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既有的、实现未来的共同利益,通过协商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消除商品、要素、金融等市场的人为分割和限制,以国际分工为基础来提高经济效率和获得更大经济效果,把各国或各地区的经济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有四个阶段: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通的限制;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根据市场融合的程度,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优惠贸易安排(2)自由贸易区(3)关税同盟(4)共同市场(5)经济同盟(6)完全经济一体化。
3.最具代表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1)欧洲联盟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EU)的前身是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EEC)。
1951年4月,西欧6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在法国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也称《巴黎条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后,西欧6国认为可以把巴黎条约的原则扩大到其它领域。
1957年3月25日,西欧6国政府在意大利罗马签订了《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这两个条约合在一起统称为《罗马条约》。
《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同时,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
《罗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建立全面的关税同盟,即内部取消各种商品的关税,对外采用统一关税;对外实行共同的贸易政策;内部实施共同农业政策;逐步协调经济和社会政策,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
自1958年1月《罗马条约》生效、欧共体成立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西欧经济一体化取得巨大成就。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2
成员国经贸政策的自主权相应受到约束
区域经济一体化之前,各成员国的贸易政策基本具有自主性,但在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内,区域性国际协调渗透至各成员国经贸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成员国自主的经济权。
增强成员国自身的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发展速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世界贸易总量的增长;
01
一体化加快技术开发的向外扩散,使区内、区外国家得益,提高世界的科技开发水平。
竞争加强效应 关税同盟建立后,促进了商品流通,可以加强竞争、打破独占,使各国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高,经济福利因此提高。
投资刺激效应 随着市场的扩大,风险与不稳定性降低,会吸引成员国厂商增加新的投资;另外,为了提高竞争能力,原有的厂商也会增加投资,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可能吸引更多的区外投资。
垂直一体化 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组成的一体化。如北美自由贸易区。
按一体化的范围大小划分
部门一体化 是指区内各成员国的一种或几种产业(或货物)的一体化。
全盘一体化 是指区域成员国的所有经济部门加以一体化。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体化的内部影响 1、促进了集团内部贸易的增长 ⑴通过取消关税、非关税壁垒,形成区域性的统一市场; ⑵集团内部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经济依赖加深,贸易环境改善 。 50年代至70年代,共同体内部贸易额占成员国贸易总额的比重从30%提高至50%。80年代,欧共体工业生产增长了20%,区内贸易额从1982年的55%上升到1988年的62%。1992年欧洲统一大市场建成后,欧共体内部贸易的增长更快。
区域经济一体化使贸易更多地趋向于区域内部,减少与区外非成员国的贸易。 欧共体对美国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比重均有下降。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各个城市、地区或国家之间通过加强合作与协调,建立起相互依存、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经济关系和合作机制。
这一概念强调了地区间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并通过深化合作、推动自由贸易、加强产业链衔接等方式,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目标是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实现地区经济整体效益的提升。
首先,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通过合作和互补,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资源,形成协同效应。
其次,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扩大市场规模,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消除贸易壁垒、加强市场开放和投资自由化,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扩大市场规模,为企业和消费者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最后,区域经济一体化还可以加强产业链衔接,提升地区产业的竞争力。
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从而全面提升地区产业的竞争力。
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需要各方积极参与和合作。
首先,政府应当提供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环境,鼓励企业间的合作与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其次,企业应当主动适应区域经济整合的趋势,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共享资源与市场,提高自身竞争力。
同时,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也应加强研究与交流,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地区间发展水平和经济体制的差异,合作与协调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克服不同地区之间的议程和利益差异,建立起合作机制和推动力。
其次,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和社会问题,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同时,人口流动与社会保障问题也需要得到合理的解决。
最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高地区间的数字化便利性和互联互通水平。
总的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种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

催化剂:解决诸如国际收支等特殊问题
战后经济一体化出现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地理上的邻近是首要条件。一体化组织中的成员国要形成一个统一的内部市场,就必须具有市场统一的客观基础,即地理上的邻近。
各成员国的经济互补性也是一体化组织得以稳定并不断升级的条件。一体化组织能否稳定下来,关键还是看各成员国对一体化内部市场的依赖度。
协调的基础是各成员国之间工业化发展水平相当
1
以一套完整的超国家的组织、管理机构来进行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协调
2
各种协调成就的获得是通过实施阶段性政策的结果
3
2、发展特点:
北美自由贸易区( NAFTA) 1、发展过程: (1)1988年美国与加拿大签署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1989年正式生效。 (2)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于1991年正式开始谈判,1992年签定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于1994年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规定15年内建成北美自由贸易区。 (3)1994年12月,在美国召集下,在美国举行了由北美、南美和加勒比所有(古巴除外)共34个国家参加的“美洲首脑会议”,讨论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涵义与形式
贰
第六讲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
壹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实践
肆
区域性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叁
定义:一体化,本身的含义是各个分散的不同的部分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国际经济一体化,则是指不同的具有行政主权的经济单位,通过自愿的决定和制度上的安排,部分削减自身的行政主权来形成一个较大的共同经济单位。
3
联邦制:超国家的一体化组织的权利大于各个成员国的权利。
6、完全经济一体化
六种一体化形式的比较
优惠关税待遇
区域经济一体化解释

区域经济一体化解释1.引言1.1 概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通过加强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实现资源的互补利用、市场的扩大和经济的整体竞争力的提升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它旨在通过促进跨地区的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的优化,推动地区经济的协同发展和整体提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了许多国家和地区追求经济增长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各个地区之间通过加强经济合作,实现资源要素的流动和互惠互利,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整合资源、提高市场规模和效应,实现制度和政策的协调与统一,推动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和提高。
它强调的是各个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互惠,通过资源的优势互补、产业的协同发展和市场的一体化,实现经济的内外联动与共同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许多积极影响。
首先,它可以有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实现各个地区之间的互惠互利。
其次,通过促进市场的一体化和扩大,加强了地区经济的竞争力,提升了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此外,通过加强制度和政策的协调与统一,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政策环境。
然而,尽管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许多优势和潜力,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其中包括不同地区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制度和政策的差异,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各个地区积极合作,加强沟通与交流,共同解决,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长期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种推动地区经济协同发展和提高的重要经济发展模式。
通过加强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和市场的优化配置,可以有效推动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和提升。
然而,要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各个地区积极开展合作,解决各种挑战和难题,共同推动地区经济的繁荣和稳定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将介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和概念。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某一地理区域范围内,各地经济体相互联系、相互依存,通过合作与协调,共同发展的过程。
它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升地区竞争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的经济体系,通过深化市场一体化、推动区域一体化、加强产业一体化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经济发展的互补与协同效应。
下面是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产业一体化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
通过建立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融合与互动,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优势互补和规模效应。
例如,各国在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和服装等产业中相互合作,形成全球性的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链的一体化和深度融合,提高整体产业竞争力。
二、深化市场一体化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
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等形式,打破贸易壁垒、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跨境贸易和资本流动,加强区域内市场的一体化和互联互通。
例如,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市场,实现了货物、服务、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推动了欧洲区域一体化进程。
三、优化资源配置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之一。
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分配,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最优配置。
通过建立产业专业化和地区分工,可以将各地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回报率。
例如,沿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在经济发展中形成了明显的优势互补,通过资源的共享和合作,实现了区域内的协同发展。
四、增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方式。
通过加强政府间的沟通和经济政策的协调,推动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例如,东盟国家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议(FTA),建立了东盟共同市场,通过共同发展和合作,增强了区域内的一体化程度。
总而言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化的趋势,也是国际社会合作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深化产业一体化、加强市场一体化、优化资源配置和增强合作与协调,可以构建具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体系,实现共同繁荣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通过建立共同市场、贸易结构和生产基础设施等方式,使得多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互相联系、协调和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合作的进程。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研究已经成为了国际关系和国际贸易的热门话题,它不仅关乎着不同位置、不同环境下的国家、区域经不断的交流融合,同时也为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一个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合理分配地区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等原则。
指导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原则为互惠互利和协调发展。
通过分工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方式,提高区域各国经济的整体实力。
实行自由贸易的原则,则是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接触贸易壁垒和降低贸易成本,为整个区域经济一体化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对于一个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来说,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强政治和法律监管,通过建立合理的制度和法规,以保护发展区域经济活动和保证公平竞争。
同时,该区域的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也是重要的因素,需要加强教育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技术服务,提高区域的国际化和信用等级。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几方面的支持:首先,各国家或区域政府应在政策、法规等方面积极配合,通过建立和实施相关政策措施,以保证其主导作用,并防止政治和贸易隔阂的出现。
其次,需要国际资本的支持和推动,在开发和推广新技术、产业和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多方面投资和引导,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同时,需要区域内企业的积极参与,建立起合作共赢、联合投资、资源互补的合作机制,以实现区域经济共同繁荣的目标。
总之,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趋势,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和挑战,将对于国际贸易、国际政治和文化、人员流动和城市化等多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对于实现全球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快速发展和交流,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推手。
区域一体化的名词解释

区域一体化的名词解释区域一体化是指一个地理区域内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通过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逐渐消除边界限制,实现经济融合、资源共享、市场一体化和政策协调的过程。
一、背景与概念区域一体化作为一种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模式,旨在通过地区内国家与地区间的互利合作,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
它在国际社会中逐渐引起重视,旨在打破单个国家内部市场的局限,推动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并加强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二、经济一体化的意义经济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核心要素,即打造一个统一的市场、实现资源、资本和人力的自由流动,以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经济一体化有助于加强区域内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打破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
1. 市场一体化市场一体化通过消除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促进了区域内各国家间的经济联系。
这有助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多样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促进区域内国家的经济增长。
2. 资源与产业合作经济一体化还可实现资源和产业的合作与共享。
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资源和产业优势,对资源和产业进行合作,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增加区域内各国家的竞争力。
3. 投资自由化通过建立投资自由化的制度和机制,各国家可以享受来自外商的投资,提升区域内的发展潜力。
这有助于吸引国际上的投资和技术,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
三、政治一体化的意义除了经济一体化外,政治一体化也是区域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区域内各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合作与互信。
通过政治一体化,各国家可以加强对区域内事务的协调和管理,分享政策经验和最佳实践,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
1. 政策协调政治一体化促使区域内各国家建立机制,通过协商和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政策,以解决共同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这有助于增强区域内国家的合作和相互依赖性,实现国际事务的协调与政策的一致性。
2. 和平与安全合作政治一体化还有助于加强区域内各国家之间的安全保障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t Pb Pc
t
贸易转移(Trade Diversion ) : 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 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 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 Da 向的转移。 Q3 Q1
Q2
0
Q4
(二)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
Sa
关税同盟建立前后: C.S. P.S. a+b+c+d -a -(c+e) (b+d)-e
第八章 经济一体化理论
引言
全球区域贸易协定版图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1、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的概念
定义1:是指地理区域上比较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
国家之间所实行的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区域性
经济组织。
定义2: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 上地理或经济制度邻近的国家和地区通过让渡自己的 部分经济或政治主权,建立起超国家的管理机构,以 集团的力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对内实行贸易投资自
1、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
2、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3、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 4、共同市场(common mark、最低级的形式
最高级、最终的形式
(一)贸易创造效应(trade creation)
是指由于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使生产 转向同盟内最有效率的供应者所产生的净利益。 其效果是: 由于取消关税,每一成员国由原来生产并消 费本国的高成本、高价格产品,转向购买其他 成员国的低成本、低价格产品,从而使消费者 节省开支,提高福利水平;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6、完全的经济一体化
是指在成员国之间实现了经济同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实
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
形成统一的经济体的一体化组织形式。 完全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有两种: 邦联制—各成员方的权利大于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 织的权利;(今后的欧盟) 联邦制—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权利大于各成员 方的权利,类似于一个联邦制的国家。
6、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
1、优惠贸易安排 是指在成员国之间通过签署优先贸易协定或其他安排形 式,对其全部贸易商品或部分贸易商品提供特别的关税 优惠,对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则设置较高的贸易壁垒的
一种区域经济安排。
如,英国与其自治领域成员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1932
自由流动。
如,70年代由西德、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
森堡6国建立的欧洲共同市场;
1981年安哥拉、布隆迪、科摩罗等19国成立的“东南非 共同市场”。
5、经济同盟
是指在成员国之间不但废除了贸易壁垒,建立了统一的
对外贸易政策进口关税制度,实现了商品、生产要素的
自由流动,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个成员方还制定和执行 了许多共同的经济政策,并采取某些社会政策和政治纲 领,从而将一体化的程度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派 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一种区域经济组织。 如,经济互助委员会(1991年解散);欧盟
全盘一体化 (overall integration)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本质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通向未来的“世界经济一
体化”的一个必经阶段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种次优选择 区域经一体化是一个矛盾体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 静 态 效 应
贸易创造效应(trade creation effect) 贸易转移效应(trade diversion effect)
此时,A会选择从C国进 口商品。进口量为Q3Q4。 进口量增加了Q3Q1+Q2Q4
Pc+t Pb Pc
t
贸易创造(Trade Creation) : 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 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 扩大。
Da
0
Q3 Q1
Q2
Q4
(一)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Sa
除去贸易创造部分,剩下的Q1Q2 原来是从 C 国进口的。但组成关 税同盟之后,改由同盟内的 B 国 进口。即贸易方向发生了转移, 故贸易转移效应=Q1Q2
积极影响
增加出口效应 规模经济效应 促进竞争效应 刺激投资效应
资源配置效应
负面影响
促成新的垄断的形成,严重阻碍技术进步; 可能拉大成员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主要经济一体化组织
欧盟(European Union, EU) 美洲板块 亚洲板块
欧盟的历史 欧盟的政策 欧盟的危机
Pc+t Pb Pc
关税收入 a
t b c e d
净福利
0
Q3 Q1
Q2
Q4
(b+d)为贸易创造的福利 效应;e则表示贸易转移的 Da 负的福利效应,原因是进 口来源由低成本的C国转向 高成本的成员国B国。
(二)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
关税同盟对A国的净福利效应=(b+d)- e。 对B国而言,组成关税同盟后,出口增加,生产 扩张,所以对B国有利; 对C国来说,因贸易转移,其出口减少,所以C国 福利必然因其贸易规模缩减而下降。
假定:
1、在一定的汇率条件下,X商品的货币价 格甲国为35元,乙国为26元,丙国20元; 2、甲、乙两国建立关税同盟,相互之间取 消关税。
关税同盟前
关税同盟建立后
甲国 35元
100%
乙国
26元
在甲国的价格 =26+26×100% =52元 40%
甲国 35元
贸易
乙国 26元
100%
丙国
20元
丙国
(二)贸易转移效应(trade diversion)
由于关税同盟对外设立统一的关税壁垒, 使一些成员国消费者不得以低价购买非成员国 生产的更低廉的商品,只能转向同盟内高价产 品而产生的净福利损失。 其效果是: 阻止外部低成本的进口,而以高成本的供给 来源代替低成本的供给来源,使得消费者由原 来购买外部较低价格商品转向较高价格商品, 导致增加开支,造成福利损失; 资源的重新配置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和生产成 本的提高。
*会产生贸易偏转现象
3、关税同盟 是指在在自由贸易区基础上,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方通 过签署协议,彼此减免关税,并对非成员方实行统一的 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措施的一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如,东非共同市场
4、共同市场 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方之间,不仅完全取消了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实现了自由 贸易;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
关税同盟前
关税同盟建立后
甲国 35元
20% 或免税
乙国
26元
在甲国的价格 =26元或31.2元 40%
甲国 35元
贸易
乙国 26元
40%
丙国
20元
丙国
20元
在甲国的价格=24元或20元 在乙国的价格=28元
在甲国的价格=28元 在乙国的价格=28元
分析结论: 建立关税同盟以后,甲国将X商品的进口,从 丙国转向乙国进口,并且是从成本低的供给来源20 元或24元价格转移到26元价格,即“贸易转移效 应”。 从甲国、丙国来看,他们均遭到了损失,并且 由于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致使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都 降低了。
关税同盟的最后得失完全取决于以下几点因素:
•关税同盟参加国的多少 •关税同盟共同对外的避垒越低,贸易转向越小 •同盟内有关出口国与外部出口国成本差异的大小 •建立同盟前,各国关税率越高,则创造效应越大 •成员国之间成本相差越大,贸易创造越大 •同盟内进口国供需弹性越大,作用越大。
二、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
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的比较
地区经济一体化 的基本特征 对全部或部分商 品关税优惠 废除商品关税与 数量限制 对非成员国设立 共同贸易壁垒 优惠贸 自由贸 关税 易安排 易区 同盟 共同 经济 完全经济 市场 同盟 一体化
是
否 否
是
是 否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不限制生产要素 的自由流动
成员国执行统一 的经济政策 成员国执行统一 的政治政策
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在与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创 造效应所取得实际效果。
关税同盟理论主要研究关税形成后,关税体制的变更— 对内取消关税,对外设置共同关税—对国际贸易的静态 和动态效应。 所谓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是指假定在经济资源总量 不变、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情况下,关税同盟对集团内 外国家、经济发展以及物质福利的影响。 关税同盟的重要特点是“对内自由、对外保护”,关 税同盟在扩大区域贸易的同时,也减少了区域内外国家 之间的贸易往来,因此,它对国际贸易有很大的影响。 具体来说,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可以概括为:贸易创 造(Trade creation )和贸易转移(Trade diversion)效 应。
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对外构筑种种显性或隐性的贸
易壁垒的一种追求地区利益和民族利益的思潮和行为。
其结果便是形成了各种形式的区域经济集团。
其本质可归结为一句话:即各国经济上的趋同。
2、区域经济集团的特征
成员资格的区域性 内部的开放性 对外的排斥性 利益的放大性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一)按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程度高低或贸易壁垒取消 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6种——
20元
在甲国的价格=40元 在乙国的价格=28元
在甲国的价格=40元 在乙国的价格=40元
分析结论: 建立关税同盟以后,甲国不再生产X产品,而 是从乙国进口,因此出现了新的国际贸易和国际分 工专业化, 1、从甲国来看,用较低的价格购买X商品,减少 了消费支出,提高了福利水平; 2、从整体来看,生产从高成本的甲转移到低成本 的乙国,节约资源,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 同盟国间的福利水平,即所谓的“贸易创造效应”; 3、对丙国来说,由于原来也不曾参与国际贸易, 所以建立同盟后对丙没有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