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安全事故案例

合集下载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
嘿,大家听说过那些让人惊出一身汗的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吗?就好像走在一条看似平常的路上,突然就掉进了一个大坑!
我给你们讲个例子哈,曾经有个隧道施工的现场,工人们像往常一样忙碌着。

有个工人老张,经验丰富,可谁能想到灾难突然降临。

隧道里突然出现了塌方,就那么一瞬间,石头啊、土啊哗啦啦地就落了下来。

老张当时都懵了,脑子里一片空白,他心里想着:“哎呀妈呀,这可咋办!”他疯狂地想找个地方躲,可四周都是危险。

这不就跟咱平时好好走在路上,突然天就塌了一样嘛!其他工友们也都惊呆了,大家喊着老张的名字,那场面,真的是让人揪心啊!最后老张虽然捡回了一条命,可也受了重伤。

还有一次,是在另一个隧道工地。

那天大家也都在正常干活,谁知道通风设备突然出了问题。

那里面的空气啊,一下子就变得污浊得要命。

工人们开始觉得呼吸困难,就好像有人捂住了他们的口鼻。

其中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小李,他喘着粗气说:“哎呀,我快喘不上气来了!”这多吓人啊,就好比在水里憋住了气,却找不到水面呼吸一样。

好在发现得及时,赶紧采取了措施,不然真不知道会怎样呢!
这些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可真不是开玩笑的啊!它们就像隐藏在暗处的怪兽,随时准备扑出来伤人。

大家想想,如果是自己的亲人朋友在那种地方工作,咱能不担心吗?能不希望他们平平安安的吗?所以啊,隧道施工安全真的太重要了,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啊!这就是我的观点,一定要重视起来,别等出了事才后悔莫及啊!。

隧道事故案例

隧道事故案例
。 约160米。该灾害属岩溶突水突泥灾害
大规模突水涌砂监控录像
(3)厦深铁路梁山隧道
2009年3月14日,梁山隧道进口开挖到2505米(DK96+505), 出碴时,发生小型突泥,突泥量约200立方。经会商清淤时,突然发生 大规模突水突泥,突泥量约8000立方。4月6日再次突泥,突泥量约2万 立方,淤积长度230米。突泥后地表坍陷,陷坑面积50平方米,深20米。 突泥点埋深270米。该灾害属断层突水突泥灾害。
四、隧道施工典型事故案例
(二)坍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坍方案例
(1)掌子面坍方
2006年8月12日,郑西客专秦东隧道进口 DK333+465~+470地段发生坍塌,将一名司 机和一名带班人员共计两人埋入洞内,经抢救 无效死亡。
2006年9月13日,武康铁路增建二线工程 系家山1号隧道突然发生坍陷,造成正在隧道 上方地表进行现场勘察的2名设计人员1名工程 技术人员随塌体埋入土中,经抢救无效死亡。
大规模突泥后照片
突水突泥后地表坍陷照片
突水突泥工程特征分析
❖ 从“地质特征、工序环节、工程处理”三个 方面进行灾害分析。
❖ 1)地质特征 “高压、富水、不良地质”三者不利组合
是诱发突水突泥突石灾害的地质条件。 ❖ 2)工序环节
灾害主要发生在开挖或清淤两个工序 环节。
发生灾害的原因主要有在以下三个方面:
❖ 2009年7月19日,襄渝二线杨家沟隧道,掌 子面约70立方米岩石突然塌落,将掌子面 后6米范围内已施做完成的初期支护压垮, 2名人员死亡。坍方原因为局部岩层产状及 节理发育、破碎,近期连续降雨,有裂隙 水渗出,诱发局部塌方。
(2)隧道掌子面后方塌方 ❖ 2007年7月15日下午,郑西客专南山口隧道

城市隧道工程灾害事故案例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

城市隧道工程灾害事故案例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

城市隧道工程灾害事故案例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隧道工程的建设越来越频繁。

然而,隧道工程灾害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因此,对城市隧道工程灾害事故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研究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运营意义重大。

一、案例分析1. 上海市黄浦江隧道漏水事故2018年5月,上海市黄浦江隧道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漏水事故。

事故原因主要是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导致隧道壁体损坏,进而引起漏水。

造成了交通瘫痪、车辆被困等严重后果。

该案例揭示了施工过程中人为因素在隧道工程事故中的重要性,要求加强人员培训和严格遵守施工规范。

2. 深圳市东部隧道火灾事故2015年7月,深圳市东部隧道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

这起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是隧道内燃油泄漏,并且火灾扩散迅速,造成多人死亡。

这个案例揭示了在城市隧道工程中,隧道内部的可燃气体泄漏是引发火灾事故的一大隐患,要求对隧道内部的安全设施进行严密监测和防范。

3. 北京市国贸隧道坍塌事故2017年7月,北京市国贸隧道发生了一起坍塌事故,导致多名工人死亡。

事故原因主要是施工过程中未能妥善处理地层沉陷问题,以及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这一案例表明,隧道工程施工中需要进行全面的地质勘察,并加强工程监理和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二、防范措施研究1. 健全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岗位责任心的培养。

健全高风险作业的作业指导和紧急救援预案,确保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2. 强化隧道工程的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隧道工程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实时监测隧道内部环境和结构的变化。

对于隧道内的可燃气体、温度、湿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并设置预警指标,一旦超出安全范围即时报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3. 加强隧道工程质量管理在隧道工程建设之前进行全面的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并根据地质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选择。

水利部工作人员的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案例

水利部工作人员的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案例

水利部工作人员的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案例近年来,中国水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还是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下将列举一些近年来发生的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案例,以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提高施工安全意识。

案例一:泄洪隧道事故(2024年)该事故发生在一座大型水电站的泄洪隧道施工过程中。

事故发生时,由于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监控,一台钻探设备发生故障,并引起大量泥浆流入隧道中。

由于施工人员没有及时逃生,造成了5人丧生,多人受伤的悲剧。

案例二:堤坝溃坝事故(2024年)该事故发生在一座正在进行筑坝施工的大型水利工程中。

由于施工单位没有严格遵守设计要求,忽视了堤坝抗冲击能力的考量,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坝体下滑和渗透,导致堤坝溃坝。

事故导致3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同时造成了数亿元的财产损失。

案例三:坍塌事故(2024年)该事故发生在一座正在建设的海底隧道工程中。

隧道内进行挖掘工作时,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单位没有及时做好地质勘探和施工预处理的工作,导致隧道发生坍塌,数名施工人员被埋。

即使在救援行动中,最终还是造成了两名工作人员死亡,多人受伤。

案例四:脚手架坍塌事故(2024年)该事故发生在一座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现场。

施工单位在进行桥梁施工时,由于使用的脚手架不符合标准,安装不牢固,导致在人员登上脚手架进行施工时,脚手架发生坍塌,致使三名工人失足坠落,其中一人不幸死亡。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很多安全隐患需要引起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施工单位应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加强现场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责任制度,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同时,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探和风险评估,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施工中应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严禁违规操作和违章施工。

水利部作为水利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管力度。

隧道安全事故案例

隧道安全事故案例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小平羌隧道“4·20”重大事故由中国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宁至张掖段站前工程LXS-8标,设计里程为DK345+155~DK407+122,线路长61.363正线公里,位于甘肃省中牧山丹马场和张掖市民乐县境内,海拔高度3500米~2700米。

小平羌隧道地处祁连山中高山区,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西南方向祁连山小平羌沟至大平羌沟之间,平均海拔高度为3100~3800米。

洞身地表起伏较大,地表自然坡度30~40度;隧道起讫里程为DK345+329~DK349+312,隧道长度3983m 。

小平羌隧道距民乐县城约120公里,距张掖市约187公里。

事故发生的经过:2011年4月19日23时30分,钢筋班组安装完成DK349+035处最后一环工22a 型钢拱架,经领工员王伟检查无异常后,喷浆班组13人操作3台喷浆机喷浆。

4月20日4时05分,带班员陈吓文出去组织后续施工材料,当走到距离作业面约40米处时突然听见身后一声巨响,回头看见隧道喷浆作业面上方围岩发生了坍塌,导致初期支护的工22型钢拱架及喷浆作业台架被砸跨,12名作业人员全部被埋入坍塌体中,事故发生后,中铁二局兰新线甘青项目部三工区立即组织抢险救援,于4时40分发现一名遇难者遗体,后因连续发生坍方,抢险工作被迫停止。

经勘察事故现场,坍塌范围里程为DK349+035~DK349+050,距离地表深度约100~110m 。

坍塌岩石块体约400方(最大块径约1米左右),塌腔高8~10米。

直接经济损失约908万元。

事故原因分析:小平羌隧道位于祁连山区域地质构造带(纵向长约1000km, 横向宽200~300km )石炭系灰岩夹页岩、泥灰岩,泥盆系砂岩等软硬相间的地层中,由于多期构造运动挤压作用强烈,洞身发育多个向斜、背斜相间组成的复式褶皱。

地表覆盖风化残积土层较厚,基岩露头较少。

开挖揭示DK349+050~+035洞段总体位于背斜构造北翼,岩层倾角较陡,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岩层的层间结合力较差,加之小平羌隧道洞顶地表冻土冬春后开始融化,冰雪融水下渗软化软弱结构面,致使围岩抗剪强度降低,是该起事故发生的潜在客观因素。

公路桥梁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

公路桥梁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
公路、桥梁、隧道 施工安全事故案例
蒋伯菡
2012年 5月
1
福建:武夷山公馆大桥垮塌

事件回放:2011年7月 14日早上8时50分许, 福建武夷山公馆大桥北 端轰然垮塌,一辆正在 桥上行驶的旅游大巴车 坠入桥下,造成1名驾驶 员当场死亡,其余22人 受伤。 事故原因:桥梁个别 或部分吊杆断裂,导 致桥面荷载失去承载 而发生桥面垮塌。
9
广东韶赣高速公路马坝互通立交桥坍塌


事故原因:支架坍塌 事件回放:2011年5月 26日下午1时15分左右, 位于韶关市曲江区马 坝镇水口村的韶赣高 速公路与京港澳高速 互通立交的一条匝道 的高架桥(长约50米, 高约33米),在桥面 浇筑施工收尾过程中 发生脚手架、立柱和 桥面坍塌事故,造成7 人死亡、1人轻伤。
12
湖南株洲红旗路高架桥

事故原因:拆除风险

事件回放:2009 年5月17日下午, 原定爆破拆除的该 高架桥发生坍塌事 故,现场24辆车 被损毁,包括一辆 公交车,造成至少 9人死亡,16人受 伤。
13
重庆綦江彩虹桥

事故原因:设计建造 不规范

事件回放:1999年1 月4日,綦江彩虹桥 垮塌,使用寿命仅 两年零222天。这次 因工程质量导致的 重大责任事故,共 造成40人死亡,其 中包括18名年轻武警 战士,直接经济损 失628万余元。
5
广东九江大桥

事故原因:船只撞击 事件回放:2007年6 月15日凌晨5时10分, 一艘佛山籍运沙船 偏离主航道航行撞 击九江大桥,导致 桥面坍塌约200米, 导致9人死亡。这就 是闻名中外的“九 江大桥6•15船撞桥断 事故”,也称为 “九江大桥事件”。
6

隧道桥梁事故案例

隧道桥梁事故案例

并抽调救护车和医务人员到现场待命,随时准备救治伤员。贵州水矿集团矿山救护大队、中铁 二局、中铁五局、中铁八局等人员也派救援队伍到现场参与抢险救援工作,通过挖掘救援导洞方式 ,全力以赴进行事故抢险救援。
贵州省安全监管局副局长叶文邦、安监二处处长田德明率相关人员进入隧道实地查看坍塌事故 抢险救援工作,提出五点意见:一是要确保隧道通风,保持隧道空气质量,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二是无
γ土* 土 γ*
失稳的钢板桩折线
原因分析
1 对地质情况没有认真分析,区别对待!锚固段 太浅;
2 没有认真计算工况稳定等必要数据以指导施工; 3 第3层支撑(围囹)刚度不够; 4 下部无支撑区域过大,钢板桩抵挡不了外部水
和土的侧压力而失稳! 5 平撑与钢板桩没有电焊牢固!未形成整体受力
体系。
水已抽干
透水!
泥、砂、混凝土 的混合物
透水桩 ,干封混凝土,造成废桩,冲击造孔,损失10万。
事故4
广州某桥钻孔桩成桩后,业主方采用激震法 检测认为优良;
施工单位采用超声波法检测认为地表以下 2m处有局部露筋,开挖后,果然有局部缺 欠,经修补后验收。 此后业主对该桥质量
免检。
事故5
北京某桥钻孔桩桩头下 没有粗骨料
隧道桥梁事故案例
高阳寨事故照片 隧道事故
高阳寨隧道出口
堆积体下方是既有的国道318公路
事故后果
2007年11月20日,位于湖北恩施州巴东县野三关镇的高阳寨隧道外发生岩崩滑坡,导致现场施工的4 名工人1人死亡1人受伤2人失踪,这四名工人是加固洞口危石的,另外,从上海返回恩施州利川市的一 辆大客车在滑坡事故发生时正好经过此地,被埋入巨石下。经过初步确认,客车上有27名成人,4名儿 童。最终34人死亡、一人受伤。事故直接原因是洞口加固施工过晚,出洞过早。

隧道安全事故案例

隧道安全事故案例
隧道安全事故案例
隧道事故案例
隧道施工一般涉及的事故类型有: 坍塌 突泥涌水 火工品爆炸 火灾 触电 机械设备等
隧道工程各类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不良。 (二)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三)设计地质勘查不明 (四)设计方案和工程措施不当 (五)施工工艺不规范 (六)技术管理薄弱 (七)施工管理不到位 (八)变更随意性大等
案例一:某高速公路某隧道坍塌事故
2、必须按规定进行地质预测、预报,项目部必须指定一名 领导负责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必须配臵地质工程 师。对Ⅲ、Ⅳ级围岩必须进行地质素描,应特别重视判断围岩 块体结构非稳定体的状态,防止突发性崩塌事故。 3、必须建立完备的监控量测系统,否则不准施工。监控量 测点必须及时埋设,开挖2小时内读取初始数据,必须保证量 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数据分析的及时性,必须用量测数据指导 施工,应特别注意仰拱开挖过程中的量测变形情况。
案例三:铁路施工隧道火灾事故 事故简况: 某铁路施工隧道正洞左线作业人员进行割除钢筋 作业时,防水板起火,发生火灾。这是一起由于违 章动火作业引起的火灾事故。
案例三:铁路施工隧道火灾事故
案例三:铁路施工隧道火灾事故
案例三:铁路施工隧道火灾事故 事故原因: (一)割除的灼热钢筋头,掉落在软式透水盲沟上, 引起燃烧,继而引燃防水板、脚手板等其他可燃物。 (二)电、气焊工违规作业,未执行相关的安全交 底、技术交底,没有注意下方有软式透水盲沟等可 燃物,也没有跟踪检查钢筋头的安全状态。 (三)对于散落在地面的防水材料,作业人员观察 不细,未做出适当处理,并且当时下方无人监护。
案例一:某高速公路某隧道坍塌事故 预防措施: (一)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必须严格按照隧道施 工地质预报方案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为正确地选择 断面大小、衬砌类型、施工方法、支护参数提供依 据,指导施工。 (二)安排专人负责监控量测工作,整理相关数据 分析位移及围岩稳定性,做好隧道地质素描和综合 预测预报工作。 (三)严格按照审批后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并及 时进行交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小平羌隧道“4·20”重大事故由中国中铁二局集团承建的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至段站前工程LXS-8标,设计里程为DK345+155~DK407+122,线路长61.363正线公里,位于省中牧山丹马场和市民乐县境,海拔高度3500米~2700米。

小平羌隧道地处祁连山中高山区,位于省市山丹县西南方向祁连山小平羌沟至大平羌沟之间,平均海拔高度为3100~3800米。

洞身地表起伏较大,地表自然坡度30~40度;隧道起讫里程为DK345+329~DK349+312,隧道长度3983m 。

小平羌隧道距民乐县城约120公里,距市约187公里。

事故发生的经过:2011年4月19日23时30分,钢筋班组安装完成DK349+035处最后一环工22a 型钢拱架,经领工员王伟检查无异常后,喷浆班组13人操作3台喷浆机喷浆。

4月20日4时05分,带班员吓文出去组织后续施工材料,当走到距离作业面约40米处时突然听见身后一声巨响,回头看见隧道喷浆作业面上方围岩发生了坍塌,导致初期支护的工22型钢拱架及喷浆作业台架被砸跨,12名作业人员全部被埋入坍塌体中,事故发生后,中铁二局兰新线甘青项目部三工区立即组织抢险救援,于4时40分发现一名遇难者遗体,后因连续发生坍方,抢险工作被迫停止。

经勘察事故现场,坍塌围里程为DK349+035~DK349+050,距离地表深度约100~110m 。

坍塌岩石块体约400方(最大块径约1米左右),塌腔高8~10米。

直接经济损失约908万元。

事故原因分析:小平羌隧道位于祁连山区域地质构造带(纵向长约1000km, 横向宽200~300km )石炭系灰岩夹页岩、泥灰岩,泥盆系砂岩等软硬相间的地层中,由于多期构造运动挤压作用强烈,洞身发育多个向斜、背斜相间组成的复式褶皱。

地表覆盖风化残积土层较厚,基岩露头较少。

开挖揭示DK349+050~+035洞段总体位于背斜构造北翼,岩层倾角较陡,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岩层的层间结合力较差,加之小平羌隧道洞顶地表冻土冬春后开始融化,冰雪融水下渗软化软弱结构面,致使围岩抗剪强度降低,是该起事故发生的潜在客观因素。

2011年3月29日,设计、施工、监理四方针对这种复杂的地质结构,进行了会商,对DK349+060~DK349+040段进行了设计变更,将原设计Ⅲa-2型衬砌支护提升至Ⅲb-2型支护,但由于作业班组未按变更后的Ⅲb-2型衬砌支护进行施工,仍按原设计Ⅲa-2型衬砌支护施工,2011年4月4日4:00时左右,DK349+035掌子面爆破引起岩体扰动,20分钟后DK349+055~DK349+035段(20米长)左侧顶部塌方,塌方高度0~4m ,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4月4日的初次塌方经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四方会商认为是施工单位“现场隧道作业班组未按2011年3月29日现场会勘后确定的变更给定的工程措施施工(仍按原设计Ⅲa-2型衬砌支护参数进行开挖及支护),DK349+060~DK349+040段拱部初期支护180度围未设置钢筋网及格栅钢架,喷混凝土厚度不够,系统锚杆未完全按设计施做,加之现场施工、监控量测不到位是导致塌方的主要原因”(4月4日四方认可的会商纪要原文)。

4月4日塌方后,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四方又针对此次塌方再次提出了处理方案,采用全断面钢拱架,挂钢筋网,网喷混凝土加厚至28cm, 衬砌结构采用Ⅳb-2型,预留注浆管对塌方的空腔进行压注水泥砂浆回填处理,支护级别实际提升到了Ⅳ级。

4月4日的塌方已经是可能再次发生塌方事故的前兆,此时,隧道上部围岩受力发生了很大变化,岩体已经处在一个极不稳定的临界状态。

设计、施工、监理知道围岩结构不好,极不稳定,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方案制定时对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的安全保障措施不详细,也未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施工单位按照四方口头商定的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对已塌方段施工处理不及时,加之监理单位的监理监督检查不到位,截止4月19日,尚未处置完毕,引起岩体失稳,导致DK349+050~DK349+035段(15米长)发生二次塌方,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一)直接原因1、小平羌隧道岩层倾角较陡,节理发育,岩体破碎, 岩层的层间结合力较差,加之小平羌隧道洞顶地表冻土冬春后开始融化,冰雪融水下渗软化软弱结构面,致使围岩抗剪强度降低,是该起事故发生的潜在客观因素。

2、施工单位在4月4日塌方后,依四方商定的会议纪要作为技术交底容,未单独编制塌方处理方案且未向监理报验,已塌方段施工处理缓慢,在4月5日至19日仅完成初期支护,未及时对上部空腔进行压注水泥砂浆回填处理,没有形成有效抵抗塌方冲击荷载的结构体系。

3、由于4月4日塌方处理施工进度缓慢,拱顶空腔围岩临空暴露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上部围岩抗剪强度进一步降低,引起岩体失稳,导致DK349+055-DK349+035段拱顶围岩发生整体坍塌。

(二)间接原因1、施工单位安全技术管理混乱,施工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技术资料管理混乱,检验批报检资料滞后, 同一时间的施工日志容与报检容不符;技术交底制度不落实,交底资料不全,无初喷砼安全技术交底和两台阶开挖方法的技术交底资料;特别是针对4月4日塌方,技术交底笼统, 仅将会议纪要容作为交底容。

2、监理单位监理基础工作薄弱,履行职责不力,监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手段弱化;监理日志记录不全面,监理旁站管理不规,存在未旁站的现象;检验批及隐蔽工程签字审核把关不严,存在工程实体在前, 审批签字在后的情况;对重大设计变更未严格履行审批职责;发现施工单位存在未按设计施工的情况,也没有按照规定采取停工整改措施。

3、设计单位制定的4月4日小平羌隧道出口DK349+055—DK349+035段塌方处理方案不完善,未向施工单位提出施工过程中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的措施建议。

董家山隧道工程“12.22”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一、事故概况2005年12月22日14日40分,省都江堰至汶川高速公路董家山右线隧道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4人死亡,1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035万元。

董家山隧道左线全长4090米,右线全长4060米,事故发生时右线隧道完成开挖1487米、衬砌1419米。

二、事故原因根据大量的现场调查后发现,施工单位在事故发生前多次存在违规操作行为,这可能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这次事故应该为一些为了赶工期而违规操作的施工单位敲响安全警钟。

瓦斯浓度过高没有引起施工部门重视而强行施工是引起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记者在事故现场采访了几位提前从隧道出来的民工。

一位来自的民工向记者反映说,22日凌晨5点左右,他就闻到刺鼻的、有点像木材腐烂一样的味道,而且感觉头痛,随后他就向包工头报告说可能瓦斯浓度太高,要求停止施工出隧道透气,包工头没有同意停工但是准许他出来透气,就这样他才幸免遇难。

还有不少民工向记者反映,最近隧道的瓦斯浓度太高,他们下去后经常会感觉到头痛、胸闷,他们就给施工单位的领导反映也没有人来管他们,还是让他们照常施工。

34岁的包工头金也是这次事故的遇难者。

他的妻子明秀一边哭泣一边告诉记者,最近隧道老是遇到塌方的事故,她的丈夫也多次向施工单位领导反映情况,但是没有引起这些领导重视,施工还是照常进行。

有民工向记者反映说,就在12月18日左右隧道就发生了一次规模比较大的塌方,足足有几十米高。

他们和包工头一起向施工方反映了这些情况,但是施工方还是要他们不能停工,要继续施工。

明秀还向记者反映,事故发生当天凌晨3点,他的丈夫和一班工友认为施工太危险,但又不得不听施工方的话,就在隧道里坐了四个小时,直到凌晨7点才从隧道出来回家休息,随后又被施工单位领导强行指派到隧道里施工,结果下午就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

1.事故的直接原因:由于掌子面处塌方,瓦斯异常涌出,致使模板台车四周瓦斯浓度达到爆炸界限,模板台车配电箱四周悬挂的三芯插头短路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2.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施工企业中铁一局四公司,违规将劳务分包给无资质的作业队。

施工中安全治理混乱;透风治理不善,右洞掌子面拱顶瓦斯浓度经常超限;部分瓦检员无证上岗,检查质量、次数不符合规定等。

二是监理单位铁科院()工程咨询未正确履行职责,关键岗位职员无证上岗。

三是项目法人都汶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对施工单位违规分包、现场治理混乱等题目未能加以纠正,对施工中出现的瓦斯隐患未采取有效措施。

四是设计单位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对涉及施工安全的瓦斯异常涌出熟悉不足,防措施不到位。

三、对事故责任职员的处理6名事故直接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1.中铁一局四公司都汶公路C合同项目经理部董家山隧道工区负责人、瓦斯监控小组副组长2.董家山隧道工区瓦斯检查员右线隧道瓦斯检查小组组长3.董家山隧道工区专职安全员4.中铁一局四公司都汶公路C合同项目经理部副总工程师5.中铁一局四公司都汶公路C合同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6.中铁一局四公司都汶公路C合同项目经理部经理给予其他17名责任人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其中:1.中铁一局四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

给予行政革职、撤销党职务处分。

2.中铁一局团体副总经理,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

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3.铁科院()工程咨询总经理,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

给予行政革职、党严重警告处分。

4.都汶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总支书记,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

给予行政记大过、党警告处分。

5.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

给予行政记大过、党警告处分。

6.省交通厅公路水运质量监视站副站长,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

给予行政降级、党严重警告处分。

四、事故教训和防措施1、瓦斯隧道必须按照设计文件、合同所指定采用的技术规和相关安全规定,作出施工组织安排,制定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对瓦检、透风、防爆、防燃的措施要细化具体、严格规施工,做到作业规化、标准化。

2、瓦斯隧道的施工,一定要及时喷锚,加强初期支护,衬砌紧跟,尽快封闭围岩,最大限度降低瓦期逸出,超前加回措施到位,避免坍方。

3、瓦斯隧道施工,一定要留意低瓦斯隧道施工可能出现高瓦斯段,要加强观察和检测,防止瓦斯异常涌出和突出可能造成的灾难发生。

施工中一旦发现瓦斯逸出出现异常与设计不符,应积极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安全,同时向监理、设计、业主报告,提出修改设计的意见,重新制定施组,报业主批准后实施。

4、瓦斯隧道施工必须加强治理,严格执行煤矿瓦斯防爆规定,在非衬砌地段,必须采用防爆、大功率透风、自动检测报警等措施。

5、瓦斯隧道施工,必须制定防爆措施方案,除经建设、设计、监理三方签字确认外,尚需请有关专家论证,做到万无一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