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建设与应用

合集下载

省、地市级山洪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技术要求

省、地市级山洪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技术要求

省、地市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印发版)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二○一二年十月前言按照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的总体部署,规划确定的2058个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将于2013年全部建成。

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框架内,在县级监测预警平台的基础上,建设省级和地市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中央、省级、市级和县级监测预警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使各级防汛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山洪灾害实时监测、预警、响应信息和防治情况,对于提高各级各部门之间的应急联动,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山洪灾害科学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指导和规范省、地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统一标准,实现各级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保证基本功能要求,提高整体建设水平,制订本技术要求。

省、地市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要求适用于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

本技术要求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中心编制。

目录1 总体要求 (1)2 省级网络接入及系统硬件 (2)3 地市级网络接入及系统硬件 (3)4 省、地市级山洪灾害数据共享汇集软件 (4)4.1 实时雨水情数据共享汇集 (5)4.2 基础数据共享汇集 (5)4.3 山洪预警信息共享汇集 (6)4.4 上下游相邻县数据共享 (7)4.5 气象信息共享汇集 (7)4.6 国土信息共享汇集 (7)5 省、地市级监测预警信息管理应用软件 (8)5.1 基本要求 (8)5.2 数据资源及数据库 (8)5.3 省级应用软件功能要求 (9)5.4 地市级应用软件功能要求 (11)5.5 性能要求 (12)5.6 系统支撑软件 (12)附件1:山洪灾害基础及预警数据上报要求附件2:山洪灾害专题数据库表结构1总体要求省、地市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是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组成部分。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总体建设方案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总体建设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网络设备配置
选择高性能的网络设备, 确保数据传输的畅通无阻 。
备用电源和防雷接地等配套设施考虑
备用电源配置
为确保在主电源故障时系统能正 常运行,需配置备用电源,如 UPS不间断电源等。
防雷接地措施
为避免雷电对系统设备造成损坏 ,需采取防雷接地措施,确保系
统设备的安全运行。
其他配套设施
根据实际需要,考虑配置其他必 要的配套设施,如空调、消防设 备等,确保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
建立维护保养档案,记录每 次维护保养的情况和结果。
设立专门的维护保养团队,负责 定期对监测预警系统进行全面检 查和维护。
定期对维护保养制度执行情况进 行回顾和总结,不断完善和改进 制度。
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活动组织
01 02 03 04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组织、应急流程、应急资源和救援力 量等方面。
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合理的数据采集 频率和传输协议,以满足山洪灾害监 测预警的要求。
通信网络选择
选用稳定、可靠的通信网络,如 4G/5G、卫星通信等,确保数据传输 的畅通无阻。
中心处理平台搭建方案
硬件设备选择
选用高性能、可扩展的硬件设备 ,如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 备等,确保中心处理平台的稳定
运行。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工作。
功能模块划分
根据业务需求,合理划分功能 模块,如实时监测、预警发布 、数据分析、系统管理等。
预警算法研发
研发高效、准确的预警算法, 实现对山洪灾害的及时预警和 有效应对。
系统集成与测试
完成应用软件系统的集成和测 试工作,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
可靠性。
03
关键技术应用与实现策略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定稿)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定稿)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定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二○一○年八月目录1山洪灾害普查 (1)2危险区的划定 (1)3预警指标的确定 (1)4监测系统 (2)4.1站网布设 (2)4.2监测信息流程 (3)4.3监测站点管理 (3)4.4监测站环境 (4)4.5监测站设备 (5)5县级监测预警平台 (11)5.1平台硬件设备配置和机房及会商环境 (11)5.1.1平台硬件设备配置 (11)5.1.2机房及会商环境 (13)5.2县级平台系统及应用软件配置 (14)5.2.1系统总体技术原则 (14)5.2.2系统总体性能要求 (16)5.2.3平台支撑系统软件 (16)5.2.4数据库系统 (17)5.2.5应用系统功能要求 (17)6预警系统 (24)6.1预警方式要求 (24)6.2主要预警设备技术要求 (25)7群测群防体系 (26)7.1责任制内容要求 (26)7.2预案内容要求 (26)7.3宣传培训演练方式和内容要求 (26)附件1:山洪灾害普查表(15张)附件2:山洪灾害专题数据库表结构(16张)1山洪灾害普查普查的内容包括:小流域自然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人口分布情况、山洪灾害类型、历史山洪灾害损失情况、受山洪灾害威胁的人口及主要经济设施分布情况等。

各省按照编制大纲的要求,参照附件1制定普查表。

2危险区的划定根据普查的结果,划定山洪灾害防治区内危险区、安全区。

要求所受山洪灾害影响范围内,有人居住的区域均必须划定。

有条件,可以划定不同等级的危险区域。

并以自然村或小流域为单位,标绘在预案中的图件上。

3预警指标的确定根据历史降雨及山洪灾害情况,结合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类型等,确定每个小流域或乡村各级临界雨量和水位等预警指标,并在实际运用中修订完善。

预警指标一般分准备转移、立即转移两级指标。

4监测系统4.1站网布设监测站网主要布设在流域面积为200km2以下易遭受山洪灾害的小流域。

县级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建设与应用

县级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建设与应用

县级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建设与应用欧阳骏;陈新国;高珺n;陈瑜彬【摘要】因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发生频繁,严重制约着山丘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是国家防治山洪灾害的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性措施.在现有的水文站网、气象站网、地质灾害和重建的雨量站网、水文站网的基础上,建立了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该系统可对汛情和灾情进行实时监测,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实现信息的浏览、查询、预测预警及发布.通过全国山洪灾害试点县的实践运用,表明该系统有效提升了当地山洪灾害预警及防治的水平,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1(042)006【总页数】5页(P109-113)【关键词】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软件开发;平台建设【作者】欧阳骏;陈新国;高珺n;陈瑜彬【作者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水文气象预报处,湖北,武汉,430010;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水文气象预报处,湖北,武汉,430010;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水文气象预报处,湖北,武汉,430010;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水文气象预报处,湖北,武汉,43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8我国主要处于东亚季风区,山丘区暴雨频发,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以及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因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且具有突发性、普遍性、破坏性的特点。

由于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点多、面广,预测、预报、预警难度大,因此,严重制约着山丘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建立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是国家防治山洪灾害的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性措施。

通过各种有关的预警通知和警报设施,可以提前通知有关成员单位、防汛责任人,及时告知危险区居民,做好山洪抢险组织、转移撤离准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提高对山洪灾害快速、全面、准确的预报、预警以及指挥调度的技术能力[1-2]。

1 监测预警平台建设1.1 建设思路和模式(1)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

依托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结合山洪灾害群测群防机制和传统的监测、预警手段,在现有的气象站网、水文站网、地质灾害监测站网基础上,建立科学决策、功能较为完善的信息接受处理平台和高效、准确、有效、可靠、实用的预警系统,从而整体提升全县的山洪灾害预警水平。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

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二○一○年八月目录1 山洪灾害普查 (1)2 危险区的划定 (1)3 预警指标的确定 (1)4 监测系统 (1)4.1站网布设 (1)4.2监测信息流程 (3)4.3监测站点管理 (3)4.4监测站环境 (4)4.5监测站设备 (5)5县级监测预警平台 (11)5.1平台硬件设备配置和机房及会商环境 (11)5.1.1平台硬件设备配置 (11)5.1.2 机房及会商环境 (13)5.2县级平台系统及应用软件配置 (14)5.2.1 系统总体技术原则 (14)5.2.2 系统总体性能要求 (15)5.2.3 平台支撑系统软件 (16)5.2.4 数据库系统 (16)5.2.5 应用系统功能要求 (17)6预警系统 (24)6.1预警方式要求 (24)6.2主要预警设备技术要求 (25)7 群测群防体系 (26)7.1责任制内容要求 (26)7.2预案内容要求 (26)7.3宣传培训演练方式和内容要求 (26)附件1:山洪灾害普查表(15张)附件2:山洪灾害专题数据库表结构(16张)1 山洪灾害普查普查的内容包括:小流域自然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人口分布情况、山洪灾害类型、历史山洪灾害损失情况、受山洪灾害威胁的人口及主要经济设施分布情况等。

各省按照编制大纲的要求,参照附件1制定普查表。

2 危险区的划定根据普查的结果,划定山洪灾害防治区内危险区、安全区。

要求所受山洪灾害影响范围内,有人居住的区域均必须划定。

有条件,可以划定不同等级的危险区域。

并以自然村或小流域为单位,标绘在预案中的图件上。

3 预警指标的确定根据历史降雨及山洪灾害情况,结合地形、地貌、植被、土壤类型等,确定每个小流域或乡村各级临界雨量和水位等预警指标,并在实际运用中修订完善。

预警指标一般分准备转移、立即转移两级指标。

4 监测系统4.1站网布设监测站网主要布设在流域面积为200km2以下易遭受山洪灾害的小流域。

县级山洪预警系统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县级山洪预警系统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县级山洪预警系统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县(市)山洪灾害防治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前言阐述当前山洪灾害形势分析,试点建设任务来源,方案编制的过程和主要内容。

1概述1.1 基本情况1.1.1自然情况阐述该县(市)水系分布情况,小流域划分情况;区域内的气象、水文条件,暴雨洪水特征;区域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

(表1-1:《小流域基本情况表》)1.1.2经济社会情况阐述该县(市)行政区划情况、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区域内耕地面积、产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表1-2:《乡镇基本情况表》)1.2 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及山洪灾害成因分析1.2.1区域内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及典型山洪灾害;根据县(市)报送的资料,对区域内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及典型山洪灾害进行描述,并重点描述2000年以来山洪灾害情况,描述内容应包括发生时间,成灾面积,农作物受灾面积,绝收面积,受灾多少乡镇、村组、人口,转移安置人数,倒塌房屋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

(表1-3:《试点区山洪灾害基本情况表》表1-4:《历年来山洪灾害损失情况统计表》)1.2.2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根据从暴雨、地形、地质结构、人类活动等分析当地山洪灾害产生的原因及产生的特点。

( 表1-5:《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表》)1.3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3.1 工程性措施(1)防洪工程:描述当地的主要防洪工程,如水库、山塘数量、库容,阐述大中型水库和重要小型水库的基本情况,以及防洪堤分布和长度,防洪堤的防洪标准。

(2)水土保持:描述水土保持治理、农田规划措施和成效现状。

(3)植树造林:描述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的措施和成就现状。

(4)河道整治:描述河道疏浚排障治理措施和成就现状。

1.3.2 非工程性措施(1)防汛指挥:描述当地防汛指挥的体系、组织方式,如防指负责人是谁、防指成员单位有哪些、防汛机动应急队的组织,应对山洪灾害的监测指挥流程,会商决策情况。

盘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应用与实践

盘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应用与实践

盘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应用与实践摘要:盘县2010年开始实施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试点项目,通过信息的收集及处理建设信息汇集及预警平台,同时逐步完善群策群防的体制,达到预警平台监测信息县、乡镇防汛指挥机构共享。

关键词:盘县;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共享Abstract: Panxian in 2010 star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ese mountain torrents disaster prevention of non engineering measures building pilot projects, through the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of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collection information and early warning platform, and gradually improve the system to prevent the group, to achieve early warning platform monitoring information County Township, flood control and command system sharing.Keywords: Panxian; flood disaster; non-engineering measures; sharing一、基本情况盘县位于贵州西部、六盘水市西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结合部,素有“滇黔咽喉”之称,周边与普安县、兴义市和云南省富源县、宣威市接壤。

全境南北长107公里,东西宽66公里,总面积4056平方公里。

共辖37个乡镇(其中民族乡12个)、450个行政村、5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20万人,人口密度296人/km2。

汇流面积大于10km2河流80条,其中汇流面积大于20km2河流54条。

浅析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与管理

浅析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与管理

浅析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与管理摘要:本文结合云南省陆良县的实践,从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其功能和建设与管理要点。

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更好地提高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效果,尽可能地将山洪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关键词: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建设;管理陆良县位于云南省东部,全县总面积2019km2,辖10个乡镇,139个行政村,总人口67万人,境内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平坦开阔,南北最大纵距62.8km,东西最大横距65.6km。

是一个以中、低山为主的山区县。

全县共有23个小流域;其间分布着多个山洪危险区及数量众多的滑坡灾害点,汛期降雨集中,极易发生山洪灾害,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1.必要性分析山洪突发性强,来势凶猛、成灾快,因山高坡陡,洪水汇流时间短,流速大,预防难度大,加之人口和财产分布在有限的低洼平地上,往往在洪水过境的短时间内即可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陆良县汛期降雨较为集中,山洪灾害时有发生,不仅对危险区的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1年以来,陆良县因山洪灾害造成房屋损毁569间、转移人员1419人,冲毁淹没农作物40多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1.94亿元。

在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实施以前,由于缺乏必要的雨情、水情监测设施和防汛预警器材,山洪灾害防御基本上处于被动和无措施状态,防汛减灾工作压力很大。

因此建设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尤为重要,通过各监测站点实时收集全县主要控制点雨水情、工情等信息,达到宏观掌握全县雨水情变化,重点区域重点监控;根据确定临界雨量和水位等预警指标,提前预报预警,及时做好山洪灾害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2.陆良县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运行2.1功能设计陆良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主要包括水雨情监测、监测预警平台和预警等子系统建设,主要为防御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灾害进行监测预警非工程措施,同时考虑防御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要求,预留气象、国土等部门信息的接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山洪 灾害 预警 系统 的建 设模 式 。建立 基 于平 2 台的 山洪灾 害 预警 系统 , 台建 在县水 利 局 防汛办 , 平 各
地 质条 件 复杂 , 以及 受人 类 活动 的影 响 , 因强 降雨 引发
的山洪地 质 灾 害频 繁 发 生 , 具 有 突 发 性 、 遍 性 、 且 普 破 坏 性 的特 点 。 由 于 山 洪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点 多 、 广 , 面 预
第 4 2卷 第 6期 201 1年 3 月 文 章 编 号 :0 1—4 7 2 1 ) 6—01 9—0 10 1 9( 0 1 0 0 5
人 民 长 江
Ya g z Ri e n te vr
Vo . 1 42. . No 6 山 洪 灾 害 预 警 平 台 建 设 与 应 用


计 算机 网络

分类后 , 入各类 数 据 库 中 。后 者则 是 山洪 灾 害预 警 存
系统信 息处 理和 服务 的核心 , 对在 雨情 、 水情 、 工情 、 灾
图 1 山 洪 灾 害 监 测 预 警 平 台 的 灾 害 防 御 工 作 流 程
山洪灾 害 防御 县级 监测 预警 平 台 由数据 接收 处理 软件 、 山洪 灾害 预警 系统 平 台软 件 、 息共 享 与交换 系 信
作 者 简 介 : 阳骏 , , 程 师 , 要 从 事 GS与 遥 感 技 术 在 水 文 气 象 中 的应 用 工 作 。 E— i ojn j.o c 欧 男 工 主 I ma :y @ch tm.a l u
监 测站 网信 息 以及 省 、 市 、 、 ( ) 村 等 各 方 面 地 县 乡 镇 、
的山洪灾 害防治 相关 信 息 汇 集 于 此 平 台 , 防 汛 办 根 县 据 山洪灾 害 信息 和预 测情 况 , 时发布 预报 、 报 。同 及 警 时在 县 、 ( ) 村 、 建 立 群 测 群 防 的 组 织 体 系 , 乡 镇 、 组 开 展监 测 、 预警 工作 。
1 监 测 预 警 平 台 建 设
1 1 建 设 思 路 和 模 式 .
( )山洪灾 害 预警 系统 建设 的基 本思 路 。依 托先 1 进、 成熟 的信 息技 术 、 信 技 术 , 合 山洪 灾 害群 测 群 通 结 防机 制 和传统 的 监测 、 警 手 段 , 现 有 的 气 象 站 网 、 预 在
欧 阳 骏 , 新 国 , 鞲 , 瑜 彬 陈 高 陈
( 江水 利 委 员 会 水 文 局 水 文 气 象 预 报 处 , 长 湖北 武 汉 4 0 1 ) 3 0 0
摘要 : 因强 降雨 引发 的 山 洪 地 质 灾 害发 生 频 繁 , 重 制 约 着 山 丘 区 经 济 社 会 的 发 展 。 建 立 山 洪 灾 害 预 警 系统 , 严 是 国 家 防 治 山 洪 灾害 的 一 项 重 要 的 非 工 程 性 措 施 。在 现 有 的 水 文 站 网 、 象站 网 、 质 灾 害 和 重 建 的 雨 量 站 气 地 网 、 文 站 网的 基 础 上 , 立 了 山 洪 灾 害预 警 系统 , 系统 可 对 汛 情 和 灾 情 进 行 实 时 监 测 , 对信 息 进 行 加 工 水 建 该 并 处理 , 实现 信 息 的浏 览 、 询 、 测 预 警 及 发 布 。通 过 全 国 山 洪 灾 害 试 点 县 的 实践 运 用 , 明 该 系 统 有 效 提 升 查 预 表
了 当地 山 洪 灾 害预 警 及 防 治 的 水 平 , 大 减 少人 员伤 亡及 财 产损 失 。 大


词 : 洪 灾 害 ;预 警 系统 ;软 件 开 发 ;平 台建 设 山
文 献 标 志 码 :A ’
中 图 法 分 类 号 :P 3 38
我 国主要处 于 东亚 季风 区 , 山丘 区暴 雨 频 发 , 形 地
水文 站 网 、 质灾 害 监 测 站 网 基 础 上 , 立 科 学 决 策 、 地 建
功能较 为 完 善 的信 息 接 受 处 理 平 台 和 高 效 、 确 、 准 有
效 、 靠、 可 实用 的预 警 系 统 , 而 整 体 提 升 全 县 的 山洪 从
灾 害预 警水 平 。
收 稿 日期 :0 1—0 21 1—2 0
如 图 1所 示 。
和警 报设 施 , 以 提 前 通 知有 关 成 员 单 位 、 可 防汛 责 任 人 , 时告 知危 险 区 居 民 , 好 山 洪 抢 险组 织 、 移 撤 及 做 转 离准备 , 大 限度 地减 少人 员 和财产 损 失 , 最 提高 对 山洪 灾害快 速 、 面 、 确 的 预 报 、 警 以及 指 挥 调 度 的技 全 准 预 术 能力 I 。 2
测、 预报 、 警难 度 大 , 预 因此 , 严重 制约 着 山丘 区经 济社
会 的发展 。
建立 山洪灾 害 预警 系统 , 国 家 防治 山洪 灾 害 的 是

项 重要 的非 工程 性 措施 。通 过各 种 有关 的预 警通 知
1 2 工 作 流 程 及 系 统 组 成 .
基 于 山洪 灾害 监测 预警 平 台 的灾 害防御 工作 流程
10 1
人 民 长 江
统 算 机 网 络 、 据库 系 统 等 组 成 , 结 构示 如 图 2 计 数 其
所示 。
数 据接 收 处 理软 件 山 洪灾 害预 警 系统 平 台软 件 信息 共 享与 交 换 系统
运行 。
软 件部分 主要 包括 信息 接收 处理 软件 与山洪灾 害 预警 系统平 台软 件 。其 中 , 者是 接 收 来 自监测 子 系 前 统 的实 时雨 水情 、 工情 、 情 和灾 情 信 息 , 据信 息 的 险 根 不 同类 型采 用不 同 的方式 对 数 据 进 行 预处 理 , 经 过 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