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图与地图学 1
地图学

第一章:地图学的基本知识地图的定义和基本特性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基本特性:1、可测量性2、直观性3、一览性地图的分类按内容分::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
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按比例尺划分:大比例尺地图(地形图):1:10万及更大比例尺的地图中比例尺地图(地形地理图\地形一览图):介于1:10万和1:100万之间的地图小比例尺地图(地理图\一览图):1:100万及更小的比例尺的地图1.3地图的基本内容数学要素:控制点、坐标网、比例尺和地图定向地理要素(图形要素):普通地图:自然和人文要素、地图的主题专题要素:地理基础要素和主题要素、地图的主题整饰要素(图外要素):外图廓、图名、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依据等。
第三章地图投影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
地图投影的实质:是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经纬线网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转移到平面上。
标准点、标准线和等变形线标准点、标准线和等变形线标准点:指地图投影面上没有任何变形的点。
即投影面与地球椭球体面相切的点,离标准点越远,变形越大标准线:指地图投影面上没有任何变形的线,即投影面与地球椭球体面相切或相割的那一条或两条线(标准经线或标准纬线),离标准线越远,变形越大。
等变形线:指投影面上变形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不同等变形线形状的投影适合不同形状的制图区域,这是选择地图投影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地图投影的分类:1、按投影的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是指角度没有变形的投影(注意:由于投影后保持区域形状相似,又将等角投影称为相似投影、正形投影。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第一章 地图

图01-06 1 :50万 、1: 25万、1:10万比例尺地 形图 的分幅与编 号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概论
1:50万: 经差 3 °、纬差 2°; 1:25万: 经差 1°30′、纬差 1°; 1:10万: 经差 30′、纬差 20′;
3、1:5万、1:2.5万、1:1万地形图的分 幅和编号
9 4
1 :5万
4 1:2 .5万
64
4 1:1万 4 1: 5千
图01-05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系统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概论
1、1:100万地图的分幅和编号 1:100万采用国际统一的行列式编号
1891年第五届国际地理学会上提出,逐渐统一 规定后制定。
分幅:
单幅: 经差6° ,纬差4°;纬度60°以下 双幅: 经差12°,纬差4°;纬度60°至76° 四幅: 经差24°,纬差4°;纬度76°至88° 纬度88°以上合为一幅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概论
2、地理要素: 普通地图中:包括水系、地貌、植被等自然 和社会经济内容。 专题地图中:专题要素、底图要素。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概论
3、图边要素: 图名、图号、图例、说明等。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概论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概论
第三节 地图的分类
矩形分幅
不拼接
经纬线分幅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概论
矩形分幅
拼接分幅:
适用:挂图和大于1:2000的地形图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概论
不拼接分幅:
适用: 地图集、专题 地图等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教程 第1章 概论
图1-5 拼接分幅图
地图学原理考点整理

第一章地图地图的定义: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统它们的数量和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概况与发展状况。
地图的基本特征:特殊的数学法则、特定的符号系统、特异的地图概括、独特的传输信息的通道。
地图投影方法、比例尺和控制定向构成了地图的数学发展则,保证了地图的精度。
地图的构成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图边要素(辅助要素)。
数学要素:地图投影、比例尺、控制点。
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水系、地貌、土质、植被)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线、独立地物)图边要素:图名、图号、图例、比例尺、接图表、等高距、坡度尺等地图学的概念:是以空间信息图形表达、存储和传输为目的,综合研究地图实质、制作技术及其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地图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图,任务是研究地图理论、地图制作和地图使用。
地图的制作方法:实测成图法和编绘成图法。
大比例尺普通地图制作常采用实测成图法;中小比例尺普通地图制作常采用编绘成图法;专题地图制作一般采用编绘成图法。
传统实测成图法常分为:图根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内业制图和制版印刷几个过程。
第二章地图的数学基础一、坐标系1、地图上确定地理要素分布位置和几何精度的数学要素:坐标网、控制点、地图投影以及比例尺等。
2、建立数学要素:地球形状和大小(大地控制)→曲面转化为平面(地图投影)→大与小的矛盾(比例尺)。
3、椭球体的三要素:长轴a,短轴b,扁率f=a-b/a4、大地控制的主要任务:确定地面点在地球椭球体上的位置。
包括:点在地球椭球面上的平面位置(经度纬度);确定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高度(高程)。
5、地理坐标系: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系。
包括:天文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置。
大地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参考椭球面上的位置。
地心经纬度:以地球椭球体质量中心为基点。
大地测量学中,以天文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地图学中,以大地经纬度定义地理坐标。
地图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二章地图与地图学一、名词解释1.地图: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4.电子地图: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中制作和使用的,是由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构成的能够动态显示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及实时处理的数字图像。
5.地图学:研究地理信息的表达、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方法,以地理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6.地图分幅:指用图廓线分割制图区域,其图廓圈定的范围成为单独图幅。
7.地图编号:就是将划分的图幅,按比例尺大小和所在的位置,用文字符号和数字符号进行编号。
地图模型论:将地图作为客观世界的空间模型,用模型方法研究地图,对深刻认识地图的功能及其在地理学科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地图信息可视化理论:将数据转化为图形,以便于研究人员观察计算过程。
主要产品包括:纸质地图、电子地图、多媒体地图、三维仿真地图、四维时空地图等。
地图综合理论包括地图内容的取舍和地图内容的概括。
普通地图制图学:以普通地图制图为对象的学科,研究普通地图的内容和表示方法、地图符号设计、编图技术方法、各要素的制图综合、地图编辑和设计等。
专题地图制图学:以专题地图制图为对象的学科,研究专题地图的内容和表示方法,专题地图上猪蹄要素的资料收集和处理,各种类型专题地图的编织,专题地图的制图工艺和编辑、设计等问题。
计算机制图学:以计算机为主导的电子仪器为制图工具,研究地图制图方法的学科。
地图分析:就是将地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各种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地图上表示的制图对象时空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规律进行研究,得出有用的结论,并指导自己的行动。
地图学学科重点转移有:模拟地图向数字地图转移,制图向制图、用图并重转移,品种单一向产品多样化转移,信息传输向地理信息深加工转移,二维静态地图向三维动态地图转移,地图产业化。
地图学

第一章1、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的三项基本特性:严密的数学法则、特定的符号系统、科学的地图概括。
3、地图的构成要素:图形要素、数学要素(坐标系统、控制点、地图投影、比例尺)、辅助要素。
4、大于或等于1:10万比例尺的地图,称为大比例尺地图大于1:100万而小于1:10万比例尺的地图,称为中比例尺地图小于或等于1:100万比例尺的地图,称为小比例尺地图第二章1、大地水准面:假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面静止时的平均水面,并设想此面穿过大陆与岛屿,连续扩展形成处处与铅垂线成正交的闭合曲面2、参考椭球体:在地球表面适当位置选择一点p,令p的铅垂线和椭球面上相应P0点的法线重合,并使P0点椭球面与其大地水准面相切,这里的P点就称为大地原点,旋转后的椭球面成为参考椭球面,其包围的形体称为参考椭球体。
3、大地原点的选址应该符合:地质构造稳定、离开大城市,附近无大的工矿区、地形开阔,便于从事高精度测量、便于管理与保护、大致位于整个大地坐标系覆盖地区的中部等条件。
4、地理坐标系:是用地理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系。
在大地测量学中,地理坐标系又可分为:天文地理坐标系、大地地理坐标系、地心地理坐标系。
5、大地测量学中,常采用天文地理坐标系;地图学中,以大地地理坐标系更好。
6、参心坐标系:以参考椭球为基准地心坐标系:以总地球椭球为基准参考椭球与局部地区的大地水准面吻合最好的旋转椭球,其中心位于地球质心附近,与地球质心不重合总地球椭球与全球的大地水准面吻合最好的旋转椭球,其中心与地球质心重合7、国家大地控制网: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的广大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并使其依一定的几何图形构成网状,在网中测量角度、边长和高差,然后在一个统一坐标系统中算出这些点的精确位置,这个网状的统一整体,称为国家大地控制网,简称,大地网。
《地图编制》复习提纲

《地图编制》课程复习提纲第一章地图与地图学一、名词解释1、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或其他星体)上的空间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以可视化、数字或触摸的符号形式,缩小表达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模型,用以传递、模拟和认知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的、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
二、填空题1、地图构成要素:地理要素、数学基础、整饰要素。
2、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个分支学科。
3、制作地图有两条途径:实测地图,编绘地图。
4、用传统方法编制地图可分为四个阶段:地图设计、原图编绘、出版准备和地图印刷。
5、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地图设计、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图形输出6、地图的编号方法有自然序数编号法、行列式编号法和行列—自然序数编号法等三种。
三、简答题1、地图的基本特征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可量测性;由使用的地图符号系统表达事物产生的直观性;由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
2、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区别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中最基本的要素(如水系、地貌、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土质植被及其它人文标志)的地图;专题地图是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主题要素详细表示,地理基础要素概略表示。
3、简述地图的两种分幅方式和各自的优缺点地图的分幅方式有矩形分幅和经纬线分幅两种。
矩形分幅的优点有:图廓为直线,便于拼接;分幅线位置的选择有较大自由度,可灵活避开重要地物;各图幅面积相对平衡,可充分利用纸张。
矩形分幅的缺点有:每幅图的地理位置(图廓坐标)不易确定;制图区域只能一次投影,变形可能较大。
经纬线分幅的优点:每幅图的地理位置(图廓坐标)非常明确;可分开多次投影,保持较小变形。
经纬线分幅的缺点:分幅线位置的选择无法避开重要地物;图廓多为曲线,不便于拼接使用;高纬度地区图幅面积缩小,不易充分利用纸张。
地图学复习要点归纳

地图学复习要点归纳第⼀章地图与地图学1.地图的基本特征:具有特定的数学法则(地图投影)——地球曲⾯到地图平⾯的转换;采⽤符号系统表⽰地物或现象——表现信息的语⾔⼯具对信息进⾏综合(制图综合)——解决复杂的海量信息和有限的平⾯容量的⽭盾2.地图的定义:地图是空间信息的载体,是将空间信息按特定的数学法则定位于平⾯,并经科学提炼和有机概括后以符号化的形式描述在平⾯上地图形。
3.地图的构成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辅助要素数学要素是地图数学法则的具体表现形式。
决定了地图上物体的分布位置。
(1)坐标⽹:地理坐标⽹:我们常说的经纬度就是⼀种地理坐标,它标定了物体在地球椭球⾯上的位置,可约略认为是物体在地球表⾯上的位置;平⾯直⾓坐标⽹:在⼤⽐例尺地形图上,还绘有棋盘状的⽅格⽹,俗称“⽅⾥⽹”,是地图上的平⾯直⾓坐标⽹,主要⽤于图上快速判定物体间的距离。
(2)⽐例尺:⽐例尺是指地图上线段长度与相应的实地长度之⽐,它标志着地图模型的缩放程度,通过它,我们才能将图上量测的距离换算为实地的距离。
(3)测量控制点:测量控制点是地图测量和绘制时的控制基础,只出现在⼤⽐例尺地形图上。
每个点都有准确的平⾯坐标和地⾯⾼程,是确定周围地物的控制和依据。
地理要素是地图内容的主体部分。
它表⽰了图区范围内各种⾃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分布、联系及变化状况,是地图使⽤者阅读的⽬标和主要信息。
辅助要素是⼀些帮助我们阅读和使⽤地图的⼯具,类似于产品的使⽤说明。
包括地图名称、图例、制作和出版单位、出版时间等。
4.地图分类(1)按照内容的不同,地图家庭有两⼤分⽀: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各种基本地理要素(⽔系、地貌、⼟质、植被、居民地、交通⽹、境界等)齐全,且内容详细程度相对均衡,能满⾜多⽅⾯的应⽤需求,因⽽也是最基本的地图,是制作专题地图的基础地图。
专题地图:重在表⽰某⼀种或⼏种专题要素,这些作为地图主题的要素通常⽐普通地图中详细得多,包含了普通地图上所没有⽽属于专业领域特殊需要的内容。
现代地图学第一章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1章 导 论
西晋地图学王朝的重要活动地点等。
《禹迹图》 、元代前的地图
最早的计里画方;地图大小内容选择等
明代的朱思本《舆地图》及《郑和航海图》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1章 导 论
禹迹图 宋南宗绍兴六年 (1136年)最早石刻地 图114×114cm 比例尺: 1:5,000,000 突出表示海 岸线、黄河、长江及其 支流、太湖、洞庭湖、 鄱阳湖等水系要素及其 名称注记,保留了唐代 的地名,地图以网络的 形式绘出,是中国现存 最早带有方格网的地图 。《禹迹图》在制图学 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 意义。现藏于陕西省碑 林博物馆。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1章 导 论
1.4 地图的分幅和编号
1、地图的分幅
矩形分幅,图廓是矩形(又分为拼接和不拼 接) 经纬线分幅,图廓是经纬线,按规定的经差 和纬差划分,行数和列数成简单的倍数关系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1章 导 论
2、地图编号
自然序数法(一般用于矩形分幅) 行列式编号(大区域分幅,如百万分之一) 行列-自然序数法(多用的)
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种图 形符号、文字注记。 确定地图空间信息的依 据,包括比例尺、地图投影 各种坐标系统、控制点。
3.辅助要素 4.补充说明
图名、图例、地图编号 编制出版信息等辅助地图使 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 用的要素。 式上的补充。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1章 导 论
1.3 地图的分类
分类标志很多,主要有内容、比例尺、制图区 域范围、用途、使用方式、存储介质等 1、内容--普通地图and专题地图 2、比例尺--大、中、小比例尺 3、制图区域--按自然区划(世界、大陆等 )按行政区划(国家、省、市、县) 4、用途--通用、专用 5、使用方式--桌面、挂图、野外用图 6、存储介质--纸质、胶片、磁介质 7、其他标志--单色、彩色;平面、三维; 视觉、触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 图 的 分 幅 与 编 号
新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1)地形图的分幅
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仍以1:100万地图为基础, 按规定的经差和纬差划分图幅。各种比例尺地形图 的经纬差,行列数和图幅数成简单的倍数关系。
地 图 的 分 幅 与 编 号
(2)地形图的编号 1:100万地形图的编号
与前述方法基本相同,只是行和列的称呼 相反。1:100万地形图的编号是由该图所在行 号(字符码)与列号(数字码)组合而成,如
最后制作成地图。
实测成图的方法可以分为地面和高空两种。 地面实测地图,采用经维仪、全站仪等,将野 外点位的各种数据在实测的同时一起输入仪器内由 计算机储存、计算,使成图工作量大为减轻,精度 大为提高。
高空实测地图的主要手段是航摄成图,通过航 摄仪器获得地面影像后,转入室内进行各种处理, 并对实地调绘后形成地图。
并分别在1:100万地形图图幅编号后面加上各自的代号。 在1:100万图上按经差3º 纬差2º 划分出4幅1:50万地形 图,用拉丁字母A,B,C,D由左到右,由上到下的排列 表示分幅的序号,并将加在 1 : 100 万图之后,即为 1 : 50 万编号。如J-50-A 在1:100万图上按1º30’经差和1º 纬差划分出16幅1:
地 图 的 分 幅 与 编 号
由于经线愈到高纬愈向极地收敛,
在纬度60度以上的图幅包括的实地面积过分
缩小,因此规定在60-76º 间经差为12º ,纬 差4º ,76-88º 间经差24º ,纬差4º 。 我国领土上1:100万地形图都是按经 差6º 分幅的。
地 图 的 分 幅 与 编 号
北半球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地形图比例尺
1∶100万 1∶50万 1∶25万 1∶10万 1∶5万 1∶2.5万 1∶1万 1∶5000 1∶2000
图幅大小 经度差
6° 3° 1°30′ 30′ 15′ 7′30″ 3′45″ 1′52.5″ 37.5″
纬度差
4° 2° 1° 20′ 10′ 5′ 2′30″ 1′15″ 25″
地 图 的 分 幅 与 编 号
例2 1:25万地形图的编号 晕线所示图号为J50C003003
地 图 的 分 幅 与 编 号
查询地形图编号
地 图 的 分 幅 与 编 号
在实践中,知道某地理坐标,需查询其1: 100万地形图编号,可用公式:
a为1:100万图所在纬度带字符相对应数字码; b为1:100万图所在经度带字符相对应数字码; A为某点纬度; B为某点经度; [ ] 为数值取整数;
图幅包含关系
图幅编号事例
J-50
1∶100万图幅包含4幅 1∶100万图幅包含16幅 1∶100万图幅包含144幅 1∶10万图幅包含4幅 1∶5万图幅包含4幅 1∶10万图幅包含64幅 1∶1万图幅包含4幅 1∶5000图幅包含9幅
J-50-A J-50-[1] J-50-1 J-50-144-A J-50-144-A-2 J-50-144-(62) J-50-144-(62)-b J-50-144-(62)-b-8
D
120
[15]
140 141 118° 142
[16]
143 119°
132
144 120°
133 36° 114°
134
115°
116°
1∶50万、1∶25万、1∶10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1∶5万、1∶2.5万、1∶1万、1:5千比例尺地 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地 图 的 分 幅 与 编 号
这三种比例尺图的分幅、编号都是以1∶10万比例尺地 形图为基础。 1∶5万的图幅编号:将一幅1∶10万的图划分成4幅1∶5万 地形图,分别以A、B、C、D数码表示,将其加在1∶10 万图幅编号后面,例如,J-50-144-A。 1∶2.5万图幅的编号:如果再将每幅1∶5万的图幅划分成 4幅1∶2.5万地形图,并以1、2、3、4数码表示,将其 加在1∶5万图幅编号后面,例如,J-50-144-A-2。 1∶1万图幅的编号:将1∶10万图幅进一步划分成64幅 1∶1万地形图,并用(1)、(2)、……、(64)带括 号的数码表示,将其加在1∶10万图幅编号后面。例如, J-50-144-(62)。 1:5千图幅的编号:将1∶1万分为2行2列,代号用小写字 母a,b,c,d表示,将其加在1∶1万图幅编号后面。例如, J-50-5-(31)-c
纬度差
4° 2° 1° 20′ 10′ 5′ 2′30″ 1′15″ 25″
图幅包含关系
图幅编号事例
J-50
1∶100万图幅包含4幅 1∶100万图幅包含16幅 1∶100万图幅包含144幅 1∶10万图幅包含4幅 1∶5万图幅包含4幅 1∶10万图幅包含64幅 1∶1万图幅包含4幅 1∶5000图幅包含9幅
取行号在前,列号在后的排列形式标记,加在1:
100万图幅的图号之后。
1:50万—-1:5000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号均由5个元素, 10位数码构成
地 图 的 分 幅 与 编 号
1∶100 万 ~ 1∶5000 地形图 行列分 幅与编 号
地 图 的 分 幅 与 编 号
为使各种比例尺不混淆,分别采用不 同的字符作为各种比例尺的代码。1:50 万用B,1:25万用C,1:10万用D,1: 5万用E,1:2.5万用F,1:1万用G,1: 5000用H。
分幅法;另一种是矩形分幅法。前者用于国家基本比 例尺地形图,后者用于工程建设大比例尺地形图。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地形图比例尺
1∶100万 1∶50万 1∶25万 1∶10万 1∶5万 1∶2.5万 1∶1万 1∶5000 1∶2000
图幅大小 经度差
6° 3° 1°30′ 30′ 15′ 7′30″ 3′45″ 1′52.5″ 37.5″
六 地图的分幅和编号
为了便于测绘、使用和管理地形图,需要统一地
地 图 的 分 幅 与 编 号
对地形图进行分幅和编号。
分幅就是将大面积的地形图按照不同比例尺划分
成若干幅小区域的图幅。
编号就是将划分的图幅,按比例尺大小和所在的
位置,用文字符号和数字符号进行编号。
地形图的分幅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经纬网梯形
地 图 的 成 图 过 程
1.实测成图
实测成图法一直是测制大比例尺地图最基本的方法。其 工作过程主要包括四个步骤:
首先在国家控制网点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加密成实测地 图所需的图根控制点或网, 其次以图根控制点为标准,对实际地物的平面位置及 高程进行施测, 然后转入内业,对图件进行整理、清绘,
25万图用带方括号的自然序数表示分幅序号。J-50-[13]
在1:100万图上按30’经差和20’纬差划出144幅1:10 万图,其代号用阿拉伯数字 1,2,3 … .144 表示,如 J - 50 -
127
40°
1
13
2
[1]
3
4
5
[2]
6
J-50-5 7 8
[3]
9
10
11
[4]
12
24 36
d = [33′45″ /1°30′]+1 = 1
则该点在1:25万地形图中的编号 J50C001001
[作业]
已知某地地理坐标为λ=108°55′45″E ; δ=34°15′24”,求其所在1:100万, 1:50 万,1:25万, 1:10万和1:1万地形图的编 号。
七、地图的成图过程
实测成图 编绘成图 计算机地图制图
第一章 地图与地图学 Map And Cartography
上一节 内容回顾
一、地图的基本特征 二、地图的定义 三、地图的内容 四、地图的分类 五、地图的用途
第一章 地图与地图学
一、地图的基本特征 二、地图的定义 三、地图的内容 四、地图的分类 五、地图的用途 六、地图的分幅与编号 七、地图的成图过程 八、地图学 九、地图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十、地图学的发展趋势
示例:已知某点地理坐标为经度114°33′45″ ; 纬度39°22′30 ″计算其所在1:100万, 1:25万 地形图的编号。
a = [39°22′30 ″/ 4°] +1 = 10 (字符为J) b = [114°33′45″ / 6°]+31 = 50 则该点在1:100万地形图中的编号 J50 c = 4°/1°- [3°22′30 ″/ 1°] = 1
地 图 的 分 幅 与 编 号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地形图比例尺
1∶100万 1∶50万 1∶25万 1∶10万 1∶5万 1∶2.5万 1∶1万 1∶5000 1∶2000
图幅大小 经度差
6° 3° 1°30′ 30′ 15′ 7′30″ 3′45″ 1′52.5″ 37.5″
纬度差
地 图 的 成 图 过 程
2.编绘成图
传统的编绘成图法是把实测所得的大比例
尺地图,根据需要逐级缩小,编制成各种较小 比例尺的地图。其主要过程可分为地图设计、 原图编绘、出版准备、地图制印四个步骤。
3 计算机地图制图
地 图 的 成 图 过 程
J-50-A J-50-[1] J-50-1 J-50-144-A J-50-144-A-2 J-50-144-(62) J-50-144-(62)-b J-50-144-(62)-b-8
地 图 的 分 幅 与 编 号
(一)1:100万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分幅:经差 6° 纬差 4°
地 图 的 分 幅 与 编 号
地 图 的 分 幅 与 编 号
25 39° 37 49 [5] J-50-[5] 61 38° 73 85 97 37° 109 [9] [10] [11] [12]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