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内容、情感、主旨)
诗歌鉴赏(内容、情感、主旨)

咏物言志诗鉴赏要点
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 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 其妙] 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③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 象征、拟人、对比。 ④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 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咏物言志诗鉴赏方法
(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都 华清宫 吴融 是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借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古 讽 过华清宫 李约 今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类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注:华清宫为唐明皇杨贵妃纵乐的地方。《霓裳》《羽 衣》为舞曲名。
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直写物象,绘形绘色, 以求逼真传神;一是托物寓意,借题发挥,抒情 言志。如《硕鼠》《江雪》《咏柳》。 读懂咏物诗的方法
1、概括所咏事物的特征。
2、体会作者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情趣、 爱好、愿望)。 3、表达技巧——象征、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拟人、 比喻、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1)两首诗各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 者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各有什么作用?简要 说明。
(1)第一首诗表达了对无视人民疾苦、 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的批判之情。 第二首讽刺了统治者荒淫误国。 (2)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手法。 第一首:宫内与宫外对比(或横比): 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 阴,温暖如春。突出了对无视人民疾苦、 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的不满。 第二首今昔对比(或纵比):昔日霓裳 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 荒凉。突出统治者荒淫误国的主旨。
《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 要点: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 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 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 差抒写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 手法。 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 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 诗人内心的感受。
古代诗歌鉴赏情感归纳

古代诗歌鉴赏情感归纳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归纳如下:
爱情:表达对爱人的思念、爱慕和眷恋之情。
思乡:抒发对故乡、家乡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忧伤:反映诗人内心的忧愁、苦闷和痛苦。
欢乐:描绘生活中的美好、欢乐和幸福。
自然:赞美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和伟大。
人生: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和反思。
怀古:怀念古代的英雄、文化和历史。
离别:表达与亲人、朋友分别时的伤感和不舍。
壮志:抒发诗人的雄心壮志、理想和抱负。
闲适:描绘宁静、安逸的生活情趣和心境。
这只是一些常见的情感类型,实际上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非常丰富多样,每首诗歌都有其独特的情感内涵。
在欣赏古代诗歌时,需要结合具体作品,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以及诗歌的意境,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诗歌的内容主旨

二、诗歌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景、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关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鉴赏思想感情,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一、常见的设问方式有:1、这首诗的主旨或情感是什么?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的是什么情感?3、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请具体分析?4、这首诗体现出诗人怎样的复杂感情?(这首诗(词)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换)?试比较诗歌中(或两首诗中)的不同感情?)二、相关类别(1)内容、感情涉及到人物形象类1、答题步骤第一步,塑造(体现)了一个XXX形象。
第二步,揭示(寄托、表现)了作者XXX思想感情(情感或情怀)。
2、答题模式本诗塑造了一位XXX的形象。
表现了(表达出)诗人XXX 的思想感情。
[例1]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这首诗主要塑造了什么形象?表达了什么情感?【分析】本诗塑造了一位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渔翁形象。
(步骤一)表达了诗人那种希望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步骤二)(2)内容、感情涉及到景物形象类1、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用一两个双音节词)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答题模式本诗描绘了一幅XXX画面,营造了XXX意境(氛围),表现了诗人XXX情感。
日暮①杜甫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古风其十九诗歌鉴赏

古风其十九诗歌鉴赏
摘要:
一、诗歌背景介绍
1.古风其十九的出处
2.作者的时代背景和创作特点
二、诗歌内容分析
1.描绘的景象和意境
2.表达的情感和主旨
3.修辞手法和艺术特点
三、诗歌价值探讨
1.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
3.对现代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正文:
【诗歌背景介绍】
古风其十九,即《古风》第十九首,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收录在《全唐诗》中,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李白生活在唐朝盛世,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高远著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诗歌内容分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拟人等,使诗歌形
式美和内容美兼具。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借景抒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价值探讨】
古风其十九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很大的启发。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时期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独特见解。
在现代社会,这首诗依然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它提醒我们要热爱自然,珍惜生活,追求美好。
【总结】
总之,《古风其十九》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诗歌,诗人李白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这首诗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诗歌鉴赏之三情感主旨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1/9
一、考查方向
1.对所抒感情了解 2.对诗歌深层含义揭示
更多资源xiti123.taobao
3.对诗歌主旨了解
2/9
题目现了怎样情趣” ▪ “主旨是什么” ▪ 或结合意境提问, 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3/9
二、解题格式
1、所抒感情:经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 什么感情
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诗+诗歌各句 分别写了什么+经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 评价(总分总式)
4/9
三、答题要领
一是依据诗句描述内容, 分析所涉 及诗句详细写了什么。
二是揭示主旨, 揭示情感。采取作 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 了……”。
第三步, 抓住能表达人物心态词语
如“行人绝”“独出门”等, 尤其从“独出门”能够发觉诗人 情感上有一个转变过程。表现在首句和尾句上, 尤其是“霜草 苍苍”和“花如雪”, 两种景象截然不一样。
8/9
【参考答案】 这首诗抒发诗人由原先孤独寂寞, 到独 出门后去排遣烦闷, 看到了明丽景色而 感到尤其喜悦感情改变。
更多资源xiti123.taobao
9/9
第三步, 依据“卒章显志”特点琢磨诗人思想主旨。抓住重点词语或短 语“谁羡”、“便是仙”进行读解, 诗句结尾句不再描写, 而发议论, 这 正是解读主旨关键。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 才会有“人在舟中 便是仙”感觉。
6/9
【参考答案】 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 湖水天光 相映, 柔风习习, 夜鸟闲眠, 一片 宁静、美好, 好似人间仙境。(第 一步、第二步) 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 生活美好情怀。(第三步)
7/9
课堂练习
诗歌鉴赏评价诗歌思想情感内容

战乱频仍、 忧念家国、 离乱之愁。
③评价思想内容应全面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 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 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 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 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 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 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 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答:从注释和标题看,这是作者离开家 乡,到巴东初任知县所作,“怀归”揭示了 诗歌中含有思乡盼归之意。 诗歌由写景到抒怀,先是一种闲情,结 果触景生情,旧业遥清渭,便联想起家 乡,当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 乡,于是“惊”。前后变化,突出了思乡之 情。
邯郸冬至夜思家(黑、吉、桂卷)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 一个重要节日。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 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 如: 温庭筠《商山早行》; 马致远《天净沙》 三 )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乡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怀 4、闺中怀人 (闺怨) 人
如:王昌龄《闺怨》 温庭筠《菩萨蛮》
1、羁旅(长期寄居他乡)愁思
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四、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2)引用神话传说 例: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李贺箜篌引》)——“江娥”、“素 女”传说中的神女。 (3)引用历史故事 ①明引: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 时。(白居易《放言》) ②暗引:功名图麒麟。(杜甫《前出塞》)— —宣汉帝把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的像画于麒麟阁。 ③反引: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课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幽州新岁作 张说yuè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 )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①通过去岁今年同期所见
去年在荆南时,梅花盛开如雪 ,暗示了诗人仕途遭遇,
一样;今年到了蓟北,漫天的 含蓄地表达了冷暖寒暑、
雪花又如盛开的梅花一般。 苦辣辛酸的感触。
昨南今北,多令人叹息人事的变化 ②对人事的变化不定的叹 无定;只有时光去了又复来,不失 息,对时序的周而复始,
常度,才使人感到高兴。
不失常度而感到欣慰;
耳听守卫边镇士兵的歌声通宵不绝 ③身在边镇,心在京城
,遥望京城的烛火彻夜不息大放光 ,表达了诗人希望重新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情感大类
具体情感
经典诗歌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忧国伤时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 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零丁洋》
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情感 大类
具体情感
经典诗歌
建功立业的渴望
陆游《书愤》
答案 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 的悲哀。
(2) 此 情 可 待 成 追 忆 , 只 是 当 时 已 惘 然。 答:﹍﹍﹍﹍﹍﹍﹍﹍﹍﹍﹍﹍﹍﹍ ﹍﹍﹍﹍﹍﹍﹍﹍﹍﹍﹍﹍
答案 对美好年华的思念(或表达真 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难以排遣的 心绪)。
(3) 凭 谁 问 : 廉 颇 老 矣 , 尚 能饭否? 答 : ﹍﹍﹍﹍﹍﹍﹍﹍﹍ ﹍﹍﹍﹍﹍﹍﹍﹍﹍﹍﹍ ﹍﹍﹍﹍﹍﹍
诗歌鉴赏四(思想内容和情感)

2.注意怨女诗中的比喻与象征意义。 2.注意怨女诗中的比喻与象征意义。 注意怨女诗中的比喻与象征意义 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 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 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 两种: 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 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 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 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2、拟人。以物作证,这个物都是具有永 拟人。以物作证, 恒时空意义如月亮或长江等, 恒时空意义如月亮或长江等,它们已被人 化成为见证历史盛衰变迁的见证人。 化成为见证历史盛衰变迁的见证人。如刘 山围故国周遭在, 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 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 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 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 过女墙来” 这个“旧时月” 过女墙来”。这个“旧时月”正是作为石 头城六朝盛衰的历史变化的见证人出现的。 头城六朝盛衰的历史变化的见证人出现的。
A、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表现出诗人辛辣的讽刺, 表现出诗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 感慨。 感慨。 刘禹锡的《乌衣巷》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用典。使用典故,能用少量文字传递丰 用典。使用典故, 富思想,增强诗歌表现力。 富思想,增强诗歌表现力。如辛弃疾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连用了孙权 京口北固亭怀古》 孙权、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连用了孙权、 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 的典故, 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也 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 是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历史事实来 说明现实问题。对孙、刘的赞扬, 说明现实问题。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 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 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 是对韩侘胄没有准备急于收复中原的警告; 是对韩侘胄没有准备急于收复中原的警告; 佛狸祠下“的感叹, 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 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最后以廉颇自比 以廉颇自比, 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最后以廉颇自比,则 是内心的独白。 是内心的独白。这首怀古之作充分表现了 作者的爱国热忱。 作者的爱国热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知人论世 就本诗的思想内容给出赏析
①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②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③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
A、称颂、仰慕英雄 B、以古讽今,讽谕现实; C、自比自况,感慨个人遭遇;抒怀才不遇、报 国无门的情感等 D 、不要重蹈前人覆辙 E、昔盛今衰的黍黎之悲
④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抒
诗人见“东南一株雪”而“惆怅” 的原因是什么?
情
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
诗
(柳树由浅绿变深青,暗含春色已暮, 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示夏天将
至,一、二两句写景中满蕴了伤春
之情。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
人生如寄之慨。)
1、写景抒情诗
写景以抒情言志,或用衬托、对比手法,或 用白描手法,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诗的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诗的语言特点:明 快、清新、简洁、质朴。
7、思乡怀远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 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远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 多,它们或写思念故国,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 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 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 雁、笛、角声、鸦鸣、柳、亭),或因梦寄情,或妙 喻传情。
楚江怀古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 注释:(1)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 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写下了《楚江 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2)云中君:云神 “云中君”为《楚辞 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分析即事感怀诗要注意:
①“事”,作者写了什么事,或者说是什么事触发 了作者的思绪;
②“怀”, 要体味诗人抒的是什么“怀”,注意 “事”与“怀”结合点,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
重点和难点是第二点,“即事”是为了“感 怀”,这一点一定要紧记。
小隐自题 (宋)林逋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
鹤闲临水久,蜂懒得花疏。
6、惜别送别诗
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 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 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 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 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 诗人写的较多。
离愁别绪;表明心志;劝勉鼓励安慰等。
常用的意象:南浦、长亭、杨柳、夕阳、 酒、秋等
要注意从四方面入手:
①要概括诗中所写的景物及其特点;
②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③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爱国、爱
情、乡愁、惜春、伤春等;
④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约 客 赵师秀
即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事
1.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
诗
要《越点中:览两古首》诗着都重是渲染怀越古宫之昔作日,的主繁华题, 结相句同聚焦,在题今材日相荒似凉;的遗都址运,用以了强对烈比的反的 差着手抒重法写描姑绘。苏姑台苏今台日今的日荒的凉荒;凉,《以苏今台古览常古新》
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
诗人内心的感受。
4、怀古咏史诗
在怀古咏史诗赏析时,要注意下面几点:
•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4分)
• (2)诗题怀古,实是抒发自己的感情,自己 仕途失意,泛游楚江,听到“猿啼”,看到 “微阳”、“乱流”等萧瑟清冷的暮秋景色, 让诗人倍感寂寞悲凉,对景怀人,很自然地想 起屈原来。“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他 想起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然而,云 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诗人自然更是 感慨丛生了。(2分)全诗以悲愁作结,既抒 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爱慕、缅 怀之情,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 悲伤愁苦之情。(2分)
感
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期待、失望、无聊、惆怅相
怀
互交织的情绪
2.后两句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
诗
的余地,请加以说明。
由对客人的等待让读者想象客人 不来的种种原因,或者由作者“闲敲棋 子”的细节描写想象作者内心的期望与 失望交织的情感。
2、即事感怀诗
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 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 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
别
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山称”这。 首诗的首联“起 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
诗
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 的理解和评价。
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 黄叶。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但友 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 诗人便以“浩然离故关”奏响了昂扬的主 旋律。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 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
213、、思游二妇子者盼思兼归归有人乡:::全上一词片、以写二游思句子妇是思见游归晚子乡景眼和而前思 生所妇愁见盼情之归;景人五;相、三互六至渲句六染写句,思是传妇游达伫子了立触“玉景一阶生种,情相见,思鸟设, 归想两而家处怀人闲念盼愁游望”子自的;己情最归思后去。两的句情写景思;妇最设后想两游句人游 归子途感艰叹难旅,途感漫叹漫相,逢归无乡期无。期,更添愁苦。
孤雁 杜甫
咏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物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言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志
1.事物特征:孤独;失群;哀伤;
无人理解。
诗
2.诗人情感:孤雁象征。体现了
诗人孤独;失落;人生不得意、无
人理解的哀伤之情。
3、咏物言志诗
•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 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 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 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 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诗人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肯定源头活水 乃是方塘明净如镜的根本原因,据此,作者意 在对读书之道作一个总结:只有源源不断地汲 取新知识、新思想,才能够明白事理,才能心 明如镜。
• “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 包含诸多信息,
• 或揭示内容,如《观书有感》;
• 或展示思路,如《望月怀远》;
• 或流露情感,如《西宫春怨》;
8、山水田园诗
把山水景物和田园风光以及人文景观作为写作对 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刻画,以此来抒发情怀、表 情达意、寄托理想、娱乐遣兴。
特征(意象)有: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 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 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古代诗歌内容情感主旨题的解答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 想;
• 或表露神情,如《寻隐者不遇》:
• 或托物言志,如《咏蝉》;
• 或怀古咏史,如《石头城》等。
• 题目为我们打开了通向诗歌主旨的 第一条快速通道。
移居(其二)陶渊明
•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 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 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①不胜,无 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善欺。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思
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乡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 程。长亭更短亭。
怀
(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
“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远
答案:“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
诗
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 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分析。
• 一个“醉”令全篇的写景与叙事洋溢着和谐的情调, 映现出江南农村的淳朴宁静,富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表露出白发翁媪对和平温馨的村居生活的热爱与陶醉,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 情,折射出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五、 明意象
月亮:对故乡、亲人、朋友的思念 松菊: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香草美人:象征理想 羌笛:幽怨凄凉,别意与乡情 梧桐:凄凉悲伤萧瑟冷寂 杨花:随风飘散,想到飘零 杜鹃:凄凉、哀伤的象征 竹:虚心、脱俗、孤傲、刚劲 亭: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雁:游子的思乡、鸿雁传书
四、抓字词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 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 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醉”是诗眼。这一对白发翁媪所“醉”的不仅是 “茅檐”“溪上”“青草”所勾勒的山青水秀、明丽 幽雅的江南乡村环境,还有他们闲适、安祥、愉快的 晚年生活,更有儿子们的勤劳懂事与活泼可爱。
诗歌鉴赏专题之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与 观点态度
理解诗歌内容的方法
有助于解答 一、巧分类
思路的定向
古代诗歌内容分类
1、写景抒情诗 3、咏物言志诗 5、边塞征战诗 7、思乡怀远诗
2、即事感怀诗 4、怀古咏史诗 6、惜别送别诗 8、山水田园诗
东栏梨花 [宋.苏轼]
写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景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
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
• (1)诗的首联中说“清深趣有余”,请联系 全诗谈谈你对诗人“趣”的理解。(4分)
• (1)诗人通过刻画“竹树”“ 庐”“ 闲 鹤”“ 懒蜂”一系列意象,(1分)创造出一 种闲静淡远的境界;(1分)又通过“开 卷”“ 荷锄”等动作描写进一步表现了自己 对无拘无束的渔樵生活的热爱,歌咏了诗人归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 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感受
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 了纯真而质朴的友谊”
三、析尾句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 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