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第十一章 寄主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

号
致 病 手 段
交
换
识 亲和性分化(A) 别 作 寄主选择性(B) 用 无识别(C)
诱导酶(C) 毒素(A)
萎蔫型(B)
腐烂型(C)
固有酶(A)
基因整合(B)
专 化 性 水 平
侵 入 方 式
直接(D)
自然孔口(E)
伤口(F)
吸 附 性 质
生化性(D)
物理性(E)
(一)抗病性特点:
1、是植物普遍存在的、相对的性状; 2、是植物的遗传潜能,受病原物互作性质和环境条件影响; 3、病原物寄生专化性越强,寄主植物的抗病性分化越明显; (二)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
1、亲合性与非亲和性:病原物对植物成功侵染和致病与否
2、专化性与非专化性:病原物种、小种对寄主植物属、种、 品种的选择
(一)基本概念:由病原物分泌到细胞外的介质中的一类酶。
角 质 胶 酶 酶
病 原 物 胞 外 降 解 酶
细胞壁降解酶
果
纤 维 素 酶
半纤维素酶 蛋 白 粉 脂 酶 酶 酶
细胞内含物降解酶
淀 磷
(二) 胞外酶的致病作用
① 直接侵入:有些植物病原真菌产生角质酶,分
解角质层形成侵入孔而直接侵入植物组织。
②组织离析:果胶降解酶能使组织中细胞分离,导
3、特异性与非特异性:病原物小种对寄主品种的选择性
二、抗病性类型
(一)根据寄主与非寄主 寄主抗性:在病原物寄主范围内的植物对某种病原物的抗性 非寄主抗性:非寄主植物对某种微生物(病原物)的抗性 (二)根据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机制和抵抗能力 免疫性:在寄主范围内的某植物品种不受病原物侵染 避病性:从时间和空间避开病原物侵染 抗病性:抗病原物侵染、系列和扩展的组织结构或生化物质 耐病性:受病原物侵害无明显病变或损失小,抗损和耐害性强
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的侵染源与防治

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的侵染源与防治王永栋;顾钢;肖顺;王鹏;徐茜;林勇;张绍升【摘要】[目的]明确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的症状、病因、侵染源和防治措施.[方法]通过病原形态学观察、生物学特性观察和ITS-PCR检测分析,对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的病原进行鉴定,并用二氧化氯和三氯异氰脲酸对烟柄喷雾或熏蒸装烟后的烤房,研究其对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的病原鉴定为米根霉(Rhizopus oryzae).利用PSA平板采集烤房内外及烟叶表面的微生物,米根霉广泛存在于烤房内外的环境中,能在烤房内存活和积累成为重要侵染源.用二氧化氯和三氯异氰脲酸对烟柄喷雾或熏蒸装烟后的烤房,结果显示熏蒸法对烘烤期烟叶霉烂病的防治效果在62.62%~69.57%.[结论]为烟叶霉烂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Objective]The aim was to explore the symptoms, causes, infection source and control ways of tobacco leaf mildew rot disease. [Method]The pathogen of tobacco leaf mildew rot disease was identified by the ITS-PCR sequence analysis combine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biologic characters. The disinfectants chlorine dioxide and trichloroisocyanuric acid were used to control the disease by spraying to tobacco stalks and fumigation in curing barns. [Result]The pathogen was identified as Rhizopus oryzae. The microbial flora in the curing surroundings and tobacco leaf were isolated and analyzed by PSA plate culture, the results showed Rhizopus oryzae was widespread in the curing barns and their surroundings, the fungi could accumulate in the curing barns and were the important infection sources. The disinfectants chlorine dioxide and trichloroisocyanuric acid were used to control the disease by spraying totobacco stalks and fumigation in curing barns, the disinfectants fumigation coul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isease, and the control effect were up to62.62%-69.57%. [Conclusion]The results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ntrol of tobacco leaf mildew rot disease.【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19【总页数】5页(P138-142)【关键词】烟叶霉烂病;二氧化氯;三氯异氰脲酸;防治【作者】王永栋;顾钢;肖顺;王鹏;徐茜;林勇;张绍升【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福建省烟草专卖局烟草科学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3;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福建省南平市烟草公司,福建南平 353000;福建省南平市烟草公司,福建南平 353000;福建省南平市烟草公司,福建南平 353000;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2烟叶烘烤过程中常常发生烤坏烟。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英龙奖学金评选办法(试行)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英龍奖学金评选办法(试行)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具有高尚的品格、超人的智慧、超强的才能、超常的思维的“一高三超”的英龍人才,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特设立英龍奖学金并制订本评选办法。
一、评选对象取得我校正式学籍,在校全日制脱产,品学兼优,综合素质特别全面的大四本科生。
已获得校严家显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的学生,原则上不再申报。
二、评选原则学院每学年评选一次,实行自主申报,严格按照评选条件和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评选。
三、评选名额与奖励标准植物保护学院英龍奖学金设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奖励金额分别为8000元、6000元、4000元。
四、评选条件和要求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模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②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综合素质高,一至三年级的综合素质测评总成绩名次在本年级专业人数的前30%之内;③在校期间,所在宿舍曾获得院级“文明宿舍”称号两次及以上,且个人曾获得校级及以上的“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或“优秀共青团干部”或“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④有较强的学术科研能力,在校期间曾在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以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如果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应为第二作者)并与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⑤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校期间曾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为第一发明人),或曾获得“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要求国家级三等奖及以上或省级二等奖及以上或校级一等奖及以上,作者排名前二位),或曾获得“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奖项(要求国家级铜奖及以上或省级银奖及以上或校级金奖,作者排名前二位),或曾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优秀项目奖的;⑥具备相当于雅思6.5分以上的出国英语能力。
或具备国家英语测试水平考试六级达430分以上,四级530分以上的英语能力。
福建农林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福
注:2019年我校共有90多个专业招收攻读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1900名左右(含推荐免试、科、专业均面向全国招生。
004林学院
095400林业
090300农业资源与环境
福建农林大学二〇一九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制硕士学位研究生1900名左右(含推荐免试、“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具体
目录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具体指标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各学
137
森林培育学
3农业资源利用
运输学或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杀虫剂对小菜蛾及其寄生蜂菜蛾绒茧蜂和菜蛾啮小蜂的选择毒力

杀虫剂对小菜蛾及其寄生蜂菜蛾绒茧蜂和菜蛾啮小蜂的选择毒力胡进锋;赵士熙【期刊名称】《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3(032)004【摘要】测定了11种杀虫剂对小菜蛾幼虫、成虫及其寄生蜂菜蛾绒茧蜂和菜蛾啮小蜂成虫的LC50.杀虫剂对小菜蛾幼虫毒力大小顺序为氟虫腈>虫螨腈>多杀菌素>阿维菌素>氟啶脲>苏云金杆菌>杀虫双>灭多威>毒死蜱>杀灭菊酯.对成虫测定结果表明,氟虫腈和虫螨腈对成虫触杀效果较好,其它药剂毒力均较低,而阿维菌素和苏云金杆菌对成虫基本无杀伤力.杀虫剂对菜蛾绒茧蜂毒力大小顺序为氟虫腈>毒死蜱>虫螨腈>阿维菌素>多杀菌素>氟啶脲>杀虫双>杀灭菊酯>灭多威>苏云金杆菌;对菜蛾啮小蜂的毒力大小顺序为氟虫腈>毒死蜱>虫螨腈>阿维菌素>多杀菌素>灭多威>杀虫双>杀灭菊酯>氟啶脲>苏云金杆菌.此外,与菜蛾啮小蜂相比,菜蛾绒茧蜂对灭多威(12. 5X)、杀虫双(6. 81X)、阿维菌素(4. 04X)的耐药性更强.据选择指数(寄生蜂LC50/成虫LC50)标准,除苏云金杆菌外,其它农药选择性较差.【总页数】4页(P443-446)【作者】胡进锋;赵士熙【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65.9【相关文献】1.小菜蛾聚寄生蜂——菜蛾啮小蜂的个体发育特征 [J], 王春艳;白素芬;晁云飞;李欣2.小菜蛾内寄生蜂--菜蛾盘绒茧蜂的种内竞争 [J], 张利芬;白素芬;余海芳;李欣;3.小菜蛾内寄生蜂--菜蛾盘绒茧蜂的种内竞争 [J], 张利芬;白素芬;余海芳;李欣4.菜田常用杀虫剂对小菜蛾及菜蛾绒茧蜂的选择毒杀作用 [J], 施祖华;刘树生5.小菜蛾主要寄生性天敌——菜蛾绒茧蜂与菜蛾啮小蜂间的相互作用 [J], 施祖华;刘树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吴建国同志主要事迹 - 福建农林大学

吴建国同志主要事迹
吴建国,男,198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为植物保护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该同志主要从事水稻病毒与寄
主互作研究。
其博士论文荣获2012
年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
2010-2012年于北京大学李毅教授
和清华大学戚益军教授实验室从事
博士后研究工作,并获北大-清华生
命科学联合中心“优秀博士后基金”
和“罗氏优秀博士后”。
参加及主持国家“863”和“973”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2010年至今在PLoS Pathogens,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Virus Research,Virology Journal和Science in China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作报告。
目前指导研究生6人,包括一名与北京大学联合培养的学生。
高冷门专植物保护大学排名

高考冷门专业植物保护大学排名
高考冷门专业植物保护大学排名
高考冷门专业植物保护大学排名ﻭ
植物保护专业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识别鉴定和诊断知识与技术,掌握典型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了解各种防控技术原理,掌握常用化学农药的理化性质、毒性、作用谱、作用机制、代谢途径、有害生物的抗性机制和治理对策;具备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特点,因地制宜设计相应的防治方案的能力;具备较强的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的能力。
植物保护专业大学排名:ﻭ
1、农业大学
2、浙江大学ﻭ
3、农业大学ﻭ
4、福建农林大学
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ﻭ
6、华南农业大学
7、沈阳农业大学ﻭ
8、农业大学ﻭ。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2017年3月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使我院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鼓励我院研究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品学兼优、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根据《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闽农林大研[2016]46号)精神,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综合测评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对研究生思想、学习、科研与实践等方面实际表现,进行考核和综合评价。
第三条综合测评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第四条综合测评每学年评定一次,9月份完成;毕业生当学年4月份完成(毕业生最后学年在学时间不足一学年者,不参与测评)。
科研成果需在综合测评学年内取得。
截止时间为当年8月31日;毕业生科研成果认定截止时间为当年3月31日。
综合测评结果作为研究生各种奖励、评先评优、硕博连读选拔等依据。
第五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及本校学籍且学满一年以上的全日制研究生,均有参加综合素质测评的权利和义务。
延长学习年限或休学期间的研究生不参加测评。
第六条研究生综合测评分别按专业年级、培养层次、培养类别测评。
综合测评由思想素质表现(A)、课程学习成绩(B)、科研与实践创新能力(C)三项构成。
同一学年内同一测评事项不得重复测评、重复加减分。
根据研究生不同类别与学习阶段的要求设置相应的测评总分计算公式,具体公式如下: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一年级硕士生主要考察其当学年的学习成绩,按如下公式计算:综合测评积分T=0.20*A+0.70*B+0.10*C2.二年级及以上硕士生不再考察其学习成绩,主要考察其当学年的科研与实践创新能力,按如下公式计算:综合测评积分T=0.20*A+0.80*C二、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1.一年级硕士生重点考察其当学年的学习成绩,按如下公式计算:综合测评积分T=0.20*A+0.60*B+0.20*C2.二年级以及以上硕士生不再考察其学习成绩,主要考察其当学年的科研与实践创新能力,按如下公式计算:综合测评积分T=0.20*A+0.80*C三、学术型博士生1.一年级博士生主要考察其当学年的学习成绩和科研与实践创新能力,按如下公式计算:综合测评积分T=0.20*A+0.40*B+0.40*C2.二年级及以上博士生不再考察其学习成绩,主要考察其当学年的科研与实践创新能力,按如下公式计算:综合测评积分T=0.20*A+0.80*C第二章思想素质测评第七条思想素质测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集体观念、劳动表现、基础文明、社会工作以及各类素质拓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成偶法检验
同一行中相连两病株,成偶数为1、相连三病株成偶数为2,类 推。全区实查成偶数大于理论成偶数,则为中心式传播。 甲 乙
理论成偶数= 1 (-1) n
n-调查总株数; -病株数 甲田实查成偶数:6;n=60; =14 理论成偶数=1/60•14•(14-1)=3.3 6>3.3 甲田为中心式传播.
乙田实查成偶数:3;n=60; =14 理论成偶数=1/60•14•(14-1)=3.3 3<3.3 乙田不为中心式传播.
调 查 方 向
病株
健株
中心式传播的成偶法检验示意图
3、病害流行的区域性
寄生物最 适温度区
无病区
边缘损 害区
寄生植物
无病或 偶发区
主要损 害区
边缘损 害区
无病区 无病区
寄生物最 适潮湿度
2.单循环病害(积年流行病害)的流行动态:
(1)季节性流行动态:全部病害由初侵染菌量决定,侵染和 发病时间集中,季节性流行不明显。
(2)逐年流行动态:在同一地区或同一地块连续多年种植
相同作物品种,病害流行模式可为折线型。
年 度 病 情 %
病情逐年增长期
病情自然抑制期
抑病因子出现
时间(年)
单循环病害逐年流行动态曲线
3.病害流行时间动态的三级规模 流行动态
逐年流行动态 季节流行动态 病理进程动态
时间跨度
数年至数十年 一个生长季节 一个病程
时间单位 病理过程
年 天 小时 多年 多循环 单循环
研究水准
群体与生态系 群体 个体
(二)植物流行病的空间动态
1.菌源和菌源中心
菌源:病菌传播体来源; 菌源中心:病菌扩散点,可以是一个病斑、一丛病株、一排病株或一块病田。 菌源三种类型:点源(单病斑、单病叶、单病株、单个发病中心);
四、植物病害流行的影响因素
感病性一致的寄主植物大面积连片种植
毒性病原物 存在并有大 量增殖的势 能
病害 流行
有利于病原物 增殖扩散和病 情发展的环境 条件
有足够支持病 害流行的时间 主导因素与基本因素
五、植物病害流行的群体遗传学基础
(一) 定向选择和稳定化选择
1、概念 定向选择:是寄主群体对病原物群体中毒性基因的选择性 稳定化选择:是寄主群体对病原物群体中无毒或弱毒性基因的选择性
单峰型
发 病 率 %
多峰型
时间(日/月)
时间(日/月)
时间(日/月)
(2)流行阶段划分
S型流行曲线是多循环病害季节性流行的基本形式 1.00 0.95
病 情 0.50 0.05 0 指数增长期 始发期
逻辑斯蒂期 盛发期
衰退期
植物病害流行的三个阶段 病害始发期是预测预报和病害防治的关键时期
(3)逐年流行动态: 年度间病情波动大,主要表现形式: 突发性流行——在某一地突然爆发流行,此后可能多年不再 流行。 主要影响因子:新的作物品种大面积引进种植或病原物新的 毒性小种形成。 周期性流行——病害流行呈现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 主要影响因子:气候的变化,品种抗病性的兴衰循环。
国家精品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普通植物病理学》
第七章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预报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
一、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与特点
(一)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病害在植物群体大量发生,造成不 同程度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二)植物病害流行的特点
1、病害流行是指植物群体发生病害 2、有一定的强度(发病面积、发病率、严重度)和速度(传染快速) 3、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特殊气候和品种 4、植物病害流行呈现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周期性和季节性; 地域性和田间分布模式
线源:(一侧或多侧具有连线的病株或发病中心);区源(发病田或病区)
点源
线源 三类菌源的顺风单向传播图
区源
2. 病害传播的田间图式
(1)中心式传播和弥散式传播 中心式传播:有明显发病中心。初始菌量少,病原物繁殖能力 强,再侵染重要的病害。如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小麦锈病。
弥散式传播:无明显发病中心。初始菌量作用大, 再侵染为次要
(3)为气传、流水传播,昆 虫等介体传播。
(4)病原物传播体寿命不长, 抗逆性弱。 (5)病原物越冬率不高,条 件适合短期内完成菌量积累。
各类流行病害的防治策略
1.单循环病害(积年流行病、单利病害):病 害流行主要是由于初始菌量的作用而导致。 防治策略:消灭和控制初侵染病原。 主要措施:种子处理、土壤处理、清园和利用 垂直抗病品种。 2.多循环病害(单年流行病、复利病害):病 害流行则主要由再侵染频率和流行速度引起。 防治策略:控制病害的再侵染和减缓病害流行 速度。 主要措施:利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喷 施保护性杀菌剂。
2、定向选择的成因及克服办法
病原物群体 病原物群体
多品种搭配或水平抗性品种 微效基因
弱毒小种或基因
大面积单一垂直抗性品种
主效基因 毒性小种 无毒小种
稳定化选择
定向选择
(二)寄主抗病性和病原物致病性变异
1、寄主抗病性变异
(1)寄主抗性基因变异
(3)环境因素变化
(2)病原物毒性改变
(4)抗病品种兴衰循环
三、植物病害流行动态
(一)植物流行病的时间动态:包括一个生长季节内的植物病害数 量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和年度间的植物病害数量变动。
1、多循环病害(单年流行病害)的流行动态: (1) 季节流行的基本形式:寄主的感病生育期、病害的再侵染次数、 环境条件对流行影响病害流行形式。
发 病 率 %
S型
发 病 率 %
(三)植物流行病、常发病、地方病
地方病
地区性常发病 流行病
发生具有爆发性或延迟 性,前者有明显发病高 峰,后者无明显高峰。
在老病区成为常发病
相 互 转 变
常发病 呈平衡状态,稳态流行。 是在一个地方流行年代 已久的病害。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可以流行
传入新区
二、植物流行病害类型
分类依据特点
病原物繁殖对策 菌量积累速度 是否有再侵染
流行病类型 单利病害 积年流行病害 单循环病害
(1)病原物繁殖率低,无再 侵染; (2)多为全株性或系统性病 害。
复利病害 单年流行病害 多循环病害
(1)病原物繁殖率高,再侵 染频繁。 (2)多局部病害。
病
害
特
点
(3)多为土传或种传病害。 (4)病原物的传播体寿命较 长,抗逆性强。 (5)病原物越冬率高,菌量 需逐年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