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典型的亲子情绪互动类型

合集下载

专题五亲子互动

专题五亲子互动
Page 12
不吃饭就饿着
一天中午,托比闹情绪,不肯吃饭。苏珊说了他几句,愤 怒地小托比一把将盘子推到了地上,盘子里的食物洒了一 地。苏姗看着托比,认真地说:“看 来你确实不想吃饭 !记住,从现在到明天早上,你什么都不能吃。”托比点 点头,坚定地回答:“Yes!”我 在心里暗笑,这母子俩 ,还都挺倔!
如孩子问“男人与女人的区别”图图给妈妈的讲述
Page 19
3、引导性互动
通过交谈、讨论、解释来完成的互动。 引导性互动是以沟通作为主要手段的互动,通
过信息的交流完成对子女引导之职责。由于父 母与子女永远存在着角色上的差异,故父母对 子女始终具有引领的义务。
Page 20
4、干预性互动
这是互动中比较极端的形式,如武断、强权、 家长意识等。如果说控制性互动主要体现的是 父母潜在的家长意识的话,那么干预性互动则 体现了父母显性的家长意识。
Page 25
(一)有效沟通的要素
1、理解 2、积极倾听 3、鼓励 4、培养自尊
Page 26
1、理解
它要求了解儿童的行为与内心世界,并能够解 释孩子所见、所感、所闻、所尝及所触摸的事 物,以平等的心态去感受孩子的想法、感觉与 行为。
Page 27
2、积极倾听
真诚地对待沟通过程,对孩子的谈话发自内心 的感兴趣,放下自己的判断与批评,感受非语 言的沟通线索,从语调、表情、速度、姿势等 角度捕捉沟通信息。
和孩子对话是一门有规则的独特艺术,有它自己的含义。 孩子在交谈时很少是无知的,他们的信息里经常有需要解 读的密码。——孩子的问题:隐藏的含义
Page 35
南希的故事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会教育
专题五 亲子互动:家庭教育的基本形式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家庭成员之间互动的几种形式

家庭成员之间互动的几种形式

家庭成员之间互动的几种形式
家庭是一个由亲人组成的重要社会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对于家庭的和谐和幸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形式。

1. 沟通交流
沟通交流是家庭成员之间建立联系和增进理解的重要手段。

家庭成员应定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感受和需求。

可以通过谈话、讨论、咨询和反馈的方式进行沟通,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和情感的联系。

2. 互相支持
在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支持和关心。

互相支持可以体现在物质上和精神上。

家庭成员应该共同分担家庭责任,帮助解决问题,提供支持和鼓励。

这种互相支持的互动可以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3. 共同活动
共同活动是家庭成员之间增进交流和互动的重要途径。

家庭成员可以一起参加户外活动,如郊游、野餐和运动,或者在家里一起做饭、看电影、打游戏等。

共同活动能够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建立共同的回忆和体验。

4. 互相尊重
在家庭中,互相尊重是家庭成员之间互动的基本原则。

家庭成员应尊重彼此的观点、感受和个人空间。

尊重可以通过倾听、理解和包容的方式来体现。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尊重能够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和亲密感。

总而言之,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多种多样,但沟通交流、互相支持、共同活动和互相尊重是关键的元素。

通过积极地参与这些互动形式,家庭成员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增进家庭的和谐和幸福。

亲子关系常见类型

亲子关系常见类型

亲子关系的四种类型
1、回避型。

这种关系往往源于妈妈对孩子情绪的不敏感,孩子犯点错就喋喋不休,甚至迁怒于家人,不能从亲子关系中获得乐趣,这样的孩子宁愿和陌生人亲近。

2、矛盾型。

妈妈对孩子忽冷忽热完全看心情,导致孩子对妈妈又爱又恨,产生严重的分离焦虑,长大后甚至拒绝亲密关系。

3、权威性。

他们深爱着孩子,在孩子有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但他们不会一味纵容孩子,而是帮助孩子制定清晰的规则,并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引导孩子学会遵守规则。

4、放任型。

父母一味纵容孩子,几乎不对孩子提出任何要求,他们很少限制孩子的行为,而是让孩子随意表现自己的情绪或冲动。

他们不帮助孩子制定规则,也不教导孩子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亲子活动中的情绪管理游戏

亲子活动中的情绪管理游戏

亲子活动中的情绪管理游戏亲子活动是增进家庭成员之间情感联系的重要途径,而情绪管理则是促进健康家庭关系的关键因素。

为了提高家庭成员的情绪管理能力,特别是儿童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控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来达到这个目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亲子活动中的情绪管理游戏,帮助家庭成员培养积极的情绪表达和调节能力。

一、情绪传递接力赛情绪传递接力赛是一种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可以帮助家庭成员了解情绪的传递和表达。

游戏的规则是:家庭成员分成两个队伍站成一排,每个队伍的第一个人会收到一个情绪表情卡片,然后通过面部表情和非语言方式将这个情绪传递给队列中的下一个人。

接着,下一个人将会将收到的情绪继续传递给队列中的下一个人,直到传递到队伍的最后一个人。

最后,各队伍的最后一个人需要说出他们所收到的情绪表情是什么。

这个游戏可以提高家庭成员的情绪识别和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二、情绪角色扮演情绪角色扮演是另一种有趣且有效的情绪管理游戏。

这个游戏要求家庭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扮演不同的情绪角色,并用言语、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表达这些情绪。

家庭成员可以选择角色扮演一些基本情绪,如喜悦、愤怒、悲伤等,也可以挑战一些复杂的情绪,如失望、焦虑等。

通过这个游戏,家庭成员可以理解不同情绪的表达方式,并学会适当地应对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三、情绪画廊情绪画廊是一种创造性的情绪管理游戏,可以帮助家庭成员通过绘画来表达和调节情绪。

每个家庭成员可以选择一种情绪,然后用绘画的方式将这种情绪表达出来。

他们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和形状来代表不同的情绪,并在画作中加上一些文字来解释他们所表达的情绪。

家庭成员可以在同一个房间里共同完成这个活动,最后展示并讨论彼此的作品,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四、情绪音乐猜猜猜情绪音乐猜猜猜是一款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可以通过音乐来表达和猜测不同的情绪。

家庭成员可以选择一首与某种情绪相关的歌曲,然后用音乐播放器播放这首歌曲。

带孩子的相处模式

带孩子的相处模式

带孩子的相处模式
作为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模式显得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典型的相处模式,可以供家长参考:
1. 亲子互动模式: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亲密而平等的关系。

家长与孩子一起做饭、看电影、游戏等,共同体验生活的乐趣。

2. 父母权威模式:家长通过严格的管教方式,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这种模式强调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权威性和自信心。

3. 漫游式模式:家长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让孩子自己探索和发现事物。

这种模式促进孩子独立自主和创造力的发展。

4. 善意支持模式:家长通过积极鼓励和肯定,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帮助孩子发现他们的优点和潜力。

无论选择哪种相处模式,都需要家长有耐心、关注和爱心。

希望家长们能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出健康、快乐、自信的孩子。

- 1 -。

幼儿园亲子活动中的家庭互动分析

幼儿园亲子活动中的家庭互动分析

幼儿园亲子活动中的家庭互动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亲子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家庭教育方式,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

幼儿园亲子活动旨在通过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促进家庭和谐。

本文将以幼儿园亲子活动为背景,对家庭互动进行分析。

一、亲子活动中的家庭互动类型1.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在亲子活动中,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是最直接的。

通过一起玩游戏、完成任务等活动,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兴趣、需求和性格特点,从而增进彼此的感情。

这种互动有助于建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信任,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加自信、独立。

2.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亲子活动为家长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使他们能够相互分享育儿心得、交流教育观念。

这种互动有助于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同应对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同时,家长之间的互动还可以扩大人际交往,增强社区凝聚力。

3.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二、亲子活动中的家庭互动价值1.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2.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亲子活动通常涉及到游戏、手工、科普等多种形式,孩子在活动中可以锻炼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亲子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抗挫折能力等,全面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

3.培养家庭的教育氛围4.促进社会和谐三、亲子活动中的家庭互动策略1.精心策划活动内容为了保证亲子活动的效果,幼儿园和家庭应共同策划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

活动应兼顾趣味性、教育性和互动性,既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又能达到教育目的。

活动还应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确保他们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成长。

2.加强家长指导与培训家长在亲子活动中的角色至关重要。

幼儿园应加强对家长的指导与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同时,家长也应主动学习育儿知识,积极参与活动,与孩子共同成长。

亲子活动的环境对家庭互动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园应创设安全、舒适、有趣的活动环境,使家长和孩子能够轻松愉悦地参与活动。

十大亲子沟通案例

十大亲子沟通案例

十大亲子沟通案例亲子沟通是家庭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帮助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理解,促进家庭的和谐和幸福。

以下是十个成功的亲子沟通案例:1.情绪化的情况:父母在发脾气的时候,通过冷静而理性的对话,解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让孩子明白他们的情绪与所说的话并不完全相同。

这样的沟通可以帮助孩子理解父母情绪化的原因,也能让父母在冷静下来后更好地和孩子沟通。

2.问题解决:当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父母可以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方案,并鼓励他们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亲子沟通,孩子会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倾听与理解:父母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意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话语,并试图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如此一来,孩子会觉得自己被尊重和重视,从而更乐意与父母进行沟通。

4.共同规划:在晚餐或周末的家庭聚会上,父母和孩子可以一起商讨家庭的目标和计划,并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

这样的亲子沟通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同时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5.正面反馈:父母及时表达对孩子付出的关注和努力的赞赏,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这种积极的亲子沟通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动力。

6.后果教育:当孩子做了一些错误的决定或行为时,父母可以通过沟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承担相应的后果。

这样的沟通可以帮助孩子学会责任和自我调控的能力,从而在未来的生活中做出更好的选择。

7.消除误解:当孩子对一些问题有一些误解或误解父母的意图时,父母可以通过耐心的解释和示范来解决问题。

这种沟通方式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接纳家庭中的规则和决策。

8.共同参与:父母和孩子一起参与家庭活动和责任,如一起做家务、参加社区义工等。

通过这种亲子沟通,父母和孩子可以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同时提高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

9.游戏沟通:通过与孩子一起玩游戏,父母可以促进亲子间的积极互动和交流。

游戏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陪伴,同时也可以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来让孩子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亲子相处四象限

亲子相处四象限

亲子相处的四象限指的是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扮演
的四种不同角色,这四种角色分别是:
严父/母:他们严格要求孩子,期望孩子能够遵循他们的价值观和期望。

他们可能会使用惩罚和强制的方式来确保孩子遵守规则。

慈父/母:他们以温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更注重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他们通常更愿意倾听和理解孩子,而不是强迫他们做事情。

放任型: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高,他们更倾向于让孩子自由发展,不施加太多的限制或期望。

权威型:这种类型的父母结合了严格的要求和适度的爱。

他们设定明确的要求和界限,同时也关心和理解孩子。

每种类型的父母都有其优点和缺点,而权威型父母通常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教养方式,因为它既保证了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和指导,又给予了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和安全感。

然而,要注意的是,亲子相处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家庭都是独特的。

重要的是保持开放、诚实的沟通,以及关心和支持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种典型的亲子情绪互动类型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戈尔曼进行了大量关于亲子养育的研究。

他发现,父母在和孩子进行情绪互动时,光有爱是不够的,很多深刻的爱着孩子的家长并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或者引导孩子去调节情绪。

基于多年和大量父母的访谈、实验室观察、问卷调查等,戈尔曼教授总结出四种典型的亲子情绪互动类型,分别是:忽视型、否定型、放任型、和情绪教练型。

1.忽视型(dismissing parent)
这类家长总体的特点是:不去正视孩子的情绪体验,剥夺了孩子学习情绪调节的机会。

●认为孩子的情绪是他们不理性的表
现,认为小孩子的情绪不用搭理自己
就会好,认为家长的关注会让孩子的
情绪越发不可收拾,因此对于孩子的
负面情绪不加理会或者轻视孩子的
情绪。

●还有的家长很能感同身受,但是看不
得孩子难过失望或者哭泣,只希望孩
子的情绪状态早点结束,因此习惯用
诱惑物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
“你要不要看电视?”“爸爸带你去
买冰激凌好不好?”。

间接的关闭了
孩子体验情绪和认识情绪的机会,更
不用说发展情绪管控技能。

这样的孩
子,往往日后也会倾向于借助外界手
段来使自己感觉好起来,吃喝、购物,
游戏等。

另外一些家长呢,孩子的负面情绪会
引起他们的焦虑和紧张,面对孩子的
真实情绪,他们总有挫败感和无力
感,家长为了避免这种感觉,无意识
的对孩子的情绪采取低温处理,比如
孩子告诉妈妈幼儿园有小朋友打了
他,妈妈说“哦,那只是一个意外”;
孩子说一个要好的朋友不理我了,爸
爸说“没事,慢慢就会好了”。

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觉得自己的
情绪是错误的,不合适的,不被认可的。

他们也倾向于认为自己有问题,比如为
什么别人都很好,唯独我这样情绪化。

他们因为在家庭中没有机会学习如何管控自己的情绪,所以即使成年后,情绪管控能力也不好。

2.否定型(disapproving parent)
这类家长和忽视型有很多共同点,但是更加倾向于:因为孩子的情绪爆发而严厉批评,贬低甚至惩罚孩子。

●认为负面情绪的表露意味着脆弱,意
味着孩子自身的性格弱点,比如一个
四岁的孩子睡前总是哭哭啼啼,家长
一番威逼利诱之后,孩子还是不能停
止哭闹,家长干脆就来一顿狠揍。

●认为孩子挑战自己的权威,不尊重自
己,比如无法忍受孩子对家长生气,而把孩子关小黑屋或者体罚。

●认为孩子通过眼泪来故意操纵家长
达到某种目的,因为感到自己被情感
勒索,因此对孩子发脾气甚至惩罚他
们。

●孩子情绪失控,导致家长的情绪失
控,而把怒气发泄在孩子身上,从而
否定了孩子的情绪。

●认为孩子需要严格遵守纪律和规矩,
不去理解孩子情绪背后或者行为背
后的原因,认为惩罚孩子就是让他们
学会守规矩。

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情绪不但没有被正视,而且被惩罚和羞辱。

因此他们除了忽视型家庭里孩子的一些特点外,更可能去怀疑自己的作为人而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更有可能有心理健康的隐患。

3.放任型(Laissez-Faire Parent)
这类家长总体的特点是:不但接受而且放任孩子的所有情绪和行为,不能为孩子提供引导和设立行为的界限。

是最接近于“慈母多败儿”的一类。

这类家长有可能自己童年有创伤,或者曾经被严厉管教下长大的,因此自己有了孩子之后,就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放任他们任何的情绪表达方式,生怕管教会让孩子受一点点伤害。

这类家长,不愿意或者不知道该如何给孩子提供引导,如何给孩子的行为设立边界,如果教会孩子解决问题。

因此这种放任的态度,让暴怒的孩子变得有攻击性,不但用言语或者行为伤害别人,还可能伤害自己;让难过的孩子,
一直沉浸在难过而无法安抚自己。

对孩子来说,不知道行为的边界,就如同掉入黑洞,不知道如何走出来,因此内心会更加恐惧。

这样长大的孩子,虽然情绪被无条件的接纳了,但是往往会很自我中心,行为表现的没有规矩,负面情绪往往强烈而无法自控。

4.情绪教导型(Emotion-Coaching Parent)
这类家长总体的特点是:认可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为孩子的行为设立界限,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尊重孩子的情绪,不会因为孩子情绪的发泄而取笑或者逗弄他们
●对孩子的情绪,哪怕是比较微妙隐蔽的情绪,都比较敏感
●愿意花时间陪伴和倾听孩子,对他们的情绪很有耐心
●意识到孩子脆弱的时候,是亲子关系更加紧密的机会
●对孩子的负面情绪不会焦虑或者紧张,知道该做什么
●不会告诉孩子该怎么去感受,不去评价他们的情绪
●不觉得作为父母,需要去替孩子处理所有的事
当孩子的行为出格时,会清晰的告诉
孩子界限在哪里,并一贯的执行规则
这样家庭长大的孩子,相信自己的情感和内心感受,自尊水平高,人际关系和谐健康,情绪管控和调节能力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