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水热法制备长余辉发光材料CaTiO3 Pr,Al及其发光性能
长余辉发光木材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发明专利]
![长余辉发光木材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d341a002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63.png)
专利名称:长余辉发光木材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志俊,袁敬文,万柯良,李坚,李淑君,刘守新申请号:CN202111264583.5
申请日:20211028
公开号:CN114102777A
公开日:
2022030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申请涉及一种长余辉发光木材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申请提供的长余辉发光木材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双氧水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处理天然木材,得到所述长余辉发光木材。
本申请的制备方法无需添加任何额外的发光试剂,直接利用化学反应手段原位诱发木材内部发生分子解聚反应,制得长余辉发光木材,制备成本低,有利于大规模使用。
申请人:东北林业大学
地址: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26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超声分散辅助合成CaTiO3:Pr 3+红色长余辉材料及其发光性能

( lr mo a
fa t n) d p n e e fPr h s e c le tl mi u c n e p o e t s Co a e t x n n wa e a h,t e r ci o o ig lv lo a x eln u n s e c r p ri . e mp r d wih mi i g i t r b t h
Ed c t n, b i o i c u a i Hu e o Pr v n e,C l g fCh mit y a d M a e i lS i n e,S u h Ce t a i e s t o o l e o e s r n t ra ce c e o t - n r lUn v r iy f r
Na i n l is,W u a 3 0 4 t ai e o t h n 4 0 7 ,Ch n ) ia
Ab t a t Pr 一 o e Ti h s h r i s n h sz d b s it d u t a o i ip r a e h i u . Th r s a l e src ” d p d Ca O3 o p o s y t e ie y a s s e lr s n c d s e s lt c n q e p e cy tln i p a e n s r a e mo p o o y h s a d u f c r h l g we e c a a t rz d b X— a d fr c i n t d a d t a s s i n ee t o r h r c e ie y r y i a t s u y n r n miso l c r n f o mir s o o y Th u i e c n e p o e t s o h h s h r we e d t r n d b a s o rg t e s me e n cocp p . e l m n s e c r p r i f t e p o p o r e e mi e y me n fb i h n s t r a d e
2009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CaTiO3Pr3余辉性能的改进

Ξ 收稿日期:2008-11-10作者简介:齐晓霞(1980—),女,山西定襄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与光学特性研究.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CaT iO 3:Pr3+余辉性能的改进Ξ齐晓霞(中北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太原 030051)摘要:采用掺入Zn 来改良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CaT iO 3:Pr 3+的发光亮度及余辉性能.通过对该材料的X 射线衍射谱、发光光谱和余辉衰减过程进行分析与测试,发现改变Zn 的掺入量对该发光粉体余辉性能的影响规律,当Zn 2+的含量为15%~25%时,发光粉体具有最佳的余辉性质.关键词:长余辉;CaT iO 3:Pr 3+;高温固相法;Zn 2+中图分类号:T Q05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707(2009)03-0092-02 红色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颜色,是研究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重点.近来研究较多是CaT iO 3:Pr 3+红色长余辉材料[1-4],Martin 等[5]认为Zn 2+和Mg 2+的适量掺入可有效地延长CaT iO 3:Pr 3+的余辉寿命;廉世勋等[6-7]也认为Zn 的掺入有利于材料发光强度和余辉时间的改善.本文中通过改变Zn 的掺入量,系统地研究了Zn 的掺入对CaT iO 3:Pr 3+发光亮度和余辉性能的影响.1 CaT iO 3:Pr 3+发光材料的制备工艺1.1 样品制备依据化学式CaT iO 3:Pr 3+,将CaT iO 3,T iO 2,Pr 5O 11,H BO 3,ZnO (均为分析纯)按一定的化学计量比准确称量,将配料混合均匀并充分研磨;装入氧化铝舟,置于高温管中1250℃温度下灼烧2h ;冷却.将冷却的长余辉发光材料经过粉碎后,得到粉末状CaT iO 3:Pr 3+红色发光材料.1.2 分析仪器采用日本Rigaku 公司D/max 2rB 转靶X 射线衍射仪对发光粉体进行粉末X 射线衍射分析,X 射线工作条件为:Cu (K a )靶,40kV ,100mA ;采用Perkin E lmer LS -55荧光光谱仪测量CaT iO 3:Pr 3+发光粉体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采用PR -305长余辉荧光粉测试仪测量CaT iO 3:Pr 3+发光粉体的发光亮度、余辉时间.2 结果与讨论2.1 晶体结构的测定分别测量了Zn 的掺入量为0,10%和20%时发光粉体的物相组成,发光粉体的X 射线粉末衍射图如图1所示.将所得的衍射峰值数据与JCPDS 卡片对比后发现:当Zn 的掺入量为0时,发光粉体的物相为纯的CaT iO 3:Pr 3+晶体,没有含Zn 的物相出现;当Zn 的掺入量为10%时,物相组成为CaT iO 3,Ca 2Zn 4T i 15O 36;当Zn 的掺入量增加到20%时,还出现了Zn 2T iO 4的特征衍射峰.图1 Ca 1-x Zn x T iO 3:Pr 3+的XRD 图谱第30卷 第3期四川兵工学报2009年3月2.2 发射光谱图2是Ca 1-x Zn x T iO 3:Pr 3+的发射光谱.在紫外光激发下,Ca 1-x Zn x T iO 3:Pr 3+的红色发光峰值均为610nm ,这是Pr 3+的1D 2-3H 4特征发射.在紫外光激发下,红色发光强度最强的是Ca 0.85Zn 0.15T iO 3:Pr 3+;其次是Ca 0.8Zn 0.2T iO 3:Pr 3+和Ca 0.9Zn 0.1T iO 3:Pr 3+.Zn 2+的最佳含量在15%~25%.2.3 Zn 对余辉性能的影响CaT iO 3:Pr 3+发光的初始亮度和余辉时间随Zn 掺入量的变化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随着Zn 掺入量的增加,获得良好余辉特性.Zn 掺入量在15%~20%的样品时,CaT iO 3:Pr 3+可以成为余辉时间很长的红色发光材料.其中当Zn 的掺入量为25%时,发光粉体能获得最佳初始亮度和最长的余辉时间.图2 Ca 1-x Zn x T iO 3:Pr 3+的发射光谱表1 Ca 1-x Zn x T iO 3:Pr 3+发光粉体随时间变化的余辉亮度数据x 为余辉时间/s相对发光亮度/(mcd ・m -2)初始亮度30s 60s 90s 120s 180s 019027.1611.17 4.77 2.590 1.5300.4500.0538060.5927.9813.297.870 5.300 2.7700.136062.2630.2214.798.940 5.840 2.9400.1531063.1331.2114.848.870 5.960 2.9000.237062.4629.5114.688.890 6.070 3.1000.2538066.6731.2515.429.3006.2403.2803 结论 1)Ca 1-x Zn x T iO 3:Pr 3+的红色发光峰值均为610nm ,这是Pr 3+的1D 2-3H 4特征发射.2)在合适的合成条件下,Zn 的掺入可以明显提高发光初始亮度和增加余辉时间.其Zn 2+的最佳含量在15%~25%.参考文献:[1] R oyce M R ,Matsuda S ,T amaki H.Red emitting long decayphosphors[P].US Patent :5,650,094,1997-07-22.[2] Dilli P T ,Boutinaud P ,Mahiou R ,et al.Red luminescencein Pr 3+2doped calcium titanaates [J ].Phys S tatus S olidi(a ),1997,160(1):255-263.[3] Diallo P T ,Jenlouis K,Boutinaud P ,et al.Improvement ofthe optical performances of Pr3+in CaT iO 3[J ].J Alloys C ompd ,2001,323/324:218-222.[4] 刘利民,曾立华,廉世勋,等.CaT iO 3:Pr3+的合成及发光特性[J ].湖南有色金属,1998,14(5):45-47.[5] Martin R R ,T amaki H ,Mastuda S.Red emitting long decayphosphors[P].US005650094A ,1997-12-2.[6] 廉世勋,林建华,苏勉曾.Ca 1-x Z nxT iO 3:Pr 3+,R +(R +=Li +,Na +,K +,Rb +,Cs +,Ag +)的合成和发光性质[J ].中国稀土学报,2001,19(6):602-605.[7] 杨志平,朱胜超,郭智,等.锌对CaT iO 3:Pr 3+发光亮度和余辉时间的影响[J ].中国稀土学报,2002,20(S ):42-45.39齐晓霞: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CaT iO 3:Pr 3+余辉性能的改进。
《Pr3+离子激活的红色及多色长余辉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

《Pr3+离子激活的红色及多色长余辉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长余辉材料在显示技术、光电器件和夜间照明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其中,Pr3+离子激活的红色及多色长余辉材料因其独特的发光性能和长久的余辉效果,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设计、制备Pr3+离子激活的红色及多色长余辉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深入研究。
二、材料设计1. 理论设计根据发光原理和Pr3+离子的特性,设计具有红色及多色发光的余辉材料。
首先,通过选择合适的基质材料和掺杂元素,使Pr3+离子得以有效地掺入并实现其激活作用。
其次,调整Pr3+离子的浓度以及与其他离子的相互作用,以实现不同颜色的发光。
2. 结构设计为提高材料的余辉性能,设计具有高结晶度、低缺陷态和良好光稳定性的结构。
采用高温固相法或溶胶-凝胶法等方法制备材料,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时间、气氛等,优化材料的结构性能。
三、材料制备1. 实验材料与设备选用适当的基质材料、Pr源和其他掺杂元素,以及高温炉、烘箱、球磨机等设备。
2. 制备过程(1)将基质材料、Pr源和其他掺杂元素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进行球磨混合。
(2)将混合物在高温炉中烧结,得到初步产物。
(3)对初步产物进行研磨、筛分,得到所需粒度的长余辉材料。
四、性能研究1. 发光性能测试采用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等设备测试材料的发光性能,包括发光颜色、亮度、色坐标等。
2. 余辉性能测试通过余辉测试仪测试材料的余辉性能,包括余辉时间、余辉亮度等。
同时,研究不同条件对余辉性能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
3. 稳定性测试对材料进行长时间的光照、热处理等实验,测试其稳定性。
通过对比实验前后的发光性能和余辉性能,评估材料的稳定性。
五、结果与讨论1. 发光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r3+离子激活的红色及多色长余辉材料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
通过调整Pr3+离子的浓度和其他掺杂元素的比例,可以实现不同颜色的发光。
此外,材料的亮度高、色纯度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长余辉材料的种类、性质和应用刘钦濡汇总

长余辉材料的种类、性质和应用刘钦濡汇总长余辉材料的种类、性质和应用季杨琛(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2015级化工一班,201510010201)[摘要]系统地介绍了长余辉材料的种类、性质及几种应用。
[关键词]长余辉材料;材料种类;性质;发明应用长余辉发光材料属于光致发光材料的一种,又称夜光粉,其将白天吸收的太阳能储存起来,晚上释放储存能量而产生余辉光。
由于长余辉发光材料夜晚发光的特点,从而在很多领域被广泛应用,比如制成航空仪表和汽车仪表的字盘显示器、发光涂料、发光油墨、消防安全装置、发光陶瓷等材料。
长余辉发光材料分研究较早的硫化物型材料(如硫化钙和硫化锌等)和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氧化物体系(如铝酸盐和硅酸盐体系)。
由于长余辉发光材料夜晚发光的特点,从而在很多领域被广泛应用,比如制成航空仪表和汽车仪表的字盘显示器、发光涂料、发光油墨、消防安全装置、发光陶瓷等材料。
1.长余辉材料的种类铝酸盐基自从1993年Matsuzawa等合成了共掺Dy的SrAl2O4:Eu研究发现其余辉衰减时间长达2000min。
随后,人们有相继开发了一系列稀土激活的铝酸盐长余辉材料,如蓝色CaAl2O4:Eu,Nd和蓝绿色Sr4Al14O25:Eu,Dy。
铝酸盐的长余辉材料,其激活剂主要是Eu,余晖发光颜色主要集中于蓝绿光波长范围。
时至今日,虽然铝酸盐的耐水性不是很好,铝酸盐体系长余辉材料SrAl2O4:Eu,Dy和Sr4Al14O25:Eu,Dy 仍以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应用,是现阶段主要的长余辉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关注材料。
硅酸盐基采用硅酸盐为基质的长余辉材料,由于硅酸盐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同时原料SiO2廉价、易得,近些年来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并且这种硅酸盐材料广泛应用于照明及显示领域。
自从1975年日本首先开发出硅酸盐长余辉材料Zn2SiO4:Mn,As ,其余辉时间为 30min。
此后,多种硅酸盐的长余辉材料也相继被开发,如Sr2MgSi2O7:Eu,Dy、Ca2MgSi2O7:Eu,Dy、MgSiO3:Mn,Eu,Dy,材料及性能参数见表1。
CaTiO3Pr3+红色长余辉材料的改进合成及发光性能的研究

中国网络大学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毕业设计(论文)院系名称:百度网络学院专业:百度学生姓名:百度学号:123456789指导老师:百度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2019年3月1日CaTiO3:Pr3+红色长余辉材料的改进合成及发光性能的研究摘要:综述了目前稀土元(如:Ca、Sr)掺杂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红色长余辉材料的发光机制及空穴陷阱对长余辉特性的影响。
介绍了传统的高温固相法溶胶-凝胶法、水热合成法等稀土红色长余辉材料的常用制备的合成方法。
其中着重介绍了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合成红色长余辉材料。
提出了从基质材料、制备技术和稀土离子的掺杂方式及掺杂剂量对磷光体的发光性能人手是稀土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今后研究与开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发光机制;制备技术;稀土1.1 前言长余辉材料:即我们俗称的夜光材料,是一类能够吸收太阳光或者人工光源所产生的光然后可以发出可见光,并且在光源停止照射后仍然能够继续发出光辉的物质。
这种材料在较暗的环境下能够发出明亮并且容易辨别的可见光,具有指示明显和一般的照明功能,目前这种材料被广泛用于弱光照明、应急指示、建筑装饰和工艺美术等领域。
该材料被认为是一种“节能”、“环保”、“绿色”“实用“的光源材料[1]而近些年来又将它的应用范围拓展到了信息储存、高能射线探测等高科技应用领域[2]。
现在,我们熟知的绿色和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随处可见,其性能已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其生产已经实现了工业化。
但由于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余辉时间及亮度等性能指标与蓝色和黄绿色材料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还无法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因此目前红色长余辉材料仍处于研发阶段[3-6]。
因此寻找和合成具有优良发光性能并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的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2 稀土元素掺杂的钛酸盐发光材料的发光机制及研究状况如今,发光范围在可见光区的稀土长余辉材料主要是蓝色、黄绿色和红色发光材料,其中蓝色和黄绿色材料主要以稀土元素掺杂的铝酸盐和硅酸盐材料为主,其发光亮度和余辉时间等发光性能均已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并且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2]。
《Pr3+离子激活的红色及多色长余辉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范文

《Pr3+离子激活的红色及多色长余辉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长余辉材料因其独特的发光性能在照明、显示、生物成像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中,Pr3+离子激活的红色及多色长辉材料因其颜色鲜艳、余辉时间长等特点,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设计、制备Pr3+离子激活的红色及多色长余辉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
二、材料设计1. 理论依据Pr3+离子具有丰富的能级结构,其发光颜色可调,是制备长余辉材料的重要激活剂。
通过调整Pr3+离子的浓度、共掺杂其他离子等方法,可以调控材料的发光性能。
2. 设计思路本实验设计了一种以铝酸盐为基质,Pr3+离子为激活剂的长余辉材料。
同时,为了实现多色发光,我们考虑共掺杂其他稀土离子(如Eu3+、Tb3+等)。
通过调整各离子的浓度比例,实现多色发光。
三、材料制备1. 原料准备本实验所需原料包括铝酸盐、稀土氧化物(Pr2O3等)、助熔剂等。
所有原料均经过研磨至微细粉末状态。
2. 制备工艺将稀土氧化物和铝酸盐粉末按设计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助熔剂,在高温下进行熔融反应。
反应完成后,将熔体淬火得到玻璃状物质。
随后进行热处理,使玻璃状物质结晶化,得到长余辉材料。
四、性能研究1. 发光性能测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对材料的发光性能进行测试。
分析Pr3+离子及共掺杂离子在不同浓度下的发光特性,如发射光谱、色坐标、发光亮度等。
2. 余辉性能测试对制备的材料进行光照和暗化处理,测量其余辉时间、余辉强度等指标。
分析不同制备条件对余辉性能的影响。
五、结果与讨论1. 发光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Pr3+离子激活的红色长余辉材料具有较高的发光亮度,发射光谱与标准红色相匹配。
共掺杂其他稀土离子后,实现了多色发光。
各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和相互作用是导致多色发光的关键因素。
2. 余辉性能分析通过测试发现,本实验制备的长余辉材料具有较长的余辉时间(如数小时至数天)和较高的余辉强度。
熔盐法制备CaTiO3∶Pr 3+荧光粉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

常规 固相 法制 备 C Ti 。: r a O P 。 光 粉 要 求 温 荧
度 在 12 0℃以上 , 0 本实 验利 用 C C: 熔点 7 4℃) a1 ( 7 熔 盐体 系 , 8 0℃就 能制 备 出 C Ti 。: r 在 0 a O P 荧 光 粉, 并研究 了 C C : a 1 熔盐 对 C Ti 。: r a O P 抖荧光 粉 的 颗粒 尺寸 、 形貌 及发 光强 度等 的影 响 。
金属 钛 酸 盐 ( — C 、 r B ) 为 一 种 极 具 潜 力 的 M aS、a作
氧化 基发光 材料 引起 人们 极大 的关 注 。
目前制 备 钛 酸盐 基 质 长 余 辉 发 光 材 料 最 普 遍
的 方 法 是 高 温 固 相 法 , 方 法 存 在 着 工 艺 流 程 简 该
第 3 卷 第 6期 l
2 0年 1 1 0 2月
衡 阳 师范 学 院 学 报
NO 6 o. 1 . V 13
De e.20 10
熔 盐 法制 备 C TO P 3 荧 光 粉 a i 3: r +
及其 发 光 性 能 的研 究
邹 建 陵 , 匡 云 飞 ,戴 俊 ,杨 雅 琴
盐 的 C C 加 入 陶瓷研 钵 中 , C C 与上 述 混合 a1 使 a1
盐合 成法 逐渐 开 始 引 起人 们 的广 泛 兴趣 [3。在 熔 1l _
盐法 中 , 的熔 体 起 到 了熔 剂 和 反 应 介 质 的作 用 。 盐 在高 于熔 点 的 锻 烧 温 度 下 , 盐 变 成 液 相 , 得 体 熔 使
21 第 6 00年 期
邹 建陵 , 云飞 , 俊 , : 匡 戴 等 熔盐 法 制 备 C Ti : r a O。 P 。 光 粉 及其 发 光 性 能 的 研 究 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1 3
时示出了水热样品在 900 ℃ 煅烧 1 h后样品的余辉 光谱图 。 由图中可知 , 煅烧后 , 荧光光谱的形状和 峰位基本不变 , 说明发射波长几乎不受煅烧温度 的影响 , 但相对发光强度却在煅烧后升高 。 这可能 是由于对 CaTiO3 基质来讲 , 煅烧有利于半径相近 的 Pr 取代 Ca , 增加发光中心的数量 , 但并不 改变 Pr 在晶体场中的能级结构 , 因而不会影响
Pr 发射光谱的形状和峰位 , 并延长了余辉时间 。
3+ 3+ 3+ 2+
图 3 是 200 ℃ 反应 6 h得到的 CaTiO3 : Pr的荧
采用 H itachi F 2 4500 荧光光谱仪在 CaTiO3 : Pr最大 激发波长 330 nm 和发射波长 612 nm 下扫描 Phos2
phorescence得到余辉光谱 , 见图 3 中插图 。 由图 3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30670523) 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 ( 05200555) 资助 作者简介 : 王 荣 ( 1984 - ) , 女 , 硕士 3 通讯联系人 ( E - mail: tm jx@ jnu. edu. cn)
350
3+
中 国 稀 土 学 报
试使用 H itachi F 2 4500 荧光光谱仪 (光源为 150 W 氙灯 ) 。 样品的微观形貌测试使用 LEO1530 型扫描 电子显微镜 。 试验所用 Pr6 O11 (纯度 99. 95% ) 为珠 江冶炼厂产品 , 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 。
1 实 验
将 CaCl2 溶于去离子水 , TiCl4 溶于 0. 3 mol ・ L
[ 2, 3 ] 3+
移取上述氯化钙 、 四氯化钛溶液 、 硝酸铝溶液 ( x 从 0 ~20mol% ) 和氯化镨溶液混合均匀 , 然后缓慢 加入 30 m l的氢氧化钠溶液 , 混合均匀后置于容积 为 50 m l的内衬四氟乙烯的高压反应釜内 , 保持溶 液总体积不超过 40 m l, 密闭后放入 DGG2 9023A 型 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 , 升温反应一定时间 。 反应完 成后 , 将所得沉淀物进行过滤 、 洗涤 , 60 ℃ 真空干 燥 , 即得水热样品 。 水热样品进一步在马弗炉中一 定温度下煅烧得到煅烧后的产品 。 样品的 X 射线 粉末衍射 ( XRD ) 结构分析用 M SAL 2 XRD2 全自动 α 射线 , λ = 0. 154056 nm , XRD 分析仪 ( Cu 靶 K
3+
352
1999, 137: 38.
中 国 稀 土 学 报
27 卷
[ 9 ] Yin Shengyu, Chen Donghua, Tang W anjun, Peng Yuhua. Synthesis of CaTiO 3 : Pr persistent phosphors by a modified solid 2 state reaction [ J ]. Mater . Sci . Eng . B , 2007, 136: 193. [ 10 ] D iallo P T, Enlouis K J, Boutinaud P, Mahiou R , Cousseins J C. I mp rovement of the op tical perfor mances of Pr3 + in CaTiO 3 [ J ]. J. A lloys . Compd. , 2001, 323 2 324: 218. [ 11 ] Zhang Xiyan, Cheng Guang, M i Xiaoyun, Xiao Zhiyi, J iang W eiwei, Hujingjie. Preparation and long persistence red lum i2 nescence of M 0. 2 Ca0. 8 TiO 3 : Pr3 + (M = Mg2 + , Sr2 + , Ba2 + , Zn2 + ) [ J ]. J. Rare Earths, 2004, 22 ( 1) : 137. [ 12 ] 杨志平 , 郭 智 , 王文杰 , 朱胜超 . Pr3 + 摩尔浓度对 CaT2 iO 3 : Pr3 + 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影响 [ J ]. 功能材料与器件
3 结 论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掺镨的钛酸钙粉末 , 结果表 明 : 直接水热即可得到具有一定余辉的 CaTiO3 : Pr 发光材料 , 在稍高温度煅烧后长余辉性能显著提 高 , 同时煅烧后产品的粒度变化不大 , 并具有极好 的分散性 , 添加 A l 后可适当提高初始亮度 , 延长 余辉时间 , 甚至比高温固相法的样品都有明显的 提高 。 参考文献 :
[ 1 ] D illi P T, Boutinaud P, Mahiou R J C Cousseins . Red lum ines2 cence in Pr3 + 2doped calcium titanates [ J ]. Phys . Status Solidi ( a) , 1997, 160 ( 1) : 255. [ 2 ] 张华京 , 廉世勋 , 吴振国 , 李承志 ,毛向辉 , 马 铭 , 刘莲英 . CaTiO 3 : Pr3 + 的合成及发光性质 [ J ].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
关键词 : 水热法 ; CaTiO3 : Pr, A l; 长余辉发光体 ; 稀土 中图分类号 : O614. 33; O482.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4343 (2009) 03 - 0349 - 04
1997 年 D iallo 等
[1]
首次报道了 CaTiO3 : Pr 的
3+
杂量为 0. 1%时余辉时间最好 , 0. 2%时初始亮度
2. 3 制备条件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
根据样品发光性能的变化对水热反应时间和
图 3 CaTiO3 : Pr煅烧前后的荧光光谱图以及余辉光谱图
(插图 ) Fig . 3 Fluorescence and afterglow spectra ( inset ) CaTiO3 : Pr (1) Unsintered; (2) Sintering at 900 ℃ of
X 射 线 管 压 36 kV , 管 流 20 mA , 扫 描 速 度
- 1 ) 8 (° ・ m in )进行 ; 荧光性能测试和长余辉性能测
需要在很高的温度下进行长时
间反应 , 并且合成后的 CaTiO3 呈很硬的块状体 , 必须进一步破碎 、 研磨才能得到最终所需尺寸的 粉体 。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 , 人们对其他一些低温合 成方法进行了研究 , 如溶胶 2 凝胶法 凝胶网格沉淀法
的 Ca 离子 , 易造成 Ca 离子空位与氧空位等缺 陷 , 这些缺陷会增加非辐射跃迁几率 , 降低 Pr 的
3+
2+
2+
图 6 样品的余辉衰减曲线
Fig . 6 Decay curves of samp les (1) CaTi O3 : 0. 002Pr; ( 2 ) CaTiO3 : 0. 002Pr, 0. 1A l; ( 3 ) CaTiO3 : 0. 002Pr, 1200 ℃ sintered for 2 h by solid2state reac2 tion; ( 4 ) CaTiO3 : 0. 002Pr, 0. 1A l , 900 ℃ sintered for 1 h
[6] [4]
、 燃烧法
[5]
,
, 共沉淀法
[7]
等 , 用这些方法可
以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煅烧合成 CaTiO3 粉体 。 本 文不需经过煅烧 , 直接水热就可以得到具有一定 余辉性能的 CaTiO3 粉体 , 在稍高温度煅烧后长余 辉性能显著提高 , 同时煅烧后产品的粒度不发生 变化 , 并具有极好的分散性 。
3+ CaTi1 - x O3 : Pr, A lx ( Pr : 0. 2mol% ) 的配比 , 分别
红色长余辉特性 。 作为一种新型的红色长余辉材 料体系 , 近年来对稀土激活的碱土钛酸盐系列长 余辉材料的研究非常活跃 。Pr 激活的 CaTiO3 红 色发光材料 , 发光颜色纯正 , 同时基质本身化学性 能稳定 , 有良好的耐候性 , 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 传 统的高温固相法
( 300 ~1000 ℃)下煅烧了一定的时间 , 测定样品的
发光效率 。 本文通过添加 A l 取代四价 Ti 离子 来解决这一问题
3+ [ 13 ]
。 如图 6 ( 1 ) 和 ( 2 ) 所示 , 相对
3+ 3+
未添加 A l 的样品 , 添加 A l 的样品其初始亮度 和余辉时间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 同时 A l 的添 加量对样品的余辉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 , 在 A l
3+
的添加量为 10%时可以得到最好的余辉性能 。 文
3+ 献 [ 14 ]所报道的最佳 A l 添加量为 8%~15% (摩
荧光 , 结果如图 5 所示 。 结果表明 , 在较低的温度 下煅烧可以显著地提高样品的发光性能 , 但煅烧 温度过高 , CaTiO3 : Pr的发光强度反而下降 。 最佳 煅烧条件是 900 ℃ 煅烧 1 h。
2. 2 发光性质
3+ 2+
光光谱图及余辉光谱图 , 其激发主峰在 330 nm 处 左右 , 是一较强的峰 , 对应于 O ( 2p ) →Ti ( 3d )间的 电荷传输跃迁 , 是主要的激发途径 。 发射光谱同许 多文献 [ 9 ~11 ]报道一致 , 发射光谱产生于激活剂 离子内部的电子跃迁 , 所以为一窄带谱 , 峰值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