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图片
七星关区清水铺镇晓沟村旅游文化简介之——大山李家墓

七星关区清水铺镇晓沟村旅游文化简介之
——大山李家墓石雕艺术
在七星关区清水铺镇晓沟村大山组后面的森林里,有一所修建得十分豪华壮丽的墓莹,墓莹宽3米以上,高2米以上,包坟的石料做工十分精致,特别是墓莹的墓碑可算是这所墓莹的经典之处了。
墓碑高有丈余,宽丈余。
据墓碑的记载,该墓莹以及墓碑于民国戊午年(公元1918年)建成,据当地人传说,整个墓莹、墓碑工程历时三年之多才建成,这也许是由于当时施工工具相对落后的原因吧。
但是,从墓莹建设以及墓碑石刻艺术的角度来看,这所墓莹、墓碑的成功建造,充分证实了当时的施工工匠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同时,也是二十世纪初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在清水铺镇晓沟村的缩影。
就是百年之后的今天,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图片1:晓沟村大山李家墓全景1 图片2:晓沟村大山李家墓全景2
图片3:晓沟村大山李家墓石雕1
图片4:晓沟村大山李家墓石雕2
图5:晓沟村李家墓石雕3 图6:晓沟村李家墓建成时间记载 我国石雕艺术史简介:
中国石窟雕塑是祖国灿烂的文化艺术遗产,是举世闻名的雕塑艺术瑰宝。
据相关资料介绍:中国石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的石雕艺术日趋成熟,出现许多杰出的石雕艺术品。
石雕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从人类艺术的起源就开始了石雕的历史。
可以说,迄今人类包罗万象的艺术形式中,没有哪一种能比石雕更古老了,也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工巧匠比它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万古不衰。
清水铺镇晓沟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编辑整理:薛永祥
2017年5月4日。
《雕与刻的乐趣》PPT免费课件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3)雕刻怎么做 看了这么多不同材料的雕刻作品,它们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① 雕刻的工具 雕刻的材料不同,用到的工具也不相同。在本课需要使用的雕刻工具中,
以下这些就可以了。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② 雕刻的技法 雕刻时我们一般用切、削、磨、穿、饰等技法表现。
雕与刻的乐趣
猜一猜!老师做的这个动作 是模仿哪件艺术作品?
》雕 塑 作 品 : 《 思 想 者
什 么 是 雕 刻 ?
一、学一学知识点 :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
传统雕刻即以手工的方式运用刀、斧等工具在木材、石材等 基料上进行艺术创作。现代雕刻根据工具和方法的不同可分 为化学蚀刻、电蚀刻、手工雕刻、激光雕刻、标记雕刻、机 械雕刻、辊模雕刻等 。雕刻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 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② 学生作品 我们再来看看同学们的作品,点击图片听他们的介绍。
通过欣赏大师和同学们的作品,我们再次感受了雕刻作品的美。其实雕 刻并不是那么高难,它近在身边触手可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身边易于找到 的材质去雕刻创作,如:苹果、鸭梨、土豆、茄子,还有香皂、橡皮、粉笔 等等都可以用来雕刻。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2)雕刻是什么 那什么是雕刻?
总结拓展
情境导入
探索新知
艺术创作
总结拓展
A. 雕刻的形式: 雕刻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透雕。我们先来看一下圆雕。
① 圆雕 圆雕是三维立体造型,观察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面,要求
石雕狮子的讲解

石雕狮子的讲解
摘要:
1.石雕狮子概述
2.石雕狮子的历史渊源
3.石雕狮子的功能与寓意
4.石雕狮子的制作工艺
5.石雕狮子的分布与影响
6.石雕狮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
正文:
石雕狮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一种石雕艺术品,石雕狮子承载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追求,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
石雕狮子起源于汉代,经过千百年的发展,石雕狮子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装饰物。
在古代,石雕狮子常放置在宫殿、寺庙、陵墓等建筑物的入口处,用以守护和辟邪。
此外,石雕狮子还具有象征权威、尊贵和吉祥的寓意,被广泛应用于宫廷、官宦和富贵人家的宅院。
石雕狮子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通常选用优质的石材,经过精细的雕琢、打磨和刻痕处理,使得石雕狮子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充满力量感。
石雕狮子的制作不仅要求工匠具备高超的技艺,还需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的理解。
在中国古代社会,石雕狮子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北方的皇家宫殿到南方的民居古宅,从佛教寺庙到道教观宇,都
可以看到石雕狮子的身影。
石雕狮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一张亮丽名片。
随着历史的变迁,石雕狮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价值愈发显现。
在现代社会,石雕狮子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依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艺术品收藏等领域。
论曲阳石雕的文化价值及现代意义

论曲阳石雕的文化价值及现代意义曲阳石雕的文化内涵是深沉的。
之所以深沉,是因为它凝聚着一个古老的在太行山脉以农业为主要生存手段的历代农民艺匠的雕刻之魂。
在这块盛产白石的山坳中,经过数十代人的努力,通过一锤一钎的不断雕凿,广泛汲取北方诸民族与佛教文化的营养,以极强的民族文化精神融入其中,用传统的技艺,以无声的形象描绘民族的尊严、宗教的虔诚、出色地雕刻出属于世界级的文化瑰宝。
这其中自然渗透着曲阳雕刻艺匠生活于斯的亲历的感受,有着对造型艺术独特的感悟,同时把宗教信念、审美情趣熔铸于每尊雕像之中。
通过对各时期曲阳石雕艺术作品所凸显的造型精神分析,可以看出它拙中藏巧、以小喻大、顽石通灵的技艺,从而体现了曲阳文化内涵的深沉度,也决定了曲阳石雕的文化价值。
文化,就其价值而论,在于它能以物质的具像或精神的抽象去标示人类文明进化的历程。
而所有文化现象或文化遗存,不外乎是当时、当地人们为了美化生活(物质的)和美化心灵(精神的)而创造的文化痕迹。
所有美化手段,又无非是创造一些身外之物,去对自身之“质”进行“文饰”。
评价文化价值,就是从其“文饰”的水准,探讨其对文明的贡献。
曲阳石雕文化是属于精神领域的文化,它标示着从汉代开始的这个地区、这个群体的意识形态与宗教观念,也表现着全部的文化水准。
同时,由于这些抽象的观念是通过石雕造型的有形实体表现的尤其是曲阳石雕技艺向建筑艺术领域的渗透,故而也反映了物质文化。
曲阳先贤留下的石雕艺术作品,蕴含着极高的文化价值。
他们用当地蕴藏丰富的白石,把近两千年来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凝重地熔铸于石雕造像之中,使今天的人们能够从有形的实物去揣摩一个地域文化的形成过程和精神风貌。
曲阳石雕显示的造型特点,是近两千年的一脉相承的技艺和推进宗教社会化与人神合一的深刻内蕴统一,它不仅在文化自身价值上有一定的分量,此外,在历史、考古、宗教、造型艺术、建筑装饰艺术、美学等诸方面,也有相当的价值。
而它的自身文化价值又体现在这诸方面的价值之中,这个精神文化体是寄寓于它的物质文化形式之中的。
霍去病墓石雕教案

霍去病墓石雕教案篇 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了解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风格和历史背景。
2. 帮助学生掌握欣赏石雕作品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古代艺术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特点,包括造型、线条、表现手法等。
(2)石雕所反映的历史文化内涵。
2. 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代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2)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欣赏方法独立评价石雕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霍去病墓石雕的相关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3. 直观演示法:展示石雕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感受作品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古代艺术的殿堂,去领略霍去病墓石雕的独特魅力!在开始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讲述霍去病抗击匈奴的英勇事迹)大家是不是对这位英雄充满了敬佩呀?那么,为了纪念他而创作的石雕又有着怎样的精彩呢?(二)背景介绍霍去病是西汉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他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屡立战功。
然而,天妒英才,他英年早逝。
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汉武帝下令为他修建了陵墓,并在墓前放置了许多精美的石雕。
这些石雕不仅是对霍去病的缅怀,更是当时社会文化和艺术水平的体现。
(三)作者介绍这些石雕作品的创作者虽然大多没有留下具体的姓名,但他们无疑是那个时代杰出的工匠。
他们以精湛的技艺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创造出了这些不朽的杰作。
(四)课文朗读接下来,老师为大家朗读一段关于霍去病墓石雕的描述,大家边听边想象石雕的样子。
(朗读相关文字)(五)图片展示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霍去病墓石雕的图片。
(展示图片)大家可以仔细观察这些石雕的造型、线条和细节。
(六)问题思考1. 这些石雕的造型有什么特点?2. 线条的运用给你什么样的感受?3. 从这些石雕中,你能感受到当时的社会文化吗?(七)分组讨论同学们,现在分成小组,针对刚才的问题进行讨论,分享你们的看法。
高中美术课程中的雕塑创作

培养实践能力
雕塑创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门类,通 过动手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 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发展奠 定基础。
02
雕塑创作基础知识
造型原理与技巧
造型基础
掌握点、线、面、体等造型元素,理解空间 、比例、透视等造型原理。
塑造技巧
学习运用加法、减法、变形等手法进行形体 塑造,表现物体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
中期制作:泥塑、翻模、铸造等工艺流程介绍
泥塑
01
使用黏土或油泥等材料,按照草图设计塑造出雕塑的基本形态
。泥塑过程中需要注意比例、结构和细节的表现。
翻模
02
在泥塑完成后,使用石膏等材料将其翻制成模具。翻模是为了
保留泥塑的形态,以便后续进行铸造或其他加工。
铸造
03
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模具中,冷却后得到与泥塑形态相同的金属
高中美术课程中雕塑创作重要性
提升审美能力
通过雕塑创作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有助于提 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培养其对美
的感知、欣赏和创造能力。
传承与发扬文化
雕塑创作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通 过构思、设计、制作等环节,拓展其创意思 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拓展创意思维
雕塑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 过高中美术课程中的雕塑创作教学,有助于 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
高中美术课程中的雕塑创 作
汇报人:XX 20XX-01-26
目录
• 雕塑创作概述 • 雕塑创作基础知识 • 创意构思与表现手法 • 雕塑创作过程详解 • 经典雕塑作品欣赏与解析 • 学生雕塑创作实践指导
01
雕塑创作概述
雕塑定义与分类
小学美术《石雕艺术》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石雕艺术的基本概念、制作过程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石雕艺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和创作石雕艺术。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石雕艺术》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石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认真聆听、积极参与,尤其是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几点反思:
1.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在问题的设置上,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更容易产生共鸣。
-经典石雕作品欣赏:形式、题材、表现手法等方面,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举例:在讲解石雕艺术的基本概念时,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和实际案例,如秦始皇兵马俑、云冈石窟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石雕艺术的魅力。
2.教学难点
-石雕制作过程中的构思与打稿:如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的石雕作品,这是学生较难掌握的部分,需要教师进行详细指导。
2.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讲解石雕艺术的基本概念和制作过程。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比较有效。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对雕刻技法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3.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展示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困难,如构思和打稿环节。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
-雕刻技法的运用:石雕的雕刻技法多样,如浮雕、透雕等,学生需要了解并掌握这些技法,以便在实际操作中运用。
中国古代雕塑与建筑

唐代陵墓石刻群的主要部分集中于陕西关中
这是一张有关陵墓石刻的团片, 底座是一个似乌龟状的石刻(龟 驮),在古代,乌龟象征着长寿 和吉祥
神话传说中,龟是龙的儿子。 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其中一子 好负重,就是龟。
宗教雕塑
主要保存于寺庙和石窟寺之内,由于寺庙毁损 严重,石窟寺雕塑便成为宗教雕塑遗存的主要代表。 以佛教为主,也有少量道教或其他宗教内容的造像。 石窟形制源自印度,约于 3世纪传至中国。造窟风 气最盛的时期为南北朝至唐代中期。重要石窟多以 皇室或勋臣贵戚雕造的大像为中心,由众多的窟、 龛、摩崖造像等,构成庞大的石窟群。每个窟内又 以立体雕塑本尊佛造像为中心,由弟子、菩萨(以后 增加天王、力士)组成群像,四壁布满浮雕或壁画, 形成浓厚的宗教氛围。由于造像和壁画、浮雕内容、 样式的差异,而形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艺术风 格。隋唐以后新开凿的石窟有彬县大佛寺、云门山 石窟、大足石窟,以及云南南诏国开凿的剑川石窟 等,五代至元代在杭州开凿了飞来峰石刻。
商周时期的大型雕塑作品,有四川广汉县三星堆遗址的青铜 人物立像和数十具青铜人头像、人面像。为古代巴蜀文化的遗 存,年代相当于中原的殷墟文化早期。
左上角是张西周时的玉凤,在古代,玉 可以说是比黄金,铜更值钱的物品,不仅 具有装饰价值,更显现了地位的高低,右 下角是两张六人钟铜人的图片,六人均作 武士装束,身配跨刀,显示了当时的繁荣, 同时体现了人们对音乐的追求
主要雕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雕图片
篇一:奇石与石雕
第三章奇石与石雕
第一节奇石文化
奇石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说古老是因为它与地球一起诞生。
奇石,又称观赏石、雅石、供石、石玩,国外称“水石”或“寿石”,是天然的艺术,非人工所为,它是在大自然长期的物理、化学变化中形成,奇石“奇”就在于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果。
奇石具有独特的形态、色泽、质地、纹理。
奇石具有“唯一性”,在世界上任何一块奇石都是独一无二的,因而人们才珍奇它、欣赏它、收藏它。
我国已得到开发的四大奇石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
分别产于安徽、江苏等地。
它们以悠久的历史、绚丽的色彩、迷人的图案、嶙峋的肌肤、斑驳的纹理、委婉的孔洞和奇特的造型而名扬中外、誉满四海。
你的身边有这样的奇石吗?你还发现其他奇石吗?带给大家欣赏一下好吗?
奇石作品欣赏
东坡肉形石
现收藏在台北故宫,此石,是一块天然的石头,色泽纹理全是天然形成,看上去完全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块,“肉”的肥瘦层次分明、
肌理清晰、毛孔宛然,肌理也相当逼真,现它与翠玉白菜、毛公鼎并称台北故宫的“镇馆三宝”。
篇二:石雕十八罗汉
石雕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
十八罗汉是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的,十八罗汉原只有十六罗汉,都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均是历史人物。
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
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
1、举砵罗汉
2、降龙罗汉
3、欢喜罗汉
4、看门罗汉
5、静坐罗汉
6、长眉罗汉
7、挖耳罗汉8、骑象罗汉
11、探手罗汉12、托塔罗汉
15、布袋罗汉16、笑狮罗汉
篇三:石雕-马
石雕马
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组成,用于记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在多个国家和民族被广泛使用,有诸多诗人写有描绘十二生肖的诗词。
同时,十二生肖还被用于中药药材和动画片名称。
其中马是能力、圣贤、人才、有作为的象征。
古人常常以“千里马”来比拟。
千里马是日行千里的优秀骏马。
而雕刻出的马,雄壮无比,追月逐日,披星跨斗,乘风御雨,不舍昼夜。
这不正是中华民族战天斗地,征服自然的生动写照,是炎黄子孙克服困难,永远前进,是中国人民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的生命意义的反映。
所以其一般摆放在企业门口既有拼搏向上的精神,也有招贤纳才的寓意!
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他们都是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任同生死、共荣辱。
他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
他们:“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
自由豪迈的动物在由自的生活,即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
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不屑于受人照顾,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神的高贵的精神。
它们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
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它们相互之间没有妒忌,从不为一己之私斗争。
它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在所有的动物中,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
古人常常以“千里马”来比拟人才。
相传一批才华卓越的人才,共同辅助周天子的天下大业。
后人将周穆王的八骏,比喻本领非凡的贤良人才。
古代还有著名的“千金买骨”、“伯乐相马”等典故,将寻找人才比喻为寻“千里马”,说明求贤若渴的道理。
秦时期赵国的王良、秦国的伯乐、方九堙等都是相马的专家。
又被喻为善识才、善举才者。
马的嗅觉是很发达的,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