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东北方言大全的话

东北方言大全的话

东北方言大全的话东北方言是指中国东北地区特有的一种语言风格,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的方言。

它作为汉语方言的一个分支,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东北方言的特点和相关参考内容。

一、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1. 明显的咬字音:东北方言的音节发音比较硬朗、明显,尤其是咬字音,常常听起来比较有力。

比如“对”读作“咧”,“热”读作“嚒”。

2. 鼻韵音的出现:东北方言中经常出现带有鼻音的字,比如“心”读作“咸”,“竹”读作“竺”。

3. 退化的韵尾音:东北方言中韵尾音的音变比较明显,尤其是鼻音韵尾,会出现退化现象。

比如“亲”读作“勤”,“热”读作“嚒”。

4. 不规则的浊辅音变异:东北方言中出现了一些不规则的浊辅音变异现象。

比如字母“d”和“n”的发音经常互换,比如读“东”时可能会读作“冬”。

二、东北方言的词汇特点1. 俚语丰富:东北方言中有许多丰富多样的俚语和民间语言,用来表达特定的意义和描述特定的事物。

比如“碰瓷”(指故意制造事故骗取赔偿),“拎包入住”(指什么都不用准备就可以嫁人),这些俚语都是东北方言特有的。

2. 方言词汇独特:东北方言中有许多与汉语普通话完全不同的词汇,用来描述特定的事物或者形容特定的情感。

比如“豇豆”(指豆角),“木结子”(指胡桃),这些词汇都是东北方言特有的。

3. 常用简化词:东北方言中常用一些简化的词语来表示特定的含义。

比如“省事”(指方便),“穷眼”(指小气),这些词语虽然简短,但能够表达准确的意思。

三、东北方言的语法特点1. 句子短小精悍:东北方言的句子通常比较简短,但却能够表达清晰的意思。

比如“你咋不信呢?”(为什么不相信呢?),这个句子虽然简短,但完整地表达了一种疑问的含义。

2. 字词的重复:东北方言中常常使用字词的重复来加强语气或者表示程度。

比如“好好好”(非常好),“快快快”(赶快),这种复读的方式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力。

4. 拟声词的广泛使用:东北方言中非常喜欢使用拟声词来形容特定的声音。

东北方言儿化音特点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东北方言儿化音特点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东北方言儿化音特点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的应用
东北方言儿化音特点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东北方言是中国传统的语言,它以其独特的特点在世界语言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东北方言的儿化音,也就是变调特点,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
东北方言的儿化音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变调上,即以阴平音为基础,采用变调的方式表达语义,而不是仅仅通过音节变化来表达语义。

这使得东北方言的变调更加复杂,表达更多的语义。

另外,东北方言的儿化音还体现在其语音的变化上。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是,语音音节的开音可以较长,中间音节可以较短,结尾音节可以较长,这种变化使得东北方言的语音更加丰富,更容易被人理解。

因此,东北方言的儿化音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

首先,东北方言的变调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中的语义变化。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东北方言的变调特点,更好地理解汉语中否定句的表达方式,以及表示语气的变化。

其次,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中的语音变化。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更好地理解汉语中的声调变化、拼音变化以及词语的发音变化等。

最后,东北方言的儿化音特点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中的文化习惯,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汉语文化。

总之,东北方言的儿化音特点对对外汉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中的语义变化、语音变化以及文化习惯等。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东北方言的儿化音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入的汉语研究体验。

东北方言大全(精选)

东北方言大全(精选)

东北方言大全(精选)一、引言东北方言是指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有语言语系,是汉语语族中的一个分支。

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的原因,东北方言在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一些东北方言的特点和常用词汇,以便更好地了解东北地区的语言文化。

二、发音特点1. 元音韵母的变化东北方言中,元音韵母的变化较为明显。

比如,普通话中的“我”在东北方言中常发音为“嘎”;“他”在东北方言中发音为“塔”;“没”在东北方言中发音为“嘎”。

这种变化使得东北方言在语音上独具特色。

2. 辅音的变化东北方言中,一些辅音的发音也有所变化。

比如,“普通话中的sh”在东北方言中常发音为“s”;“zh”在东北方言中常发音为“z”;“ch”在东北方言中常发音为“c”。

这种变化给东北方言增添了一定的韵味。

三、词汇特点东北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有许多独特的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东北方言词汇:1. 喝酒东北方言中,喝酒常使用“嗨”、“斫”等词汇来表达。

比如,“我们去嗨一杯吧!”意为“我们去喝一杯吧!”“他斫得一脸通红。

”意为“他喝得脸红脖子粗。

”2. 吃饭东北方言中,吃饭常使用“张嘴”、“杂吃”等词汇来表达。

比如,“快点张嘴,吃饭了!”意为“快点开饭了!”“今晚吃点杂吃吧!”意为“今晚吃点特别的东西吧!”3. 称呼东北方言中,人们常用特殊的称呼来亲切地称呼他人。

比如,“老师”在东北方言中常称为“老爷子”;“妈妈”在东北方言中常称为“娘子”。

这些称呼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亲密和融洽。

四、语法特点1. 助词使用东北方言中,助词的使用规则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比如,东北方言中的“了”常常放在动词的后面,而普通话中的“了”则放在动词的前面。

这种差异使得东北方言在语法上与普通话有所区别。

2. 句式结构东北方言中,句式结构常常以“呢”、“啊”等语气词结尾,增加了语句的表达力。

比如,在问答句中,东北方言会使用“呢”来表示疑问,“你想吃饭呢?”意为“你想吃饭吗?”这种句式结构使得东北方言的语言韵味更浓郁。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东北方言是中国汉语方言中的一个主要方言之一,它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

这里我们将主要探讨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语音元音1.韵尾元音的发音:东北方言在韵尾元音的发音上较为独特。

尤其是在严格模仿普通话的情况下,韵尾元音会被发出来,而非省略。

例如,“说”字,普通话读音为/shuō/,而在东北方言中,韵尾元音/u/也会被发音,读作/shuǒu/。

同样,普通话的“朝气”读作/cháoqì/,而在东北方言中,会发成/cháochī/。

2.轻声元音的发音:在东北方言中,轻声元音的发音包括声调的变化和元音的低或轻声。

同样的音节,在普通话中可能带有不同的声调,而在东北方言中,元音的低或轻声的变化可能会对轻声造成影响。

例如,“鞋”字,在普通话中轻声读作/xié/,而在东北方言中,可能会读作/xhěi/。

3.元音的喉化:在东北方言中,声母h在元音前也会产生喉音。

例如,“好”字,在普通话中读音为/hǎo/,而在东北方言中,发音为/h a̤o/。

语音辅音1.舌尖音和舌面音:在东北方言中,舌尖音和舌面音的发音相对于普通话中较为重要。

例如,“汉语”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为/hàn yǔ/,而在东北方言中,读音为/hà nŏ/,舌尖音和舌面音都更为清晰。

2.送气音和浊音的交替:在东北方言中,送气音和浊音的交替非常常见。

例如,“桌子”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为/zhuō zi/,而在东北方言中,读音为/zhuókì/,发音中可以听到送气音和浊音的明显交替。

3.辅音音节的发音:在东北方言中,辅音音节的发音也有比较明显的特点。

例如,“背”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为/bèi/,而在东北方言中,读音为/pei/,清晰地表现出了辅音音节的发音。

语音韵律1.语音重音的变化:在东北方言中,重音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与普通话不同。

东北方言 例句

东北方言 例句

东北方言例句
东北方言是中国方言中的一种,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

东北方言有着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是中国方言中的一支重要分支。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主要表现在声母和韵母的发音上。

比如,“sh”
发音为“s”,“zh”发音为“z”,“ch”发音为“c”,“r”发音
为“l”等等。

而在韵母方面,东北方言的“i”音和“ü”音比较明显,而“e”音和“o”音则比较模糊。

除了语音特点外,东北方言的词汇和语法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比如,“咱们”代替“我们”,“俺们”代替“我们”,“嘎子”代替“孩子”,“哪儿”代替“哪里”等等。

此外,东北方言还有着独特的语
法结构,比如“把”字句、被动语态等等。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东北方言例句:
1. 咋整?(怎么办?)
2. 咱们走吧!(我们走吧!)
3. 俺们家住在那儿。

(我们家住在那里。


4. 嘎子们都长大了。

(孩子们都长大了。


5. 哪儿有这么好的事情?(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
6. 把这个东西给我。

(把这个东西给我。


7. 这个事情被他做了。

(这个事情被他做了。


总的来说,东北方言是中国方言中的一支重要分支,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虽然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东北方言的使用范围逐渐
缩小,但是在东北地区,东北方言仍然是人们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

东北话方言大全

东北话方言大全

东北话方言大全东北话,又称东北方言,是中国境内使用的一种官话方言。

它是中国官话中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以及内蒙古的东部地区。

东北话在东北地区有着广泛的使用,是当地人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语言之一。

东北话方言的特点非常鲜明,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

其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

在东北地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使用东北话进行交流,因此了解和掌握东北话方言对于融入当地社会、了解当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东北话方言的语音特点。

东北话的语音比较浊,发音比较重,有时候会带有一些喉音,这是东北话独有的特点。

另外,东北话的语音中有一些普通话中没有的音,比如“儿”音,这是东北话中非常常见的一个音。

此外,东北话中的语音也比较粗犷,给人一种豪放、豪爽的感觉。

其次,东北话方言的词汇也非常丰富多样。

东北话中有很多独特的词汇,这些词汇在普通话中并不常见。

比如,“嘎子”、“瞅瞅”、“腻味”等词汇,都是东北话中非常常见的词汇,而在普通话中并不常用。

这些词汇的使用丰富了东北话的表达方式,也为东北人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

此外,东北话方言的语法结构也有其独特之处。

东北话中的语法结构比较简单,语序灵活,有时候会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比如,“你干啥呢?”这句话在东北话中是非常常见的,而在普通话中可能要说成“你在干什么呢?”这就是东北话中语法结构的一种不同之处。

总的来说,东北话方言是中国官话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

了解和掌握东北话方言对于融入当地社会、了解当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东北话方言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大家能够多多关注和传承中国的语言文化。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中国人口众多,其语言总是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语言特色,复杂的方言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种文化。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大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逐渐形成的,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内部一致性较强,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其中,东北方言隶属北方方言,地域上的接壤使得东北人的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

同时,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

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言体系上讲,就是稍欠标准的普通话。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源于东北地区的人文差异和自然差异;满、蒙等少数民族的粗犷豪放影响了东北方言的形成;东北黑土地上丰肌醇厚的民风提供给东北方言豪迈的气质;气候的寒冷干燥感染了东北方言的粗豪风格。

经过对资料的阅读以及对东北方言的自我剖析,试通过与普通话对比,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主要方面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一、从声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1、平翘舌不分这里所指的是z—zh c—ch s—sh 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

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

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

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言中则是平舌音比较多。

东北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舌音发成翘舌音,即二者混用。

例:终止——宗旨2、改换r声母在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的语音系统中几乎没有翘舌音声母r,普通话中的r声母音节分别被n\l\y(零声母)声母取代了。

例:l取代r——扔(rēnɡ)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这种改换普通话r声母的现象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一般来说改换成n、l或y(零声母)这几个声母与韵母有关:普通话r与u、ui等韵母构成的音节,东北方言将r换成l,例:儒生(rú)——(lú);r与其它韵母构成的音节,r改换成y,例:热(rè)——热(yè);当y遇到不能与之相拼和的韵母时,韵母发生变化,例:人民(rén)——(yín)。

东北方言大全

东北方言大全

东北方言大全东北方言是中国方言中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

东北方言因其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而备受关注,被誉为中国方言中的“珍珠”。

下面我们将对东北方言进行全面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一方言。

一、语音特点。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主要表现在舌尖音、浊化、儿化等方面。

舌尖音指的是普通话中的清音在东北方言中发音时变成了舌尖音,如“车”读作“扯”,“吃”读作“扯”。

浊化是指浊辅音在某些情况下变成清音,如“瓜子”读作“瓜子”,“大衣”读作“大一”。

儿化是指在某些音节中加入了儿化音,如“妈妈”读作“妈儿”。

二、词汇特点。

东北方言的词汇丰富多彩,其中不乏一些独特的词汇。

比如“拐弯抹角”在东北方言中读作“拐弯抹角”,“吃饭”在东北方言中读作“吃饭子”,“走路”在东北方言中读作“走儿”。

三、语法结构。

东北方言的语法结构相对简单,常常省略一些助词和连词。

比如“我去了超市”在东北方言中可以简化成“我去超市了”,“他在家吃饭”可以简化成“他家吃饭”。

四、地域差异。

东北方言在不同地区有着一定的差异。

比如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方言虽然有共同之处,但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上都存在一些差异。

比如“吃饭”在黑龙江方言中读作“吃饭子”,在吉林方言中读作“吃饭儿”,在辽宁方言中读作“吃饭”。

五、影响和保护。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东北方言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一些年轻人已经不再使用方言进行交流。

为了保护和传承东北方言,一些学者和文化机构开展了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同时还开设了一些方言课程,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东北方言。

六、结语。

东北方言作为中国方言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东北方言,为其传承和保护做出贡献。

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学习和使用方言时,能够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语言文化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不同汉语方言的词语,用汉字写下来,差别不算大,各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看得懂,如果念出来,语音差别很大,相互之间就很难听懂了。

东北方言隶属官话方言的分支,地域上的接壤使得东北人的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其他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够听明白,这就为近些年来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提供了客观上的必要条件。

同时,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加上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等表演艺术家通过东北二人转、小品和影视作品等艺术形式的表现创作,将东北方言带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形成了一场“东北方言热”。

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言体系上讲,就是稍欠标准的普通话。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源于东北地区的人文差异和自然差异:满、蒙等少数民族的粗犷豪放影响了东北方言的形成;东北黑土地上丰肌醇厚的民风提供给东北方言豪迈的气质;气候的寒冷干燥感染了东北方言的粗豪风格。

经过对现有资料的阅读以及对东北方言的自我剖析,本文试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对比中,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主要方面做出细致分析 ,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并指出东北方言和现代汉语普通话之间对立统一关系。

说明东北方言虽然在近年来很有“市场”,但是它永远不可能取代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的地位。

关键词:普通话;东北方言;语音特点如果对当今中国的方言剧作一番比较,毫无疑问,东北二人转首当其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它为蓝本的艺术形式无论小品还是影视作品,都将东北方言带上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

近年来,在央视播出的方言电视剧中,大多数是东北方言剧,而能够每年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的方言小品,也非东北方言莫属。

东北方言剧的走红并非是偶然的。

一大批走南闯北的东北艺人为东北方言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以赵本山、高秀敏、范伟为代表的东北小品明星,又将东北方言搬上了影视屏幕,《刘老根》、《马大帅》都成为眼下数亿观众津津乐道的影视大餐,全中国也由此掀起了一场“东北方言热”。

虽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低俗的东北方言歌曲和据此改编的flash动画,但不能否认的是这些都为对东北方言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东北方言热”使我对我们东北人的共同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通过我对现有资料的阅读、以及对东北方言的自我剖析,我发现东北方言的语法系统和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法系统差别不大,东北方言的词汇更是丰富多彩,不能穷举。

因此,在这里我通过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着重分析了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共同语。

这里所说的“北方话”是狭义上的北方话,即华北方言。

华北方言是北方方言次方言区。

其中东北方言又是华北方言的六个土语群之一。

可见,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与现行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十分接近有着深刻的地域优越性,这也着实令我们东北人兴奋激动了一阵子,更成为南下打工的东北人的“一技之长”。

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音体系上讲,就是普通话不过不够标准。

其差别虽然细微,但也是成系统的,无论是语音上还是语感上,都有一定的特点。

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突出表现在声、韵、调方面,尤以声母最为严重,其次是声调,韵母问题较小些。

大多数的差别富有规律性易于掌握,个别的差异是因东北人的长期使用而固定下来的,没有一般的规律可以遵循,只能死记硬背。

1.从声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1.1.平翘舌不分这里所指的是z—zhc—chs—sh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

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

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

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言中则是平舌音比较多。

东北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都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舌音都发成翘舌音。

概括地看,就是表现为二者混用。

在普通话中,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是很严格的。

东北方言将其混用,能造成很多歧义,容易引起语音混乱,出现交际障碍,如:市长——司长、诗人——私人、主力——阻力、终止——宗旨等。

1.2.改换r声母在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的语音系统中几乎没有翘舌音声母r,普通话中的r声母音节分别被n\l和y(零声母)声母取代了。

n取代r只涉及一个字“扔(rēnɡ)”,l取代r的音节也不多,大都部分是r声母音节被y(零声母)音节取代的。

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这种改换普通话r声母的现象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一般来说改换成n、l或y(零声母)这几个声母与韵母有关:普通话r与u、ui等韵母构成的音节,东北方言将r换成l,例如,儒生(rú)东北方言读儒生(lú)、花蕊(rǔi)东北方言读花蕊(lǔi);r与其它韵母构成的音节,r都被改换成y,例如,吵嚷(rǎnɡ)东北方言读吵嚷(yǎnɡ)、闷热(rè)东北方言读闷热(yè)、肥肉(ròu)东北方言读肥肉(yòu);当y遇到不能与之相拼和的韵母时,韵母则发生变化,例如,人民(rén)东北方言读人民(yín)。

东北方言区没有r声母音节的地方虽然不多,但影响却很大,有些有r声母音节的地方也常常出现将r声母改换的问题。

成系统的改换还比较容易纠正,个别音节的偶尔改换则就不容纠正了。

1.3.多加声母n 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绝大部分韵母是可以自成音节的,不用声母,所以称为零声母音节。

只有-i(前)、-i(后)、onɡ、enɡ等4个韵母不能构成零声母音节。

在东北方言区,有些地方零声母音节要少一些。

普通话中的e、ɑi、ɑo、ou、ɑn、en、anɡ等7个开口称零声母音节,常常被加上个声母n,变成了n声母音节。

例如,恶人(è)东北方言多读成恶人(nè)、癌症(ái)东北方言易读成癌症(nái)、棉袄(ǎo)东北方言中读棉袄(nǎo)、昂扬(ánɡ)东北方言读昂扬(nánɡ)等等,就连“俺(ǎn)”这个原产自东北方言的口语词也被东北人读成了nǎn。

这类语音现象具有典型性。

1.4.个别字声母变换在东北方言中,有些音节的声母发音与普通话不一致。

这种不一致不是表现在一个音节对应的所有字上,而是反映在该音节所属的个别字上,有些甚至是个别字的个别词上。

这类字往往都是一些常用字。

东北方言对个别字声母的改换一方面是不成系统,另一方面是不严格对应,但也不是杂乱无章的。

有些是将不送气声母发成送气声母,例如,同胞(bāo)东北方言读同胞(pāo);或将送气声母发成不送气声母,例如,扒手(pá)东北方言读扒手(bā);也有些是将擦音声母发成塞擦音声母,例如,机械(xiè)东北方言读机械(jiè);或将塞擦音声母发成塞音声母,例如,刹那(chà)东北方言读刹那(shà);或将塞擦音声母发成塞音声母,例如,解扣儿(jiě)东北方言读成解扣儿(ɡǎi);还有些是将塞音声母发成塞擦音声母,例如,来客了(kè)东北方言读来客了(qiě)。

这类个别字声母改换问题,在东北方言区普遍存在,只是各地方所涉及的字的多少有些不同。

2.从韵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在普通话音节的声、韵、调三大要素中,东北方言在韵母上同普通话比较产生的差异最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以e代o;二是iɑo代üe;三是多加鼻辅音nɡ;四是个别韵母变换。

2.1.以e代o的现象在普通话中,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直接与圆唇音的单韵母o相拼,不与扁唇的单韵母e相拼。

而东北方言恰恰不是这样的,双唇音声母和唇齿音声母都只和e相拼,不和o相拼。

东北人不习惯发圆唇音,甚至是把o给取消了,是东北方言语音特点中一个很普遍的特点。

这种以e代o的现象是成系统出现的,而且是很显著的。

东北方言中没有bo、po、mo、fo音节,有的是be、pe、me、fe音节,例如,胳膊(bo)东北方言读胳膊(be)、衣服破了(pò)东北方言说成衣服破了(pè)、抚摩(mó)东北方言读抚摩(mē)、乐山大佛(fó)东北方言读乐山大佛(fé)。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指出的是普通话双唇音声母m可以和e 相拼,就是在“什么”的“么”音节中可以与e相拼,构成轻音的me,而且这个音节只有这一个字。

2.2.以iɑo代üe的现象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的语言系统中,少有或没有üe韵母音节,而是用iɑo韵母音节代替。

由于普通话的普及使得这一特点在现在看来已经不是很突出了,只有一部分老年人体现的严重一些。

就像我们在家里经常会听到隔辈人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xué)”,但是他们说出来的往往是“好好学习(xiáo)”,“学”这个字是最能体现出以iɑo代üe的这一特点的,此外常用的还有雀跃(yuè)东北方言一读成雀跃(yào)、疟疾(nüè)东北方言读疟疾(niào)、忽略(lüè)东北方言读忽略(liào)等等。

由于普通话中üe韵母的音节本来就不多,加之普通话教育的开展东北方言的这一发音特点会逐渐消失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