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节: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4.2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单纯扩散和促进扩散

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
载体蛋白有时称作透性酶(permease)、移位酶 (translocase)或移位蛋白(translocator protein),
一般通过诱导产生,它借助自身构象的变化,在 不耗能的条件下可加速把膜外高浓度的溶质扩散到膜内,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1.单纯扩散
(1)定义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又称简单扩散、被 动运送(passive transport),指疏水性双分子层细胞 膜(包括孔蛋白在内)在无载体蛋白的参与下,单纯 依靠物理扩散方式让许多小分子、非电离分子尤其是 亲水性分子被动通过的一种物质运送方式。
相对分子质量小 易通过扩散进出细胞 脂溶性
极性小
单纯扩散运 输的物质
气体分子(O2、CO2) 脂肪酸 乙醇 甘油 苯 某些氨基酸分子
结论
单纯扩散对营养物的运 送缺乏选择能力和逆浓度梯 度的“浓缩”能力,不是细 胞获取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
2.促进扩散
(1)定义
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指溶质 在运送过程中,必须借助存在于细胞膜上的 底物特异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的协 助,但不消耗能量的一类扩散性运送方式。
它能保证细胞与外界进行合理的物质交换。
二、物质运输方式
除了原生动物外,其他各大类有细胞的微生
物都是通过细胞膜的渗透和选择吸收作用,
从外界吸取营养物的。
运 不通过膜上载体蛋白:单纯扩散
送
方
不耗能:促进扩散
式 通过膜上载体蛋白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九.课后作业
1. 请简述主动运输的定义、过程及其在细胞生理活动中的重要性。
答案:主动运输是指细胞通过载体蛋白,消耗ATP能量,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或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跨膜运输物质的过程。它在细胞生理活动中的重要性体现在维持细胞内外物质浓度梯度,支持生命活动,如营养物质的摄取和废物的排出。
2. 请举例说明胞吞和胞吐的过程,并阐述它们在细胞功能中的作用。
4.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主动运输过程中载体蛋白的作用。
答案:实验步骤如下:
a. 准备两组细胞样本,一组正常细胞,一组经过基因敲除处理,去除载体蛋白基因的细胞。
b. 将两组细胞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
c. 测定并比较两组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
d.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载体蛋白在主动运输过程中的作用。
4. 教室布置:设置实验操作区,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便于学生观看教学资源和实验演示;划分小组讨论区域,便于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细胞是如何选择性地摄取和排出物质的吗?这些过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具体体现?”
- 针对评价结果,采取以下措施:
a. 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巩固知识点。
b. 调整教学进度和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04-2-主动转运

4.2 细胞跨膜运输:主动转运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胞跨膜运输的基本方式:扩散运输。
今天给大家重点谈谈物质跨膜运输的另一重要方式:主动转运。
什么是细胞跨膜主动转运呢?我们把需要转运蛋白参与,需要消耗能量,能够逆着电化学梯度实现溶质的跨膜运输过程称作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好比抽水机从低处把水泵到高处,细胞的主动转运是由一些称作“泵(pump)”的转运蛋白完成的。
一、转运蛋白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转运蛋白(transporter)。
转运蛋白又称作转运体(carrier)或通透酶(permease),它可与特定的待转运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可逆的构象变化将该溶质分子从膜的一侧运输到另一侧。
转运蛋白跨膜运输“货物”分子的过程类似酶和底物的反应,有最大运输速率和亲和反应常数,可以被竞争性或非竞争性抑制剂所抑制,但转运蛋白对被运输分子并不会造成改变。
转运蛋白介导的主动转运对细胞代谢小分子的跨膜运输和维持离子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一些特殊的哺乳动物细胞中,甚至多达2/3的细胞代谢能量被消耗在跨膜主动转运过程上。
二、细胞跨膜主动转运细胞的主动转运是一耗能过程。
因此,按照能量来源不同可把细胞跨膜主动转运分为三种方式:协同转运、ATP驱动泵转运和光驱动泵转运。
下面我们逐一来做介绍。
1.协同转运首先是协同转运(cotransport),是指特定的转运蛋白可利用某一种分子或离子在膜两侧顺电化学梯度扩散时所产生的“势能”,逆电化学梯度运输另一种分子或离子,介导协同转运的蛋白称偶联转运蛋白。
协同转运可表现为同向转运和反向转运两种情形:同向转运能够实现顺梯度扩散分子与逆梯度转运分子朝同一个方向进行运输,由同向转运蛋白或共转运蛋白介导;而反向转运则将两种分子朝不同方向进行运输,由反向转运蛋白或交换蛋白介导。
细胞的转运蛋白将两种“货物”分子紧密伴随协同转运,充分利用其中一种分子的电化学梯度“势能”,这是多么节能的运输方式啊!我们举一些典型实例来说明协同转运:(1)钠离子梯度驱动的协同转运:我们知道钠离子是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阳离子,细胞内外存在很高的钠离子浓度梯度。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一、主动运输1.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响所释放的能量,这种运输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2.生理意义: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二、胞吞和胞吐1.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外表,这局部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
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别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
2.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然后移动到细胞膜处,并与之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
3.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不能利用载体蛋白进出细胞,只能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
这两种方式的存在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特点。
(1)只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2)在果脯腌制过程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3)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同一种载体蛋白( )答案:(1)×(2)×(3)×2.离子和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连线]3.大分子物质的运输[填表]类别方式过程进细胞胞吞大分子→细胞膜外表→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小囊从细胞膜上别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出细胞胞吐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大分子排出细胞课堂互动探究案【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额外提供能量;有些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素养达成】1.通过列表比拟,掌握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三种类型。
(科学思维)2.掌握区分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方法。
(科学思维)3.结合具体实例,理解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社会责任)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每个公民都能自由进出香港吗?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进出香港?假设你到香港去学习,你会以何种交通方式进出香港?同样的道理,不是所有物质都能自由进出细胞,即使能够进出细胞,其方式也可能各不一样。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一

-实物观察与模拟实验演示
教学过程
首先,我会以一个引导性的问题开始今天的课程:“同学们,我们知道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那么细胞是如何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呢?”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引起大家对细胞膜功能的思考。
1.导入新课(5分钟)
我会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即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接着,我会引入今天的新课——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我会强调这部分内容对于我们理解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重要性。
7.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撰写一篇关于细胞膜物质交换方式的小论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细胞生物学相关书籍:《细胞生命的礼赞》、《细胞膜生物学》等,这些书籍中包含了关于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更深入的内容。
-科普文章和期刊:如《科学美国人》、《自然》等,这些期刊中经常有关于细胞膜最新研究的报道和解读。
2.知识讲解(15分钟)
(1)主动运输:我会解释主动运输是指细胞在消耗能量的情况下,逆浓度梯度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转运到高浓度区域。此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细胞需要消耗能量进行主动运输?
(2)胞吞和胞吐:我会讲解胞吞和胞吐是细胞膜的一种特殊功能,通过这种方式,细胞可以摄取或排出较大的分子和颗粒。
答案: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在物质跨膜运输中起着关键作用。例如,载体蛋白负责特异性地识别和转运物质,如葡萄糖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进行跨膜运输;离子通道则允许特定离子通过,如钙离子通道在神经细胞中发挥作用,调节神经信号的传递。
5.解释ATP在主动运输中的作用。
答案:ATP(三磷酸腺苷)在主动运输中作为能量源,为离子泵和载体蛋白提供能量。当ATP水解成ADP和无机磷酸时,释放出的能量被用于驱动离子泵或载体蛋白的构象变化,从而完成物质的跨膜运输。例如,钠-钾泵在消耗一个ATP分子的同时,将三个钠离子泵出细胞,两个钾离子泵入细胞。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教学设计《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的概念及特点。
学生能够阐述主动运输的过程、条件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学生能够了解胞吞、胞吐现象,并解释其原理及在细胞物质交换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逻辑思维。
运用模型构建和模拟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的过程。
通过案例分析,加强学生对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在生物体内应用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探索生命奥秘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胞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和精细性,增强对生命科学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主动运输的过程、条件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胞吞、胞吐的原理及意义。
教学难点:主动运输中载体蛋白的作用及能量来源;胞吞、胞吐过程中膜的变化及物质交换的机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课件,系统讲解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的相关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的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
模型构建法:利用纸板、塑料球等材料制作细胞膜、载体蛋白、溶质等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的过程。
模拟实验法:设计简单的模拟实验,如使用不同浓度的溶液模拟细胞内外环境,观察溶质在膜上的运输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约5分钟)情境创设:展示一张细胞内外环境差异的图片或短视频,如红细胞在血液中运输氧气的场景,强调细胞内外物质浓度的不同。
提问:“细胞是如何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吸收或排出这些物质的呢?”引发学生思考。
引出主题:简要回顾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概念,然后引出主动运输的概念,强调其逆浓度梯度运输的特点。
提及胞吞、胞吐现象,作为细胞物质交换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2. 讲授新知(约30分钟,详细分解)主动运输:a. 概念阐述:清晰定义主动运输,强调其需要消耗能量和逆浓度梯度运输的特点。
初中生物细胞物质交换教案

初中生物细胞物质交换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膜的功能和特点。
2. 掌握细胞通过细胞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与细胞物质交换相关的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1.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
2. 细胞物质交换的过程。
教学难点:1. 理解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
2. 掌握细胞物质交换的过程。
教学准备:1. 课件:细胞膜的图片和动画。
2. 教学素材:一些与细胞物质交换相关的例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
2. 提问:细胞膜是全封闭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a. 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
b. 细胞膜可以让一些离子和小分子通过,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c. 细胞膜不让一些大分子如葡萄糖通过。
2. 讲解细胞物质交换的过程。
a. 被动运输: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扩散和渗透作用,从高浓度区域移动到低浓度区域。
b. 主动运输: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载体蛋白,从低浓度区域移动到高浓度区域,需要消耗能量。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举例说明与细胞物质交换相关的生活现象,如植物的吸水和失水、人体的呼吸等。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物质交换过程。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和物质交换的过程。
2. 强调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细胞物质交换的过程图,加深对物质交换过程的理解。
2. 选择一个与细胞物质交换相关的例子,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和物质交换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细胞物质交换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在作业布置方面,可以通过绘制图示和分析实例,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一、教学内容本章节内容来自人教版(2019)必修1生物教材,为第4.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主要内容包括:1. 主动运输的定义、意义及特点;2. 主动运输的方式及作用;3. 胞吞胞吐的定义、过程及作用;4.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及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主动运输的定义和意义,并通过实例说明主动运输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例如,通过讲解细胞膜上的钠钾泵,使学生了解主动运输在维持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主动运输的两种方式及其特点。
例如,讲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使学生了解两种方式的差异及各自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3. 学生能够理解胞吞胞吐的定义和过程,并通过实例说明胞吞胞吐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例如,通过分析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使学生了解胞吞胞吐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4. 学生能够掌握胞吞胞吐的特点,并能够运用这些特点解释生物体内的相关现象。
例如,通过讲解胞吞胞吐在物质运输、细胞通信和细胞分裂中的作用,使学生了解胞吞胞吐在生物体内的应用。
5. 学生能够运用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的知识,分析生物体内的一些生理现象,并提出合理的解释。
例如,通过分析植物细胞吸收无机盐的过程,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植物细胞吸收无机盐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主动运输的定义和意义重点解释:主动运输是指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运输到高浓度区域的跨膜运输方式。
这一过程对于细胞维持正常功能至关重要,例如,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差、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等。
2. 教学难点:主动运输的方式及特点难点解释:主动运输主要有两种方式: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是指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帮助物质跨膜运输,而主动运输则是细胞通过自身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运输到高浓度区域。
这两种方式的差异及各自特点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外界溶液浓度
小于
细胞质浓度 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
大于
细胞质浓度 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
等于
细胞质浓度 保持原状态
水分子的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 跨膜运输也是这样的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用酶解法除去新鲜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得到原生质体,将其置于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
一、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渗透作用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 )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 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 : ①具有半透膜;
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渗透作用的实质:
单位时间由清水进入蔗糖溶液中的水分子_多__于__蔗 糖溶液进入清水中的水分子,导致蔗糖溶液液面上_升____。
4.浸泡在一定浓度KNO3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 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与此过程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有( )
A.液泡
B.线粒体、液泡
C.线粒体
D.线粒体、高尔基体
【解析】选B。质壁分离与水分的流失有关,水分的流失与液
泡有关。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与细胞吸收K+和NO3-有关,细 胞吸收K+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能量,故该过程与线粒
后,原生质体一定不发生( )
A.质壁分离
B.渗透失水
C.颜色加深
D.吸水力增大
【解析】选A。用酶解法除去新鲜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细
胞的细胞壁得到原生质体,将其置于0.3 g/mL的蔗糖溶液中,
原生质体会发生渗透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大,因而颜色加深,
吸水力增大。由于不存在细胞壁,因而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代谢
第2节: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一、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半透膜: 某些物质可
以透过,另一 些物质不能透 过的多孔性膜 ,叫半透膜。
一、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模拟膜的通透性实验记录表
实验步骤
装置A
装置B
实验现象
蒸馏水颜色 长颈漏斗液面
结果分析
变蓝
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最终平衡
不变色 液面上升
2.为探究植物A能不能移植到甲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 小组通过实验测定了植物A细胞液的浓度,实验结果如表。为 保证植物A移植后能正常生存,则甲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 )
浓度(mol/L) 0.15
0.2
0.25
0.3
质壁分 离状态
不分离 刚分离 显著分离 显著分离
A.≤0.15 mol/L B.≤0.2 mol/L
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 液,结果会怎样?
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水分子数 :渗入=渗出 ,故液面不会升高。
4.如果将烧杯中的溶液与漏斗中的溶液互换,液面 怎么变化?原因?
液面下降.因为烧杯中蔗糖浓度>漏斗中溶液浓度,单位时间 从漏斗中扩散到烧杯中的水分子数量比较多,所以液面下降。
体有关。
5、将一块新鲜马铃薯切成5块,放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 液中,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果是
蔗糖浓度g/ml 0.05
0.10
0.15 0.20
0.25
质壁分离情况 不发生 不发生 刚发生 发生 发生
则马铃薯的细胞液浓度大约为 g/ml
A、0.05—0.10 B、0.10-0.15
C、0.15-0.20
3.(2012·天津模拟)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 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图。若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 移入a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增后减 【解析】选B。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 相当于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细胞渗透吸水,质量将增大。
C.≥0.2 mol/L
D.≥0.3 mol/L
【解析】选A。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土壤溶液浓度时,细胞会失水发生质
壁分离,植物不能正常生存。由表中信息可知,该植物细胞液的浓度介于0.15
mol/L和0.2 mol/L之间。因此,为保证植物移植后能正常生存,甲地土壤溶液
的浓度应<0.2 mol/L,决不能等于0.2 mol/L,因此只有A项是正确的。
【注意】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刚分裂形成,无液泡,不能进行渗透作用, 吸水方式为吸胀作用;与外界溶液接触时,不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二、质壁分离与复原
发生质壁分离
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质壁分离时液泡的变化:体积变小、颜色变深。
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的变化:体积变大,颜色变浅。
二、质壁分离与复原
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与渗透吸水装置
漏斗中的 Cu2+经扩 散作用进入 烧杯中
红墨水中的 染料分子不能经 过扩散作用进入 烧杯中,水分子 进入漏斗中,液 面上升。
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单位时间内水分子数:渗入玻璃纸>渗出玻璃纸
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 还会升高吗?
不会, 因为纱布的孔隙很大, 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透过.
二、质壁分离与复原 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二、质壁分离与复原 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细胞壁 原生质层
细胞膜 液泡膜
大液泡
大于 小于 等于
细胞质
失水 吸水 不吸水 也不失水
二、质壁分离与复原
(2)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现象与原因
①现象:_细__胞__壁__与__原_生__质__层__分离; ②外因:_外__界_溶__液___浓度>_细__胞__液__浓度,导致细胞_ _失__水__; ③内因:__细__胞__壁_的__伸__缩__性__小_于__原__生__质__层___。
D、0.20-0.25
6.将人类的红血球置于不同浓度蔗糖液中,浸泡半小 时之后的结果如图4-3。依照血球外形的变化判断蔗 糖液的浓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丙>丁>甲>乙 D.丙>乙>丁>甲
7. 将甲乙两种不同植物的成熟活细胞置于0.3mol/l 的蔗糖溶液中,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如图所示
外界溶液
细胞壁
渗透装置
清水
半透膜
蔗糖 溶液
原 细胞膜
生 质
细胞质
层 液泡膜
细胞液 成熟植物细胞
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
结论: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完整的渗透系统
二、质壁分离与复原
(3)质壁分离说明以下问题 ①判断细胞的死活; ②测定细胞液的浓度范围; ③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④ 比较未知溶液浓度的大小 ⑤验证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伸缩性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