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8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和答案解析

2018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和答案解析

2018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1.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 不受激素影响C. 不存在信息传递D. 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2. 某二倍体植物是杂合体,图为其花药中未成熟花粉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

据图选出错误的一项( )A. 图中①表示的是该花粉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过程B. 未成熟花粉经培养能形成完整植株,说明未成熟花粉具有细胞的全能性C. 图中完整植株只有经过染色体加倍才能使其结实,产生后代D. 愈伤组织形成完整植株的途径取决于培养基成分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3. 生物膜上不同类型的蛋白质行使不同的功能。

下表中依据膜蛋白功能,对其类型判断错误的是()选项膜蛋白的位置、功能膜蛋白的类型A.位于突触后膜,识别并结合神经递质受体B.位于靶细胞膜,识别并结合激素载体C.位于类囊体膜,催化ATP合成酶D.位于癌细胞膜,引起特异性免疫抗原A. AB. BC. CD. D4. 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 B)对无节律(X 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

在基因型为AaX B 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 B X b类型的变异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B. 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C.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D.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5. 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40mL活化酵母菌和60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

培养液中的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B. 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C. 若降低10℃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D. 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6. 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N2N2三种蛋白。

高考生物试题分项解析: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含解析)

高考生物试题分项解析: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含解析)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1.(2018海南卷,14)杂合体雌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新的配子类型出现,其原因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A.基因重组B.染色体重复C.染色体易位D.染色体倒位【答案】A【解析】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位于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了重组,其变异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

2.(2018江苏卷,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答案】A3.(2018全国Ⅰ卷,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答案】C【解析】突变体M需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可以说明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可能丧失,从而不能自身合成氨基酸甲,而导致必须添加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A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B正确;M和N的混合培养,致使两者间发生了DNA的转移,即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突变体M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是由于细菌间DNA的转移实现的,而不是突变体M的RNA,C错误,D正确。

4.(2018海南卷,17)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

天津市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汇总(word解析版)

天津市2018年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汇总(word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理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生物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2,第II卷3至5页,共8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

答卷时,考试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生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 (生物选择题)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 不受激素影响C. 不存在信息传递D. 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2.(生物选择题)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

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B. 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C. 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XXD. 与雄株甲不同,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17.(生物选择题)生物膜上不同类型的蛋白质行使不同的功能。

下表中依据膜蛋白功能,对其类型判断错误的是A. AB. BC. CD. D18.(生物选择题)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B)对无节律(X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

在基因型为AaXB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BXb类型的变异组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B. 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C.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D. 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19.(生物选择题)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40 mL活化酵母菌和60 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

2018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题答卷

2018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题答卷

2 0 18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一、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6.00分〕以下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结构根底是反射弧B.不受激素影响C.不存在信息传递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2. 〔6.00分〕产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B.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C.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 XXD.与雄株甲不同,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3. 〔6.00分〕生物膜上不同类型的蛋白质行使不同的功能.下表中依据膜蛋白功能,对其类型判断错误的选项是〔〕选项膜蛋白的位置、功能膜蛋白的类型A.位于突出后膜,识别并结合神经递质受体B.位于靶细胞膜,识别并结合激素载体C.位于类囊体膜,催化ATP合成酶D.位于癌细胞膜,引起特异性免疫抗原A. AB. BC. CD. D4. 〔6.00分〕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B〕对无节律〔X3〕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AaX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假设出现一个AAXx3类型的变异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B.该细月fi的核DN徽是体细胞的一半C.形成该细月fi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别离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5. 〔6.00分〕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和O传感器的100mL锥形瓶中,参加40mL舌化酵母菌和60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的Q和CO相对含量变化见以下图.有关分析错误的选项是〔〕A. ti-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B. 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l时快C.假设P1低10c培养,Q相对含量到达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参加适量酸性重铭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6. 〔6.00分〕某生物基因型为AA, A和4的表达产物N和■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N、NM、降降三种蛋白.假设该生物体内A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的2倍,那么由Ai和A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N型蛋白占的比例为〔〕A」B. : C」D」3 4 8 9二、本卷共4题,共44分.7. 〔10.00分〕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功能受多种物质影响,与血管健康密切相关.〔1〕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可降低VSMCI上C1运输蛋白的活性,导致进入细胞内的C1 〔增加/减少〕,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上述调节方式属于—调节.〔2〕机体产生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 可引起VSM呐质网功能紊乱,堆积未折叠蛋白, 这些蛋白没有形成正确的,不能行使正常功能.〔3〕用同型半胱氨酸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熟分化型VSM3,其细胞分化相关指标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形态相对增殖水平相对迁移水平未处理长梭形弱弱处理椭圆形强强由此推断,同型半胱氨酸导致VSM分化程度—〔升高/降低〕,功能紊乱〔4〕血管保护药物R对VSMC:有直接影响,但可改善同型半胱氨酸对VSMC勺作用.以小鼠VSM@材料,在细胞水平研究上述作用时,应设计三组实验,即、同型半胱氨酸处理组和; 每组内设三个重复,其目的是—.8. 〔10.00分〕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定,结果见下表.据表答复:生产者活生物量〔g/m2〕死后机质〔g/m2〕土壤有机碳〔g/m2〕净初级生产力* 〔g/m2?年〕异养呼吸†〔g/m2?年〕1273025605330470440*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表达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幼龄146032404310360390(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局部通过生态系统中—的呼吸作用,局部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库.(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 (大于/等于/小于)老龄群落. 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9. (10.00分)为获得玉米多倍体植株,采用以下技术路线.据图答复:(1)可用—对图中发芽的种子进行诱导处理.(2)筛选鉴定多倍体时,剪取幼苗根尖固定后,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区的细胞.假设装片中的细胞均多层重叠,原因是.统计细胞周期各时期的细胞数和细胞染色体数. 下表分别为幼苗I中的甲株和幼苗II中的乙株的统计结果.幼苗计数工程细胞周期问期中期后期末期甲株细胞数X1X2X3X4X5细胞染色体数//y2y/乙株细胞染色体数//2y4y/可以利用表中数值和,比拟甲株细胞周期中的问期与分裂期的时间长短(3)依表结果,绘出形成乙株的过程中,诱导处理使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周期及下一个细胞周期的染色体数变化曲线.10. (14.00分)甲型流感病毒为RNAW毒,易引起流感大规模流行.我国科学家在2021年创造了一种制备该病毒活疫苗的新方法,主要环节如下.(1)改造病毒的局部基因,使其失去在正常宿主细胞内的增殖水平.以病毒RNA^模板,逆转录成对应DNAt,利用—技术扩增,并将其中某些基因(不包括外表抗原基因)内个别编码氨基酸的序列替换成编码终止密码子的序列.与改造前的基因相比,改造后的基因表达时不能合成完整长度的—,因此不能产生子代病毒.将该改造基因、外表抗原等其他基因分别构建重组质粒, 并保存.(2)构建适合改造病毒增殖的转基因宿主细胞. 设计合成一种特殊tRNA的基因,其产物的反密码子能与(1)中的终止密码子配对结合,并可携带一个非天然氨基酸( Uaai).将该基因与连接后导入宿主细胞.提取宿主细胞的—进行分子杂交鉴定,筛选获得成功表达上述tRNA的转基因宿主细胞.〔3〕利用转基因宿主细胞制备疫苗.将〔1〕中的重组质粒导入〔2〕中的转基因宿主细胞,并在补加—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那么该宿主细胞能利用上述特殊tRNA译出改造病毒基因的完整蛋白,产生大量子代病毒,用于制备疫苗.特殊tRNA基因转录时,识别其启动子的酶是〔单项选择〕.A.病毒的DN咪合酶B.宿主的DN咪合酶C.病毒的RNA®合酶D.宿主的RNA®合酶〔4〕上述子代病毒不能在正常宿主细胞中增殖, 没有致病性,因此不经灭活或减毒即可制成疫苗. 与不具侵染性的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相比, 该病毒活疫苗的优势之一是可引起免疫,增强免疫保护效果.2021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一、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6.00分〕以下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结构根底是反射弧B.不受激素影响C.不存在信息传递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分析】1、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得各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稳态调节的主要机制.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2〕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解答】解:A、神经调节的根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根底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局部构成, A正确;B、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还能够提升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错误;G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说明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错误;D人体神经调节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入侵病原体的消灭要通过免疫调节, D错误.应选:Ao2. 〔6.00分〕产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 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B.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C.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 XXD.与雄株甲不同,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分析】题干图示介绍了两种育种过程,第一种由顶芽培育雄株甲,是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一般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环节, 其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形成愈伤组织时可以通过调节培养基中的植物激素比例促使形成愈伤组织. 第二种是由花粉培养雄株丁,是单倍体育种结合杂交育种.从花粉到幼苗乙和丙,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由幼苗乙丙分别到植株乙、丙,属于多倍体育种, 由植株乙和丙杂交形成雄株丁.在此过程中,形成幼苗乙和丙是两种不同的花粉,这样最后通过杂交才能得到的雄株丁〔XY〕,据此答复判断.【解答】解:A.形成愈伤组织可以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 A正确;B.形成幼苗乙和丙属于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 B正确;C.雄株丁两个亲本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XX、丫丫C错误;D.雄株丁是通过植株乙和丙杂交而来,所以培育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 D正确.应选:C.3. 〔6.00分〕生物膜上不同类型的蛋白质行使不同的功能.下表中依据膜蛋白功能,对其类型判断错误的选项是〔〕选项膜蛋白的位置、功能膜蛋白的类型A.位于突出后膜,识别并结合神经递质受体B.位于靶细胞膜,识别并结合激素载体C.位于类囊体膜,催化ATP合成酶D.位于癌细胞膜,引起特异性免疫抗原A. AB. BC. CD. D【分析】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或镶嵌、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或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外表, 可以参与物质的运输,信息的传递以及能量的转换等,结合此题所列的相关膜蛋白及其功能, 表达了生物膜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解答】解:A、位于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能识别并结合神经递质,这是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A正确;B、位于靶细胞膜上能识别并结合?敢素,这是相应激素的受体, B错误;G位于类囊体膜上,而类囊体膜上可以进行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所以该膜蛋白可以是合成ATP 的有关酶,C正确;D位于癌细胞膜上,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响,这是抗原的作用, D正确.应选:B.4. 〔6.00分〕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 B〕对无节律〔X 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AaX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假设出现一个AAXx b 类型的变异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B.该细月fi的核DN徽是体细胞的一半C.形成该细月fi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别离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分析】基因型为AaX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假设出现一个AAXx b类型的变异细胞,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已经完成, A、 a 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已经别离,而着丝点并没有分裂,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即减数分裂间期,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由B变为b,造成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基因型为AAXx b类型的变异细胞,应该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 DNAt量和体细胞相同.【解答】解:A、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A错误;B、该细胞的DNAF口体细胞白相同,B错误;C、A和a为与同源染色体上,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别离而别离, C错误;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即减数分裂间期,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由B变为b, D正确.应选:D.5. 〔6.00分〕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和O传感器的100mL锥形瓶中,参加40mL舌化酵母菌和60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的Q和CO相对含量变化见以下图.有关分析错误的选项是〔〕A. t i-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B. 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 i时快C.假设P1低10c培养,Q相对含量到达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参加适量酸性重铭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分析】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属于碱性厌氧型生物.有氧呼吸总反响式:C6H2Q+6HO+6OH 6CG+12HO痼长量无氧呼吸的反响式:QH2Q- 2CHOH+2CO能量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中,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产生,因此实验之前必须用NaOH 溶液吸收空气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在探究无氧呼吸的实验中, 产生的酒精可以用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进行鉴定, 而二氧化碳也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与有氧呼吸的区别是观察两者的浑浊程度.【解答】解:A、t1-t2,培养液中氧气含量下降,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A正确;B、t3时,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i时快,B正确;G图中曲线表示的是最适温度下的反响,假设降低10c培养,有关酶的活性降低,O相对含量到达稳定所需时间会延长,C错误;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参加适量酸Tt重铭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 D正确.应选:C.6. 〔6.00分〕某生物基因型为AA, A和4的表达产物N和■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N、NN、、降降三种蛋白.假设该生物体内A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的2倍,那么由Ai和A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N型蛋白占的比例为〔〕A,B. : C,D 二3 4 8 9【分析】1、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竣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2、二聚体蛋白由N和N随机组合形成,所以形成的二聚体蛋白有NN、NN、NN三种.【解答】解:由于Ai和A的表达产物N和N,且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i的2倍, 所以表达产物中N:2=1: 2,因此,由Ai和A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 NN型蛋白占的比例为工」.3. 3 9应选:D.二、本卷共4题,共44分.7. 〔i0.00分〕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功能受多种物质影响,与血管健康密切相关.〔i〕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可降低VSMCI上C4+运输蛋白的活性,导致进入细胞内的C4+ 减少〔增加/减少〕,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上述调节方式属于体液调节.〔2〕机体产生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 可引起VSM呐质网功能紊乱,堆积未折叠蛋白, 这些蛋白没有形成正确的空间结构,不能行使正常功能.〔3〕用同型半胱氨酸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熟分化型VSM3,其细胞分化相关指标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形态相对增殖水平相对迁移水平未处理长梭形弱弱处理椭圆形强强由此推断,同型半胱氨酸导致VSM分化程度降低〔升高/降低〕,功能紊乱〔4〕血管保护药物R对VSMC:有直接影响,但可改善同型半胱氨酸对VSMC勺作用.以小鼠VSM@材料,在细胞水平研究上述作用时,应设计三组实验,即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处理组和R+W1型半胱氨酸处理组;每组内设三个重复,其目的是减少随机误差 .【分析】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功能分析细胞分化、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相关知识,设计相关实验分析用同型半胱氨酸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熟分化型VSM3,其细胞分化相关指标的变化相关问题,抓住体感所给的关键信息从而解决相关问题.【解答】解:(1)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可降低VSMCI上C1运输蛋白的活性,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所以应该是导致进入细胞内的C4+减少,使得肌肉细胞不能收缩,该调节方式属于体液调节. (2)内质网的作用之一就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所以机体产生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引起VSMCJ质网功能紊乱,堆积未折叠蛋白,这些蛋白没有形成正确的空间结构,不能行使正常功能.(3)通过表格可知:用同型半胱氨酸对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熟分化型VSMCt理与否,可使熟分化型VSMCE形态、相对增殖水平和相对迁移水平发生不同的变化,由此可见同型半胱氨酸导致VSMN 化程度降低,功能紊乱.(4)血管保护药物R对VSMC:有直接影响,但可改善同型半胱氨酸对VSMC勺作用.以小鼠VSM@材料,在细胞水平研究上述作用时应采用对照实验的原那么,所以应分成三组实验进行,即对照组、同型半胱氨酸处理组和R+W]型半胱氨酸处理组,分别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去培养等量的VSMC观察三组细胞分化相关指标的变化;在实验过程中每组内设三个重复,其目的是减少随机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故答案为:(1)减少体液(2)空间结构(3)降低(4)对照组R+W]型半胱氨酸处理组减少随机误差8. (10.00分)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定,结果见下表.据表答复:生产者活生物量(g/m2)死后机质(g/m 2)土壤有机碳(g/m2)净初级生产力‡(g/m2?年)异养呼吸§(g/m2?年)1273025605330470440幼龄146032404310360390(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基质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360克碳用‡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表达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局部通过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局部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库.(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大于 (大于/等于/小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 (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分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水平,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水平.该水平的根底是负反响调节. 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水平越大,反抗力稳定性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水平时, 便可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表达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2)大气中的碳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响,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360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表格中的数值是净初级生产力.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一局部通过消费者的呼吸作用释放,一局部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释放.(3)分析表格数据,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大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流入生物群落的碳少于释放的碳的量,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故答案为:(1)恢复力(2)基质360消费者分解者(3)大于不能9. (10.00分)为获得玉米多倍体植株,采用以下技术路线.据图答复:(1)可用秋水仙素对图中发芽的种子进行诱导处理.(2)筛选鉴定多倍体时,剪取幼苗根尖固定后,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分生区的细胞.假设装片中的细胞均多层重叠,原因是解离不充分或压的不充分 .统计细胞周期各时期的细胞数和细胞染色体数. 下表分别为幼苗I中的甲株和幼苗II中的乙株的统计结果.幼苗计数工程细胞周期问期中期后期末期甲株细胞数X1X2X3X4X5细胞染色体数//y2y/乙株细胞染色体数//2y4y/可以利用表中数值X1和X2+X3+X4+X5 ,比拟甲株细胞周期中的问期与分裂期的时间长短.(3)依表结果,绘出形成乙株的过程中,诱导处理使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周期及下一个细胞周期的染色体数变化曲线.【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育种及“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 意在考查学生对课本根底知识的识记、理解水平.生物的育种包括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等,其中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需要用化学试剂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明确相关知识点,利用所学知识准确做题.【解答】解:(1)据题意“为获得玉米多倍体植株〞可用秋水仙素对萌发的种子进行处理,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得到多倍体玉米.(2)筛选鉴定多倍体时,需要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取玉米幼苗的根尖固定后,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进行观察.由于只有根尖的分生区进行细胞分裂, 因此可观察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在进行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是使细胞相互别离开,压片是进一步使细胞相互分散开, 如果解离不充分或压片不充分,会使细胞均多层重叠.在观察细胞分裂时,材料经过解离已经死亡.观察到的某一状态的细胞数量越多,说明该时期持续时间越长.因此可用X i表示甲株细胞周期中的问期时间长短,用X2+X3+X4+X5来表示甲株细胞周期中的分裂期的时间长短.(3)秋水仙素诱导导致幼苗在有丝分裂前期不出现纺锤体,因此后期染色体加倍后细胞不会分裂为两个子细胞,进而使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诱导之前染色体数目的两倍. 再进行下一次细胞分裂时,根据加倍后的染色体数目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 因此诱导处理使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周期及下一个细胞周期的染色体数变化曲线如下图:故答案为:(1)秋水仙素(或低温)(2)分生解离不充分或压片不充分X1X2+X3+X4+X5好总通既⑶间前中问前中后未会周牌10. 〔14.00分〕甲型流感病毒为RNAW毒,易引起流感大规模流行.我国科学家在2021年创造了一种制备该病毒活疫苗的新方法,主要环节如下.〔1〕改造病毒的局部基因,使其失去在正常宿主细胞内的增殖水平.以病毒RNA^模板,逆转录成对应DNAt,利J用PCR技术扩增,并将其中某些基因〔不包括外表抗原基因〕内个别编码氨基酸的序列替换成编码终止密码子的序列.与改造前的基因相比,改造后的基因表达时不能合成完整长度的多肽,因此不能产生子代病毒.将该改造基因、外表抗原等其他基因分别构建重组质粒,并保存.〔2〕构建适合改造病毒增殖的转基因宿主细胞. 设计合成一种特殊tRNA的基因,其产物的反密码子能与〔1〕中的终止密码子配对结合,并可携带一个非天然氨基酸〔Uaai〕.将该基因与载体连接后导入宿主细胞.提取宿主细胞的总RNA进行分子杂交鉴定,筛选获得成功表达上述tRNA 的转基因宿主细胞. 〔3〕利用转基因宿主细胞制备疫苗.将〔1〕中的重组质粒导入〔2〕中的转基因宿主细胞,并在补加非天然氨基酸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那么该宿主细胞能利用上述特殊tRNA,译出改造病毒基因的完整蛋白,产生大量子代病毒,用于制备疫苗.特殊tRNA基因转录时,识别其启动子的酶是 D 〔单项选择〕.A.病毒的DNA®合酶B.宿主的DNA®合酶C 病毒的RNA®合酶D.宿主的RNA®合酶〔4〕上述子代病毒不能在正常宿主细胞中增殖, 没有致病性,因此不经灭活或减毒即可制成疫苗. 与不具侵染性的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相比, 该病毒活疫苗的优势之一是可引起细胞免疫、增强免疫保护效果.【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根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 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否插入目的基因--DN的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高考真题高考生物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5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含答案

高考真题高考生物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5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含答案

专题05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1.(2018北京卷,3)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

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该反应过程中A.需要ATP提供能量B.DCIP被氧化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D.会产生氧气【答案】D2.(2018海南卷,4)高等植物细胞中,下列过程只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是A.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B.光合作用中CO的固定2C.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D.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答案】A【解析】高等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只能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A正确;光合作用中CO的固定2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错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即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和叶绿体基质中,D错误。

3.(2018江苏卷,18)如图为某一植物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净光合速率,下列假设条件中能使图中结果成立的是A.横坐标是CO浓度,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2B.横坐标是温度,甲表示较高CO浓度,乙表示较低CO浓度22C.横坐标是光波长,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D.横坐标是光照强度,甲表示较高CO浓度,乙表示较低CO浓度22【答案】D4.(2018全国Ⅲ卷,5)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答案】C【解析】植物在黑暗中有氧时可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可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食物链上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呼吸散失、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除了最高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利用,B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CO2和H2O、CO2和酒精,某些组织或器官是乳酸,C错误;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D正确。

2018年生物真题及解析_2018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

2018年生物真题及解析_2018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

2018年天津市高考生物试卷一、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6.00分)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不受激素影响C.不存在信息传递 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2.(6.00分)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

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B.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C.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XXD.与雄株甲不同,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3.(6.00分)生物膜上不同类型的蛋白质行使不同的功能。

下表中依据膜蛋白功能,对其类型判断错误的是()A.A B.B C.C D.D4.(6.00分)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 B)对无节律(X 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

在基因型为AaX B 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 B x b类型的变异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B.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5.(6.00分)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40mL活化酵母菌和60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

培养液中的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C.若降低10℃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6.(6.00分)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N2N2三种蛋白。

高考生物【7】物质跨膜运输及其实例及答案

高考生物【7】物质跨膜运输及其实例及答案

高考生物【7】物质跨膜运输及其实例及答案一、选择题1.(2018·滨拟)据报道,一种称做“瘦素穿肠蛋白”的药物治疗肥胖,可口服使用,以减轻肥胖症患者肌肉注射的痛苦。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该药物最可能的方式为( )A.渗透作用B.胞吞C.协助扩散D.主动运输解析:选 B 瘦素穿肠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属于生物大分子,其吸收方式最可能是胞吞。

2.下图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由此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离子跨膜的正确顺序是乙→丙→甲B.离子跨膜有随机性并消耗ATP中的能量C.磷脂的运动使离子跨膜的通道自动开闭D.图示的离子跨膜方式为协助扩散解析:选 A 离子跨膜有高度选择性而不是“随机性”,跨膜通道的开启与关闭取决于蛋白质而不是磷脂;图示离子跨膜方式消耗能量应属主动运输。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需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D.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解析:选 D 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要进行许多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供给,仍需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和葡萄糖的分解;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不消耗能量;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死亡后糖分进入细胞的结果。

4.(2018·天津一中月考)在一个新鲜萝卜中挖一凹槽,在凹槽中放入浓盐水。

一段时间后,萝卜变软,凹槽中水分增多。

下列图示的实验与此实验原理差异最大的是( )解析:选 B 图A、C、D的实验原理与本题的实验原理一样,即渗透作用,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高时,细胞失水皱缩。

图B的实验原理是细胞呼吸。

5.(2018·南拟)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天津卷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天津卷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天津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6分)本部分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不受激素影响C.不存在信息传递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2.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

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C】A.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B.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C.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XXD.与雄株甲不同,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3.生物膜上不同类型的蛋白质行使不同的功能。

下表中依据膜蛋白功能,对其类型判断错误的是【B】选项膜蛋白的位置、功能膜蛋白的类型A.位于突触后膜,识别并结合神经递质受体B.位于靶细胞膜,识别并结合激素载体C.位于类囊体膜,催化ATP合成酶D.位于癌细胞膜,引起特异性免疫抗原4.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 B)对无节律(X 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

在基因型为AaX B 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 B X b类型的变异组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D】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B.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5.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40 mL活化酵母菌和60 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理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生物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7页,共8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不受激素影响C.不存在信息传递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2.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

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B.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C.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XXD.与雄株甲不同,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3.生物膜上不同类型的蛋白质行使不同的功能。

下表中依据膜蛋白功能,对其类型判断错误的是选项膜蛋白的位置、功能膜蛋白的类型A.位于突触后膜,识别并结合神经递质受体B.位于靶细胞膜,识别并结合激素载体C.位于类囊体膜,催化A TP合成酶D.位于癌细胞膜,引起特异性免疫抗原4.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 B)对无节律(X 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

在基因型为AaX B 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 B X b类型的变异组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B.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5.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40 mL活化酵母菌和60 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

培养液中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C.若降低10 ℃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6.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N2N2三种蛋白。

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由A1和A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1N2型蛋白占的比例为A.1/3B.1/4C.1/8D.1/9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4题,共44分。

7.(10分)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功能受多种物质影响,与血管健康密切相关。

(1)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可降低VSMC膜上Ca2+运输蛋白的活性,导致进入细胞内的Ca2+__________(增加/减少),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上述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调节。

(2)机体产生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引起VSMC少内质网功能素乱,堆积未折叠蛋白,这些蛋白没有形成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不能行使正常功能。

学#科网(3)用同型半胱氨酸处理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熟分化型VSMC后,其细胞分化相关指标的交化如下表所示。

由此推断,同型半胱氨酸导致VSMC分化程度______________(升高/降低),功能紊乱。

(4)已知血管保护药物R对VSMC没有直接影响,但可改善同型半胱氨酸对VSMC的作用。

以小鼠VSMC为材料,在细胞水平研究上述作用时,应设计三组实验,即_______________、同型半胱氨酸处理组和___________________;每组内设三个重复,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8.(10分)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试,结果见下表,据表回答:碳量生产者活生物量(g/m2)死有机质(g/m2)土壤有机碳(g/m2)净初级生产力(g/m2.年)异氧呼吸(g/m2.年)西黄松生态系统老龄12730 2560 5330 470 440幼龄1460 3240 4310 360 390※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总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稳定性。

(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_________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

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____________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的呼吸作用,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

(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__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老龄群落。

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_________(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

9.(10分)为获得玉米多倍体植株,采用以下技术路线。

据图回答:(1)可用______________对图中发芽的种子进行处理。

(2)筛选鉴定多倍体时,剪去幼苗根尖固定后,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_____区的细胞。

若装片中的细胞均多层重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计细胞周期各时期的细胞数和细胞染色体数。

下表分别为幼苗I中的甲株和幼苗II中的乙株的统计结果。

幼苗计数项目细胞周期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甲株细胞数细胞染色体数x1x2x3x4x5/ / y 2y / 乙株细胞染色体数/ / 2y 4y /可以利用表中数值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比较甲株细胞周期中的间期与分裂期的时间长短。

(3)依表结果,绘出形成乙株的过程中,诱导处理使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周期及下一个细胞周期的染色体数变化曲线。

10.(14分)甲型流感病毒为RNA病毒,易引起流感大规模流行。

我国科学家在2017年发明了一种制备该病毒活疫苗的新方法,主要环节如下。

(1)改造病毒的部分基因,使其失去在正常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能力。

以病毒RNA为模板,逆转录成对应DNA后,利用技术扩增,并将其中某些基因(不包括表面抗原基因)内个别编码氨基酸的序列替换成编码终止密码子的序列。

与改造前的基因相比,改造后的基因表达时不能合成完整长度的,因此不能产生子代病毒。

将该改造基因、表面抗原等其他基因分别构建重组质粒,并保存。

学科.网(2)构建适合改造病毒增殖的转基因宿主细胞。

设计合成一种特殊tRNA的基因,其产物的反密码子能与(1)中的终止密码子配对结合,并可携带一个非天然氨基酸(Uaa)。

将该基因与连接后倒入宿主细胞。

提取宿主细胞的进行分子杂交鉴定,筛选获得成功表达上述tRNA的转基因宿主细胞。

(3)利用转基因宿主细胞制备疫苗。

将(1)中的重组质粒导入(2)中的转基因宿主细胞,并在补加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则该宿主细胞能利用上述特味tRNA,翻译出改造病毒基因的完整蛋白,产生大量子代病毒,用于制备疫苗。

特殊tRNA基因转录时,识别其启动子的酶是(单选)。

A.病毒的DNA聚合酶B.宿主的DNA聚合酶C.病毒的RNA聚合酶D.宿主的RNA聚合酶(4)上述子代病毒不能在正常宿主细胞中增殖,没有致病性,因此不经灭活或减毒即可制成疫苗。

与不具侵染性的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相比,该病毒活疫苗的优势之一是可引起免疫,增强免疫保护效果。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参考答案1.A 2.C 3.B 4.D 5.C 6.D7.(共10分)(1)减少体液(2)空间结构(3)降低(4)对照组R+同型半胱氨基处理组减少随机误差8.(共10分)(1)恢复力(2)基质360 消费者分解者(3)大于不能9.(共10分)(1)秋水仙素(或低温)(2)分生解离不充分或压片不充分x1x2 +x3 +x4 +x5(3)10.(共14分)(1)PCR 多肽(或蛋白质)(2)载体总RNA(3)非天然氨基酸(Uaa) D(4)细胞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 不受激素影响C. 不存在信息传递D. 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神经调节,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影响,神经调节过程中产生的神经递质类似于激素,也能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详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A正确;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错误;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说明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信息传递,C错误;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以后,在病毒或病菌刚侵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掌握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过程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2. 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

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形成愈伤组织可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B. 幼苗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C. 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XXD. 与雄株甲不同,雄株丁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问题。

在高中生物试题中常见的育种方式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等。

学生应掌握各种育种方式的原理、方法、优点。

【详解】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当二者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例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因为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相对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有相应的效果,所以可以通过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诱导,A正确;幼苗乙与幼苗丙的形成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此过程的原理是植物组织培养,因此需要经过脱分化与再分化的过程,B正确;花粉是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其配子含有X染色体或Y染色体,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再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乙与丙的基因型为XX或YY,因此雄株丁的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XX、YY,C错误;雄株甲是通过无性繁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不会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也不会发生基因重组;雄株乙是通过有性生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经过了减数分裂,因此会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