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复习总结题
地球化学考试复习资料

地球化学考试复习资料第一部分课后习题及答案绪论1. 简要说明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地球系统中元素及同位素的组成问题;2)地球系统中元素的组合和元素的赋存形式;3)地球系统各类自然过程中元素的行为(地球的化学作用)、迁移规律和机理;4)地球的化学演化,即地球历史中元素及同位素的演化历史。
2. 简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自然过程在形成宏观地质体的同时也留下了微观踪迹,其中包括了许多地球化学信息;2)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和存在状态是环境和体系介质条件的函数;3)地球化学问题必须至于地球或其其子系统中进行分析,以系统的组成和状态来约束作用的特征和元素的行为。
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反序法和类比法第一章太阳系和地球系统的元素丰度1.简述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特征.1)原子序数较低的范围内,元素丰度随原子序数增大呈指数递减,而在原子序数较大的范围内(Z>45)各元素丰度值很相近。
2)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丰度大大高于相邻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
具有偶数质子数(A)或偶数中子数(N)的核素丰度总是高于具有奇数A 或N的核素。
3)质量数为4的倍数的核类或同位素具有较高的丰度,原子序数或中子数为“约数”(2、8、20、50、83、126等)的核类或同位素分布最广、丰度最大。
4)锂、铍、硼元素丰度严重偏低,属于强亏损的元素。
5)氧和铁元素丰度显著偏高,它们是过剩元素。
6)含量最高的元素为H、He,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几乎占了太阳中全部原子数目的98%。
2.简介地壳元素丰度特征.1)地壳元素丰度差异大:丰度值最大的元素(O)是最小元素(Rn)的1017倍;丰度值最大的三种元素之和达82.58%;丰度值最大的九种元素之和达98.13%;2)地壳元素丰度的分布规律与太阳系基本相同。
与太阳系或宇宙相比,地壳和地球都明显地贫H, He, Ne, N等气体元素;而地壳与整个地球相比,则明显贫Fe和Mg,同时富集Al, K 和Na。
应用地球化学复习题总结

应用地球化学复习题总结1、化探:地球化学找矿法简称化探,是以地球化学和矿床学为理论基础,以地球化学分散晕(流)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矿床在形成及以后的变化过程中,成矿元素或伴生元素所形成的各种地球化学分散晕进行找矿的方法。
2、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合性: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倾向性。
3、Goldschmit 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亲石元素(即亲岩元素或亲氧元素) 、亲硫元素(即亲铜元素)、亲铁元素、亲气元素、亲生物元素4、地球化学异常:是相对于地球化学背景区而言的,是指与地球化学背景区相比有显著差异的元素含量富集区或贫化区5、地球化学指标:指一切能提供找矿信息或者其他地质信息的、能够直接或间接测量的地球化学变量。
6、地球化学场:如果把地球化学背景和发育在其中的地球化学异常当作一个整体看待,元素在该体系中的分布构成了地球化学场。
7、勘查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的实践应用,是一门运用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等实际问题的科学。
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物质组成与人类生存关系,并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学科。
8、原生环境:指天然降水循环面以下直到岩浆分异和变质作用发生的深部空间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和。
9、次生环境(或表生环境):是地表天然水、大气影响所及的空间所具有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和。
10、地壳元素丰度:是指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也称克拉克值,是为了表彰在这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美国化学家克拉克而命名的。
11、浓度克拉克值(相对丰度):化学元素在某一局部地段或某一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与地壳丰度的比值。
12、矿石浓集系数:矿石的平均品位与该元素地壳丰度之比。
13、最低浓集系数:矿床的最低可采品位与其地壳丰度之比。
14、表生地球化学环境的特点:是一个温度压力低,以含二氧化碳和多组分水为介质的物理化学综合环境。
15、地球化学景观:是指所有影响表生作用的外部元素的总和。
(完整版)普通地球化学期末复习

普通地球化学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第一章绪论一、地球化学的定义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子系统(含部分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
二、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一:元素(同位素)在地球及各子系统中的组成(量)第二:元素的共生组合和存在形式(质)第三: 研究元素的迁移(动)第四:研究元素(同位素)的行为第五: 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第二章自然体系中元素的共生结合规律一、元素地球化学亲和性的定义在自然体系中元素形成阳离子的能力和所显示出的有选择地与某种阴离子结合的特性称为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和性。
二、亲氧元素与亲硫元素的特点亲氧(石)元素:离子的最外电子层具有8电子(s2p6)惰性气体型的稳定结构,具有较低的电负性,所形成的化合物键性主要为离子键,其氧化物的形成热大于FeO的形成热,与氧的亲和力强,易熔于硅酸盐熔体,主要集中于岩石圈。
亲硫(铜)元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层具有18电子(s2p6d10)的铜型结构,元素的电负性较大,其所形成的化合物键性主要为共价键,氧化物的生成热小于FeO的形成热,与硫的亲和力强,易熔于硫化铁熔体。
主要集中于硫化物-氧化物过渡圈。
三、其它的概念电负性:中性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或者说原子在分子中吸引价电子的能力叫电负性。
电离能:指从原子电子层中移去电子所需要的能量.电离能愈大,则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结合得愈牢固电子亲和能:原子得到电子所放出的能量(E)叫电子亲和能。
E越大,表示越容易得到电子成为负离子。
离子电位:是离子电价与离子半径的比值四、元素的地球化学化学分类(戈式分类)亲氧(亲石)、亲硫(亲铜)、亲铁、亲气五、类质同象的定义某些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随机地被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原子、离子、配离子、分子)所占据,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改变,晶体的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等保持不变,这一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六、类质同象的置换法则1.戈式法则(适于离子键化合物)①优先法则:两种元素电价相同,半径较小者优先进入矿物晶格。
有机地球化学期末复习题

有机地球化学期末复习题1.名词解释4-甲基甾烷类:4-甲基甾烷类是C-4位置上有⼀甲基。
碳数范围从28到30。
该类化合物普遍地分布于海相和湖相沉积物和原油中。
CPI: 碳优势指数,有机质中长链正构烷烃⾥奇数碳烃⽐偶数碳烃占优势。
CPI= 1/2[Σ(C25-C33)/Σ(C24-C32)+Σ(C25-C33)/Σ(C26-C34)]表⽰奇数碳分⼦与偶数碳分⼦含量的⽐值。
OEP:奇偶优势,不规则的类异戊⼆烯烃:是指头头相连和尾尾相连的链状分⼦(图5-11),也就是在头-尾系列中有⼀个头-头或尾-尾相连的键。
两端有时带有饱和环或芳⾹环。
低分⼦量甾烷:低分⼦量甾烷碳数可以从21到24,它们可能直接来源于动物中的性激素和胆汁酸。
⼲酪根:积岩中主要的有机质和⽣油⽣⽓的主要母质。
是沉积物中有机质中分布最⼴、数量最多的⼀类,约占地质体中有机质,特别是成岩阶段末期沉积岩中有机质的90~95%。
规则的类异戊⼆烯烷烃:指个单元头尾相接成的链状分⼦(头-尾——头-尾)。
这类化合物常以烯、酸、醇的形式⼴泛地存在于各种⽣物体及现代沉积物之中。
颗粒有机质:是粒径⼤于0.45µm的部分。
这种粒径范围的颗粒物能够沉降,不发⽣明显的布朗运动。
颗粒有机质包含有⽣命的或⽆⽣命的各种悬浮颗粒,⼀般地,它们由微⽣物(细菌)、动物粪便微粒、有机碎屑物、有机—⽆机混合聚体等组成。
⽊质素:⽊质素是植物纤维中的⼀种复杂的芳⾹族⾼分⼦化合物。
是⾼等植物的主要成分,它与纤维素、半纤维素⼀起组成植物的细胞壁。
⽊质素约占⽊材⼲重的30%。
溶解有机质:是指能通过0.45µm滤孔的有机物质。
其中粒径⼩于1nm的部分呈真溶液状态,1-10nm之间的部分属胶体溶液。
溶解有机质主要是动植物的遗体、分泌物、陆源异地有机物质等经⽔解和细菌分解的产物。
⽣物标志化合物:指沉积有机质、原油、油页岩、煤中那些来源于活的⽣物体,在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具有⼀定稳定性,没有或较少发⽣变化,基本保存了原始⽣化组分的碳⾻架,记载了原始⽣物母质的特殊分⼦结构信息的有机化合物。
地球化学复习重点

绪论:1. 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子系统(含部分宇宙)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科学.2. 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①元素(同位素)在地球及各子系统中的组成②元素的共生组合和存在形式③研究元素的迁移④研究元素(同位素)的行为⑤元素的地球化学演化3. 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见微而知著"。
通过观察原子、研究元素(同位素),以求认识地球和地质作用地球化学现象。
4. 简述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A. 野外工作方法:①宏观地质调研②运用地球化学思维观察、认识地质现象③在地质地球化学观察的基础上,根据目标任务采集各种地球化学样品B.室内研究方法:④量的测定,应用精密灵敏的分析测试方法,以取得元素在各种地质体中的含量值⑤质的研究,也就是元素结合形态和赋存状态的研究⑥动的研究,地球化学作用过程物理化学条件的测定和计算。
包括测定和计算两大类。
⑦模拟地球化学过程,进行模拟实验。
⑧测试数据的多元统计处理和计算。
第一章:基本概念1. 地球化学体系:我们把所要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地球化学体系,每个地球化学体系都有一定的时间连续,具有一定的空间,都处于特定的物理化学状态(T、P 等)2. 丰度:一般指的是元素在这个体系中的相对含量(平均含量)。
3. 分布:元素的分布指的是元素在一个化学体系中(太阳、陨石、地球、地壳、某地区)整体的总的含量特征。
4. 分配:元素的分配指的是元素在各地球化学体系内各个区域、各个区段中的含量。
5. 研究元素丰度的意义:①元素丰度是每一个地球化学体系的基本数据以在同一体系中或不同体系中用元素的含量值来进行比较,通过纵向(时间)、横向(空间)上的比较,了解元素基本特征和动态情况,从而建立起元素集中、分散、迁移等系列的地球化学概念。
是研究地球、研究矿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②研究元素丰度是研究地球化学基础理论问题的重要素材之一。
宇宙天体是怎样起源的?地球又是如何形成的?地壳中主要元素为什么与地幔中的主要元素不一样?生命是怎么产生和演化的?这些研究都离不开地球化学体系中元素丰度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
地球化学复习题

地球化学复习题一.概念题1.克拉克值答: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
2.类质同像答:某些物质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结晶时,晶体中的部分构造位置随机地被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原子、离子、配离子、分子)所占据,结果只引起晶格常数的微小改变,晶体的构造类型、化学键类型等保持不变,这一现象称为“类质同象”3.背景与异常答:地球化学背景:在无矿化或未受矿化影响的地区,区内的地质体和天然物质没有特殊的地球化学特点,且元素含量正常。
正常含量也叫背景含量(值)。
元素呈正常含量的地区称背景区。
地球化学异常:是指与地球化学背景区有明显差异的元素含量富集区或贫化区。
4.同位素分馏答:轻稳定同位素(Z<20)的相对质量差较大(>10%),在自然作用中由于这种质量差所引起的同位素相对丰度的变异,称为同位素分馏。
5.亲氧性答:是指化学元素中一些金属元素与氧以离子键性结合形成化合物,表现出对氧的亲和性。
6.亲硫性答:是指化学元素中一些金属元素与硫结合形成高度共价键性质的化合物,表现出对硫的亲和性。
7.载体矿物答:指岩石中所研究元素的主要量分配于其中的那种矿物。
但有时该元素在载体矿物中的含量并不很高,往往接近该元素在岩石总体中的含量。
8.富集矿物答:是指所研究元素在其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它在岩石总体中的含量的那种矿物。
9.丰度答:元素在宇宙体或较大的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
10.指示元素答:所谓指示元素,就是可以指示矿体的存在及其特征的化学元素。
换句话说,这些元素能在矿床或矿体周围形成清晰并具一定规模的原生异常,其含量变化在不同程度上能反殃矿体或矿化的存在,能很好地提供找矿线索。
11.核数答:核素是由一定数量的质子(P)和中子(N)构成的原子核。
核素具有质量、电荷、能量、放射性、丰度五种主要性质。
12.同位素答: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在周期表上占据相同的位置,这也就是同位素13.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答:当环境发生物理化学条件变化,使元素原来的存在形式变得不稳定时,为了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元素原来的存在形式自动解体,而结合成一种新的相对稳定的方式存在。
地球化学复习题

地球化学复习题地球化学复习题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上元素的分布、循环和演化过程的科学。
它涉及到地球的各个层次,从地壳到地幔再到地核,从大气到水体,甚至到生物体内。
地球化学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起源、演化以及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地球化学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加深对这一学科的理解。
1. 地球的化学成分主要由哪些元素组成?它们的相对含量如何?地球的化学成分主要由氧、硅、铝、铁、钙、钠、钾等元素组成。
其中,氧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占地球质量的49.2%,其次是硅,占地球质量的25.7%。
铝、铁、钙、钠、钾等元素的含量相对较低。
2. 地壳是地球上最外层的固体壳体,其主要成分是哪些元素?地壳主要由氧、硅、铝、铁、钙等元素组成。
其中,氧占地壳质量的46.6%,硅占28.2%,铝占8.1%,铁占5.0%,钙占3.6%。
3. 地球的大气主要由哪些气体组成?它们的含量如何?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氩气等组成。
其中,氮气占大气体积的78%,氧气占21%,水蒸气的含量因地区和季节而有所变化,一般为0.1%-4%。
4. 地球的水体主要由哪些元素组成?它们的含量如何?地球的水体主要由氢和氧组成,化学式为H2O。
地球的水体分为海洋水、淡水和冰雪等。
海洋水中氢的含量约为11.2%,氧的含量约为88.8%。
淡水中的氢和氧的含量与海洋水相似,但含量略有差异。
5. 地球的地幔主要由哪些元素组成?它们的含量如何?地幔主要由氧、硅、镁、铁、铝等元素组成。
其中,氧的含量约为45%,硅的含量约为21%,镁的含量约为22%,铁的含量约为5%,铝的含量约为2%。
6. 地球的地核主要由哪些元素组成?它们的含量如何?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其中铁的含量约为85%,镍的含量约为10%。
7. 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地球上元素在不同地球层之间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请简要描述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过程。
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过程包括地壳物质的风化和侵蚀、物质的输运和沉积、岩浆的喷发和岩浆固化等。
地球化学复习题

《地球化学》复习题一、各章重点PPT第0章重点:地球化学发展简史(尤其是引领地球化学发展的关键学者的学术观点)地球化学的发展趋势,包括学科生长点,及理论突破点。
PPT第1章重点:地球化学分带的依据,各个分带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性;元素和核素在地壳中分布的计量单位,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特征,元素在主要岩石类型中的分布;元素在地球其它圈层,如水圈(尤其是海水)、大气圈、生物圈中的分布特征。
元素在地球演化的各大地质时期中的成矿特点。
PPT第2章重点:元素结合规律类质同像过渡元素的结合规律了解戈尔德施密特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方法和按照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合性分类方法。
PPT第3章重点:元素在水溶液中存在状态和迁移的主控因素;主要造岩元素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的演化岩浆作用中微量元素的定量模型PPT第4章重点:掌握讲解的每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方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稳定同位素在地球各个储库中的分布特征,影响稳定同位素分馏的主要控制反应。
PPT第5章重点:太阳系元素分布特征,陨石分类体系及依据。
二、练习题----------------------------------------------------------------------------------1. 概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特点。
2. 简要说明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3. 简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4. 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科学其它学科在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异同。
-----------------------------------------------------------------------------------------1.概说太阳成份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2.简述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特征.3.说说陨石的分类及相成分的研究意义.4.讨论陨石的研究意义.5. 地球的结构对于研究和了解地球的总体成分有什么作用?6. 阐述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方法论.7. 地球的化学组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8. 讨论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9.简介地壳元素丰度特征.10. 地壳元素丰度特征与太阳系、地球对比说明什么问题?11.地壳元素丰度值(克拉克值)有何研究意义?12.概述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意义.13.简要说明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14.岩浆岩中各岩类元素含量变化规律如何?15.简述沉积岩中不同岩类中元素含量变化规律.-----------------------------------------------------------------------------------------1.亲氧元素和亲硫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主要差异是什么?2.简述类质同像的基本规律.3.阐述类质同像的地球化学意义.4.简述地壳中元素的赋存形式及其研究方法.5.举例说明元素存在形式研究对环境、找矿或农业问题的意义.6.某地由于受开采ZnCO3矿的影响,造成住宅土壤、房尘及饮食摄入Cd明显高于其国标,但与未受污染的邻村相比,在人体健康方面两村没有明显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化学》复习题
一、各章重点
PPT第0章重点:
地球化学发展简史(尤其是引领地球化学发展的关键学者的学术观点)
地球化学的发展趋势,包括学科生长点,及理论突破点。
PPT第1章重点:
地球化学分带的依据,各个分带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性;
元素和核素在地壳中分布的计量单位,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特征,元素在主要岩石类型中的分布;
元素在地球其它圈层,如水圈(尤其是海水)、大气圈、生物圈中的分布特征。
元素在地球演化的各大地质时期中的成矿特点。
PPT第2章重点:
元素结合规律
类质同像
过渡元素的结合规律
了解戈尔德施密特的元素地球化学分类方法和按照元素的地球化学亲合性分类方法。
PPT第3章重点:
元素在水溶液中存在状态和迁移的主控因素;
主要造岩元素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的演化
岩浆作用中微量元素的定量模型
PPT第4章重点:
掌握讲解的每一种放射性同位素定年方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
稳定同位素在地球各个储库中的分布特征,影响稳定同位素分馏的主要控制反应。
PPT第5章重点:
太阳系元素分布特征,陨石分类体系及依据。
二、练习题
----------------------------------------------------------------------------------
1. 概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特点。
2. 简要说明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3. 简述地球化学学科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4. 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科学其它学科在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异同。
-----------------------------------------------------------------------------------------
1.概说太阳成份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简述太阳系元素丰度的基本特征.
3.说说陨石的分类及相成分的研究意义.
4.讨论陨石的研究意义.
5. 地球的结构对于研究和了解地球的总体成分有什么作用?
6. 阐述地球化学组成的研究方法论.
7. 地球的化学组成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8. 讨论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9.简介地壳元素丰度特征.
10. 地壳元素丰度特征与太阳系、地球对比说明什么问题?
11.地壳元素丰度值(克拉克值)有何研究意义?
12.概述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意义.
13.简要说明区域地壳元素丰度的研究方法.
14.岩浆岩中各岩类元素含量变化规律如何?
15.简述沉积岩中不同岩类中元素含量变化规律.
-----------------------------------------------------------------------------------------
1.亲氧元素和亲硫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2.简述类质同像的基本规律.
3.阐述类质同像的地球化学意义.
4.简述地壳中元素的赋存形式及其研究方法.
5.举例说明元素存在形式研究对环境、找矿或农业问题的意义.
6.某地由于受开采ZnCO3矿的影响,造成住宅土壤、房尘及饮食摄入Cd明显高于其国标,但与未受污染的邻村相比,在人体健康方面两村没有明显差异。
为什么?
----------------------------------------------------------------------------------------
1.举例说明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定义.
2.举例说明影响元素地球化学迁移过程的因素。
3.列举自然界元素迁移的标志.
4.元素地球化学迁移的研究方法.
5.水溶液中元素的迁移形式有那些?其中成矿元素的主要迁移形式又是什
么?
6.解释络离子的稳定性及其在地球化学迁移中的意义.
7.简述元素迁移形式的研究方法.
8.什么是共同离子效应?什么是盐效应?
9.天然水的pH值范围是多少?对于研究元素在水介质中的迁移、沉淀有何意义?
10.举例说明Eh、pH值对元素迁移的影响.
11.非标准电极电位E及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Eh,在研究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方面有什么作用?
12.试述影响元素溶解与迁移的内部因素。
---------------------------------------------------------------------
1.什么是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其研究意义是什么?
2.了解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3.什么叫微量元素、什么是主量(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有哪些?
4.阐述能斯特分配定律、能斯特分配系数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5.稀土元素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其在地球化学体系中行为差异主要表现有哪些方面?。
6.讨论稀土元素的研究意义。
7.你认为岩浆作用过程中决定元素浓集成矿的主要机制和决定因素是什么?
8.镧系收缩
9.概述晶体场理论及其在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
1. 同位素地球化学在解决地学领域问题中有何独到之处?
2. 何谓稳定同位素、何谓轻稳定同位素和重稳定同位素。
3. 选择同位素标准样品的条件。
5. 造成稳定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6. 放射性同位素年龄测定公式,各符号的含义。
7. 利用衰变定律来测定岩石、矿物的年龄,应满足的哪些前提条件?
8. 概述同位素研究工作方法程序。
9. 以Rb-Sr等时线法为例说明同位素测年的样品采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0.阐述碳(氧、硫)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11.阐明放射性碳14法测定地质年龄的原理和方法。
----------------------------------------------------------------------------------------------------------------------
1.相容元素和不相容元素
2.简述部分熔融过程和结晶分异过程对元素富集的影响。
3.桥氧和非桥氧和自由氧
4.熔体的聚合度
5.判断岩浆组成的主要依据
6.挥发分在岩浆中的作用
7.什么是鲍温反应序列,并简要说明影响因素。
8. 吉布斯相律和柯尔仁斯基相律
9.等化学体系和异化学变质作用
10.试述矿物中气液包裹体的研究方法及其地质、地球化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