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矿构造成矿34页PPT
合集下载
矿床12控矿条件和成矿规律

处(图2、图3): 1 岩石化学特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i02≥54%,为中酸性高钾钙碱性-中钾钙碱性岩石(图3,a);
高A1203(≥14.5%;图3,b); 富钠(Na20≥3.0%;图3,c); Mg0=1.52%~2.91 %,Mg#=37~53; 与玄武岩高温、高压试验比较,基本都落在高压高温熔体的成分 范围内(图3,a~d)。
第十二章 控矿条件与成矿规律
矿床是一种特殊的地质体,与一定地质时期的特定地质条件有关, 在地壳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成矿规律:指矿床形成的空间关系、时间关系、物质共生关系及 内在成因关系等的总合。 一、控矿条件 概念:控制矿床形成与分布的有利的地质条件。 (一)区域地球化学条件 1.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 专门研究一个区域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分布和分配状态,该区域
地质演化过程中,元素的迁移活动历史以及区域地球化学系统的成
分、作用与演化。
区域地球化学研究涉及成矿的根本前提:物质最基本形式的化学 运动。如:成矿物质的来源、输运和浓集机制以及成矿环境等问题。 因此区域地球化学是区域成矿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 区域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 1 区域地层地球化学
例:湘南区域地层地球化学特征的成矿意义
143
Nd/ Nd)i >0.5130, ( Sr/ Sr)i<0.7040
144
(3)因此,扬子地块东部的这些岩石由俯冲的玄武质洋壳熔融形成 的可能性较小;很可能由增厚(≥40km)的玄武质下地壳熔融形成,
主要证据有:
同位素组成与MORB的同位素组成存在差异; 图3(a)示出,这些岩石比俯冲洋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质岩石更
2 区域岩浆岩地球化学 例:安徽庐枞地区岩浆岩与成矿系列 研究表明,庐枞地区燕山期与成矿有关的岩浆活动是形成于同一 深部过程(软流圈上涌-岩石圈拆沉)、不同源区的两个岩浆系列: (1)源自地幔、属于橄榄玄(安)粗岩系的火山-次火山岩或类似 侵入岩(图 A); (2)源自底侵玄武质下地壳、具有埃达克质特征的钙碱性侵入岩 (图 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i02≥54%,为中酸性高钾钙碱性-中钾钙碱性岩石(图3,a);
高A1203(≥14.5%;图3,b); 富钠(Na20≥3.0%;图3,c); Mg0=1.52%~2.91 %,Mg#=37~53; 与玄武岩高温、高压试验比较,基本都落在高压高温熔体的成分 范围内(图3,a~d)。
第十二章 控矿条件与成矿规律
矿床是一种特殊的地质体,与一定地质时期的特定地质条件有关, 在地壳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成矿规律:指矿床形成的空间关系、时间关系、物质共生关系及 内在成因关系等的总合。 一、控矿条件 概念:控制矿床形成与分布的有利的地质条件。 (一)区域地球化学条件 1.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 专门研究一个区域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分布和分配状态,该区域
地质演化过程中,元素的迁移活动历史以及区域地球化学系统的成
分、作用与演化。
区域地球化学研究涉及成矿的根本前提:物质最基本形式的化学 运动。如:成矿物质的来源、输运和浓集机制以及成矿环境等问题。 因此区域地球化学是区域成矿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 区域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 1 区域地层地球化学
例:湘南区域地层地球化学特征的成矿意义
143
Nd/ Nd)i >0.5130, ( Sr/ Sr)i<0.7040
144
(3)因此,扬子地块东部的这些岩石由俯冲的玄武质洋壳熔融形成 的可能性较小;很可能由增厚(≥40km)的玄武质下地壳熔融形成,
主要证据有:
同位素组成与MORB的同位素组成存在差异; 图3(a)示出,这些岩石比俯冲洋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质岩石更
2 区域岩浆岩地球化学 例:安徽庐枞地区岩浆岩与成矿系列 研究表明,庐枞地区燕山期与成矿有关的岩浆活动是形成于同一 深部过程(软流圈上涌-岩石圈拆沉)、不同源区的两个岩浆系列: (1)源自地幔、属于橄榄玄(安)粗岩系的火山-次火山岩或类似 侵入岩(图 A); (2)源自底侵玄武质下地壳、具有埃达克质特征的钙碱性侵入岩 (图 B)
【采矿课件】第三章成矿预测与矿产普查(二)-精品PPT

地台区地质结构示意图
变质基底主要产出各类变质矿床
包括沉积变质矿床、火山沉积变质矿床及岩浆变 质矿床等,矿种有Fe、Mn、Au、U、Cu、Pb、 Zn、Cr、Ni等, 还包括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及其有关的矿产的形 成。 变质基底中古老的岩层如太古代的绿岩带,蕴藏 着丰富的矿产,尤应引起重视。
地台盖层中的矿产以各类沉积及层控矿床具有重要 意义,如煤、油Fe,Mn,P,Al;Pb,Zn,Au等。
在向地台过渡时有Pb、Zn、萤石、重晶石等低温 热液和层控型矿床形成。
地槽发育早、中、晚阶段岩石建造和标型矿床
建造组
建造
矿床类型
早阶段
岩浆组
海底火山细碧-角斑岩;橄榄岩 ;辉长岩-纯橄榄岩;斜长花岗 岩-正长岩
沉积组 中阶段
沥青质
岩浆组 沉积组
花岗岩 可燃有机岩
Fe和Mn 铬铁矿、Os和Ir 钛磁铁矿、Pt和Pd Fe和Cu的矽卡岩矿床 砾岩,砂岩, Fe、Mn的氧化物和碳酸盐矿床,磷块岩,石灰岩 Fe和Mn Fe和Cu 分散的有机物质,Fe、Cu、Zn、Mo的分散的硫化物,U、V的氧 化物
断裂(包括裂隙)、褶皱构造具体分析内容见教 材P45-48
三、岩浆岩因素分析
岩浆活动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许多内生矿床的 形成和分布都不同程度的受岩浆活动因素所控制。
预测找矿工作中的岩浆岩因素分析可概括 为以下六方面: 岩浆岩成矿专属性研究 岩浆岩对成矿的空间分布控制 岩浆活动对成矿的时间分布控制
板块与成矿关系最主要的是板块边缘成矿理论, 它包括增长和消亡两类性质的板块边缘成矿。
板块构造与成矿关系比较富有成效的研究,是对 中生代以后形成的一些矿床,其中俯冲带控矿和 与其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和斑岩型矿床最为典 型。
变质基底主要产出各类变质矿床
包括沉积变质矿床、火山沉积变质矿床及岩浆变 质矿床等,矿种有Fe、Mn、Au、U、Cu、Pb、 Zn、Cr、Ni等, 还包括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及其有关的矿产的形 成。 变质基底中古老的岩层如太古代的绿岩带,蕴藏 着丰富的矿产,尤应引起重视。
地台盖层中的矿产以各类沉积及层控矿床具有重要 意义,如煤、油Fe,Mn,P,Al;Pb,Zn,Au等。
在向地台过渡时有Pb、Zn、萤石、重晶石等低温 热液和层控型矿床形成。
地槽发育早、中、晚阶段岩石建造和标型矿床
建造组
建造
矿床类型
早阶段
岩浆组
海底火山细碧-角斑岩;橄榄岩 ;辉长岩-纯橄榄岩;斜长花岗 岩-正长岩
沉积组 中阶段
沥青质
岩浆组 沉积组
花岗岩 可燃有机岩
Fe和Mn 铬铁矿、Os和Ir 钛磁铁矿、Pt和Pd Fe和Cu的矽卡岩矿床 砾岩,砂岩, Fe、Mn的氧化物和碳酸盐矿床,磷块岩,石灰岩 Fe和Mn Fe和Cu 分散的有机物质,Fe、Cu、Zn、Mo的分散的硫化物,U、V的氧 化物
断裂(包括裂隙)、褶皱构造具体分析内容见教 材P45-48
三、岩浆岩因素分析
岩浆活动是地壳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许多内生矿床的 形成和分布都不同程度的受岩浆活动因素所控制。
预测找矿工作中的岩浆岩因素分析可概括 为以下六方面: 岩浆岩成矿专属性研究 岩浆岩对成矿的空间分布控制 岩浆活动对成矿的时间分布控制
板块与成矿关系最主要的是板块边缘成矿理论, 它包括增长和消亡两类性质的板块边缘成矿。
板块构造与成矿关系比较富有成效的研究,是对 中生代以后形成的一些矿床,其中俯冲带控矿和 与其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和斑岩型矿床最为典 型。
矿床成矿模式(PPT83页)

奥林匹克南 铜金铀矿床
~30 mt Cu, 930 000 t U3O8 1200 t Au 6700 t Ag ~10 Mt REE
矿床埋埋藏在350多米的盖层下
土屋式斑岩铜钼矿找矿模型
据朱裕生,1998
三建立区域成矿模式
1.区域成矿模式的内容:
建立区域成矿模式对象是成矿亚区、矿田 ,内容是: (1)区域地质环境(附区域矿产地图)构造单
4、P1q-孤峰组;P2L-龙潭组为海陆互相和海浸沼泽相沉积,以灰 岩和含煤碎屑岩为主。老鸦岭铜硫矿床赋存在P2L层位的下 部的含铜砂岩中。
5、P2l-P2d P2l-龙潭组;P2d-大隆组,属陆棚 内缘相和开阔台地相的碳酸盐岩沉积。赋 存有铜、钼(铁、金)矿床。老鸦岭铜铁 (金)矿床主矿体赋存在P2d底部,P2d顶 部硅质岩和黑色页岩中属含钼矿层。
澳林匹克坝IOCG 矿床模型图
(引自施俊施2009.12.21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讲演)
澳林匹克坝
实例 奥林匹克坝
Oxide Cu-Au deposit:
Cu: 20 millions t (2000万吨);
Au: 1,200 t; U: 1.2 million t;
Fe: Several billion t
(1)赣南钨矿“五层楼+地下室”模式示意图
(2)老矿山深部深部找矿成效显著
淘锡坑矿区: 根据“五层楼+缺位
矿床”模式,通过对地 表矿脉分布特征分析和 深部隐伏岩体顶面的预 测,经钻孔验证,矿体 延伸了400余米,还揭 露岩体顶面强云英岩化 矿化带的云英岩钨锡型 矿床。最终新增钨资源 量12万吨
Ⅱ--富氧化物、
挥发份的熔浆析
出形成的黑钨矿
石英脉;Ⅲ--
控矿构造与找矿预测

9 8.4
7 陆相火山岩带的火山机构
9 8.4
8 陆内花岗岩穹窿
7 6.5
9 前寒武纪古陆不整面
5 4.7
10 古陆绿岩带韧性剪
4 3.7
11 稳定海岸带
4 3.7
总 计
108 个 100%
汇聚板块俯冲带的构造-岩浆-成矿模式
(据J.Kutina, 1996)
三 同生断层与成矿
同生断层多级控矿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突变带对成矿区带的制约 等观点,并有将岩石圈演化、构造–岩浆活 动、元素转移与成矿作用从宏观上、从动力 学过程联接起来的研究趋势。
大型构造的控矿作用
大型构造如裂谷、推覆构造、剪切带构造等都是 岩石圈动力作用的产物,有以下特征:
1.大型构造是多种低序次构造的有机组合,是一套构 造体系,而不是单一的构造形迹。
矿床数 百分比
1 ▪裂谷、裂陷槽
21 28.8
2 ▪古陆内部及边缘深断裂
8 11
3 ▪古陆绿岩系韧性剪切带
8 11
4 ▪陆内断褶-岩浆复合构造带 8 11
5 活动陆缘构造-岩浆带
7 9.6
6 大陆边缘海盆及陆架斜坡带 6 8.2
7 陆壳花岗岩穹窿
5 6.8
8 陆相火山岩带的火山机构
5 6.8
9 陆内和陆缘沉积盆地
区域构造与成矿
一 概述 二 大型构造与成矿 三 同生断层与成矿
四 构造动力学转换与成矿
二 大型构造与成矿
大型构造与成矿研究趋势
由于深部探测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地球物理探 测、地幔岩包体研究和区域地球化学以及一些碰撞 造山带的研究,提供了有关壳幔组成和结构的丰富 信息,相应地促进了对深部构造、深部作用与成矿 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地幔柱与成矿,岩石圈中地质、
矿床学第十五章成矿控制和成矿规律

Ⅳ侵入体构造 19)原生流动构造中的矿体; 20)原生破裂构造中的矿体; 21)整合侵入接触带中的矿体; 22)斜切侵入接触带中的矿体; 23)复杂侵入接触带中的矿体; 24)多次侵入接触带中的矿体; 25)岩体后期破碎带中的矿体;
Ⅴ火山构造 26)火山颈中的矿体; 27)破火山口中的矿体; 28)爆发角砾岩筒中的矿体; 29)环状裂隙中的矿体; 30)放射状裂隙中的矿体;
Ⅵ成层构造(或层状构造) 31)层间及层内破碎带和角砾岩带中的矿体; 32)不透水遮盖层下的矿体; 33)在有利岩层中的矿体; 34)不整合面和假整合面中的矿体; 35)喀斯特溶洞中的矿体;
Ⅶ复合构造 36)断裂、裂隙与有利岩层交错处的矿体; 37)断裂交切背斜处的矿体; 38)岩体接触带与有利层位交切处的矿体。
Ⅱ断层构造 6)正断层中的矿体; 7)逆断层中的矿体; 8)平移断层中的矿体; 9)断层交叉处的矿体; 10)断层弯曲处的矿体;
Ⅲ裂隙构造 11)张裂隙中的矿体; 12)一组剪裂隙中的矿体; 13)二组剪裂隙中的矿体; 14)二组剪裂隙及张裂隙中的矿体; 15)羽状裂隙中的矿体; 16)裂隙交叉处的矿体; 17)裂隙带中的矿体; 18)片理带中的矿体;
4)火山(次火山)构造:它是在火山爆发、岩浆及气液喷溢以及伴随
火山爆发在超浅部位侵入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构造形式,有其独特的形成机制。其 中的破火山口、火山穹窿、火山管道以及伴生的环状断裂和放射状断裂等,常能 构成热液成矿的空间,因而对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中生 代到新生代的陆相火山岩区,火山-次火山构造一般是保存得较好的。例如在我 国宁芜陆相火山岩(J3K1)盆地,多组深断裂(主要是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的 交叉部位经常是火山爆发的中心,也是含矿次火山岩体侵入的构造部位。而次火 山岩体的原生及次生裂隙,尤其是钟状构造和角砾岩筒构造则是很有特色的含矿 构造。
Ⅴ火山构造 26)火山颈中的矿体; 27)破火山口中的矿体; 28)爆发角砾岩筒中的矿体; 29)环状裂隙中的矿体; 30)放射状裂隙中的矿体;
Ⅵ成层构造(或层状构造) 31)层间及层内破碎带和角砾岩带中的矿体; 32)不透水遮盖层下的矿体; 33)在有利岩层中的矿体; 34)不整合面和假整合面中的矿体; 35)喀斯特溶洞中的矿体;
Ⅶ复合构造 36)断裂、裂隙与有利岩层交错处的矿体; 37)断裂交切背斜处的矿体; 38)岩体接触带与有利层位交切处的矿体。
Ⅱ断层构造 6)正断层中的矿体; 7)逆断层中的矿体; 8)平移断层中的矿体; 9)断层交叉处的矿体; 10)断层弯曲处的矿体;
Ⅲ裂隙构造 11)张裂隙中的矿体; 12)一组剪裂隙中的矿体; 13)二组剪裂隙中的矿体; 14)二组剪裂隙及张裂隙中的矿体; 15)羽状裂隙中的矿体; 16)裂隙交叉处的矿体; 17)裂隙带中的矿体; 18)片理带中的矿体;
4)火山(次火山)构造:它是在火山爆发、岩浆及气液喷溢以及伴随
火山爆发在超浅部位侵入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构造形式,有其独特的形成机制。其 中的破火山口、火山穹窿、火山管道以及伴生的环状断裂和放射状断裂等,常能 构成热液成矿的空间,因而对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中生 代到新生代的陆相火山岩区,火山-次火山构造一般是保存得较好的。例如在我 国宁芜陆相火山岩(J3K1)盆地,多组深断裂(主要是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的 交叉部位经常是火山爆发的中心,也是含矿次火山岩体侵入的构造部位。而次火 山岩体的原生及次生裂隙,尤其是钟状构造和角砾岩筒构造则是很有特色的含矿 构造。
4.2.1 控矿因素-6-构造、岩浆岩、地层、区域地化、变质、人为1

1.地表坑道工程
➢1)剥土(BT) 是用来剥离、清除矿体及其围岩 上浮土层的一种工程。剥土工程无一定的形状, 一般在浮土层不超过0.5~1m时应用,其剥离面 积大小及深度应据具体情况而定。剥土工程主 要用于追索固体矿产矿体边界及其他地质界线、 确定矿体厚度、采集样品等。
2)探槽(TC):是从地表向下挖掘的一种槽 形坑道,其横断面通常为倒梯形,槽的深 度一般不超过3~5m。探槽的断面规格视 浮土性质及探槽深度而定。探槽一般要求 垂直矿体走向布置,挖掘深度应尽可能揭 露出基岩。探槽是揭露、追索和圈定残坡 积覆盖层下地表矿体及其他地质界线的主 要技术手段。
应。
1)地槽、地台、地洼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地槽(geosyncline)
地壳上的槽形坳陷。在地槽地台学说中是与稳定 的克拉通或地台相对立而存在的强烈构造活动带, 二者构成地壳的两种基本构造单元。由美国地质 学家 J.霍尔与 J.D. 丹纳于1859和1873年先后提出。 曾译作大地向斜。
前苏联学者Ю.А.毕里宾和В.И.斯米尔诺夫 将地槽的发展演化和有关成矿作用分为三个主要 阶段:
武岩被认为与大陆板块内部地幔柱构造有关; ⑦风化壳型铝土矿; ⑧沉积铝土矿; ⑨克拉通型成煤盆地和成油盆地。
需要指出的是,按照板块构造理论对全球构 造与成矿的关系进行分类较其他的构造观点 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 进一步解决。比如:
①古板块与成矿的关系;
②板块内部热点——地幔柱的成矿问题及与板块 构造的关系;
成矿后脉岩
席状 杂岩墙
塞浦路斯型VMS矿床剖面示意图(据Hutchinson等,1971)
B。裂谷中的矿床。比较复杂,主要有: ①与花岗岩-流纹岩-碱性花岗岩有关的锡、铌、
区域成矿学PPT课件_区域构造与成矿

• 总起来看,陆缘伸展构造中的成矿特征 是热水成矿系统占重要地位,矿化成区 域性带状分布,延长可达数百公里;在 成矿带中,大、中、小型矿床星罗棋布, 有些成等距分布;矿化的水平分带性较 明显,成矿物质的集约度很高,聚矿能 力强,矿石储量大,大型和超大型矿床 常有产出。
• 已知这类成矿系统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发 生在元古宙和泥盆纪,成矿时代处在古 大陆演化过程的破裂晚期向聚合初期的 构造转变阶段,据认为这是有一定的全 球背景的。
– 大型构造、深部构造是沟通地球不同圈层相 互作用,特别是壳、慢相互作用的基本纽带 (枢纽),也是决定区域的地质构造格局, 并导致各种成矿物质迁移、富集到定位成矿 的主要制约条件。
(二)大型构造的控矿意义
幔源成矿型
• 含矿元素在上地慢局部富集,通过深切地壳而 达地幔的大型断裂或影响到地幔热柱状态的其 它大型构造,使含矿元素与慢源岩浆或流体物 质一起到达地壳表层直接成矿或作为其后改造 成矿的物质来源。大型构造以其规模大、贯通 性好而直接作为成矿的通道和储矿场所。如克 拉通深断裂控制的层状火成杂岩体有关的铬、 镍、铂矿床。加拿大肖德贝里铜、镍矿可以说 是一个由大型撞击构造诱发幔源侵入体上升而 形成的超大型矿床。中国的攀枝花钒钦磁铁矿 区也可以认为是慢源热活动及晚古生代的裂谷 作用的直接结果。
• (7)当裂谷等构造发展到终结阶段,由伸 展状态转变为挤压状态时,盆地逐渐闭 合进而发展到褶皱隆升造山,经历了盆 山转换过程。原来的硫化物矿层被卷入 造山带,经历了热动变质、晚期变形等, 矿体的形态、产状、组成和品位等发生 了一系列的变化,包括叠加成矿和改造 成矿等作用,这些后继的地质作用有可 能使原热水沉积成的汞、锑、金、银矿 化层等再富集成为矿床。
• 大型构造对矿床的形成有重要的控制作 用。如果大型构造与丰富的矿源、流体
矿床学1-绪论ppt课件

ppt精选版
33
《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初期全国金属 矿场有201处。1078年官府收入之金10710两、 银21.5万两,铁550万斤,铜1460.5万斤,锡 232万斤,铅919万斤,汞3356斤,朱砂3646斤。
煤在宋代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手工业较 为普遍使用的燃料,山西已有很多人以采煤为 生。煤炭已成为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
ppt精选版
34
元、明、清矿产的利用规模继续扩大。 明代官铁曾创记录(1370年前后,年产1800 万斤),采银出现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高潮 (1460年课银18.3万两)。
明朝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火 法炼锌。十八世纪三十年代被英国人传入欧 洲,该法比欧洲早400年。
矿床学
专业:地质学08级
主讲:任拥军
ppt精选版
1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绪论 矿床学的基本概念 成矿作用总论 岩浆矿床 伟晶岩矿床 热液矿床概论 矽卡岩矿床
ppt精选版
2
第八章 其他热液矿床 第九章 热水喷流沉积矿床 第十章 风化矿床 第十一章 沉积矿床 第十二章 可燃有机岩矿床 第十三章 变质矿床 第十三章 控矿条件和成矿规律
老 玉
ppt精选版
24
南阳玉又称“独山玉”属糟化石(致密黝帘 石),以产于产自中国河南南阳独山而得名,为倾 入片麻岩中的斜长岩经钠黝帘石化而成。以绿、白、 绛紫色为主,各色浸染交错,“多色交辉”是其突 出特点。
以透水白玉、芙蓉玉、绿玉价值较高。 南阳玉硬度6~6.5。有玻璃光泽,多数不透明, 少数微透明。
矿床学在地学中的地位
ppt)野外(现场)观察 (二)室内研究 (三)综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