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优秀案例:记一次活动
2024年记一次活动三年级记一次活动字左右三年级优秀(八篇)

2024年记一次活动三年级记一次活动字左右三年级优秀(八篇)记一次活动三年级记一次活动字左右三年级篇一一进大门,我们一眼就能看到一辆辆红色的消防车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朱教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详细地介绍了各种消防车,还给我们讲解了消防设备的用途。
我们知道了xxx高喷车xxx知道了xxx千斤顶xxx……接下来我们又参观了消防员叔叔的宿舍。
xxx豆腐块xxx 般的被褥,整洁的床单,摆放得整齐划一的帽子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化的印象。
朱教官还亲自给我们示范了被子的折叠方法。
我联想到我的卧室和书桌,常常被我弄得那么混乱,回去后,真该好好整理一下了。
给我印象最深化的是荣誉室,里面大大小小的证书和奖杯看得我是应接不暇心生佩服。
随着讲解演练学习的完毕,到了分开的时间了,大家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一起拍照纪念。
消防员不仅是火的克星,更是人们的救星,哪里有火哪里就有他们,伟大的消防员叔叔我们向您致敬!记一次活动三年级记一次活动字左右三年级篇二今日上午,我与司泽馨一起到舞蹈教室来练捆扎,由于,我们都是红十字会的组员!赶到舞蹈教室,马老师就刚开始布置任务,我与一个二五班的同学是一组,还有一个同学和大家也是一组,是大家的伤者。
大家给哪个同学捆扎的是手臂,大家先获得大家必须的物品,就刚开始捆扎了,大家先拿出四个固定不动板,各自按在哪个同学左臂的上边、下边、左边和右边,留意,下边的固定不动板务必是最多的!再取出三条纱布,各自绑在固定不动板的左侧、右侧和正中间,绑好之后就取出三角巾,把它叠起来,随后悬架吊带背心,在后面打上活扣,那样手臂的包扎方法就完后!大家训练了很多遍,才捆扎的好啦一些!返回班级,我内心想:“中午放学后,回到家,一定要把这一件好事儿告知母亲以及外婆,哈哈……”中午回到家,我也把这个事儿告知了母亲,母亲听了说:“挺不错,可以当小医生了!”嘿嘿!我学医也有很多年呢!更何况,我长大以后不一定还能当上医师!我想勤奋!记一次活动三年级记一次活动字左右三年级篇三今天,我们进展了一次有趣的小实验,那就是扎气球。
《一次有趣的活动》小学三年级习作例文6篇

《一次有趣的活动》小学三年级习作例文6篇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们班组织了一次有趣的野餐活动。
来到公园,那里绿树成荫,草地像一块绿色的大地毯。
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拿出自己准备的美食,有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香蕉、美味的蛋糕等。
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分享美食,一边开心地聊天。
吃饱喝足后,我们开始玩游戏。
第一个游戏是“老鹰捉小鸡”,“老鹰”张牙舞爪地扑向“小鸡”,“鸡妈妈”勇敢地张开双臂保护着“小鸡们”。
大家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
接着我们又玩了“丢手绢”的游戏,歌声在公园里回荡,同学们的笑声也传得很远很远。
这次野餐活动真是太有趣了,不仅让我们享受了美食,还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我真希望以后还能参加这样的活动。
《一次有趣的活动》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小伙伴们参加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户外探险活动,这次经历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闪耀在我童年的记忆里。
清晨,我们迎着微风,带着满满的好奇与激动,踏上了前往郊外森林的旅程。
一路上,鸟儿们在枝头欢唱,仿佛也在为我们的探险助威。
到达目的地后,教练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活动规则,那认真的神情让我感觉自己好像真的成了一名小探险家。
活动正式开始,我们被分成几个小组,手拿地图和指南针,任务是找到隐藏在森林深处的“宝藏”。
我们组成了“勇者小队”,每个人都兴高采烈,心花怒放,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在茂密的树林间穿梭,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我负责看地图,小心翼翼地辨认方向,而伙伴们则在一旁鼓励,团队协作的力量让我们无所畏惧。
途中,我们遇到了一道难解的谜题,需要解开它才能获得下一条线索。
正当大家眉头紧锁时,聪明的小明突然灵机一动,说:“这棵树的形状不就像地图上的标记吗?”他的话仿佛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思路的大门。
我们依言行事,果然在树根处找到了藏着的线索,那一刻,我们都欢呼雀跃,兴奋得像一群发现了新大陆的航海家。
经过一番努力,我们“勇者小队”终于在夕阳西下时分找到了“宝藏”——一个装满小礼物和奖牌的箱子。
年三年级作文记一堂有趣的活动课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老师面带微笑坐进教室,踏上讲台说:“我们今天来玩个游戏,就是抢椅子。”第一轮游戏开始了,老师拿来三把椅子,叫来四位同学,老师说:“开始,转。”他们就围着椅子转,老师说:“停。”他们就坐下来,一位同学被挤了出去,一屁股坐在地上,搞得我们哈哈大笑。现在只有两把椅子,三位同学,老师又说:“开始,转。”他们又转了起来,老师又喊:“停。”一个男生先坐到了一把椅子上,另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时坐了下来,可惜女生慢了一点。只有一把椅子了,同学们睁大了眼睛,盯着剩下的两位同学,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开始!”两位同学慢慢地转着,谨慎地盯着对方,随时准备坐下抢椅子,“停!”随着老师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声,胜利者产生了,同学们也跟着鼓掌。在欢声笑语中,第一轮游戏结束了,还有第二轮、第三轮。很快下课的铃声响了,在同学们的笑声中,我们结束了这堂活动课,但是我们快乐的校园生活依然继续着。
《记一次活动》作文教学设计

《记一次活动》作文教学设计翟永臣习作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习作兴趣2、学生亲历整个找硬币的”活动的过程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创造性地展开话题,在叙事中真实、具体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在体验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并学会由点到面的观察描写,写出人物内心感受、心理变化的方法。
教学程序(一)故事唤起记忆,引发再次寻找的欲望。
1、讲述教师自己寻找某样东西的经历(一次在办公室寻找手表的暗扣螺丝。
)主要讲述自己怎么找的,找时的心理。
2、引发学生说说自己曾经寻找过什么东西,当时什么心理。
(二)“找硬币”活动启动,“找”“写”同步1、同学们想不想也有一次这样的经历?(想)能说说理由吗?今天我们就来满足大家的愿望。
看谁火眼金睛,第一个找到。
教师课前应经安排好三个学生先后分别把硬币藏在自己认为很隐蔽的地方,教师最后也藏了一枚。
所藏硬币的学生他们相互根本不知道对方藏在了哪里。
[谈话激发起孩子们寻找的兴趣。
]2、老师和三位同学已经把硬币藏好了,说说这次找东西该怎么找?你想先从哪里先找?为什么?找时还注意什么?怎样帮我们最先找到硬币?(生畅所欲言,师加以总结概括)3、看来啊,同学们对于需要注意的几点已经初步掌握了,下面我们分小组,选组长,同学们按照分好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快速寻找。
[提示:评选最佳眼力小组,激发学生间的竞争意识,进一步激发兴趣。
]4、体验与写同步走。
写下你此时的心理(没找前的心理描写)(三)走近教室,体验寻找。
“找”“说”“写”同步(注意每找到一枚就暂停一次,分阶段写下来)1、引导观察,体验心理(教师自始至终要参与活动中,更要留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体验)具体细节如下:A、先布置要求:开始你怎么找的?,注意体会你找时的你的心理,谁第一个找到的?你(他)怎么找到的?你听到有人找到时什么心理?观察第一个发现者的表情、动作;其次说一说你刚才的体验围绕以上问题说;教师参与说观察所得。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优秀案例:记一次活动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优秀案例:记一次活动活动分析作文难教,作文难写。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没有内容可写。
传统的作文指导侧重于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对于写作素材,教者只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
所以学生的习作要么是模仿别人的优秀作文,改头换面,张冠李戴,要么是流水账式的叙述,空泛笼统。
因为学生上作文课时是坐着想, 是“挤牙膏”式的写作文,自然文章无情而言,无理而道。
针对作文教与学的现状,“解决学生写作的'米成了作文教学的首要问题,活动型作文教学正是探索解决这首要问题的模式之一。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开始练习习作。
乐于书面表达,有习作的信心。
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和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懂得写作源于生活活教学过程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
用两个文具盒当桥墩,让纸桥能稳稳地托起一本书。
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快和同桌动手做做看。
老师:同学们办法可真多。
当老师提出架约桥的要求时,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楞了一下,要让一张纸托住一本书,这怎么可能呢?生:我想老师一定是在哄我们吧。
真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师:那么你和同桌是怎么架桥的?成功了吗?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生:我和同桌折来折去,纸都被折得皱巴巴的了,却始终想不出办法来。
后来我想把它折成纸盒的形状,刚要试,老师就说“停”,真可惜。
生:开始时,我们把纸直接放在文具盒上,一放书,纸就塌下去了,根本不行。
后来我们乱折一通,对折了好多次,折成很细的长条,再放上书,终于成功了!师:刚才实验时,你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我看到同学有的坐着,有的站了起来,教室里乱哄哄的。
生:我听到大家在叽叽喳喳地讨论着。
师:是呀,老师一声令下,大家都七手八脚地忙开了, 那情景,用个成语形容,就是八仙过海一一生:各显神通!师:把你刚才想的、做的、看到的和听到的写在作文本上。
记一次活动三年级作文(精选41篇)

记一次活动三年级作文(精选41篇)记一次活动三年级作文篇1今天,李老师带我们玩了一个很好玩的游戏——老鹰捉小鸟。
“叮铃铃……”课外活动开始了。
老师笑容满面地走进了教室,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就是老鹰捉小鸡。
你们喜不喜欢?喜欢的就举手。
”我们班全都举起了手,而且举得非常高。
老师说:“比赛规则是这样的。
我们用?剪刀、石头、布?来确认一下身份,赢的就当母鸡,输的就是老鹰,其他人当小鸡,大家说好不好?”我们都说好。
比赛就现在开始。
第一轮,我当“母鸡”妈妈,张雨当“老鹰”。
“嘟——”,哨声一响,游戏开始了,只见他弓着腰,瞪着眼,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小鸡们,好像几天没吃过饭的饿老虎。
这时,母鸡妈妈张开“双翅”,设法保护身后的鸡宝宝,唯恐自己的孩子被老鹰吃了。
小鸡们躲在妈妈的身后,随着妈妈一会儿往左跑,一会儿往右跑,个个吓得脸色苍白,像白纸一样,唯恐被老鹰捉了去。
老鹰看见哪儿有空隙就往哪里跑,速度非常快,像闪电一样飞向小鸡们。
结果,张小雨被抓,这轮游戏结束了。
大家哈哈大笑起来,这场游戏真是激烈呀!记一次活动三年级作文篇2记得在前天,我们全班进行了大扫除,干得热火朝天!庄老师把我和刘盼分到了扫地,我对刘盼说:"刘盼,真好!我们俩又干到一起了,真是有缘呀!"刘盼也非常高兴:"嗯,我们俩分到一起一定是最好的,干得最棒的,扫地最干净的,时间用得最短的。
"说完,我们就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我扫着扫着,觉得不好玩,我看见人家在擦窗户,我遍扔下扫把拿好抹布,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我擦着擦着,看见别人在擦黑板,我遍扔下抹布,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我干着干着,忽然发现刘盼还在一个角落里仔细地扫着,我走过去说:"刘盼你扫什么地呀?好玩吗?"刘盼抹去头上的汗水说:"我图的不是好玩,是干净,整洁。
"我惊呆了,刘盼竟然能这样。
我上去帮忙了……几个同学围了上来……全班同学都来了……我们投入到了扫地工作,一会儿,我们就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记一次活动课作文(5篇)

记一次活动课作文(5篇)记一次活动课作文(5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一次活动课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一次活动课作文1今天,在我们班举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表演猜成语。
首先,老师说明了比赛规则。
为了使游戏进展顺利,还让我做了示范。
规则介绍完了,比赛正式开始。
老师将我们分成了两个组,一个甲组,一个乙组。
两队互不相让,话语中都带着火药味。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那得说说付明豫同学表演的“鹏程万里”。
首先,他装作一条鱼,甲组同学都以为是毛毛虫。
接着,他又变成了一只鸟。
我看了看,说:“毛毛虫变蝴蝶。
”全班不仅哄堂大笑,笑的和重了1000万大奖似的,而且老师也已一种不太好的表情提醒我,“错了!错了!”就算付明豫不说结果,我也知道是对是错了。
最后实在想不起来了,连成语字典都上了场。
但没有用,第一轮结束,乙队得一分。
我们也不能总是受欺负,紧接着,我上去了,顺便带着一瓶水。
然后,带着这瓶水,在教室的讲台上转来转去。
甲组的有人说:“转来转去。
”虽然这会没有上回笑的那么欢天喜地,但起码和神经病差不多了。
又过了大约20秒,有人说:“拖泥带水。
”听到这个结果,我的脸一下子垂到了腰上。
没错,是拖泥带水。
最后,甲队比我们多一分,取得了胜利。
这会,甲组的同学们笑得已经疯了。
记一次活动课作文2活动课上,老师拿着两个麻袋走过来,我们感到莫名其妙:老师要玩什么花样呢?原来今天要玩“袋鼠跳”。
玩法是把双脚装进麻袋里,双手提着麻袋往前跳,到达终点后,把麻袋交给下一个同学,速度快的那组获胜。
游戏开始了,我是第一个,我心里紧张得就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心想:这任务可真够艰巨的!我咬紧牙关,小心翼翼地一蹦一跳,生怕摔倒。
谢天谢地,总算顺利到达终点!我们班的大帅哥刘翊臣,今天简直倒霉透顶了,你看,他老是跳两步摔一跤,脸上的表情也让人惨不忍睹:两条眉毛向上竖着,额头皱成了一团,脸上挂着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作文 记一次活动教案反思

作文记一次活动教案反思
《记一次活动教案反思》
嘿呀,上次咱搞了个特别有意思的活动,就是那个手工制作大赛。
活动一开始,那场面可热闹啦!小朋友们一个个都特别兴奋,眼睛亮晶晶的,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
我看着他们那充满期待的小脸蛋,心里也跟着乐开了花。
在指导他们制作的过程中,哎呀,那状况百出呀!有的小朋友把胶水弄得到处都是,黏糊糊的,还笑嘻嘻地跟我说:“老师,我好像创造了一个胶水的世界。
”还有的小朋友拿着剪刀挥舞,吓得我赶紧喊:“宝贝呀,小心点,可别把自己当成武林高手啦!”
不过呢,看着他们一点点地完成自己的作品,那种成就感真的是无与伦比。
有个小朋友举着他歪歪扭扭的小手工,骄傲地说:“老师,看我做的,是不是超级棒!”我笑着点头,心里满是感动。
活动结束后,我反思了一下。
哎呀呀,下次可得把胶水控制好,不能再让孩子们弄得到处都是啦。
还有呀,得更加仔细地给他们讲清楚剪刀怎么用,安全最重要嘛!
总之呢,这次活动虽然有点小混乱,但真的是特别难忘,特别有趣呀!就像生活中的小惊喜,让我更加热爱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啦!哈哈!
以上作文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优秀案例:记一次活动活动分析作文难教,作文难写。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没有内容可写。
传统的作文指导侧重于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对于写作素材,教者只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
所以学生的习作要么是模仿别人的优秀作文,改头换面,张冠李戴,要么是流水账式的叙述,空泛笼统。
因为学生上作文课时是坐着想,是“挤牙膏”式的写作文,自然文章无情而言,无理而道。
针对作文教与学的现状,“解决学生写作的‘米’”成了作文教学的首要问题,活动型作文教学正是探索解决这首要问题的模式之一。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开始练习习作。
乐于书面表达,有习作的信心。
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和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懂得写作源于生活活教学过程(老师发给每桌同学一张白纸)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
(板书:架纸桥)用两个文具盒当桥墩,让纸桥能稳稳地托起一本书。
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快和同桌动手做做看。
(生七手八脚搭纸桥。
)(第一轮实验结束。
)老师:同学们办法可真多。
当老师提出架约桥的要求时,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楞了一下,要让一张纸托住一本书,这怎么可能呢?生:我想老师一定是在哄我们吧。
真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师:那么你和同桌是怎么架桥的?成功了吗?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生:我和同桌折来折去,纸都被折得皱巴巴的了,却始终想不出办法来。
后来我想把它折成纸盒的形状,刚要试,老师就说“停”,真可惜。
生:开始时,我们把纸直接放在文具盒上,一放书,纸就塌下去了,根本不行。
后来我们乱折一通,对折了好多次,折成很细的长条,再放上书,终于成功了!……师:刚才实验时,你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我看到同学有的坐着,有的站了起来,教室里乱哄哄的。
生:我听到大家在叽叽喳喳地讨论着。
师:是呀,老师一声令下,大家都七手八脚地忙开了,那情景,用个成语形容,就是八仙过海——()生:各显神通!师:把你刚才想的、做的、看到的和听到的写在作文本上。
(生写一段话,交流。
)生:听说要做实验,我们可开心了!老师一说“开始”,我和毛铭就忙开了。
毛铭把两个文具盒放在两头,我把白纸在上面轻轻一放。
嘿,真简单,成功了!正在我们得意的时候,老师走来说:“别忘了纸桥要承受一本书的确重量呢。
”啊?我俩像泄气的皮球趴在桌边。
眼看别人都要做完了,毛铭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最后我们从前排的同学那里偷来了办法,用橡皮做桥墩,哦,成功了。
师:你把实验的过程写得很清楚,尤其是“开心”“泄气的皮球”“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等把心理活动写得很生动。
如果把实验的要求、器材等交待清楚,会让读者感觉更明白。
生:奇怪,今天的三(4)班怎么这么热闹?同学的手里都拿着一张白纸摆弄来摆弄去,这是在干什么呀?告诉你吧,是我们正在做实验呢!老师说:“用两个文具盒当桥墩,在中间架起一座纸桥,让纸桥能稳稳地托住一本书。
”老师的话刚说完,教室就像炸开了锅,真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的同桌柴雨琳可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女孩,她一把抢过白纸说:“我来!”说着将纸的两头夹进了文具盒里。
我呆着没事干,拿来书本就往上放。
太性急了,“嗵”,桥塌了!师:写得太精彩了!尤其是开头,特别吸引人,还写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
(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嘴巴、空间和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喜欢活动,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
老师让学生从动手实验,就像一个热身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当老师提出架纸桥的要求时,你是怎么想的?”“你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帮助学生轻松“摄取生活素材”。
真可谓快乐地体验,轻松地写作。
)师:祝贺同学们第一次架桥成功。
现在我提出更高的要求,不用任何辅助物,只在纸上“做文章”,你能想办法让纸桥托住一本书吗?(学生纷纷实验,但均以失败告终。
)师:不行吧?谁有办法?(无人举手)这叫“面面相觑”。
生:同学们一个个像斗败的公鸡耷拉着脑袋。
生:像打了败仗的士兵垂头丧气。
师:不过,我有办法!信不信?(生有的说信,有的说不信。
)师:我请一位同学上台监督公证,看我有没有耍花招,好不好?生:(大声)好!师:你们可要看仔细了!(师像折扇子一样,将白纸折成了M形,架在了文具盒的两端。
)师:现在我要放书了,看我的”牛皮“有没有吹破。
(放书,纸桥丝毫没动。
)师:我的纸桥不仅美观,而且坚固,它至少还能托住房两本书,信不信?(另两本书也被平稳地架在了纸桥上。
师拿着第四本书,故意把耳朵凑到纸桥边)师:我的纸桥说:”再来一本也没问题!“现在你的心情怎么样?生:我的心里像揣了一只小兔,砰砰直跳,担心约桥会倒塌。
生:我为纸桥捏了一把汗。
(师放第四本书成功,学生一阵欢呼,放第五本时,桥塌了。
)师:请小小公证员作公证吧。
生:刚才我看到老师把纸像折扇子一样折成了M形,托住了四本书,没有用其他东西帮忙。
师:同样是一张薄薄的纸,为什么折成M形,能随的力量就大了呢?生:是不是因为折过后纸变厚了呢?生:M里有三角形。
数学老师说过三角形又能起到稳定的作用,所以当纸桥托住四本书时,还是纹丝不动。
师:你们讲得都有道理。
折成M形,纸的厚度增加,张力就大啦,能随的力量也就大了;三角形又能起到稳定的作用,所以当纸桥托住四本书时,还是纹丝不动。
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老师是怎么做实验的?生:老师先把纸折成M形,就像我们小时候折扇子一样来回折,然后架在文具盒的两端,接着放上书本,还请×××做小小公证员呢。
师:刚才同学们是怎样观看的?教室里气氛怎么样?你的心情如何?现在,把老师实验时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情景写下来,用“老师神气地说:我能行!只见……开头。
”(学生写一段话,交流。
)生:老师神气地说:“我能行!”只见她拿着白纸来回折着。
我一看,这不是折扇子吗?折扇子干什么?真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老师把折好的纸桥架在了两头的“桥墩”上,说:“现在我要放书了!”同学们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眼睛盯着老师手中的白纸,脖子伸得长颈鹿还长。
一本书放上去了,纸桥纹丝不动。
两本、三本,小小的纸桥居然挺过来了!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这时老师低下头在桥边侧耳倾听,得意洋洋地说:“我的纸桥可说了,再来一本也没问题!瑞在你的心情怎么样?”“胆小鬼”李紫提心吊胆地说:“别放了,我怕桥会塌的。
”我们男生都大声地喊着:“放!放!”老师真要放了,教室里安静极了,连一根针掉在地上也能听得见。
老师小心翼翼地把书放上,纸桥动了动,又稳住了。
我们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师:你真会观察,将老师的动作、语言描写得很具体。
用上了“站了起来”“盯着”“伸得比长颈鹿还长”“连一根针掉在地上也能听得见”等等,突现了教室里的紧张气氛,要是能把为什么随力增大的原因写上去,那么文章就更具体了。
有没有同学写这部分内容?生:同样是一张薄薄的纸,为什么折成M形,能随的力量就大了呢?老师自动控制我们:折成M 形,纸的厚度就增加,张力就大了,能随的力量也就大了。
哦,原来是这样!我们恍然大悟。
生:老师,我再加一句:这堂课不仅有趣好玩,而且让我们懂得了一个科学道理,真有意思!师:哦,还不一个总结发言,真不错!同学们,如果在刚才写的两个片断之间加上过渡句,再拟一个自己满意的题目,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了。
活动分析作文难教,作文难写。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没有内容可写。
传统的作文指导侧重于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对于写作素材,教者只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
所以学生的习作要么是模仿别人的优秀作文,改头换面,张冠李戴,要么是流水账式的叙述,空泛笼统。
因为学生上作文课时是坐着想,是“挤牙膏”式的写作文,自然文章无情而言,无理而道。
针对作文教与学的现状,“解决学生写作的‘米’”成了作文教学的首要问题,活动型作文教学正是探索解决这首要问题的模式之一。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开始练习习作。
乐于书面表达,有习作的信心。
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和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懂得写作源于生活活教学过程(老师发给每桌同学一张白纸)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实验。
(板书:架纸桥)用两个文具盒当桥墩,让纸桥能稳稳地托起一本书。
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快和同桌动手做做看。
(生七手八脚搭纸桥。
)(第一轮实验结束。
)老师:同学们办法可真多。
当老师提出架约桥的要求时,你是怎么想的?生:我楞了一下,要让一张纸托住一本书,这怎么可能呢?生:我想老师一定是在哄我们吧。
真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师:那么你和同桌是怎么架桥的?成功了吗?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生:我和同桌折来折去,纸都被折得皱巴巴的了,却始终想不出办法来。
后来我想把它折成纸盒的形状,刚要试,老师就说“停”,真可惜。
生:开始时,我们把纸直接放在文具盒上,一放书,纸就塌下去了,根本不行。
后来我们乱折一通,对折了好多次,折成很细的长条,再放上书,终于成功了!……师:刚才实验时,你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我看到同学有的坐着,有的站了起来,教室里乱哄哄的。
生:我听到大家在叽叽喳喳地讨论着。
师:是呀,老师一声令下,大家都七手八脚地忙开了,那情景,用个成语形容,就是八仙过海——()生:各显神通!师:把你刚才想的、做的、看到的和听到的写在作文本上。
(生写一段话,交流。
)生:听说要做实验,我们可开心了!老师一说“开始”,我和毛铭就忙开了。
毛铭把两个文具盒放在两头,我把白纸在上面轻轻一放。
嘿,真简单,成功了!正在我们得意的时候,老师走来说:“别忘了纸桥要承受一本书的确重量呢。
”啊?我俩像泄气的皮球趴在桌边。
眼看别人都要做完了,毛铭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最后我们从前排的同学那里偷来了办法,用橡皮做桥墩,哦,成功了。
师:你把实验的过程写得很清楚,尤其是“开心”“泄气的皮球”“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等把心理活动写得很生动。
如果把实验的要求、器材等交待清楚,会让读者感觉更明白。
生:奇怪,今天的三(4)班怎么这么热闹?同学的手里都拿着一张白纸摆弄来摆弄去,这是在干什么呀?告诉你吧,是我们正在做实验呢!老师说:“用两个文具盒当桥墩,在中间架起一座纸桥,让纸桥能稳稳地托住一本书。
”老师的话刚说完,教室就像炸开了锅,真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的同桌柴雨琳可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女孩,她一把抢过白纸说:“我来!”说着将纸的两头夹进了文具盒里。
我呆着没事干,拿来书本就往上放。
太性急了,“嗵”,桥塌了!师:写得太精彩了!尤其是开头,特别吸引人,还写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
(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嘴巴、空间和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