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地球化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各部分以及地球与外部环境间元素、化学物质在地球上的分布、变化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下面将介绍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地球化学基本原理1.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中关注的核心是元素的存在形式和同位素的分布。
元素是组成地球和生物体的基本构成单元,而同位素则可用来追踪地球系统中的物质运移和循环过程。
2. 地质过程:地质过程是地球化学变化的根源。
包括岩浆活动、土壤形成、水文循环、生物地球化学等。
通过对地质过程和地球物质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表层的演化历史和地壳成因。
3. 地球系统: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大气、海洋、地壳和生物圈等多个组成部分。
地球化学通过研究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地球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规律。
4. 化学平衡和反应:物理化学原理是地球化学中的基础。
化学平衡理论被应用于地球化学计算模型的构建,以揭示物质在地球系统中的分布和转化。
二、地球化学的应用领域1. 矿产资源勘探:地球化学可以应用于矿床勘探和矿产资源评价。
通过分析不同元素的分布和同位素组成,可以找到矿床的富集区域和找矿指示。
2. 环境污染与地质灾害:地球化学方法可以用于环境污染物迁移和转化的研究,例如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有机物污染等。
同时,地球化学还能够评估地震、火山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
3. 水文地质研究:地球化学可以用于水文地质研究,例如地下水的起源、成分及其与地下水补给区域的关系。
同时,地球化学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地下水的污染源溯源。
4. 古气候与环境演化:地球化学分析在古气候和环境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沉积岩中的同位素组成和微量元素含量,可以重建过去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化的历史。
5. 生物地球化学和生态系统研究:地球化学可以揭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例如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转化等。
应用地球化学考试题

应用地球化学考试题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小题3分)1.应用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物质组成与人类生存关系,并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学科。
2.地球化学障:表生带在短距离内迁移条件明显交替,并导致化学元素浓集的地段称为地球化学障。
3. 地球化学省:某区域不止是一两类岩石中某元素丰度特别高,某种元素的矿床成群出现,而且在历史演化中,某元素的矿产出现率也特别高。
通常将地壳的这一区段称为地球化学省。
4.原生环境:指天然降水循环面以下直到岩浆分异和变质作用发生的深部空间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和。
5.次生环境:地表天然水、大气影响所及的空间所具有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和。
6.表生环境:在地表发生风化、土壤形成和沉积作用以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地球表层疏松物所处的环境。
7.地球化学储量:地球化学系统中元素的总质量。
8.地球化学景观:所有影响表生作用的外部因素的总和。
9.铁帽:指含铁硫化物、氧化物风化后形成的铁的含水氧化物土状或结核物质。
10.脱硫酸作用:还原环境中脱硫酸细菌能使硫酸根还原为硫化氢,使碳酸根浓度增大,地下水碱性增强并富含硫化氢,这是地下封闭环境在有机质存在时最常进行的化学作用。
11.脱碳酸作用:当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时,一部分二氧化碳从水中逸出,水中碳酸根离子与钙镁离子结合形成碳酸钙或碳酸镁沉淀的过程称为脱碳酸作用。
12.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原生矿体及其原生晕在表生风化过程中,经过各种地球化学作用在土壤中形成的异常。
13.水化学异常:又称水文地球化学异常,是地表水和地下水溶解了矿体及其原生晕、次生晕中的某些组分,在天然水体中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
二、回答题:(共10题,每小题7分)1.简述应用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
(1)矿产勘查地球化学方面,研究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与矿产的联系。
(2)环境地球化学方面,研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化学元素的分布分配及其存在形态。
(3)农业土壤地球化学方面,研究对作物生长有益或必需元素在土壤中的丰缺程度以及有毒有害元素在土壤中的富集程度。
地球科学中的地球化学及应用

地球科学中的地球化学及应用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各个层面的一门学科,其中地球化学是它的重要领域之一。
地球化学研究地球物质的成分、构造和变化规律,尤其是矿物、岩石和有机物质的组成和演化过程。
在地球科学中,地球化学的应用广泛,例如研究地球历史、资源勘探、污染控制等方面。
本文将从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三个方面,介绍地球化学在地球科学中的重要性。
一、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包括有机地球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和宇宙地球化学等多个分支领域。
其中有机地球化学主要研究有机物质在地球内部形成、演化及其有关过程,岩石地球化学则着重研究岩石中元素、矿物、岩石化学和成岩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环境地球化学主要关注地球表层物质的成分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宇宙地球化学则是研究宇宙物理化学和地球演化之间的关系。
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物质的元素化学组成、矿物、岩石、土壤、水体、大气等各种自然界物质。
地球中比较丰富的元素有O、Si、Al、Fe、Ca、Mg、Na、K、Ti和H等,而地球化学家通常还对一些稀有元素、有毒元素和高放射性元素等进行研究。
二、地球化学的分析方法地球化学的分析方法是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主要包括直接测定、化学分离、物理测量等多种手段。
其中最重要的是化学分离技术,可分为物理分离和化学分离两大类。
物理分离主要是利用分散、吸附、过滤、沉淀、离心和浮选等物理现象,将样品不同尺寸、性质和成分的颗粒分离开来。
而常用的化学分离方法有溶剂萃取、离子交换、氧化还原等,其原理是根据矿物或样品中元素、离子之间的化学平衡选择特定的分离剂,将所需元素或离子分离出来。
地球化学分析方法的发展,促进了多个领域的研究,如矿产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地质演化研究、灾害防治等方面。
其中,矿物资源勘探是地球化学的重要应用之一。
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先进地面及空中探测技术,对矿床的分布、规模、品位、类型等进行研究,从而实现有效地勘探。
应用地球化学考试试题

应用地球化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地球化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地球的构造和演化b. 地球表面和地下环境中元素和同位素的分布、组成及相互转化关系c. 地球的气候和天气变化d. 地球生物的进化和分布2. 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野外地质调查和实验室分析b. 数学建模和统计分析c. 生物化学实验和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 社会调查和数据收集3. 地球化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哪些?a. 热力学分析和光谱分析b. 微生物实验和生态测量c. 同位素分析和元素分析d. 元素周期表和有机化学实验4. 地球化学所研究的地球物质主要包括以下哪些?a. 地壳、地幔和地核b. 水、大气和岩石c. 物质和能量d. 生物和生态系统5. 地球化学的应用领域包括以下哪些?a. 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b. 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c. 气候变化和全球变化d. 生命起源和演化二、填空题1. 地球化学研究的核心是____和____的相互作用。
2. 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在地球体系中的____行为。
3. 同位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不同____的原子。
4. 地球化学研究常用的同位素有____、____、____等。
5. 地球化学的应用可以帮助解决地球资源____和环境____等问题。
三、论述题请就以下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每个方面至少写200字。
1. 地球化学在矿产资源勘探和开采中的应用。
2. 地球化学在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四、综合题请根据你的专业背景,选择一个与地球化学相关的话题,并进行综合论述,包括该话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等。
注意:根据题目要求,不再重复表述题目内容。
根据题目的不同性质,文章可分小节进行论述,但请不要使用"小节一"、"小标题"等词汇。
文章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表达流畅,无影响阅读体验的问题。
化学与地球科学——地球化学的应用

化学与地球科学——地球化学的应用地球化学的应用是一门涉及化学和地球科学的技术学科,它可以提供关于地球上物质组成的信息,帮助解决许多重要问题,例如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等。
本文探讨了关于地球化学的应用,以及在新材料开发、地质勘探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性。
一、地球化学在新材料开发中的应用新材料开发是一个旨在为人类带来更高效、更具环保性、更安全的材料的过程。
在化学和地球科学中,地球化学的技术可以为新材料研究提供帮助。
地球化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原材料中化学元素的组成、化学反应和空穴、金属离子的吸附活性等,为新材料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信息。
例如,地球化学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催化剂的结构和反应机理,或构造氧化和还原等反应的化学反应方法,还可以为电池、纳米材料和玻璃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信息。
二、地球化学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在地质勘探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地球化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岩石、矿物和土壤等地质成分的化学元素,来确定矿藏、岩矿成因和岩矿类型。
例如,地球化学家可以研究各种化学元素的分布和特征,以对资源勘探的矿床类型和产生条件进行识别和解释。
这样,人类可以更准确地定位矿藏,并开发和利用它们。
这种使用地球化学技术的勘探企图,为包括各种金属、非金属和能源在内的许多领域的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三、地球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地球化学也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
地球化学家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来分析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并判断其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地球化学技术可以监测水或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帮助预测短期和长期的环境影响。
例如,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和化肥可能会对土壤和水质造成污染,因此,通过分析土壤和水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我们可以有效地监测和控制环境污染的范围。
此外,地球化学技术还可用于工业污染和能源开发等领域的环境问题。
在工业生产中,废料的处理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能源开发方面,地球化学技术可以监测油井,帮助减少环境影响。
地球化学在地下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地球化学在地下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的健康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地球化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化学性质和化学过程的科学,在地下水污染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地球内部和表面的化学元素分布、迁移和转化规律。
在地下水污染治理中,常用的地球化学方法包括化学分析、同位素分析、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
化学分析是通过对地下水样品进行各种化学成分的测定,了解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这有助于确定污染的来源和程度,为后续的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同位素分析则可以追踪污染物的来源和迁移路径。
例如,通过测定水中不同同位素的比例,可以判断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以及污染物是否来自特定的污染源。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是利用数学模型来模拟地下水系统中化学物质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通过输入相关的水文地质参数和化学数据,可以预测污染物的扩散趋势,为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二、地下水污染的地球化学特征地下水污染具有独特的地球化学特征。
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后,会与地下水的原有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
例如,一些重金属污染物在地下水中可能会发生沉淀、吸附、络合等反应,从而改变其存在形态和迁移能力。
有机污染物则可能会发生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影响其毒性和降解速率。
此外,地下水的氧化还原条件、酸碱度、离子强度等因素也会对污染物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这些地球化学特征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至关重要。
三、地球化学在地下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一)污染源头的识别通过对地下水和周边土壤、岩石等介质的地球化学分析,可以确定污染物的来源。
比如,通过分析特定元素的比值或同位素组成,可以判断污染源是来自工业废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还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等。
(二)污染途径的追踪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可以追踪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路径。
地球化学的应用实例

地球化学的应用实例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内部和地球表层的化学组成、结构、演化以及地球化学过程的学科。
地球化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地球内部岩石矿物的成因、大气和水体的化学特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地球化学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介绍几个地球化学的应用实例。
一、地球化学在矿产资源勘探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在矿产资源勘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地表和地下水体、土壤、岩石等样品的化学分析,可以确定地下矿体的存在和分布。
例如,在铜矿勘探中,地球化学分析可以通过铜元素在地壳中的赋存状态,确定铜矿的形成环境和矿体的分布规律,为矿产资源的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二、地球化学在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在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中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对大气、水体、土壤等样品的化学分析,可以监测环境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质的浓度和分布。
这些数据可以评估环境的污染状况,并为制定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水源地保护中,地球化学分析可以确定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来源和迁移途径,为水源的保护和治理提供支持。
三、地球化学在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在地质灾害预测和防治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地球化学分析可以通过研究地下水体、土壤、岩石等样品的化学特征,判断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
例如,在滑坡灾害的预测中,地球化学分析可以通过分析土壤中的水分、有机质和重金属元素等,判断土壤的稳定性,并提前预测滑坡的可能性,为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四、地球化学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在古环境研究中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对古代岩石、古土壤、古植物等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可以重建古环境的演化过程。
例如,在古气候研究中,地球化学分析可以通过分析古代岩石中的同位素含量,推测古气候的变化,并了解古代地球环境的特征和演化规律。
五、地球化学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在地球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地球内部岩石、矿物、地幔物质等的化学分析,可以揭示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演化历史。
地球化学在地质工程中的应用

地球化学在地质工程中的应用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的成分、结构、属性、演化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地球化学在地质工程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可以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地质环境,并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一、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在地质工程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分析技术是地质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通过对样品的化学成分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获得样品所含元素的数据,并与背景地质环境进行对比,从而了解地质环境的特征和演化历史。
常用的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包括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等。
例如,在地质勘察中,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们确定地下水的成分和水质状况,从而评估地下水对地质工程的影响。
通过分析地下水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可以判断地下水是否存在污染,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
二、地球化学在地质灾害评估中的应用地质灾害评估是地质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地球化学可以为地质灾害的评估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通过对受灾区域的土壤、岩石和水体等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可以了解地质环境中的各种元素的含量,判断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和灾害风险。
同时,地球化学分析还可以为灾害现场的应急处置提供参考,例如通过监测地下水中的元素含量变化,及时发现地下水突变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三、地球化学在地质工程材料评价中的应用地球化学还可以用于地质工程材料的评价和选用。
在地质工程中,土壤和岩石是最常见的工程材料,而地球化学分析则可以从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方面对土壤和岩石进行全面的评估。
通过分析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粒度分布等指标,可以判断土壤的工程性质和工程用途。
同样,在选用岩石作为工程材料时,地球化学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判断岩石的物理特性和耐久性,从而选择合适的岩石进行工程建设。
四、地球化学在环境保护和修复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在环境保护和修复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受污染土壤和水体的地球化学分析,可以判断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化学旋回:元素的演化是以元素的赋存介质的变迁实现的,地幔物质分异出来的岩浆及地壳物质重熔形成的岩浆上升,结晶形成岩浆岩,经构造运动隆升到地表或近地表,进入表生环境,遭风化,剥蚀搬运到湖海盆地沉积成岩,沉积岩经沉降或俯冲到地表深处,发生变质或部分重熔而形成新的岩浆,构成一个大的旋回。
不相容元素:指那些在结晶分异过程中倾向于向残余流体相中聚集的元素相容元素:指容易进入结晶而在残余流体相中迅速降低的元素亲石大离子元素:不相容元素因其离子半径大,电荷高而不易进行类质同象置换的元素。
K,W,LREE元素的亲和性:地球化学上把阳离子有选择地与阴离子结合的倾向性元素的亲和性(戈尔德施密特分类,根据元素的共生规律划分的):亲铁元素:集中于铁——溴核中的元素。
Au,Mo,Ni亲硫元素:与硫亲和力强易溶于硫化铁熔体中的元素。
Cu,Ag,Zn,Fe亲氧元素:易溶于硅酸盐熔体的元素。
Li,Na,K,Rb亲气元素:具有挥发性或易形成挥发性化合物,主要集中在气体中。
H,C,H,O亲生物元素:生物圈中富集于有机物中元素。
H,C,N,Cl地球化学异常:异常现象,异常范围,异常值地球化学省:在地壳的某一大范围内某些成分富集特征特别明显,该区不止是一两类岩石中该元素丰度特别高,该种元素的矿床成群出现历史演化中元素的矿产出现率较高的叫地球化学省,它的实质就是一种地球化学异常,是以全球地壳为背景的规模巨大的一级地球化学异常。
地球化学场:元素的时空分布,把地球化学指标在三度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于演化称为地球化学场,具体某一时刻定位于三度空间上的地球化学指标值。
地球化学环境:元素在地球化学系统得以保持平衡的各种物理化学条件的综合。
原生环境:指天然降水循环面以下直到岩浆分异作用和变质作用发生的深部空间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和。
次生环境:指地表天然水,大气影响所及的空间所具有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和。
克拉克值:又称地壳元素丰度,指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
造岩元素:元素含量分布是不均匀的,O,Si,Al,Fe,Ca,Na,K,Mg元素之和占99%以上称为造岩元素。
常量元素:元素的地壳丰度大于1%的叫常量元素。
少量元素:元素的地壳丰度在0.1%-1%的叫少量元素。
微量元素:元素的丰度小于0.1%。
相对丰度:(浓度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某一局部地段或某一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地壳丰度之比叫相对丰度。
矿石浓度系数:矿床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质体,以矿石平均品位与该元素地壳丰度值之比。
最低浓集系数:最低可采品位与其地壳丰度之比克拉克值:地壳元素丰度是指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
碱金属元素:Li、Na、K从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花岗岩-正长岩逐步增高,最高含量都在正长岩,次高含量在花岗岩中。
与超基性岩比较正长岩中相对富集程度可达数十倍,数百倍,最高甚至达数千倍以上,因此偏碱性岩中碱金属元素丰度最高。
稀土元素:La、Ce、Pr等,具有与碱金属元素相似的分布特点,向偏碱性岩中富集的趋势很强。
其余亲氧元素:Si、Be、Sn等含量从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至花岗岩明显增高,最高含量在花岗岩中。
富集程度从数倍、数十倍、数百倍至数千倍以上;从花岗岩想正长岩这些元素的含量略有降低。
Pb在岩浆岩中的积累与放射性元素U、Th的丰度有关。
Al、B、P偏离上述规律,最高丰度出现在中性岩中。
亲铁元素:Fe、Mn明显从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至酸性岩降低,最高含量在超基性岩。
与酸性岩比较,这些元素在超基性岩中的富集程度由数倍至百倍。
亲氧元素中的Mg具有与上述元素十分相似的分布特点。
亲硫元素Au也有相似但较为微弱的分布趋势,这与Au 的原生亲铁性不无关系亲硫元素:Cu、Zn、Ag和碱土金属Ca以及过渡元素V、Ti、Sc最大的丰度不在超基性岩中而在基性岩中,并且除Ca、Sr、Zn向偏碱性岩中有增高外,其余元素皆降低。
卤族元素:总的趋势向偏碱性岩石增高。
但不同元素略有差别;F、Cl的最高丰度出现在正长岩中,与K、Na变化趋势相同;而Br则在中性岩和在高钙花岗岩中最丰富,与Al相似;I无明显变化规律。
元素的赋存形式:1.矿物形式2.非矿物形式:1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2类质同象结构混入物3胶体或离子吸附状态4与有机质结合的形式任何矿床,在其赋存的基岩中或矿床进入飙升带后在地区表层系统中都存在一系列的地球化学异常,构成地球化学异常谱系。
指示元素:就是天然物质中能够提供找矿线索和成因指示的化学元素。
异常的形成机制和表现形式:1.矿体周围的原生晕,虽然多数元素的一场是紧紧保卫矿体的,但又有同心和离心之分,有的元素的一场甚至并不包围矿体而是远离矿体,呈离心异常。
2.引起地球化学异常的原因,除矿体外,还可以由其他地质体引起3.对于各种次生异常来说,矿体附近的元素高含量带是由矿体的成矿物质分散造成的;而对于原生晕来说,高含量带的形成,主要是由元素的扩散作用造成热液矿床原生晕,也可以是浓集作用形成4从地球化学异常的表达形式来说,除了需要在平面上或从三度空间的角度来描述外,有事止血在剖面上变现出来,这是就不可能用“晕”来描述。
地球化学异常分类:1形成的环境条件:内生异常:在内生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异常;表生异常:在表生作用下形成的异常。
2.根据异常与矿体形成的相对时间关系:原生异常:至于矿体同时形成于基岩中的异常,未遭受破坏搬运;次生异常:是矿体以及原生晕在表生条件下招收破坏以后,元素再次迁移、分配而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
3.根据异常与其赋存介质形成的相对时间关系:同生异常:异常物质与其赋存介质同时形成;后生异常:异常物质在其所赋存的介质形成之后以某种方式带入而形成的异常。
4根据异常赋存的介质特征分为: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水文地球化学异常、气体地球化学异常、生物地球化学异常。
地球化学找矿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系统采集地球表层系统中某种天然物质,分析其中化学元素或其他地球化学指标的空间分布,发现异常,并研究异常与矿体的可能成生联系,最终追索并找到矿体。
地球化学找矿的优势:1.见微知著,是一种显微找矿技术。
2.不受覆盖限制3.竞技、快速是化探方法的根本特点4.与物探找矿方法想必具有直接性岩石地球化学异常中安有特殊的地位原因:1.各类矿床的岩石地球化学异常最全面第保留了成矿时的地球化学信息。
2.岩石地球化学异常是各种类型次生地球化学异常物质来源的组成部分。
3.当前陆地上的找矿中国的发展趋势是寻找厚覆盖地区音隐伏矿和浅覆盖区以及开采矿山深部的盲矿。
热液迁移、运动的动力学因素,主要是渗滤作用和扩散作用。
渗滤作用:是热液在压力梯度的作用下,元素通过溶液沿岩石裂隙系统整体、自由地流动迁移过程中,由于化学和物理化学的作用,溶液在所流经的围岩裂隙中留下了矿液活动的痕迹-矿体和原生晕。
扩散作用:是在体系中存在浓度梯度的条件下发生的。
它是指一个体系的不同部位内,如果某元素的浓度不同,则该元素的质点将自动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迁移,直到各处浓度相等为止。
热液矿床原生晕的影响因素:1.元素自身的地球化学性质2.含矿热液本身的性质3.构造裂隙4.围岩性质原生晕分为:前缘、尾部、上盘、下盘、侧向。
前缘晕:是矿液在离开主要沉积成矿地点后,残余矿液继续沿通道系统前进时形成的异常。
后尾晕:是矿液在尚未达到沉积成矿地点之前,在通道中及其附近形成的异常。
原生晕外部形态的类型:1.线状异常2.带状异常3.等轴状异常4.不规则状异常原生原的分带性包括浓度粉黛和组分分带浓度分带是同一组分的含量自矿化中心或异常中心向外有规律变化。
浓度分带不仅只是了找矿方向,而且有无浓度分带还是区别矿致异常与非矿异常的标志分散矿化的原生晕的特点:1异常规模较小2.没有明显的元素浓集中心,浓度分带不明显,表现为一系列互不相关的异常带3.元素组合相对比较简单4.不具有明显的指示元素垂直分带性,在不同的浓度上都有矿上元素和矿下元素的出现。
岩浆矿床的原生晕是通过结晶分异和熔离作用形成地表疏松的覆盖物包括了残坡积物、冰积物、湖积物、风积物、洪积物以及有机覆盖物表生作用:是指一种处于一个温度压力低,以含有二氧化碳和多组分水为介质的物理化学综合环境的作用。
次生矿物:表生作用的结果导致致密的岩石物质松懈瓦解直至被分解,抗风化的一些原生矿物残留下来,同时形成大量适应新环境的新矿物。
土被:残留原生矿物与新生矿物一起形成了覆盖于岩石上的疏松层。
成壤作用:土被在物理,生物的继续作用下,形成具有垂直层位序列的土壤。
地球化学景观:所有影响表生作用的外部因素的总和。
景观地球化学:研究化学元素在各种景观条件下迁移沉淀的规律。
常见的原生矿物:自然金,铂钯矿,锡石,铌钽铁矿,洛铁矿及绿柱石。
此生矿物:1黏土矿物(1)1:1型,由一层四面体芯片与一层八面体芯片构成(2)2:1型,两层四面体芯片夹一层八面体晶片吸附阳离子的一般顺序:Li<Na<K<Rb<Cs<Mg<Ca<Ba<H2铁锰氧化物铁帽:指含铁硫化物,氧化物风化后形成的铁的含水氧化物土状或结核物质。
土壤剖面:A0:垫积层A1:腐殖层A2:淋溶层B层:淀积层C层:母质层D层:未风化基岩第四章设计书的编写程序1资料收集2选区踏勘3方法试验4编写设计(1)目的任务(2)工作依据(3)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4实施方案(5)人员编制,准备经费预算(6)预期成果采样单元用一定密度的均匀样点控制整个研究区,把研究区按一定面积分割成若干小的单元。
矿产资源地球化学调查的采样布局1区域化探2化探普查3化探详查检出限:某一分析方法或分析仪器能可靠的测试出样品中某一元素的最小质量.噪音:仪器内部一系列偶然因素而引起的观测值的变动.分析灵敏度:指某一分析方法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可靠的检测出的相对最低含量.精确度:指某一样品在同一条件下多次观测,各次观测值彼此接近的程度.准确度:指样品分析含量值与样品的真实含量的接近程度.地球化学标准样:标准参考物质是国家标准局或高级实验研究机构联合研制发行的,化学组成经过多家研究机构实验室,多种方法多次精密测量,化学组成均匀,稳定的一组样品.随机误差;它是采样,制样,分析过程和仪器工作过程中的偶然误差因素引起的误差.系统误差:它是由规律因素造成的误差,包括正向和负向的偏离.地球化学样品分析特点1.采集样品数量大2.分析项目多3.样品性质多样4.元素含量变化大误差来源分析偶然误差既影响分析的准确性,也影响分析的准确度,且以后者为主.而系统误差则主要影响分析的准确性.系统误差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系统的相差一个倍数,往往由于共组曲线的斜率变化导致.第二种是系统的相差一个常数,往往由于工作曲线平移造成.多变量数据处理的目的:1缩减变量.2进行分类,要求最大限度的利用已有信息使分类的错误率最小.3揭露相互关系,以便利用这些关系进行预测或估算别的变量相关分析:按变量的性质可分为正态与非正态两类;按变量间关系的性质,可分为线性与非线性二类;按涉及变量的多少,可分为二元及多元等.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一种根据数字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不受研究对象的了解程度的限制,而且所得的结果是一张树枝状系谱图,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与资料的多少,选择不同的相似性水平,做出合理的分类和解释. 谢尔巴科夫用元素的向心力和离心力描述这种像地球外圈层贫化或富集的趋势:(1)向心元素:陨石成分最高,Mg,Cr,Fe,Co,Hi(2)最弱离心元素:玄武岩成分最多,P,Ca,Zn(3)离心元素:页岩最多,Li,Rb,Cs(4)弱离心元素:Te,Bi,Mo(5)最强离心元素当属在水圈和大气圈中富集的元素地壳元素丰度在应用地球化学研究中的作用:(1)衡量研究区化学元素富集或负化的程度(2)作为选择分析方法灵敏度的依据(3)判断特殊地壳化学过程(4)作为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的基本资料沉积岩分为碎屑岩、泥质岩和化学沉积岩三个类型1.碎屑岩:由于碎屑岩主要是由抗氧化的矿物组成、石英、长石是碎屑岩的主要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