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肿瘤报告“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显示,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810万例,其中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病率占10.2%,居第3位[1]。2018年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CRC每年发病约37万例,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3位[2]。50%CRC病人可出现体重丢失,20%出现营养不良[3]。营养不良导致CRC病人错过最佳手术时机,降低辅助治疗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并导致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上升[4-6]。CRC病人的营养治疗已成为其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地提供营养治疗对改善CRC病人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7-9]。

为了更好地规范我国CRC病人的临床营养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营养支持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参考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及中国和国际营养相关学术组织的指南和专家共识,综合我国专家意见,最终形成本共识。

1 CRC病人的全程营养管理

营养摄入不足与癌症病人的体重减轻有关;肌肉蛋白质的丢失是癌症恶液质的主要特征,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对治疗的耐受性;肿瘤病人常存在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并不同程度地影响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代谢[10]。CRC常引起营养不良,反之营养不良会影响CRC的手术、放化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效果,并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影响病人整体康复与预后。2015年美国外科医师协会与国家外科质量改善项目(ACS-NSQIP)报道一项大型多中心研究,CRC 病人术后病死率与术前低白蛋白血症、低体重和体重指数(BMI)<18.5显著相关,仅低白蛋白血症一项即可预测术后并发症[11]。

营养治疗在CRC病人整个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拟接受手术、放化疗等治疗的病人,充足的营养治疗被证实可以通过增加病人对治疗的耐受性和减少并发症来改善病人短期结局,加速康复时间,并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鉴于营养治疗对肿瘤病人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营养治疗应该贯穿于肿瘤治疗的全过程(图1)。

建议:CRC病人的治疗应实施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除手术外还可能涉及新辅助放化疗、辅助放化疗、生物治疗和靶向治疗等。营养治疗应贯穿于从首诊到完成整个综合治疗的全过程。

2 CRC病人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不良评估

CRC病人实施规范化营养治疗首先要筛查营养风险,进而准确评估营养状况,并及时给予营养治疗。2003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颁布的《营养风险筛查指南》[12]指出,营养风险筛查

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评分是基于128项循证医学结果得出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对NRS2002评分≥3分的胃肠手术病人和肿瘤病人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对术前制定合理的营养治疗方案和术后临床结局的预测均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13-14]。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SPEN)开展的研究显示,结合我国BMI标准,NRS2002评分适用于99%以上的中国住院病人。

对于营养不良的评估,目前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病人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PG-SGA)、主观全面评定量表(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微型营养评定量表(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和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alnutrition universal screening tools,MUST)。对于营养不良的诊断,如果存在营养风险,然后符合下列两条之一即可诊断为营养不良:(1)BMI<18.5。(2)体重丢失(>10%,或3个月内下降>5%)+BMI 减少(<70岁者BMI<20,或≥70岁者BMI<22)。2018年美国加速康复协会(ASER)推荐的PONS工具采用了类似的标准[15-16]。临床研究显示,PG-SGA是一种有效的肿瘤病人特异性营养状况评估工具,可以快速识别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营养干预[17]。

建议:CRC病人一经确诊,即应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状况评估,并贯穿于CRC病人治疗全过程。

建议:对于CRC病人的营养风险筛查,推荐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工具,评分≥3分者为具有营养风险。建议采用PG-SGA方法进行病人营养状态的评估,以制定基于个体化的营养治疗计划。NRS2002评分无营养风险者,建议住院期间每周筛查1次。

3 CRC病人营养支持的基本原则

CRC病人营养治疗的适应证:基于国内外最新的指南推荐,建议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3分,或者存在营养不良病人;或者依据临床实际食物摄入情况,例如病人1周未进食,或1~2周内的能量摄入<60%总需求量,对于这些CRC病人均应立即启动营养治疗[7,10,15,18]。推荐按照间接测热法实际测量机体静息能量消耗值提供CRC病人的能量目标需要量,无条件测定时可按照104.5~125.4 kJ/(kg·d)[25~30 kcal/(kg·d)]提供。CRC病人蛋白质目标需要量为1.0~1.5 g/(kg·d)。提高CRC病人膳食和营养治疗配方中脂肪供能的比例,增加膳食能量密度。补充生理需要量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消化道有功能的病人应首先选用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依据胃肠道的功能,可以选择口服营养补充剂(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ONS)和(或)管饲(enteral tube feeding,ETF),如果单用ONS或ETF>7 d仍未达到病人能量目标需要量,则建议加用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而

完全肠外营养(TPN)治疗仅适用于完全性肠梗阻、严重吻合口漏、肠功能衰竭等具有EN绝对禁忌证的病人[10]。

PN输注途径可分为外周静脉置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PVC)和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临床上选择PN输注途径时须考虑输注营养液的渗透压、预计的输注时间、有无静脉置管病史、拟穿刺部位血管解剖条件、病人凝血功能、合并疾病情况、是否存在病理性体位、护理人员的导管维护技能及病人对静脉置管的主观感受和知情同意等[19]。中心静脉置管又分为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暂时性中心静脉置管)和静脉输液港(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等。预计PN治疗>14 d者,推荐行CVC 途径。外周PN适用于接受较低渗透浓度制剂(通常建议≤900 mOsm/L,pH值>5.2)的短期治疗[20]。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结直肠外科临床实践中的成功应用,实施ERAS有助于提高CRC病人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满意度,可减少30%的术后住院时间,从而减少医疗支出,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住院率。

建议:对于CRC病人,NRS2002营养风险评分≥3分或者存在PG-SGA营养不良评分≥4分,须进行营养治疗。

建议:预计CRC病人不能进食>7 d,或无法摄入60%以上能量目标需要量>1~2周时,应立即启动营养治疗。

建议:CRC病人营养途径应依据胃肠道功能状态选择。首选EN补充,当ONS不能满足营养需求时,可选择ETF,当EN无法实施或不能满足营养需求时应选择补充性肠外营养(SPN)或TPN。

建议:PN途径应该根据PN制剂类型、治疗时间和感染风险进行选择。

建议:CRC病人无论接受根治手术还是姑息手术,均应按照ERAS原则和流程实施围手术期的营养管理。

4 CRC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策略

早期启动术前营养治疗能带给病人诸多的益处,EN治疗可以减少手术治疗的各种并发症,包括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减少切口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s infection,SSI)、减少住院时间、促进吻合口愈合、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及早适应进一步的放化疗。Lewis等[21]对11篇比较肠切除术后早期进食与常规禁食的RCT文献进行Meta 分析发现,早期进食可显著降低各种类型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有研究将接受手术的CRC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接受围手术期EN治疗)和对照组(传统治疗),发现试验组病人术前肠道准备不良发生率、平均清肠排便次数、术前口渴发生率、术前饥饿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且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2]。

术后早期启动EN治疗可以减少手术治疗的各种并发症。Pan等[23]在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发现,营养治疗是高营

养风险癌症病人的一种保护性因素,减少了大约66%的不良事件的风险。Chen等[4]研究发现NRS2002筛查无风险术后接受营养治疗的CRC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更高,术后住院时间更长,以及花费更多。Boelens等[24]研究发现,CRC病人术后早期给予EN比PN具有更好的术后结果,EN组排气时间更早,吻合口漏发生率降低,平均住院时间缩短。

术后早期进食EN制剂可以根据病人的肠功能恢复情况,从低浓度、小剂量逐渐增加,以提升病人的耐受性。对于大多数病人,术后早期使用整蛋白的标准EN制剂是合适的,但仍应考虑病人的肠功能恢复情况,必要时从1/2~1/3标准的低浓度、每日300~500 mL 的小剂量开始,然后逐渐增加,使病人能够更好地耐受。

建议:对于术前存在高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病人,应给予10~14 d或更长时间营养治疗,首选EN。如果EN不能满足病人的能量需求,建议术前给予PN治疗。

建议:术前推荐口服含碳水化合物的饮品,通常是在术前10 h给予病人800 mL,直至术前2 h。术前总蛋白/氨基酸摄入达标比总能量摄入达标更重要,建议蛋白/氨基酸摄入达到1.0~1.5 g/(kg·d)。

建议:CRC病人术后的营养治疗首选ONS,建议于手术当日即可配合流食开始ONS营养治疗。对于并发肠梗阻或吻合口漏病人,推荐给予PN治疗。

建议:对于CRC病人术后存在营养不良者,建议出院后继续接受4~8周营养治疗,推荐使用标准配方的ONS。

建议:对于术后中、重度营养不良病人、较长ICU滞留时间的病人,以及术后进行辅助放化疗的病人,建议出院后继续给予以ONS为主营养治疗,时间可达3~6个月或更长。

5 CRC病人放化疗的营养治疗策略

5.1 CRC病人化疗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的毒性,导致黏膜炎、口腔干燥、恶心呕吐、腹泻和营养不良。不仅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使病人不易接受放、化疗和降低放、化疗的疗效[25]。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导致病人营养状态恶化、生活质量下降以及免疫功能受损。严重毒性反应常导致化疗中断,或化疗延迟,或减少总体化疗时间[26-30]。化疗前营养不良与剂量有关的化疗毒性增加相关,与病人整体情况恶化、生活质量受损、生存期缩短相关,影响病人对化疗的耐受性[6]。化疗期间给予营养治疗,能够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提高病人对化疗的耐受性,减轻化疗的毒性反应,延长病人的DFS 和OS时间。

建议:对于实施术前新辅助化疗,或术后辅助化疗的CRC 病人,需要制定营养治疗计划和进行营养治疗。

建议:化疗前进行营养治疗有助于CRC病人维持体重和减轻化疗导致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副反应,早期营养补充建议在化疗开始2周内给予。

5.2 CRC病人放疗腹部放疗可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损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导致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发热和腹泻等症状,影响营养素的摄入、消化及吸收,部分病人产生慢性放射性肠炎,发生慢性肠梗阻或肠瘘等并发症[7,30]。

EN治疗对CRC病人放疗具有增效减毒作用。Ravasco等[31]在研究放疗CRC病人时发现,给予营养指导和营养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降低疾病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一项纳入111例接受放疗的CRC病人的RCT结果显示,放疗前3个月内进行营养支持的病人比未行营养支持者能量和蛋白摄入得到改善,以及放疗期间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EN可加速因放疗受损的胃肠道黏膜的修复,有助于维护肠黏膜屏障、防止肠道细菌易位和肠源性感染。放疗病人的营养治疗首选EN[7]。在放疗期间口服营养补充有助于放疗前维持体重和减轻放疗导致的肠黏膜损伤,也有助于保证放疗中病人达到足够营养摄入量和放疗后病人营养状况的维持[32]。

建议:对于实施术前新辅助放疗,或术后辅助放疗的CRC 病人,需要制定营养治疗计划和进行营养治疗。

建议:放疗前进行营养治疗有助于病人维持体重和减轻放疗导致黏膜损伤。早期营养补充在放疗前或放疗开始的2周内给予。

6 特殊营养制剂对CRC病人临床应用价值

6.1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目前关于ω-3 PUFA能否显著改善CRC病人术后免疫功能、营养状态、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尚无一致结论。关于ω-3 PUFA对放化疗和PN治疗病人短期结局的影响,也无一致结论。

建议:CRC病人的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不推荐常规补充ω-3 PUFA。

6.2 谷氨酰胺(Gln)目前关于Gln对CRC病人围手术期、放化疗、抗肿瘤和预后的影响,相关研究较少,无一致结论。

建议:CRC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治疗不推荐常规补充Gln。

7 CRC合并肠梗阻的营养治疗策略

对于CRC合并肠梗阻病人,应尽快恢复酸碱平衡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血容量,消除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积极预防休克。给予胃肠减压和抗生素治疗。病人未进食8~12 h之后,体内糖原将耗尽,应适当输注含糖晶体液(50~100 g/d),以减少饥饿性酮症,争取在48 h内使体液状态达到平衡和稳定。有条件者可以使用自膨性金属支架(SEMS),暂时疏通肠道,缓解梗阻症状,并为术前实施EN治疗及安全Ⅰ期切除吻合创造条件。

对紧急手术或预定48 h内手术的肠梗阻病人,不推荐术前营养治疗。对非手术治疗和拟实施一段术前准备的病人,一般在补液后48 h开始实施PN治疗,以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未经补液即行PN治疗者,易出现低钾血症。对于长期非手术治疗病人,要询问其

补液或PN史、检测其血电解质、磷和维生素水平,以防发生再喂食综合征(refeeding syndrome)。

建议:营养治疗有利于改善CRC病人合并肠梗阻导致的病理生理紊乱。PN为CRC合并肠梗阻病人首选营养治疗途径。

建议:SEMS是可切除CRC合并肠梗阻病人急诊手术转为限期手术的桥梁,也是PN治疗向EN治疗转化的前提。

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一、定义 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可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前者表现为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后者表现为凝血因子Ⅸ(FⅨ)缺乏,均由相应的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引起。 二、流行病学 血友病的发病率无明显种族和地区差异。在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约为1/5000,血友病B的发病率约为1/25 000;女性血友病患者极其罕见。血友病A占血友病患者80%~85%,血友病B占15%~20%。 由于医疗条件等各方面原因,血友病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不同时期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1986至1989年在全国24个省市的37个地区所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的血友病患病率为2.73/10万。 三、临床表现与分型 1.血友病A和血友病B的临床表现相同,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和深部组织出血,也可有胃肠道、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出血以及拔牙后出血不止等。若反复出血,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关节畸形和(或)假肿瘤形成,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2.外伤或手术后延迟性出血是本病的特点。 3.轻型患者一般很少出血,只有在损伤或手术后才发生出血;重型患者自幼即有出血,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中间型患者出血的严重程度介于轻型和重型之间。

4.分型:根据FⅧ或FⅨ的活性水平可将血友病分为轻型、中间型和重型(表1)。 表1 血友病A/B临床分型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出血时间等正常,血块回缩试验正常,纤维蛋白原定量正常。 2.重型血友病患者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轻型血友病患者APTT仅轻度延长或正常。 3.确诊试验:确诊血友病依赖于FⅧ活性(FⅧ∶C)、FⅨ∶C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的测定。血友病A患者FⅧ∶C减低或缺乏,VWF∶Ag正常,FⅧ∶C/VWF∶Ag比值明显降低。血友病B患者FⅨ∶C 减低或缺乏。 4.抑制物检测:若出现治疗效果不如既往,应该考虑患者可能产生了抑制物,应进行凝血因子抑制物滴度测定。有条件的患者应该在开始接受凝血因子治疗后的前50个暴露日定期检测抑制物。此外,患者接受手术前必须检测抑制物。 (1)抑制物筛选:

肿瘤免疫营养治疗指南(完整版)

肿瘤免疫营养治疗指南(完整版) 免疫营养是一种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免疫、代谢和炎症变化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靶向性营养治疗,是肿瘤营养治疗的重要分支,已在手术、放化疗及肿瘤并发症治疗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专家对各种研究证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反复校对,并根据牛津循证医学中心意见分级标准的证据和推荐水平提出了严格的推荐意见,对《肿瘤免疫营养治疗指南》予以更新,以期为临床肿瘤患者规范化的免疫营养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背景 一些特定的营养物质,不仅提供能量和营养底物、维持机体氮平衡和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还具有调控应激状态下的机体代谢过程、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过程,以及刺激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应答能力、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和抗氧化及直接抗肿瘤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这些营养物质即免疫营养素,主要包括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益生菌和益生元等。 营养不良、代谢异常、免疫失衡及炎性反应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整个病程。手术、麻醉等创伤可导致肿瘤患者多种激素和细胞因子分泌失调,引

起炎性反应综合征等炎性反应,以及各种免疫细胞功能失调;放疗会影响肿瘤局部和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功能,如头颈部肿脚放疗会影响进食并造成黏膜炎等不良反应,盆腔放疗会引起肠道黏膜免疫屏障破坏、菌群失调等并发症,进而导致营养不良、黏膜免疫力下降、肠道菌群紊乱及局部炎性反应;化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的正常细胞也有损伤,影响患者的食欲及食物摄入,导致营养不良、免疫细胞比例失调等。 免疫营养可以针对营养不良、代谢异常、免疫失衡及炎性反应等几个方面,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代谢和免疫状态,抑制炎性反应,切断上述因素互相促进的恶性循环。 本次《肿瘤免疫营养治疗指南》推荐意见总结如下: 1. 上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无论术前营养状况如何,推荐围术期应用免疫营养治疗(A,1a) 2. 头颈部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免疫营养治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瘘管发生率和感染率(A,1a) 3. 膀胱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免疫营养能够改善炎性反应状态和免疫反应(B,2b) 4. 化疗患者,补充谷氨酰胺能够改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营养指标(B,2b),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肠粘膜屏障功能以及免疫功能(B,

肠内营养治疗指南

肠内营养治疗指南 肠内营养治疗指南 营养是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的保证。对患者来说,合理、平衡、及时的临床营养治疗极为重要。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治疗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治疗,而前者又分为饮食治疗和管喂营养治疗。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非常重要,俗话说疾病三分治,七分养”,营养即在 其中。任何时候都应遵循,如果胃肠存在,就应首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与肠外相比,肠内营养经济、安全、方便,符合生理过程。 肠内营养制剂按蛋白来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氨基酸型和短肽型(要素型)制剂(冬泽力);另一类是整蛋白型(非要素型)制剂(冬泽全)。每一类型的制剂中又可分为平衡型和疾病特异型。肠内营养制剂在国外还包括组件式肠内营养制剂。 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效果,规范临床营养治疗程序,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冬泽特医专家的经验,制订营养治疗指南,供临床应用参考。 一、适应证 1、意识障碍、昏迷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炎等所致的昏迷患者,老年痴呆不能经口进食或精神失常、严重抑郁症、神 经性厌食者等。 2、吞咽困难和失去咀嚼能力:如咽下困难、口咽部外伤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者等。

3、上消化管梗阻或手术:如食管炎症、化学性损伤等造成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食管狭窄梗阻、食管癌、幽门梗阻、吻合口水肿狭窄、胃瘫等。 4、高代谢状态: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所致机体高代谢、负氮平衡者。 5、消化管痿:通常适用于低流量痿或痿的后期,如食管痿、胃痿、肠痿、胆痿、胰痿等。对低位小肠痿、结肠痿及空肠喂养的胃十二指肠痿效果最好。 6、术前准备和术后营养不良:如术前肠管准备期间、术中有额外营养素丢失者等。 7、炎性肠管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hns病等。 8、短肠综合征:短肠综合征肠代偿阶段。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大量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不仅仅是单纯降压,更重要的是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为此,2015 年ACC/AHA/ASH 发表联合声明:对于合并有冠心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ACS、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ACEI作为一线首选药物。 虽然ACEI在冠心病防治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在我国临床实践中应用仍远远不够。为了进一步改善临床应用情况,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共识强调,冠心病患者应用ACEI应遵循3R原则,即:Right time (早期、全程和足量);Right patient(所有冠心病患者只要可以耐受,ACEI均应使用);Right drug(选择安全、依从性好的ACEI药物)。 ACEI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推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建议: ●STEMI发病24h内,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建议早期应用ACEI。

●除非不能耐受,所有NSTE-ACS患者均应接受ACEI治疗。 临床应用注意点: (1)早期:AMI早期口服ACEI可降低死亡率,ACEI应在发病24h 内开始应用。 (2)长期:所有AMI后的患者都需要长期使用ACEI。AMI早期因各种原因未使用ACEI的患者,应该尽早并长期使用。 (3)获益:合并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或前壁大面积心肌梗死等高危患者获益更大。 给药方法和剂量: ACEI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早期干预方案通常在24~48h内用到足量。如卡托普利的用法为首剂6.25mg,能耐受者2h 后给12.5mg,10~12h后25mg,然后增至50mg bid;福辛普利初始剂量为5mg,24h后重复1次,如收缩压仍>100mmHg且无低血压表现,逐步倍增至20mg qd的目标剂量。

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一、二、三).pdf

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一、二、三) 一、前言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根据近年来抗血小 板治疗药物相关临床试验结果,综合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基金会(ACCF)/美同心脏协会(AHA)、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心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学会(SCAI)、欧洲卒中组织等权威机构发布的最新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科 分会等国内学术机构发布的指南和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现状,组织相关专家撰 写了本共识,以推进我国抗血小板治疗的规范化。共识制定过程:(1)全面复习各类心脑血管疾病涉及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研究证据;(2)综合评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临床研究证据,并考虑中国患者的临床特征;(3)讨论现有各类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指南中涉及抗血小板治疗内容;(4)综合评估证据。 二、抗血小板药物种类及药理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影响心、脑血管和外周动脉的全身系统性疾病。血小 板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常用抗血小板药物有以下几种。 1.血栓素A2(TXA2)抑制剂:阿司匹林或乙酰水杨酸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皿栓 素抑制剂,40年前发现其抑制血小板的作用,是目前抗血小板治疗的基本药物。阿 司匹林通过对环氧酶(COX)-1的作用直接抑制TXA2合成,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活性。阿司旺林其他作用包括介导血小板抑制的嗜中性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以及参 与各种凝血级联反应和纤溶过程[1-2]。阿司匹林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服用后1 h 达峰值血药浓度。在胃内开始吸收,在小肠上段吸收大部分。阿司匹林以结合代谢 物和游离水杨酸从肾脏排泄。嚼服阿司匹林,起效快. 2.二磷酸腺苷(ADP)P2Y12受体拮抗剂:ADP存在于血小板内的高密度颗粒中,与止血及血栓形成有关、血小板ADP受体调控ADP浓度,人类血小板有3种不同ADP

营养专家共识[1]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 2011年9月16日

目录 前言 (2) 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及评定 (4) 非终末期手术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8) 非终末期化疗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12) 非终末期放疗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16) 终末期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20) 附表1:NCCN证据和共识的分类和牛津推荐意见分级(OCEBM)对照 (23) 附表2:NRS2002评分系统 (23) 附表3:病人提供-主观全面评定(PG-SGA)评定量表 (24) 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名单 (26) 1

1前言 恶性肿瘤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延长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使得恶性肿瘤逐步成为一种可控可治的慢性疾病,因此,重视患者的生存质量应该成为现代肿瘤学的重要领域。肿瘤营养学是一门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探讨适合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状况的评估方法,通过营养治疗以提高抗肿瘤治疗的疗效,并改善生存质量的新兴交叉学科。肿瘤营养学有异于一般意义的营养学,因为荷瘤机体的应激状态和肿瘤组织的不断增殖带来了晚期及终末期患者明显的异常代谢状态,而且营养治疗不同于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方法,对肿瘤细胞没有直接杀灭作用。因此,需要肿瘤学家和营养学家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不断推动其研究和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的肿瘤营养学科。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规范对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放化疗期间及姑息治疗时期进行合理、有效的营养治疗,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广泛征求意见,多次组织讨论,几经修改,根据我国目前的肿瘤营养治疗情况,结合了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原为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最新肿瘤营养治疗指南,从而形成专家共识。有关本共识中常用的名词解释定义如下: 1)营养治疗(nutritional therapy):一般认为包括经口、肠内或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营养素,并起到代谢调理的作用。 2)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经消化道给予营养素,根据组成不同分为大分子聚合物(整蛋白)型和小分子聚合物(氨基酸、短肽)型。 3)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经静脉为无法经胃肠摄取和利用营养素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糖类、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结构蛋白的功能。 4)营养不良(malnutrition):因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度,对机体功能乃至临床结局造成不良影响。 5)营养不足(nutritional insufficiency):通常指蛋白质-能量缺乏型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指能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者,造成特异性的营养缺乏症状。 6)营养风险(nutritional risk):指现存的或潜在的营养和代谢状况对疾病或手术相关的临床结局(感染有关的并发症、住院日等)发生负面影响的可能。 7)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是临床医护人员用来判断肿瘤病人是否需要进一步进行全面营养评定和制定营养治疗计划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8)营养评定(nutritional assessment):由营养专业人员对患者的营养代谢、机体功能等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用于制订营养治疗计划,考虑适应证和可能的副作用。 9)恶液质(cachexia):是一种在癌症患者中存在的表现复杂的综合征,其特点为慢性、进行性、不知 2

HP治疗2012中国专家共识

幽门螺杆菌2012中国专家共识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Hp学组)1999年海南会议提出了《我国对Hp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海南共识》; 2003年安徽桐城会议提出《第二次全国Hp感染处理共识意见-桐城共识》; 2007年庐山会议提出《第三届全国Hp感染处理共识意见-庐山共识》; 2012 年4 月26日在江西井冈山提出《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2012年10月发布在《中华内科杂志》。 一.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适应证 1 .消化性溃疡 是根除Hp 最重要的适应证,根除Hp 可促进溃疡愈合,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根除Hp 使绝大多数消化性溃疡不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而是可彻底治愈。 2 .胃MALT 淋巴瘤 是一种少见的胃恶性肿瘤,约80 %以上Hp阳性,早期(病变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的胃MALT 淋巴瘤根除Hp后可获得完全应答,但病灶深度超过劲膜下层者疗效降低。根除Hp 已成为Hp阳性早期胃MALT 淋巴瘤的一线治疗。 (2012专家指南强烈推荐以上两种情况:根除Hp ) 3 . Hp 阳性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 根除Hp可使8%~20% 的Hp阳性FD患者的症状得到长期缓解,这一疗效优于其他任何治疗 4 .慢性胃炎伴胃粘膜萎缩或糜烂 Hp感染者中最终有< 1 %的人发生肠型胃癌,萎缩和肠化是从非萎缩性胃炎向胃癌演变过程中重要的病变阶段。反复糜烂后可发生萎缩、肠化生。尽管根除Hp预防胃癌的最佳时机是萎缩、肠化生发生前,但在这一阶段根除Hp仍可消除炎症反应,使萎缩发展减慢或停止,并有可能使部分萎缩得到逆转,但肠化生难以逆转 5 .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 6 .需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者(PPI) Hp 感染者长期服用PPI可使胃炎类型发生改变,从胃窦为主胃炎发展为胃体为主胃炎。这是因为服用PPI 后胃内pH上升,有利于Hp从胃窦向胃体位移,胃体炎症和萎缩进一步降低胃酸分泌。胃体萎缩为主的低胃酸或无酸型胃炎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显著升高。 7 .胃癌家族史:除少数(约1%一3% )遗传性弥漫性胃癌外,绝大多数胃癌的发生是Hp感染、环境因索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胃癌患者一级亲属的遗传易感性较高,虽遗传易感性难以改变,但根除Hp可以消除胃癌发病的重要因索,从而提高预防效果。 8 .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近年来,全球终末期肾病患病率持续增长。这与人口老龄化、能够引起肾损害的疾病(特别是糖尿病) 的发病率增加以及透析治疗的普及有关。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费用也在增长,这对于全球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经济问题。由全国肾脏病界和糖尿病界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在2004 年2 月召开了第一次《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专家共识》的制定会议,并于2005 年3月对其进行了再修订,旨在指出有关慢性肾脏病(CKD) 病人限蛋白饮食的治疗前景,提供合理的临床饮食治疗方案。 1 营养治疗对CKD 的意义 限制蛋白质饮食是治疗CKD、特别是慢性肾衰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行低蛋白饮食、尤其极低蛋白饮食治疗时,为防止营养不良,建议给病人同时补充复方α2酮酸制剂或必需氨基酸制剂。已有研究证明,补充复方α2酮酸制剂在延缓肾损害进展上疗效优于必需氨基酸制剂。低蛋白饮食加复方α2酮酸制剂治疗有如下益处: (1) 减轻氮质血症,改善代谢性酸中毒。 (2) 补充机体必需氨基酸,改善蛋白质代谢。(3) 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4) 提高脂酶活性,改善脂代谢。(5) 降低高血磷,改善低血钙, 减轻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6) 减少蛋白尿排泄,延缓CKD 进展。 2 营养治疗的实施方案 2. 1 透析前非糖尿病肾病病人 2.1. 1 蛋白入量CKD 第1 期[ 肾小球滤过率(GFR) ≥90 ml/ (min?1. 73m2) ] 、2 期[ GFR60~89 ml/(min?1. 73m2) ]原则上宜减少饮食蛋白,推荐蛋白入量0. 8 g/ (kg?d) 。从CKD 第3 期[ GFR < 60 ml/ (min?1. 73m2) ]即应开始低蛋白饮食治疗,推荐蛋白入量0. 6 g/ ( kg ?d ) , 并可补充复方α2酮酸制剂0. 12 g/ (kg?d) 。若GFR 已重度下降[ < 25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

?标准与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DOI :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7.01.001 通信作者:邵宗鸿,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300052,Email :shaozonghong@https://www.360docs.net/doc/627263939.html, ;张连生,兰州大学第二医院,730030,Email :zhangliansheng@https://www.360docs.net/doc/627263939.html, Chinese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plastic anemia (2017)Red Blood Cell Disease (Anemia )Group,Chinese Society of Hematolog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Shao Zonghong,Department of Hematology,General Hospital,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Tianjin 300052,China.Email:shaozonghong@https://www.360docs.net/doc/627263939.html,;Zhang Liansheng,Department of Hematology,Lanzhou University Second Hospital,Lanzhou 730030,China.Email:zhangliansheng@https://www.360docs.net/doc/627263939.html,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再生障碍性贫血(AA )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0版)的基础上,参考国外诊治指南及近年相关文献,广泛征求专家建议和意见,重新制订了以下AA 诊断与治疗新版中国专家共识。 一、AA 定义及发病机制AA 是一种骨髓造血衰竭(BMF )综合征。其年发病率在我国为0.74/10万人口,可发生于各年龄组,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AA 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目前认为T 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功能亢进造成骨髓损伤在原发性获得性AA 发病机制中占主要地位,新近研究显示遗传背景在AA 发病及进展中也可能发挥一定作用,如端粒酶基因突变,也有部分病例发现体细胞突变。先天性AA 罕见,主要为范可尼贫血(FA )、先天性角化不良(DKC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DBA )、Shwachmann-Diamond 综合征(SDS )等。绝大多数AA 属获得性,故本指南主要讨论原发性获得性AA 。 二、AA 的诊断建议(一)诊断AA 的实验室检测项目1.必需检测项目:(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计数及形态、血红蛋白(HGB )水平、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血小板计数(PLT )和形态。(2)多部位骨髓穿刺:至少包括髂骨和胸骨。骨髓涂片分析:造血细胞增生程度;粒、红、淋巴系细胞形态和阶段百分比;巨核细胞数目和形态;小粒造血细胞面积;是否有异常细胞等。(3)骨髓活检:至少取2cm 骨髓组织(髂骨)标本用以评估骨髓增生程度、各系细胞比例、造血组织分布(有无灶性CD34+细胞分布等)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骨髓浸润、骨髓纤维化等。(4)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CD34+细胞数量。(5)肝、肾、甲状腺功能,其他生化,病毒学(包括肝炎病毒、EBV 、CMV 等)及免疫固定电泳检查。(6)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 12水平。(7)流式细胞术检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克隆(CD55、CD59、Flaer )。(8)免疫相关指标检测:T 细胞亚群(如CD4+、CD8+、Th1、Th2、Treg 等)及细胞因子(如IFN-γ、IL-4、IL-10等)、自身抗体和风湿抗体、造血干细胞及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标志检测。(9)细胞遗传学:常规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del (5q33)、del (20q )等]以及遗传性疾病筛查(儿童或有家族史者推荐做染色体断裂试验),胎儿血红蛋白检测。(10)其他:心电图、肺功能、腹部超声、超声心动图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 线或CT 等),以评价其他原因导致的造血异常。 2.可选检测项目: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以下项目:(1)骨髓造血细胞膜自身抗体检测;(2)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检测、端粒酶基因突变检测、体细胞基因突变检测。 (二)AA 诊断标准1.血常规检查:全血细胞(包括网织红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至少符合以下三项中两项:HGB<100g/L ;PLT<50×109/L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 )<1.5×109/L 。

恶性肿瘤患者膳食营养处方专家共识

恶性肿瘤患者膳食营养处方专家共识 Abstract: Malnutrition and dyscrasia are very common in cancer patients. Malnutrition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treatment tolerance, reduced opportunities for treatment, increased complications, increase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prolonged hospital stay, and lower survival rate. Malnutrition not only has an impact on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and quality of life, but also cause huge economic losses and waste of social medical resources. Nutrition therapy as a basic methods of clinical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has been proved by a large number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nutritional support will not increase the rate of tumor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rate and lower survival rate, bu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ostoperative cancer patients nutrition and immune statu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improve the cure rate of patients, 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reduce drug and medical expenditure, has a positive for most malnourished cancer patients. In order to apply the 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cancer to clinical practice, the consensus based on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病因很多,机制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因此,规范晕厥的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发布。参照加拿大心血管学会有关晕厥的最新指导性文件并结合近年来的进展,国内本领域的专家撰写了《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该共识旨在制定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晕厥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性文件,帮助临床医生确立晕厥诊断,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共识摘要如下: 一、晕厥分类 1.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 反射性晕厥根据涉及的传出路径而分为交感性或迷走性。当直立位血管收缩反应降低导致的低血压为主要机制时,即为血管抑制型,当心动过缓或心脏收缩能力减弱是主要机制时为心脏抑制型,这两种机制均存在时则为混合型。 2.体位性低血压及直立不耐受综合征: 与反射性晕厥相比,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时交感神经反射通路传出活性慢性受损,因此血管收缩减弱。起立时,血压下降,出现晕厥或近似晕厥。体位性低血压为起立时收缩压异常减低。

在病理生理上,反射性晕厥和ANF没有重叠之处,但二者的临床表现常有相同之处,有时会造成鉴别诊断困难。 直立不耐受是指直立位时血液循环异常导致的症状和体征。晕厥是其中一种症状,其他症状包括:头晕,先兆晕厥;虚弱、疲劳、心慌、出汗;视觉异常(模糊、光感、视野缩小);听力异常(听力受损、耳鸣);颈部疼痛(枕部/颈部周围和肩部区域)、后背痛或心前区疼痛。 各种临床直立位不耐受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见表1。其中也包括直立位为主要诱发因素的反射性晕厥。 3.心源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包括心律失常性晕厥和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性晕厥。 (1)心律失常性晕厥:心律失常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心输出量和脑血流明显下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为窦房结自主功能异常或窦房传导异常。这种情况下,晕厥是由于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导致长间歇所致。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突然终止时经常出现长间歇(快-慢综合征)。 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的严重类型(莫氏Ⅱ型、高度以及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与晕厥相关。这种情况下,心脏节律依赖低位起搏点起搏或逸搏。因为这些起搏点开始起搏的时间较晚,容易发生晕厥。

结直肠癌患者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护理

结直肠癌患者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护理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9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围手术期,观察组采取营养支持加速康复护理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2.30±0.41)d、停止输液时间(4.73±2.66)d、体重下降(2.66±0.94)kg、无并发症、住院时间(6.33±2.16)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护理可缩短结直肠癌患者康复时间,值得临床学习。 标签:结直肠癌;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护理加速康复外科是通过减轻患者在外科手术中的应激反应,缩短康复进程的处理方案[1],其中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尤其有效。笔者对此进行了专项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4年3月,结直肠癌患者9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包括男31例,女24例,年龄63~77岁,平均68.3岁;对照组40例,包括男27例,女13例,年龄65~75岁,平均70.1岁;患者及家属自愿接受营养支持快速康复护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术前3d无渣流食,术前12h禁食,术前4h禁水。术晨清洁灌肠,常规胃肠减压[2]。术后1w禁食,排气后进流食,术后12h正常饮食。 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理念进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术前6h内禁食水,术前晚嘱患者口服1000ml温热的葡萄糖液,术前3h补服500ml温热的葡萄糖液。术晨胃部放置三腔喂养管,术中将喂养管头部降至空肠,放置在屈氏韧带下或吻合口下20cm处。术毕1h喂患者温开水500ml,术后4h饮温开水1000ml,10h 饮1500ml。术后24h用荷兰进口的能量全力增加肠内营养500ml,在24h内分4次泵入,逐渐恢复正常进食,正常饮食后加用生态营养制剂,2次/d,4片/次[3]。除此外,还加强止痛治疗和术后早期活动。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停止输液时间、体重下降值、并发症、住院时间。 1.4应用SPSS13.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肠内营养治疗指南(精校版本)

肠内营养治疗指南 营养是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的保证。对患者来说,合理、平衡、及时的临床营养治疗极为重要。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治疗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治疗,而前者又分为饮食治疗和管喂营养治疗。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非常重要,俗话说“疾病三分治,七分养”,营养即在其中。任何时候都应遵循,如果胃肠存在,就应首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与肠外相比,肠内营养经济、安全、方便,符合生理过程。 肠内营养制剂按蛋白来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氨基酸型和短肽型(要素型)制剂(冬泽力);另一类是整蛋白型(非要素型)制剂(冬泽全)。每一类型的制剂中又可分为平衡型和疾病特异型。肠内营养制剂在国外还包括组件式肠内营养制剂。 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效果,规范临床营养治疗程序,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冬泽特医专家的经验,制订营养治疗指南,供临床应用参考。 一、适应证 1、意识障碍、昏迷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炎等所致的昏迷患者,老年痴呆不能经口进食或精神失常、严重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者等。 2、吞咽困难和失去咀嚼能力:如咽下困难、口咽部外伤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者等。 3、上消化管梗阻或手术:如食管炎症、化学性损伤等造成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食管狭窄梗阻、食管癌、幽门梗阻、吻合口水肿狭窄、胃瘫等。 4、高代谢状态: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所致机体高代谢、负氮平衡者。 5、消化管瘘:通常适用于低流量瘘或瘘的后期,如食管瘘、胃瘘、肠瘘、胆瘘、胰瘘等。对低位小肠瘘、结肠瘘及空肠喂养的胃十二指肠瘘效果最好。 6、术前准备和术后营养不良:如术前肠管准备期间、术中有额外营养素丢失者等。 7、炎性肠管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hns病等。

结直肠癌营养治疗指南推荐要点

结直肠癌营养治疗指南推荐要点 背景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结直肠癌可以引起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手术时机、降低放化疗效果、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同时还可能引起患者并发症和病死率上升。结直肠癌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并不一致,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和北美等国家发生率高,而在非洲和中南亚地区发生率低。就流行病学调查来看,结直肠癌的发生与人群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超重/ 肥胖、膳食缺乏水果蔬菜、经常食用红肉和加工肉、过量饮酒、缺少体育锻炼、吸烟以及遗传因素等。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人群往往存在这些危险因素,但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通过改变这些饮食和生活习惯,就有可能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例如美国就出现了结直肠癌发生率降低的趋势。 证据 营养不良对围手术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影响 Burden ST 等人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营养状况调查发现,被调查的患者有50%出现体重丢失,有20%出现营养不良,这些证据说明

术前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使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降低,这可能会限制患者接受创伤较大的根治术;营养不良导致创伤愈合缓慢,会延长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增加花费、增加并发症和病死率。 营养不良对结直肠癌化疗和放疗的影响 放化疗引起患者厌食、恶心、呕吐和营养不良,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使患者不易接受放、化疗和降低放、化疗的疗效,增加放、化疗的不良反应。 围手术期处理对结直肠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Lewis SJ 等对11 个比较肠切除后早期进食与常规禁食的RCT 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早期进食显著降低各种类型的感染性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吻合口瘘发生率也有所降低,但是未观察到显著差异。提示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手术后应该早期进食。Bauer VP认同上述研究,认为结直肠手术患者应该在手术后 24 小时内进食。 推荐意见

ASPEN重症患者营养治疗指南(2009)

ASPEN重症患者营养治疗指南(2009) 一.开始肠内营养 1. 在开始肠内营养前,评估应包括入院前的体重减少、营养状况、疾病的严重程度、基础疾病情况及胃肠道功能(E)。 2. 不能自主进食的危重病患者应给予肠内营养支持(C)。 3. 危重病患者营养支持中,肠内营养支持优于肠外营养支持(B)。 4. 肠道喂养应在入室24~48hrs开始(C),争取在48-72hrs达到喂养目标(E)。 5. 营养支持应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开始” (E)。 6. ICU患者不将肠鸣音存在及是否排气作为开始EN指征的否定意见(B)。 7. 有误吸高风险及胃管喂养耐受不佳者,应将胃管放置于小肠内喂养(C)。胃管喂养有较多潴留者,应使用小肠喂养(E)。 二.肠外营养时机 1. 在住院7天后病人仍无法接受 EN时才开始进行 PN(E) 2.既往营养不良而又不能使用肠内营养者,入院后应尽早使用肠外营养(C)。 3. 术前存在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前即开始)应积极给予PN(B)。营养状况正常者,术后5-7天才能开始肠外营养支持(B)。病程预计大于7天者,才能予肠外营养支持。 三.肠内营养剂量 1.肠内营养支持的目标应根据开始肠内营养时的营养状况决定(C)。营养需求应根据预期公式或间接测热法决定(E)。 2.在住院第一周,肠内营养支持应提供目标热卡的50-65%(C)。 3.若肠内营养支持7-10后仍不能提供100%所需热量,应考虑增加肠外营养(E)。而在这之前增加肠外营养,不能增加疗效并可能产生损害性作用(C)。 4 BMI<30者,每日蛋白需要量为1.2-2.0g/kg,烧伤及多发伤者需求量要提高(E)。

2017版: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17版: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0版)的基础上,参考国外诊治指南及近年相关文献,广泛征求专家建议和意见,重新制订了以下AA诊断与治疗新版中国专家共识。一、AA定义及发病机制 AA是一种骨髓造血衰竭(BMF)综合征。其年发病率在我国为0.74/10万人口,可发生于各年龄组,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AA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目前认为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功能亢进造成骨髓损伤在原发性获得性AA发病机制中占主要地位,新近研究显示遗传背景在AA发病及进展中也可能发挥一定作用,如端粒酶基因突变,也有部分病例发现体细胞突变。先天性AA罕见,主要为范可尼贫血(FA)、先天性角化不良(DKC)、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DBA)、Shwachmann-Diamond综合征(SDS)等。绝大多数AA属获得性,故本指南主要讨论原发性获得性AA。 二、AA的诊断建议 (一)诊断AA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1.必需检测项目: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计数及形态、血红蛋白(HGB)水平、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血小板计数(PLT)和形态。(2)多部位骨髓穿刺:至少包括髂骨和胸骨。骨髓涂片分析:造血细胞

增生程度;粒、红、淋巴系细胞形态和阶段百分比;巨核细胞数目和形态;小粒造血细胞面积;是否有异常细胞等。(3)骨髓活检:至少取2 cm骨髓组织(髂骨)标本用以评估骨髓增生程度、各系细胞比例、造血组织分布(有无灶性CD34+细胞分布等)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骨髓浸润、骨髓纤维化等。(4)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CD34+细胞数量。(5)肝、肾、甲状腺功能,其他生化,病毒学(包括肝炎病毒、EBV、CMV等)及免疫固定电泳检查。(6)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7)流式细胞术检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克隆(CD55、CD59、Flaer)。(8)免疫相关指标检测:T细胞亚群(如CD4+、CD8+、Th1、Th2、Treg等)及细胞因子(如IFN-γ、IL-4、IL-10等)、自身抗体和风湿抗体、造血干细胞及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标志检测。(9)细胞遗传学:常规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del(5q33)、del(20q)等]以及遗传性疾病筛查(儿童或有家族史者推荐做染色体断裂试验),胎儿血红蛋白检测。(10)其他:心电图、肺功能、腹部超声、超声心动图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CT等),以评价其他原因导致的造血异常。 2.可选检测项目: 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以下项目:(1)骨髓造血细胞膜自身抗体检测;(2)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检测、端粒酶基因突变检测、体细胞基因突变检测。 (二)AA诊断标准 1.血常规检查: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征求意见稿) 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 2011年9月16日

目录 前言 (2) 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及评定 (4) 非终末期手术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8) 非终末期化疗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12) 非终末期放疗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16) 终末期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20) 附表1 NCCN证据和共识的分类和牛津推荐意见分级(OCEBM)对照 (23) 附表2 NRS2002评分系统 (23) 附表3 病人营养状况主观评估表(PG-SGA) (24) 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名单 (26) 1

1前言 恶性肿瘤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延长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使得恶性肿瘤逐步成为一种可控可治的慢性疾病,因此,重视患者的生存质量应该成为现代肿瘤学的重要领域。肿瘤营养学是一门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探讨适合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状况的评估方法,通过营养治疗以提高抗肿瘤治疗的疗效,并改善生存质量的新兴交叉学科。肿瘤营养学有异于一般意义的营养学,因为荷瘤机体的应激状态和肿瘤组织的不断增殖带来了晚期及终末期患者明显的异常代谢状态,而且营养治疗不同于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方法,对肿瘤细胞没有直接杀灭作用。因此,需要肿瘤学家和营养学家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不断推动其研究和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的肿瘤营养学科。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规范对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放化疗期间及姑息治疗时期进行合理、有效的营养治疗,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广泛征求意见,多次组织讨论,几经修改,根据我国目前的肿瘤营养治疗情况,结合了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原为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最新肿瘤营养治疗指南,从而形成专家共识。有关本共识中常用的名词解释定义如下: 1)营养治疗(nutritional therapy):一般认为包括经口、肠内或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营养素,并起到代谢调理的作用。 2)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经消化道给予营养素,根据组成不同分为大分子聚合物(整蛋白)型和小分子聚合物(氨基酸、短肽)型。 3)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经静脉为无法经胃肠摄取和利用营养素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糖类、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结构蛋白的功能。 4)营养不良(malnutrition):因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度,对机体功能乃至临床结局造成不良影响。 5)营养不足(nutritional insufficiency):通常指蛋白质-能量缺乏型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指能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者,造成特异性的营养缺乏症状。 6)营养风险(nutritional risk):指现存的或潜在的营养和代谢状况对疾病或手术相关的临床结局(感染有关的并发症、住院日等)发生负面影响的可能。 7)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是临床医护人员用来判断肿瘤病人是否需要进一步进行全面营养评定和制定营养治疗计划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8)营养评定(nutritional assessment):由营养专业人员对患者的营养代谢、机体功能等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用于制订营养治疗计划,考虑适应证和可能的副作用。 9)恶液质(cachexia):是一种在癌症患者中存在的表现复杂的综合征,其特点为慢性、进行性、不知不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