A+C
以上公式只需要知道低压内气压梯度G指向中心,高压内气 压梯度G指向外即可。
得出规律:
①在北半球,低压中的梯度风必然平行于等压线,绕低压中 心作逆时针旋转
②在北半球高压中梯度风平行于等压线,绕高压中心做顺时 针旋转
③南半球则相反。
不同条件下的梯度风风速。见表4.5,表4.6 表4•5 在 标准空气密度下,纬度50°处的梯度风风速(m/s)
在一定纬度带,当G相等时,低压梯度风风 速小于地转风速,高压梯度风风速大于地转风速。 即Vac>Vg>Vc。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知识点最新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知识点最新

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知识点最新大气运动是指不同地区,不同高度之间的大气进行热量,动量,水分的互相交换;不同性质的空气得以相互交流,并以此形成各种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总称。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的知识点最新,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地理大气运动知识点总结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8、气温的垂直分布: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9、气温的水准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②海陆分布:夏季陆地>海洋,冬季海洋>陆地;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10、气温年较差: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B
(2)A
[题组递进]
读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题。
(1)在图上画出有摩擦力时,A点空气匀速运动的方向F。 (2)F1 是 ________ 力 , 它 与 ________ 方 向 ________ ; F2 是
________力,它与________方向________;F3是________力,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差使大气产生水平运动
太 阳 辐 射

地面冷 成 热不均
根 本 原 因
大气的 垂直运 动
导 致
同一水 平面气 压差异
直 接 原 因
大气的 水平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 度力,即促使大气由 _________ 高气压区 流
垂直 于 向 _________ 低气压区 的力。该力 _______
(1)甲、乙、丙、丁四地中风速最大的是 A.甲 C.丙 B.乙 D.丁
(
)
(2)据图判断下列天气描述正确的是 A.内蒙古高原东部为阴雨天气
(
)
B.东北地区天气晴朗
C.塔里木盆地吹西北风 D.华北平原盛行东北风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析图过程】 从图中获取信息
答案
等压线比较平直的,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 低压(如C处); 等压线弯曲的,在等压线图上画出该点的切 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 高压指向低压。(如D处)
风向表示方法
5.判断风力大小 在摩擦力一定的情况下,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 气压梯度力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取决于 气压梯度大小。具体分析如下: (1)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 压线稀疏,风力小,如上图中甲处风力大于乙 处。 (2)不同图中,比例尺相同,等压线疏密程度相 同,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 如下图中B处风力大于A处。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

高气压 同一纬度上,大陆气温低,空气冷而重;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气压带分裂成高、低气压中心
大 西 亚速尔洋
七月 高压
空气受热膨 胀上升


亚副洲热(带印高度)气 低压 压带
洋 夏威夷
高压
60N 30°N
夏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阐述理由。 低气压 同一纬度上,大陆气温高,空气暖而轻;
思考
为什么北半球气压带被切断,呈块状分布,而 南半球气压带保留相对较为完整?
2.讨论季风给我国带来那些好处。
提示: (1)采用对比的方法(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撒哈拉沙漠地区 进行比较,两个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但自然景观完全不同)
(2)采用联系实际的方法 (可以结合农业生产等情况)。
提示:(1)采用对比的方法(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 撒哈拉沙漠地区进行比较,两个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 同,但自然景观完全不同)
空气上升,形成低
气流在地表附近 辐散
气压 空气变冷并下沉
太阳辐射量少,气温低
极地东风
北纬 90° 极地高压
高压帶 在南北纬 3低0左压右帶,
空气下对沉流层顶
盛北行部纬西分北3风那空0纬空°里气气60下吹在°沉向地极的表空地附,气副近副取极輻热代地散帶低高压压
在南北东纬北信60风,由极地吹來的冷空气 与从南赤北道纬气温300高°吹來的暖空气空相赤气遇道受低热压上升
全球性大气环流的作用:
它促进了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 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 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也是各 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地球表面均匀 不考虑地转偏向力 不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不自转
理想环流.swf

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
A B
h H
地面
等压线 在同一平面上, 等压线:在同一平面上,由气压值相同
的点连成的线 的点连成的线。
等压面: 等压面:在空间内由气压值相同的线
连成的面。 连成的面。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全球气压带、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最简单的大气运动方式) 最简单的大气运动方式)
气压梯度
气压梯度力

风在前进过程中都受到了哪些力的作用
(hPa)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只改变风向,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hPa) 1000 1005 1010
摩擦力
1015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但不同高度上的高压数值不一定比低压数值 大。
同一垂直面上: 气压总是由高到低(从地面到高空 从地面到高空) 同一垂直面上: 气压总是由高到低 从地面到高空
气压变化规律
同一水平面上: 温度高,气压低 温度低 气压高 气压低;温度低 同一水平面上: 温度高 气压低 温度低,气压高 近地面低气压,高空必定是高气压 近地面低气压 高空必定是高气压 近地面高气压,高空必定是低气压 近地面高气压 高空必定是低气压 垂直方向: 热上升; 垂直方向: 热上升;冷下沉
摩擦力方向: 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减小风速 影响风向
影响风向的因素
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 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目标:
1、能运用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地面是近地面大气 主要的直接的热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
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 (大气的受热)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地 面 吸

大气吸收
P a1>P a2
a1
2、热力环流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
高空
1020hpa
1060hpa
1100hpa
高 度 升 高 , 气 压 减 小
地面
C
冷却
A
受热
B 冷却
热力环流
高 空
1020hpa
低压
高压
低压
1060hpa
1100hpa
地 面
高压 C 冷却
低压 A 受热
高压 B 冷却
B
高压
低压
C
高 空
低压 A 受热
D 高压 冷却
地 面
图中空气在A、B、C、D四点的流向如何?
A、B、C、D四点气压值由高到低排列顺序?
D>A>B>C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 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太阳辐射 在纬度间 分布不均
地区间 冷热差 异
大气的 垂直运 动
同一水平 面的气,气压比山顶低,风从山顶吹向山谷, 为山风。
3、大气的水平运动
B (hPa) 1010 1020
1030 A 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
气压梯度
B
风向
(hPa)
1010 1020
A
1030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思考: 我们已经知道,在高空,大气的 运动会受到气压差的影响,逐渐由高压 流向低压,但实际上,还有其他力影响 大气的运动吗?(请阅读课文34页) 有,是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从而 促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离的力。 它在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大 气 的 热 力 环 流
1、形成
能量来源
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热 力 环 流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大气水平运动
700hpa 800hpa 900hpa
2、原理 高空
低压
高压
低压
700hpa 800hpa 900hpa
近地面
高压
B冷
低压
A热
高压
1000hpa
1000hpa
3、案例
1000m
1060hpa
P2 P1 A
1100hpa
500m
地面
B、高压、低压: 同一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 高压;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向低压运动
C
B
地 面
D
A

结 论 一 : 同 一 地 点 , 海 拔 越 高 , 气 压 越 低
a2
3000米

hPa)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风向
之前我们一直在强调,我们 的研究对象是高空的大气运动。 那么,如果是近地面的大气运动 又有什么新的特点吗?
(hPa) 1000 1005
1010
摩擦力
1015 摩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
760hpa
800hpa
760hpa
1030hpa
990hpa
1030hpa

二 三
版块三: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版块三: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城 市热岛环流 1、城市热岛环流对市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有哪些影响?
2、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应如何避免这种影响?
气 流 上 升

郊 区
市 区
郊 区
1、植树造林最好建在A处,B处还是C处? 2、水泥厂应建在A处,B处还是C处?
大 气 辐 射
射向地面
大 气 增 温
大气
吸收
地面增温

面 “大地暖大气”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版块一:介绍有关气压 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气压?
气压是单位面积上 空气柱所产生的压力, 以百帕(hPa)为单位。
热力环流
1、几个常用概念 A、 气压: 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 高度升高,气压减小 高空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小结
摩擦力对近地面风的影响
气压梯度力 风向 (低)
(1)气压梯度力: 风向垂直等压线, 由高压指向低压 (2)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高) (北半球)
(3)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风向斜穿等压线
风向:斜穿等压线 (低空风)
课堂总结
陆地 (陆地或海洋)。 远日点附近,则A点处在__________
一、气压和等压面
板 书 设 计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太阳辐 射在纬 度间分 布不均 地区间 冷热差 异 大气的 垂直运 动 同一水 平面的 气压差 异 热力环流 大气的 水平运 动
C
B
A
郊区
城市
郊区
市区
郊区
版块三: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材 P31 活动题
海陆风的形成
高压 低压
温度高 低气压
海 风
温度低 高气压
白 天
海陆风的形成
低压
高压
温度低 高气压
陆 风
温度高 低气压
夜 晚
案例探究3
山 谷 风
白天山顶增温快,山谷增温慢。故山谷气温 比山顶低,气压比山顶高,风从山谷吹向山顶, 为谷风。
试一试:绘制热力环流原理示意图
大 气 的 热 力 环 流
B
A
C



用简要文字归纳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冷热不均 热力环流
版块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结 论 五 : 高 空 和 近 地 面 气 压 状 况 正 好 相 反 。 结 论 四 : 等 压 面 高 压 向 上 弯 , 低 压 向 下 弯 。
B
A
C
C冷
(1) 热岛效应 (2)海陆风 (3)山谷风
课堂练习
图中气压状况是由热力
作用引起,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近地面何处是
3000米
C ; 高压区?_________ A 。 何处是低压区?_______
(2)在图中画箭头完成热力环流。 (3)A、B、C三点都位于北半球同一条纬线,此时若地球位于
热力环流
大气的 水平运 动
思考
①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②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太阳辐射 答:冷热不均
③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气压差异
A′ 冷结 高论 压三 。: 一 般 而 言 , 近 地 面 热 低 压 ,
B′
C′
结 论 二 760hpa 760hpa 800hpa : 高 压 >气压由大到小排序? B > B′> C′ B CC B′C′ 低 压 指 同 一 水 平 990hpa 1030hpa 面 1030hpa 而 言 热 冷 。 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