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金矿田构造控矿特征、成矿机理与找矿方向
甘肃北山地区观音山——扫子一带控矿构造特征与找矿方向建议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甘肃北山地区观音山——扫子一带控矿构造特征与找矿方向建议曹 恒,陈 浩,陈镇海,段柏秀(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张掖矿产勘查院,甘肃 张掖 734000)摘 要:甘肃省肃北县观音山~扫子山一带金矿勘查工作取得新的突破,由于缺乏对带内矿体成因、控矿构造样式、金属矿物赋存状态等的研究,在找矿工作中存在一些困难,为此本文分析金矿床的控矿地质因素、成矿构造类型、控矿构造特征、成矿作用特征标志 ,为马鞍山~红石山成矿带矿产勘查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甘肃北山地区;控矿构造;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20-0114-2Characteristics of ore controlling struct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ore prospecting directionin Guanyinshan - shauzi area, Beishan area, Gansu ProvinceCAO Heng, CHEN Hao, CHEN Zhen-hai, DUAN Bai-xiu(Zhangye Miner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Gansu Nonferrous Met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Zhangye 734000,China)Abstract: A new breakthrough has been made in the exploration of gold deposits in the Guanyinshan shauzishan area of Subei County, Gansu Province. Due to the lack of research on the genesis of ore bodies, ore controlling structural patterns and the occurrence of metal minerals in the belt, 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in the explora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geological factors, ore-forming structural types, ore controlling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gold deposits, which are the marks of Ma The direction of mineral exploration in Anshan Hongshishan metallogenic belt is pointed out.Keywords: Beishan area, Gansu Province; ore control structure; prospecting direction马鞍山~红石山金、铁、铬、钨成矿带位于甘肃北山地区,地处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
ht金矿区外围找矿的方向

河台金矿区外围找矿的方向摘要:在前人地质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河台金矿区形成大型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床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糜棱岩带厚大、位于环形构造区内、靠近云楼岗岩体等,并以此条件为河台金矿区外围找矿指明方向。
关键词:河台金矿区;外围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 区域构造背景广宁-罗定断裂变质带与吴川-四会断裂变质带是粤西区域构造的主体框架,前者主活动期略早于后者,二者呈斜接复合关系。
河台韧性剪切带就位于广宁-罗定断裂变质带与吴川-四会断裂变质带斜接复合部位,因而构造形变、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都十分强烈,自北向南分别形成了江屯-兰源韧性剪切带、河台韧性剪切带和石狗-四会韧性剪切带三个较大规模、不同层次的韧性剪切带构造系列,以及多期次的花岗岩浆和混合花岗岩浆活动和大范围的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
因此,这两大断裂变质带的挟持部位,是典型的高能活化区,地块中的金矿质获得足够的能量而充分活化,有利于金矿床的形成。
2 区域地层及含矿岩系河台金矿地层以上元古界和下古生界海相地层为主,局部分布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计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三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七五”科研资料表明,粤西地区金矿的分布与震旦-志留系有着密切的空间关系。
据统计,产于震旦-志留系的金矿床(点)占62.8%;产于泥盆-石炭系者占10.5%;产于三叠系、白垩系者占5.8%;产于花岗岩类者占21%。
从宏观上看,加里东构造层是一套由含金量较高的以砂泥质为主并夹有某些特殊岩组的地层,例如,富含炭质、硅质和黄铁矿结核的浊积岩组;含黄铁矿、重晶石的硅质岩组;含炭质菱铁矿的粉砂-砂岩组;含变质火山岩的片麻岩组等,含金量一般为2~9.8×10-9~31×10-9。
这些岩组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可提供矿质来源,据此认为它们是含金岩系,或称矿源层。
这种矿源层与原始矿源层即太古代含超镁质熔岩的绿岩带有质的区别,所以称之为“衍生矿源层”。
关牛湾金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及找矿标志

的压 性 断 层 组 成 ,断 面 较 清 晰 ,倾 向 北 北 东 ,倾 角 4 5 。 ~
5 8 。 ,沿 断 层 有 几 米 ~ 十余 米 宽 的 挤 压 破 碎 带 ,断 层 上 盘 为
粉 砂 质 板 岩 、变 石 英 砂 岩 ,下 盘 为 闪 长 玢 岩 、 花 岗 岩 、 花 岗细 晶岩 及 夹 持 的 粉 砂 质 板 岩 ,据 地 表 出露 的 次 级 断 层 展 布 特 征 分 析 ,该 断 裂 为 上 盘 向北 西 斜 冲 、 下 盘 向 南 东 俯 冲 的压 扭 性 断 裂 Ⅲ ,该 断 裂 与 金 矿 化 关 系密 切 ,属 控 矿 构 造 。 另外 位 于 关 牛 湾 沟 之 南 侧 的断 裂 构 造 ,长 度 大 于 2 6 0 m,走 向北 西一 南 东 向 ,倾 向 北 东 ,倾 角 6 8 。 ,地 表 以 其 多 形 成 陡
松 柏 一 梨 坪 断裂 带 自西 向东 从 矿 区 中 间 横 穿 而 过 。关 牛 湾
一
带 的金 矿床 ( 点 ) 位 于 松 柏一 梨 坪 断 裂 带 的 南 侧 ,属 金
子 山 复 向 斜 的 北 翼 ,地 层 由 南 向 北 呈 由新 到 老 的 倒 转 单 斜
构 造 ,走 向呈 近 东 西 向 或 北 西 西 向 ,地 表 岩 层 多 倾 向 北 或
2 . 2 构 造
1 区域 地 质 背 景
关 牛湾金矿床 位于 南秦 岭 陕甘 川 重点 成 矿 带 的中部 , 大 地 构 造 位 置 处 于 南 秦 岭 地 槽 印 支 褶 皱 带 、 龙 门 山 加 里 东 褶 皱 带 和 松 潘 一 甘 孜 褶 皱 带 三 者 交 汇 部 位 摩 天 岭 古 陆 北 缘 的 文县 一 康 县 大 断 裂 带 中 ,处 于 文 县 弧 形 构 造 的 近 弧 顶 部 位 ,受 多期 构 造 运 动 改 造 , 区域 内褶 皱 、 断 裂 构 造 发 育 。 关 牛 湾 、联 合 村 、新 关 、陶 家 湾 等 一 系列 金 矿 床 ( 点) 均 受 文 县 弧 形 构 造 控 制 ,该 构 造 主要 向北 倾 斜 ,倾 角 较 陡 , 向 深 部 倾 角 变 缓 ,断 面 不 规 整 ,呈 波 状 起 伏 ,其 次 级 断 裂 、 派 生 断 裂 极 为 发 育 ,形 成 了众 多 由脉 岩 组 成 的构 造 透 镜 体 ,
河南嵩县牛头沟金矿区断裂构造特征及找矿方向

河南嵩县牛头沟金矿区断裂构造特征及找矿方向牛头沟金矿区位于河南省嵩县大章乡三人场村境内,南起上庄,北至松里沟,西到县界,东到花山花岗岩体的侵入界线,面积约13.5平方公里。
牛头沟矿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它处于秦岭东西构造带的北亚带与新华夏系的交接部位。
在区域构造中,它位于马超营东西向断裂北侧。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
各种力学性质断裂发展演化与空间分布,构成了矿区基本构造格架,也控制了本区金矿化的形成与分布。
下面从断裂构造来阐述矿区构造及构造控矿规律。
1断裂构造特征区内断裂构造按展布方向可分为:北西西向断裂、南北向断裂、北西向断裂及北北东向断裂。
1.1北西西向断裂。
北西西向断裂是区内最大规模的一组构造。
其出露广泛,遍布全区,局部集中,成带出现,是构成矿区构造格架的主要成分。
此带既是重要构造蚀变带,也是岩浆活动带,断裂多期活动控制了伟晶岩脉、斑状安山岩脉、闪长岩脉的分布。
该组断裂走向60°-80°西,倾向南或北,倾角变化较大。
根据倾角大小不同,可划分出陡倾与缓倾两组北西西向断裂。
1.2南北向断裂。
南北向断裂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共有两条。
一条是陈吴子沟断裂,其长2000余米,其中工程控制达1200余米;另一条是陈吴子沟断裂东侧的F25断裂,其北起南沟南端,向南延伸1200余米,区内出露长度仅600余米,陈吴子沟断裂与F25断裂间距约为800米。
1.3北西向断裂。
北西向断裂主要分布于矿区南东部,规模较大者有猪耳朵沟-下庄断裂,其中部在三人场被第四系覆盖,断裂全长1400米。
另外,东沟、阴寺沟各见一条,长400-500米,断裂宽度变化不大,除东沟所见北西向断裂充填石英斑岩脉宽近10米外,其它多小于1米,最宽处可达2-3米。
1.4北北东向断裂。
北北东向断裂在区内零星分布,规模较大断裂有两条,见于上庄-南沟间,其宽5-11米,长300米左右。
2矿区成矿构造体系的确立牛头沟矿区存在多种构造体系,但对于金矿化来说,必有一种或两种构造体系与成矿同时活动,并控制矿产的形成和分布,控制矿床、矿体的位置和形态,这种构造体系称为成矿构造体系。
某某地区金矿找矿探讨

某某地区金矿找矿探讨摘要:本文总结某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明确找矿方向。
了解地层、岩浆岩、构造的控矿性、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对指导本区金矿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矿成矿地质;找矿标志;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某某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地质特征某某地区金矿床含矿热液是胶东群火山岩和原始变质变形岩体在重熔过程中形成的,岩浆分异作用使熔浆中的金进一步活化、运移、富集,并在有利的断裂构造部位成矿。
由于某某地区花岗岩体隐伏较深,因此高温气液从岩浆房到控矿构造的运移距离较长。
含矿气液在氧化环境条件下首先形成了黑钨矿、白钨矿、辉钼矿等高温热液矿物,运移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逐渐降低而进入金的矿化阶段,并主要发生在主断裂下盘的次级张性断裂中。
这是因为nne、ne向主干断裂属压扭性质,不利于高温气液的充填。
故某某东部地区主断裂带中仅有少量矿质以交代形式形成金矿化,而无工业矿体形成。
某某西部地区构造活动强,西林陡崖断裂发育深度大,故能够导通深部含矿热液。
该区中生代中基性岩脉较发育,说明隐伏的花岗岩体深度较某某东部浅,所以当含矿热液沿着导矿构造向上运移时,如果主断裂下盘次级张性断裂不发育,即可在主干断裂带形成以交代作用为特征的“焦家式”金矿床。
总之,某某地区由于矿质来源深度较大,所以仅有部分深断裂可为矿液上升成矿提供有利条件,多数矿质则无法到达地表及浅部,这就构成了该区金矿点繁多,浅部却无大中型金矿床分布的空间格架。
但是,这并不排除该地区金矿点集中区的深部,即靠近重熔花岗岩体处,有赋存较大规模金矿床的可能。
如某某东部金成矿区(图1)。
它们产生于胶东群蓬介组,位于某某复背斜核部及其南侧,受一系列北北向东断裂制约,并赋存于其低序次的近南北向断裂中。
成矿区的矿石金属矿物共生次序及组合特征,自北而南呈规律性变化,形成4个东西向、大体等距分布的金矿化带。
每个矿化带中的矿床(点)在产状、形态、含矿率、矿化强度及矿石矿物组合特征等方面,均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甘肃陇南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_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1—白关—党川褶皱带 2—洮河复向斜 3—白龙江复背斜 4—文县—康县复向斜 5—摩天岭复背斜 6—侵入岩 7—构造单元分界线 8—金矿床( 点) 9—县区
图 2 陇南地区金矿床分布图
岩组合,矿体受次一级断裂及岩性的控制,矿体长一般
100 ~ 1 000 m,宽 1 ~ 8 m( 低品位的矿体厚度可达 20 多 m) ,金平均品位 3 × 10 -6 左右( 一般为 2 × 10 -6 ~ 5 × 10 - 6 ) ,金属矿物主要为金银系列矿物—毒砂—黄铁
3 金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
陇南地区金矿床类型主要有微细浸染型、破碎蚀
变岩型、石英脉型( 见表 1) 。
3. 1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陇南地区的北部,
处于中秦岭成矿带中,以李坝、金山金矿床为典型代
表。矿床发育于礼县—高桥断裂的旁侧,产出于中泥
盆统西汉水组、舒家坝组,岩性为一套碎屑岩—碳酸盐
南部成矿带,含金地层为中下元古界一套变质基 性—中基性火山岩( 绿片岩) 及变砂岩、变砾岩、千枚 岩、变凝灰质砂岩。地层含金丰度较高,上部碎屑岩 含金 1 × 10 - 9 ~ 11 × 10 - 9 ,下部碎屑岩含金大于 6 × 10 - 9 ,中部火山岩含金 12 × 10 - 9 ~ 41 × 10 - 9 ,细碧岩 含金 162. 5 × 10 - 9 ,含铁白云岩高达 660 × 10 - 9 ,碧口 群地层金元素的高含量为变质热液型金矿体的形成
ht金矿田构造控矿特征、成矿机理与找矿方向

河台金矿田构造控矿特征、成矿机理与找矿方向摘要:河台金矿田位于广东省西部,是目前粤西、桂东南发现的最大金矿田,面积40km2。
矿田范围内大体分为三个成矿带,北带由高村、云西、后迳和河海矿床组成,是地质工作的重点,高村、云西经勘探已提交储量50t,是目前河台金矿的主要开发对象;中带主要由太平顶、桃仔山、坑尾矿床组成;南带由宝鸭塘、尚台矿床组成。
除高村、云西矿床外,其它矿床曾做普查或详查地质工作。
本文主要通过从矿区地质工作包括科研和矿山开发过程对矿区地质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较合理的成矿模型,以指导矿区深部和外围的找矿。
关键词:糜棱岩型金矿床;构造控矿;成矿机理;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 河台金矿田控矿构造特征1.1 区域地质构造构造。
该矿田位于诗洞-伍和-石涧-河台混合岩田的边缘带,是华南加里东期云开变质体的一部分。
北东南西向延伸的吴川-四会断裂及广宁-罗定断裂对该地区的地质发展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控制了该区次级构造和地质体的总体展布方向和特征。
地层。
矿田范围内,主要出露的地层从北至南是已遭受变质作用的震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地层,以矿区南部横贯矿区的北东南西向F1断裂为界,北面为震旦系,南面为奥陶系和志留系,寒武系地层仅在矿区东南角有出露,其它地区缺失,是一套倒转地层,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与成矿密切关系的是震旦系地层。
根据研究资料,粤西地区地层的含金性以寒武系及前寒武系地层含金量最高,达9.0ppb以上,平均6.98ppb,并且随地层时代从老到新含金量逐渐降低。
区域变质岩与岩体。
矿区范围内以片岩(含片状石英岩)、混合岩以及糜棱岩(千糜岩)为主,自北往南变质程度渐弱,F1以南以千枚岩为主。
震旦系片岩的特征矿物是石英+白云母+(十字石)+(矽线石)+(钙铝榴石),是在中温、中低压条件下形成的区域变质阶段性产物,其原岩可能是泥质岩石夹杂沉积硅质岩。
混合岩则是区域变质作用的高阶段产物。
2023年矿业权评估地质与矿业工程基础考前押题二

2023年全国矿业权评估师职业资格考试考前押题二矿业权评估地质与矿业工程基础1.在矿产数查中,二绝方向延伸较大,另一维方向延伸较小的矿体格为( ).A 等轴状矿体B 板状矿体C 柱状矿体D浸染状矿体正确答案:B2.地中分布最广的矿物是( ).A石英B 斜长石C辉石D年长石正确答案;B3.选择典型水的一个原则是对工程安全“不利”,所谓的“不利“是指( )。
A 典型洪水峰型集中,主峰靠前B 典型洪水峰型集中,主峰靠后C 典型洪水峰型集中,主峰居中D典型洪水历时长,洪量较大正确答案:B4.盐丘型油气聚集带屋于( )A构造类油气聚集带B 复合类油气聚集带C制穿型油气聚集带D地层步油气聚年带正确答案:A5.下面采矿方法中属于一步骚回采的采矿方法是( )A 浅孔留矿法B 分段量岩阶段矿房法C 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D 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正确答案:D6.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下列有关碳循环、碳中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德环,碳循环中的“犹”是指碳单质B 开发可国生能源,降低化石燃料的需求量,以控制二年化碳排放量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以控D碳中和能有效维持联循环的相对稳定,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正确答案:A7.用重叠刻情法试验请定刻情法断面理想规格如下图所示,若各种规格的样品分析的品位相差不大,则( )规格作为标准,选取( )规格作为理想的取样规传。
A 以规格①作为标准,选取规格①+②+③+④作为理想的取样规格B 以规格①+②作为标准,选取规格①+②+③作为理想的取样规格C以规格①+②+③作为标准,选取规格①+②+③+④作为理想的取样规格D 以规格①+②+③+④作为标准,选取规相①作为理想的取样规格正确答案:D8我国冶合地下矿山当前主要采用的开拓方法为( )A竖并开拓法B 斜并开拓法C平峒开拓法D主巷开拓法正确答室:A9.下列哪种矿物不能在花岗岩中出现?( )A黑云母B 石英C钾长石D 钙长石正确答客:D10.油田开发原则就是编制油田开发方案时,依据国家和企业对石油的需求,针对油田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台金矿田构造控矿特征、成矿机理与找矿方向摘要:河台金矿田位于广东省西部,是目前粤西、桂东南发现的最大金矿田,面积40km2。
矿田范围内大体分为三个成矿带,北带由高村、云西、后迳和河海矿床组成,是地质工作的重点,高村、云西经勘探已提交储量50t,是目前河台金矿的主要开发对象;中带主要由太平顶、桃仔山、坑尾矿床组成;南带由宝鸭塘、尚台矿床组成。
除高村、云西矿床外,其它矿床曾做普查或详查地质工作。
本文主要通过从矿区地质工作包括科研和矿山开发过程对矿区地质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较合理的成矿模型,以指导矿区深部和外围的找矿。
关键词:糜棱岩型金矿床;构造控矿;成矿机理;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 河台金矿田控矿构造特征1.1 区域地质构造构造。
该矿田位于诗洞-伍和-石涧-河台混合岩田的边缘带,是华南加里东期云开变质体的一部分。
北东南西向延伸的吴川-四会断裂及广宁-罗定断裂对该地区的地质发展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控制了该区次级构造和地质体的总体展布方向和特征。
地层。
矿田范围内,主要出露的地层从北至南是已遭受变质作用的震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地层,以矿区南部横贯矿区的北东南西向F1断裂为界,北面为震旦系,南面为奥陶系和志留系,寒武系地层仅在矿区东南角有出露,其它地区缺失,是一套倒转地层,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与成矿密切关系的是震旦系地层。
根据研究资料,粤西地区地层的含金性以寒武系及前寒武系地层含金量最高,达9.0ppb以上,平均6.98ppb,并且随地层时代从老到新含金量逐渐降低。
区域变质岩与岩体。
矿区范围内以片岩(含片状石英岩)、混合岩以及糜棱岩(千糜岩)为主,自北往南变质程度渐弱,F1以南以千枚岩为主。
震旦系片岩的特征矿物是石英+白云母+(十字石)+(矽线石)+(钙铝榴石),是在中温、中低压条件下形成的区域变质阶段性产物,其原岩可能是泥质岩石夹杂沉积硅质岩。
混合岩则是区域变质作用的高阶段产物。
糜棱岩(韧性剪切带)的原岩可以是片岩、混合岩或混合岩化片岩,是矿体主要的直接围岩。
根据对不同岩性含金量的进一步研究资料,区域中以片岩、变粒岩含金量高,因此,该区的寒武系和前寒武系片岩系列岩石组成的地层是金的主要矿源层。
花岗岩体。
诗洞花岗岩-云楼岗花岗岩-伍村花岗岩代表了一个完整的原地-半原地-侵入花岗岩的演化系列。
诗洞花岗岩形成于加里东期,与同期的混合岩有紧密的成因联系。
而云楼岗花岗岩和伍村花岗岩形成于海西-印支期。
锶和氧同位素研究表明,云楼岗花岗岩物质来源于上地壳,而伍村花岗岩则可能包含了部分更深源的物质。
1.2 韧性剪切带与控矿构造1.2.1 韧性剪切带的特征剪切带是指由剪切应力产生的、由一系列变形岩石及构造破裂面组成的狭长的板状构造变形带。
根据Ramsay(1980)的分类,剪切带分为脆性、脆-韧性及韧性三种类型。
脆性剪切带内主要发育断层角砾岩、压碎角砾岩、碎裂岩及断层泥等,这些岩石的共同特点是没有发生明显的片理化;韧性剪切带主要发育糜棱岩系列岩石,包括初糜棱岩、千糜岩、超糜棱岩等;脆-韧性剪切带则发育片岩及糜棱岩系列岩石,并以强烈的片理化为特征。
根据研究,绝大部分金矿床主要是与脆-韧性剪切带有关。
1.2.2 韧性剪切带控矿特征区域剪切带往往延伸几十至几百公里,并控制着金矿床的分布,金矿床一般不均匀地分布在区域剪切的次级剪切带或其交会处,河台金矿田就是位于区域剪切带的次级剪切带(吴川-四会断裂及广宁-罗定断裂)东延交会处。
加拿大Colvin et al(1988),根据剪切带金矿床的大量实例,构筑了个理想的剪切带垂直分带模式:在剪切带的最上部,变形方式以脆性为主,矿化类型以细脉状矿化为主,并发育有动力成因角砾岩和有关的渗透性蚀变;在剪切带的中部,构造变形以脆-韧性变形为主,矿化类型以大脉状为主,局部有交代型矿化;在剪切带下部,构造变形以韧性变形为主,矿化类型以浸染状为主,也有细脉状矿化。
这些不同的特征与其在不同深度的温、压条件有关。
根据河台金矿田目前所揭露的剪切带特征看,按垂直分带应属于脆-韧性-韧性剪切带,大体以0m为界,以上为脆-韧性,以下过渡为韧性为主,均由糜棱系列岩石组成,包括初糜棱岩、千糜岩、超糜棱岩等。
在矿化特征上,0m以上矿化和矿体不局限于剪切带(糜棱岩带)内,如高村在糜棱岩带上盘的51号石英脉矿体就是赋存在糜棱岩带以外,并且以脉状矿化为主,有大量的小石英脉(硅化体)出现,厚大富集矿体出现较多,0m以下逐步过度为以浸染状蚀变糜棱岩为主,并且矿体严格控制在糜棱岩带内。
根据国外剪切带金矿床的研究资料,该类型金矿床延深一般达1100—1800m,甚至更深。
本矿区内已发现的次级剪切带不同地段其原岩、围岩等条件不同,剥蚀深度不同,规模也不同,其长度有几十米到一、二千米,厚度也从一、二米到一百米不等,根据不同剪切带其所处的位置分析其垂直分带上的相应位置,对找矿也有一定的帮助。
2 成矿机理河台金矿田的矿体分布和产状严格受控于近乎北东向的韧性剪切构造带及与之结合的热液蚀变作用,这些构造带形成于海西-印支期。
河台金矿田的成矿作用是多元地质地球化学过程演化的产物,沉积作用、区域变质作用、花岗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及后期热液蚀变都以成矿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起着一定的作用。
2.1 金矿源层与金的活化迁移根据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的研究资料表明,震旦系和寒武系地层是主要金矿源层,这与国内外同类型的金矿床与前寒武系地层有密切的关系相类似,金的初步沉积富集可能与古地热热水活动有关。
在加里东期,由于受区域变质作用的影响,矿源层中的金曾被活化和转移,可能存在两种转移形式:一是从高温区域迁出向相对低温地带转移,是基本的迁移方向;二是从矿源层岩石固体单元或成岩矿物中迁出,向颗粒界面、微裂理、解理等各种软弱面转移。
2.2 韧性剪切构造带与金矿化海西-印支期构造带和与紧密结合的围岩热液蚀变作用严格控制了金矿床的定位和矿体的形态,是金矿化的主要阶段。
韧性剪切构造带提供了含金热液的运移通道,剪切带内两组不同方向的叶理特别是交岔部位将是金成矿最好部位。
金的沉淀与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关系最为密切。
温度下降、压力的突然释放及由此引起的原始低度含CO2成矿溶液不混溶作用是金从热液中析出的主要诱发因素。
热液与围岩中的铁反应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矿相分析,金的沉淀在第二世代硫化物形成期间达到最高峰。
围岩热液蚀变作用在时空上完全与韧性剪切构造带相伴随。
绿泥石、绢云母、石英、硫化物等是主要蚀变矿物。
蚀变岩中的石英可分为三个世代,即构造岩前石英、早期热液石英和晚期热液石英。
晚期热液石英与硫化物共生。
硫化物又可以进一步分出两期,一期以中粗粒、自形黄铁矿为特征,另一期以细粒它形黄铁矿和黄铜矿共生为特征。
2.3 热液来源对本区而言,云楼岗和伍村岩体不是主要的金源,但它们所对应的岩浆作用为成矿热水溶液的形成和循环提供了必要的热源。
此外在韧性剪切带形成过程中,大量中酸性岩脉的侵入也在围岩蚀变中起重要作用,本区可见大量花岗伟晶岩脉出现。
热水溶液可能主要是大气降水和变质水的混合。
2.4 矿体特征热液蚀变、剪切带内部构造与矿体特征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共同决定矿体的形态。
从本区开采过程大量的现场观察资料表明,在剪切带内,矿体以细脉-浸染状金硫化物矿体(蚀变糜棱岩)和金硫化物石英矿体两种形态产出,它们在空间上可以独立产出,构成金矿体,也可以相互交叉在一起,共同构成金矿体。
两种矿体规模大小不一从几厘米到几米不等,最大达十余米,如果两种类型的矿体同时出现,往往是厚大和富矿包出现的部位,延伸也较大,单独出现时则规模小,变化大,矿体常呈透镜状或串珠状出现。
在细脉-浸染状金硫化物矿体中,常见硫化物沿叶理方向分布,但如果仅见自形好、粗颗粒的硫化物往往含金品位不高;金硫化物石英脉按产状可分两类,一类为遭受强烈变形的石英脉,石英出现动态重结晶,这类石英脉呈透镜状或串珠状,脉宽可达1m或更大,脉中硫化物呈网脉状“胶结石英”出现,微细金粒沿重结晶石英排列方向分布,并出现细粒石英包裹金;另一类规模更小的石英脉(硅化)沿糜棱岩片理产出,形态较复杂,有时呈褶曲状。
3 找矿方向根据微观和宏观的资料表明,粤西、桂东南区域上找矿的基本标志是:(1)老地层(寒武、前寒武系)中含碳质、富泥质的片岩、变粒岩等变质岩地层往往是金的矿源层;(2)有区域构造带的次级剪切带通过,具体表现为糜棱岩、碎裂岩带;(3)围岩蚀变主要以绿泥石、绢云母、硅化、硫化物为标志;(4)从微观上,Au与Ag、As、Pb、Zn、Cu相关性较好,部分与Sb、Hg相关性亦较好,次生金元素〉4ppb的异常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分析金化探异常区可参考这些标志;(5)岩石化学特征数值,国内外多数地区的成矿特征表现为,赋矿岩体一般K2O/N a2O〈1,而与金矿化有关的岩体(提供热源或热液)的K2O/ Na2O〉1;(6)就本矿区或某一局部区域而言,即使具备上述条件,成矿也受不同因素的影响。
它们包括:①在岩体或混合岩分布区不利于形成大规模的工业矿体,主要是金元素向外(相对低温区)迁移,这在矿区某一矿床或矿床中的某一地段都可以得到证实,如坑尾矿床,后迳矿床、云西矿床的某些地段,但远离热源由于成矿热液减少、流动性差也不利于成矿;②剪切带(糜棱岩带)的规模(长度和厚度)决定其本身的延深深度并与矿体规模有密切关系;③在较年轻的地层中也不利于成矿,最好是寒武或前寒武片岩的大块残留体中通过的剪切带,比如本区的北矿带中的高村、云西矿床;④有后期热液蚀变(浸染型硫化物)的叠加更有利于成矿或提高矿体品位;⑤本区中矿带和南矿带不利于形成大规模工业矿体可能与上述几个因素的同时作用有关,同时也有可能由于北矿带本身规模较大有利成矿并且影响了其下盘南侧剪切带的成矿,由于提供热源的岩体是在矿区北部,热液流动方向应自北向南自下而上;⑥北矿带特别是高村、云西矿床深部仍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是重点找矿方向;⑦尽管矿区内有小规模的后期构造,对矿体有小距离的错动(如高村矿床),矿区内剪切带和矿体都具有隐覆和向东侧覆现象,但并未有证据证明有大型后期构造对成矿造成大规模的破坏,但后期小断裂确实影响了矿体和围岩的稳固性和完整性;⑧开采矿区深部和外围的找矿,仍然应先建立在对上述找矿标志和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遵从成矿规律和找矿原则开展找矿探矿工作,减少探矿风险,避免耽误时间,尽快争取在寻找后续资源上有新突破,确保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刘喜山·等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及找矿·长春地质学院,19912Zhou Y Z.Geology and Geochmistry of Hetai Gold Field ,Southern China.Guangzhou: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1993.3凌井生·等云开大山及其外围金矿远景区成矿条件·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