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ppt课件

地球上总共有193个国家,中国足球 排名82,作为中国人你有何感想?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Western countries’ traditional sports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体育文化的全球化趋势
• 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文明以其经济领域中的强大优势, 是全球化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西方化。“体育领域伴随着 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过程,西方体育文化逐渐成为世界 的主导,世界各民族的体育文化都在向西方看齐。”无论 是体育的内容,形式还是体育的价值观和意识,都深深地 打上了西方文化的烙印。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中国体育文化
• 中国古代竞技体育多以个体的,娱乐性的,技艺性的,表 演性的项目为主。而对抗性强的,竞技性强的,身体接触 较多的运动项目在中国开展很少,也难以流行。这不能不 说与传统文化所主张的心欲宁,志欲逸,气欲平,体欲安, 貌欲泰,言欲讷有关。这种形态的竞技体育与现代竞技体 育相比,缺乏竞争性和开放性。
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突与互补

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突与互补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种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也日益频繁。
在这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尤为引人关注。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独特的价值观。
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以其激烈竞争和高度专业化的特点,成为现代体育的主流。
这两种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与摩擦。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突与互补。
我们将对两种体育文化的特点进行概述,分析其在价值观、教育理念、运动形式等方面的差异。
我们将从实践角度出发,探讨两种体育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在冲突中寻找互补的可能性。
本文将提出促进两种体育文化和谐共生的建议,以期在全球体育文化的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希望能够增进对两种体育文化的理解,推动其在交流中不断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二、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概述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源远流长,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多元的文化特色使其在世界体育文化的大舞台上独树一帜。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深受中国古代哲学、伦理观念、审美情趣以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了众多独具特色的体育项目,如武术、气功、围棋、象棋、龙舟竞渡、舞龙舞狮等。
这些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健身强体的功能,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例如,武术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既是一种身体锻炼方式,也是一种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的手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以柔克刚”的辩证智慧。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还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在体育活动中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这种顺应自然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对于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为世界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论文(2)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论文(2)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论文篇二浅谈东西方休闲文化的差异摘要:从古至今,休闲在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或以心灵的宁静为目标,或以个性的彰显为表现,殊途同归,都是在追逐人类更深处的一种满足。
尤其在当今社会,物质大量丰富,对于人生的重要目的——休闲,成为热议话题。
东西方都有着悠远的历史,然而对于休闲的理解和实践却存在很大差异。
关键词:休闲 ;发展 ; 差异一、休闲文化的发展历程不同(一)中国休闲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休闲很早就已经出现,当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休闲概念。
很多的古典作品中都体现了休闲的思想,《如诗》、《墨子》等,体现出中国文化对休闲的思考、理解、探索和尝试。
对于中国人休闲其实是一门学问,所以对于现在的休闲概念来讲要严肃一些。
休闲在许多士大夫文人为主的作品中得以初步体现,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1.1先秦时期产生了休闲思想早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古代先贤们就在其文学作品中表现了对休闲思想的追求和探索,从词源学中可以得到一些线索。
现代汉语中的休闲在先秦文学中是两个分开的词,即为“休”和“闲”。
但是词的基本涵义是相通的。
“休”是会意字,由两部分组成,表示一个人背靠大树休息,其本意是指休息,引申意思指休假。
“闲”是会意字由“门”和“木”两部分组成,其本意是指在门口的木栅栏,后隐身指范围,常用指道德规范。
1.2魏晋时期,休闲的雏形《诗经》之后我国的休闲文化主要受老庄思想的影响。
老子主张人要活得自在,活得逍遥,活得自得。
他的思想在《道德经》中得到诠释,其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其核心思想。
庄子在老子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逍遥”,以其《逍遥游》为著名代表,体现其追逐休闲的态度,其中“大小之辩”更是令后世津津乐道。
此期间的社会休闲表现为名士隐逸山林以及被后人津津乐道的隐逸文学,以家喻户晓的陶渊明为代表,“桃花源”为当时文士们追求的理想社会。
魏晋时期的文士的追求和浪漫的生活态度构建了我国古代早期休闲的雏形。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一.中西方体育文化在源流上的差异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历史的连续性,现存社会是历史上社会的延续.现存的文化也是历史上文化的发展,人类任何一个历史阶段的文明都是在原有文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体育的发展也是如此.也必然具有长期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它是体育文化的源头,体育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历史传统的影响。
以美国为例,美国社会没有封建社会的历史,没有长期封建思想的影响及其所形成的传统习惯。
相反,它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组成。
由于交通较为发达,异族入侵和民族迁徙频繁,在其近二百多年的发展中,外受西方近代民主的熏陶,内受移民民族精神的影响,呈现出富于变动性和扩张性的多元文化杂交特征。
所以,在其不太长的历史中形成了较好的民族传统,这或许是它之所以形成今天这种价值观、民族精神和体育思想的历史渊源。
我国社会存在着长达数千年的高度封建专制统治,这种传统至今仍然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社会。
在这种高度专制的社会结构中,君主决定一切,拥有统治天下的无限权利,臣民在君主面前只能绝对服从,而没有任何个人的民主权利。
在这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的长期压制下, 我国逐渐形成了一种与这一社会相适应的奴性文化,使得人们的创造活力、进取精神,严重受到了束缚。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中国缺少民主制的历史,却有太多专制的影响,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始终围绕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而转动,形成了重整体轻个体的价值观念,这使得中国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必须以“德、礼”等伦理道德标准为前提,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果说民主传统产生出来的是个性、权利和自由这些特质的话,那么,专制文化遗留给今天的则是完全相反的东西,那就是不容置疑的权威和服从。
我们今天的体育中表现出来的集体精神、讲究整体和秩序,无不折射出历史留给我们的权威和服从的传统观念,其中的整体主义尤其压抑人们个性的发展。
这就是我们的体育为什么常常凸现这些东西的历史原因。
二.中西方体育文化在历史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体育文化有着极其鲜明的历史阶段性. ,中西方文化各个不同的阶段表现出的特性也形象的显示了两者的差异。
中西方体育差异ppt课件

中国传统体育主要受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影响,根源于 “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等观念。《周易》阴阳 理论是我国健身运动和养生修炼的理论导源。如古代 哲学家认为:宇宙的本原是由“元气”构成的,“气” 是万物的始基。由此出现了“导引”“武术”“气功”
等以“气”为核心的各种体育项目。
精选ppt
西方体育是以现代解剖学生理的,自然 科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文艺复兴时期西 方以分解分析手段为主体的实验科学开 始出现时体育的发展有了良好的科学基 础。 如代表西方体育项目的赛跑、跳远、 掷铁饼等都是按照人体解剖学、人体生 理学的理论,构建规范的动作要求的。
精选ppt
15
2、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特征 西方体育文化是欧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流行的西方 文化起源有三 :
01 古希腊的理性逻辑与之对应的自由、民主、科学之传统 02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法治传统 03 希伯来人的宗教信仰以及基督宗教信仰
三者混而为一形成了世界文明的一支——西方文明。
西方体育强调炼形
在中国体育文化中,对人的 培养是受传统文化制约的,。 中国文化是一个心的文化。 在中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 国文化表现出的是一种内在 超越,中国人习惯到人的内 心世界去寻找真、善、美,
找道德的根源,找价值。
西方文化是建立在个人主义的 文化基础之上的,和与其相适 应的资本主义历史条件以及竞 争、冒险的体育思想有关。这 样的文化传统,强调突出个性, 提倡竞争,崇拜力量,重视 “炼形”,追求人体外在肌肉的
Geograaphical conditions
China
west
精选ppt
7
Chinese and Western sports basis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摘要: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双层性质.中西体育文化在物质技术层面、组织制度层面、思想价值层面都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随着全球化发展步伐的加快中西体育文化需要在相互认同与差异整合中寻求新的发展,这是中西体育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经之路.关键字:中西方;体育;文化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9-133-011.体育文化的概念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一定地区或民族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习俗等共同作用下发生发展的。
可见体育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系统,它包括了许多文化因素:如语言和符号、规则和制度、知识和技术、行为和价值、体育观念和体育精神等。
因此.体育文化是有关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总和。
不同民族的体育文化是在一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中长期形成的,经过历史的演变,在世界上形成两种传统文化,一种是包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印度体育文化、日本体育文化、伊斯兰体育文化等文化圈在内的东方体育文化,另一种是欧美的西方体育文化.2.东方体育文化在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中,位于大河流域的东方大多数民族的体育,以卫生保健术占重要地位,那里的人们习惯了和谐、宁静及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因此素以个人的修身养性为主、这就促进了那些运用控制呼吸等方法以获得超自然体验的特殊活动形式的顺利发生发展,如中国的气功、印度的瑜伽等,但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竟技性运动的正常开展。
东方社会把体育娱乐作为教化民心的一种手段,它长期侧重等级地位、精神道德,从而导致了东方体育文化把体育运动被斌予的伦理道德视为重点,而忽视身体的外在美。
中国体育文化,具有较强的仿生性。
其体育动作繁复,而多采用简练准确、生动鲜明、便于理解和流传的仿生性命名,如五禽戏、蛇拳、猴拳等.东方文化体育自近代以来,由于社会发展迟缓,而呈相对停滞状态,与西方体育相比,处于较为次要的地位。
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

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六、论述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异同(1)东西方体育文化的特点1、西方体育文化的特点:西方体育文化,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西欧文化。
它是在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下,以城市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以竞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育文化。
西方体育文化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以与竞争、冒险的哲学思想相适应,从而形成了重视“练形”、健美,讲究外在统一和激烈竞争的风格。
奥林匹克运动文化便是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产物。
它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如尊重、和平、友谊、团结、公平、人的全面发展都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
2、东方体育文化的特点:东方体育文化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逐渐形成了融养生健体、道德教育、娱乐竞技于一体的独特风格。
东方的传统生命观、健康观和与此相适应的保健体育,蕴涵着人体生命科学的丰富内容,对指导人类的保健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中,不论是儒家,还是道家、佛家,主要贯彻注重的是人的内在气质、品格及精神修养,而把人的身体归为“寓精神、气质之舍”,表现人的内在品格,体现中国传统的体育价值观重人格倾向。
东方传统体育文化坚持天人合一的生命观,强调和谐的运动观。
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通过身体锻炼以由外达内、由表及里、由上而下的身体有形活动来促进形而上的无形精神的升华。
体育的作用往往以养护生命、祛病、防病和延年益寿为主,注重保健和健康长寿。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一贯向着娱乐性、表演性、礼仪性方向发展,注重个人修养,追求健康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始终向着竞争性、惊险性、公开性、健美性、趣味性方向发展,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而忽略了人竞争中的道德教育,容易产生残忍暴力。
再次,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通过身体锻炼来以外达内、由表及里、由形而下的身体有形的活动来促成形而上的无形精神的升华,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透射出十分明显的重人格倾向;西方竞技体育文化则重人体胜于重人格,注重人体本身的价值,更讲究从人体的培养上来考虑体育的价值,追求完美人体的塑造,进而实现理想的人生。
试论述东西方体育文化有哪些差异

试论述东西方体育文化有哪些差异最佳答案我刚看了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的一些相关书籍,在我印象中中国体育文化的特征是天人合一和集体主义;西方体育文化的特征是天人相分和个人主义。
1·中国体育讲礼重德,中国体育追求和谐。
2·西方体育重利重法,西方体育突出竞争。
中国体育运动的外在表现较为宁静、庄重,常常表现出内向、沉稳、含蓄、爱面子的特性,不走极端,追求至善至美。
扼杀了人们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削弱了人们去探索自然和揭永自然科学规律的才智。
西方体育认为人要获得自由幸福,就要不断地去应对自然的挑战,努力支配和改造自然,在战胜自然的艰苦斗争中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因而在体育文化培养的目的上,偏重外在人格的培养。
在竞技场上,只有胜负之分,没有身份地位的差别,提倡始终超越对手。
这样的价值观,使西方人形成了惯于向外探求,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对抗以及不畏天地、征服自然的信念和能力,不断达到目标而又不断的超越过去,培养了人们勇敢开拓、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
希望对你有东方体育文化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逐渐形成了融养生健体、道德教育、娱乐竞技于一体的独特风格。
在西方奥林匹克运动的巨大影响下,东方体育文化不再是封闭环境里的自足体,而是在同西方体育文化相互融合,相互竞争的汇流中迅速发展。
西方社会的经济、文化和与之相适应的资本主义历史条件和竞争、冒险的哲学思想,使西方体育文化形成了重视练形、健美、讲究外在统一和竞争激进的风格。
西方体育文化发展的直接结果产生了奥林匹克运动。
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我刚去参加了伦敦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大学一次反思西方媒体对北京奥运报道的讨论会,这一活动汇集了一些学者和新闻从业人士。
会上发言的一个人是美国一所大学的人类学系主任,又是北京体育大学的客座教授。
勾起我的兴趣的一点是,她也是体育健将:在美国七项全能比赛中得过第四名,在北京大学学习时又曾参加中国的全国青年运动会,还得过金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迁移与融合(广东省湛江教育学院黄科)文化是构成社会的一个重要参数。
从文化学文化史的角度去认识考察体育,拓宽了体育理论研究的视野。
体育作为文明的先导,作为人类发展自身的一种工具,它以自身活动为基本特征,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发挥着无可替代的“身心共健”的双重作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功能在日益扩大,人类在超越自然、超越社会、超越自身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形式,这种文化形式反作用于人类成为人类有效的生存方式,成为人类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衡量人类进步与文明的显著标志,成为展现人类主体意识的一种手段。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不管西方还是东方,体育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文明生活;它不仅体现了物质文明、制度文明,更完善了精神文明,它是科学的求实精神与浪漫的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文化与体育文化“文化”是古代汉语中较古老的词汇。
对于“文化”概念的解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文化是人的活动的产物,是认知尺度,人的形式的一种表达方式。
拉丁文的原意为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筹。
18世纪以后,其含义逐步演变为个人素质,整个社会的知识,思想方面的素养,艺术、学术作品的汇集,以及引伸为一定时代,一定地区的全部生活内容。
据《大英百科全书》统计,文化的涵义在西方历史就有1印余种。
我们比较同意这样一种定义,即文化是人在社会实践中认识、掌握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及其创造和保存的一切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社会制度的发展水平、程度和质量的总和整体,它是一个有机系统。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认为文化是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和自然与社会统一的特殊表现,是人对人类创造力和才能发挥程度的鉴定。
体育文化作为这一大圆圈中的子圆圈,是人类在体育实践活动中的种种尝试,包括运动方式、健身教育、精神意识、科学发明和价值确定等等。
未来体育会以大文化为灵魂、以高科技为筋骨、以国际性为面貌,在碰撞与融合中将产生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二、中、西方体育文化对比1.中、西文化差异中、西方由于地域环境、思想意识、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体育思想和体育价值观的差异。
从两种文化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特征。
中国哲学观讲“天人合一”,认为宇宙、自然界、人都是由“气”构成的一体,而西方哲学将天人相对、天人有别。
人生观方面,中国人乐长生,重节制,讲中庸之道(温、良、俭、让);西方人求价值、谋进取、趋极端(敢、强、险、异)。
在认知形式上,中国人重直观感受、求整体把握西方人重视知行分析、细剖层究。
思维方式上,中国人重直觉顿悟;西方重抽象思辩。
由于以上原因,产生西方文化激进性、个体性、开放性、流变性为特征的“竞技体育文化”。
中国封闭的农业基础、自给自足、缺少更高文化竞争等方面产生了崇尚经验、注重伦理、看重礼仪教化、稳健为特征的农耕文化,也孕育出了“养生体育文化”。
2.中西体育价值观的差异(l)中西方在体育于人的价值上有着不同的强调和侧重中国的道家、儒家、佛家三种文化流派都对中国传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过影响,使得传统的体育价值观透射出十分明显的重人格倾向。
中国体育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通过身体锻炼经外达内,由表及里,由形而下的身体活动来促成形而上的无形精神升华,实现理想人格塑造。
其作用主要不在人体,对身体的发展并不做过高的要求,仅仅以养护生命和健康祛病、防病和延年益寿为主,注重保健养生和健康生命。
和中国相比,西方的传统体育价值观则更强调的是身体美与精神美的和谐统一,强调人体的“力”与“美”,他们心中理想的人物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某种内在的人格,而是血统好、发育好、比例均匀、身体矫健、擅长各种运动的人体。
希腊对人体的崇拜和重视对它的文化、教育、艺术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导致了人体艺术和雕塑艺术的兴起。
现代奥运会的大多数比赛项目均以体能、技能的较量,身体素质的高低来进行,这些项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映衬出人体的强壮。
(2)中、西方对体育活动的方式和手段理解不同中国传统体育以养生为主,尤其重“养”。
中国体育文化认为人与自然是一种和谐的关系,是自然的一部分;通过与自然的交换,从而排除浊气,五脏通达;中国传统体育强调意念的作用和内部修炼,对动作的把握靠直观顿悟,动作简单,但内涵深刻,讲究动作神韵,不仅要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
由于对人体外在形态的淡化,因而中国很少有肌肉激烈收缩运动的活动方式。
西方体育注重运动和肌肉健美,体格健壮,注重对人体外形的称颂,强调身体的外部活动;许多活动方式均要求大肌肉群参与,且肌肉活动激烈;提倡对人体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训练,锻炼各部位的机能水平,美化人体的形象,获得精神充实感的满足。
(3)中、西方对竞技的胜负观有着不同的态度中国传统体育以个体活动为主,讲究自我锻炼,自我修养,主要靠自身的修炼领悟来完成,不借助外力和与外界相比较,具有自娱性的特点。
不提倡互相争斗,相互对抗,也不追求对自然的超越。
在古人看来,那些力量、速度、灵敏、技巧等外在表现都只是低层次的,而高手之交则是较心较智,人格的高度。
西方体育则追求更快、更高、更强,追求对抗和竞争,追求超越自我,超越自然。
西方把竞技场上的妓皎者视为英雄、偶像。
他们认为竟技场上的结果、名次成绩直接影响到做人的价值以及人本身的尊严,成绩好坏是他一生成功与否的标志,成功与失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
价值取向就是胜利。
三、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互相碰撞与迁移1.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互相碰撞与迁移过程中的‘中学西渐’阶段由于在人类历史的数千年长河中,东西方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使中西方体育文化所处的历史社会条件及其变化过程,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和非同步性。
人们在考证人类的体育发展史时发现,世界体育首先产生于东方,而不是西方。
公元前50年,当世界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混沌、蒙昧状态的时期,古代的东方(中华民族)就开始向文明社会过渡,并逐步进人了奴隶制的阶级社会,在这样一种相对先进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东方民主(中华民族)的体育文化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不仅是东方成为世界文明的发源地,而且也使其体育文化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摇篮。
而此时的西方体育尚未形成,西方体育的发源地古希腊和古罗马在公元前1卜9世纪时还处于十分幼雅的神话时代,可以说刚刚起步。
直到公元前8一5世纪,西方体育才初步形成。
到了这个时期,东西方体育才形成各有特色的两种体育类型,并驾齐驱的发展。
有的学者把世界体育这一发展过程称为“东学西渐”(“中学西渐”)的发展阶段,意思就是说东方体育文化(中华民族)较西方体育文化先行了一步,并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互相碰撞与迁移过程中的‘西学中渐’阶段从公元巧一17世纪,欧洲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其社会条件大为改善,从而使西方体育开始进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复兴期,西方体育从此摆脱了战争和宗教的束缚,进人了一个大发展时期。
从公元17世纪4O年代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欧洲取得胜利,西方体育从此进人兴旺发达的近代体育时期,世界体育也进人到近代体育阶段。
由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人们对体育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逐渐意识到近代体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格和体格的具体价值。
19世纪末,西方体育大发展的结果产生了奥林匹克运动,历经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终于为全世界接受,并发展成了一个世界性的体育组织。
而就在这个时期,以中国、日本、印度和朝鲜为代表的东方体育却由于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条件下,使在古代形成的兴旺和发达状态在近代未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不进则退,在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打破了禁闭的中国国门,从此中国进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西方体育文化随着流人中国,使得中国乃至东方各国的体育越来越受到西方体育的影响,许多西方的体育形式,如西方的体操、现代足球、拳击等传人中国和亚洲各国,世界体育的发展格局发生转移,由“中学体育”变为“西学体育”。
西方体育在客观上明显的领先于东方体育。
3.世界体育文化在东(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碰撞和双向迁移中稳定持续发展由于世界体育是由东西方体育构成,而在世界体育发展历程中,东西方体育至少有一方,甚至两方均处于兴盛期。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世界体育发展过程中兴盛与衰落的反差度,保证了世界体育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当今世界体育的流动是一个单向流动过程。
事实上,虽然在世界体育发展的不同阶段,中、西方体育的这种交融和迁移的主体是在发生转换,但在任何时期都不能否认存在另一方面的反向流动和迁移。
任何一种文化交流都是双向的。
即使在古代世界体育表现为东方体育迁移的“东学西渐”趋向阶段和近代变为西方体育向东方体育迁移的“西学东渐”趋向阶段,体育文化的交流都是呈双向性的。
那种认为近代东(中)方体育中那些受时间考验、并逐渐被证实为卓有成效的部分,并不因近代社会东方体育在整体上相对落后于西方体育而失去客观存在的某些先进性。
四、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相互触合是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1.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相互迁移和互补为两种文化相互融合奠定了基础中、西方体育的互相迁移已非一日之举,从近、现代世界体育发展看,主要表现在现代体育的一些体育思想、观念被东方体育所接受。
西方现代体育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不同程度上为东方和全世界人民接受,从而为中、西方体育文化的交流和世界体育的和谐、统一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除此之外,中国体育中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养生思想,如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中的伦理道德观、健康长寿观、自然养生观,不仅逐步为西方体育文化不同程度的融摄,而且也成为现代和未来世界体育发展新动力和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