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mesh运用实例

合集下载

hypermesh运用实例

hypermesh运用实例

运用HyperMesh软件对拉杆进行有限元分析1.1 问题的描述拉杆结构如图1-1所示,其中各个参数为:D1=5mm、D2=15mm,长度L0=50mm、L1=60mm、L2=110mm,圆角半径R=mm,拉力P=4500N。

求载荷下的应力和变形。

图1-1 拉杆结构图1.2 有限元分析单元单元采用三维实体单元。

边界条件为在拉杆的纵向对称中心平面上施加轴向对称约束。

1.3 模型创建过程1.3.1 CAD模型的创建拉杆的CAD模型使用ProE软件进行创建,如图1-2所示,将其输出为IGES格式文件即可。

图1-2 拉杆三维模型1.3.2 CAE模型的创建CAE模型的创建工程为:将三维CAD创建的模型保存为lagan.igs文件。

(1)启动HyperWorks中的hypermesh:选择optistuct模版,进入hypermesh程序窗口。

主界面如图1-3所示。

(2)程序运行后,在下拉菜单“File”的下拉菜单中选择“Import”,在标签区选择导入类型为“Import Goemetry”,同时在标签区点击“select files”对应的图形按钮,选择“lagan01.igs”文件,点击“import”按钮,将几何模型导入进来,导入及导入后的界面如图1-4所示。

图1-3 hypermesh程序主页面图1-4 导入的几何模型(4)几何模型的编辑。

根据模型的特点,在划分网格时可取1/8,然后进行镜像操作,画出全部网格。

因此,首先对其进行几何切分。

1)曲面形体实体化。

点击页面菜单“Geom”,在对应面板处点击“Solid”按钮,选择“surfs”,点击“all”则所有表面被选择,点击“creat”,然后点击“return”,如图1-5~图1-7所示。

图1-5 Geom页面菜单及其对应的面板图1-6 solids按钮命令对应的弹出子面板图1-7 实体化操作界面2)临时节点的创建。

点击页面菜单“Geom”,在对应面板中点击“nodes”按钮,在弹出的子面板中选择“on line”,选择如图1-8所示的五根线,点击“creat”,然后return,这样就创建了临时节点。

hypermesh与abaqus接口连接经典实例

hypermesh与abaqus接口连接经典实例

hypermesh与abaqus接口连接经典实例模型中考虑了材料、几何的非线性、接触和Tie连接,所有设置都在HM中完成,输出inp文件后可以直接在Abaqus中计算。

尤其注意在HM6.0中利用宏菜单中的Abaqus Contact Manager来定义接触、Tie连接等问题。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同时该算例仅仅是一个step的,如果哪位能将其扩展到多个step,还会给以积分奖励。

再加一些步骤说明:问题描述:如下图所示模型,模型整体分为三部分,黄色的tube、深蓝色的holder和浅蓝色的welded_part。

其中tube和holder部分属于接触,而holder和welded_part两部分的连接属于焊接,这里采用Abaqus中的Tie连接方式。

最后固定welded_part的一端,而在tube的一端施加一个扭矩,为了保证不发生刚体位移,在tube的另一端施加一个止推的约束。

定义ABAQUS模板:在Geom页面上选择user prof…,从弹出菜单中选择ABAQUS,然后选择Standard 3D。

为保证问题具有一般性,对上述模型划分的网格在连接的部分均保证网格不对齐,在宽度和圆周上均采用了不同的网格密度。

单元类型的设置:因为涉及接触问题,所以模型中的实体单元均采用Abaqus中的C3D8R减缩积分单元,单元类型的选择请参考Abaqus使用手册。

在HyperMesh中改变单元类型的步骤如下:1.在1D、2D和3D的任何一个页面中点击elem types。

2.选择2d&3d子面板,根据单元的结构选择单元类型,在这个例子中点击hex8,从弹出菜单中选择C3D8R。

3.选中要更新单元类型的单元,这里选择by collector(选择所有三个comps)。

4.点击update。

5.如果需要察看现有任意一个单元的类型,在永久菜单上点击card,将操作对象设为elem,选择单元后点击edit。

就可以看到单元的类型。

螺栓预紧结构用Hypermesh做接触实例

螺栓预紧结构用Hypermesh做接触实例

在很多场合,要将若干个零件组装起来进行有限元分析,如将连杆与连杆盖用连杆螺栓连接起来,机体与气缸盖用螺栓连接起来,机体与主轴承盖连接起来。

如何模拟螺栓预紧结构更符合实际情况,是提高有限元计算精度的关键。

螺栓+螺母的连接与螺钉的连接有所不同,螺栓+螺母的连接方式比较简单,可以假设螺母与螺栓刚性连接,由作用在螺母上的拧紧力矩折算出作用在螺栓上的拉伸力F ,将螺杆中间截断,在断面各单元的节点上施加预紧单元PRETS179,模拟螺栓的连接情况。

对于螺钉(双头螺栓)连接有些不一样,螺钉头部对连接件1施加压应力,接触面是一个圆环面,但栽丝的一端,连接件2受拉应力。

一种方法是在螺纹圆周上施加拉力,相当于螺纹牙齿接触部分,而且主要在前几牙上存在拉力,如第一牙承担60~65%的载荷,第二牙承担20~25%的载荷,其余作用在后几牙,但因螺纹的螺距较小,一般为1.5~2mm ,而单元的尺寸为3~4mm ,因此可以假定在连接件2的表面的螺纹圆周节点上施加拉力。

另一种方法是在连接件2的表面的整个螺纹截面的所有节点上施加拉力,这样可能防止圆周上各节点上应力过大,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应为实际表面圆周各节点只承受60~65%的载荷。

比较好的处理办法是在连接件的表面单元的圆周节点上施加70%的载荷,在第二层单元的圆周节点上施加30%的载荷,但操作比较麻烦。

随着连接件1、2的内部结构和刚度不同,以及连接螺钉的个数和分布的不均匀性,连接件1、2表面的变形不一致,产生翘曲,使表面的节点有的接触,有的分离,而导致接触面的应力分布和应变分布不均匀,因此需用非线性的接触理论来讨论合件的应力问题。

若不考察螺栓头部与连接件1表面的变形,可用将螺栓与连接件1用一个公共面连接,作为由两种不同材料的构件组成一个整体。

螺钉(双头螺栓)与连接件2也用这种方法处理。

图1是一个简单的螺钉连接实体模型。

图2是用hypermesh 划分网格后的模型。

图1 实体模型 图2 网格模型该模型由三个零件组成,连接件1(蓝色)、连接件2(橙色),螺钉(紫红)。

Hypermesh学习教程

Hypermesh学习教程

1.1 实例:创建、编辑实体并划分3D网格本实例描述使用HyperMesh分割实体,并利用Solid Map功能创建六面体网格的过程。

模型如图5-1所示。

图5-1 模型结构本实例包括以下内容。

●导入模型。

●通过面生成实体。

●分割实体成若干个简单、可映射的部分。

●使用Solid Map功能创建六面体网格。

打开模型文件。

(1)启动HyperMesh。

(2)在User Profiles对话框中选择Default(HyperMesh)并单击OK按钮。

(3)单击工具栏()按钮,在弹出的Open file… 对话框中选择solid_geom.hm 文件。

(4)单击Open按钮,solid_geom.hm文件将被载入到当前HyperMesh进程中,取代进程中已有数据。

使用闭合曲面(bounding surfaces)功能创建实体。

(1)在主面板中选择Geom页,进入solids面板。

(2)单击()按钮,进入bounding surfs子面板。

(3)勾选auto select solid surfaces复选框。

(4)选择图形区任意一个曲面。

此时模型所有面均被选中。

(5)单击Create按钮创建实体。

状态栏提示已经创建一个实体。

注意:实体与闭合曲面的区别是实体边线线型比曲面边线粗。

(6)单击return按钮返回主面板。

使用边界线(bounding lines)分割实体。

(1)进入solid edit面板。

(2)选择trim with lines子面板。

(3)在with bounding lines栏下激活solids选择器。

单击模型任意位置,此时整个模型被选中。

(4)激活lines选择器,在图形区选择如图5-2所示线。

(5)单击trim按钮产生一个分割面,模型被分割成两个部分,如图5-3所示。

图5-2 选择边线图5-3 分割实体使用切割线(cut line)分割实体。

(1)在with cut line栏下激活solids选择器,选择STEP 3创建的较小的四面体,如图5-4所示。

hypermesh梁壳单元混合建模实例(1)

hypermesh梁壳单元混合建模实例(1)

HyperMesh梁单元和壳单元的混合建模本文根据工程实例,应用有限元软件HyperMesh 进行梁单元和壳单元的混合建模,并在其中详细论述,梁单元在与壳单元混合建模的过程中如何对梁单元进行偏置处理,保证梁单元与壳单元的所有节点完全耦合。

在焊接工艺中,梁单元与壳单元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整体焊接结构的抵抗变形能力,避免单独使用壳单元时强度和刚度的不足。

HyperMesh软件中提供了大量标准梁的截面,也可以通过实际应用需求单独创建梁截面。

在1D面板中点选HyperBeam选项,如图1所示。

图1 1D面板中的HyperBeam选项HyperBeam中提供了大量的梁截面,如图2所示。

图2 HyperBeam下的各种梁截面图2中红色箭头所指的是各种标准梁截面的属性,包括H型梁,L 型梁,工型梁等等。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而且可以自己独立进行尺寸编辑。

图2中的shell section可以建立独立的壳截面,solid section可以建立独立的实体截面。

在建立完成各种梁的截面属性之后,可以通过edit section 进行梁截面属性的修改。

以上主要介绍了1D梁单元的使用情况,下面将根据工程实例对壳单元和梁单元的混合建模进行详细的介绍。

图3是梁单元和壳单元焊接之后的三维图,图4是图3中梁单元以1D显示的情况。

二者之间的切换功能键如图5所示。

图3 梁单元和壳单元焊接之后梁单元以3D显示图4 梁单元和壳单元焊接之后梁单元以1D显示图5 梁单元1D与3D之间的切换功能键下面介绍梁单元的具体创建方法,不再讲述壳单元的建立方法。

首先建立Beam Section,在软件左侧右键create--Beam Section,在出现的对话框窗口中对Bean进行命名。

具体的过程如图6所示。

图6 Beam的建立过程之后进入1D--HyperBeam面板,选择Standard section选择Standard Channel面板,打开面板后对各个参数进行修改,如图7所示。

hypermesh运用实例(1)

hypermesh运用实例(1)

运用HyperMesh软件对拉杆进行有限元分析问题的描述拉杆结构如图1-1所示,其中各个参数为:D1=5mm、D2=15mm,长度L0=50mm、L1=60mm、L2=110mm,圆角半径R=mm,拉力P=4500N。

求载荷下的应力和变形。

图1-1 拉杆结构图有限元分析单元单元采用三维实体单元。

边界条件为在拉杆的纵向对称中心平面上施加轴向对称约束。

模型创建过程CAD模型的创建拉杆的CAD模型使用ProE软件进行创建,如图1-2所示,将其输出为IGES格式文件即可。

图1-2 拉杆三维模型CAE模型的创建CAE模型的创建工程为:将三维CAD创建的模型保存为文件。

(1)启动HyperWorks中的hypermesh:选择optistuct模版,进入hypermesh 程序窗口。

主界面如图1-3所示。

(2)程序运行后,在下拉菜单“File”的下拉菜单中选择“Import”,在标签区选择导入类型为“Import Goemetry”,同时在标签区点击“select files”对应的图形按钮,选择“”文件,点击“import”按钮,将几何模型导入进来,导入及导入后的界面如图1-4所示。

图1-3 hypermesh程序主页面图1-4 导入的几何模型(4)几何模型的编辑。

根据模型的特点,在划分网格时可取1/8,然后进行镜像操作,画出全部网格。

因此,首先对其进行几何切分。

1)曲面形体实体化。

点击页面菜单“Geom”,在对应面板处点击“Solid”按钮,选择“surfs”,点击“all”则所有表面被选择,点击“creat”,然后点击“return”,如图1-5~图1-7所示。

图1-5 Geom页面菜单及其对应的面板图1-6 solids按钮命令对应的弹出子面板图1-7 实体化操作界面2)临时节点的创建。

点击页面菜单“Geom”,在对应面板中点击“nodes”按钮,在弹出的子面板中选择“on line”,选择如图1-8所示的五根线,点击“creat”,然后return,这样就创建了临时节点。

hypermesh-hyperview应用技巧与高级实例

hypermesh-hyperview应用技巧与高级实例

hypermesh-hyperview应用技巧与高级实例目录1. 引言1.1 背景和意义1.2 结构概述1.3 目的2. HyperMesh基础应用技巧2.1 网格建模2.2 材料定义和属性设置2.3 边界条件设置3. HyperView结果后处理技巧3.1 数据导入与预处理3.2 结果展示与分析3.3 动画与报告生成4. HyperMesh高级实例讲解4.1 汇合区域的创建和优化4.2 拓扑优化与形状优化方法比较分析4.3 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案例研究5 结论和总结1. 引言1.1 背景和意义在工程设计与分析领域中,有着众多的设计软件和仿真工具。

其中,Hypermesh与HyperView作为Altair HyperWorks软件套件中的两大核心模块,提供了强大而全面的功能,被广泛应用于结构、材料、流体等领域的建模、优化以及后处理等任务。

Hypermesh作为一款先进的有限元前处理软件,在结构建模方面具备丰富的功能和强大的求解能力。

通过其快速且高效的网格划分算法,用户可以轻松地将复杂几何图形转换成可用于数值计算的网格模型。

此外,在材料定义和属性设置、边界条件设置等方面,Hypermesh提供了灵活性强、易于操作的工具,使得用户能够更加精确地描述系统,并满足各种特定需求。

与此同时,HyperView则是一款专业级别的有限元后处理工具。

它不仅支持各类有限元结果数据文件的导入,并能够对结果进行处理、展示和分析,而且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可视化功能。

用户可通过HyperView直观地查看、评估仿真结果,并生成动画和报告,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仿真结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Hypermesh与HyperView的应用技巧与高级实例,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两款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工程设计与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1.2 结构概述本文共分为5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第1节)中,我们将介绍本文的背景、意义和结构概述。

其次,第2节将详细讲解Hypermesh的基础应用技巧,包括网格建模、材料定义和属性设置、边界条件设置等方面。

Hypermeshmacro应用实例教程-HM8050

Hypermeshmacro应用实例教程-HM8050

Hypermeshmacro应用实例教程-HM8050Hypermesh macro 应用实例教程-HM8050通过此次练习你将:学会创建节点力的命令在Utility菜单的User页面创建运行宏的新按钮为了执行命令文件的命令或HyperMesh Utility菜单页面按钮上的TCL脚本,必须先定义Utility菜单宏。

一个Utility菜单宏包括执行相应操作的有效命令文件或templex命令。

宏可以通过变量$1,$2等的使用来实现数据的传递。

每个变量应说明变量值被替换的位置。

这些宏在.mac文件里定义,其中.mac文件包括了userpage.mac文件。

练习:使用命令文件的命令创建一个T cl脚本,创建一个运行T cl脚本的Utility 菜单宏,在User页面上添加一个运行宏的按钮。

1.准备工作。

2.删除存在的command.cmf文件。

这个文件在开始目录或当前的工作目录里。

3.在HyperMesh中执行操作,运行脚本。

4.从command.cmf文件抽取命令。

5.把命令转换成Tcl格式,进行必要的修改,创建Tcl脚本。

6.使用*createbutton添加一个宏按钮,同时给第5步创建的宏定义一个T cl脚本文件名。

7.重新导入当前的.mac文件到HyperMesh中,导入修改的userpage.mac。

8.调试宏。

第1步:准备工作。

创建宏的第一步是定义通过自动组织单个任务以达到期望目标的整个流程。

在这里,你需要创建一个能在某些节点上自动施加力的按钮宏。

完成这个任务需要以下步骤:进入load collectors面板创建一个力的载荷集进入forces面板在需要的节点上施加力第2步:删除存在的command.cmf文件command.cmf文件在当前的工作目录里。

第一次打开HyperMesh时,该文件被创建在HyperMesh的安装目录下。

一旦你开始在HyperMesh操作,所有的执行命令都被写入到command.cmf 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HyperMesh软件对拉杆进行有限元分析1.1 问题的描述拉杆结构如图1-1所示,其中各个参数为:D1=5mm、D2=15mm,长度L0=50mm、L1=60mm、L2=110mm,圆角半径R=mm,拉力P=4500N。

求载荷下的应力和变形。

图1-1 拉杆结构图1.2 有限元分析单元单元采用三维实体单元。

边界条件为在拉杆的纵向对称中心平面上施加轴向对称约束。

1.3 模型创建过程1.3.1 CAD模型的创建拉杆的CAD模型使用ProE软件进行创建,如图1-2所示,将其输出为IGES格式文件即可。

图1-2 拉杆三维模型1.3.2 CAE模型的创建CAE模型的创建工程为:将三维CAD创建的模型保存为lagan.igs文件。

(1)启动HyperWorks中的hypermesh:选择optistuct模版,进入hypermesh程序窗口。

主界面如图1-3所示。

(2)程序运行后,在下拉菜单“File”的下拉菜单中选择“Import”,在标签区选择导入类型为“Import Goemetry”,同时在标签区点击“select files”对应的图形按钮,选择“lagan01.igs”文件,点击“import”按钮,将几何模型导入进来,导入及导入后的界面如图1-4所示。

图1-3 hypermesh程序主页面图1-4 导入的几何模型(4)几何模型的编辑。

根据模型的特点,在划分网格时可取1/8,然后进行镜像操作,画出全部网格。

因此,首先对其进行几何切分。

1)曲面形体实体化。

点击页面菜单“Geom”,在对应面板处点击“Solid”按钮,选择“surfs”,点击“all”则所有表面被选择,点击“creat”,然后点击“return”,如图1-5~图1-7所示。

图1-5 Geom页面菜单及其对应的面板图1-6 solids按钮命令对应的弹出子面板图1-7 实体化操作界面2)临时节点的创建。

点击页面菜单“Geom”,在对应面板中点击“nodes”按钮,在弹出的子面板中选择“on line”,选择如图1-8所示的五根线,点击“creat”,然后return,这样就创建了临时节点。

3)节点编号显示。

点击页面菜单“tool”,在对应的面板中点击“number”,在弹出的子面板中勾选“display”,点击“nodes”,在弹出的列表中选择“all”,点击“on”按钮,将节点编号显示出来,然后return,“Tool”页面菜单对应的面板如图1-9所示,显示节点编号的界面如图1-10所示。

图1-8 临时节点创建操作界面图1-9 “Tool”页面菜单及其对应的面板图1-10 节点编号显示操作界面图1-11实体第一次切割操作界面4)几何模型切割。

点击页面菜单“Goem”,在其对应的面板中点击“solid edit”按钮,在弹出的子面板中选择“trim with plane/surf”选项,点击“with plane”下的“solids”,在弹出的选项里选择“all”,点击下面的“N1”,然后依次选择如图1-10所示13,14,15,2号节点,点击“trim”完成实体第一次切割,分成如图1-11所示的左右两个部分。

继续在上述界面操作,选择“trim with plane/surf”选项,点击“with plane”下的“solids”,在弹出的选项里选择“all”,点击下面的“N1”,然后依次选择7、8、13、15号节点,点击“trim”完成第二次切割。

该操作主要完成利用模型的前后对称面对实体进行第二次分割,分为四个部分如图1-12所示。

图1-12 实体第二次切割操作界面继续在上图所示界面中操作,选择“trim with plane/surf”选项,点击“with plane”下的“solids”,在弹出的选项里选择“all”,点击下面的“N1”,然后依次选择14、11、8、14号节点,点击“trim”,完成实体第三次切割,该操作主要完成利用模型的上下对称面对实体进行第三次分割,经过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割后的模型为如图1-13所示的8个部分。

图1-13 实体第三次切割操作界面继续在图1-13所示界面中选择“trim with plane/surf”选项,点击“with plane”下的“solids”,在弹出的选项里选择“all”,点击下面的“N1”,然后选择7、8、9、5号节点,点击“trim”,完成实体第四次切割;单击“return”按钮,退出“solid edit”命令。

该操作主要完成对下部模型弧形段实体沿垂直轴线方向在弧形段中点处进行切割,分割成如图1-14所示的12个组成部分。

图1-14 实体第四次切割操作界面5)临时节点的清除。

点击页面菜单“Goem”,在其对应的面板中点击“temp nodes”按钮,在弹出的子面板中点击“clear all”按钮,点击“return”,清除所有的临时节点。

6)多于实体的隐藏。

将多余的部分隐藏,按下快捷键F5,进入“Mask”面板,选择“mask”选项,点击向下三角,选择“solids”,在图形区选择多余的部分,点击“mask”按钮,点击“return”按钮,将实体多余部分隐藏,只保留图1-15所示模型的的1/8。

图1-15 实体隐藏操作界面(5)材料属性及单元属性的创建。

选择下拉菜单“materials”,选择“create”,在弹出的材料定义对话面板中单击“mat name=”,并输入“steel”,设置下面的颜色,选择红色。

点击“card image=”,选择“MAT1”,点击“create/edit”按钮,进入材料属性定义面板,输入材料参数,如图1-16和图1-17所示。

图1-16 材料创建操作界面选择下拉菜单“Properties”,选择“create”,在弹出的对话面板中单击“prop name=”并输入“1”,设置下面的“color”按钮,选择蓝色。

点击“card image=”选择“PSOLID”,点击“material=”,选择“steel”,输入图1-18所示的参数,然后点击“create”,完成单元属性的定义。

图1-17 材料属性定义操作界面(6)划分网格。

为了得到质量较好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对几何模型进行分段划分网格,拉杆中间界面为正六边形部分为一段,六边形和圆截面过度部分为一段,圆角部分可以分为两段,最后拉杆的最外部分为一段。

1)二维临时组的创建。

点击工具栏中的“components”工具按钮,选择“create”,在面板中单击“compname=”,并输入“2D-1”点击“color”按钮,选择黄色。

点击“property=”按钮,选择“1”,点击“create”按钮,然后return,如图1-19所示。

2)临时节点的创建。

点击页面菜单“Geom”,在其对应的面板中点击“nodes”按钮,在弹出的子面板中选择“on line”,选择如图1-20所示的线段,“number of nodes=”输入“3”,点击“create”按钮,然后点击“return”按钮。

图1-18 单元属性创建操作界面图1-19 临时2D-1组创建操作界面图1-20 临时节点创建操作界面3)节点编号显示。

点击页面菜单“Tool”,在其对应的面板中点击“numbers”按钮,在弹出的子面板中勾选“display”,点击“nodes”,在弹出的列表中选择“all”,点击“on”按钮,点击“return”,将节点编号显示出来,如图1-21所示。

图1-21 临时节点显示编号操作界面4)细轴的再切割。

点击页面菜单“Goem”,在其对应的面板中点击“solid edit”按钮,在弹出的子面板中选择“trim with plane/surf”选项,点击“with plane”下的“solids”,在弹出的选项里选择“displayed”,点击下面的“N1”,然后依次选择如图1-22所示19、21、24、19号节点,点击“trim”按钮,完成圆弧处局部切割。

重复上述操作,依次选择16、18、27、16号节点,点击“trim”按钮,完成过渡处的局部切割,点击“return”。

图1-22 细轴局部切割操作界面5)细轴二维辅助单元的创建。

点击状态栏中“set current component”,在弹出的子面板中选择刚刚创建的“2D-1”组,将其设为当前组。

点击页面菜单“2D”,在其对应的面板中点击“automesh”按钮,在弹出的子面板中设置“elemsize=0.5”,如图1-23所示,在图形区选择细杆的一端面,点击“mesh”按钮,进入如图1-24所示界面,调整上面所有边的数字,使网格较为规则。

点击“return”,再次点击“return”按钮,完成后的网格如图1-25所示。

图1-23 细轴端部二维网格划分操作界面6)二维辅助单元的投影复制。

点击页面菜单“Tool”,在其对应的面板中点击“project”按钮,在弹出的子面板中再选择“to plane”选项,点击向下三角,选择“elems”,选择刚画的“2D”网格,再点击“elems”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duplicate”以及“original component”;点击“to plane”下面的N1,依次选择如图1-26所示的16、18、27、16号节点,点击“along vector”下的N1,依次选择27号节点和与之对应的端部网格的最下角节点,点击“project”按钮,然后点击“return”按钮,这样就将细轴端部的网格投影到16、18、27号节点所在的平面上,投影后的结果如图1-27所示。

图1-24 二维mesh设置子操作界面图1-25 生成的细轴端部二维辅助网格7)3D组的创建。

点击工具栏中的“components”工具按钮,选择“create”,在面板中单击“compname=”,并输入“3D-1”点击“color”按钮,选择蓝色。

点击“property=”按钮,选择“1”,点击“create”按钮,然后return,如图1-28所示。

8)细轴三维网格的划分。

点击页面菜单“3D”,在其对应的面板中点击“line drag”按钮,在弹出的子面板中再选择“drag elems”,点击“elems”,选择细轴左端部的二维网格,“line list”选择细轴下部的边界线,如图1-29所示,“on drag”输入框内输入20,点击“drag”,然后点击“return”按钮,创建后的网格如图1-30所示。

图1-26 二维网格投影操作界面图1-27 投影后的二维网格图1-28 3D组创建操作界面9)过渡部分网格的划分。

点击页面菜单“3D”,在其对应的面板中点击“solid map”按钮,在弹出的子面板中再选择“general”选项,“source geom”选择“surf”选择由16、18、27号节点所在的平面,“dest geom”选择“surf”,选择由19、21、24号节点所在的扇形面,“along geom”选择“lines”依次选择连接连个面的四条线,如图1-31所示,点击“elems to drag”,点击“elems”在图形区选择投影在16、18、27号节点所在平面上的所有2D单元,设置“elem size=0.5”,然后点击“mesh”,然后点击“return”,这样就完成了过渡部分的3D 网格,如图1-32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