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很美》影评-主题分析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电影《看上去很美》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看似纯真美好的儿童世界,然而在这层表象之下,却隐藏着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
影片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幼儿园里,主人公方枪枪是一个初来乍到的孩子。
这个幼儿园有着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孩子们必须遵守统一的作息时间、行为规范,甚至连上厕所都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
在这样的环境中,方枪枪显得格格不入。
初入幼儿园的方枪枪,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陌生感。
他试图去适应这个新环境,但那些严苛的规则却让他感到束缚和压抑。
他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睡觉、吃饭,为什么要整齐划一地做着相同的动作。
这种不理解和反抗的情绪,在他的心中逐渐生根发芽。
幼儿园的老师们,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规则的执行者和维护者。
他们以一种看似关心、实则强制的方式,要求孩子们遵守规定。
这种教育方式,虽然在表面上维持了秩序,但却忽略了孩子们内心的需求和个性的发展。
比如,当方枪枪因为尿床而被老师批评并孤立时,他的内心充满了委屈和无助。
这让我不禁思考,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培养一群听话的、模式化的孩子,还是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引导他们健康自由地成长?影片中的小红花制度,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点。
小红花成为了衡量孩子们表现好坏的标准,得到小红花的孩子会受到表扬和奖励,而没有得到的则会被冷落和批评。
这看似是一种激励机制,但实际上却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得到小红花,孩子们不得不压抑自己的天性,去迎合老师的标准。
方枪枪在努力争取小红花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了自我,甚至开始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关注。
这让我意识到,过度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可能会扭曲孩子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从方枪枪的角度来看,他的反抗和挣扎是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
他不愿意被束缚在那些条条框框之中,他渴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
然而,他的这种反抗在强大的规则面前显得如此无力。
这让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也让我反思我们的社会是否给予了孩子们足够的空间去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
2024年看上去很美观后心得感悟模版(三篇)

2024年看上去很美观后心得感悟模版在本次培训中,我们观看了电影《看上去很美》,该影片深刻描绘了幼儿园生活的多个侧面。
观影过程中,随着剧情的展开,原本以为轻松的观影体验逐渐变得心情沉重。
影片中,对幼儿园生活的真实刻画令人深思。
一个原本活泼可爱的孩子,最终孤独地离开了群体,这无疑揭示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主人公方枪枪在影片中展现出的努力和渴望得到认可的情感,令人动容。
他渴望获得小红花,却因教师的视而不见而失望。
影片中,方枪枪获得唯一一朵小红花的原因,竟然是领导的一句不经意的话语,这一细节颇具讽刺意味。
影片揭示的教育模式刻板且缺乏灵活性,忽视了孩子们的个性差异。
教师规定孩子们在统一的时间内大小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过于机械化。
这些做法不仅没有发现孩子们内心的善良,反而使孩子们学会了迎合教师,导致教育出来的孩子大多缺乏个性。
方枪枪因无法适应这种生活方式而与教师产生冲突。
尽管这是几十年前的教育方式,但其在今天幼儿教育中的影响仍然不容忽视。
在影片中,方枪枪从一个善良的孩子逐渐转变为欺负他人、抢夺物品、甚至散播谣言的坏孩子。
他失去了分辨是非的能力,试图通过不良行为吸引注意,却适得其反。
这种孤独感和渴望被爱的心理状态,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无意中孤立有不良习惯的孩子,这种做法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看上去很美》不仅呈现了影片内容,也引发了我们对幼儿教育的深刻反思。
孩子们应在自由、幸福和美好的环境中成长,而不是被束缚于刻板的规定之中。
每个孩子都有纯洁、善良的内心世界,教师应学会接纳他们,为他们提供探索的空间和机会。
教师应成为孩子们发展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与他们真诚沟通,平等相处,共同成长。
2024年看上去很美观后心得感悟模版(二)《看上去很美》这部影片,作为六七十年代幼儿教育生活的缩影,展现了当时幼儿园生活的多个侧面。
影片初映时,其标题便引导观者思考表面与本质的巨大差异。
《看上去很美》中的儿童观

《看上去很美》是一部反映上世纪80年代左右学前教育的影片。
该片从一个幼儿的角度,讲述了由于教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不当,方枪枪从一个普通的孩子变成一个调皮性格扭曲的孩子,批评了当时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看完了这部影片,引发了我很多很多感想!一、儿童是稚嫩的个体,身心各方面尚不完善,需要合理的科学顾和保护。
影片中的幼儿园在衣食住行和教育观念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早晨必须要拉出屎,不然要扣小红花”、“吃饭前必须撒尿,饭中间不能上厕所”,这种规定完全是为了方便管理,减少麻烦,这不符合认得生理规律,影响幼儿的生理发展。
幼儿园应该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生理需要。
0至6岁的幼儿心理还不成熟,处于正在发展期,我们要重视这一阶段幼儿的发展。
而在影片中方枪枪由于不服从管理,老师便威胁“关你禁闭”。
最终,他碰到了高压线,被关进了黑屋子,他无助地呐喊,却没有人理会他。
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会给其心理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幼儿园的作用就是辅助幼儿发展的,而这里却严重违背了。
二、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应有主动活动,自由活动,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影片中方枪枪就是被孤立者。
处于他的顽皮、捣蛋,小朋友们不愿意跟他玩。
他犯了错,园长、老师就下了命令“不许其他小朋友跟他玩,孤立他”。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么可以对幼儿采取心理惩罚,换位思考,如果别人孤立你,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何况他还是一名幼儿呢?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是给予幼儿自由活动和充分活动的机会和权利,保护他们的合法权利。
三、儿童是正在发展的个体,除了有充分的发展潜能,还存在发展的个别差异。
影片中方枪枪就是个特别的小孩。
他在群体中属于调皮捣蛋型的,往往要落在群体脚步的后面。
他在穿衣服等各方面都有不足,老师没有给予及时的辅导,而那个李老师居然在课上嘲笑他“你就耗吧,没人帮你”。
这是一名合格的幼师该做的吗?影片中的小红花也是个特写,能按规定完成指定任务的,就有小红花奖励。
观《看上去很美》有感

观《看上去很美》有感1、观《看上去很美》有感《看上去很美》是由王元导演根据王朔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电影描述了方枪枪作为幼儿园的中途进班的一员,从开始的努力融入集体摆脱孤单,演变为最后反而受到集体的孤立,最后被集体抛弃的故事。
刚看到电影名字的时候,不禁在心中思考:为什么说是看上去很美?为什么只是看上去很美?带着一系列的思索观看了这部影片。
电影的开始便是窗外纷纷飘落的雪花,这似乎已经在叙述着电影的主题,纷纷飘落的雪花背后意味着寒冷,再看看那贯穿影片的红花,那红花是如此骄人,它不仅在幼儿园出现,在成人的世界里也出现,拥有它是一件多么关荣与自豪的事,而没有得到它的人又是多么渴望得到它,然而,红花真的就是那么好吗?拥有它的人就是那么优秀吗?在那美丽的红花背后是千篇一律的规范,个性的磨灭,自我的丧失,天性的扼杀。
“红花”作为判断好孩子与坏孩子的标准,并且是唯一的标准,唯一的奖惩标准,幼儿园中孩子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得到它,当然红花可以激烈孩子们的积极性,但我们也要考虑到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失去的事什么?我觉得这是对孩子天性的抹杀,性格的扭曲,孩子们失去的远远比得到的多,本该在童年享受到得快乐和自由,他们感受到了吗?在这里,他们在统一的时间吃饭,睡觉,上厕所,当然这些有利于于孩子们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但孩子不是机器,怎么能以此作为评比红花的标准?这和人的本性是背道而驰的,不符合现实的,违背人性的。
这个故事发生在改革初期的一个幼儿园里,从方枪枪与老师的相处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教育的状况,在这里有一百多名孩子,但他们在痛一个标准下生活,那个班主任没有我们想象的和蔼与亲切,反而让人觉得害怕。
我们都知道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孩子们与社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它是孩子们人生的起点,它甚至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记得有不少名人讲到最感激的老师的时候,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回答说是幼儿园的老师,在影片中我没有看到老师对方枪枪的鼓励,当看到方枪枪那么努力与认真的时候,老师没有动容,以那唯一的标准要求,实行“一刀切”,当看到方枪枪行为的变化的时候,特别是做坏事,欺负同学时,老师也没有对方枪枪进行正确的引导,而是以严厉的方式,最可怕的孤立,让方枪枪完全融入到这个集体中,只能过着一个人的生活,老师没有想到孩子正需要温暖吗?没有想到这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吗?老师的责任与使命又在哪里呢?回顾现实,前段时间发生凡人“虐童”时间,以及今天我看到的'一个报告称我国的小学辍学率回到十年前,这些信息高速我们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空间还很大,不仅仅是教育制度的不合理,教育方式和手段也有待提高,不仅仅是老师的素质还有待提高,政府对教育的关注也有待提高,早年提出的国民收入的4%投入到教育事业中,但是这一承诺却至今没有实现,只有足够的资金运作,()一切才有可能,当然也需要更多地人关注教育事业,家长也要积极配合,也需要付出,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个综合的工程,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中完成,作为一名老师所需具备的素质很多,比如,爱心,耐心,责任心,只有真的爱孩子,热爱工作,才会把教师的工作做好。
2024年看上去很美观后心得总结(三篇)

2024年看上去很美观后心得总结观赏完电影《看上去很美》后,深感其内涵丰富,引人深思。
此片曾在我国中央电视台第六频道播出,过往观看时,未曾深思,仅觉得全托儿童的生活境遇令人同情,师资力量的不足使得孩子们难以得到充分的关爱。
此次观影让我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在探讨爱的层级问题上,我认为班主任李老师对孩子的关爱显得过于严厉,甚至可以说是负面的。
在李老师的“关爱”下,孩子们的成长充满了孤独和暴力。
李老师对待方枪枪的态度令人忧虑,将其关入小黑屋、指责为小流氓、以及在众人面前让其出丑,这些都是对方枪枪心理和情感的严重伤害。
在孩子们的心中,李老师如同妖怪般恐怖,令人畏惧。
当方枪枪表达不想上幼儿园的想法时,孔园长的处理方式也值得商榷,她将方枪枪孤立起来,使得他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和无忧无虑。
当方枪枪被解除禁闭,试图重新融入集体时,他的心情无疑是非常复杂的,这进一步凸显了他渴望被关注的愿望。
电影结尾处,孩子们的孤独和无助让人心疼。
这也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我不会将孩子送入全托机构。
在幼儿时期,亲子关系至关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我们肩负着培养孩子的责任,不能将孩子完全交给机构来教育和抚养。
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我们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让爱得以延续。
正如胡萍老师所言,如果我们没有做好心理、经济和时间的准备,将孩子带入这个世界,再将他们全托于一个机构,他们将会面临怎样的世界?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024年看上去很美观后心得总结(二)在我国学前教育领域,近日一部电影《看上去很美》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该片展示了幼儿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教育过程中的种种现象。
影片中,班主任李老师的初次亮相令人印象深刻,她对待孩子时的温柔和亲切赢得了家长的信任。
随着电影的深入,我们意识到表面的美好并非一切。
影片给我们带来的最深感悟是,教育的真谛在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与宽容。
在教育的全过程中,老师对孩子的爱应始终如一,居首位。
《看上去很美》 观后感

《看上去很美》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叫方枪枪的小男孩在幼儿园里的故事。
看完以后,我就感觉这部电影不仅仅是讲一个小孩子的事儿,还反映了很多咱们教育上的问题。
电影里的幼儿园,规矩特别多,小孩子做什么都得按照老师的规定来。
方枪枪想表现自己,但是总是被老师压制。
比如说,他想画画,老师却觉得他画得不好,不让他画。
他想跟小朋友玩,老师又说他不遵守纪律。
反正就是啥都得听老师的,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我就觉得这哪是幼儿园啊,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社会。
在这里,小孩子们的个性都被压住了,啥都不敢做。
方枪枪虽然有时候调皮捣蛋,但是他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啊,可是老师就是不让。
这就让我想到咱们现在的教育,很多时候也是这样,只重视成绩,不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
而且电影里的老师,根本就不理解孩子们。
她们觉得孩子们啥都不懂,就得听她们的。
其实孩子们心里都明白着呢,只是不说而已。
就像方枪枪,他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但是他就是不想按照老师说的做。
这就是孩子的天性啊,要是都被压住了,那还叫孩子吗?还有啊,电影里的家长也很有意思。
他们根本就不关心孩子在幼儿园里到底过得怎么样,只知道问孩子今天学了什么,考了多少分。
要是考得好,就高兴得不得了;考得不好,就骂孩子。
这就让我想到我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也是这样,只关心我的成绩,根本就不关心我在学校里开不开心。
《看上去很美》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很多问题。
我觉得教育不应该只是压制孩子的个性,而应该是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老师也应该多理解理解孩子们,不要总是觉得他们啥都不懂。
家长也应该多关心关心孩子在学校的感受,不要只关心成绩。
电影《看上去很美》的社会学分析

电影《看上去很美》的社会学分析电影《看上去很美》是一部由张元执导,董博文主演的剧情片,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展示了幼儿园这个微型社会中的规则、竞争、以及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这部电影深刻揭示了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以及其中的挫折和困惑,提供了一种深入理解儿童心理和社会行为的新视角。
在电影中,主人公方枪枪试图融入这个新环境,尽管他做出种种努力,但始终未能完全融入。
这其中反映出的,是儿童在进入一个新的社会环境时,往往会面临的困扰。
他们需要适应新的规则、新的角色,以及与新的伙伴互动。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困难,甚至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电影中的幼儿园,可以被视为一个微型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有规则、有竞争,更有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方枪枪在幼儿园中的经历,实际上是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
他们需要学会如何处理与同龄人的关系,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适应规则。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甚至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电影中的老师们,则代表着权威和规则的制定者。
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往往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电影中,老师们的处理方式并非完美,但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孩子们成长。
然而,这种帮助并不总是被孩子们接受。
在方枪枪的例子中,他的反抗和挑战规则的行为,实际上是他对不公平待遇的反应。
电影中的其他孩子们,则代表着社会中的群体力量。
他们有的积极向上,有的则显得有些自私。
他们的行为和态度,也会对主人公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在方枪枪的例子中,他的朋友们对他的影响是积极的。
他们帮助他适应新环境,也帮助他理解规则。
电影《看上去很美》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展示了幼儿园这个微型社会中的规则、竞争、以及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它深刻揭示了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以及其中的挫折和困惑。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成长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学会如何处理与同龄人的关系,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适应规则。
电影中的方枪枪,正是许多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缩影。
影评《看上去很美》

一开始,方枪枪的出现就占据了我所有的视线,小小的,瘦瘦的个子,头发短短齐齐的,方方的脑袋,大大有神的眼睛。构成的样子非常鬼马精灵,让人觉得他有着无比的爆发力和创造力,脑袋里装满新奇的想法。
方枪枪在他的哭泣中开始了他的幼儿园生活,老师剪掉了他的辫子,对他说,这是为你好,剪掉小辫子就奖励你一个小红花。方枪枪走进了一个“红花会”。条条框框列出:不许说话,不许吵闹,要自己穿衣服,要听话,要有礼貌,不许尿床,这一切都是加入红花会的标准。方枪枪的大哭并不起作用,慢慢地他也为小红花而努力,但他就是不会穿衣服,尿床也不是他能控制的呀。大家一步一步被制度化,方枪枪还是没有拿到一朵小红花。但当方枪枪拿到他的第一朵小红花靠得却是卖领导面子,枪枪放弃了继续拿小红花的欲望。那时候是否忽然明白他的努力比不上权利地位?他反抗,他学会欺负其他小朋友,想要脱离老师的控制,把幼儿园的秩序搞得一团糟。他以为只要他凶恶到底,他也会控制好其他事,玩具是可以抢过来玩的,不会有人敢欺负他的了。方枪枪违反了纪律,所以被孤立了。方枪枪很孤单,他不适应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他只是不想因为尿床被却笑,他只想和自己喜欢的女孩玩耍。但他一一被否定。其他小朋友按着老师的说法去做,得到他们以为想要的奖励,连思想都像是一个模子出的。方枪枪决定脱离这个红花会,他一蹦一跳地逃离幼儿园,但他想不到原来幼儿园只是一个小的红花会,外面的世界是一个大的红花会。幼儿园园长说过:“你别以为离开幼儿园是一件特别高兴得事情,其实幼儿园是你一生中最幸福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将来你想回都回不来了。”天呀,方枪枪睁大了瞳孔惊恐地望着这个世界,没有了去向。
幼儿园的生活看上去很美,其实很“残忍”,如同纳粹集中营的生活一样的“残忍”……我想,这也是标题的寓意所在。
ps:电影是根据王朔的小说改变的,而王朔的特色就是反讽。引用:“中国第一部电视剧《渴望》最初的叙事动机是进行道德反讽,而在普遍的正谕性读解下却被转换为一曲迷人的人性赞歌。历来顺受的刘慧芳原本是一个被暗讽的受虐-自虐者,结果竟成了国家主义重构道德理想的光辉样板。”《看上去很美》原本是进行社会反思,却被一些人误读成关于童年美好记忆的影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上去很美》主题分析
电影《看上去很美》是张元导演改编王朔同名小说的一部作品。
06年在国内上映,被评为是一部勇敢的、表达自由的电影。
影片在第三届欧亚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奖和一万美元奖金。
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张元获得了罗伯特·布莱森大奖。
在柏林电影节获得杰出艺术创新奖、第十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意大利阿巴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第四届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一、《看上去很美》的内容影片是的主角方枪枪是一个三岁的男孩。
由于一直带他的奶奶要回老家,父母上班没时间,方枪
枪被送到全寄宿的幼儿园,插入中班。
这个插班的小男孩与这里受到统一模式管理的小朋友显得格格不入。
在影片中,小红花是故事的导线。
它是幼儿园里小朋友的生活目标,表现好的小朋友能得到五朵小红花,连续七天拿到小红花的就能当班长。
然而这个初来乍到的小孩对于集体生活并不适应,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他还不知道。
吃饭时不会举手、不会自己穿衣服、尿床、吃饭前不洗手……都使他拿不到小红花。
小红花就是地位等级的象征物,方枪枪多么希望自己能得到一朵小红花,可无论他怎
么争取还是拿不到。
一个突发的事件让方枪枪变了,当他把偷来的小红花小心翼翼的送给因为打架被扣掉小红花的南燕时,南燕并不理会。
他如此珍惜的礼物没有被看好。
而当天汪若海的父亲——后勤部副部长的到来让他无缘无故得到了小红花。
于是他对小红花失去了兴趣。
对幼儿园的管理更不放在眼里。
在老师眼里他是不听话的孩子,在他眼里老师就像大灰狼。
他越来越排斥这里的生活,而当他向往着自由跑出幼儿园,听到远处锣鼓喧天,看到大人胸前的一朵朵大红花时,他又逃避似的回到了幼儿园,在一块冰凉的石头旁睡着了……
二、影片拍摄的镜头角度影片中有些镜头的处理带有明显的象征意味。
导演用带有寓意的镜头、特殊的角度,更直观、生动地表现了影片的主旨。
电影的开场枪枪被爸爸拉扯到幼儿园,镜头透过如同监狱般的栅栏拍过去,暗示着枪枪即将开始受到集体管制的不幸的生活。
他是那么的矮小,连上楼梯都很困难,他是那么不愿意,小演员痛苦的表情看出他的抗拒与害怕。
枪枪头发后有个小辫,李老师追着枪枪要把小辫剪了,在这里镜头给剪刀一个特写,给人的心里一种着恐惧和压抑感,对于一个四岁的小孩来说又是这样的惧怕呢?坐在旋转木马上的枪枪,皱着眉头看天空,幼儿园规矩、黑暗的房顶衬出湛蓝的天空,他在向往着外面色彩斑斓的生活。
转着转着,枪枪从木马上掉了下来,那自由的天空还是遥不可及的。
枪枪跟南燕偷偷溜出幼儿园,在街上欢笑、奔跑,为不同于红墙高瓦之内的景色而欢呼,他们肆意奔跑看着外面明亮的世界,小孩子的天真与童趣得到释放。
再次溜出幼儿园的枪枪听到了锣鼓喧宁的声音他,他兴奋向外跑去,看到一队人流挡住了去路,他们胸佩大朵红花,兴高采烈,旁边是艳羡的指手画脚的路人。
镜头穿过人群拍在枪枪的脸上,越来越模糊。
他顿时不知所措,原来外面的世界也是大红花的世界。
他沿着高高的围墙开始返回。
体现出他心中充满迷惑和无奈。
三、影片色彩的应用影片以冬天为背景,天空飘着白雪,地上积着雪,暗示着孩子们纯洁的灵魂。
在幼儿园内的色彩多为冷色,让人感受到它的威严,距离感。
同时,影片的拍摄地点选在了紫禁城,高墙红瓦,庄严肃穆。
把影片中纪律严明的幼儿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与方枪枪两次跑出幼儿园在宽阔的道路上奔跑、在青山绿水公园里游玩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这里看出,在幼儿园里,枪枪受到的压抑,他是多么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
四、总结影片通过各种镜头、色彩的运用,与剧情的完美结合。
但通过幼儿园生活的点滴,最大限度的揭露中国教育体制的缺陷,集体管制下的孩子磨掉了他们各自的特点。
而方枪枪正是打破这一局面的孩子。
幼儿园是他面对的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也是第一次,他打算用行动去挑战这个世界。
影片成功之处在于不仅让我们回想起童年,更能让我们思考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