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恺 韩美林艺术馆调研
崔恺设计思想及设计手法

崔恺设计思想及设计手法崔恺的建筑观:1.建筑之于我是一种审美。
图形之美、空间之美、造型之美、技术之美、材料之美,沉醉其中。
2.建筑之于我是一种文化。
史学之远、哲学之深、文学之妙、及至生活万象,涵括其中。
3.建筑之于我是一种交流。
管理者、投资者、建造者、使用者汇集一处,共识共勉,成就其中。
4.建筑之于我是一种使命。
职业道义、社会责任、企业形象、人之品格,尽显其中。
5.建筑之于我是一种旅程。
长路漫漫、始于足下、脚踏实地、潜心求索,乐在其中。
第一次知道43岁的崔恺大师时是大三,起源于图书馆的一本小小的《德胜尚城》,几个看似简单又特别有味道的办公楼,现代气息中又透着淡淡的中国风,雅致的配色和灵活的空间让我牢牢的记住它的设计者——崔恺。
后来假期去了北京,特意去看了这个小小的“城”。
德胜尚城位于德胜门箭楼的西北方向,距德胜门箭楼仅二百米。
它的地理位置使历史与今天近在咫尺。
由于环境条件特殊,需要思考对传统城市文脉的尊重,崔恺特意将它谦虚的处理在城市背景里,但它细致的设计让它在和谐的背景下显的与众不同。
傍晚的金色阳光洒在灰灰的墙上,让人想与这座“城”亲近起来。
上了一层高的宽宽的台阶就来到了它的主轴线——街。
崔恺巧妙的运用老北京对于胡同的记忆在设计时将地上部分分成七栋独立的单体建筑,而每一栋面积都不一样,能够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它们由一条斜街将他们串起,楼与楼之间形成新的胡同空间,崔恺还将原来胡同的名字都保留下来刻在石碑上。
每栋楼都有自己的庭院,保留下来的古槐、旧砖瓦墙和小四合院等建筑元素在这里自由的生长,传达了北京地方文化,保留了城市原有的记忆。
夕阳下的德胜尚城德胜尚城新旧建筑从德胜尚城就能看出崔恺大师对于本土建筑创作的设计思想,他认为一个建建筑必须要有一个能点题的灵魂,所以他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考虑:在建筑中的某些部分用某种形式或元素来呼应原来城市的文化、对传统的生活方式,一些提示性的设计会比较容易与人们的现代的生活相融合,又使建筑能包含人们对本土文化的思考与感情。
探寻北京城建筑的传统与现代

探寻北京城建筑的传统与现代摘要:北京在历史上曾为五代都城,在从辽朝起的8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我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
时代迁变,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开始与外来建筑文化碰撞、融合,在保留着中国古老建筑风韵的同时,也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充分吸取着国外建筑师的优秀理念、技术和工艺。
从环境设计的角度考察北京不同时期的风格建筑,并以韩美林艺术馆为例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
关键词:北京建筑;传统;现代;韩美林美术馆1北京的传统建筑文化胡同是最具北京特色的民居之一,最早起源于元朝,“胡同”一词在蒙古语中是“小街巷”的意思。
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罗棋布,数目达到7000余条,每条都有一段掌故传说。
经调查,北京最古老的胡同是三庙街,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最长的胡同就是东西交民巷,全长6.5里;最短的胡同,长不过十几米;最窄的胡同要数前门大栅栏地区的钱市胡同,宽仅0.7米;四合院就是东南西北四面建房,合围出一个院子,院子的外墙又组成了胡同的边墙。
四合院里宁静、封闭,是老北京的传统民居。
散落在市区的名人故居和王府一般都是比较正宗的四合院,如前海西街的恭王府。
近年来北京的高楼大厦越建越多,四合院已经不多见了,现在只有在二环路里还有两片较完整的四合院区。
北京中轴线是指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
梁思成先生曾经说:“北京的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北京城池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代王朝明和清的都城城防建筑的总称,由宫城、皇城、内城、外城组成,包括城墙、城门、瓮城、角楼、敌台、护城河等多道设施,曾经是中国存世最完整的古代城市防御体系。
北京的宗教寺庙遍布京城,现存著名的有:佛教的法源寺、潭柘寺、戒台寺、云居寺、八大处等。
道教的白云观等。
伊斯兰教的北京牛街礼拜寺等。
藏传佛教(喇嘛教)的雍和宫等,天主教西什库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等。
银川韩美林艺术馆

银川韩美林艺术馆张华【期刊名称】《建筑技艺》【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6页(P50-55)【作者】张华【作者单位】三磊设计【正文语种】中文21年前,我第一次来到贺兰山,面对那么多古岩画,突然感觉,我走了半辈子,直到50多岁才找到艺术的家。
自银川西行30km是层峦叠嶂的贺兰山脉,巍峨的山体绵延250km,东麓山口沟谷两侧岩层褶皱,怪石嶙峋。
追溯到石器时代,古人以研磨、凿刻的方法在岩石间留下印记,以古拙、苍劲和概括的笔触描述着人、动物、狩猎、祭祀和神明的形象,这些岩画给予人们心灵强烈的冲击和震撼,从而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
穿越五千年的历史文脉和艺术基因,它与当代艺术家韩美林之间存在着一条奇妙的连线,正如他所言:“岩画创作使我的艺术发生了一个转变,没有这些丰富的文化宝藏,绝对没有韩美林。
”2010年,怀着对贺兰山的深厚情谊与感恩之心,韩美林先生将几十年来创作的千余件艺术精品捐赠给银川市人民政府。
为了收藏、陈列这些珍贵的艺术作品,银川市政府决定在贺兰山岩画遗址景区内兴建一座艺术馆,希望以当代艺术的形式对贺兰山岩画进行新的诠释,展现远古文明与现代艺术的传承延续。
由此,银川韩美林艺术馆于焉而生。
贺兰山岩画作为中华文明的代表定格在苍劲的岩壁上,韩美林的艺术连接着这一源头,并使之发扬光大。
作为建筑设计团队,我们可以感受到远古灵魂和现代精神的交织演变,而该项目从选址、设计到建造都体现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精神。
面对层峦叠嶂的贺兰山,建筑应该以何种姿态介入到这片雄壮而原始的自然环境之中,并最终塑造出一个专属于这片土地且具有意义的空间场所,是三磊设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古老的岩画激发了韩美林先生的艺术灵感,亦给予设计团队最大的启示。
我们希望这座艺术馆像古老的岩画一般,既能表达人类的智慧,又与大自然有机结合。
设计以一座地景般的建筑在天、地、山、人之间达成精神的连接,与巍峨的山体相比,建筑以恰当的尺度、体量和线条表达出人的力量,并以当地天然石料为主材,结合清水混凝土构建抽象而概括的雕塑般体块。
贺兰山下的在地营造——银川韩美林艺术馆

贺兰山下的在地营造——银川韩美林艺术馆惠珂璟;刘晓晖【摘要】在建筑全球化的趋势下,建筑师对于地域性的探索与实践尤为珍贵.文章以银川韩美林艺术馆为例,从历史文化传承、建筑空间营造与造型特征、地域性建筑的建筑技术为切入点,具体阐述了银川韩美林艺术馆在设计构思过程中如何与当地气候、环境、地形以及周边建筑相融合,探讨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和本土建筑创作的策略,对在地营造进行思考和总结.【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7(000)010【总页数】2页(P74-75)【关键词】自然;在地营造;艺术馆;建筑形态【作者】惠珂璟;刘晓晖【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正文语种】中文前言:“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1]面对现代建筑的趋同,如何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成为建筑师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地营造,则包含建筑与地域条件的关系以及空间中的社会关系,对当地气候、环境的回应,对资源、材料的利用,亦隐含建筑师对人文历史的思考。
银川韩美林艺术馆则在在地营造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
1 概况银川韩美林艺术馆位于宁夏省银川贺兰山岩画遗址景区, 距市区56km,基地旁就是距今几千年古老而神奇的贺兰山岩画群。
“21年前,我第一次来到贺兰山,面对那么多古岩画,突然感觉,我走了半辈子,直到50多岁才找到艺术的家。
”[2]艺术家韩美林先生如是说。
他先后七次来到这里观摩岩画艺术,汲取创作灵感,希望这座艺术馆像岩画遗迹一般,既表达人类的智慧,又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藉此,形成人与艺术的共鸣,建筑与自然的共生。
贺兰山下人文及自然景观众多,基地西北侧为西夏遗址,东侧为银川世界岩画馆,北侧分布庙宇和祭祀坛。
珍贵的西夏文化遗址、塞上水乡景色、以及民俗风情在此融为一体。
如何将艺术通过远古与现代的时空对话得以继承与延续,是设计定位的关健。
2 历史文脉传承:从“原住”到“原筑”2.1 选址图1 地形分布图(图片来源:在三磊设计提供图纸上再绘)面对巍巍贺兰山,建筑应以何种姿态介入到这片雄壮而原始的自然环境之中,如何塑造出一个专属于这片土地的空间场所,成为设计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崔恺

崔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注册建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建筑师协会副理事,全国高等学校建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1984.10 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1984—1985 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建筑师1985—1987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建筑师1987—1989 香港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建筑师1989—1996 建设部建筑设计院高级建筑师副总建筑师1997—2000 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总建筑师2000—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国家工程设计大师获奖:1997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998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9 “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 “国家百、千、万人工程”人选2000 “国家设计大师”2003 “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作品:主持:全程负责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直至现场服务。
主创:主要负责方案设计阶段。
指导:负责方案设计和工程指导。
1982 建筑师之家主创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一等奖1987-1991 阿房宫凯悦酒店主创陕西西安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1989-1992 蛇口明华船员基地主创广东深圳深圳市优秀设计一等奖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1991-1994 丰泽园饭店主持北京宣武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国家第七届优秀工程设计铜质奖全国中青年“建筑师杯”优秀设计奖1995-1997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办公楼主持北京海淀国家第九届优秀工程设计铜奖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第三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优秀奖北京市“九十年代十大建筑”1995-1997 威海中信金融大厦主持山东威海建设部优秀设计三等奖1996-2000 现代城高层公寓主持北京朝阳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北京市第十届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1998-1999 外研社二期工程(印刷厂改造) 主持北京海淀1999-2001 天一家园住宅社区主持浙江宁波2000-2001 北京外国语大学逸夫教学楼主持北京海淀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国家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银奖2000-2002 水关长城三号别墅主持北京延庆威尼斯双年展建筑艺术推动奖法国蓬皮杜艺术收藏2000-2002 清华科技创新中心主持北京海淀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北京市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建筑设计) 一等奖国家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铜奖2000-2003 富凯大厦主持北京西城中国建筑学会第三届建筑创作奖优秀奖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首届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三等奖国家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银奖北京市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建筑设计) 一等奖2000-2003 康堡花园主持北京朝阳北京市第十二届优秀工程设计(居住区规划及居住建筑)三等奖2001-2002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办公楼主持北京海淀北京市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建筑设计) 一等奖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中国建筑学会第三届建筑创作奖佳作奖2001-2004 外研社大兴国际会议中心主持北京大兴中国建筑学会第三届建筑创作奖佳作奖2001-2004 福建龙岩学院主教学楼主持福建龙岩2001-2005 首都博物馆主持北京西城2002-2003 成都东方明珠花园指导成都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北京市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住宅设计) 二等奖国家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银奖2002-2003 北京雅昌彩印天竺厂房综合楼主持北京顺义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北京市第十二届优秀工程设计(公共建筑)二等奖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佳作奖2002-2004 广东东莞松山湖商务办公小区主持广东东莞2002-2004 西安紫薇山庄度假村及别墅区主持陕西西安2005年威海第二届人居建筑设计大奖赛铜奖2002-2004 北京蓝堡国际公寓主创北京朝阳北京市第十二届优秀工程设计(居住区规划及居住建筑)二等奖2002-2004 民航总局办公楼改造主持北京东城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北京市第十二届优秀工程设计(公共建筑)二等奖2002-2004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方案、初步设计) 主持浙江杭州2002-2004 大连软件园八号和九号办公楼主持辽宁大连北京市第十二届优秀工程设计(公共建筑)三等奖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佳作奖2002-2004 华融大厦主创广东深圳2002-2004 唐山会展中心主创河北唐山2002-2004 福建广电中心主持福建2002-2005 安徽出版大厦主持安徽合肥2002-2005 北京德胜尚城办公小区(德胜科技大厦) 主持北京西城第十届首都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汇报展方案奖(公共建筑) 优秀奖第四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佳作奖2003-2005 大连软件园十号和十一号办公楼主持辽宁大连2003-2005 大连软件园软件工程师公寓主持辽宁大连2003-2005 秦安大地湾遗址博物馆主持甘肃天水2003-2005 敦煌市博物馆主持甘肃敦煌2003-2005 北京市数字信息出版社主持北京东城第十届首都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汇报展方案奖(公共建筑)优秀奖、十佳方案奖2004-2005 南京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主持江苏南京第三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优秀奖2004-2005 辽宁五女山遗址博物馆主持辽宁桓仁2004-2005 海银博物馆主持北京密云2004-2005 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主持山东淄博2004-2006 拉萨火车站主持西藏拉萨2004-2006 中国驻南非大使馆主持南非比勒陀尼亚2004-2006 中国驻南非开普顿领事馆主持南非开普顿2004-2006 山东德州行政中心主持山东德州2004-2006 宁波国际办公楼主持浙江宁波2004-2007 山东广电中心主持山东济南2005-2006 韩美林艺术馆主持北京通州2005-2006 中纪委谷泉会议中心主持北京平谷2005-2006 天津博学院图书馆主持天津2005-2006 西昌文化艺术中心及火把广场主持西昌凉山2006年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人居经典建筑金奖2005-2006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农生组团主持浙江2005-2006 天津塘沽图书馆主持天津2005-2006 天津海河新天地项目C-1区主持天津2005-2006 天津大沽口炮台博物馆主创天津2005-2007 北京外国语大学体育馆主持北京2005-2007 北京人民大学图书馆主持北京2003-2004 湖南株洲体育中心主持湖南株洲北京国典综合楼主创北京第十二届首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案汇报展方案奖(公共建筑)优秀奖研究:2005 唐山市商业中心区城市空间整治研究2005-2006 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园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
杂志社参观美术馆新闻稿

杂志社参观美术馆新闻稿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本次展览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美术馆空间展示与网络云导览同时进行,展览在控制人数的前提下分批次设置参观专场,分别邀请中国文联、中国摄协和来自北京、河南等地的领导、嘉宾及摄影界同行、媒体记者和各界朋友前来参观。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前光,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柳军,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郑州市文广旅局副局长宁凤丽,郑州美术馆馆长罗鸣,中国摄协理论研究处处长陈瑾,《中国摄影》杂志主编徐艳娟,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高扬,理论评论家陈晓琦,设计师樊响以及本次展览的艺术家李英杰和夫人汪冬丽共同出席了展览的开幕。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为本次展览题词,《南方周末》图片总监、摄影评论家李楠为本次展览做线上导览。
本次展览的学术支持为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理论委员会,展览由《中国摄影》杂志社展览部主任马勇策展。
本次中国美术馆4号展厅展出的《太极三部曲·河洛象》包括了李英杰近六年来创作的三个系列共30余幅摄影作品。
李英杰生长在黄河与洛河交汇的地方,这里被称之为河洛地区。
上古时此地先民曾创出关乎宇宙天象神奇符号的河图洛书,因此这里被誉为河洛文化之滥觞,中华文明之源头。
受河图洛书的启示,李英杰将摄影图像中的黑白、动静、虚实,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地、人”的精神相结合,循传统文化之道,借科学为佐证,沿着古人的足迹,追寻着传统精神对天地自然、星空宇宙探索的当代轨迹。
他的创作过程既是一次艺术精神的探索之旅,也是一次文化溯源的寻根之旅。
通过摄影,李英杰在现实场景中构建出了一个视觉化的宇宙概念,唤起并印证着心中潜藏的宇宙图景,以此反观那个凝聚着古人智慧的“河洛之象”。
同时,当前正值第十一届文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本次展览也是摄影家李英杰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时代精神的献礼和致敬。
在首场观展中,李英杰为嘉宾进行了现场导览。
博宝艺术家韩美林简介

博宝艺术家韩美林简介韩美林1937年4月7日生于山东济南,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第三、四届理事。
设计有《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航标》、《中华海外联谊会会标》等。
邮票设计有癸亥年《猪》、《熊猫》等。
动画片设计《狐狸打猎人》获南斯拉夫电影节最佳美术奖。
城市大型雕塑有《金马骄嘶》、《腾飞》、《迎风长啸》、《鹰》、《天下第一牛》、《盖世金牛》、《骏马腾飞》、《五龙钟塔》、《祥瑞辐辏》等。
出版有《绘画基础知识》、《山花烂漫》、《纳天为画》、《造化在极》、《百智阁》、《美林画集》、《韩美林艺术作品集》等。
工作经历:1936年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41年—1948年济南市正宗救济会贫民学校第二实验小学1949年—1950年参军——济南四里山的“烈士纪念建塔委员会”1950年—1952年参加三野二十四军济南市话剧团1953年—1955年济南市南城根小学教师1955年—1960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生1960年—1963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助教1963年—1964年安徽轻工业厅工艺美术研究室1964年—1978年“四清运动”,下放到淮南陶瓷厂劳动1978年—1985年任安徽省文联画院副院长1985年至今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专业作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艺术家1989年至今中国美术家协会韩美林工作室社会职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体操队艺术顾问中国民间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美中文化交流促进会(美)副主席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书画委员会会长中国慈善总会常务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委员世界艺术家协会(美)艺术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人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田汉基金会副理事长国际关爱基金会名誉会长、公益事业:1994应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邀请访日应印度外交部邀请到印度文化交流访问1997捐赠建立延安一里坡韩美林希望小学1997德国成立韩美林艺术基金会1997艺术大蓬车赴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江苏、浙江七省、二十余个县市,深入农村、工厂采风,共制作2000余件作品1998从政协渠道向国家捐赠水灾款10万元2000赠送日本真岗市雕塑《榉》,高8米,青铜铸造2001与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共办第一届“姐妹节”2001至今每年资助国家女子拳击队2002与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共办第二届“姐妹节”2002艺术大蓬车开赴西藏至阿里地区采风2002国际美术双年展期间世界各国100余位艺术家来工作室参观、交流,联欢2003向湖南市政府捐赠衡阳大火烈士纪念雕塑2003率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陶艺家代表团赴日本进行陶艺交流2003再次捐款改善延安一里坡韩美林希望小学教学条件2003向深圳南山区捐赠抗“非典”雕塑2003向全国政协捐赠“非典”纪念徽章10万人,小型抗“非典”雕塑6万个,大型抗“非典”纪念雕塑3个2003捐资出版《画界》杂志2004捐资出版《中国陶艺家》杂志2004应国际奥组委邀请,参加雅典奥运会2004邀请延安韩美林希望小学学生来京2004在北京潞河中学设立韩美林奖学金2004向甘肃八道泉捐款建立韩美林希望小学2004每年支持中国陶瓷艺术委员会2005日本真冈市成立韩美林基金会2005捐资召开全国陶瓷艺术工作会议2005巨幅字画捐赠济南“齐鲁之光”慈善活动2006向云南省建水县临安镇萝卜甸村建立韩美林希望小学2007为纪念日本真冈市建市50周年,赠送雕塑《青春》一尊获奖情况:19836幅作品入选联合国发行之圣诞卡1997散文《人生美好》获全国散文大赛“韩愈杯”二等奖1997日本真岗市授予荣誉市民1998散文《换个活法》获全国散文大赛“韩愈杯”一等奖2003荣获世界艺术家协会(美)世界艺术贡献奖2003荣获日本真岗市特别荣誉市民称号2004获世界艺术家协会(美)颁发的世界艺术大师奖2004散文《挚爱》在首届“孟郊奖.慈母心游子情”全球华语散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04获美国总统布什颁发的总统教育奖2005艺术画册《美林》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2005获中国十大“财智”人物奖2006获中国十大“魅力”英才奖2006大中国杰出设计最高荣誉大奖2007荣获美国蒙市荣誉市民奖2007荣获华籍民选官员协会艺术成就奖2007荣获世界华人领袖年会“世界华人贡献奖”展览情况:1979北京个展(200件)香港个展1980美国纽约、波士顿等21城市个展(圣地亚哥市赠“金钥匙”一把)(纽约曼哈顿区宣布1980年10月1日为“韩美林日)1986新加坡个展1988北京个展(1600件)1989台北皇冠艺文中心个展17国巡回个展1990台北皇冠艺文中心个展1991加拿大多伦多个展1993台湾个展马来西亚个展北京个展(1600件)1994印度个展1995广州个展1999北京个展(2000件)深圳个展2000香港龙雕展2001北京个展(3000件)2003雕塑《母与子》参加国际雕塑双年展200310余件雕塑作品参加中国雕塑精品展2004中华世纪坛举办猴年作品展艺术馆:1999北京韩美林艺术陈列室落成2003杭州韩美林艺术馆签约2004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土地签约2005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奠基2005杭州韩美林艺术馆开馆2006杭州《天书楼》落成2007北京韩美林艺术馆开馆暨韩美林第六次北京个展(5000件)2008年6月25日韩美林艺术馆在北京通州落成并开放作品: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韩美林先生早在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之前,已经发表过有影响力的作品(包过散文)。
韩美林艺术作品形与神的价值体现

韩美林艺术作品形与神的价值体现作者:纪益波来源:《艺术评鉴》2020年第11期摘要:韩美林是我国美术界知名的文艺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福娃作品的创作者,同时在设计、工艺、书法、绘画、雕塑等领域都有较高的造诣。
统揽韩美林先生的艺术作品,能够发现他的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拥有浓郁的个性风格与民族特色,外形洒脱飘逸、形神兼备,蕴含着率真自然及对生命美好的热爱与追求,能给人们以精神的陶冶与审美的体验。
关键词:韩美林艺术作品形与神价值体现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8-3359(2020)11-0151-04韩美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术家、文艺家、艺术家,在设计、工艺、书法、绘画及雕塑等领域造诣颇深。
他高产、勤奋,所创作的美术作品超过万件。
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拥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
一、韩美林先生的艺术成就与人生经历在雕塑领域,他结合古今中外的艺术理念及创作技法,创作出著名的大连《群虎》、亚特兰大《五龙钟塔》、深圳《盖世金牛》等作品。
在美术绘画层面,韩美林先生则以动物和人作为绘画主体,在政协礼堂、人大会堂中均悬挂有他绘制的国画作品。
在1983年中旬,韩美林先生所绘制的六幅作品先后入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制作的圣诞图册,在2008年底,韩美林先生的作品更成为海峡两岸关系的印证——陈云林向马英九赠送的《骏马图》便是韩美林先生的力作。
在书法层面,韩美林先生最重要的作品是近期出版的《天书》,从古陶文字、甲骨文、金文中收集数以万计难以考证的文字,并再重新书写与揣摩分析这些文字时,赋予了文字全新的思想内涵与审美趣味。
而在工艺层面,先生对钧瓷有浓厚的情感,成立了“钧瓷研究室”,在传统理论研究的前提下,对钧瓷做出了创新性研究与实践,让钧瓷重新迸发出璀璨的文化光芒。
在设计领域,韩美林先生的设计理念独树一帜,其创作的《熊猫邮票》《生肖邮票》是我国邮票领域中的邮票珍品;而他为国际航空设计的标志,则是翱翔在蔚蓝天空上的艺术珍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2004 竣工2008 用地面积:10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8976平方米 主持建筑师:崔恺 合作建筑师:吴斌、王可尧、李 力、施超、陈耀光
设计位于通州区的梨园公园内,轻轨可达门口,设计意图 是保持公园的完整性和开放度,又希望成为轻轨线上的一 道有表情的风景,入口空间亦隐亦幽,下沉庭院对视觉开 放而对行为限制,展厅空间的尺度和比例的变化意在加强 内在的张力和节奏感,一片空灵、围合的水庭下露出片片 青瓦,透出对逝去时代的深邃记忆,清水混凝土上的木质 纹透漏了手工制作的粗犷,金属窗栅和桥栏的红色表达了 对边上仿古戏台的尊重,从空中看的话希望有人可以发现 这枚小小的石印。
室内三层坡道
入口坡道
廊桥
下沉庭院
· 现阶段应该重点加强建筑与场地和环境、城市肌理关系的练习。 · 解决功能布局和流线是基础。 · 丰富的室内、室外空间决定品质。 · 应当具有一定的标志性,建筑性格特点明确。 · 应当注重从本土文化挖掘素材和灵感,但是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层面上。
室内的风格和样式
部分图片来源《本土设计》
一层室内透视ຫໍສະໝຸດ 二层室内透视三层室内透视
坡道剖面图
剖面图来源《本土设计》
室外下沉庭院
室内三层坡道
入口坡道
工作室货运坡道
入口剖面图
剖面图来源《2009中建工作品选》
工作区
商业区
9
2
1
展览区
1 1 1
1 1 3 4
生活区
6
5
7
8
蓝色为展览区 红色为工作区
黄色为商业区 绿色为生活区
1、展厅 2、纪念品商店 3、门厅 4、客厅 5、起居室 6、餐厅 7、书房 8、卧室 9、工作室
艺术馆入口
艺术馆出口
下沉庭院出口
下沉庭院对视觉开放而对行为限制
图片来源《本土设计》
德胜尚城的灰砖矮墙
从景观到细部,从材质到 布局都体现着对本土文化 的尊重。
竹林
神兽
红窗
对景
纹饰
丰富的空间体验一定不是 平白无趣的,一定有着经 典的要素在里面,从崔恺 老师做的韩美林艺术馆中 深刻得感受到这些元素的 魅力,也希望在接下来的 设计中有更深的体会。把 这些元素合适巧妙的运用 到设计实践中才是体现一 个建筑师能力的关键。
南面的空地还用灰 砖矮墙砌出隔断, 间种竹子等,体现 纪念性建筑的沧桑 感和中国气韵。
南面还有韩美林工 作室的入口
甬道 与古 戏台 形成 对景
立面主要是混凝土材质
西侧有一个次入口
少部分是工作室使用
北面一条坡 道用于工作 室的货物运 输,立面材 质以玻璃和 混凝土为主
艺术馆的入口是 一条长长的坡道, 这一点多少让人 有点意外,但是 丰富的空间依然 能让人深有体会。
文字来源《本土设计》
轻轨
老戏台 公园
湖
艺术馆紧邻轻轨 作为轻轨上可视的景观 基地为矩形,东西短南北长
艺术馆位于公园的北端 南侧是戏台古建筑 公园环境优美,有树林和水体
一层平面图
东立面各个角度的照片
一层平面图来源《本土设计》
南立面照片,红色的百叶窗表达对 古戏台的尊重 混凝土和红色的搭配是二者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