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地习俗礼仪
印度尼西亚习俗礼仪

商务活动,最好于9月至次年6月进行,7、8月多放假。12月至次年2月阴雨连绵。每年假日不同,宜于旅行前查问清楚,注意饮食卫生,别喝生水。
海关规定,入关可携香烟200支,或雪茄50支,或烟草1公斤。酒1瓶未开,1瓶已开。进出口印尼币限2500runiahs,外币不限,先报数额,出关时可携出。
计程车小费10%,饭店经常已在帐单中附加10%小费,其他服务各给100~200rupiahs小费即可。
1945年8月17日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首都雅加达(jakarta),华人称“椰城”。位于爪哇西北,人口660多万,是东南亚最大的城某地,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海、空交通枢纽,也是亚洲南部与大洋洲的航运中心,印度尼西亚是物产丰富的国家,胡椒、木棉、锡产量均居世界第二,有“金鸡纳霜大本营”、“千岛之国”、“火山之国”、“南洋翡翠”的美称。我国与印尼已于1990 年8月8日恢复外交关系。
与印尼人同座时,有打招呼的习惯,印尼人搭火车旅行碰到陌生人同坐,如果自己那份食物先送到,他一定向对方打个招呼:“我们一起来,如何?”对方就回答:“谢谢您,请用吧”。印尼人认为左手是不洁净的,他们习惯用右手而忌用左手或双手去接食物及其他物品。
印尼婚俗

民俗(一)服饰印度尼西亚人的民族服装,一般是着上衣,下身围纱笼(一种长围裙)。
女的上衣是对襟长袖,没有衣领,下身是围色彩艳丽的沙笼。
男的上衣是有领对襟长袖,下身是围带格图案的沙笼。
女的一般要配带丝绸的披肩,男的头上包扎各式头巾,或带黑色无边小礼帽。
平时男女都喜欢穿拖鞋或木履。
由于天热,印尼人一般不喜欢穿袜子。
沙笼一般长约2米、宽约1米,缝成圆筒式的围在下身。
晚上睡觉时纱笼还可以盖在身上防凉防蚊子叮人。
由于印尼地处热带,睡觉时不必盖厚毯子,也常有蚊子。
沙笼一般是用印尼特产的“巴迪克”料子制作。
这种巴迪克料子通常是用手工腊染或机器印染有各种色彩鲜艳的花卉或格格图案,料子有的是棉布、有的是尼龙或丝绸。
男人扎的头巾,料子也很讲究、而且往往印有各种图案。
扎的方式随各地而异,扎成四角形、三角形或圆形。
头上戴的无边小黑色礼帽,通常是用平绒布制作,颜色发亮。
按印尼人的习惯,男人到了成年时就该戴上这种礼帽,表示已长大成人,要讲究礼仪了。
印尼的妇女,一般都喜欢配带首饰,如耳环、手镯、戒子、项链等。
有钱人配带的是金首饰、经济条件差一些的配带银或兽骨制首饰。
妇女一般是留长发、卷发髻、并喜欢插花。
随着印尼社会的现代化,人民的服装也在不断变化,城里人穿西装、时装越来越流行。
男人穿西服、长短袖衬杉、长裤、打领带、脚登皮鞋;女人穿各式长短裙、烫各式发型、脚登高跟鞋,处处可见。
农村人的服装也在变化,也和城市居民一样、穿时装的人越来越多。
(二)饮食印尼地处热带、不产小麦,所以居民的主食是大米、玉米或薯类,尤其是大米更为普遍。
大米除煮熟外,印尼人喜欢用香蕉叶或棕榈叶把大米或糯米,包成菱形蒸熟而吃、称为“克杜巴”。
不过,印尼人也喜欢吃面食、如吃各种面条、面包等。
由于印尼人绝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所以绝大部分居民不吃猪肉,而是吃牛羊鸡肉和鱼虾之类。
印尼是一个盛产香料的国家,被誉为“香料之国”。
所以印尼人制作菜肴喜欢放各种香料(如大料、胡椒、肉豆蔻、香菜子等)以及辣椒、葱、姜、蒜等。
印度尼西亚风俗与禁忌

印度尼西亚风俗习惯及礼仪文化一、国名渊源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一名,据说是来自希腊文,意为“水中岛国”。
另一种说法是:16世纪末荷兰侵占这里后,称这些岛屿为“荷属东印度”。
19世纪末,德国民族学者巴斯廷才把印度尼西亚作为地理名称首先使用。
一批留学荷兰的印尼学生正式倡仪以印度尼西亚作为他们的国名,并将自己所建立的民族主义组织命名为“印度尼西亚协会”。
1928年印度尼西亚青年代表大会决议:“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从那时起,印度尼西亚就作为国名使用了。
1950年8月,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二、地理位置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13667个小岛组成,素称为“千岛之国”。
东临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靠东帝汶,西南频印度洋;北界马来西亚、新加坡,并隔海与中国南沙群岛及菲律宾相望。
三、主要概况印度尼西亚全国面积190.4569万平方公里。
人口1.6694亿(1986年)。
主要有爪哇人、巽他人、马都拉人、米南卡保人、华人、海岸马来人等。
印度尼西亚全国有26个一级行政区(省),399个二级行政区(县),县以下分乡和村。
首都雅加达。
货币为“盾”。
印度尼西亚全国统一语言是印度尼西亚语。
四、社交习俗印度尼西亚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印尼”是个“千岛国”,百性崇拜敬养蛇;伊斯兰教为国教,信仰忌讳特别多;民族种类很复杂,大小共有一百个;探亲访友有讲究,未曾进屋鞋先脱;相识先要送名片,不然必会受冷落。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印度尼西亚人有进寺(清真寺)脱鞋之俗,现在由于他们一般的家庭居室都铺有地毯,所以他们都有脱鞋入屋的习惯。
印度尼西亚的商人特别注重互送名片,初次相识,客人就应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主人,如果你不送名片,那将会受到他的长时间冷遇。
印度尼西亚的伊班族人特别喜好浴,一般在每日早晨的五六点钟就要洗澡冲凉,到了傍晚,还得再冲冲洗洗。
印度尼西亚风俗礼仪禁忌

印度尼西亚风俗礼仪禁忌印度尼西亚风俗礼仪禁忌知识目录印度尼西亚习俗一,脱鞋之俗印度尼西亚人有入寺(清真寺)脱鞋之俗。
进入铺有地毯的房间或神圣的场所——尤其是清真寺,必须脱鞋。
二,握手礼仪印度尼西亚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惯以握手为礼。
如果对方是女性,则轻握一下对方的手指表示尊重。
三,忌用左手印度尼西亚人,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者食物。
所以从入境印尼的移民局开始就请右手递上您的护照。
在平时与印尼人打交道的时候也请用右手。
我们中国是文明之国,礼仪之邦,到了国外更应该体现出我们的文明礼仪,大国风范,尊重他国的风俗文化是一种良好素质的体现。
希望大家在印尼度过愉快美好的时光。
如果大家有更多意见,欢迎文明指正补充。
印度尼西亚风俗禁忌印尼有90%的人是穆斯林,待人很有礼貌,不讲别人的坏话,但却很难成为知心朋友,一旦建立了推心置腹的交情,与之合作就比较容易,而且可靠。
和印尼人相处不可愁眉苦脸。
不可摆出一副先进国民的架子。
印尼人最喜欢笑,心情舒坦就笑,笑是他们的另一种语言。
他们也喜欢开玩笑,他们甚至认为“笑口常开”是社交上的一种礼貌。
印尼人同座时有打招呼的习惯。
印尼人认为左手是不洁净的手,他们习惯用右手而忌用左手或双手去接食物及其他用品。
印尼爪哇人忌谈诞辰。
巴厘女子爱赤膊露背,以表示圣洁。
客人走进沙族的住区时,必须大喊大叫,否则被认为来意不善。
印尼人好客,当你往访遇到对方正在吃饭时,一定会说:“来,跟我们一起吃饭”,此时你不必客气,客气推辞反被认为不懂礼貌在印尼人家里,当你看到长相可爱的小孩,切忌摸小孩的头,如果你抚摸他的头,对方一定反脸相向。
在印尼,进行裸体太阳浴是非法的,和他们交谈应避开政治、宗教等话题。
和别人谈话或进别人家里都要摘下太阳镜。
拜访印尼商人时要带上礼物,收下礼物即意味着承担了某种责任。
进入圣地特别是进入清真寺,一定要脱鞋。
参观庙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裤、无袖服、背心或裸露的衣服。
进入任何神圣的地方,一定要脱鞋。
印度尼西亚的传统文化与群岛民族

印度尼西亚的传统文化与群岛民族印度尼西亚是一个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的国家,其群岛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独特性令人着迷。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各种各样的传统习俗、宗教仪式和艺术形式,让人们领略到这个国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首先,让我们从印度尼西亚的舞蹈艺术开始。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舞蹈艺术发达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形式。
例如,爪哇岛上的“格朗朗”舞是一种女性舞蹈,以其优雅的姿态和缓慢的动作而闻名。
而巴厘岛的“巴莱舞”则是一种综合性舞蹈,结合了戏剧、音乐和舞蹈元素,展示了巴厘岛人民的信仰和历史。
除了舞蹈艺术,印度尼西亚的音乐也非常独特。
印度尼西亚有丰富的民间音乐形式,其中最有名的是“甘德林”音乐。
甘德林是一种传统的金属打击乐器,由一连串的金属棒组成,音色悦耳动人。
人们通常在特殊的场合,如婚礼、庙会等活动中演奏甘德林音乐,以庆祝和祷告。
此外,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宗教仪式也非常丰富多彩。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巴厘岛的“显灵仪式”。
这是一种与巴厘岛人民的信仰和传统有关的仪式,旨在与神灵沟通和祈祷。
巴厘岛的人们会身着传统服装,化妆成神灵的形象,在仪式中跳舞、演戏和歌唱,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信仰。
除了艺术形式,印度尼西亚的传统习俗和节日也值得一提。
例如,“卡麦”节是印度尼西亚穆斯林的传统节日,庆祝每年的哈里·拉亚(Ramadan)结束。
在这个节日中,人们会聚在一起,共同享用传统的美食,参加游戏和娱乐活动。
同样,印度尼西亚也有着独特的婚礼习俗,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传统婚礼仪式,如巴厘岛的“卡乌宾”婚礼,以及爪哇的“塞巴斯坦”婚礼等。
总的来说,印度尼西亚的传统文化和群岛民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们展示了不同地区以及民族之间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无论是舞蹈艺术、音乐、宗教仪式还是传统习俗和节日,都体现了印度尼西亚人民对其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我们应该珍惜这片土地上独特而多样的文化遗产,让它们成为我们国家的骄傲和传统的延续。
印度尼西亚婚礼习俗

印度尼西亚婚礼习俗印度尼西亚婚礼习俗印度尼西亚人的婚礼佳期多选择在庄稼收割完毕后举行。
举行婚礼之前,新郎新娘先到附近的清真寺里做礼拜,并当场交换订金礼(现金)。
举行婚礼的那一天,新娘身穿着名叫"卡巴雅"的礼服,新郎在腰间佩戴小刀。
婚礼仪式在女方家举行。
新郎在众亲友陪同下来到女方家时,女方家门前刚刚泼撒过清水,而且在湿淋淋的地上摆有许多生鸡蛋,新郎一步一滑地从湿地上走过,将一个个生鸡蛋踩得粉碎。
当新郎走过湿地,进人家门之前,新娘迎上前来,用一块崭新的布将新郎一双湿透的鞋擦得干干净净,以表示愿结为终身伴侣,同甘共苦。
最后,新郎新娘双双进入屋内,同坐在室内一张新席上,共食一份饭菜。
这时,满室宾客致辞祝贺,屋外鼓乐齐鸣,婚礼仪式达到高潮。
当天晚上,女方家要设喜宴招待宾客。
宾客每人一份饭菜,吃完后主人会及时送上来,直到吃饱喝足为止。
居住在加里曼丹岛上的达雅克族青年男女结婚,要按照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举行两次婚礼。
根据当地习俗,女青年至少年满16岁,男青年年满20岁才可以结婚。
成年男子可以自由恋爱,选择对象。
男青年如果爱上某位女青年,可以自己到女方家去求婚,也可以告诉自己的父母,由父母出面到"亲家"家里去拜访。
一俟双方家长表示同意,男方父母便委托家族中最年长的人去女方家里定亲,长者带着铜锣、剑、毯子、项链等物各两份送给女方家,并商定举行婚礼的日期。
随后为举行婚礼进行准备工作,主要是舂碎糯米,并用猪油炒熟,以便在婚礼上招待客人用。
春碎和炒糯米,由即将成为夫妻的男女青年在晚间进行。
举行婚礼的那一天,新郎新娘穿着民族盛装坐在铜锣上,八个屠夫杀死一口肥猪,将猪血撤在木屑上,并在上面放一把剑。
村中长老握住新郎、新娘的右手和沾有猪血的木屑,为他们的婚事祈祷祝福,嘴里念念有词道:"仁慈的真主,请赐予这一对新人幸福,让他们年年收成好,粮满屯。
满足他们在生活道路上提出的一切请求吧!"宗教仪式结束,接着举行传统习俗的婚礼。
探寻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文化底蕴

探寻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文化底蕴巴厘岛作为印度尼西亚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这个位于印度尼西亚东南部的小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寻其独特而精彩的文化传统。
从宗教信仰、艺术表达到习俗风情,巴厘岛展现出了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画卷。
一、神圣信仰与宗教节日巴厘岛被称为“万神之岛”,这是因为它充满了宗教和神秘元素。
巴厘岛居民主要信奉印度教,并将其与当地原始信仰相融合。
他们相信,每个物体和自然力量都具有神性,因此不仅会进行常规的祭拜,还经常进行庆典和宗教仪式来感谢神明。
在巴厘岛上,你可以看到许多美丽壮观且深具意义的宗教庆典。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尼伯尔日(Nyepi),也被称为“无声日”。
在这一天里,整个岛屿陷入静默,人们尽量不交谈、不工作、减少活动。
这是为了缅怀神明的日子,同时也是为了驱逐邪灵和重新净化内心。
此外,巴厘岛还有许多宗教庙会,如“点心节”(Galungan)和“祖灵节”(Kuningan)。
这些节日都充满了欢乐和仪式感,人们会在庙宇中举行祭拜仪式、表演传统舞蹈,并享受各种美食。
二、艺术与文学的瑰宝巴厘岛不仅以其浓郁的宗教气息而闻名,还因其富有创造力和多样化的艺术形式而备受推崇。
巴厘岛的舞蹈、音乐和戏剧艺术都深受文化传承影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是巴拉里舞,这是一种结合了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的优雅舞蹈。
在观看这种舞蹈时,你会被演员们通过华丽服饰、细致妆容和精湛技艺展现的故事叙述所深深吸引。
巴厘岛还以其独特的木雕和织物艺术而闻名。
当你游览这个岛屿时,你会看到许多工匠正在制作精美的木雕作品,如神庙门、佛像和其他装饰品。
此外,巴厘岛的织物也非常出色,特别是著名的“印度尼西亚罗布”纺织品。
这些细致的手工织品以其独特的图案和明亮的颜色而备受赞誉。
三、传统习俗与民风民俗在巴厘岛上,传统习俗和民风民俗仍然保留着他们浓厚而深远的影响力。
无论是婚礼、葬礼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仪式和习俗,都体现了巴厘人对传统价值观和社区联系的尊重。
印尼旅游风俗礼仪禁忌

印尼旅游风俗礼仪禁忌礼仪习俗1、去印度尼西亚人家里做客的时候,一般他们家里都是会铺地毯的,所以要记得拖鞋进入。
2、他们非常的喜欢互送名片,在初次见面的时候要把名片递给主人,否则有可能长时间的遭到冷遇。
3、印尼人非常的不喜欢谈论他们国家目前的政治情况,也不喜欢别人谈论到社会主义以及其他国家对其援助的问题。
4、他们惯于遵守时间,不管是参加或大或小的约会都是会准时赴约的,印尼非常热爱和尊敬蛇,视蛇为“德性”、“善长”、“智慧”的象征,在印尼的一些地方还会专门设蛇舍,在房间里面摆放上香炉,用来供人祭祀。
5、如果你是去印尼的巴布亚人家里做客的时候,主人往往会绕着广场跑步,一边跑还一边大声的唱歌,通过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好客之情,然后招待客人食用他们最喜爱的菜肴“烤猪肉”。
6、印尼的女性在搬运物体的时候不喜欢用手或者是肩膀搬运,而是把各种物品叠放在脑袋上,这个相信很多人在电视或者是图片上都有看过。
印尼礼仪着装印度尼西亚人的民族服装,一般是着上衣,下身围纱笼(一种长围裙)。
女的上衣是对襟长袖,没有衣领,下身是围色彩艳丽的沙笼。
男的上衣是有领对襟长袖,下身是围带格图案的沙笼。
女的一般要配带丝绸的披肩,男的头上包扎各式头巾,或带黑色无边小礼帽。
平时男女都喜欢穿拖鞋或木履。
由于天热,印尼人一般不喜欢穿袜子。
男人扎的头巾,料子也很讲究、而且往往印有各种图案。
扎的方式随各地而异,扎成四角形、三角形或圆形。
头上戴的无边小黑色礼帽,通常是用平绒布制作,颜色发亮。
按印尼人的习惯,男人到了成年时就该戴上这种礼帽,表示已长大成人,要讲究礼仪了。
2 饮食印尼地处热带、不产小麦,所以居民的主食是大米、玉米或薯类,尤其是大米更为普遍。
大米除煮熟外,印尼人喜欢用香蕉叶或棕榈叶把大米或糯米,包成菱形蒸熟而吃、称为“克杜巴”。
不过,印尼人也喜欢吃面食、如吃各种面条、面包等。
印尼人吃饭不用筷子,而是用勺和叉子,有时也喜欢用手抓饭。
抓饭时,先把米饭盛在盘上,然后用右手指将饭捏成小团,送到嘴里一口一口地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尼西亚的习俗礼仪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简称印度尼西亚(印尼),位于亚洲东南部,面积191万平方公里,有“千岛之国”的盛名.各岛热带风光迷人,爪哇岛有著名的“花园城市”茂物,巴厘岛以“世外桃源”闻名于世.人口1.8亿,88%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宫方语言为印度尼西亚语,流通英语.
1945年8月17日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首都雅加达(Jakarta),华人称“椰城”.位于爪哇西北,人口660多万,是东南亚最大的城市,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海、空交通枢纽,也是亚洲南部与大洋洲的航运中心,印度尼西亚是物产丰富的国家,胡椒、木棉、锡产量均居世界第二,有“金鸡纳霜大本营”、“千岛之国”、“火山之国”、“南洋翡翠”的美称.我国与印尼已于1990 年8月8日恢复外交关系.
印度尼西亚地跨赤道,是一个典型的热带国家,气温高,雨量充沛,金鸡纳霜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国金鸡纳霜90%产自爪哇岛(Pulau Java),该岛也是世界上出产金鸡纳霜最多的岛屿,金鸡纳霜,也称奎宁,是热病,尤其是疟疾的特效药,为热带地区的必须品.“奎宁”一词出自印加语,原产于南美.金鸡纳霜从秘鲁传到爪哇,其中颇具周折.目前,印尼的金鸡纳霜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2%,
印尼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宜此树的生长.
与印尼商人打交道,应熟悉那里的风土人情,这对于双方交往是很有帮助的,印尼人不喜欢别人问他的姓名.一个种族繁杂的国家,其人民的风俗习惯也悬千差万别的,例如苏门答腊人通常喜欢睡在高地,而爪哇人都宁愿打地铺,印尼人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重深交,讲旧情,老朋友在一起可以推心置腹,若是一般交情的商人客户或朋友,虽然也客客气气,甚至谈得相当的投机,那也只能是形式上的事,真正的心里话是不轻易掏出来的.所以与印尼人交往,一两次见面是不能抱太大的希望的.要着眼于将来,应把印尼商人当作你的朋友,充分责现出你的真诚,才能获得他的信赖.
加深与印尼人的交情,还必须记住的一点是,印尼人喜欢客人到他们的家中做客访问,而且在一天中任何一个时间去拜访他们,都是受欢迎的.在印尼人家中作客,你可以看到,家家户户,即使不是十分富裕的家庭,其客厅的摆设布置也是很讲究的.到印尼人家中作客,可增加感情的交流.已成为与印尼人交往的一个诀窍.商业谈判,如果能选择在印尼人的家中进行,那是最好不过的事,这可以消除主客之间的隔阂,交易洽谈的效果更佳.如果你去的印尼人家里铺着地毯,那你在进屋前要把鞋脱掉.进入圣地特别是进入清真寺,一定要脱鞋.
印尼人很懂礼貌绝对不讲别人的坏话,自然也不喜欢那些讲别人
坏话的人,与印尼人见面可以握手,也可以点点头.在印尼,一般商务访问穿西服,打领带,穿长裤即可.访问政府办公厅应穿西装,须事先须约,准时赴约.印尼贸易事业是一种奇特的公私混淆的事业,大多数进出口业务由9个国营贸易公司(Niagas)经手.印尼商人做决定甚慢,业务谈判一般都很长,为求好结果,最好准备停留一周以上,商界好礼,尤其好互赠礼物.访问时宜准备一些小礼物给商人、官员及他们的妻子.应邀做客时,可以给主人带上一束鲜花,客人不一定非要送礼不可,但最好说几句感谢的话,或写个便条表示谢意.谈话时,避免谈论当地政治、社会主义和国外对他们的援助.
在印尼,伊斯兰教习俗的影响很大,目前,在全国各岛屿上,共有清真寺和小礼拜寺36.9万多座(据《印度尼西亚百科全书》),仅雅加达一地就有清真寺1000多座,小礼拜寺4000多座.1978年,在雅加达市中心落成的伊斯蒂拉尔清真寺是东南亚最大、最华丽的清真寺,可容纳10万余人.在印度尼西亚,有些清真寺不准进入,得严守当地规矩.
东南亚诸国的人民,一般说来都平易近人,和印尼人相处之道是不可愁眉苦脸,不要提起黛比夫人(日本有名的交际花,后嫁原总统苏加诺).印尼人最喜欢笑,心情舒坦就笑,顺利完成某件事就笑,笑是他们的另一种语言.他们也喜欢开玩笑,他们甚至认为“笑口常开”是社交上的一种礼貌.在印尼,一个具有良好教养的商人,在彼
此初次相识时,应马上把自己的名片送给对方.不然,休怪对方冷眼相待.
与印尼人同座时,有打招呼的习惯,印尼人搭火车旅行碰到陌生人同坐,如果自己那份食物先送到,他一定向对方打个招呼:“我们一起来,如何?”对方就回答:“谢谢您,请用吧”.印尼人认为左手是不洁净的,他们习惯用右手而忌用左手或双手去接食物及其他物品.
印尼人的习俗各异,爪哇人具有神秘的信仰,忌谈诞辰.巴厘女子爱赤膊露背,以表示圣洁.客人走进沙羌族的居凹区,必须大叫大喊,否则被认为来意不善.
印尼对于观光游客来说,是个好去处.岛屿众多,风光秀丽,值得一游.一般说来,东南亚地区的民族都很好客,当你前往访问某个家庭,有时候会遇到对方正在吃饭,在这种情况之下,印尼人一定会说:“来,跟我们一起吃饭”.邀你吃饭时,你不必客气.你若客气推辞,他们会认为你不懂礼貌.在印尼人家里,当你看到长相可爱的小孩,切莫抚摸小孩的头,如果你抚摸他的头,对方一定反脸相向.
商务活动,最好于9月至次年6月进行,7、8月多放假.12月
至次年2月阴雨连绵.每年假日不同,宜于旅行前查问清楚,注意饮食卫生,别喝生水.
海关规定,入关可携香烟200支,或雪茄50支,或烟草1公斤.酒1瓶未开,1瓶已开.进出口印尼币限2500Runiahs,外币不限,先报数额,出关时可携出.
计程车小费10%,饭店经常已在帐单中附加10%小费,其他服务各给100~200Rupiahs小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