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解毒片外用治顽疾(优秀范文五篇)
一个黄色小药片,外用能治10种病:痤疮、带状疱疹、疖肿

一个黄色小药片,外用能治10种病:痤疮、带状疱疹、疖肿话说有这么一种小药片,黄黄的,很多人家里可能都有备货,或者曾经接触过、使用过的一个老药,它就是牛黄解毒片;一听到牛黄,很多人都知道,没错,是解毒的大师,中医里常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意思就是疼痛、痒、疮这几大类的毛病,往往都和心有关系,尤其是热证出现的热毒肿痛,往往都蕴含了血热,会影响到心;而这牛黄,熟悉这味药的读者知道,它有个特别的归经,就是入心经,可以清除心脉、血脉中的热邪,所以,以牛黄为君的牛黄解毒片,就具备了清热解毒的神奇功效。
但是大部分人,只知道这个药是可以用来内服的,而且业界还有争议,因为这个药里,有雄黄这么个毒药,所以一些人认为此药绝对不能久服。
但是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方法,不是内服,而是外敷,相对就安全了许多。
这个药里,有牛黄,有雄黄,还有大黄、石膏、黄芩等一派清热解毒的配伍,所以如果用来外敷,治一些热毒引起的皮表毛病,不就正好很对路子吗!那具体这么用呢?方法很简单的。
这个小药片,也有的是药丸子,都可以,如果是小药片,往往是有个黄色的药衣包着,如果要外敷使用,这层外衣是要去掉的。
方法也很简单,用小刀刮掉,或者用湿抹布蹭掉,都可以,露出里面药,然后捣碎成粉末,然后集中起来兑水调和,混合成烂泥巴一样的药泥,闻起来清清凉凉的一股中药味儿,就可以用了。
具体治什么毛病呢?其实原则上,只要觉得是感觉热、红、肿、痒、痛、甚至起包、起热脓,都可以尝试,但是一定要注意,外敷一定要注意感染,破皮的情况最好不要用。
而且如果不是热毒引起的,这个方法肯定无效的,甚至有的读者是阳虚引起的白色溃疡(非热毒引起的红色溃疡),也用这个药泥去涂的话,那是会病上加病了。
听有经验的老师傅们讲,这个法子,治过痤疮、治过青春痘、治过急性咽炎、乳腺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毛囊炎、疖肿、中耳炎、带状疱疹等等;凡是判断下来,是热毒引起的,都可以对应去外敷患处,对症的话,效果极其明显,有的即使皮肤上看不出什么毛病了,比如带状疱疹,但是还感觉到隐隐作痛,这是余毒未清,还可以继续敷,直到没有任何症状。
牛黄解毒片适用疾病-牛黄解毒片的功效与作用

牛黄解毒片适用疾病牛黄解毒片的功效与作用
大家对于牛黄解毒片这种药物都不陌生了。
牛黄解毒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去火药,虽然牛
黄解毒片能够很好的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但是牛黄解毒片也不能过多的服用,那么牛黄
解毒片的功效作用是什么呢?牛黄解毒片的适用疾病是哪些呢?
1、治疗乳腺炎
需要适量的酒槽和牛黄解毒片,把牛黄解毒片研磨成细末和酒槽会调和成膏状敷在乳房疼
痛的部位,然后使用无菌的纱布覆盖固定好,每天换两次药,治疗三天之后乳房肿块就会
变软,一星期之后就可以痊愈。
2、可以治疗虫咬性皮炎
把适量的牛黄解毒片研磨成细末,用唾液调和成糊状敷在患处,每天换药三次,2到5天
后就可以痊愈。
3、治疗带状疱疹
把牛黄解毒片研磨成细末,用生理盐水调成糊状,敷在患处时用纱布固定住,每天换药3
到4次,一般5到7天就可以见效了。
4、化脓性中耳炎
把牛黄解毒片研磨成细末,先用双氧水把耳朵里面洗干净,再用干净的棉签擦干,把牛黄
解毒片的细末放入耳朵里面,每天使用一次,三天为一疗程,一般三个疗程就可以见效。
温馨提示:
牛黄解毒片的功效虽然出色,但是服用时也有一些副作用存在,这种药物有一定的成瘾性,服用以后会出现全身不适或者食欲下降以及兴奋失眠等不良症状。
牛黄解毒片外敷治疗带状疱疹一例

牛黄解毒片外敷治疗带状疱疹一例发表时间:2017-12-28T10:29:03.04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0期作者:孟晓锐[导读] 牛黄解毒片是一种清热解毒的常用的传统的中成药,它由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甘草组成。
太原理工大学校医院 030024关键词;牛黄解毒片外敷带状疱疹牛黄解毒片是一种清热解毒的常用的传统的中成药,它由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甘草组成。
方中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泻火之功效。
本药品口服适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殊不知此药在被老百姓常用口服的同时,它的外用功效近几年也被广泛流传使用。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
本病好发于成人,春秋季节多见,皮疹一般有单侧性和按神经节段分布的特点,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
2017年5月,我院应用牛黄解毒片外敷治疗带状疱疹一例,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患者,男,20岁,在校大学生,因右侧腋窝下起水疱而前来就诊。
查体,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体温36.8度,脉搏62min,意识清楚,观察疱体,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均未破,外周绕以红晕,簇状分布而不融合。
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其他无任何不适。
诊断为带状疱疹。
大夫观察小伙性格开朗、体格健壮。
与之沟通,不进行口服任何药物,单采用牛黄解毒片外敷来治疗。
具体操作:将牛黄解毒片适量研成细末后,用生理盐水调成糊状,将调好的药膏轻轻敷于患处,在药膏的上面覆盖一层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
小伙有时来本院换药,有时在寝室自行换药,每日坚持换药3-4次,连续治疗5天后水疱吸收干涸、结痂,随之,停止外敷,嘱其继续清淡饮食,多饮水,又5天后,随访,已痊愈。
小结;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因为肝胆火盛及脾虚郁久,外感毒邪而发,采用中药外敷可治疗此病,而牛黄解毒片因其特殊组成成分,局部应用有止痛防腐,收敛创面的作用,故此病例大胆创新,得到了很满意的效果,这样促进了中药的进一步应用发展。
小小牛黄解毒片能内服还能外敷,用它对付这4种病,功效奇特

小小牛黄解毒片能内服还能外敷,用它对付这4种病,功效奇特牛黄解毒片是一种畅销的中成药,主要由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甘草等成分组成,为非处方药,所以很多人家中都会常备。
一般来说牛黄解毒片常用于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症状,有降火解热的功效,但随着人们使用时间长了之后,发现小小的牛黄解毒片原来还能这样用,它不仅能内服还能外敷,用它对付这4种病,功效奇特,你了解吗?1.治疗急性扁桃体发炎急性扁桃体发炎通常伴有咽痛、吞咽痛等症状,严重时疼痛范围会扩大至耳后根,身体表现为畏寒、高热、头疼等现象,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由于高热等症状产生昏迷、抽搐等并发症,甚至演变成慢性扁桃体炎,很难治愈。
而此时吃药又会产生疼痛感,所以这时就可以取适量的牛黄解毒片磨成粉状,加入适量醋将其调成糊状,敷在肚脐眼以及脚底的涌泉穴处,用纱布固定,每天换药,只需3-5天,症状就会有明显好转。
2.治毛囊炎毛囊炎指单个毛囊感染发生化脓性炎症,常好发于头皮、颈部、胸背和臀部。
毛囊炎是一种有复发倾向的皮肤病,但用牛黄解毒片在家中就可以进行治疗,根据毛囊炎产生的范围大小取适量牛黄解毒片,磨成粉,用蜂蜜调成糊状,就可以直接用棉签将糊状的牛黄解毒片涂抹在毛囊炎表面即可。
每日1-2次,一般来说5日便可痊愈,但如果情况久久无法得到缓解,还是要及时去医院治疗,可能是身体内存在其他的疾病而引起的。
3.治化脓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分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通常这种疾病常发生在儿童身上,这里用牛黄解毒片治疗的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已经是一种很严重的情况了,其病因也十分复杂,需去医院及时就诊。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通常是细菌感染所致,也需要及时治疗,用药时先用双氧水将耳内清洗干净,再将粉末状的牛黄解毒片吹入耳内即可,每天1次,大概3-7天就会有明显效果。
4.治疗痤疮痤疮其实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痘痘,市面上有很多用于治疗痘痘的化妆品或者药,但是这类产品通常价格都不会很便宜。
牛黄解毒片,外用疗效好

牛黄解毒片,外用疗效好作者:姚春晓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13年第06期牛黄解毒片是传统的中成药,其主要成份有牛黄、雄黄、石膏、冰片、大黄、黄芩、桔梗、甘草等。
此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因此适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牙龈炎、日赤肿痛、口舌糜烂等病症。
牛黄解毒片本为口服用药,但经临床实践证明,外用牛黄解毒片也可治疗多种疾病。
1 治疗腮腺炎原料:牛黄解毒片及米醋各适量。
制法:将牛黄解毒片研成细末后,用米醋调成稀糊状。
用法:将调好的药膏敷于患处,在药膏的上面覆盖一层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次,一般病人,在治疗3~5天后即可见效。
2 治疗乳腺炎原料:牛黄解毒片与酒糟各适量。
制法:将研成细末的牛黄解毒片与酒糟混合,并调成膏状。
用法:将调好的药膏敷于患处,在药膏的上面覆盖一层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2次。
一般病人,在治疗3天后,乳腺肿块即可变软,数日后即可痊愈。
3 治疗疖肿原料:牛黄解毒片与京万红软膏各适量。
制法:将研成细末的牛黄解毒片与京万红软膏混合,并调成膏状。
用法:将调好的药膏敷于患处,在药膏的上面覆盖一层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1次。
一般病人,在治疗3~5天后即可痊愈。
4 治疗虫咬性皮炎原料:牛黄解毒片适量。
制法:将牛黄解毒片研成细末后,用唾液调成糊状。
用法:将调好的药膏敷于患处,在药膏的上面覆盖一层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3次。
一般病人,在连续治疗2~5天后即可痊愈。
5 治疗肌肉注射后遗留的硬结原料:牛黄解毒片与白酒各适量。
制法:将牛黄解毒片研成细末后,用白酒调成糊状。
用法:将调好的药膏敷于患处,在药膏的上面覆盖一层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
每日换药2次。
一般病人,在连续治疗3~4天后即可见效。
6 治疗带状疱疹原料:牛黄解毒片与生理盐水各适量。
制法:将牛黄解毒片研成细末后,用生理盐水调成糊状。
用法:将调好的药膏敷于患处,在药膏的上面覆盖一层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
牛黄解毒片外用的临床实践

牛黄解毒片外用的临床实践摘要:注射部位感染、牛黄解毒片外用、控制感染、3-5天治愈、护理应用。
无菌技术是护理工作基本操作也是进行各项操作最重要环节,往往因为操作不当会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也是护理工作的耻辱,属于护理差错,在20余年的护理工作中我院共发生5例因肌肉注射引起注射部位感染,经治疗痊治愈的病例现介绍如下:2牛黄解毒片主要成分:牛黄5g,雄黄50g,石膏300g,冰片25g,大黄200g,黄芩150g,桔梗100g,甘草50g。
牛黄、冰片研细。
其余黄芩等四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加入大黄、雄黄粉末,制成颗粒,干燥,再加入牛黄、冰片粉末,混匀,压制成1000片(大片)或1500片(小片)或包衣,即得3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3.1雄黄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对雄黄的药理作用及毒性进行了考察,表明可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3.2 冰片可抑制或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等临床常见细菌具有抗炎作用:冰片中的主要成分龙脑与异龙脑均能抑制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其原理可能与拮抗PGE和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有关。
3.3,黄芩苷的开发利用主要是应用其抗炎、降压等活性,对其他药理活性的研究利用相对较少。
3.4《神农本草经》记载,桔梗性平,味苦,辛,具有化痰止咳、利咽开音、宣畅肺气、排脓消痈的功效。
近年来,作为药食同源的传统中药,桔梗在免疫调节、抗炎、祛痰、保肝、降血脂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
总结以上四个病例,病因都由于操作不当,无菌观念不强引起的注射部位臀大肌感染,局部症状开始发痒,继而出现局部皮肤微热,痒感加剧,皮肤温度升高,局部皮肤发红、肿胀明显、疼痛。
4具体操作;将牛黄解毒片碾成粉末状,与75%的酒精混合成泥状,均匀涂抹在感染部位:外层用塑料包裹,以防止酒精蒸发。
每日更换两次药物保持药物湿润,使其充分发挥抗炎作用5疗效:治疗一天后患者主诉痒感减轻,两天后局部肿胀减轻,三至五天皮肤红肿消失,说明局部炎症已消散,继续外敷一天以巩固治疗效果,经观察,经此处理后,注射部位感染情况均未出现反复,患者痛苦少,费用低,操作简单,病程短,便于临床推广。
三种咽炎偏方治愈顽疾:牛黄解毒、喉疾灵、抗

三种咽炎偏方治愈顽疾:牛黄解毒、喉疾灵、抗
*导读:咽炎疾病是呼吸道一种非常让人头疼的毛病,也非常难受,如果得了这种咽炎将会彻夜难眠。
以下三种咽炎偏方可以治愈顽疾,如牛黄解毒、……
咽炎疾病是呼吸道一种非常让人头疼的毛病,也非常难受,如果得了这种咽炎将会彻夜难眠。
以下三种咽炎偏方可以治愈顽疾,如牛黄解毒、喉疾灵、抗病毒口服液
急性咽炎偏方1、抗病毒口服液:每次服10ml(1支),每日3次。
能疏风清热、活血消肿,可用于风热型咽炎。
急性咽炎偏方2、喉疾灵胶囊:每次服4粒,每日3次,儿童酌减。
能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用于风热喉痹。
急性咽炎偏方3、牛黄解毒片:每次服2~4片,每日服2~3次,儿童酌减。
能泄热通便,可用于急性咽炎属肺胃热盛、大便秘结者。
专家认为一般患有急性咽炎的患者,会出现咽部红肿疼痛,有时还会出现干燥的现象,这样的情况使得患者在正常的生活中出现饮食的问题。
那么治疗这样的症状除了配合医院还可以寻求一些偏方。
第1 页。
牛黄解毒片的妙用:外用

牛黄解毒片的妙用:外用带状疱疹.用牛黄解毒片数片,将牛黄解毒片压碎成粉,用盐水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每日3-4次,数天即可见效。
咽喉炎. 用牛黄解毒片数片,将牛黄解毒片压碎成粉,用60度以上白酒调为糊状,敷于喉结患处, 一般敷药后约30分钟,患者会感咽部舒适,用药数次即可消炎。
牛黄解毒片具有清热、降火、解毒、消炎的功效!用大丸药亦可,但加大药量,需用4-6丸!-----------------------------------------------------红斑狼疮【治法】清心火,凉血热,解热毒。
【辨证】肝郁化热,心火内炽,血热成瘀。
【组成】生地20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怀牛膝15克,苦参15克,蒲公英20克,紫花地丁20克,花粉15克,当归15克,连翘15克,黄芩15克,甘草10克。
【用法】先将上药用适量水浸泡30分钟,再放文火上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两次煎出的药液混合。
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股骨头坏死处方:黄芪60克.伸筋草10克.秦艽7克.当归20克.川芎15克.炮附子3克.白芍20克.苏木10克.泽兰15克.独活10克. 生地30克.枸杞10克.大蜈蚣一条.生姜20克.制没药8克.菟丝子10克.巴戟天7克.人参10克<野山参更好>.三七10克. 茜草10克.透骨草10克.赤芍10克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又称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头软骨炎、股骨头扁平症。
多见于5 -14岁的男童,或者30-50岁女性。
引起本病的原因有:外伤后供血障碍;轻度感染致使供血障碍或骨骺生长过快;过敏反应或缺乏维生素所致。
中医认为股骨头受伤,由于病人肝肾亏虚,则筋骨失养,故见骨质坏疽,筋骨枯萎,屈伸不利。
[治法]:滋补肝肾,活血通络,强筋健骨-------------------------------------------风湿药酒用料.配方: 优质米酒<或60度以上白酒>、金环蛇、银环蛇、过树龙蛇、双线蛇、防风、独活、当归、川芎、熟地、茯苓、杜仲、党参等多种名贵动植药物精心泡制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黄解毒片外用治顽疾(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牛黄解毒片外用治顽疾牛黄解毒片外用治顽疾牛黄解毒片由牛黄、雄黄、石膏、冰片、大黄、黄芩、桔梗、甘草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常用于火热内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症。
近年来,临床医生经实践发现它外用治病的新方法:治带状疱疹:将牛黄解毒片压碎,加入生理盐水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每日3~4次。
一般用药3~6天即获显效,且愈后不留后遗症。
治乳腺炎:将牛黄解毒片研末同酒糟和匀外敷患处,每日两次。
一般用药3天肿块变软,肿消痛除,乳汁畅通。
治毛囊炎:将牛黄解毒片研为细末,用蜂蜜将药末调成糊状,外涂局部,每日1~2次。
一般用药2~3天即可治愈。
治疖肿:将牛黄解毒片研末和京万红软膏调匀敷患处,每日换药一次,连用3~5日可愈。
治注射部位局部感染:把牛黄解毒片压碎,加入60%酒精适量调成糊状敷患处,用无菌纱布覆盖,约1~2小时酒精挥发后,再滴入酒精湿润。
每6小时换药一次,每日3次,5天为一疗程。
治化脓性中耳炎:先将患耳用双氧水清洗干净,再用棉签拭干。
然后将牛黄解毒片(研为细末)吹入耳内,每日换药一次,3次为一疗程。
一般连用1~3个疗程可愈。
第二篇:清痰治顽疾清痰治顽疾中医学理沦认为,临床上许多怪病预疾,与人体内的痰湿密切相关、痰饮是体内水液的病理性代谢产物,是引发多种疾病的根源之—。
正常的水液代谢途径为:饮食所摄入的水液,进入胃中,经过脾胃的运化,输送到肺而分布全身,输送到膀胱而排出体外。
如果水液代谢过程受阻,不能化生成为正常的津液,就会形成痰饮而停留在体内,引发不同的疾病。
痰饮停留的部位不同,会造成不同的疾病。
比如说,痰饮停留在肺部,会引起咳喘;停留于心窍,会引起癫狂,等神志失常;痰阻于胃肠,会引起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不适;停留于经络、关节,则会引起肢体麻木、关节疼痛;停于咽喉,会导致咽中梗塞不舒。
为了消除痰饮,可以对症采用不同的方法。
健脾胃取白术、姜半夏、枳壳各6克,加水煎煮后取药汁服用。
古人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白术调理脾胃,其运化津液功能正常则痰无从生成。
半夏通行脾胃气机,使痰饮无停留之所。
枳壳辅佐白术、半夏,可促使蓄积的痰饮从体内排出。
此法适用于痰饮停留于胃肠而致的恶心、腹胀等病症。
温肺寒用干姜、桂枝各6 克,细辛1克,大枣50克。
将前三种药物研成细末,大枣上锅蒸烂后去皮核捣烂。
将药末与枣泥混匀,加入面粉和水揉成团,分成小块在锅中烙熟后即可食用。
干姜、细辛温肺除寒,桂枝温通经络.大枣补益气血。
做成小饼食用,食助药性,既能减轻药物的副作用,又能帮助药物发挥正常的治疗功效。
此法可温肺化痰,防治老年人易患的咳喘、慢支等病症。
清热法取鱼腥萆、芦根、连翘各15克,加水煎煮之后倒出药汁,加入冰糖调味后饮用。
邪热郁滞肺中,会导致咳喘痰黄,胸闷气急等不适。
此法所用的鱼腥草、芦根、连翘,具有清肺化痰之效。
适用于肺炎、支气管炎等病症的治疗。
豁痰法取茯神、菖蒲、竹茹、莲子心各10克,加水煎点后服用。
痰饮阻塞心窍,往往造成心神不安,甚至精神恍惚,语言错乱等症状,根据痰邪作祟的发病因素,选用茯神、菖蒲来豁痰开窍,竹茹、莲子心清心火,安心神。
此法适用于心烦失眠、神志不安等病症的治疗。
益气法取甘草、浮小麦、人参、橘红各15克,研成细末之后加入蜂蜜,调成药丸服用。
每次3克,每天1次。
人参、甘草、浮小麦补五脏,安定神志。
橘红化痰排浊。
此方适用于痰饮停滞而兼有气短乏力、虚烦失眠等病症的治疗。
第三篇:巧用麻黄治顽疾巧用麻黄治顽疾巧用麻黄治顽疾这篇帖子是有感于自己的胆怯而转。
今天晚上又和老太太的两个女儿通了电话,答应她们周末再去看看。
老人是我暑假前接受的一位中风后遗症患者,左侧偏瘫,因隔壁病床病人推荐而找到我,然使尽浑身解数,头针、眼针皆用,只左腿活动略又改善,余无改善。
老人偏瘫为软瘫,体胖肌肉松弛,判为黄芪体质,处以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初用40克,后加之200克,依然无效。
那段时间,刚好在看续命汤,意欲一试,但遍查资料,续命汤用于突发四肢不用、神志清楚的病症疗效较好,较少用于脑血管意外的偏瘫。
最近看麻黄剂的资料,又欲以麻黄剂一试,但患者平素心慌、短期,两个女儿对母亲极为孝顺,我唯恐用麻黄剂造成不良反应,思量了一晚,还是不敢用。
有感于此,附上许士骠先生文章一篇巧用麻黄治顽疾许士骠麻黄一药,《神农本草经》定位于“中品”,《景岳全书?本草正》曰:“麻黄以轻扬之味,而兼辛温之性。
《别录》则认为:“不可久服,令人虚。
”故古人有麻黄不过钱之说而流传至今。
据现代药理报道,麻黄中的麻黄碱具有收缩周围血管,升高血压,与肾上腺素有相似作用,还有强心作用等。
这些对临床应用麻黄时不可忽视。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载:“[弘景]麻黄疗伤寒,解肌第一药”。
苏颂举例曰:“张仲景治伤寒,有麻黄汤及大、小青龙汤,皆用麻黄。
治肺痿上气, 有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皆大方也。
”(《本草图经》草部中品之上卷第六,辑复本)古代名家有单用麻黄治诸疾不解者,如《千金方》以麻黄醇汤主治伤寒黄疸表热者;《金匮要略》以甘草麻黄汤主治里水黄肿,麻黄附子汤主治水肿,脉沉小,属少阴者;《圣惠方》用麻黄、桂心治风痹冷痛,《宣明方》以麻黄治中风诸病等临床验证。
历代医家,善用麻黄治顽疾不胜枚举。
笔者从医近40年,略有所悟,举例验证。
一、辛温发散治高热1956年初夏, 陈姓患者,男性,20岁,患流感3天,体温40?1℃。
证见肌肤灼热,无汗,喜睡不欲食,呈昏昏之状,苔厚黄,脉浮洪数,此乃风寒束于肌表,热郁不得以散,故用麻黄汤治之。
麻黄20g,桂枝20g,杏仁15g,生甘草15g,服1帖, 煎3次,间隔2小时服完,并嘱多喝淡盐开水,7小时后大汗淋漓,汗出而散,体温正常,顿感头清神爽,晚饭食欲正常,惟感两腿微软,余证均瘥,病愈而安。
1996年盛夏,治张姓患者,男性,57岁。
患者突发流感,头昏欲睡,四肢软弱无力,不思饮食,肌肤灼热,盛夏无汗,畏风。
无咽痛,不咳。
脉浮洪数,苔薄黄。
此乃风寒挟暑束于肌表不得达,故拟麻黄、桂枝各30g,辛温发汗;银花、连翘各30g以清热;豆豉、山栀解暑温。
1帖分3次煎服,每隔2小时服完,并以被蒙头而盖,多喝淡盐开水。
服后2次大汗淋漓,当日深夜测体温已降至36?5℃,第2天体温正常而未复发。
正如李时珍所谓:“麻黄乃肺经专药”,此言肺经者,乃藏象理论之肺也。
笔者治高热者,只要2个以上肺经症状,必首选重用麻黄,皆获显效。
二、平喘解痉治剧咳临床上常见伤风感冒后留下剧咳不止者,或急性支气管炎出现剧烈呛咳者,往往延续数周或数月不愈,苦不可忍。
诸多患者往往先求治于西医西药,打针、补液、吃药,各种抗生素、镇咳化痰药均不见效而才求助于中医中药,中医治疗此疾颇有疗效。
笔者略举2例。
其一,患者姓孟,女性,50余岁,感冒后留下呛咳不已,少痰带血,两胁痛,已达3月余。
曾用西药打针补液,口服镇咳化痰药均无效而求助中医。
笔者拟三汤治之,重用生麻黄20g,3剂。
患者服完2剂即诸症皆除。
其二,女性患者,姓周,28岁,突发急性支气管炎,呛咳不已,剧则恶心呕吐,涕泪俱下,胸胁少腹疼痛,尿亦自出,苦不可言。
虽经西药治疗,诸症不减反剧已7周。
无奈之中求治于笔者,即拟麻杏石甘汤治之。
方中用生麻黄20g,生石膏60g,杏仁、甘草各15g,5帖。
服完3帖诸症皆除。
其实《本经》中明确指出,麻黄有“止咳逆上气”功效,颇有见解。
上述两例临床突出之处在于皆因黏痰阻于肺经气道而不得出,造成肺气上逆所致,非无痰也。
咳血者,呛咳剧烈不愈所为;肺气阻滞而逆,治节失控而尿自出;胸胁少腹痛是剧咳不止使然。
故重用生麻黄豁痰出,咳自止, 血自停、气自平,古人云:治咳先治痰,痰去咳即止。
痰阻气道,非麻黄不可为。
三、轻扬辛开治失声1986年夏秋之交,王姓患者, 男性,36岁,平素好烟嗜酒,加之社交频繁,突然失声不语3天。
经友人介绍来就医。
察看咽喉无红肿、不痛,不发热,苔薄白,脉平。
笔者即以麻黄加桔梗汤治之,生麻黄20g,玉桔梗20g,生甘草20g,试服3帖。
药后患者电告笔者,发声已常,其欣慰之情难以言表。
其实《圣惠方》有麻黄治户咽痛痹,语声不出者。
愚意患者是受之于风寒束缚于咽喉所为,故重用麻黄轻扬辛开散寒之力,辅以桔梗为宣肺散寒诸药之舟辑,力至风寒即散也。
四、辛温逐寒治顽痹陆姓患者,女性,50余岁。
主症腰背四肢麻木不仁,无疼痛,指压针刺感觉迟钝,终年无汗,盛夏季节畏风裹衣,卧则盖被,病程达10年余,虽经本市多家大医院诊治无效。
另有患者姓叶,女性,70余岁。
据述3年前因洗冷水澡,导致腰腿麻木不仁,逐年加重,左腿伸屈不利,难以上下楼梯,行走困难,膝关节疼痛, 有骨擦声,各方医治无效。
以上两例,笔者均以小续命汤法治之。
方中重用生麻黄、川桂枝(各)20g,借其辛温发散之力,配以羌活、独活、防风去其风湿之邪;制川乌、制草乌温散寒毒;生姜、甘草调和化毒。
陆姓患者经3月治疗,诸症均除。
叶姓患者7天见效,3周后皆愈,两患者至今未复发。
笔者受甄权启迪,麻黄“治身上毒风痿痹,皮肉不仁,主壮热温疫,山岚瘴气”之说不假。
五、活血化瘀治脑疾1994年,一老妇陪其子(42岁)周某, 因偏瘫不语求治。
据述周某于1年前,因被某一大医院CT诊断为“脑血管畸形”而手术,术后即逐步出现不语、右侧偏瘫,右手指紧握不能屈伸,右足步履不能, 经多方诊治均无改善。
刻下患者面色暗红,精神萎靡,右侧偏瘫,四肢肌肤寒冷,不语。
舌质暗,苔薄,脉带沉涩。
辨证为瘀血阻于脑络所致,即以自拟“通脑方”(生麻黄、桂枝、北细辛、川芎、生甘草等)7帖试治,复诊时无效,即加重麻黄、桂枝用量,从10g改为20g,继服7帖,三诊时仍无改善。
随即加重麻黄、桂枝用量至30g,四诊时右手指能自行屈伸,但握力差。
原方续服3月,症状明显改善,能言能走,无须其母扶搀。
经半年治疗,基本恢复正常,现已正常上班工作至今。
1991年某大学教师姓赵。
男性,50岁突患中风,经CT诊断为脑内血肿。
笔者的自制“通脑方”重用麻黄20g,经半月治疗中风偏瘫明显改善,治疗1月即偏瘫恢复正常。
经CT复查,脑内血肿已吸收。
笔者受益于《本经》,指麻黄能“破坚积聚”也。
体会1.麻黄的功能与作用,除辛温发表,止咳平喘之外,还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现今多已淡化,从而忽略了麻黄在临床上的适应证。
2.麻黄的用量,不能拘泥于轻扬发散,辛温力强而不敢重用之,或拘泥于现代药理对麻黄碱等副作用而束缚之。
麻黄与麻黄碱之间既有相似的一面,更有不同之一面。
3.现代药理报道,麻黄碱具有强心、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并能通透血脑屏障、深入骨髓等作用,可为我所用,引以思考。
4.重用麻黄治顽疾,关键在于精确的辨证,在于求本,方药的组合在于突出重点,论治的规则在于掌握病机变化,理法方药在于协调统一是核心,应用其它中药(尤其是“下品”毒药)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