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调型
东北腔的修辞效果

第3l卷第l期通化师范学院学报VoI.3l№12010年1月JOURNALOF’rONGHUANORMALUNIVERSITYJan.2010东北腔的修辞效果姜兴彤(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云南昆明650222)摘要:东北话更适合用来开玩笑、调侃,所以其被广泛应用于喜剧色彩浓烈的小品、二人转、方言电视剧中。
因此,东北腔也具有了修辞效果。
那么,本文从东北方言依存的地域文化、心理学的刻板效应、东北方言的本体特征来撂究东北腔的修辞效果的成因以及作用。
关键词:东北腔;方言:修辞中图分类号:H17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974(2010101—0017—仍收稿日期:2009—09—28作者简介:姜兴彤(1980--),女,山东烟台入,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在许多文化里,非正式语码更加适合开玩笑,最容易被用来开玩笑的是那些方言和社会地位低的语言变体。
方言幽默比较有代表性。
cl】方言腔调与方言语音有关,不同的方言语音,形成不同的方言腔调,而方言腔调由于方言区的人文气息不同也呈现不同的修辞色彩。
例如。
吴语中的苏州话听起来很软很嗲.经常被用来讽刺阳刚气不足。
娘娘腔很重的男人。
又如,在日常生活中,广州El音的普通话,经常被用来讽刺普通话说的不标准的广东人,同时由于广州经济的腾飞,广州口音的普通话也代表着提前富裕起来的暴发户形象。
再如,在一些文艺作品里,上海话成为挖苦上海人过分精明算计,贪占小便宜,男人阳刚之气不足等等缺点的工具。
这些都是方言腔调的修辞效果。
一、东北腔与东北地域文化方言腔调的修辞效果形成。
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与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俗话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一方人说一方的话语。
而一方水土却是一方话语修辞的摇篮。
“人类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性格,而地理区域、自然风貌又形成了不同地域人的不同性格。
如果东北地区格局促成他们选择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要手段是历史的命运。
东北方言详解

东北方言详解嘎嗒:意为"地方",有时简称"嘎儿". 发音::(gada)嗒为轻声(有人常误写成疙瘩,其实是不对的) 举例:你住哪嘎嗒?是不是铁岭那嘎儿?嗯那:意为"是的","好的","哎","OK". 发音:前重后轻. 举例:问:你是东北人吧?答:嗯那.母们:意为"我们","俺们". 发音:"母"音并不咬实,嘴唇没有动作,在鼻腔里面发音. 举例:母们哥俩儿一块去的.的色:贬义,一般用在训斥别人做错事情的时候,可以理解为"臭显派","瞎逞能". 发音:"的"发四声,"色"轻声. 举例:不在家呆着,上这儿的色啥? 这么冷的天不穿棉袄,的色啥?贼:意为"特别".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我刚学了拳脚,贼厉害.咯能:意为"垃圾". 发音:前重后轻. 举例:把地上的咯能扫了吧.嘎哈:意为"干什么". 发音:嘎为四声,哈为二声. 举例:你嘎哈呀?个应:意为"讨厌","厌恶","烦人". 发音:前重后轻. 举例:赖蛤蟆趴脚面,不咬人个应人.急眼:意为"发火","恼羞成怒","愤怒".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听说媳妇被人调戏,他急眼了.埋汰:意为"肮脏","侮辱".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你这孩子不爱洗手,真埋汰.别埋汰人.老鼻子:"特别多"的意思.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哈尔滨的美女老鼻子了.滚犊子:意为"滚蛋".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滚犊子,别让我再看见你.砢碜(寒碜):意为"丢脸","难看". 发音:ke1chen前重后轻. 举例:你这不是砢碜(寒碜)人吗?高秀敏长得太砢碜(寒碜)了.隔路:贬义,意为"特别,与众不同",可以理解为"特立独行".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这只羊长了4只耳朵,真隔路.嘎:意为"吝啬","抠门". 发音:ga3. 举例:东西到了他手里,谁也不给,这孩子真嘎.抓瞎:意为"白搭","白做了","做不成了","找不着北".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找他好几趟也没找着,这不是抓瞎吗?醢:意为"打","用重物猛击". 发音:hai1. 举例:我醢死你.咋整:意为"怎么办"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龙泉山庄给封了,这可咋整?丁把儿:意为"总是","不停地","一次又一次地". 发音:ding1ba4er 举例:这个人怎么丁把儿来? (追名注:我们读作ding1ma4)整个浪儿:意为"全部","整个". 发音:个读轻声,浪为重音. 举例:大兴安岭大火太厉害了,把林子整个浪儿都烧光了.浮溜浮溜:意为"特别满",形容水要溢出的样子. 发音:重轻重轻. 举例:松花江的大水太大了,都浮溜浮溜的了.唠嗑:意为"聊天". 发音:lao4ke1. 举例:闺女,干啥呢?没事儿陪大娘唠唠嗑,中不?稀罕:意为"喜欢". 发音:前重后轻. 举例:这小孩儿长得真招人稀罕.解嘎吱:意为"过瘾". 发音:jie3ga2zhi0 举例:你给我挠后背没挠准地方,一点儿都不解嘎吱.扯哩咯儿楞:意为"扯淡". 发音:che3li1gerleng1 举例:你别跟我扯哩咯儿楞,说点正事儿.闲嘎嗒牙:意为"闲扯",可以理解为用闲扯来消磨时光. 发音 :xian2ga4da0ya2 举例:阿嚏没事儿就到网上闲嘎嗒牙.老灯:贬义,意为"老头子". 发音:正常发音. 举例:你这个老灯,真碍事儿.老蒯:意为"老婆子","屋里人". 发音:lao3kuai3 举例:这位是我老蒯.无级六兽:意为"无聊""无事可做". 发音:正常发音.举例:看你在家闲的无级六兽,快跟我去整两盅.边旯儿去:意为"到旁边去","离某人远一点".发音:bian1la3qu0 举例:什么破草药啊,拿边旯儿去! 你给我滚边旯儿去!熊色:贬义,形容一个人讨厌的样子. 发音:xiong3sai3. 举例:你看你那熊色样。
东北人日常用语

东北人日常用语(原创版)目录1.东北方言的特点2.东北人日常用语的表现3.东北人日常用语的传播与影响4.东北人日常用语的价值和保护正文1.东北方言的特点东北方言,又称东北话,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
东北方言的特点鲜明,与其他方言相比,具有口音浓重、语调独特、表达直接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东北方言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和感染力。
2.东北人日常用语的表现东北人日常用语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口音浓重:东北方言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异,如“r”和“l”不分,平翘舌音的区分不明显,以及语调上扬等特点。
(2) 语调独特:东北方言的语调多呈上扬趋势,有时还带有拖音,使得语言表达更具感情色彩。
(3) 表达直接:东北人日常用语中,表达方式通常较为直接、简洁,有时带有一定的幽默和夸张成分。
3.东北人日常用语的传播与影响随着东北地区的文化输出和经济发展,东北方言逐渐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并对其他地区的语言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尤其在演艺圈,许多东北籍艺人凭借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吸引了大量粉丝,使得东北方言成为一种时尚元素。
4.东北人日常用语的价值和保护东北方言作为中国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历史价值。
对于传承和保护东北方言,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增强方言认同感:鼓励东北地区的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热爱并传承自己的方言,增强方言的认同感。
(2) 传承方言文化:通过教育、传媒等途径,将东北方言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使其在全国范围内发扬光大。
(3) 保护方言资源:加强对东北方言资源的保护和挖掘,为后人留下丰富的方言资料。
总之,东北人日常用语作为中国方言文化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分析东北方言是中国汉语方言中的一个主要方言之一,它广泛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
这里我们将主要探讨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语音元音1.韵尾元音的发音:东北方言在韵尾元音的发音上较为独特。
尤其是在严格模仿普通话的情况下,韵尾元音会被发出来,而非省略。
例如,“说”字,普通话读音为/shuō/,而在东北方言中,韵尾元音/u/也会被发音,读作/shuǒu/。
同样,普通话的“朝气”读作/cháoqì/,而在东北方言中,会发成/cháochī/。
2.轻声元音的发音:在东北方言中,轻声元音的发音包括声调的变化和元音的低或轻声。
同样的音节,在普通话中可能带有不同的声调,而在东北方言中,元音的低或轻声的变化可能会对轻声造成影响。
例如,“鞋”字,在普通话中轻声读作/xié/,而在东北方言中,可能会读作/xhěi/。
3.元音的喉化:在东北方言中,声母h在元音前也会产生喉音。
例如,“好”字,在普通话中读音为/hǎo/,而在东北方言中,发音为/h a̤o/。
语音辅音1.舌尖音和舌面音:在东北方言中,舌尖音和舌面音的发音相对于普通话中较为重要。
例如,“汉语”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为/hàn yǔ/,而在东北方言中,读音为/hà nŏ/,舌尖音和舌面音都更为清晰。
2.送气音和浊音的交替:在东北方言中,送气音和浊音的交替非常常见。
例如,“桌子”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为/zhuō zi/,而在东北方言中,读音为/zhuókì/,发音中可以听到送气音和浊音的明显交替。
3.辅音音节的发音:在东北方言中,辅音音节的发音也有比较明显的特点。
例如,“背”字,在普通话中的读音为/bèi/,而在东北方言中,读音为/pei/,清晰地表现出了辅音音节的发音。
语音韵律1.语音重音的变化:在东北方言中,重音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与普通话不同。
东北方言

58,毛愣三光: 不稳重,做事毛草。
59,尿性: 很有男儿气概。有骨气,真汉子,牛X
60,念秧: 指桑骂槐。
61,欠登儿曲咕:小声说
39,不断溜儿:连续不断[例]游行的队伍~一队接一队儿
40:不赖: 不错,不坏。[例]“老胡头说起来人也~,大伙都爱和他逗个笑话
41:别脚 :交通不便。[例]你村建的真不是个地方,太~了
42,别介:不要那样。[例]别介,瞧你那眼瞪的我不说了还不行吗,
43,憋屈 : 烦闷,心里不痛快。[例]他爹总没个笑模样,整天~着,不说话
63,且儿: 客人。 戚儿
64,老蒙咔吃眼: 形容人年级大了,不受别人的尊敬。
65,别楞 : 泛指叫人感觉不自在。
66,得劲: 舒服。
67,噶点啥: 赌点什么。
68,盯把: 总是。总。例:她盯把看我,闹我一大红脸
15,搂瓦块儿 例:那家伙脸长的,搂瓦块儿的 ,棵碜死了。
16,老天扒地例:我现在都老天扒地了,还结啥婚啊,一个人过吧。
17,那旮得儿[例]你说的那个东西藏在那旮得儿了
18,急了拐弯 [例]那道也成难走了,急了拐弯的
19,突鲁反仗 [例]他做事突鲁反仗的,把这事交给他还真让人不放心。
37,小嘎: 就是指十多岁的小孩。
38,半拉子: 未成年的劳动力,只能顶八个成年人。
39,假假咕咕: 不实在,辜负了别人的热情。
40,图鄙: 被骗或被耍了,还不知道,有有被人卖了还帮人家数钱的意思。
34,五迷三道 [例]那几天喝得我五迷三道的,钱包丢了都不知道。五迷三道:迷迷糊糊
35,费劲扒拉 [例]这回考试也忒难了 费劲扒拉的还不知道能不能考上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中国人口众多,其语言总是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语言特色,复杂的方言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种文化。
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大都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逐渐形成的,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内部一致性较强,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其中,东北方言隶属北方方言,地域上的接壤使得东北人的说话腔调接近现代汉语普通话。
同时,东北方言又不受普通话的“局限”,有其自己的语音特点,平直中有波澜,说话时尽显诙谐、幽默。
东北方言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从语言体系上讲,就是稍欠标准的普通话。
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源于东北地区的人文差异和自然差异;满、蒙等少数民族的粗犷豪放影响了东北方言的形成;东北黑土地上丰肌醇厚的民风提供给东北方言豪迈的气质;气候的寒冷干燥感染了东北方言的粗豪风格。
经过对资料的阅读以及对东北方言的自我剖析,试通过与普通话对比,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主要方面浅析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一、从声母方面看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1、平翘舌不分这里所指的是z—zh c—ch s—sh 三组有对应关系的舌尖前音,又称平舌音。
zh\ch\sh都是舌尖后音,又称翘舌音。
在东北方言中,平舌音和翘舌音都有,只是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体系不相一致。
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比较多,而东北方言中则是平舌音比较多。
东北方言把普通话的绝大部分翘舌音发成平舌音,又把普通话的平舌音发成翘舌音,即二者混用。
例:终止——宗旨2、改换r声母在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的语音系统中几乎没有翘舌音声母r,普通话中的r声母音节分别被n\l\y(零声母)声母取代了。
例:l取代r——扔(rēnɡ)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这种改换普通话r声母的现象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一般来说改换成n、l或y(零声母)这几个声母与韵母有关:普通话r与u、ui等韵母构成的音节,东北方言将r换成l,例:儒生(rú)——(lú);r与其它韵母构成的音节,r改换成y,例:热(rè)——热(yè);当y遇到不能与之相拼和的韵母时,韵母发生变化,例:人民(rén)——(yín)。
东北方言(一些读音规则) (2)

说明:手册里出现的拼音前面的字母是读音,后面的数字是声调。
例如:da-4 jia-1 hao-3读做:大家好!第一部分:东北话发音规则一,平卷舌:不分平卷舌是东北话的显著特点,不过这个特点在许多城市里已经逐渐消失,希望大家重新捡起来,跟外人的时候说普通话,在家乡的时候不用费心的区分什么平卷舌,怪累的!方法:可以把所有的zh,ch,sh全部读成z,c,s或反过来。
最有意思的是有的地方是全部颠倒,及平舌全部读成卷舌,卷舌全部读成平舌。
你可以选择上面三种方法中的一种加以练习。
练习:出差(cu-1 cai-1),森林(shen-1 lin-2),算算术(suan-4 suan-4 su-4)。
二,零声母:东北方言中,如果是a开头的发音(及没有声母的情况下)时,在前面一律加上个n作开头。
练习:安排(nan-1pai),肮脏(nang-1zhang-1),爱人(nai-4yin-2),恩爱(nen-1nai-4)。
三,声母r东北方言中,所有的r开头的声母一律读成y开头的声母。
练习:本人(ben-3 yin-2),吃肉(ci-1 you-4),然后(yan-2 hou-4),热闹(ye-4 nao-4),软弱(yuan-3 yao-4)!四,声调东北方言中,把许多普通话里第二声读成第三声,许多第一声读成第四声。
例如:职,值,植,执全部读成zhi-3;孺,儒,濡,蠕全部读成ru-3;晶,晴,茎,泾,兢全部读成jing-4;国读做guo-3等等。
五,其它还有一些变音需要注意,uan变成an。
如:卵石(lan-3 shi-2),暖气(nan-3 qi-4)等。
另外,V和W不分,iu 和ou不分,e和o不分(如破损(pe-4 shun-3)),j和q不分(如畸形(qi-2 xing-2),歼灭(qian-1 mie-4)),j和z 不分(如俊俏(zun-4 qiao-4)),m和n不分等等情况更为复杂,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此不再赘述。
东北方言

嘎拉哈(gǎla ha)——动物骨头的关节嘎拉(gǎla)——贝壳嘎嘎(gā ga)——形容程度固独(gù dong)——狡猾通常指人坏。
急眼(jī yǎn)——生气发怒磕掺(kē chen)——丑,不好看。
也指事情办的不光彩。
撩骚(liáo sāo)——挑衅撒漠(sá mo)——到处看寻思(xínsi)——想咋呼(zhā hu)——爱出风头的意思张罗(zhāngluo)——****饥荒(jī hong)——债务斯斯哈哈――拟生词,东北天气冷出门不带手套,冻手时吐哈气用来暖手,因此演变成被冻的程度。
皮儿片儿――主要形容房间不整洁,东西摆放比较凌乱。
魂儿画儿――形容脸上有污垢,有黑泥。
毛愣三光――形容人做事情浮躁,不踏实。
无机六瘦――形容无聊到了极点,闹心,不知道干什么。
突鲁反仗――形容说话做事前后不一致,不讲信用,不能说到做到.啥――什么。
溜达――没事闲逛。
整――搞,做。
如:咋整的――怎么搞的。
瞎整――胡干,乱来。
稀罕――喜欢,爱。
得意(yi)――喜欢,爱好。
凑和――对付。
褶子了――通常指事情办糟糕了。
坏菜了――事情办坏了。
磕(ké)――动词,干、做的意思,也说:整。
烙瞌儿――聊天。
削――动词,打,揍。
的意思,如:削你啊――打你。
嘛答(也叫白楞)――瞧不起,鄙视眼睛所表现出来的细微的行为,用眼皮乜人。
挠岗子了――跑了。
撂挑子――指做什么事中途放弃。
麻爪了――形容人遇到无法对付的情况时的情形。
打蔫儿了(蔫吧)――败了,精神委靡不振。
大大咧咧(liē)――做事马虎不认真。
洋了二怔――发呆,精力不集中。
邪乎――厉害。
抠搜――吝啬,小心眼。
将就――勉强,对付。
勒勒――说话;含贬义。
忽悠――吹牛,言过其实有欺骗的意思。
嘎哈(gà.há)――干什么。
尿性――有本事,有能耐。
白乎――吹牛,搁能(neng)――垃圾。
疙瘩――块儿,包,方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方言调型
东北方言调型是中国方言中的一种特殊语音特征,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份。
东北方言调型与普通话的语音特点有很大的不同,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
东北方言调型的特点之一是语言调调较重,声调变化丰富。
普通话中的四个声调在东北方言中常常会发生变化,有的声调变得很平,有的声调变得很高扬。
这种变化给人一种豪放、热情的感觉,也使得东北方言听起来韵律感十足。
东北方言调型中还有一个特点是声调的浮动。
即使在一个句子中,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发出不同的声调。
这种浮动给东北方言增加了一种独特的韵律感,并使得东北方言听起来更加生动有趣。
此外,东北方言调型中还有强调音的使用。
强调音是指在发音时音量明显增大、音调变高的音节。
在东北方言中,使用强调音的频率较高,使得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东北方言调型的存在,与东北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关。
东北地区曾经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也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这里的人们性格豪爽、直率,语言表达也更加激情四溢。
东北方言调型的特点正是这种粗犷而热情的体现。
最后,东北方言调型的独特之处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挑战。
对于不习惯东北方言的人来说,很可能会遇到理解困难。
因此,在东北地区生活、工作或旅游的人,学习一些东北方言的基本知识将有助于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总的来说,东北方言调型是中国方言中一种具有独特特点的语音特征。
它的存在使得东北方言听起来韵律感十足、生动有趣。
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和体验东北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