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期末试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填空:

1、返回内质网的蛋白质具有KDEL 或HDEL或KKXX序列

2、马达蛋白类型:动力蛋白,驱动蛋白,肌球蛋白

3、细胞连接:封闭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

4、细胞膜成分:磷脂,蛋白质

5、细胞表面受体:离子通道耦联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酶连受体

6、高尔基体的结构:高尔基体由两种膜结构即扁平膜囊和大小不等的液泡组成。扁平膜囊是高尔基体最富特征性的结构组分。在一般的动、植物细胞中,3~7个扁平膜囊重叠在一起,略呈弓形。弓形囊泡的凸面称为形成面,或未成熟面;凹面称为分泌面,或成熟面。小液泡散在于扁平膜囊周围,多集中在形成面附近。

7、微管特异药物:秋水仙素(解聚),紫杉醇(维持稳定)

微丝特异药物:细胞松弛素(切断),鬼笔环肽(抑制解聚)

8、有丝分裂中期的三种微管类型:星体微管,动粒微管,极微管

9、多线染色体:种缆状的巨大染色体,见于有些生物生命周期的某些阶段里的某些细胞中。由核内有丝分裂产生的多股染色单体平行排列而成。

10、灯刷染色体:是一类处于伸展状态具有正在转录的环状突起的巨大染色体。常见于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中。因此它常是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的含有4条染色单体的二价体。卵母细胞发育中所需的全部mRNA和其他物质都是从灯刷染色体转录下来合成的。

11、MPF(CDK)结构组成:p34¬cdc2 细胞周期蛋白B

12、cAMP/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效应酶:腺苷酸环化酶/磷脂酶C

13、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

14、真核细胞三大结构体系:生物膜,细胞骨架,遗传信息表达

细胞分泌化学信号作用方式:

二名词解释:

1、微管组织中心:真核细胞胞质内具有起始微管的组装和延伸的细胞结构,包括动物细胞的中心体,基体,植物细胞两极特定的区域等。

2、成膜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纺锤体中部由微管、肌动蛋白丝和囊泡等组成的结构。在该区域囊泡聚集并融合形成细胞板。

3、脂锚定蛋白:又称脂连接蛋白,通过共价健的方式同脂分子结合,位于脂双层的外侧。同脂的结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蛋白质直接结合于脂双分子层,另一种方式是蛋白并不直接同脂结合,而是通过一个糖分子间接同脂结合。

4、信号识别颗粒:一种核糖核酸蛋白复合体。能够识别并结合刚从游离核糖体上合成出来的信号肽,暂时中止新生肽的合成,又能与其在内质网上的受体(即停靠蛋白质)结合而将新生肽转移入内质网腔,防止蛋白水解酶对其损害。

5、协同转运:两种化学物质的协同穿膜运动,该两溶质分子的同时转运是由单个转运蛋白完成的。分为反向转运和同向转运两类。

6、复制衰老:体外培养的正常细胞经过有限次数的分裂后,停止分裂,细胞形态和生理代谢活动发生显著改变的现象。

7、纤维中心:含rRNA,RNA聚合酶1,转录因子,为rDNA的储存位点。

三简答:

1、溶酶体是怎样发生的?

初级溶酶体是在高尔基体的trans面以出芽的形式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如下。

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溶酶体蛋白→进入内质网腔进行N-连接的糖基化修饰→进入高尔基体Cis面膜囊→N-乙酰葡糖胺磷酸转移酶识别溶酶体水解酶的信号斑→将N-乙酰葡糖胺磷酸转移在1~2个甘露糖残基上→在中间膜囊切去N-乙酰葡糖胺形成M6P配体→与trans膜囊上的受体结合→选择性地包装成初级溶酶体。(细胞生物学辅导与习题详解P85)

2、细胞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离和向两级移动的机制。(细胞生物学辅导与习题详解P163)

在真核细胞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质彼此纠缠成特定形状的染色体。当DNA复制时,两份DNA被环状蛋白复合物结合在一起,这两种物质分别环绕两个DNA链,形成一个网络的节点,该网络将两份DNA保持在一起,直到它们接收到让其分开形成不同子细胞的信号。

后期促进因子复合物APC主要介导两类蛋白降解;后期抑制因子和有丝分裂周期蛋白。前者维持姐妹染色单体的粘连,抑制后期启动;后者的降解意味着有丝分裂即将结束,即染色体开始去凝集,核膜重建。APC可被Cdc20激活。但是有丝分裂前期,Cdc20和Mad2蛋白位于染色体的动粒上,在染色体结合有丝分裂的微管前将将不能从动粒上释放,由于Cdc20与Mad2结合而抑制Cdc20的活性,所以只有所有染色体都与纺锤体的微管结合后,Cdc20释放出来结合APC,APC才有活性,才能启动细胞向后期转换。

后期大致可分为连续的两个阶段,即后期A和后期B。在后期A,动粒微管变短,染色体逐渐向两级移动;在后期B中,极微管长度增加,来自两级的极微管在赤道区相互重叠。这些重叠的来自两极的微管通过马达蛋白的介导和互相滑动,将两级推开更远。

3、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P106);

G蛋白耦联受体是细胞表面由单条多肽经7次跨膜形成的受体,该信号通路是指配体-受

体复合物与靶细胞(酶或离子通道)的作用要通过于G蛋白的耦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影响细胞行为。

根据第二信使的不同,可将其分成cAMP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的主要效应是激活靶细胞和开启基因表达,这是通过蛋白激酶A完成的。该信号通路设计的反应链可表示为激素→G蛋白耦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cAMP→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

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的最大特点是胞外信号被膜受体接受后,同时产生两个胞内信使,分别启动两个信号传递途径即IP3/Ca2+和DAG/PKC途径,实现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应答,因此这一信号系统又称“双信使系统”。

4、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P137)

⑴核孔复合体的结构:

核孔复合物由胞质环、核质环、辐和中央栓四部分组成。

①胞质环位于核孔边缘的胞质面一侧,又称外环,环上有8条短纤维对称分部伸向胞质。

②核质环位于核孔边缘的核质膜一侧,又称内环,环上也对称的连有8条细长纤维,向核内伸入50~70nm,在纤维的末端形成一个直径为60nm的小环,小环由8个颗粒构成。这些结构共同形成核篮结构。

③辐由核孔边缘伸向中心,呈辐射状八重对称,包括位于核孔边缘的柱状亚单位、穿过核膜伸入双层核膜的膜间腔的腔内亚单位和靠近中心的环带亚单位。环带亚单位形成核孔复合体核质交换的通道。

④中央栓位于核孔的中心,呈颗粒状或是棒状,所以又称为中央颗粒,和物质运输有关。

⑵核孔复合物的功能

核孔复合物是核质交换的双功能和双向性亲水通道,主要进行核质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双向性表现在既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转运,又介导RNA、核糖核蛋白颗粒(RNP)的出核转运。双功能表现在它有两种运输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在物质交换过程中,通过信息物质的出核和入核转运并同细胞核内或细胞质内相关受体结合,实现核质间信息交流。

5、亲核蛋白的转运过程(P130)

⑴亲核蛋白的核定位信号(NSL)识别结合importinɑ。

⑵在importinB的介导下,转运复合物和核孔复合物的胞质纤维结合.

⑶转运复合物通过改变构象的核孔复合体从胞质面转移到核质面.

⑷转运复合物在核质面于Ran-GTP结合,并导致复合物解离,亲核蛋白释放.

⑸受体的亚基与结合的Ran返回胞质,在胞质内Ran-GTP水解形成Ran-GDP,并与importinB解离, Ran-GDP返回核内再转换成Ran-GTP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