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液伺服系统

合集下载

第五章 电液伺服系统

第五章 电液伺服系统
第五章 电液伺服系统
5.1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 5.2 电液速度伺服系统 5.3 电液伺服系统在轧钢中的应用
5.1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
系统组成原理图 系统工作原理与方框图 系统的传递函数 液压控制系统技术指标 系统精度分析 系统的校正
系统组成原理图
系统的工作原理(一)
电液伺服阀控缸位置控制系统,两个电 位器组成的电桥测量输入(指令电位器) 与输出(工作台位置)之间的位置偏差 信号(用电压表示)。若反馈信号电位 器的滑臂指示电位与指令电位器的滑臂 指示电位不等时,则生产偏差电压。
系统的传递函数(一)
根据双电位器阀控缸的位置控制的方框图,可 以写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Au ( s ) = Kv s s 2 2ξ sv s 2 2ξ h s ω + 1 ω 2 + ω + 1 ω 2 + ω + 1 sv h a sv h
液压控制系统的技术指标
一个具体的液压控制系统,除了要满足 一些常规的技术指标外,还有控制系统 特有的技术要求,主要表现在: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控制系统的响应特性 系统的控制精度(误差)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稳定是一个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必要条 件,是首要考虑的指标。稳定性是指系 统在偏离平衡状态后外作用消失,系统 恢复到新的或原来的平衡状态的能力。 判定系统的稳定性,可以用劳斯判据。 对三阶方程 a3 s 3 + a2 s 2 + a1s + a0 = 0 其稳定条 件是 a0 a3 < a1a2 。 另一种则是利用开环对数频率特性。
τ c = RC
速度控制系统的校正(二)
校正后系统的开环方框图为:
速度控制系统的校正(结束)

注塑机电液伺服系统介绍

注塑机电液伺服系统介绍

注塑机电液伺服系统介绍首先,注塑机电液伺服系统的核心部件是电液伺服阀。

电液伺服阀是一种能够精确控制液压流量和压力的装置,可以根据注塑机的工作需求精确调整液压系统的工作参数。

通过控制电液伺服阀的开启和关闭,可以实现注塑机对模具的开合和产品的注射。

其次,注塑机电液伺服系统采用了闭环控制的方式。

在注塑过程中,系统会实时监测注塑过程中的温度、压力、位移等参数,并通过反馈信号将这些参数传递给控制器。

控制器会根据这些反馈信号对电液伺服阀进行控制,从而精确地调整液压系统的工作参数,实现注塑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

注塑机电液伺服系统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灵活性。

传统的注塑机通常采用油压比例控制系统,但由于液压流量和压力难以精确调节,不能满足高精度注塑的需求。

而电液伺服系统采用了电液伺服阀控制液压流量和压力,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度,能够满足复杂模具和高精度产品的注塑需求。

另外,注塑机电液伺服系统还具有快速响应和能耗低的优点。

电液伺服阀的响应速度快,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液压系统的工作参数进行调整,实现更快的注塑速度和更精确的注塑过程控制。

另外,电液伺服系统采用了先进的能量回收技术,在注塑过程中能够将部分能量回收利用,减少能源消耗。

此外,注塑机电液伺服系统还具有自诊断和故障检测功能。

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注塑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并且能够通过自主诊断和故障检测功能判断液压系统是否出现故障,并提供相应的报警和保护措施,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总之,注塑机电液伺服系统是一个高度自动化、精确控制的系统,通过电液伺服阀控制液压流量和压力,实现对注塑机的精确控制。

该系统具有控制精度高、灵活性强、响应速度快、能耗低、自诊断和故障检测等优点,能够满足高精度注塑的需求,提高注塑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电液伺服系统

电液伺服系统

电液伺服系统电液伺服系统是一种将电气信号转换为液压能量的控制系统。

它通过控制液压阀的开启和关闭来调节液压执行器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对机械装置的精确控制。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电液伺服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等内容。

一、系统结构1.1 主机部分主机部分是电液伺服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电液转换器、伺服阀、传感器等。

其中,电液转换器将电信号转换为液压能量,伺服阀通过控制液压流量来控制液压执行器的运动,传感器用于监测执行器的位置和速度。

1.2 液压执行器液压执行器是电液伺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液压缸和液压马达两种。

液压缸可将液压能量转换为机械能,实现直线运动;液压马达则可将液压能量转换为机械能,实现旋转运动。

1.3 控制部分控制部分由控制器和信号处理器组成,用于接收、处理和传输控制信号。

控制器可根据输入信号的变化调节伺服阀的开启度,从而实现对电液伺服系统的精确控制。

二、工作原理2.1 系统工作流程电液伺服系统的工作流程一般包括输入信号采样、信号处理、控制指令、伺服阀控制和液压执行器动作等步骤。

具体流程如下:(1)输入信号采样:传感器将液压执行器的位置和速度等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并传输给信号处理器。

(2)信号处理:信号处理器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将其转换为控制系统可识别的信号。

(3)控制指令:控制器根据输入信号的变化相应的控制指令。

(4)伺服阀控制:控制器根据控制指令调节伺服阀的开启度,控制液压系统的流量大小。

(5)液压执行器动作:伺服阀的控制信号作用于液压执行器,使其按照要求的位置和速度进行运动。

2.2 系统控制策略电液伺服系统可采用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力控制等不同的控制策略。

其中,位置控制可实现对执行器位置的精确控制;速度控制可实现对执行器速度的精确控制;力控制可实现对执行器施加的力或扭矩的精确控制。

三、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3.1 液压系统压力不稳定可能原因:(1)供油系统压力不稳定。

《电液伺服系统》课件

《电液伺服系统》课件
《电液伺服系统》PPT课 件
介绍电液伺服系统的定义、组成、工作原理,控制元件的种类,动作元件的 特点,系统调试与维护,以及应用场景、优势、发展前景。
概述
电液伺服系统是控制和调节液压机械运动的先进系统,由动力元件、控制元件和动作元件组成,能够实现高效、 精确的运动控制。
动力元件
液压泵
将输入的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提供压力和流 量。
液压马达
将液压能转化为旋转运动,驱动液压机械的转 动部分。
系统调试与维护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系统调试
调试前的准备工作,调试流程和步骤,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
系统维护
维护前的准备工作,维护周期和方法,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
应用场景
• 工业生产自动化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机床与自动化装备 • 飞行器和航天器
结语
电液伺服系统具有精确控制、高效能转换等优势,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液压马达
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驱动液压机械的运动。
控制元件
比例控制阀
通过调节液压系统中的流量 比例,实现运动速度和位置 的精确控制。
压力控制阀
根据系统需求,控制液压系 统中的压力水平,确保系统 的安全运行。
流量控制阀
调节液压流量大小,实现对 液压元件的精确控制。
动作元件
液压缸
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线性运动,用于推动、拉 动或举升物体。

电液伺服系统

电液伺服系统

蓄能器
❖ 一个气—液式高压蓄压器装在油箱的旁边, 用来维持系统的压力,减小压力波动。此蓄 压器一侧预先充进的氮气压力与另一侧油系 统中的油压相平衡。此蓄压器块上有一个截 止阀,此阀能将蓄压器与系统隔绝,以进行 试验、重新充气或维修。蓄压器氮气一侧有 一个压力表,用以检查充氮压力
蓄能器
EH油系统的运行操作
❖ EH油泵出口滤网前后差压高 报警
❖ 低于9.31 Mpa(g) 汽轮机跳闸 (63/LP) 自动停机
❖ EH油压力回油压力高 回油压力报警 0.21MPa
EH油系统常见故障
❖ 1 系统压力下降,个别调门无法正常开启; ❖ 2 油动机卡涩,调门动作迟缓,有时泄油后不回座; ❖ 3 在开关调门过程中发生某个调门不规则频繁大幅度摆动,
同程度的腐蚀,在滑阀凸肩、喷咀及节流孔处腐蚀尤为严重。
❖ d 电液转换器滑阀两侧压力偏差大: 油中杂质堵塞电液转换器的喷咀;磨 擦、酸性腐蚀造成滑阀的凸肩、滑块与滑座之间磨损,使滑阀相对与滑 座之间的间隙加大,使漏流量增加;酸性油液对喷咀室、通道及节流孔 等的腐蚀,改变了滑阀两侧的压力。
❖ e LVDT线性电压位移转换器故障,电液转换器机械零位不准等
EH油系统 运 行
❖ EH油系统概述 ❖ 随着大容量、高参数汽轮发电机组的发展,
机组调节系统工作介质的额定压力随之升高, 对其工作介质的要求亦越来越高。通常所用 的矿物油自燃点为350℃左右,若在高参数大 容量机组使用,便增加了油泄漏到主蒸汽管 道(>530℃)导致火灾的危险性。为保证机组 的安全经济运行,汽轮机电液调节系统的控 制液普遍采用了磷酸酯抗燃油。
❖ 在机组预启动期间,EH油系统应进行升温、 升压。液压油的正常运行温度是49℃ (38℃~60℃),虽然允许系统可以在21℃ 油温下操作,但不推荐低于21℃油温下运行, 严禁在10℃下运行。因此预启动的第一步是 对油升温。 采用浸入式加热器升温

电液伺服系统原理

电液伺服系统原理

电液伺服系统原理
电液伺服系统是一种通过控制液压油流来实现位置、速度和力的精确控制的系统。

它由液压系统、电气系统和机械执行部分组成。

液压系统是电液伺服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包括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阀和液压油箱。

液压泵通过压力油将液压油推送给液压缸,从而产生力或运动。

液压阀用于控制液压油的流动方向和流量。

液压油箱用于储存液压油,并保持其温度和清洁度。

电气系统通过控制电信号来控制液压系统。

它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

传感器用于检测被控对象的位置、速度和力,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控制器接收传感器反馈的电信号,经过计算和处理后,输出控制信号给执行器。

执行器接收控制信号,并控制液压阀的开关状态,从而控制液压系统的运动和力。

机械执行部分将液压系统的力和运动传递给被控对象。

它包括液压缸、阀门、连接杆等元件。

液压缸接收液压油的力,并将其转化为线性运动。

阀门用于控制液压油流的方向和流量。

连接杆将液压缸的运动传递给被控对象,实现位置、速度和力的控制。

总之,电液伺服系统通过控制液压油流来实现位置、速度和力的精确控制。

液压系统、电气系统和机械执行部分相互配合,完成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

十一、电液伺服系统

十一、电液伺服系统

4、几种典型位置内环的控制算法 GM控制模型
h0
h
hx

M Q M
S
液压压下系统
Fwm
1 M
S
GM控制模型是将轧机本身作为测厚仪,通过轧制过 程每一时刻的轧制力和辊缝值间接地测量带钢厚度 的方法,它可以使反馈的滞后时间减少,使系统的 稳定性增强 。根据“P—H”图,可以得到辊缝传递 函数为:
培训讲义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培训讲义
简化方框图:
培训讲义
系统 响应 特性 分析
培训讲义
系统 的 闭环 刚度 特性
培训讲义
电液伺服系统的校正
以上讨论了比例控制的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其性能主 要由动力元件参数所决定,对这种系统,单纯靠调整 增益往往满足不了系统的全部性能指标,这时就要对 系统进行校正,高性能的电液伺服系统一般都要加校 正装置。
以力为被调量的液压伺服校制系统称为液压力控制系统。在工 程实际中,力控制系统应用的很多,如材料试验机、结构物疲 劳试验机、轧机张力控制系统、车轮刹车装置等都采用电液力 控制系统。 一、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电液力控制系统主要由伺服放大器、电液伺服阀、液压缸和力 传感器等组成当指今装置发出的指令电压信号作用于系统 时.液压缸便有输出力。该力由力传感器检测转换为反馈电压 信号与指令电压信号相比较,得出偏差电压信号。此偏差信号 经伺服放大器放大后输入到伺服阀,使伺服阀产生负载压差作 用于液压缸活塞上,使输出力向减小误差的方向变化,直至输 出力等于指令信号所规定的值为止。在稳态情况下,输出力与 偏差信号成比例。
培训讲义
3、不带位置环的泵控闭环速度控制系统
如果将变量伺服机构的位置反馈去掉,并将积分放大器改为比例放大器.可得 到闭环这种速度控制系统。由于积分环节是在伺服阀和变量泵斜盘力的后面, 所以伺服阀零漂和斜盘力等引起的静差仍然存在。变量机构开环控制,抗干 扰能力差.易受零漂、摩擦等影响。

电液伺服系统的原理及应用

电液伺服系统的原理及应用

电液伺服系统的原理及应用一.电液伺服系统概述电液伺服系统在自动化领域是一类重要的控制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精度高、输出功率大的工业控制领域.液体作为动力传输和控制的介质,跟电力相比虽有许多不甚便利之处且价格较贵,但其具有响应速度快、功率质量比值大及抗负载刚度大等特点,因此电液伺服系统在要求控制精度高、输出功率大的控制领域占有独特的优势。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是以液压为动力,采用电气方式实现信号传输和控制的机械量自动控制系统。

按系统被控机械量的不同,它又可以分为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电液速度伺服控制系统和电液力控制系统三种。

我国的电液伺服发展水平目前还处在一个发展阶段,虽然在常规电液伺服控制技术方面,我们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在电液伺服高端产品及应用技术方面,我们距离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还有着很大差距。

电液伺服技术是集机械、液压和自动控制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要发展国内的电液伺服技术必须要从机械、液压、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等各技术领域同步推进。

二.电液伺服的组成电液控制系统是电气液压控制系统简称,它由电气控制及液压两部分组成。

在电子-液压混合驱动技术里,能量流是由电子控制,由液压回路传递,充分结合了电子控制和液压传动两者混合驱动技术的优点避免了它们各自的缺陷。

⑴电子驱动技术的特点①高精度、高效率,低能耗、低噪音②高性能动态能量控制③稳定的温度性能④能量再生及反馈电网⑤在循环空闲的时间没有能量损失⑵液压驱动技术的特点①高(力/功)密度②结构紧凑③液压马达(油缸)是大功率且经济的执行元件④在液压系统做压力控制的时候有明显的能量流失液压部分:以液体为传动介质,靠受压液体的压力能来实现运动和能量传递。

基于液压传动原理,系统能够根据机械装备的要求,对位置、速度、加速度、力等被控量按一定的精度进行控制,并且能在有外部干扰的情况下,稳定、准确的工作,实现既定的工艺目的。

(工控网)液压伺服阀是输出量与输入量成一定函数关系,并能快速响应的液压控制阀,是液压伺服系统的重要元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0 Cd w1 xv max v0 A1 A1
哈工大电液所 IEST Lihr@
则活塞杆伸出和缩回时的无因次速度可表示为
xv >0
v v0
由图可见,当负载大范围变化时,液压缸两腔将会出现超压或气蚀现象。 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系统的负载变化范围受到了限制, 特别是承受拉向负载的能力较差。 为防止气蚀和超压现象,必须采取一定技术措施。
哈工大电液所 IEST Lihr@
8
2.3传统防气蚀和超压的技术措施 几种传统防气蚀和超压措施:
1 FL (N )
2

3 104
-2
-1
0 1 FL (N )
2

3 10 4
无杆腔压力变化(m=n)
有杆腔压力变化(m=n)
可见,液压缸两腔压力不再受运动方向影响,换向时的压力突变消 失,系统能够承受的负载变化范围变大。完全匹配的非对称阀控制非 对称缸从根本上消除了非对称缸对系统压力特性带来的不利影响。
2m 2 (nPs PL ) 3 2 (n m )
令Q0、v0为FL=0和xv=xvmax(xv﹥0)时,阀的空载最大流量和活 塞杆的空载最大速度(伸出速度)为:
Q0 C d w1 xv max 2m 2 Ps 3 2 (n m )
2m 2 Ps (n3 m 2 )
21
2.2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时的压力突跳
ps p0
4
1
2
3
xv

当Xv>0,阀进出油口的节 流方程为:
q1 p1 A1
q2 p2
M
V1 y0
FL
Q1 Cd wxv
Q2 Cd wxv
2

2
( Ps P ) 1
P2
A2 V2
L y0
y
阀控非对称缸系统

图中:A2/A1=n,w2/w1=m; w1=w4,w2=w3;
v FL(=mLg) mL
w1 =w2 =w3 =w4 w
A2 / A1 n 1
A Q1 (Q1')
A2
P2 (P2') w=4h
A—A h 或 w=2h h
A1 P1 (P1')
Q2 (Q2') Xv
4 A
1
2
3
PS
P0
5
阀控非对称缸原理图
哈工大电液所 IEST Lihr@
哈工大电液所 IEST Lihr@
11
2.4.2阀与缸不完全匹配的情况
实际应用时,可能采用与缸的不对称度不完全匹配的非对称阀(m≠n) 当活塞杆运动方向改变时,两腔压力变化为:
无杆腔:
n(m2 n 2 ) Ps P P ' P 1 1 1 n3 m 2
(m2 n2 ) Ps P2 P2' P2 n3 m 2
m2 (1 n 2 ) Ps A1 FL Ps A1 n m2 nP A F Ps A1 s 1 L 2 n
xv 0 xv 0
可见,完全匹配的非对称阀―非对称缸系统的承载能力最大,
不完全匹配的非对称阀―非对称缸系统次之,对称阀―非对称缸系
统的承载能力最差。这一承载能力,可从阀控非对称缸的压力-负 载曲线上看出来。
液压缸有杆腔的压力变化(n=0.51)
哈工大电液所 IEST Lihr@
17
2.6阀控非对称缸的输出特性(压力-流量特性或负载速度-力特性) 2.6.1对称阀控制对称缸的输出特性 液压缸为对称缸时,流量方程可写成:
V=QL/A (QL/Q0) V0 + (Q0(Qmax+))
QL Cd wxv
xv ( Ps PL ) xv 1
-1
FL0=0 (-PSA) 0
1.0 0.75 0.5 0.25
FL=APL (PL/PS)
1 (PSA) -0.25
Q0 Cd wxv max
1

Ps
-0.5 -0.75 -1.0
xv xv PL QL 1 Q0 xv max xv Ps
V0 (Q0(Qmax-))
2
A2 A1
一、非对称缸电液伺服系统 研究意义
1.1 非对称缸及其特点

非对称缸就是普通常用的单出杆液压缸 结构尺寸紧凑,安装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图中为几种液压缸结构原理
a) 单出杆非对称缸
b) 双出杆对称缸
c) 单出杆对称缸
哈工大电液所 IEST Lihr@
3
1.2非对称缸电液伺服系统的特点

非对称缸电液伺服系统远比对称缸系统复杂,控制起来存在许多问题。 ①换向压力突跳问题,易出现气蚀和超压现象; ②两个方向上系统动特性不对称。

分析与设计方法与对称缸电液伺服系统不同
哈工大电液所 IEST Lihr@
4
二、 阀控非对称缸系统的静态特性
2.1对称阀控制非对缸系统的结构原理
对称阀控持对称缸输出特性
18
哈工大电液所 IEST Lihr@
2.6.2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的输出特性
当活塞杆伸出(Xv >0),
v Q1 C d wxv A1 A1 2 ( Ps P1 ) C d wxv A1 2 ( Ps PL1 ) 3 (1 n )
哈工大电液所 IEST Lihr@
16
以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为例,其压力特性如图所示
15 10
15
P1 '
P2(MPa)
10
P2 '
P1(MPa)
5
5 P2 0
P1
0
-5 -2
1
0
1
2
FL(N)
3 4 x 10
-5 -2
-1
0
1 FL(N)
2
3 4 X 10
液压缸无杆腔的压力变化(n=0.51)
p1气蚀条件 p1超压条件
n3 ( p1限制条件) 2 Ps A1 FL Ps A1 m m2 (1 n 2 ) Ps A1 FL Ps A1 (p2限制条件) n p 超压条件 p 气蚀条件
2 2
(活塞杆伸出)时, 当 xv 0 负载 FL 的变化范围限制在
p1' 气蚀条件 p1' 超压条件
有效负载范围为:
n3 2 Ps A1 FL Ps A1 m n3 nP A F (1 n ) Ps A1 s 1 L 2 m
xv 0 xv 0
15
哈工大电液所 IEST Lihr@
(4). 当m﹤n(是一种不完全匹配的非对称阀控非对称缸)时, 有效负载范围为:
FL=0 -nPSA1 -n3PSA1 0
0.5 0.25
(1-n+n3)PSA1 PSA1
FL
-0.25 -0.5 -0.75 -1.0
超压区
nV0max+
对称阀控非对称缸系统输出特性曲线
哈工大电液所 IEST Lihr@
20
2.6.3非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的输出特性 当活塞杆伸出(Xv >0),
' 1
p s FL / A1 p2 p 1 n
' 2
P=0 1
P2=0
压力突跳不存在了
哈工大电液所 IEST Lihr@
10
15
15
P2 (MPa )
P1 (MPa )
10 P1 ,P ' ,P10 1 5 0
10
P2 , 2', 20 P P
5 0
-2
-1
0
n3 nPs A1 FL (1 n 2 ) Ps A1 m m2 nPs A1 FL 2 Ps A1 n ' '
p2 超压条件 p2气蚀条件
( p1 限制条件)
'
'
( p2 限制条件)
哈工大电液所 IEST Lihr@
14
针对阀控非对称缸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加以讨论: (1). 当m=1(即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时,有效负载范围为:
n 3 Ps A1 FL Ps A1 nPs A1 FL (1 n n 3 ) Ps A1
xv 0 xv 0
(2). 当m=n(即完全匹配的非对称阀控非对称缸)时,有效负载范围为:
nP A1 FL Ps A1 s
n (3). 当m 1 , 1且m﹥n(是一种不完全匹配的非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时,
3 阀控非对称缸系统传递函数建模简介及应用传递函数分析和设计 实际系统应注意的四个问题
4 对称阀控非对称缸系统静态、动态特性存在的若干问题 5 非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系统的非线性状态方程建模 6 应用非线性状态方程分析阀口误差对系统压力特性的影响 7 小结
哈工大电液所 IEST Lihr@
7
哈工大电液所 IEST Lihr@
15
P1 (MPa)
15
P2 (MPa)
10
P1' P10 P1 P1
10 P2 P2
P2'
5 0
5 0
P20
-2
-1
0
1 FL(N)
2
3 104
-2
-1
0 1 FL(N)
2
3 104
无杆腔压力变化(PS=10 MPa)
有杆腔压力变化(PS=10 MPa )
mL
1. 对负荷变化的范围加以限制 2. 将液压缸的面积设计得很大
防气蚀阀组
3. 国外曾采用在液压缸的两腔 设置防气蚀单向阀组和安全 阀,以及在阀与有杆腔之间 的管路上设置单向节流阀等 加以补救。图中为其原理。 然而,负载变化范围 仍然不够理想,压力 突跳不能消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