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学院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惠州学院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惠州学院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指出。智文

1、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为(语法)、(语义)和(同步)。

2、TCP/IP 体系的电子邮件系统规定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为(收件人邮箱名@邮箱所在主机的域名)。

3、数据链路层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

4、用于在主机IP地址与MAC地址进行解析的协议称为(地址解析协议ARP)协议。

5、自治系统内部使用最多的路由协议是( RIP)和( OSPF 协议)。BGP协议外部

6、已知IP地址是141.14.72.26,子网掩码是255.255.192.0,其网络地址为( 141.14.64.0 )。

7、传输层是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主要包括面向连接的( TCP )和无连接的(UDP )两个协议。

8、负责将域名翻译成IP地址的系统叫做()。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广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它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 B )

A、报文交换技术

B、分组交换技术

C、文件交换技术

D、电路交换技术

2、数据链路层中的数据块常被称为( C )

A、信息

B、分组

C、帧

D、比特流

3、关于TCP/IP的IP层协议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是点到点的协议

B、不能保证IP报文的可靠传送

C、是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机制

D、每一个IP数据包都需要对方应答

4、以下哪项不是IP路由器应具备的主要功能(C )

A、转发所收到的IP数据报

B、为需要转发的IP数据报选择最佳路径

C、分析IP数据报所携带的TCP内容

D、维护路由表信息

5、用集线器连接的工作站集合( A)

A、同属一个冲突域,也同属一个广播域

B、不属一个冲突域,但同属一个广播域

C、不属一个冲突域,也不属一个广播域

D、同属一个冲突域,但不属一个广播域

6、标准TCP不支持的功能是( D )。

A、可靠数据传输

B、全双工通信

C、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D、组播通信

7、IP地址为224.0.0.11属于( D)地址。

A、 A类

B、 B类

C、C类

D、D类

8、高层互连是指传输层及其以上各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之间的互连。实现高层互连的设备是( D )

A、中继器

B、网桥

C、路由器

D、网关

9、IEEE802.3标准的以太网的物理地址长度为( C )

A、8bit

B、32bit

C、48bit

D、64bit

10、下图为一个互联网示意图,图中主机A的默认路由为(D )

A、20.0.0.6 B 、20.0.0.5 C、30.0.0.6 D、10.0.0.5

11、关于WWW服务,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D )

A、WWW服务采用的主要传输协议是HTTP

B、WWW服务以超文本方式组织网络多媒体信息

C、用户访问Web服务器可以使用统一的图形用户界面

D、用户访问Web服务器不需要知道服务器的URL地址

12、下列协议不属于应用层协议的是( C )

A、HTTP(超文本)

B、FTP (文件传送)

C、ICMP (网际控制报文,网络层)

D、SMTP(邮件传送协议)

13、对等实体之间采用( D )进行通信。

A、服务

B、协议

C、服务访问点

D、上述三种

14、域名https://www.360docs.net/doc/625464849.html,,其中hzu是( C)

A、顶级域名

B、二级域名

C、三级域名

D、四级域名

15、邮件服务器之间传递邮件通常使用( B )协议

A、HTTP

B、SMTP

C、SNMP (网络管理)

D、TELNET(远程终端)

三、简答(每题6分,共计12分)

1、简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

最上面一层是应用层,层次顺序从上往下

应用层:Wei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运输层: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具有分时复用功能。

网络层: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主要使用的有两种控制协议,TCP和UDP.,将上层数据封装成分组或包以及选择合适的路由。

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包组装成帧,透明传输给物理层,从物理层上交的MAC帧提取数据,上交到网络层。

物理层:透明传送数据比特流。

2、简述TCP三次握手建立连接过程。

1、首先客户主动开打连接,服务器被动打开连接

2、服务器的TCP进程创建传输模块TCB,进入LISTEN(收听)状态,客户的TCP进程创建传输控制模块TCB,然后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报文段SYN=1,seq=x,这是TCP客户进程进入SYN-SENT(同步发送)状态

3、服务器收到客户的请求报文段后,如同意连接,要给出确认,确认报文段为SYN=1,ACK=1,seq=y,ack=x+1,这是TCP服务器进程进入SYN-RCVD(同步接收)状态

4、TCP客户进程收到服务器的确认后,再给回一次确认,确认报文段为ACK=1,seq=x+1,ack=y+1,TCP客户进程进入established状态

5、服务器收到确认后,也进入建立连接状态。

四、计算分析题(共28分)

1、现有一个公司需要创建内部的网络,该公司包括工程技术部、市场部、财务部和办公

室4个部门,每个部门约有20~30台计算机。试问:

(1)若要将几个部门从网络上进行分开。如果分配该公司使用的地址为一个C类地址,网络地址为192.168.161.0,如何划分网络,将几个部门分开?(6分)(2)确定各部门的网络地址和子网络掩码,并写出分配给每个部门网络中的主机IP地址范围。(6分)

答:(1)因为此公司有四个内部部门,故必须有四个子网或以上,这里分为四个子网,在C类地址192.168.161.0中的主机号里拿出两位来当子网号(00,01,10,11)。可得子网分别如下:

子网1:192.168.161.0、

子网2:192.168.161.64、

子网3:192.168.161.128、

子网4:192.168.161.192。

(2)现将子网1分配给该公司的工程技术部,主机的IP地址范围为:192.168.161.0—192.168.161.63

现将子网2分配给该公司的市场部,该部门主机的IP地址范围为192.168.161.64—192.168.161.127

现将子网3分配给该公司的财务部,该部门主机的IP地址范围为192.168.161.127—192.168.161.191

现将子网4分配给该公司的办公室,.192.168.161.192—192.168.161.255

2 设我们学校有一路由器R1建立了如下路由表:

表二

现在R1收到4个数据包分组,其目的地址分别是192.16.2.96,192.16.244.33,172.168.1.1 5,192.16.2.250 。试分别计算其下一跳的接口或路由器。(16分)

答:(做法:目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逐位相与)

由于子网掩码的前3字节都是1,故目的地址的前三位可以直接保留;

根据路由表目的网络地址中的前三位与收到的数据包分组中的IP地址的前三位进行比较,可得

192.16.2.96不是旭日、田家炳的IP地址,故将192.16.2.96与255.255.255.240逐位相“与”得192.16.2.96,故192.16.2.96的下一跳是路由器R3;

同理。192.168.244.33的下一跳是接口1;

(直接比较前三位)172.168.1.15的下一跳是是路由器R3;

192.16.2.250的下一跳是路由器R2

1、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9分)

2、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8分)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的集合;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同时要实现本层的协议,还需要使用下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4、有两个CIDR地址块208.130.128/11和208.130.28/22。是否有哪一个地址块包含了另一地址块?如果有,请指出,并说明理由。(8分)130=2^7+2^1,28=16+8+4

答:/11即有11位网络前缀,/22即有22位网络前缀,故两个CIDR地址块的网络前缀范围分别是:1101 0000 100 和1101 0000 1000 0010 0001 11

故CIDR1地址块的网络地址范围为:

1101 0000 1000 0000 0000 00000 00000 00000—1101 0000 100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即208.128.0.0—208.159.255.255;

CIDR2地址块的网络地址范围为

1101 0000 1000 0010 0001 1100 0000 0000 —1101 0000 1000 0010 0001 1111 1111 1111,即208.130.28.0—208.130.31.255

观看两个CIDR的地址范围,可知CIDR1包含CIDR2,即208.130.128/11包含208.130.28/22

5、试说明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8分)

IP:32位,网络层及以上层使用的逻辑地址,放在IP数据报的首部

MAC地址: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固化在ROM中的,48位,放在MAC帧的首部

使用两种不同的地址,是因为在不同层面上的需求,使用IP地址进行网络通信便于管理,它屏蔽了下层的复杂的通信,而MAC地址的应用恰好解决了IP地址下层数据传送的复杂的问题。(个人理解)

7、电子邮件的地址格式是怎样的?请说明各部分的意思。(6分)

P257

2、设某网络在某一时刻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已知节点C到相邻节点B、D、E的代价分别为2,5,3,节点C收到从相邻节点B、D、E的向量表如右所示,试用V-D路由算法为节点C 计算到各节点的路由表(目的地、下一站、代价)。(20分)

答:

解析:源节点即发送数据的源点,C可以到ABCDE中去,所以目的地要写有ABCDE,至于下一站要这样看,C要到A的话,那么C可以有三种路径,但是要代价最少的,所以就是先到B再到A,C到B代价为2,B到A代价为3,故代价为5,同理....至于与C相邻的节点,直接下一站就是它自己了。

(个人理解,参考就好了)

惠州学院高数2期末考试

2019~2020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 高等数学2 模拟试卷 适用班级:电子学院一年级本科理科学生 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评 分 阅卷人 签 名 一、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解题须有过程。) 1、1、求方程x x y x y sin 1=+'的通解. 2、求方程x xe y y y 223=+'-''的通解. 3. 已知点(1,0,4)-和直线13112 x y z +-==在同一平面上,求该平面方程. 4. 设函数(2,)z f x y xy = +且函数(,) f u v 具有二阶连续偏导数,求,x z ??2z x y ???. 5、计算二重积分 D yd σ?? ,其中D 是由两条抛物线2,y x y x ==所围成的闭区域。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100分,解题须有过程。). 1、计算 1 1 0sin y y dy x dx x ??。 2、求设函数2 2 2 40x y z z ++-=, 求(1) ,z z x y ????,并写出它的驻点坐标;(2)写出全微分(1,2) dz . 3. 如图,半径为6的半圆形钢板内有一个内接矩形,一边与半圆的直径MN 重合,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该矩形最大面积. 4.计算 dv y x )(2 2+Ω ???, 其中Ω是由yoz 面上曲线2=2y z 绕z 轴所形成的曲面与平面z =2所围成的闭区域. 5. (1)Γ为连接(1,0,2)A 与(2,1,1)B -的直线段,求Γ所在直线的参数方程; (2)计算积分? Γ zds . 6. 利用格林公式计算? +-L xydy x dx y xy y sin )sin (,其中L 为由直线1=+y x 和圆 122=+y x 围成的位于第一象限的闭区域的边界正向. 7、计算 .)()2(422dy y x dx xy x L +++? 其中L 为由点)0,0(O 到点)1,1(B 的曲线弧.2 sin x y π= 8、(1)求两抛物面2 2 2y x z +=与2 2 26y x z --=所围成立体在xoy 面上的投影区域;(2)计算所围成的立体的体积. 9. 判定级数11 (1)n n n ∞ -=-∑是否收敛?如果是收敛的, 是绝对收敛还是条件收 敛? 10. 对幂级数1234 1(1)234n n n x x x x x n -∞ =-=-+-+∑L (1)求出收敛域 (2)求出其和函数(3)求数项级数1 1(1)2 n n n n -∞ =-?∑的和.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在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中,一个计算机网络包含多台具有自治_功能的计算机;把众多计算机有机连接起来要遵循规定的约定和规则,即通信协议;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特征是资源共享。 2、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和网状 3、常用的传输介质有两类:有线和无线。有线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4、网络按覆盖的范围可分为广域网、_城域网、局域网。 5、TCP/IP协议参考模型共分了4层,其中3、4层是传输层、应用层。 6、电子邮件系统提供的是一种_存储转发式服务,WWW服务模式为B/S 7、B类IP地址的范围是128.0.0.0—191.255.255.255 8、目前无线局域网采用的拓扑结构主要有点对点方式、多点方式、中继方式。 9、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根据网络所覆盖的范围、根据网络上主机的组网方式,另一种是根据信息交换方式_。 10、数据传输的同步技术有两种: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11、用双绞线连接两台交换机,采用交叉_线。586B的标准线序是橙白、橙、白绿、蓝、蓝白、绿、棕白、棕_。 12、多路复用技术是使多路信号共同使用一条线路进行传输,或者将多路信号组合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以充分利用信道的容量。多路复用分为:频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_、时分多路复用和码分多路复用 13、VLAN(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将局域网从逻辑划分网段,而不是从物理_上划分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数据交换技术。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30 分) 14、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____B_____。 A、联机关系 B、结构关系 C、主次关系 D、层次关系 15、双绞线由两根相互绝缘的、绞合成均匀的螺纹状的导线组成,下列关于双绞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A____。 A、它的传输速率达10Mbit/s~100Mbit/s,甚至更高,传输距离可达几十公里甚至更远 B、它既可以传输模拟信号,也可以传输数字信号 C、与同轴电缆相比,双绞线易受外部电磁波的干扰,线路本身也产生噪声,误码率较高 D、通常只用作局域网通信介质 17、127.0.0.1属于哪一类特殊地址(B )。 A、广播地址 B、回环地址 C、本地链路地址 D、网络地址 18、HTTP的会话有四个过程,请选出不是的一个。(D ) A、建立连接 B、发出请求信息 C、发出响应信息 D、传输数据 19、在ISO/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_B A、提供可靠的端—端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 B、路由选择、拥塞控制与网络互连 C、在通信实体之间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D、数据格式变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 20、下列哪个任务不是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任务?_A___ A、明确本地资源与网络资源之间的差异 B、为用户提供基本的网络服务功能 C、管理网络系统的共享资源 D、提供网络系统的安全服务 21、以下选项不属于以太网的“543”原则是指?__D__ A、5个网段 B、4个中继器 C、3个网段可挂接设备 D、5个网段可挂接 22、既可应用于局域网又可应用于广域网的以太网技术是D A、以太网 B、快速以太网 C、千兆以太网 D、万兆以太网 23、交换机端口可以分为半双工与全双工两类。对于100Mbps的全双工端口,端口带宽为_B__。 A、100Mpbs B、200Mbps C、400Mpbs D、800Mpbs 24、要把学校里行政楼和实验楼的局域网互连,可以通过( A )实现。 A、交换机 B、MODEM C、中继器 D、网卡 25、以下哪一类IP地址标识的主机数量最多?(D )

惠州学院数据库期末考试试卷(A 卷)有答案版

惠州学院期末考试试卷(A 卷) ( 2009 —— 2010 学年度第二学期) 考试科目数据库系统概论考试时间 120分钟一、单选题(15分) 1)SELECT语句中与HAVING子句同时使用的是( C ) A.ORDER BY B.WHERE C.GROUP BY D.无需配合 2)数据模型的组成有三要素,下列其中不属于的是( B); A.数据结构 B.数据的关系模式 C.数据操作 D.数据的约束条件 3)当关系有多个候选码时,则选定一个作为主码,但若主码为全码时,应包含( D ) A.单个属性 B.两个属性 C.多个属性 D.全部属性4)(B)是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 A.数据库系统 B. 数据库 C. 数据库管理系统 D. 数据结构 5)一个关系数据库文件中的各条记录(B)。 A.前后顺序不能任意颠倒,一定要按照输入的顺序排列 B.前后顺序可以任意颠倒,不影响库中的数据关系 C.前后顺序可以任意颠倒,但排列顺序不同,统计处理的结果就可能不同 D.前后顺序不能任意颠倒,一定要按照关键字段值的顺序排列 6)下述关于数据库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A)。 A.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B.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 C.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一致 D.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 7)根据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要满足第一范式。下面“部门”关系中,因哪个属性而使它不满足第一范式?( B ) 部门(部门号,部门名,部门成员,部门总经理) A.部门总经理 B. 部门成员 C. 部门名 D. 部门号 8)当关系模式R(A,B)已属于3NF,下列说法中(B)是正确的。 A.它一定消除了插入和删除异常 B. 仍存在一定的插入和删除异常

惠州学院操作系统进程的创建与并发执行实验(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实验一进程的创建与并发执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Linux工作环境、文本编辑器工具和GCC工具 (2) 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明确进程和程序的区别 (3) 进一步认识并发进程的实质和特征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微型计算机、Linux系统 三、实验内容: 1、任务1:进程创建 编写一段程序,让父进程产生两个子进程,父进程显示字符“a”、两个子进程,分别显示字符“b”、“c”。 任务2:将上述的输出字符改为输出较长的字符串,观察进程并发执行,分析执行结果。 2、源代码: 任务1: #include main(){ int p1, p2; while ((p1=fork())==-1); /*父进程创建第一个进程,直到成功*/ if (p1==0) /*0返回给子进程1*/ printf(“b\n”); /*P1的处理过程*/ else/*正数返回给父进程(子进程号)*/ { while ((p2=fork())==-1); /*父进程创建第二个进程,直到成功*/ if (p2==0) /* 0返回给子进程2*/ printf(“c\n”); /*P2的处理过程*/ else printf(“a\n”); /*P2创建完成后,父进程的处理过程*/

} } 任务2: #include main(){ int p1, p2; while ((p1=fork())==-1); /*父进程创建第一个进程,直到成功*/ if(p1==0) while (1) printf(“A ”) else { while ((p2=fork())==-1); /*父进程创建第二个进程,直到成功*/ if (p2==0) while (1) printf(“B ”) else /*P2创建完成后,父进程的处理过程*/ while (1) printf(“P ”); } } 四、实验结果记录: 任务1: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题A卷 填空题(每空1 分,共30 分) 1、在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中,一个计算机网络包含多台具有自治_功能的计算机;把众多计算机有机连接起来要遵循规定的约定和规则,即通信协议;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特征是__资源共享_______。 2、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和网状 3、常用的传输介质有两类:有线和无线。有线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4、网络按覆盖的范围可分为广域网、_城域网、局域网。 5、TCP/IP协议参考模型共分了___4层,其中3、4层是传输层、应用层。 6、电子邮件系统提供的是一种_存储转发式_________服务,WWW服务模式为___B/S 7、B类IP地址的范围是128.0.0.0—191.255.255.255 9、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方法主要有:根据网络所覆盖的范围、根据网络上主机的组网方式,另一种是根据信息交换方式_。 10、数据传输的同步技术有两种:___同步传输_________和异步传输。 12、多路复用技术是使多路信号共同使用一条线路进行传输,或者将多路信号组合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以充分利用信道的容量。多路复用分为:频分多路复用_、波分多路复用_、时分多路复用和码分多路复用13、VLAN(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将局域网从逻辑划分网段,而不是从物理_上划分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数据交换技术。 二、选择题(每题2 分,共30 分) 22、既可应用于局域网又可应用于广域网的以太网技术是D A、以太网 B、快速以太网 C、千兆以太网 D、万兆以太网 27、给出B类地址190.168.0.0及其子网掩码255.255.224.0,请确定它可以划分几个子网?(B ) A、8 B、6 C、4 D、2 28、TCP/IP体系结构中与ISO-OSI参考模型的1、2层对应的是哪一层(A ) A、网络接口层 B、传输层 C、互联网层 D、应用层 四、简答题(共30 分) 37、某A类网络10.0.0.0的子网掩码255.224.0.0,请确定可以划分的子网个数,写出每个子网的子网号及每个子网的主机范围。(10分) 、由子网掩码可以判断出主机地址部分被划分出2个二进制作为子网地址位,所以可以划分出2*2-2=2个子网。(5分) 每个子网的网络号和主机范围如下: ①子网号为192.168.0.64,主机号范围为192.168.0.65~192.168.0.126 (5分) ②子网号为192.168.0.128,主机号范围为192.168.0.129~192.168.0.190(5分) 2009-07-22 16:29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Internet的前身是 C 。 A、Intranet B、Ethernet C、ARPAnet D、Cernet 2、Internet的核心协议是 B 。 A、X.25 B、TCP/IP C、ICMP D、UDP 3、服务与协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间通信的规则。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B、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C、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D、OSI将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单位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 5、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it/s、Mbit/s、Gbit/s。1Gbit/s等于 A 。

计算机图形学 实验一

计算机科学系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图形学班级 实验名称TC绘制基本图形教导教师 姓名学号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直线DDA算法,直线Bresenham算法,圆Bresenham算法; 2.掌握种子填充算法,汉字显示算法。 二、实验设备与环境 TC2.0,Windows XP 三、实验内容、程序清单及运行结果 实验步骤: #include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graphics.h" #include #include "windows.h" #include #define ROW 1 /*纵坐标放大倍数*/ #define COL 1 /*横坐标放大倍数*/ //DDA直线 void dda_line(int xa,int ya,int xb,int yb,int c) { float delta_x,delta_y,x,y; int dx,dy,steps,k; dx=xb-xa; dy=yb-ya;

if(abs(dx)>abs(dy)) steps=abs(dx); else steps=abs(dy); delta_x=(float)dx/(float)steps; delta_y=(float)dy/(float)steps; x=xa; y=ya; putpixel(x,y,c); for(k=1;k<=steps;k++) {x+=delta_x; y+=delta_y; putpixel(x,y,c); } } //Bresenham直线 void lineBres(int x0, int y0, int xEnd, int yEnd,int c) { int dx = fabs (xEnd -x0), dy = fabs (yEnd-y0); int p =2* dy-dx; int twoDy = 2*dy, twoDyMinusDx = 2* (dy - dx); int x,y; if (x0>xEnd) { x=xEnd; y=yEnd; xEnd=x0; } else{ x=x0; y=y0; } putpixel (x,y,c); while (x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1、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为(语法)、(语义)和(同步)。 2、TCP/IP 体系的电子邮件系统规定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为(收件人邮箱名@邮箱所在主机的域名)。 3、数据链路层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 4、用于在主机IP地址与MAC地址进行解析的协议称为(地址解析协议ARP )协议。 5、自治系统内部使用最多的路由协议是(RIP)和(OSPF 协议)。BGP协议外部 6、已知IP地址是141.14.72.26,子网掩码是255.255.192.0,其网络地址为( 141.14.64.0 )。 7、传输层是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主要包括面向连接的( TCP )和无连接的(UDP )两个协议。 8、负责将域名翻译成IP地址的系统叫做()。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1、广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它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

( B ) A、报文交换技术 B、分组交换技术 C、文件交换技术 D、电路交换技术 2、数据链路层中的数据块常被称为( C ) A、信息 B、分组 C、帧 D、比特流 3、关于TCP/IP的IP层协议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是点到点的协议 B、不能保证IP报文的可靠传送 C、是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机制 D、每一个IP数据包都需要对方应答 4、以下哪项不是IP路由器应具备的主要功能(C ) A、转发所收到的IP数据报 B、为需要转发的IP数据报选择最佳路径 C、分析IP数据报所携带的TCP内容 D、维护路由表信息 5、用集线器连接的工作站集合( A ) A、同属一个冲突域,也同属一个广播域 B、不属一个冲突域,但同属一个广播域 C、不属一个冲突域,也不属一个广播域 D、同属一个冲突域,但不属一个广播域 6、标准TCP不支持的功能是( D )。 A、可靠数据传输 B、全双工通信 C、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D、组播通信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776年,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2.德国的梅伊曼拉伊是近代教育学实验派的代表。 3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作用。 4 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5 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6 教育目的主要包括身心素质和社会价值两部分。 7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 价、总结性评价。 8 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9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创造性、空间的延续性和时间 的连续性。 10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二.(判断只写出对或者错不必说明理由每题1。5分共15分) 1.世界最早的教育专着是《学记》。(√) 2 信息论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整体的运动过程当作信息的输入传递和转换消解过程来研究。(×) 3 社会主义教育最先提出教育普及的口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4生产力的发展影响教育的速度和规模。(√) 5 “六三三”制又称壬戌学制,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 6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的基本部分是说明部分。(×) 7赞可夫在小学做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证明:学生的发展远没达到极限,主张高速度高难度教学,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同时论述了教学过程的结构。(×)8老师教学质量除与业务水平有关外,还与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 (√) 9班主任制定班级目标是要高标准难度大,激励作用才明显。(×) 10 热爱学生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三.简答(共37分) 1.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有哪些?(6分)P61~63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2.怎样理解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规律?(10分) 从总体上看,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这不同的发展任务,当然,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上一阶段影响着下一阶段的发展,所以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人生全程的意义 3.怎样认识教师主导性?(9分)p215三个层次 4.怎样评价班级上课制?(6分)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效率,但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集体教育,但不利于因材施教。 5.怎样开展德育工作?(6分) 德育内容上要更新;德育方法要改进;从小事做起,由近到远,由小到大,注重实际效

惠州学院 软件工程导论 第二章__可行性研究 刘宇芳

第二章可行性研究 一、可行性研究的任务 可行性研究就是确定问题是否值得去解。 可行性研究工作是在初步的需求定义(澄清问题的定义)之后进行的,其的目的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总成本的5%~10%)确定该项目是否值得去解决,是否存在可行的解决方案。对每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就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其可行性: (1)经济可行性:这个系统的经济效益能超过它的开发成本吗? 估算项目的开发成本和系统投入使用后可能带来的利润,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从经济角度判断系统开发是否“合算”。 (2)技术可行性:使用现有的技术能实现这个系统吗? 根据客户提出的系统功能、性能要求,从开发者的技术实力、以往工作基础、问题的复杂性等出发,判断系统开发在时间、费用及其他各项约束条件限制下成功的可能性。

(3)运行、操作可行性:系统的操作方式在这个用户组织内行得通吗? 主要研究系统的运行方式在用户单位是否可以被有效地实施,是否与原有其他系统相矛盾;系统的操作规程在用户单位内是否可行,它包括人事、科技政策、管理方法等等。 (4)法律可行性:系统的开发使用,在当国当地当时合法吗? 研究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是否会侵犯他人的权益,是否触犯了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 另外,可行性研究还要有开发方案的选择结论:如果问题没有可行的解,分析人员应建议停止该项目,以避免造成进一步的浪费;如果问题值得解决,则提出并评价实现系统的各种可行的开发方案,从中选择一种较好方案,并为系统制定一个初步的开发计划。 二、可行性研究的步骤 1、复查初步分析结果,确定系统目标与规模,清晰地描述对系统的所有约束条件;P7 2、研究现有的系统,找出其基本功能和信息,指出其缺点或局限性(功能性能上的、经济上的);P9 3、借助某种图形工具导出新系统的高层(比较粗略的)逻辑模型,并与现有系统进行比较。以后可以从这个逻辑模型出发设计新系统;P10 4、进一步定义问题。 可行性研究的前3个步骤实质上构成一个循环,目的是逐步改善逻辑模型。分析员定义问题,分析这个问题,导出一个试探性的解(用工具描述出来);在此基础上和用户一起复查、再次定义问题,再一次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3)

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一) 一、.填空题 1.所谓计算机网络,会议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数据通讯的系统。 2.计算机网络如果按作用范围进行分类,可分为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和城域网(MAN)。 3.网络协议通常采用分层思想进行设计,OSI RM中的协议分为7层,而TCP/IP RM中协议分为4层。 4.在TCP/IP RM中,用于互联层的协议主要有:ARP、IP、RARP、ICMP和IGMP 协议。 5.用于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媒体有两类:有导线媒体和无导线媒体;光纤可分为两种: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MMF)。 6.构成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很多种,通常有星形、总线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等。 7.CSMA/CD技术是一种随机接入(所有的用户根据自已的意愿随机地发送数据),冲突不可避免;令牌技术是一种受控接入(各个用户不能任意接入信道而必须服从一定的控制),冲突避免。 8.10BASE-T局域网的数据速率是10mbps,100BASE-TX局域网的数据速率是100mbps。 9.在用双绞线时行组网时,连接计算机和计算机应采用交叉UTP电缆,连接计算机和集线器用直通UTP电缆。 10.在将计算机与10BASE-T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电缆的长度不能大于100米。 11.在将计算机与100BASE-TX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电缆的长度不能长于100米。 12.以太网交换机和数据交换和转发方式可以分为:直接交换、存储转发交换和改进的直接交换。 13.VLAN的组网方式有两种:静态根据以太网交换机端口进行划分VLAN,动态根据MAC地址、逻辑地址或数据包的协议类型进行划分VLAN。 14.在Internet中,运行IP的互联层可以为其高层用户提供的服务有三个特点:不可靠的数据投递服务、面向无连接的传输服务和尽最大努力投递服务。 15.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其中网络号表示互联网中的一个特定网络,主机号表示该网络中主机的一个特定连接。 16.主机的IP地址为202.93.120.77,主机B的IP地址为150.23.55.200。若主机A要向主机B所在的网络进行广播,则直播广播地址为150.23.255.255;若主机A要在本网络中进行广播,则有限广播地址为255.255.255.255。 二、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__________相结合的产物。->B A) 网络技术 B) 通信技术 C) 人工智能技术

惠州学院微机报告讲解

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系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2015--2016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微型计算机技术 题目:多功能实时时钟 班级:最牛逼班 学号:111111222222 学生姓名:杰克 指导教师:老师 设计周数:1周 同组人:路飞,鸣人 日期:2015年12 月31 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1设计的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掌握芯片使用的方法,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加深所学的知识,对所学的相关芯片的原理、内部结构、使用方法等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学会利用课本知识联系实际应用及编程。 1.2设计的要求。 (1) 实时时钟 由时钟信号产生部分和时间显示部分组成时钟计时器,计算中断时间准确计时、分、秒; (2) 小键盘控制多功能选择 采用小键盘输入,通过小键盘LED数码管显示,不同键输入对应不同功能(如时间暂停开始,设置时间等)。 1.3 设计的意义。 通过了解综合问题的程序设计掌握实时处理程序的编制和调试方法,掌握一般的设计步骤和流程,使我们以后搞设计时逻辑更加清晰。 二、设计正文。 2.1设计的基本原理。 2.1.1设计所用芯片结构 8253的功能用途是: (1)延时中断 (2)可编程频率发生器 (3)事件计数器 (4)二进倍频器 (5)实时时钟 (6)数字单稳 (7)复杂的电机控制器

8253有六种工作方式: (1)方式0:计数结束中断 (2)方式1:可编程频率发生器 (3)方式2:频率发生器 (4)方式3:方波频率发生器 (5)方式4:软件触发的选通信号 (6)方式5:硬件触发的选通信号 8253各引脚功能如下。 D7~D0——八条双向数据线; WR(低电平有效)——写输入信号; RD(低电平有效)——读输入信号; CS(低电平有效)——片选输入信号; A0、A1——片内寄存器地址输入信号; CLK——计数输入,用于输入定时基准脉冲或计数脉冲; OUT——输出信号,以相应的电平指示计数的完成,或输出脉冲波形; GATE——选通输入(门控输入),用于启动或禁止计数器的操作,以使计数器和计测对象同步。 2.2 设计方案。 2.2.1 总体方案。(见附录) 2.2.2 硬件原理图。

惠州学院2013操作系统复习整理

操作系统复习课.by fain7 第一章 操作系统的目标----有效性、方便性、可扩充性、开放性 OS的发展过程----几类典型操作系统(多道批处理、分时、实时),每类操作系统的原理、特征及优缺点 多道批处理系统.原理: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由此形成了多道批处理系统。在该系统中,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使它们共享CP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优缺点:(1)资源利用率高(2)系统吞吐量大(3)平均周转时间长(4)无交互能力 分时系统.原理: 分时系统是指在一台主机上连接了多个带有显示器和键盘的终端,同时允许多个用户通过自己的终端,以交互方式使用计算机,共享主机中的资源。 特征(优缺点):(1)多路性(2)独立性(3)及时性(4)交互性 实时系统.原理: 实时系统是指系统能及时(或即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的运行。需求:实时控制,实时信息处理。 特征(优缺点):(1)多路性(2)独立性(3)及时性(4)交互性(5)可靠性 OS的主要功能----资源管理器和用户接口 主要功能:处理机管理(进程控制、进程同步、进程通信、调度), 存储器管理(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内存扩充), 设备管理(缓冲管理、设备分配、设备处理), 文件管理(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目录管理、文件的读/写管理和保护)。 操作系统和用户之间的接口: 用户接口:联机用户接口,脱机用户接口、图形用户接口 程序接口:该接口是为用户程序在执行中访问系统资源而设置的,它是由一组系统调用组成。第二章 什么是程序的并发执行,如何用前驱图描述程序(段)间的并发执行 程序并发执行:若干个程序段同时在系统中运行,这些程序的执行在时间上是重迭的,一个程序段的执行尚未结束,另一个程序段的执行已经开始,即使这种重迭是很小的,也称这几个程序段是并发执行的。(前驱图为平行四边形状)

惠州学院计算机系专业英语考试复习题Ex3A

unit1 1 user用户 someone who does not necessarily have much technical knowledge about computers but who makes decision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cessed by the computer 有人并不一定有很多技术知识对电脑但是谁制定决策基于信息处理的计算机2 computer equipment made up of a combination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omechanical components that uses software to process data 设备由电子和机电组件的组合,使用软件来处理数据 3data raw,unorganized and not processed facts 生,无组织的,而不是处理的事实 4 information meaningful and useful facts that have been processed from data by a computer 有意义和有用的事实已经从由计算机处理数据 5 keyboard most common type of input device used with computer 最常见的一种输入设备使用计算机 6 data processing数据处理 processing of data into information 数据处理成信息 7monitor output device that can display text and graphics in a variety of colors 输出设备,可以显示文本和图形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8 memory primary storage of the computer, which can be thought of as an electronic desktop 主存储器的计算机,可以认为是一种电子桌面 unit2 1 workstation a powerful single-user computer, usually attached to a network 一个强大的单台计算机,通常是连接到网络 2 portable computer the generic term for any microcomputer that is designed to be carried around 通用术语任何微机,被设计成携带 3 laptop computer a kind of portable computer which can be put on the lap 一种便携式电脑,可以放在腿上 4 silicon硅;硅元素 a non-metallic element with semiconductor characteristics 一个非金属元素与半导体特性 5 semiconductor半导体

惠州学院数字信号系统期末考试试卷

惠州学院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 2012 —— 2013 学年度第 2 学期) 考试科目 数字信号处理 考试时间 试题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 选择题:(每题2分,本大题共16分,单选题) 1. ()cos(0.125)x n n π=的基本周期是( ) (A) 0.125 (B) 0.25 (C) 8 (D) 16 2. 设方波1()0t s t t ττ? ≤ ??2 =?? > ??2 ,则下列不是其傅里叶变换的是( ) (A) 2j f j f e e j f πτ πτ π--- (B) sin 2f f τππ (C)222 j ft e dt τ πτ--? (D) sin f f τππ 3. 若实信号()x t 的频谱为()X f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t -的频谱为()X f - (B) 频谱()x f 的信号为()X t (C) ()()X f X f *=- (D) 0()x t t -的频谱为0 2()j ft e X f π 4. 有界输入-有界输出系统称为( ) (A)因果系统 (B)稳定系统 (C)可逆系统 (D)线性系统 5. 下列系统(其中y(n)是输出序列,x(n)是输入序列)中______属于线性系统。( ) (A)2 ()()y n x n = (B)()4()6y n x n =+ (C)()()y n nx n = (D)() ()x n y n e = 6. 已知[()]()DFT x n X k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若()x n 是实数偶对称函数,则()X k 是虚数奇对称函数; (B) 若()x n 是实数奇对称函数,则()X k 是虚数奇对称函数; (C) 若()x n 是虚数偶对称函数,则()X k 是虚数奇对称函数; (D) 若()x n 是虚数奇对称函数,则()X k 是虚数奇对称函数;

惠州学院操作系统实验一

实验一进程的创建与并发执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Linux工作环境和GCC工具 (2) 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明确进程和程序的区别 (3) 进一步认识并发进程的实质和特征 二、实验器材 微型计算机、Ubuntu版本的Linux系统 三、实验内容 任务1:进程创建 编写一段程序,让父进程产生两个子进程,父进程显示字符“a”、两个子进程,分别显示字符“b”、“c”。运行程序,观察并分析运行结果。 程序源代码如下: #include main() { int p1, p2; while((p1=fork())==-1); //父进程创建第一个进程,直到成功 if(p1==0) //0返回给子进程1 putchar('b'); //P1的处理进程 else //正数返回给父进程(子进程号) { while((p2=fork())==-1); //父进程创建第二个进程,直到成功 if(p2==0) //0返回给子进程2 putchar('c'); //P2的处理过程 else putchar('a'); //P2创建完成后,父进程的处理过程} } 程序运行截图如下:

程序运行结果分析:首先进程main作为父进程创建第一个进程p1,此时存在p1和main两个进程,分别为父进程和子进程,所以它们的p1分别为大于0和等于0。这两个进程分别执行下面的if函数体。当子进程执行时,打印出50000次childA;当父进程执行时,又创建了一个新的子进程p2,接下去的执行和原先的p1和main进程相同。所以最终系统中存在了4个进程,其中一个进程为终端,另外3个进程分别打印属于自己的内容。 任务2: 将上述的输出字符改为输出较长的字符串,观察进程并发执行,分析执行结果。 程序源代码如下: #include main() { int p1, p2, i; while ((p1=fork())==-1); //父进程创建第一个进程,直到成功 if (p1==0) for (i=0;i<50000;i++) printf("childA%d\n",i); else { while ((p2=fork())==-1); //父进程创建第二个进程,直到成功 if (p2==0) for (i=0;i<50000;i++) printf("childB%d\n",i); else //P2创建完成后,父进程的处理过程for (i=0;i<50000;i++) printf("parent%d\n",i); } }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网络工程 一、单项选择题 1.属于传输层协议的是(C) A. IP B. ARP C. TCP D. RARP 2.属于应用层协议的是(C) A. IP B. ARP C. HTTP D. RARP 3. 交换机和网桥运行在OSI模型的哪一层?(B)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应用层 4、将帧从除入站端口之外的所有端口发送出去被称为(B)。 A、过滤 B、泛洪 C、学习 D、指定端口 5、在交换式网络中采取(B)机制来防范环路的产生。 A、洪泛 B、STP协议 C、查MAC地址表 D、冗余备份 6、在普通用户模式下键入(A)命令,可以到特权模式。 A、enable B、conf t C、password D、hostname 7、以下哪个命令可以在特权模式下使用?(C) A、设置端口IP地址 B、配置特权模式加密口令 C、查看当前配置文件 D、修改主机名 8、当交换机掉电时,(A)中的内容将全部丢失。 A、DRAM B、NVRAM C、FlashROM D、ROM 9、在何种状态下可以为交换机改名(C)。 A、普通模式 B、特权模式

C、全局模式 D、接口模式 10、全局配置模式的提示符为(C)。 A、Switch# B、Switch> C、Switch(config)# D、Switch(config-vlan)# 11、哪一种技术可以把同一交换机的不同端口划分为不同的广播域?(D) A、存储转发交换 B、广播风暴 C、生成树协议 D、VLAN技术 12、在计算机网络中,网桥(B)。 A、不隔离冲突,也不隔离广播 B、只隔离冲突,但不隔离广播 C、既隔离冲突,也隔离广播 D、以上选项都不对 13、下面哪一种协议不属于内部路由协议?(D) A、RIP B、IGRP C、OSPF D、BGP 14、第一次配置路由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为(A)。 A、使用Console口本地配置 B、通过Web浏览器配置 C、使用AUX口远程配置 D、使用TELNET远程配置 15、下面哪条命令可以为serial0口设置时钟频率56kbps?(B) A、clockrate 56 B、clock rate 56000 C、set clockrate 56 D、serial0 clockrate 56000 16、在何种状态下可以为路由器改名(C)。 A、普通模式 B、特权模式 C、全局模式 D、接口模式 17、将配置保存到NVRAM中,其配置命令为(C)。 A、router#copy startup-config running-config

惠州学院网络通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网络通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中文题目:mini QQ 2012局域网通信系统 英文题目:mini QQ 2012 LAN communication system 姓 名: 林 泽 全 班 级: 09网络工程 学 号: 091402116 完成时间: 2012年6月 指导老师: 肖东老师 惠州学院 HUIZHOU UNIVERSITY

摘要 即时通信在广域网上飞速发展,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于电子化办公的深入,即时通信系统对于局域网中的需求增多。本文首先介绍了即时通信的开发背景、应用价值和意义等,然后对网络协议、多线程处理等即时通信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个基于JAVA的局域网即时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此系统使用多线程处理来改进系统。通过实验,在局域网环境下此系统运行良好,能实现即时通信的基本功能。 关键词:即时通信,局域网,多线程,网络协议

Abstract Instant communication over the WAN rapid development,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in-depth for the electronic office, the increased demand for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for LAN.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the instant communication, value and significance, then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instant communication on the network protocol, multi-threaded processing,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is basis, the basic model of a LAN instant messaging system based on JAVA. This system uses multithreading to improve the system. Through experiments in the LAN environment, this system is running well, to achieve the basic functions of instant messaging. Keywords: instant messaging, LAN, multi-threaded, network protoco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