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构造研究法-陈国达1983
地质矿产勘查类书籍目录

一、地质基础类书籍沉积岩《沉积相模式图集》《沉积岩石学》(第三版赵澄林、朱莜敏)《沉积岩石学》(曾允孚)《沉积岩结构构造图册》(王正瑛张锦泉等编)《沉积学原理》(赵澄林)《沉积学》(姜在兴著)《沉积环境的判别标志》《岩石地层的相分析方法与原理》(梅冥相高金汉著)《沉积盆地分析原理与方法》(王成善李祥辉主编)《碳酸盐岩沉积相和沉积环境》《沉积岩构造与破裂》(候光久陈文理等著)《成岩成矿理论与找矿》(张理刚著,--中国主要类型矿床及花岗岩类岩石的稳定同位素地质学)《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方法与应用》(王华主编)《地层学概论》《层序地层学》(朱筱敏著)《地层学概论》《地貌野外手册》《四川省岩石地层》(四川省地质矿产局编著)《土壤地质学》(陆景冈著)《中国岩石地层辞典》(高振家陈克强魏家庸主编)《陆相地震地层学》(张万选张厚福曾洪流刘震高先惠合著)《地史学》温贤德1998版《地史学和地层学研究方法》(法83地质194)《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层序成因机制模式》岩浆岩《岩浆岩岩石学》(邱家骧主编)《岩浆岩与变质岩简明教程》《应用岩浆岩岩石学》_邱家骧《岩浆岩岩石学实验指导书》《火成岩鉴定手册》(常丽华曹林高福红编著)《火成岩岩石学》(徐夕生邱检生主编)《火成岩结构构造图册》《火成岩的野外描述》(R.S.索普G.C.布朗著)《火山及火山岩》《花岗岩、片麻岩及有关岩石结构图册》《海相火山岩与金属矿床》(姜福芝王玉往著)《基性超基性岩结构图册及其成因意义》(希腊)变质岩《交代蚀变岩岩相学》(胡受奚著)《变质岩石学》《变质作用矿床》《变质构造岩的构造分析》《变质岩结构构造图册》(张树业康维国等编著)《变质岩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工作方法》(程玉淇等著)《变质岩鉴定手册》(陈曼云金魏郑常青著)《变质岩卡片集》(测量吗城门口中国地质大学)《变质岩矿物和构造演变》(<美国>贝尔克莱著)《变质岩区构造地质学》(傅昭仁蔡学林)《高级变质区地质调查与综合研究方法》(孟宪来)《交代蚀变岩岩学及其找矿意义》(胡受奚叶瑛方长泉著)《前寒武纪地质学和变质岩石学》(钱祥麟游振东著)《作为找矿标志的围岩蚀变》(<美国> T.S. 罗佛林等著徐章曼译)《交代蚀变岩岩石学及其找矿意义》(胡受奚等著)《我国斑岩铜矿蚀变岩石结构、构造图册》岩石、矿物《岩石学简明教程》(第二版)(卫管一张长俊编)《岩石学实习指导》(徐耀鉴、徐汗南等主编)《矿石的构造和结构》(<苏联>A.T 别捷赫琴A.H.耿金A.A.菲利蒙诺娃T.H.沙德隆合著)《矿石学教程》(中国地大“十一五”规划教程)《矿石学基础》(第3版周乐光主编)《结晶学与矿物学基础》《矿物标本(上、下册)》(郭豫斌主编)《矿物岩石学》(姜尧发孙宝林等编著)《岩石与矿物》(全球500多种岩石与矿物)《矿物典》第三卷氧化物,氢氧化物(羟化物)矿物第一分册简单氧化物《矿物典>(第五类盐类矿物)第一分册砷、硒、碲、钒、钨、钼、铬《岩石岩性描述(201种)》《工业矿物与岩石》《成因矿物学概论(上册) 》:成因矿物学基本问题《结晶学矿物岩石学基础》《中国赏石大典》《系统矿物学_(上中下册)》《晶体光学与造岩矿物》《中外宝玉石:历史·典趣·鉴赏·贸易》其它《地壳运动整体观在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中的运用》(李四光学术思想的新探索)《地质及矿山地质学》(李志新著)《地质及矿山地质学》(罗明杨著)《地质矿产基础(上、下)》《地质学》(第四版徐九华谢玉玲李建平著)《地质学基础》(李亚美著)《地质学基础》(宋青春张振春编著)《非金属矿产地质学》(冯本智兰心俨周裕文编著)《非金属矿地质学基础》(候光仪徐家苾主编)《构造地质学》(武汉地质学院成都地质学院南京大学地质系河北地质学院合编)《构造地质学》(第二版徐开理朱志澄合编)《构造地质学》(谢仁海渠天祥钱光模编)《构造地质学纲要》(E。
中国地质构造学研究历史

地洼学说认为,在地壳演化史上,不只活动区可以转化为“稳定” 区,而“稳定”区也可转化为新的活动区。大陆地壳的发展过程, 并非如地槽—地台说认为的那样,直线地仅由地槽阶段发展到地 台阶段,而是多阶段、螺旋式的升进。通过活动区与“稳定”区 之间的互相转化递叠,按照“否定之否定”法则向前发展,这叫 “动、定转化递进律”。它的力源机制在于上地幔软流层的物质 运动,叫散聚交替光在研究中国和东亚 构造的基础上于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一种构造地质 学说。它主要是用力学的观点研究地质构造现象, 研究地壳各部分构造形变的分布及其发生、发展过 程,用来揭示不同构造形变间的内在联系。地质力 学注重构造体系的分析,特别是活动构造的活动规 律和动力来源,以及断层、褶皱等构造形迹形成的 力学机理的分析,也注重研究地应力和地质因素对 岩土工程的力学分析的影响,地质力学对矿产资源 的普查勘探、对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研究有积极 意义。
地质界传统的理论是大陆地壳大发展过程只有两个 阶段:先出现活动区—地槽区,后来变为“稳定” 区—地台区。1956年,陈国达在总结中外地质资料 的基础上提出,中生代中期以来地壳演化进入了新 阶段,经受断裂作用和拱曲作用后所形成的狭长形 或长圆形的凹地或凸起,其大地构造性质既非地台 区,也与地槽区有别,而是一种新型活动区,是大 陆地壳的第三构造单元。因它是地台区向活动区转 化的产物,故取名为活化区;又因其最主要的特征 是区内出现地洼盆地,故称地洼区。
地质力学既研究地壳运动产生的各种形变现象的规律,也 研究由地壳运动产生的物质的变化规律,以及两者的相互 联系。反映地壳运动的一切现象都是它考察研究的对象, 包括构造体系的规律、海洋运动的遗迹、岩浆活动的现象、 变质岩带的发生和矿产的形成等。
地质力学的研究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1、构造体系的深入调查研究; 2、全球大地构造体系的特点和分布规律,以及与各种构
5第4讲地洼说

★ 中生代以来为地洼演化阶段 以南北向的银昆轴线为界,发展成两大地洼 演化系统
东部:华夏型地洼区(激烈期在中生代)
西部:中亚型地洼区(激烈期在新生代)
★现阶段尚存在三大地槽区和三大地台区
建造和改造的总和。 ★ 构造区-构造单元的具体化,指处于同一地壳演化阶段
且大地构造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地区。
★ 构造反差强度-构造起伏的强度、密度与频度等。
★ 构造型相-构造的形式(褶皱、断裂等)与类型
(开阔型或紧闭型等)。
★ 构造区结构-构造区所具有的构造层数目。 ★ 地洼-地台阶段之后的地壳活动阶段。
g = 花岗岩;
d = 闪长岩
b = 基性岩(玄武岩)
晚期: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
五大连池第四纪玄武岩
五大连池玄武岩
气孔状玄武岩(海南岛)
海南三亚环岛公路旁:新生代基性岩脉群切割中生代花岗岩
七、地洼说对地壳演化规律的认识
★ 地壳演化在时间上不平衡,动“定”交替
G. P. D 的发展过程(陈国达,1985)
石炭系(地台构造层)强烈褶皱变形,形成平卧背斜
石炭纪煤系地层中的褶皱
★ 在地台盖层之上,形成了一套与地槽和地台建造不同的
陆相类磨拉石建造
粤东上白垩统红色建造-地洼沟造层:砾岩多,分选差,岩相变化大
粤北丹霞盆地的红色建造
★ 伴随着强烈的岩浆活动,出现了强烈而频繁的构造运动
结论:地台活化 问题:
g g g
K2bh
MI
西淋岗晚白垩世花岗岩体
g
据柱状节理的中生代流纹岩
花岗岩符号及年代表示方法
读懂“大地之子”

好了几种 ,记得有 “ 地洼学说之父 ” 、 “ 创地洼学说 ,树做人榜样 ”、 “ 大地 之 子 ” 。我 怕 说不 清楚 ,就 把它 写 在 A 纸上 ,与科 协另 外几 位 一起 到他 家 4 里 。他看 了之后 ,很快 就选 定了 “ 大地 之子 ”。当时 ,我们还再 三建议 他 ,是 不是还是用 “ 地洼 学说 之父” ,当之无 愧 呀 !但 最后 他 还是 坚 持用 “ 大地 之 子 ”。我本想请 一位大领导或大书法家 来写 ,但 他一再强调要我写 ,指着小纸
一
课 。尽管我 做了认真的准备 ,但 我十
说: “ 你去找何继善 副教 授 ,要他给你
’
3 1
封面 C… . …e . or v…
讲地洼学说 。”谭 主任 找到我 ,我给他
讲 了我 的体会 。他说 听 瞳了 ,写 了一篇 30 字 的文章 ,于18 年3 0 00 92 月2 日,在湖 南 日报发表 了。本来 我建议这篇文章 的 标题是 “ 摸到大象 鼻子的人 ”,陈老师 对此并没 有生气 ,只是问我为什么 ?我 说地球 的发展过程是如此复杂 ,不是一 个人 能将 它解 释清楚 的。不 同的学派 , 是从 不同的视角去认识它 。说摸 到了大 象鼻子 ,不是贬义 ,而是摸 到了十分重 要的部分 。陈老师 听了后笑 着同意了。 昨天与谭毅挺老师通 了电话 ,他 说找到 了这篇文章 ,但是 ,最后 主编换 了一个 标题 ,没有用 “ 到了大象鼻子的人” 摸 而是用 了 “ 为地质 学的发展做出贡献的 人——访世界著名 的地 质学家陈 国达教
2 1 , 4 总第0 8 0 0 2 6 期
‘读懂 “ 大地之子”
@文/ 继善 何
郴州新田岭白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郴州新田岭白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摘要:新田岭钨矿为一特大型矽卡岩型白钨矿床,矿山位于较平缓开阔的丹凤坪复式背斜的东翼,南北向次级褶皱构造发育;岩体为骑田岭岩体,出露于矿区南部,属印支期第一次岩浆活动的产物,呈岩基产出。
新田岭白钨矿床是一个以白钨矿为主,伴生有Mo、Bi、Ga等多种元素的矿床;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围岩蚀变等控矿因素的研究,分析矿床地质特征,进行找矿前景分析。
关键词:新田岭;白钨;矽卡岩;地质特征和找矿前景分析湖南新田岭钨业有限公司唐培、方芳、李俊斌0 引言新田岭钨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南西205°方向直距约18.5km处,属郴州市北湖区石盖塘镇管辖。
矿区地处南岭山系中段骑田岭北东侧中部的低山-丘陵地带,山地、丘陵地貌占全区面积77%以上。
地形地貌受岩性分布、地质构造及地表水切割等控制,变化较为复杂。
地势总趋势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东部灰岩分布区起伏较为平缓,具卡斯特地貌特征。
湖南省地质局408队于1981年12月提交了《湖南省郴县新田岭矿区钨矿详细普查地质报告》。
1 区域地质概况1.1 地层矿山地层自老而新有:石炭系下统岩关阶组下段(C1y1)灰岩和白云质灰岩,大塘阶石磴子段(C1d1)灰岩夹泥质条带灰岩、测水段(C1d2)石英砂岩夹黑色炭质页岩、梓门桥段(C1d3)白云岩;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C2+3)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灰岩及第四系(Q)残坡积物。
岩层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倾角20°~30°左右。
1.2 构造插图1新田岭矿区区域地质构造纲要矿山位于较平缓开阔的丹凤坪复式背斜的东翼,南北向次级褶皱构造发育;断层较发育,按展布方向可分为南北或近南北向、北东向、东西或近东西向及北西向等四组,其中以南北向为主,北东向次之。
矿山构造属复杂类型。
1.2.1褶皱区域褶皱主要有上天塘岭背斜、鹿岭上向斜和挂板山复式背斜等,新田岭钨矿区位于较平缓开阔的丹凤坪复式背斜的东翼,轴向NNE-SSW,地层主要为下石炭统石磴子段和测水段。
江浪穹窿里伍铜矿田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江浪穹窿里伍铜矿田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张伟【摘要】在扬子地台西缘众多铜多金属矿床中,里伍铜矿田是其中典型而又独特的一个。
通过对里伍铜矿田地质特征及其主要控矿因素的研究,总结其成矿规律认为,里伍铜矿田主要受控于地层、褶皱构造、韧性剪切-滑脱构造、劈理构造及围岩蚀变,原始矿源层(里伍岩群)经历早期的韧性剪切再叠加晚期的韧-脆性至脆性的拆离滑脱构造是寻找“里伍式”富铜矿的重要找矿方向。
%This paper deals with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main ore-control factors of the Liwu Cu orefield and believes that the orefield is controlled by stratigraphic horizon, structures such as fold, ductile shear- detachment and cleavage as well as wall rock alteration. Source bed (Liwu Rock Group) and ductile shear superimposed by late ductile-brittle to brittle detachment structure may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range of reconnaissance.【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6(036)004【总页数】4页(P590-593)【关键词】铜矿;江浪穹窿;控矿因素;找矿方向;里伍【作者】张伟【作者单位】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 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里伍铜矿田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魁多乡、烟袋乡,地理范围为东经101°38′25″~101°44′15″,北纬:28°26′15″~28°33′00″,是扬子地台西缘铜多金属矿床中的典型而又独特的一个。
成矿构造研究法在危机矿山找矿中的几个应用实例

卷(Volu m e)29,期(Numb er)1,总(S UM )104页(Pages)63~70,2005,2(Feb.,2005)大地构造与成矿学Geotecton ica etM eta ll o genia收稿日期:2004210208作者简介:陈广浩(1964-),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构造与成矿研究.Em a i :l chengh@gi g .ac .cn成矿构造研究法在危机矿山找矿中的几个应用实例陈广浩,苏 勇,张湘炳(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摘 要:综述了成矿构造研究方法的本质及在区域成矿学、成矿定位机制研究、成矿动力学等方面研究的进展,并以江西洋鸡山金矿、湖南沅陵沈家垭金矿和江西东乡铜矿的成矿与找矿预测为例,阐述了成矿构造研究方法所取得的新成果,从成矿构造学的角度,深刻理解成矿构造研究法在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预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成矿构造研究法;危机矿山预测;实例中图分类号:P 542;P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552(2005)0120063208活化构造理论的核心是提出了地壳演化过程中存在第三构造单元/地洼区0,即/活化区0,主要研究晚古生代末)中生代初以来地壳演化的规律。
陈国达先生在50年代末就把构造活动与成矿物质的运动结合在一起进行开展矿床学的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对不同大地构造阶段的成矿专属性进行了研究,提出/多因复成矿床0的成矿学理论,在矿床的成矿规律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
陈国达院士创立的/多因复成矿床0的成矿学理论,其主要的思想是地壳不同演化阶段的构造作用是矿床形成的主导因素,它研究了不同矿床形成过程中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沉积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球化学过程、深部地质作用等方面的关系以及矿床分布受到大地构造阶段控制等规律。
在近十年的成矿构造研究中,我们更多强调的是构造在成矿中的作用,也为我们在矿床基础理论研究及危机矿山深边部预测中提供了较好的思路。
陈国达的科学哲学思想与理论自主创新

陈国达的科学哲学思想与理论自主创新
伍小灿;霰春辉;田浩
【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卷),期】2007(31)2
【摘要】对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院士的科学哲学思想作了探讨,其主要内容有:历史动力法是复杂性哲学思想与地质科学思想相结合的产物;递进思想是辩证否定观在大地构造理论发展中的胜利;地洼学说的理论结构与发展纲领是与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不谋而合的.研究陈国达科学哲学思想对指导科学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总页数】7页(P257-263)
【作者】伍小灿;霰春辉;田浩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02;P541
【相关文献】
1.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达题词 [J],
2.科学方法的统领与建构--论陈国达科学方法 [J], 欧庭高
3.搞科学研究必须善用图书馆——访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教授 [J], 张大可
4.读陈国达教授著《怎样进行科学研究》 [J], 诸大建
5.要学习陈国达——我的科学生涯(一) [J], 叶大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引论第一节研究成矿构造的意义成矿构造指的是与矿床形成及改造有关的构造。
详细地说,就是直接间接控制或影响着一个含矿区内的内生或外生矿床的发生原因,物质来源,形成环境及条件(对于外生矿床还包括古地理及古地质环境),发生和发展过程,在时间上的出现规律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赋存部位,形态和产状,一直形成以后的变形改造及保存情况,还有把先成矿床富化,形成新的、更有工业意义的矿床等方面的大、中、小各级地质构造。
从这个角度的要求来研究地质构造,叫做成矿构造学。
毛主席教导我们:“人类总得不断的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
”我们研究地质构造,其目的是通过总结生产实践经验,了解地壳各个地段大中小各级构造的特点,以为找矿勘探及成矿预测、各种工程水利建设、地震预报和预防等方面服务,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贡献。
成矿构造学就是以找矿勘探为重点,应用构造地质学原理,研究大中小各级构造对于矿产形成及其出现时间、存在空间的关系,来直接为生产服务的一门科学。
形成并存在于地壳中的各种矿产,明显的受着地质构造的控制。
这种控制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对矿床形成的控制;第二是对矿床产状的控制。
成矿构造学对于这两个方面构造控制的研究都包括在内。
就中小区域来说,它的研究任务和作用,在于阐明所论地区内控制成矿作用和矿产时空分布规律以及矿床产状的构造因素(此外还要参考有关的其他空旷因素,祥见本章第二节),以找矿勘探、预测和寻找隐伏矿体,以及解决矿山地质等问题的依据。
而就达区域来说,成矿构造学的研究范围则比较广些,所涉及的问题也较多些。
因为在构造特点不同的地区,其矿产特点多不同。
例如,在松辽、陕北、四川中部地区,以石油、煤等沉积矿床为特色,它们的产状受着一种特点(表现在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建造、构造型相等方面)的大地构造所控制;而在中国东部其它大部分地区,除有丰富的沉积矿床如石油、煤、铁等广泛分布外,还有大量的内生矿床,它们受着另一种特点的大地构造所控制。
其次,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时代,由于成矿作用不同,其成矿特点也有所差异。
比如,同时中国东南部地区,晚古生代时,以沉积矿床如煤、铝土矿、铁等分布广范围特色,而在中新生代期间,则除了造成石油、煤等重要沉积矿床外,还出现了大量酸性、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钨、锡、铋、钼、铁、铜、铅、锌等内生矿床〖1959,陈;1960,陈〗。
因此,在相邻的几个不同地段,或者在同一地段的不同时期,可以存在着不同特色的矿产,受不同特点的构造所控制。
为了解决这类生产问题,为预测矿产,寻找远景地区,提供战略后备基地,以至在较小范围内找矿勘探、远景评价提供依据,就有必要在更广范围、更多方面总结我国的生产实践经验,出阐明成矿的构造因素以外,还要配合其他控矿因素(见本章第二节)的研究,找出它们同矿产时空分布规律的关系。
成矿构造学作为一门科学提出来,还很年轻,有许多问题上未能解决,对有些问题的认识尚很肤浅,但正在发展中。
毛主席教导我们:“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11日。
建1956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转引自1966年10月29日《解放军报》)。
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够在较短时期内,使这门科学得到较快的发展。
第二节成矿构造与含矿区构造一、地质构造与成矿的关系控制成矿的地质因素颇多,就其主要的来说有三种,即岩浆因素、构造因素和岩性因素(围岩或含矿地层)这三者中,根据毛主席所阐明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原理,对于内生矿床来说,以岩浆因素为最重要;它是矿液的来源和成矿物质基础(所成岩石就是矿源石),是内因和根据,因而当然也是内生成矿地质因素中的主要矛盾,研究内生成矿规律时必须把它放在首位。
但与此同时,也要兼顾其他二者,特别是构造控制因素,将三者互相配合,才可求得问题较为圆满的解决,因为构造因素是内生矿床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举例来说,热也矿床的形成,除含矿溶液本身以外,首先需要的是含矿溶液从来源地点到达沉淀地点的通道,这就有赖于适当的“导矿构造”。
其次,矿液的沉淀,固然决定于温度、压力和矿液的浓度等物理、化学条件,但沉淀的位置,则有赖于一定种类的构造裂隙给他们以有利的空间,这就是“容矿构造”。
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矿体的规模大小、矿石质量的优劣,决定于容矿构造因素的优劣。
再次,这些构造所在的围岩,其岩性在成矿作用过程中,也起一定作用。
此外,作为矿液来源的岩浆活动,又往往与构造运动,特别是中级构造如褶皱及断裂作用(还有节理、劈理),具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构造对于内生矿床的形成,实际上起着直接、间接的双重控制作用。
再就广义的地质构造来说,岩浆活动又是大地构造特点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围岩的性质也是有作为大地构造的一个表成部分的沉积建造所决定的。
对于外生矿床(尤其是沉积矿床)来说,以含矿地层的岩性控制因素最为重要。
但含矿地层是由一定的沉积建造所组成的,而后者则是受一定的大地构造类型的沉积环境(地貌、气候、地质)和沉积盆地的构造成因所控制。
其次,有些沉积物中的成矿物质之所以能够富集形成矿床,或者有些先成的沉积矿床之所以能够通过改造、变质、加富而形成新的矿床,是(或部分的是)起因于构造作用的影响。
至于外生矿床因受构造变动(褶皱或断层)影响,是矿层折叠或断移推叠在一起,又或使其中矿质朝某一方向运移、流动,以至在某些部位集中(如油气),或者加厚(如煤、盐),从而形成巨大的矿藏或矿体,则更是常见的现象。
此外,沉积矿床的物质来源,又是部分的直接、间接同作为大地构造一个方面表现得先成岩浆产物有关。
因此,研究外生矿床,也要把集中因素结合起来,全面考虑。
由上可见,构造因素,特别是大地构造,对于矿床的形成具有密切的关系。
二、成矿构造及其分级控制成矿的构造因素,也就是上述成矿构造,包括许多性质和类型的构造。
按照规模的大小,他们可以归纳为大、中、小三级。
大型的构造因素是构造区和构造系,中型的是褶皱和断层(也称断裂),小型的则是节理和劈理。
此外还有火成岩构造。
其中,构造区(即通常所称的大地构造)由于其内容广泛,包括这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建造及构造型等多方面的成矿作用,因而既是对矿床形成的物质来源、历史背景、当时区域环境、产生条件及发育过程等方面,同时又是对它们的产出状态、改造情况,以及在时间上的出现规律和在大范围内的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综合的构造控制因素。
至于中型构造和小型构造,以及火成岩构造,则是对矿床形成位置和产状,以及在小范围内分布规律的直接的构造控制因素。
因此,习惯上,狭义的控矿构造就是仅指这些构造。
就各种构造因素之间的关系来说,不论研究任何一级的成矿构造,都需要结合其他等级的成矿构造来进行。
研究达构造(特别是构造区),必须把中心、小构造作为一方面的入手点,据以分析其构造型相特征,作为基础之一,结合其他方面,如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及变质建造来进行(详见第七章)。
反过来,研究中、小构造,又必须与大构造联系起来,并以后者为启示,才能深刻了解它们的意义。
三、含矿区构造及分级含矿区是指其中广泛分布有同一类型(往往在成矿时代上、构造特点等各方面有联系)的成矿现象的某些地段。
究其范围来说,它们通常可划分为大、中、小三级;每一级中又可细分为大小若干个级次。
每级含矿区里面的含矿构造,叫做含矿区构造。
由于含矿区可因范围不同分为大小各级,因而含矿区构造也可分为大小若干级,以相对应,如下列。
关于含矿区及其构造的级别,现有分法很不一致。
对于内生矿床和外生矿床来说,也有所不同。
又即使同是内生矿床或外生矿床,对于不同矿种,由于具体要求和习惯不同,其分级和名称亦有差异(例如煤的含矿区域划分,即另有自己的一套系统)。
下面只就我国习惯采用的一般内生矿床方面划分方法中的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以为例子(由以小到大为序);其余不一一列举。
现把它们分述如下:(一)小含矿区构造1、矿柱构造矿柱是矿体中工业矿石的厚度比其他部分特大或者质量比其他部分高(品味特富)的地段,也称富矿段后富矿包。
形态可为柱状、透镜体状、囊状、巢状等。
矿柱构造的研究,是弄清矿柱的成因、构造控制(以及围岩因素)特点和细节、本矿柱与别个矿柱之间的构造关系等,以为预测新的矿柱,或追索本矿柱的未知地段(矿柱的隐伏部分)的依据。
2、矿体构造矿体是矿床中工业矿石分布地段。
它可分为矿脉系、矿层群、矿囊、网状矿脉等。
研究矿体构造的任务是探究:(1)矿体的构造控制特点、本矿体与同一矿床里面其他矿体之间的构造关系等,以为预测未知矿体的预测依据;(2)矿体中各个矿柱的分布规律,以及那些决定各个矿柱位置与形态的构造细节,据以预测新的矿柱,追索本矿体的隐伏地段,为勘探设计和开采设计提供关于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展布和构造特点的依据。
3、矿床构造矿床有一个或多个同一成因类型(例如热液成因)或形态类型(例如脉状)的矿体所组成。
如果是脉状矿体,通常所称的一个“脉组”,即相当于一个矿床,如广西桃花矿田中的各个金矿脉组,即是其例。
矿床有时也可由二种以上不同成因类型或形态类型的矿体所组成。
例如在一个矿床里面,有一部分矿体为热液充填型,另一部分为热液交代型;或者是一部分矿体为矿脉,另一部分则为矿株。
这叫做“混合矿床构造”。
研究矿床构造的任务,主要是:(1)阐明矿床的成矿发展史,矿产形成条件及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本矿床和同一矿区内其他矿床在构造上的关系,以为预测未知矿床,提供勘探后备基地的依据;(2)研究矿床中各个矿体的分布规律,以及决定矿体的形成时代、所处位置和形态的构造因素,据以预测和探寻新的矿体,使老矿床的已知范围加大加深。
4、矿区构造【矿区在有些分级系统中被列为居于矿田之上的中级含矿区。
这里按照我国的习惯用法。
】一个矿区内通常包括许多个在时代、成因、构造特点、类型方面有共性的矿床和矿化点。
研究矿区构造,其主要任务就是:(1)研究矿区内的成矿构造发展史,以及矿产的形成条件,时、空规律;它与同一矿田内的其他矿区的构造关系,以为找寻未知矿区,预测找矿远景地区,提供勘探后备基地的依据;(2)对同一矿区内各个矿床(或矿点)的时间上出现规律和空间上分布规律,它们的成因和产状等于构造的关系,进行分析,据以预测和找寻新的矿床,扩大老的矿区。
5、矿田构造矿田是由一个或者多个在构造上有联系的矿区所组成。
研究矿田构造的任务是:(1)弄清矿田内的成矿构造发展史,以及矿产形成的条件,时、空规律;它和同一矿区(或构造成矿带)内其他矿田在构造上的关系,以为找寻未知矿田,预测找矿远景地区,提供勘探后备基地的依据;(2)对其中各个矿区在时间上的出现规律和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怎样收构造作用的控制,进行研究,据以预测和找寻新的矿区,扩大老矿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