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断裂构造的控矿研究
西秦岭夏河-合作地区断裂构造分形结构特征及成矿预测

矿床地质MINERAL DEPOSITS2024年4月April ,2024第43卷第2期43(2):359~372*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2072094、42162012)和校企合作项目(编号:2023FW62)联合资助第一作者简介张元,男,1995年生,硕士研究生,构造地质学专业。
Email:*******************通讯作者王红岩,女,1978年生,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和科研工作。
Email:****************收稿日期2023-07-04;改回日期2024-01-21。
秦思婷编辑。
文章编号:0258-7106(2024)02-0359-14Doi:10.16111/j.0258-7106.2024.02.008西秦岭夏河-合作地区断裂构造分形结构特征及成矿预测*张元1,王红岩1**,李育1,杨剑1,胡杨2,李永恒2,李彩霞2,任涛2(1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650093;2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兰州730050)摘要西秦岭夏河-合作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矿及多金属矿床开发地带,区内断裂构造复杂,构造控矿作用显著。
文章利用分形理论方法对夏河-合作地区不同方向断裂构造作定量分析,统计计算断裂构造容量维和信息维,结合矿床空间分布分形特征和矿床Fry 分析,探讨研究区构造分形特征及断裂与矿床的空间展布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全部断裂容量维1.2374,北东向断裂容量维0.8229,北西向断裂容量维1.2296,近东西向断裂容量维1.0312,全部断裂容量和北西向断裂容量维处于断裂分形临界值(1.22~1.38)区域,显示研究区断裂构造连通性较好。
研究区全部断裂信息维1.1118,北东向断裂信息维1.018,北西向断裂信息维1.2296,近东西向断裂信息维1.0217,北西向断裂信息维处于断裂分形临界值区域,反映北西向对矿床的控制最强。
关于新疆大青山金矿构造控矿特征的探讨

采矿工程M ining engineering关于新疆大青山金矿构造控矿特征的探讨屈 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摘 要:大青山金矿是新疆若羌县一重要的金矿床,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缘,白山古生代裂谷系南亚带西段。
为新疆若羌县罗布泊东北部地区,哈密西南300km处。
该矿为石英脉型金矿床,石炭系炭质岩系是其主要产出部位。
该区具有非常突出的构造特征,尤其发育断裂以及褶皱构造。
现如今在区内发现很多金矿床(点),如八一泉金矿以及222金矿和骆驼峰金矿等。
这些都提示区内找矿潜力的优越性。
文中对大青山金矿构造控矿特征进行探讨,旨在对区内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疆大青山金矿构造控矿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11-0062-2Discussion on structural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 Daqing gold deposit in XinjiangQU Tao(Th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geological survey,Urumchi 830000,China)Abstract:The Mount Daqing gold deposit is an important gold deposit in Ruoqiang County,Xinjiang.It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arim plate,and the Paleozoic rifting system in the Baishan area i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South Asia belt.It is northeast of Xinjiang Ruoqiang County Lop Nor,300km of southwest of Hami.The deposit is a quartz vein type gold deposit.Carboniferous carbonaceous rock series is the main production area.The area has very prominent structural features,especially faults and folds.Nowadays,many gold deposit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area,such as Bayi Quan gold deposit,222 gold deposit and camel peak gold deposit.All these suggest the superiority of the prospecting potential in the area.The structural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unt Daqing gold deposit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specting work in the area.Keywords:tectonic ore control of the Mount Daqing gold mine in Xinjiang收稿时间:2018-05作者简介:屈涛,生于1985年,男,陕西西乡人,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造山带、火山岩与成矿。
例析金矿区域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例析金矿区域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引言宽坪沟金矿区位于河南省嵩县西部,行政隶属于嵩县大章乡赵楼村,面积4.65平方公里,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地质工作宽坪沟金矿区成为中型金矿,本文对其特征和找矿方向进行讨论,以其为生产和科研提供依据,为今后在其周边找矿提供借鉴。
1、矿区地质概况1.1地层矿区位于熊耳山断隆东南翼,五丈山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出露地层为长城系熊耳群鸡蛋坪组下段(Chj1)和中段(Chj2),岩浆喷发及侵入活动强烈,褶皱构造简单,地层呈单斜产出,倾向南东。
1.2构造宽坪沟矿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大小断裂构造共计11条,其中最长M14位于宽坪沟矿区的中部,总长大约3千米,宽坪沟矿区内长度1600米左右,根据断裂性质和控矿特征,矿区内断裂共分为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四组。
北西向断裂穿越矿区,是矿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断裂,北东方向断裂错断北西向断裂。
其他方向断裂的不发育,矿化弱。
矿区内主要断裂如下:(1)北西方向断裂北西方向向断裂是矿区内的主要的控矿断裂,由M14和次级矿脉M13、M16 和M18组成,M14矿脉西起宽坪沟,东至牛头沟,总长度3千米,矿区内长度1615米,倾向北东,倾角400-650之间,受北东向F1和F2错断,分为三段,即:中段M14-Ⅰ、东段M14-Ⅱ和西段M14-Ⅲ,其中M14-Ⅰ与M14-Ⅲ之间的水平断距约200米,M14-Ⅰ与M14-Ⅱ之间的水平断距约70米,现将上述含金构造蚀变带的分布范围、规模产状,控制程度分述如下:M14-Ⅰ,西起下西沟,东到后沟,长780余米。
构造蚀变带宽度14-60米,局部可达90米,总体走同2990,局部可偏转到2850-3150,倾向北东,倾角400-650,构造蚀变带由石英脉,构造角砾岩及蚀变岩组成。
M14-Ⅱ,西起后沟,东到牛头沟,长690米。
构造蚀变带宽度8-50米,局部可达80米,总体走向2990,局部可偏转到2900-3050,倾向北东,倾角500-650,构造蚀变带由石英脉,构造角砾岩及石英岩组成。
青海锡铁山大型铅锌矿床控矿因素分析与找矿预测研究 (1)(1)

1 绪论1.1 题目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论文选题来源于导师赵少卿与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锡铁山分公司合作的《青海省大柴旦锡铁山铅锌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对比综合研究及靶区预测》地质找矿综合研究项目。
对于青藏高原来说,在起东北部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带,具有一锡铁山锌铅矿床,属于闻名于全国的大型矿床。
矿石储量超过1000万吨,自开采以来,开采程度较高,锌、铅总储量分别超过58万吨和15万吨,铅和锌平均品位达1.44%和5.61.%,经济价值高[1]。
因此,本论文系统收集典型层控热液型铅锌矿床相关的代表性国内外研究文献,成矿年代学、流体包裹体地质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成矿构造背景等方面的资料和青海锡铁山地区区域地质研究概况及锡铁山铅锌矿床研究现状文献,,进行对该矿床的进一步研究,旨在为锡铁山铅锌矿床的找矿工作提供更加明确的理论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锡山铅锌矿自开其进行采以来,连续进行了多项地质勘探工作。
勘探程度高,应用手段广泛、物理工作量大、成果突出,是锡山铅锌矿床以往地质勘探工作的总体特点。
对于该矿床来说,其地质条件较好,在矿石勘查开采过程,对矿层信息的揭示较多,相比于我国其他同类矿床研究程度高。
但主要矿区及下一步预测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矿床深探存在一些“瓶颈”。
目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矿石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资料进行了分析和处理,结合矿体和矿石的特征,编制了各种相关的地球化学图,对深矿形成目标区域进行分析。
1.3 研究内容1.3.1 区域地质背景柴达木北缘是秦岭山脉、昆仑山脉以及祁连山脉的交汇处[2],也是柴达木与祁连地块的交汇处。
西起阿尔金断裂,东至哇洪山-温泉断裂,北达南祁连构造带,南到柴达木盆地,NW-SE向延伸近750km,宽约50km范围约37000 平方千米。
对于柴达木北缘地层来说,其为北跨南祁连山小区(祁连-北秦岭地层分区)以及宗务隆山小区;分区属于华北地层大区,下一级划分为秦祁昆地层区,下一级划分为中秦岭一东昆仑地层分区,最后地区分层划分为柴北缘小区。
对册亨县板其金矿床控矿断裂构造(F1)的新认识

能源 ・ 地矿
对 册亨 县板其金矿 床控矿断 裂构造( F 1 ) 的新 认识
冯运富 , 向 通 , 朱光荣 ( 贵州省地矿局1 1 7 地 质大队, 贵州 贵阳5 5 0 0 1 8 )
【 摘 要】 本文根据板其金矿 以往勘查成果资料 , 简要概述 了矿床特征 , 通过对矿 区控矿 断裂构造 ( F 1 ) 的性质、 延伸等 分析 , 初步 认为断层性质
.
田 固 团 团 团 团 团 团 曰 圈
图 1 区域地质构造 略图
・ , , e , 1 0
砂 岩 、粉 砂 岩 、粘 土质 粉 砂 岩等 是 金 矿 化 圃岩 和 金 矿 石 的母 岩。 矿 石 中主要 金 属 矿 物 有 黄 铁 矿 、 毒砂 、 辉锑矿等 ; 主要 非金 属矿 物有 粘 土矿 物 ( 水 云母 ) 、 石英 、 方 解石 、 白云石 等 。
( %x m) 为 断层接 触 , 与 下伏 地层 吴 家坪组 ( P 3 w) 为假 整 合接 触 。
叠世 沦 为 陆 源碎 屑 复 理 石 盆 地 ;二 叠 纪有 偏 碱 性 基 性 岩 浆 活 动 . 印 支一 燕 山 期 是 主 要 构 造 变形 期 并 伴 有 浅层 区域 变 质 作
查 工 作 。野 外 地 勘 工作 于 1 9 7 9 — 1 9 8 5年 结 束 , 历 时 7年 ; 1 9 8 7 年及 1 9 8 8年 分 别提 交 了 《 贵 州 省 册 亨县 板 其 金 矿 区弄 丁 、 松
林坡矿段详查地质报告》 及《 贵 州 省册 亨县 板 其金 矿 区埃 进 矿 段勘探地质报告》 。矿 床 规 模 为 中型 矿 床 。
李雅庄矿区断裂构造对地下水控制影响研究

缘 与灵 石隆起 相 接 , 东 西两 侧受 霍 山和 罗云 山两 大断
裂控 制 。
李雅 庄 矿 区受 南 侧 什 林 挠 褶 断裂 带 和东 侧 霍 山
断裂 带 的控制 , 矿 区 内总体 构 造 为 一 走 向北 东 , 倾 向 南东 的单 斜构 造 , 地层 倾 角 一般 为 1 0 。 左 右 。其 中矿
李 雅庄 煤矿 井 田范 围内地 质构 造较 为复 杂 , 整个 井 田在 区域 自西北 向东 南 倾 斜 的缓 波状 单 斜 褶 皱 的 控制 下 , 井 田内发 育着 主要 以东 北 一西南 方 向延 伸 的
背 向斜 宽缓褶 曲 , 其 轴 部 发 育 有 纵 向正 断 层 , 向南 延 伸; 西南 部发 育一 对 紧密相 连 的北 西 向褶 曲。
1 . 1 断 层
近平 行 阵列 式 断层 , 其 问还 零 散 地 发 育 着 陷 落 柱 构
造 。李 雅庄 矿 区在 区域 上 属 于 郭 庄 泉 域北 部 的 主径 流区, 岩 溶水 水位 高 于 所 有 开 采煤 层 底 板 , 为 带压 开
断 层 是 本 井 田的 主 要 构 造 , 断层 性 质 多 为 正 断 层, 断层 走 向多 为 N E。经 统 计 , 目前 矿 区 发 现 断 层
( E—m a i l ) 5 7 4 1 1 6 7 8 6 @q q . t o m
山 西 焦 煤 科 技
2 0 1 3年第 3期
行, 断层 性质 为正 断层 , 反 映了本 区在构 造变 动时期 ,
2 )小 型断层 ( 落差小于 5 m) 数量多 , 主要 为井 下采 煤揭 露 , 其走 向多变 , 延伸 短 , 断层 性质 多数 为 正
山东招平断裂构造解析及控矿规律总结

山东招平断裂构造解析及控矿规律总结
王吉祥;张勋;王要善;许彦会;姜晓磊;王承璨
【期刊名称】《矿业工程》
【年(卷),期】2024(22)1
【摘要】通过对招平断裂构造解析,得出该构造的控矿规律、矿化富集规律、构造控矿模型。
在总结找矿构造标志、蚀变标志、矿物学标志的基础上,在山东黄金某矿171#脉带开展了找矿工作并取得显著探矿成果,探明金属量5138 kg。
【总页数】5页(P1-5)
【作者】王吉祥;张勋;王要善;许彦会;姜晓磊;王承璨
【作者单位】山东黄金集团蓬莱矿业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相关文献】
1.招平断裂带中段构造控矿规律及找矿意义
2.招平断裂带北段构造控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3.招平断裂带中段金矿床控矿条件与成矿规律研究
4.招平断裂带北段金矿找矿新进展及控矿构造新认识
5.山东招平断裂系统构造-蚀变-矿化水平-分带特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2章控矿地质因素分析

(1)用地槽、地台、构造一岩浆活化区理论分析构造对区域成矿的控制 ①地槽区成矿分析 IO.A.毕力宾认为地槽的发展一般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不同类型矿化与地槽发 展演化相适应,他建立了地槽发展三阶段的模型。 A.早期阶段:地槽开始剧烈下沉,中心部分伴随海底火山的强烈喷发,形成细碧角
斑岩系、火山-碳酸盐沉积岩系和火山-硅质沉积岩系,典型矿床是含铜黄铁矿矿床
(2)褶皱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①褶皱性质与成矿的关系 背斜构造:对形成内生矿床比向斜有利。 其有利的成矿构造部位有:倾伏背斜的倾伏端,倒转背斜的翼部,背斜轴线沿 走向转折处以及与背斜伴生的断裂肯裂隙构造。 向斜构造:对沉积矿床的(火山沉积)形成较为重要。 其有利的成矿构造部位有:向斜轴部,向斜中的洼陷部位(盆中盆),向斜构
结构面呈舒缓波状,走向倾向延伸大,有尖灭再现的特点,温压下降慢,形 成相对封闭系统,以交代成矿为主。完全压性断裂,对成矿相对不利。
扭性
结构面产状平直,延伸大,有次级断层与主断裂共生,对成矿有利,充填交 代作用均可成矿。
②断裂构造的有利成矿部位
A.不同方向断裂交叉处,主干断裂与次级断裂交汇处; B.断裂产状变化处,在平面上断层走向发生变化转弯等处;在剖面上张性断层, 倾角由缓变陡处,压性断层由陡变缓处;
③构造-岩浆活化区的成矿分析
这是近30年深入区域成矿分析后所提出的重要第三成矿单元,类似于我国著名学 者陈国达院士提出的地洼区,陈国达对地洼区成矿分析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并得到了 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支持。在地洼区,叠加成矿特征广泛存在,有重要的内生、外生矿 床形成。在苏联,谢格洛夫等近年来做了大量的工作,证明地壳内构造-岩浆活化作用 及其成矿作用有周期性出现的规律,这与地槽多旋回发展规律有联系。构造-岩浆活化 区以发育深断裂体系和凹槽体系为特征,相应形成重要的成矿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断裂构造的控矿研究
在控矿因素中,构造极为重要,通过人们长期的生产实践,逐步认识到构造控制着成矿作用
的发生和发展,随着构造物力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对构造控矿的作用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
的高度,并逐步应用于成矿预测实践。
不同级别的构造控制着许多矿带、矿田、矿床、矿体
及有关岩浆岩带,深入研究构造控矿作用,对有效确定矿床预测评价准则,开创矿产勘查评
价具有重要意义。
一、断裂构造控矿的基本情况
断裂对内生矿产的直接控制:岩浆作用提供成矿物质来源形成的矿床,空间分布明显受断裂
控制;断裂活动不仅为含矿岩浆侵入开辟了上升通道,而且为侵入岩浆及其伴生矿产创造了
冷凝分异和停集赋存场所,导致含矿岩浆岩带、地球化学异常带乃至地球物理异常带的空间
分布与断裂构造带相一致。
不同方向的构造-岩浆带的交会点常是成矿有利部位,穿层断裂的
控矿意义已获公认,顺层滑动断裂对矿产的控制作用也不可忽视;褶皱(背斜和向斜)的控
矿作用已有较清楚的认识,但层间滑动正是形成褶皱的决定因素。
不同切割深度的隐伏断裂
对内生矿床的控制也日益引起国内外关注,裂谷对内生矿产的控制更为显著,由于裂谷轴部
裂开最深,常出现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关的钒、钛、铁、铂、镍、铜乃至金刚石和铬等
矿藏。
二、断裂构造控矿分布规律
因断裂的空间分布常具规律性,故受其控制的含矿岩浆分布也常在下列部位较为发育:锯齿
状断裂的齿尖或拐折部位;羽状分支断裂与主干断裂交接部位;不同方向断裂带的交会部位;断裂与成矿有利岩层的交接部位;背斜中和面以上的转折端和向斜中和面以下的转折端;不
同构造单元过渡的地段;断裂与褶曲的交会部位等。
断裂对外生矿产的间接控制:含油气、
含煤盆地常沿一定方向呈线性展布,反映隐伏深断裂对盆地形成和发育的控制作用。
由于深
部地壳和上地幔物质常沿断裂上涌造成地壳厚度减薄,使盆地的展布也常与上地幔隆起带一致。
断块的断隆和抬斜运动对古潜山油气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不同断裂的交叉部位最易
形成古潜山;古潜山带的走向严格受区域大断裂控制;古潜山的雁行状排列是基底中雁行状
剪切断裂的反映;同生断裂的持续活动过程,既是古潜山幅度增长、面积扩大的过程,也是
古潜山油气运移聚集成藏或使之遭到破坏的重要过程。
此外,成矿后断裂对内生矿产和外生
矿产都有破坏作用,也影响矿产的赋存和分布。
三、断裂构造的控矿特征
压扭性断裂构造的控矿特征。
构造体系中压性、压扭性构造行迹如冲断层、挤压破碎带和片
理化等常组成规模较大的构造带,在空间构造体系中找有重要地位。
总体分为两两种,一是
冲断层控矿特征,属于压性构造行迹。
压性断裂面在水平方向和倾斜方向常成舒缓波状,断
层两盘发生相对位移后,断层走向和倾角发生显著变化的地段,往往造成局部张开的空间,
给后期含矿岩浆或为含矿溶液提供上升的通道和沉淀成矿的场所。
在压性控矿断裂的局部张
开部位往往可以见到规模和延深均较大的柱状矿体或透镜状矿体。
同时,根据断裂面呈舒缓
波状这个规律,就决定了压性断裂面的张开部位是断续相连的,所以矿体具有尖灭在现的现象。
因此,在矿体勘探或开采过程中一旦发现压性断裂中矿体尖灭了,但是此断裂并未终止。
可以沿断裂的走向和倾斜方向断续追索,在适当距离内可能发现新矿体。
如内蒙赤峰元宝山
岩金矿1号带的部分矿体形态体征,平面是舒缓波状成群出现,分支再合。
交织成网、岩块
与矿石呈透镜状,平行排列,剖面上成多字型斜列,羽毛状分支小脉发育,显示上盘逆冲。
二是片理化带控矿特征。
又称挤压带,常发育在变质岩、泥质或凝灰质岩石中,在其它各种
岩石中亦可见到片理化带,根据岩石所受应力的大小、强弱不同,片理化带的规模大小也不同。
片理化带中的矿体往往为规模不大的工透镜体,有时为细小而密集的小矿脉群,小规模
矿体工业值不大。
但是断层的某些部位是容矿的良好地段。
因此,对找矿勘探工作来说不可
低估实际价值。
例如石英脉型金矿,含石英脉多数产生在挤压带内斜切片理化带的裂缝中,
因此挤压带变成为了这个地区找矿和评价矿床的一个前提标志。
成矿裂隙中有如下特征:成
北东东向展布斜切片理化带的片里、断裂面具舒缓波状,含金石英脉在断裂带中呈扁豆体具
尖灭再现特征,断裂面的一侧或两侧有几厘米后绢云母、绿泥石片岩组成片理化带。
2.扭性断裂。
一般规模巨大,往往控制成矿区或成矿带,控制岩浆岩的分布,断裂带内本身
有时只有矿化或围岩蚀变现象,但是主要断裂带中往往很少偶工业价值的矿床。
但是当它与
其它构造体系交汇时,经常在其两侧一定距离内形成有工业价值巨大矿床,在大型扭性断裂
带的尖灭处有矿体或盲矿体出现。
张开地段和裂缝交汇的地段是矿体富集的有利部位。
扭性
张裂隙交叉处,岩石破碎,微裂隙发育往往容易形成富矿体,其中锐角交切比直角交切对矿
化富集更加有利。
断裂交叉处的矿体,特点是长度与宽度近于相等,而且延深较大。
多造成
矿柱状的矿体。
扭性断裂赋存的矿体一般是成规则的脉状,延续较长,矿体宽度变化较小,
延深较大;在平面上主矿脉的一侧或两侧普遍发育着张性羽状分支小矿脉,在矿脉尖灭再现
的中间地段,有时有张性裂隙呈雁行状排列。
但矿脉的方向与矿带的方向夹角较小。
3.张性断裂。
特征为中间膨大,两端尖灭,延长不远。
充填在张性断裂的矿脉,一般来说宽
度较大,但延长不太远,延深也不大,该类断裂往往上盘下降,下盘相对上升,水平压力不
强烈,矿体多赋存断层本身张开部位,矿液胶结断层角砾。
充填在张性追踪断裂内的矿体,
其形态呈现为反复曲折,有时在矿体转折处沿一组扭裂面伸出支脉。
张性断裂中矿体特征是:矿脉单体短小,成组成带出现,分布较乱,形态不很规则,有时呈树枝状、有时突然尖灭,
大角度转变或分支,有时展转延伸追踪脉系常出现在棱角断层角砾,从脉壁特征看,张性断
裂脉壁粗糙,参差不齐,围岩蚀变时宽时窄变化较大,分带性不好。
通过对于上述断裂构造所对应的特征的研究和总结,可见,不管是那些单一类型的还是复合
类型相应作用下的断裂构造方式,都存在着最终发展成为最终的矿物质所能够提供的赋存空
间发展和完善的可能,同时还可以逐渐地考虑到不同断裂构造所最终形成的矿体都会具有各
自对应的矿体方面的特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则应当进行更加详细地观察和综合的考虑研究,最终为找矿勘探的发展提供更加详实和丰富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