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应用

合集下载

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工作原理及检验应用分析

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工作原理及检验应用分析

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工作原理及检验应用分析线材质量检验以及质量数据分析,对于线材企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它是提高线材质量的重要手段。

文章结合实际,介绍了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线材力学性能检验中的应用,供参考。

标签: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工作原理;拉伸试验;弯曲试验1.万能试验机的优点试验空间合理,安装调整方便;采用高精度负荷传感器和高精度光电编码器测活塞位移,准确度高;试验方案简单灵活,易得到理想的试验结果;选用优质液压元件,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具有超载、限位、超温、超电压等多种保护功能,安全可靠;负荷全程不分档,性能更为优越[1]。

2.试验机的工作原理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是机电一体化产品,主要由机械部分、液压动力单元、测控系统、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试验结果输出等部分组成。

2.1机械部分机械部分主要由主机、试样夹持装置、防护装置、温度控制装置等部分组成。

主机是试验机的基础,包括一些基础结构件、传动部分、液压执行元件。

基础结构件包括底座、主油缸、试台、上下横梁、光杠等。

传动部分用于调整试验空间,包括丝杠螺母副、链条传动部分、减速机等。

液压执行元件包括主油缸和小活塞组件,主油缸是试验力的来源,小活塞组件提供拉伸试验时的初始夹紧功能[2]。

主机的工作原理是:底座的两侧孔内分别装两根丝杠,丝杠可在底座内转动,但不能轴向移动,传动螺母固定在下横梁上,底座上装有减速机,减速机通过链轮驱动丝杠转动,进而使下横梁上下移动,目的是调整试验空间。

底座中央的孔内装有主油缸组件,活塞上端固定负荷传感器,负荷传感器上端安装试台,试台的4个角上装有4根光杠,光杠的顶端支撑着横梁。

如下页图1、图2所示,下横梁和底座组成一个框架。

试台、光杠、上横梁组成另一个框架。

在试台与下横梁之间装压缩夹具。

在上下横梁上装拉伸夹具,拉伸夹具的原理是两个对称斜面构成楔形夹紧,小活塞组件提供初始夹紧力。

主油缸注入高压油时,通过负荷传感器驱动试台、光杠、上横梁组成的框架向上运动。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

第七章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 7.1 引例图7-1 阀控油缸闭环控制系统原理图此图为采用电液伺服阀控制的液压缸速度闭环控制系统。

这一系统不仅使液压缸速度能任意调节,而且在外界干扰很大(如负载突变)的工况下,仍能使系统的实际输出速度与设定速度十分接近,即具有很高的控制精度和很快的响应性能。

工作原理如下:在某一稳定状态下,液压缸速度由测速装置测得(齿条1、齿轮2和测速发电机3)并转换为电压。

这一电压与给定电位计4输入的电压信号进行比较。

其差值经积分放大器放大后,以电流输入给电液伺服阀6。

电液伺服阀按输入电流的大小和方向自动地调节其开口量的大小和移动方向,控制输出油液的流量大小和方向。

对应所输入的电流,电液伺服阀的开口量稳定地维持在相应大小,伺服阀的输出流量一定,液压缸速度保持为恒值。

如果由于干扰的存在引起液压缸速度增大,则测速装置的输出电压改变,而使放大器输出电流减小,电液伺服阀开口量相应减小,使液压缸速度降低,直到液压缸恢复原来的速度时,调节过程结束。

按照同样原理,当输入给定信号电压连续变化时,液压缸速度也随之连续地按同样规律变化,即输出自动跟踪输入。

通过分析上述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伺服系统的特点如下:(1)反馈系统:把输出量的一部分或全部按一定方式回送到输入端,并和输入信号比较,这就是反馈作用。

在上例中,反馈电压和给定电压是异号的,即反馈信号不断地抵消输入信号,这就是负反馈。

自动控制系统中大多数反馈是负反馈。

(2)靠偏差工作:要使执行元件输出一定的力和速度,伺服阀必须有一定的开口量,因此输入和输出之间必须有偏差信号。

执行元件运动的结果又试图消除这个误差。

但在伺服系统工作的任何时刻都不能完全消除这一偏差,伺服系统正是依靠这一偏差信号进行工作的。

(3)放大系统:执行元件输出的力和功率远远大于输入信号的力和功率。

其输出的能量是液压能源供给的。

7.2 车床液压仿形刀架图7-2 车床液压仿形刀架车削圆锥面时,触销沿样件的圆锥段滑动,使杠杆向上偏摆,从而带动阀芯上移,打开阀口,压力油进入液压缸上腔,推动缸体连同阀体和刀架轴向后退。

电液控制-机液伺服系统

电液控制-机液伺服系统

四、液压转矩放大器
Hale Waihona Puke 反馈机构为 螺杆、螺母 液压马达轴完全跟 踪阀芯输入转角而 转动。但输出力矩 比输入力矩要大得 多,故称液压转矩 放大器。
电液步进马达
以惯性负载为主时,可分析得
方框图为:
则系统方框图为:
§系统稳定性分析
液压伺服系统的动态分析和设计一般都是以稳定性要求为 中心进行的。
令G(s)为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H(s)为反馈通道的传递函 数,由以上的方框图可得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含有一个积分环节,故系统为Ⅰ型系统。
可绘制开环系统伯德图,如下图所示:
对伯德图的分析
幅值穿越频率ωc≈Kv 相位穿越频率ωc=ωg 为了使系统稳定, 必须有足够的相位裕 量和增益裕量。 由图可见,相位裕 度已为正值,为使幅 值裕度为正值,可计 算求得要求: K 2
与全闭环系统相比,半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好得多,但精度较低。
综上所述,由于结构柔度的影响,产生了结构谐振和液压谐 振的耦合,使系统出现了频率低、阻尼比小的综合谐振,综合谐 振频率ωn和综合阻尼比ξn常常成为影响系统稳定性和限制系统频 宽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ωn 就需要提高结构谐振频率ωs,就要求负载惯量减小 (但已由负载特性决定),结构刚度增大(提高安装固定刚度和 传动机构刚度,尤其是靠近负载处的传动机构的结构刚度)。 增大执行元件到负载的传动比,可提高液压固有频率;提高 液压弹簧刚度的方法也可提高液压固有频率,从而提高综合谐振 频率。
反馈从活塞输出端Xp取出时,构成为半闭环系统,其方框图 为:
此时系统开环传函中含有二阶微分环节,当ωs2和ωn靠得很 近时,会有零极点相消现象,使综合谐振峰值减小,从而改善 系统稳定性,如曲线b所示。 系统闭环传函为:

卡特6018AC FS液压电铲电液伺服系统分析

卡特6018AC FS液压电铲电液伺服系统分析

数字应用55产 城卡特6018AC FS 液压电铲电液伺服系统分析袁嘉摘要:液压控制技术是以流体力学、液压传动和液力传动为基础,应用现代控制理论、模糊控制理论,将计算机技术、集成传感器技术应用到液压技术和电子技术中,为实现机械工程自动化或生产现代化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它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在农业、化工、轻纺、交通运输、机械制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高、新、尖装备中更为突出。

随着机电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技术装备的工作精度、响应速度和自动化程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液压控制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关键词: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液压传动卡特6018液压电铲是电动马达驱动,各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油缸、液压控制阀等组成的大型先进采掘设备。

它主要由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独立液压油冷却系统、独立回转系统、自动集中润滑系统、主泵控制系统等组成,下面重点介绍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1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原理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是以液压动力元件作为驱动装置,采用电子反馈方式实现信号传输和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

在这种系统中,输出量(位移、速度、力等)能够自动地、快速而准确地复现输入量的变化规律。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具有以下优点:功率大、尺寸小、重量轻、加速性能好、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1、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工作特点:(1)在系统的输出和输入之间存在电子反馈连接,从而组成闭环控制系统。

(2)系统的主反馈是负反馈,即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相反,两者相比较得偏差信号控制液压系统流量,从而输入到液压元件中,使其向减小偏差的方向移动,既以偏差反馈来减小偏差。

(3)系统的输入信号的功率很小,而系统的输出功率可以达到很大。

因此它是一个功率放大装置,功率放大所需的能量由液压能源供给,供给能量的控制是根据伺服系统偏差大小自动进行的。

2、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1)输入元件——也称指令元件,它给出输入信号(指令信号)加于系统的输入端。

十一、电液伺服系统

十一、电液伺服系统

4、几种典型位置内环的控制算法 GM控制模型
h0
h
hx

M Q M
S
液压压下系统
Fwm
1 M
S
GM控制模型是将轧机本身作为测厚仪,通过轧制过 程每一时刻的轧制力和辊缝值间接地测量带钢厚度 的方法,它可以使反馈的滞后时间减少,使系统的 稳定性增强 。根据“P—H”图,可以得到辊缝传递 函数为:
培训讲义
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培训讲义
简化方框图:
培训讲义
系统 响应 特性 分析
培训讲义
系统 的 闭环 刚度 特性
培训讲义
电液伺服系统的校正
以上讨论了比例控制的电液位置伺服系统,其性能主 要由动力元件参数所决定,对这种系统,单纯靠调整 增益往往满足不了系统的全部性能指标,这时就要对 系统进行校正,高性能的电液伺服系统一般都要加校 正装置。
以力为被调量的液压伺服校制系统称为液压力控制系统。在工 程实际中,力控制系统应用的很多,如材料试验机、结构物疲 劳试验机、轧机张力控制系统、车轮刹车装置等都采用电液力 控制系统。 一、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电液力控制系统主要由伺服放大器、电液伺服阀、液压缸和力 传感器等组成当指今装置发出的指令电压信号作用于系统 时.液压缸便有输出力。该力由力传感器检测转换为反馈电压 信号与指令电压信号相比较,得出偏差电压信号。此偏差信号 经伺服放大器放大后输入到伺服阀,使伺服阀产生负载压差作 用于液压缸活塞上,使输出力向减小误差的方向变化,直至输 出力等于指令信号所规定的值为止。在稳态情况下,输出力与 偏差信号成比例。
培训讲义
3、不带位置环的泵控闭环速度控制系统
如果将变量伺服机构的位置反馈去掉,并将积分放大器改为比例放大器.可得 到闭环这种速度控制系统。由于积分环节是在伺服阀和变量泵斜盘力的后面, 所以伺服阀零漂和斜盘力等引起的静差仍然存在。变量机构开环控制,抗干 扰能力差.易受零漂、摩擦等影响。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概述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概述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概述摘要:电液伺服控制是液压领域的重要分支。

多年来,许多工业部门和技术领域对高响应、高精度、高功率——重量比和大功率液压控制系统的需要不断扩大,促使液压控制技术迅速发展。

特别是控制理论在液压系统中的应用、计算及电子技术与液压技术的结合,使这门技术不论在原件和系统方面、理论与应用方面都日趋完善和成熟,并形成一门学科。

目前液压技术已经在许多部门得到广泛应用,诸如冶金、机械等工业部门及飞机、船舶部门等。

关键词:电液伺服控制液压执行机构伺服系统又称随机系统或跟踪系统,是一种自动控制系统。

在这种系统中,执行元件能以一定的精度自动地按照输入信号的变化规律动作。

液压伺服系统是以液压为动力的自动控制系统,由液压控制和执行机构所组成。

一、电液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液压控制技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年,一位古埃及人发明的液压伺服机构——水钟。

而液压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则是在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在此期间,许多非常实用的发明涌现出来,多种液压机械装置特别是液压阀得到开发和利用,使液压技术的影响力大增。

18世纪出现了泵、水压机及水压缸等。

19世纪初液压技术取得了一些重大的进展,其中包括采用油作为工作流体及首次用电来驱动方向控制阀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电液技术的发展加快。

出现了两级电液伺服阀、喷嘴挡板元件以及反馈装置等。

20世纪50~60年代则是电液元件和技术发展的高峰期,电液伺服阀控制技术在军事应用中大显身手,特别是在航空航天上的应用。

这些应用最初包括雷达驱动、制导平台驱动及导弹发射架控制等,后来又扩展到导弹的飞行控制、雷达天线的定位、飞机飞行控制系统的增强稳定性、雷达磁控管腔的动态调节以及飞行器的推力矢量控制等。

电液伺服驱动器也被用于空间运载火箭的导航和控制。

电液控制技术在非军事工业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最主要的是机床工业。

在早些时候,数控机床的工作台定位伺服装置中多采用电液系统(通常是液压伺服马达)来代替人工操作,其次是工程机械。

电液伺服水平稳定平台的控制探讨

电液伺服水平稳定平台的控制探讨

电液伺服水平稳定平台的控制探讨摘要:本文在稳定平台的结构和原理理论上,研究电液伺服水平稳定平台系统,此系统采用并联费堆成液压缸的模式进行平台控制,为平台上的被控制对象进行隔离,保证了被控制对象的稳定。

同时,对该系统进行工程方程式的建立。

通过研究表明,pid控制和前空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法有着良好的性能,但是还应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电液伺服;水平稳定平台;pid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02-0178-01水平稳定平台是指在稳定的物体在其他干扰作用下由于惯性作用,在惯性空间中保持水平方位不变。

还可以是力矩作用下给予的惯性空间的装置以致其转动。

简单的说明就是正在运动的物体,为了保证控制的物体相对稳定,就需要断绝与其的相对运动,控制物体的惯性坐标系也应保持在同一个方位或者按照规律的变化使用平台装置。

水平稳定平台的产生,运用到各种要保持运动的对象中,例如,当飞机的正在运动时,使用稳定平台可以对飞机的监视、摄像平台保持一个水平的位置。

针对电液伺服水平稳定平台来解决当前电机伺服水平稳定平台所带来的局限性。

一、稳定平台的结构和原理稳定平台可以分成无源平台和有源平台两种。

在实践工作中,由于有源平台精度和反应速度相较于无源平台更加出色,因此当前的稳定平台大多采用有源平台为主。

稳定平台一般采用陀螺稳定平台,此平台主要的装置可以采用环架结构,如图1-1稳定平台陀螺环架结构图可以显示,当被控物体装置在稳定平面上,以稳定轴z 轴为中心,x轴和y轴与相对应的载体摇轴平行。

此种稳定平台伺服运用动力调谐式陀螺作为接受信号的元件,两轴开始运动时,要提就会随着横摇轴和纵摇轴所存在的角度信号与传感器所存在的信号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误差。

为了消减这一误差,信号就要使得y轴随着水平仪一起转动,这样就保证了稳定平台的正常运行。

但是陀螺环架结构的稳定平台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经实践正面,当前的捷联式稳定平台能够完善稳定平台。

电液伺服系统的原理及应用

电液伺服系统的原理及应用

电液伺服系统的原理及应用一.电液伺服系统概述电液伺服系统在自动化领域是一类重要的控制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精度高、输出功率大的工业控制领域.液体作为动力传输和控制的介质,跟电力相比虽有许多不甚便利之处且价格较贵,但其具有响应速度快、功率质量比值大及抗负载刚度大等特点,因此电液伺服系统在要求控制精度高、输出功率大的控制领域占有独特的优势。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是以液压为动力,采用电气方式实现信号传输和控制的机械量自动控制系统。

按系统被控机械量的不同,它又可以分为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电液速度伺服控制系统和电液力控制系统三种。

我国的电液伺服发展水平目前还处在一个发展阶段,虽然在常规电液伺服控制技术方面,我们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在电液伺服高端产品及应用技术方面,我们距离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还有着很大差距。

电液伺服技术是集机械、液压和自动控制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要发展国内的电液伺服技术必须要从机械、液压、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等各技术领域同步推进。

二.电液伺服的组成电液控制系统是电气液压控制系统简称,它由电气控制及液压两部分组成。

在电子-液压混合驱动技术里,能量流是由电子控制,由液压回路传递,充分结合了电子控制和液压传动两者混合驱动技术的优点避免了它们各自的缺陷。

⑴电子驱动技术的特点①高精度、高效率,低能耗、低噪音②高性能动态能量控制③稳定的温度性能④能量再生及反馈电网⑤在循环空闲的时间没有能量损失⑵液压驱动技术的特点①高(力/功)密度②结构紧凑③液压马达(油缸)是大功率且经济的执行元件④在液压系统做压力控制的时候有明显的能量流失液压部分:以液体为传动介质,靠受压液体的压力能来实现运动和能量传递。

基于液压传动原理,系统能够根据机械装备的要求,对位置、速度、加速度、力等被控量按一定的精度进行控制,并且能在有外部干扰的情况下,稳定、准确的工作,实现既定的工艺目的。

(工控网)液压伺服阀是输出量与输入量成一定函数关系,并能快速响应的液压控制阀,是液压伺服系统的重要元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 】 介绍了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一般原理及其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用于带钢的位置伺服系统, 其稳定性的 纠偏 稳定性 波德图 【 文章编号 】 +##$ / 00$1( %##! ) #$ / ##!! / #%
要求是很高的。通过滞后校正环节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利用波德图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 【 关键词 】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 【 中图分类号 】 ()*%+, !+ - + 【 文献标识码 】 .
( 收稿日期: &’’$ 2 .& 2 .( )
A/&’("#B60@"+8/3’ !#$3(3#2 *&"C# *0$(&, *(+=3/3(0 .2+/0$3$ +2@ 1($ .%%/3’+(3#2
D32 :+20+2 9+24 !324 :+24 D3&,324
〔 .=$("+’(〕 9:;< =>=?@ ;DE@B3CM?< E:? =@;DM;=K? BF ?K?ME@B 2 :L3@>CK;M =B<;E;BD <?@GB <L<E?I >D3 ;E< >==K;M>E;BD ;D ;@BD >D3 <E??K ;D3C<E@L+ SB@ :;H: <E>J;K;EL @?TC;@?I?DE BF ?K?ME@B 2 :L3@>CK;M =B<;E;BD <?@GB <L<E?I FB@ @?ME;FL;DH <E@;= <E??K 3?G;>E;BD5 E:? <LE?I <E>J;K;EL ;< <?MC@?3 JL K>H 2 MB@@?ME;BD >D3 ;E ;< >D>KLU?3 JL CE;K;U;DH 4B3? H@>=:+ 〔 >&0 ?#"@$〕 VK?ME@BW:L3@>CK;M =B<;E;BD <?@GB <L<E?I X?ME;FL 3?G;>E;BD PE>J;K;EL 4B3? H@>=:
( 收稿日期: &’’( 2 ’. 2 .$ )
!"#$%&’( #) *+,& -+$& .//#0 1#2 !/+(324 5&’62#/#40
7#8 9&203 :8+2 ;324/#24 <3+24 9&3
〔 .=$("+’(〕 9:;< =>=?@ ?A=BCD3< E:? F?>EC@?< >D3 >3G>DE>H?< BF <>I? J><? >KKBL ;BD =K>E;DH =@BM?<<+ 9:;< I>N?< ;E =B<<;JK? FB@ E:? I?E>K <C@F>M? EB J? >KKBL?3 JL E:? ;BD =K>E;DH =@BM?<<5 O:;M: M>D J? >==K;?3 ;D ;D3C<E@;>K =@B3CME;BD >D3 ;E M>D >K<B J? C<?3 ;D @?=>;@;DH BF G>KCJK? =>@E< OB@D+ 〔 >&0 ?#"@$〕 P>I? J><? >KKBL QBD =K>E;DH R@B<=?ME

言 电液控制技术是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的一个重要
分支,是现代控制工程的基础技术。电液伺服控制系 统将电子和液压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快速易调和高 精度的响应能力,又能控制大惯性实现大功率运动输 出,因此在工业中广泛应用于柔性加工系统中的加工 机械伺服系统、 飞机和舰船的操纵系统、 大型雷达天线 的伺服跟踪系统、 各类电液控制的试验机系统等( 如疲 劳、 结构试验机、 电液振动台和电液激振器) 。 + 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原理 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见图 +。 ( ; $& —— — 电液伺服阀流量增益 " H$ G : ・ L ’ ; IJK G L) — 电液伺服阀固有频率 ( — 电液伺服 ; #&—— IJK G L) ! &—— 阀阻尼比,无因次; ’—— — 液压缸油腔有效工作面积 % ( ; 。 — 伺服系统的液压固有频率( H) ##—— IJK G L) 由此得到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带入数据后,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参考文献
%.& 侯文义, 等 + .Z@.#[;19; - $( 钢电弧低温离子镀初控 + 材料热处 理学报, &’’$+ %&& 侯文义, 等 + 合金离子镀研究 + 硕士学位论文, &’’$\ )\ %!& 侯文义, 等 + 同基合金离子镀 + 金属热处理, &’’(+ !+ %$& 侯文义, 等 + 同基合金表面离子沉积方法发明专利 + 专利号: ]^&..’!’!.+ #+ &’’$+
制精度高、 响应速度快、 信号处理灵活、 输出功率大、 结 构紧凑、 重量轻等优点。由于这些优点, 电液伺服控制 系统从传统的机械、操纵和助力器等应用场合向航空 航天、 海底作业、 车辆等领域扩展, 未来的应用必将更 加广泛。
参考文献
7.8 7&8 7!8 7$8 刘长年 + 液压伺服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 王春行 +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 +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 李洪人 + 液压控制系统 +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 陆元章 + 液压系统的建模与分析 +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1&经过输出与给定值的比较环节产生偏差信号。控 制器根据偏差情况, 通过一定的控制算法, 给出控制变 量。经伺服放大器和电液伺服阀组成的伺服系统控制 油缸和负载运动, 用传感器检测负载位移量, 由计算机 在线进行反馈控制,使输出与给定值之间的偏差达到 最小。 % 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实例及分析 用于带钢纠偏的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数学模 型和方框图见图 %, 将其伺服阀简化为二阶环节, 控制 器简化为比例环节。 其中:!!—— — 输入指令 ( ;"# —— — 伺服系统的液 ") 压阻尼比,无因次; $F—— ; — 反馈电位器增益 ( ? G H) ) ( — 伺服放大器增益 : G ? ;#% —— — 线圈转折频率 $%——
&’’( 年 ) 月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1,.1 0 .’ 2 $"& / .+ ’,.$ 0 .’ 2 %" / . % 0 " .+ 1$&$ 0 .’ 2 ( "& / .+ ,)&1 0 .’ 2 ! " / . % 。 其开环波德图见图 $,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量为 .&+ ) 系统是稳 345 相角裕量为 )’6。满足系统稳定性要求, 定的。 ! 结束语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是由电气的信号处理与液压的 功率输出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由于电气检测器的多 样性,可以组成各种物理量的闭环控制系统。电液伺 服控制系统综合了电气和液压两方面的优点,具有控
作者简介: 靳雁艳, 女, 太原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06 年生,
’ " ( ’ M $ G " ( " 0, *0+ * N +# / .(% - +, #0+ & N +# / , ( - + ’ N " +, *&% & N +# / . (% - +, 0E% * N +# / / ( - + ’ 。 式中 $ M 0%0&0* G ’ ) %+ 为系统的开环放大系数。由此 可得系统的开环 .3KO 图, 见图 $。
第 $ 期 " 总第 6& 期 ’ 23, $ " 45) 23, 6& ’
机 械 管 理 开 发 )789:2;8:< ):2:=7)72( :2> >7?7<@A)72(
%##! 年 E 月 BCD , %##!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应用
靳雁艳
【 摘

山西

太原
杨洁明
#$##%& ’
" 太原理工大学
・ () ・
(((((((((((((((((((((((((((((((((((((((((((((((((( " 上接第 ($ 页 % 于镀材和基材合金 “ 同基” , 二者之间的物理性能相关不 大, 工艺过程中形成的内应力相对较小, 而且在沉积初 期通过反溅射形成的混合层 ( 伪扩散层) 和镀材、 基材中 所含的元素会在工件被轰击加热的表层中发生扩散而 形成相当于渗金属渗层尾部的过渡层, 由镀层到基材力 学性能变化坡度较小。 上述特点使同基合金镀层与基材 具有很高的结合强度%&&。 在适当采取消除残余内应力的 条件下, 可以获得相当厚的镀层( 。 Y &’’ !I) 与离子渗金属相比,离子镀粒子沉积速率远高于 渗金属、 不但生产效率高, 而且节能效果更加显著。 $ 同基合金离子镀技术的应用前景 初步试验表明 %!&、 这项技术在以下几方面实现工 ( 业化的可能性较大: 在碳钢工件表面沉积 Z@.! 型不 .) 锈钢或铬镍不锈钢、用来取代严重污染环境、伤害操作 人员健康的防锈化学镀铬。在沉积 Z@.! 型不锈钢的工 艺装置中通入氮、可在沉积层表面形成铬的氮化物,从 而可以取代镀硬铬。( 在纯铁表面沉积泊莫合金。可 &) 以在磁导率有所提高的前提下,提高磁芯的抗氧化能 力。( 在纯铜表面沉积铝青铜、 铬青铜、 铍青铜等, 提 !) ( 高某些电气元件的耐磨性及抗电蚀能力。 $) " 型钛合 金表面沉积 # 型或 " / # 型钛合金。在保持高塑性的 条件下提高工件的耐磨性。( ()同基合金离子镀与渗 金属的重大区别是外延增厚,因而可在局部磨损的大 型钢制零件 ( 例如曲轴、 及其他轴类零件) 或精密模具 局部表面沉积 Z@.! 型不锈钢, 同时通入氮, 不但可使 零件得到修复, 而且可以提高其耐磨性能, 沉积与工件 材料相近的镀层, 也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