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安全事故案例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3677-61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及案例(一)复杂岩溶隧道突水、突泥。
1、20xx年01月21日,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出口段平导开挖至DK255+978时发生突水、突泥,突水总量约18万方,在抢险抽水时又多次发生突水。
马鹿箐隧道全长7879m,最大埋深约660m,隧道自进口至出口为连续15.3‰上坡。
在线路左侧30m预留二线位置设置贯通平导,平导全长7850m。
隧道穿越地层中灰岩地层为7408m,占隧道总长的94%,隧道区域漏斗、落水洞、暗河十分普遍,岩溶强烈发育,管道岩溶水系极为复杂。
这次事故除多人逃生外,造成10人死亡,1人失踪。
2、20xx年08月05日凌晨1:00时左右,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I线斜井向进口方向DK124+602掌子面右侧下部发生突水、突泥,总突水量约15万方,突泥量5.4万方。
斜井工区Ⅰ线距掌子面约220米填满淤泥和石块,其他地段淤泥厚1~4米不等。
野三关隧道Ⅰ线全长13846米,隧道最大埋深695米,设计为人字坡。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
嘿,大家听说过那些让人惊出一身汗的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吗?就好像走在一条看似平常的路上,突然就掉进了一个大坑!
我给你们讲个例子哈,曾经有个隧道施工的现场,工人们像往常一样忙碌着。
有个工人老张,经验丰富,可谁能想到灾难突然降临。
隧道里突然出现了塌方,就那么一瞬间,石头啊、土啊哗啦啦地就落了下来。
老张当时都懵了,脑子里一片空白,他心里想着:“哎呀妈呀,这可咋办!”他疯狂地想找个地方躲,可四周都是危险。
这不就跟咱平时好好走在路上,突然天就塌了一样嘛!其他工友们也都惊呆了,大家喊着老张的名字,那场面,真的是让人揪心啊!最后老张虽然捡回了一条命,可也受了重伤。
还有一次,是在另一个隧道工地。
那天大家也都在正常干活,谁知道通风设备突然出了问题。
那里面的空气啊,一下子就变得污浊得要命。
工人们开始觉得呼吸困难,就好像有人捂住了他们的口鼻。
其中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小李,他喘着粗气说:“哎呀,我快喘不上气来了!”这多吓人啊,就好比在水里憋住了气,却找不到水面呼吸一样。
好在发现得及时,赶紧采取了措施,不然真不知道会怎样呢!
这些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可真不是开玩笑的啊!它们就像隐藏在暗处的怪兽,随时准备扑出来伤人。
大家想想,如果是自己的亲人朋友在那种地方工作,咱能不担心吗?能不希望他们平平安安的吗?所以啊,隧道施工安全真的太重要了,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啊!这就是我的观点,一定要重视起来,别等出了事才后悔莫及啊!。
隧道事故案例

大规模突水涌砂监控录像
(3)厦深铁路梁山隧道
2009年3月14日,梁山隧道进口开挖到2505米(DK96+505), 出碴时,发生小型突泥,突泥量约200立方。经会商清淤时,突然发生 大规模突水突泥,突泥量约8000立方。4月6日再次突泥,突泥量约2万 立方,淤积长度230米。突泥后地表坍陷,陷坑面积50平方米,深20米。 突泥点埋深270米。该灾害属断层突水突泥灾害。
四、隧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
(二)坍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坍方案例
(1)掌子面坍方
2006年8月12日,郑西客专秦东隧道进口 DK333+465~+470地段发生坍塌,将一名司 机和一名带班人员共计两人埋入洞内,经抢救 无效死亡。
2006年9月13日,武康铁路增建二线工程 系家山1号隧道突然发生坍陷,造成正在隧道 上方地表进行现场勘察的2名设计人员1名工程 技术人员随塌体埋入土中,经抢救无效死亡。
大规模突泥后照片
突水突泥后地表坍陷照片
突水突泥工程特征分析
❖ 从“地质特征、工序环节、工程处理”三个 方面进行灾害分析。
❖ 1)地质特征 “高压、富水、不良地质”三者不利组合
是诱发突水突泥突石灾害的地质条件。 ❖ 2)工序环节
灾害主要发生在开挖或清淤两个工序 环节。
发生灾害的原因主要有在以下三个方面:
❖ 2009年7月19日,襄渝二线杨家沟隧道,掌 子面约70立方米岩石突然塌落,将掌子面 后6米范围内已施做完成的初期支护压垮, 2名人员死亡。坍方原因为局部岩层产状及 节理发育、破碎,近期连续降雨,有裂隙 水渗出,诱发局部塌方。
(2)隧道掌子面后方塌方 ❖ 2007年7月15日下午,郑西客专南山口隧道
工程施工过程事故案例

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建筑行业关注的焦点。
在施工过程中,事故时有发生,不仅给工人带来伤害,也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工程施工事故案例,探讨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案例一:某地隧道工程塌方事故在某地隧道工程中,由于施工过程中对地质条件认识不足,未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导致隧道塌方,造成多名工人被埋压,死亡。
事故发生后,调查组发现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对地质条件判断失误、未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等问题。
此次事故给施工方和地方政府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影响。
案例二:某栋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在某栋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管理不善,火源失控,导致火灾事故发生,造成多名工人受伤,部分建筑材料被烧毁。
经调查,事故原因是施工现场电线乱拉乱接,工人违规使用电焊作业,以及现场消防设施不完善等。
这起事故不仅对施工进度造成了影响,还给施工方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案例三:某桥梁工程垮塌事故在某桥梁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方对桥梁结构认识不足,对施工质量控制不严,导致桥梁在验收前发生垮塌,造成多名工人受伤。
经调查,事故原因是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对桥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认识不足,以及现场监管不到位等。
这起事故使得施工方在工程质量、安全和管理方面受到了严肃的处理。
防范措施:1.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施工方案,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2. 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使施工人员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3. 完善施工现场消防设施,确保火灾事故的及时扑救;4. 强化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防止电线乱拉乱接等现象发生;5. 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6. 认真开展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避免事故发生。
总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需要各方高度重视。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对施工条件认识不足、施工现场管理不善、安全监管不到位等。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

1、2022年01月21 日,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出口段平导开挖至DK255+978时发生突水、突泥,突水总量约18万,在抢险抽水时又屡次发生突水。
马鹿箐隧道全长7879m,最大埋深约660m,隧道自进口至出口为连续15.3‰上坡。
在路线左侧30m预留二线位置设置贯通平导,平导全长7850m。
隧道穿越地层中灰岩地层为7408m,占隧道总长的94%,隧道区域漏斗、落水洞、暗河十分普遍,岩溶强烈发育,管道岩溶水系极其复杂。
这次事故除多人逃生外,造成10人死亡, 1人失踪。
2、2022年08月05日凌晨1:00时摆布,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I线斜井向进口向DK124+602掌子面右侧下部发生突水、突泥,总突水量约15万,突泥量5.4万。
斜井工区Ⅰ线距掌子面约220米填满淤泥和块,其他地段淤泥厚1~4米不等。
野三关隧道Ⅰ线全长13846米,隧道最大埋深695米,设计为人字坡。
Ⅰ线左侧30m设置Ⅱ线。
隧道穿越马坝背斜及二溪河向斜,发育有5条暗河及管道流。
突水后, 5个掌子面人员受困,共计52人被困。
43人获救,其中1人医治无效死亡。
9人中有2人在隧道死亡, 7人失踪。
1、 2022年04月30日15时30分太中银铁路堡隧道3*斜井掌子面左侧拱脚部位发生坍, 坍量约8立米,造成当场死亡4 人, 1人受轻伤。
2、2022年08月06日18点30分摆布,太客专南庄隧道出口 DIK151+603掌子面处上导坑开挖刚完成,在准备架设拱架过程中,上导坑DIK151+603~610段已完成的初期支护蓦地发生整体坍塌。
造成1人死亡, 1名失踪。
1、2022年06月06日10时20分,至铁路下河村2*隧道DK11+195处发生局部坍,导致正在发展施工作业的一台挖掘机和一位司机被困,经紧急抢救,于当日16时58分将被困司机救出。
2、2022年07月06日5时10分,黔桂线扩能改造工程螃蟹冲隧道出口蓦地发生坍, 6名施工作业人员被困洞。
隧道安全事故案例

隧道事故案例
隧道施工一般涉及的事故类型有: 坍塌 突泥涌水 火工品爆炸 火灾 触电 机械设备等
隧道工程各类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不良。 (二)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三)设计地质勘查不明 (四)设计方案和工程措施不当 (五)施工工艺不规范 (六)技术管理薄弱 (七)施工管理不到位 (八)变更随意性大等
案例一:某高速公路某隧道坍塌事故
2、必须按规定进行地质预测、预报,项目部必须指定一名 领导负责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必须配臵地质工程 师。对Ⅲ、Ⅳ级围岩必须进行地质素描,应特别重视判断围岩 块体结构非稳定体的状态,防止突发性崩塌事故。 3、必须建立完备的监控量测系统,否则不准施工。监控量 测点必须及时埋设,开挖2小时内读取初始数据,必须保证量 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及时性,必须用量测数据指导 施工,应特别注意仰拱开挖过程中的量测变形情况。
案例三:铁路施工隧道火灾事故 事故简况: 某铁路施工隧道正洞左线作业人员进行割除钢筋 作业时,防水板起火,发生火灾。这是一起由于违 章动火作业引起的火灾事故。
案例三:铁路施工隧道火灾事故
案例三:铁路施工隧道火灾事故
案例三:铁路施工隧道火灾事故 事故原因: (一)割除的灼热钢筋头,掉落在软式透水盲沟上, 引起燃烧,继而引燃防水板、脚手板等其他可燃物。 (二)电、气焊工违规作业,未执行相关的安全交 底、技术交底,没有注意下方有软式透水盲沟等可 燃物,也没有跟踪检查钢筋头的安全状态。 (三)对于散落在地面的防水材料,作业人员观察 不细,未做出适当处理,并且当时下方无人监护。
案例一:某高速公路某隧道坍塌事故 预防措施: (一)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必须严格按照隧道施 工地质预报方案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为正确地选择 断面大小、衬砌类型、施工方法、支护参数提供依 据,指导施工。 (二)安排专人负责监控量测工作,整理相关数据 分析位移及围岩稳定性,做好隧道地质素描和综合 预测预报工作。 (三)严格按照审批后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并及 时进行交底。
隧道塌方案例及预防

机械施工管道逃生 ➢方式:从成孔方式来看,有逃生管顶进和大口径水平钻机 逃生管跟进两种。 ➢选型:当坍塌体长度在10米以内且为土质时可考虑逃生管 顶进方式;当
坍塌体长度大于10 时,地质较复杂时可 考虑大口径水平钻机 套管跟进方式。
➢:逃生管顶进:可采用挖掘机配合液压顶镐将逃生管顶进 坍塌体;用气压顶进机械设备将逃生管坍塌体形成逃生通道。 挖掘机配合液压顶镐顶进法边顶进边人工出碴,当坍塌体对 管道的握裹力增加,无法 继续顶进时可在顶管内再安 装一小直径钢管继续顶进, 此在兰渝铁路桃树坪隧道取 得了成功。
发生1起, 死亡3人。
小计
发生7起, 死亡9人。
发生11起, 死亡27人。
发生5起, 死亡16人。
发生8起, 死亡50人。
发生7起, 死亡31人。
发生6起, 死亡12人。
小结:
1. 随建设规模增大,隧道安全事故件数 也在增加,伤亡人数较多。近6年来发生隧 道安全事故44起,人员210人,其中145 人死亡。因此,隧道建设参建各方在管理 上应高度重视。
✓适用条件:当塌方体为砂土、黄土、粘土以及碎石土(碎 石粒径最大不超过60cm)可直接钻进,当碎石土最大粒径 超过60cm时可采用自带DTH潜孔锤套管钻进。
✓场地需求:钻机行进路线坡度小于15°,钻机就位场坪 基础水平坚实,空间尺寸不低于15m(长)×5m(宽) ×5.3m(高);
✓风水电需求:380V、50Hz的电力,满足225KVA使用 负荷;若使用潜孔锤钻头钻进,现场需2台空压机、2个储 气罐、1个风包的位置,合计30m2的空间位置;使用潜 孔锤钻头钻进除尘时 用的1000L清水; 10m2的水平场地 作为发电机或电动 机单元场地。
粉砂岩,钙质胶结,Ⅴ 级围岩。经20小时的 努力 “生命通道”打 通,经相关人员94小 时的紧张救援,坍塌体 正面梯形导坑成功打通, 被困人员成功获救。
隧道安全事故案例

案例三:铁路施工隧道火灾事故
案例三:铁路施工隧道火灾事故
事故原因: (一)割除的灼热钢筋头,掉落在软式透水盲沟上, 引起燃烧,继而引燃防水板、脚手板等其他可燃物。 (二)电、气焊工违规作业,未执行相关的安全交 底、技术交底,没有注意下方有软式透水盲沟等可 燃物,也没有跟踪检查钢筋头的安全状态。 (三)对于散落在地面的防水材料,作业人员观察 不细,未做出适当处理,并且当时下方无人监护。
案例一:某高速公路某隧道坍塌事故
预防措施: (四)加强隧道施工生产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从业 者安全质量意识。 (五)加强安全检查工作,项目利用每周稽查及专 项检查,及时消除施工中的隐患。 (六)严格按照四部委发布的《隧道施工安全九条 规定》及股份公司隧道防坍塌卡控红线(如下)要 求施工及监督。
1、高度风险及以上隧道及地下工程项目,必须采用“自建 型架子队”模式组织施工。
事故简况: 某铁路施工隧道长980米,地质勘探有溶洞,在施工
时进口掌子面出现透水突泥,造成安全生产事故。
案例二:某铁路施工隧道 透水突泥事故
案例二:某铁路施工隧道 透水突泥事故
事故原因 未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红外探水)、超 前地质探孔、地质判析等工作 项目部对高风险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缺陷; 隧道初期支护发生变形后,未及时对处理方案进行有 效论证和评估; 隧道监控量测不规范; 现场应急资源配备不足,未开展应急演练及相关安 全培训。
案例一:某高速公路某隧道坍塌事故
2、必须按规定进行地质预测、预报,项目部必须指定一名 领导负责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必须配置地质工程 师。对Ⅲ、Ⅳ级围岩必须进行地质素描,应特别重视判断围岩 块体结构非稳定体的状态,防止突发性崩塌事故。
3、必须建立完备的监控量测系统,否则不准施工。监控量 测点必须及时埋设,开挖2小时内读取初始数据,必须保证量 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及时性,必须用量测数据指导 施工,应特别注意仰拱开挖过程中的量测变形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小平羌隧道“4·20”重大事故由中国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宁至张掖段站前工程LXS-8标,设计里程为DK345+155~DK407+122,线路长61.363正线公里,位于甘肃省中牧山丹马场和张掖市民乐县境内,海拔高度3500米~2700米。
小平羌隧道地处祁连山中高山区,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西南方向祁连山小平羌沟至大平羌沟之间,平均海拔高度为3100~3800米。
洞身地表起伏较大,地表自然坡度30~40度;隧道起讫里程为DK345+329~DK349+312,隧道长度3983m 。
小平羌隧道距民乐县城约120公里,距张掖市约187公里。
事故发生的经过:2011年4月19日23时30分,钢筋班组安装完成DK349+035处最后一环工22a 型钢拱架,经领工员王伟检查无异常后,喷浆班组13人操作3台喷浆机喷浆。
4月20日4时05分,带班员陈吓文出去组织后续施工材料,当走到距离作业面约40米处时突然听见身后一声巨响,回头看见隧道喷浆作业面上方围岩发生了坍塌,导致初期支护的工22型钢拱架及喷浆作业台架被砸跨,12名作业人员全部被埋入坍塌体中,事故发生后,中铁二局兰新线甘青项目部三工区立即组织抢险救援,于4时40分发现一名遇难者遗体,后因连续发生坍方,抢险工作被迫停止。
经勘察事故现场,坍塌范围里程为DK349+035~DK349+050,距离地表深度约100~110m 。
坍塌岩石块体约400方(最大块径约1米左右),塌腔高8~10米。
直接经济损失约908万元。
事故原因分析:小平羌隧道位于祁连山区域地质构造带(纵向长约1000km, 横向宽200~300km )石炭系灰岩夹页岩、泥灰岩,泥盆系砂岩等软硬相间的地层中,由于多期构造运动挤压作用强烈,洞身发育多个向斜、背斜相间组成的复式褶皱。
地表覆盖风化残积土层较厚,基岩露头较少。
开挖揭示DK349+050~+035洞段总体位于背斜构造北翼,岩层倾角较陡,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岩层的层间结合力较差,加之小平羌隧道洞顶地表冻土冬春后开始融化,冰雪融水下渗软化软弱结构面,致使围岩抗剪强度降低,是该起事故发生的潜在客观因素。
2011年3月29日,设计、施工、监理四方针对这种复杂的地质结构,进行了会商,对DK349+060~DK349+040段进行了设计变更,将原设计Ⅲa-2型衬砌支护提升至Ⅲb-2型支护,但由于作业班组未按变更后的Ⅲb-2型衬砌支护进行施工,仍按原设计Ⅲa-2型衬砌支护施工,2011年4月4日4:00时左右,DK349+035掌子面爆破引起岩体扰动,20分钟后DK349+055~DK349+035段(20米长)左侧顶部塌方,塌方高度0~4m ,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4月4日的初次塌方经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四方会商认为是施工单位“现场隧道作业班组未按2011年3月29日现场会勘后确定的变更给定的工程措施施工(仍按原设计Ⅲa-2型衬砌支护参数进行开挖及支护),DK349+060~DK349+040段拱部初期支护180度范围未设置钢筋网及格栅钢架,喷混凝土厚度不够,系统锚杆未完全按设计施做,加之现场施工、监控量测不到位是导致塌方的主要原因”(4月4日四方认可的会商纪要原文)。
4月4日塌方后,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四方又针对此次塌方再次提出了处理方案,采用全断面钢拱架,挂钢筋网,网喷混凝土加厚至28cm, 衬砌结构采用Ⅳb-2型,预留注浆管对塌方的空腔进行压注水泥砂浆回填处理,支护级别实际提升到了Ⅳ级。
4月4日的塌方已经是可能再次发生塌方事故的前兆,此时,隧道上部围岩受力发生了很大变化,岩体已经处在一个极不稳定的临界状态。
设计、施工、监理知道围岩结构不好,极不稳定,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方案制定时对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的安全保障措施不详细,也未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施工单位按照四方口头商定的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对已塌方段施工处理不及时,加之监理单位的监理监督检查不到位,截止4月19日,尚未处置完毕,引起岩体失稳,导致DK349+050~DK349+035段(15米长)发生二次塌方,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一)直接原因1、小平羌隧道岩层倾角较陡,节理发育,岩体破碎, 岩层的层间结合力较差,加之小平羌隧道洞顶地表冻土冬春后开始融化,冰雪融水下渗软化软弱结构面,致使围岩抗剪强度降低,是该起事故发生的潜在客观因素。
2、施工单位在4月4日塌方后,依四方商定的会议纪要作为技术交底内容,未单独编制塌方处理方案且未向监理报验,已塌方段施工处理缓慢,在4月5日至19日仅完成初期支护,未及时对上部空腔进行压注水泥砂浆回填处理,没有形成有效抵抗塌方冲击荷载的结构体系。
3、由于4月4日塌方处理施工进度缓慢,拱顶空腔围岩临空暴露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上部围岩抗剪强度进一步降低,引起岩体失稳,导致DK349+055-DK349+035段拱顶围岩发生整体坍塌。
(二)间接原因1、施工单位安全技术管理混乱,施工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技术资料管理混乱,检验批报检资料滞后, 同一时间的施工日志内容与报检内容不符;技术交底制度不落实,交底资料不全,无初喷砼安全技术交底和两台阶开挖方法的技术交底资料;特别是针对4月4日塌方,技术交底笼统, 仅将会议纪要内容作为交底内容。
2、监理单位监理基础工作薄弱,履行职责不力,监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手段弱化;监理日志记录不全面,监理旁站管理不规范,存在未旁站的现象;检验批及隐蔽工程签字审核把关不严,存在工程实体在前, 审批签字在后的情况;对重大设计变更未严格履行审批职责;发现施工单位存在未按设计施工的情况,也没有按照规定采取停工整改措施。
3、设计单位制定的4月4日小平羌隧道出口DK349+055—DK349+035段塌方处理方案不完善,未向施工单位提出施工过程中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的措施建议。
董家山隧道工程“12.22”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一、事故概况2005年12月22日14日40分,四川省都江堰至汶川高速公路董家山右线隧道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4人死亡,1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035万元。
董家山隧道左线全长4090米,右线全长4060米,事故发生时右线隧道完成开挖1487米、衬砌1419米。
二、事故原因根据大量的现场调查后发现,施工单位在事故发生前多次存在违规操作行为,这可能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这次事故应该为一些为了赶工期而违规操作的施工单位敲响安全警钟。
瓦斯浓度过高没有引起施工部门重视而强行施工是引起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记者在事故现场采访了几位提前从隧道出来的民工。
一位来自贵州遵义的民工向记者反映说,22日凌晨5点左右,他就闻到刺鼻的、有点像木材腐烂一样的味道,而且感觉头痛,随后他就向包工头报告说可能瓦斯浓度太高,要求停止施工出隧道透气,包工头没有同意停工但是准许他出来透气,就这样他才幸免遇难。
还有不少民工向记者反映,最近隧道的瓦斯浓度太高,他们下去后经常会感觉到头痛、胸闷,他们就给施工单位的领导反映也没有人来管他们,还是让他们照常施工。
34岁的包工头赵金也是这次事故的遇难者。
他的妻子李明秀一边哭泣一边告诉记者,最近隧道老是遇到塌方的事故,她的丈夫也多次向施工单位领导反映情况,但是没有引起这些领导重视,施工还是照常进行。
有民工向记者反映说,就在12月18日左右隧道就发生了一次规模比较大的塌方,足足有几十米高。
他们和包工头一起向施工方反映了这些情况,但是施工方还是要他们不能停工,要继续施工。
李明秀还向记者反映,事故发生当天凌晨3点,他的丈夫和一班工友认为施工太危险,但又不得不听施工方的话,就在隧道里坐了四个小时,直到凌晨7点才从隧道出来回家休息,随后又被施工单位领导强行指派到隧道里施工,结果下午就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
1.事故的直接原因:由于掌子面处塌方,瓦斯异常涌出,致使模板台车四周瓦斯浓度达到爆炸界限,模板台车配电箱四周悬挂的三芯插头短路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2.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施工企业中铁一局四公司,违规将劳务分包给无资质的作业队。
施工中安全治理混乱;透风治理不善,右洞掌子面拱顶瓦斯浓度经常超限;部分瓦检员无证上岗,检查质量、次数不符合规定等。
二是监理单位铁科院(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未正确履行职责,关键岗位职员无证上岗。
三是项目法人四川都汶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对施工单位违规分包、现场治理混乱等题目未能加以纠正,对施工中出现的瓦斯隐患未采取有效措施。
四是设计单位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对涉及施工安全的瓦斯异常涌出熟悉不足,防范措施不到位。
三、对事故责任职员的处理6名事故直接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1.中铁一局四公司都汶公路C合同项目经理部董家山隧道工区负责人、瓦斯监控小组副组长2.董家山隧道工区瓦斯检查员右线隧道瓦斯检查小组组长3.董家山隧道工区专职安全员4.中铁一局四公司都汶公路C合同项目经理部副总工程师5.中铁一局四公司都汶公路C合同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6.中铁一局四公司都汶公路C合同项目经理部经理给予其他17名责任人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其中:1.中铁一局四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
给予行政革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2.中铁一局团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
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3.铁科院(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
给予行政革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4.四川都汶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总支书记,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
给予行政记大过、党内警告处分。
5.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
给予行政记大过、党内警告处分。
6.四川省交通厅公路水运质量监视站副站长,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
给予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四、事故教训和防范措施1、瓦斯隧道必须按照设计文件、合同所指定采用的技术规范和相关安全规定,作出施工组织安排,制定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对瓦检、透风、防爆、防燃的措施要细化具体、严格规范施工,做到作业规范化、标准化。
2、瓦斯隧道的施工,一定要及时喷锚,加强初期支护,衬砌紧跟,尽快封闭围岩,最大限度降低瓦期逸出,超前加回措施到位,避免坍方。
3、瓦斯隧道施工,一定要留意低瓦斯隧道施工可能出现高瓦斯段,要加强观察和检测,防止瓦斯异常涌出和突出可能造成的灾难发生。
施工中一旦发现瓦斯逸出出现异常与设计不符,应积极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安全,同时向监理、设计、业主报告,提出修改设计的意见,重新制定施组,报业主批准后实施。
4、瓦斯隧道施工必须加强治理,严格执行煤矿瓦斯防爆规定,在非衬砌地段,必须采用防爆、大功率透风、自动检测报警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