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地球物理重磁报告

合集下载

重磁电震实习报告

重磁电震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报告日期:[[报告日期]]报告人:实习生实习单位:XXX公司实习内容:重磁电震一、实习背景作为一名实习生,我有幸参与了XXX公司的重磁电震项目。

该项目是一项地质勘探技术,主要用于寻找地下资源,如油气、矿产等。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深入了解了重磁电震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

二、实习过程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数据采集:在野外进行重磁电震数据采集,使用专业的仪器设备,按照预定的测线进行测量。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操作仪器,处理数据,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重磁电震数据进行处理,提取有用信息,制作成果图。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滤波、叠加等操作,提高了数据的质量。

3. 资料解释:根据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资料解释,判断地下资源的分布情况。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重磁电震数据,识别地下地质体的性质和分布特征,为后续的勘探工作提供依据。

4. 报告编写:将实习过程中的成果整理成报告,包括数据处理结果、资料解释结论等。

通过编写报告,我对实习内容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了专业技能: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重磁电震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

2. 增强了实践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拓宽了视野:通过实习,我了解了重磁电震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4.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事们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四、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对重磁电震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明确的定位。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地质勘探事业做出贡献。

(完)。

物探(重、磁)数据处理系统

物探(重、磁)数据处理系统

物探(重、磁)数据处理系统的报告,600字
对磁探和重探数据的处理系统的报告
本报告讲述的是磁探和重探数据处理系统的主要内容。

磁探和重探数据是在勘探水平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工程测量技术,是地球物理勘探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

随着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处理磁探和重探数据的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出现了磁探和重探数据处理系统。

磁探和重探数据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

在数据输入阶段,将原始测量数据输入到系统中。

在数据处理阶段,要对输入的原始数据做相应的处理,如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处理,以去除噪声,实现数据的清晰显示。

此外,还应对传感器的变化采取及时应对,使处理后的数据能够更好地反映野外现场测量实际情况。

最后,在数据输出阶段,将处理完成的数据转换为一种适合分析和研究的数据格式,以便科学家们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最后,磁探和重探数据处理系统可以为科学家和地质工作者提供一种便捷而可靠的地质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地球物理勘探中磁探和重探数据处理的问题。

它可以有效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提供给科学家完整可靠的数据,以便他们能更好地进行分析和研究。

综上所述,磁探和重探数据处理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可以实现野外数据的精准处理,为地球物理勘探提供有用的信息。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

地球物理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前言地球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习是地球物理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习,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次实习主要在XX地球物理研究所进行,实习期间,我参与了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等地球物理方法的实践操作,并学习了相关数据处理和解释。

二、实习内容1. 重力勘探:重力勘探是利用地球重力场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的一种方法。

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重力仪的使用和重力数据的采集。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重力测点、测线布置、数据采集等基本技能。

此外,还学习了重力数据的处理和解释,了解了重力异常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

2. 磁法勘探:磁法勘探是利用地球磁场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的方法。

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磁法勘探的原理、磁法仪器的使用和磁法数据的采集。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磁法测点、测线布置、数据采集等基本技能。

此外,还学习了磁法数据的处理和解释,了解了磁异常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

3. 电法勘探:电法勘探是利用地球电场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的方法。

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电法勘探的原理、电法仪器的使用和电法数据的采集。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电法测点、测线布置、数据采集等基本技能。

此外,还学习了电法数据的处理和解释,了解了电异常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

4.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的方法。

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地震勘探的原理、地震仪器的使用和地震数据的采集。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地震测点、测线布置、数据采集等基本技能。

此外,还学习了地震数据的处理和解释,了解了地震异常与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学会了地球物理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掌握了相关软件的使用。

此外,实习期间,我还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习总结本次地球物理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了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磁数据处理大报告-陈亮

重磁数据处理大报告-陈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姓名:陈亮班级: 061132学号: 480指导老师:杨宇山目录一、地质任务3二、工区概况3三、数据整理4一、重力资料数据整理4二、磁场资料数据整理6四、材料图4五、研究区重磁异常分析10六、重磁资料数据处理131、重力场延拓132、磁场化极处理 163、重力场的分离 174、磁场的分离185、重磁资料导数换算处理20七、局部重磁异常分析25八、学习总结25一、地质任务(1)将布格重力异常Δg和磁异常ΔT整理出来,计算布格重力异常和磁异常的总精度。

(2)利用surfer绘制测点点位图(即实际材料图),布格重力异常平面图,磁异常ΔT平面图。

(3)根据密度统计表分析研究区的物性特征。

(4)分析研究区重磁异常特征。

(5)对重磁资料进行处理(化极、延拓、导数换算等并绘制结果图件),并进行断裂构造分析。

(6)提取与矿有关的局部重磁异常(绘制结果图件),并进行对应分析,区分矿与非矿异常、磁铁矿与磁铁矿的可能分布范围。

(7)撰写报告。

二、工区概况研究区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北纬°—°,处在我国非常重要的铁多金属矿成矿带西段。

在以往地质、物探工作基础上,2015年3月人们在研究区中部完成了面积为5km²(×2km,线距50m,点距20m,测向方位角0度)的1:5000地面重磁扫面工作。

此次重力施工设计精度为50μGal,磁测施工设计精度为5nT,共完成了3116个测点,检查点159个,重力观测误差为μGal,磁测观测误差为;重力近区地改范围0~20m,在野外完成,采用差分GPS(RTK)进行8方位方形域测量,检查点59个,误差为μGal。

点位测量采用RTK差分GPS进行测量,检查313个点,高程测量误差为,平面位置测量误差为。

研究区铁矿赋存于燕山期早的中酸性岩与三叠系地层的接触部位,研究区经历了后期的构造变动,断裂构造发育,浅表磁铁矿经历了风化和淋滤作用后,形成了50%以上的高品位赤铁矿。

重磁实验报告(地大)

重磁实验报告(地大)

重磁资料采集与处理实习一、实习目的(1)通过本次实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熟悉Grapher和sufer以及matlab软件的使用,会进行基本的操作和数据处理。

二、实习内容(1)重磁数据的光滑、拟合、插值和网格化1、利用Grapher软件实现磁异常曲线的光滑、拟合与去噪上图红线代表线性光滑后的结果,可见磁异常在局部呈锯齿状,很可能地下分布有基性的喷出岩;蓝线代表10阶多项式拟合后的结果,可以反映区域场的变化情况。

将原始曲线改为散点图,可看出光滑后的效果。

2、利用Surfer软件实现磁异常数据的网格化与显示测区内测点分布图如下:打开sufer,点击Grid中出现Data,然后选中目标文件进行网格化,将网格化的文件在sufer中显示如下:(2)组合长方体重力异常计算与分析1、计算出多个长方体的重力异常,并将结果导出为GRD格式Model 1:X1 = -100; %长方体X方向起点坐标X2 = 100; %长方体X方向终点坐标Y1 = -100; %长方体Y方向起点坐标Y2 = 100; %长方体Y方向终点坐标Z1 = 10; %长方体Z方向起点坐标Z2 = 55; %长方体Z方向终点坐标经过matlab运行后导出mod_1.grdModel 2:X1 = 120; %长方体X方向起点坐标X2 = 180; %长方体X方向终点坐标Y1 = 120; %长方体Y方向起点坐标Y2 = 180; %长方体Y方向终点坐标Z1 = 1; %长方体Z方向起点坐标Z2 = 20; %长方体Z方向终点坐标经过matlab运行后导出mod_2.grdModel 3:X1 = -75; %长方体X方向起点坐标X2 = -125; %长方体X方向终点坐标Y1 = -75; %长方体Y方向起点坐标Y2 = -125; %长方体Y方向终点坐标Z1 = 1; %长方体Z方向起点坐标Z2 = 20; %长方体Z方向终点坐标经过matlab运行后导出mod_3.grd2、利用Sufer软件绘制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图Model 1:Model 2:Model 3:3、合并生成多个长方体组合模型的重力异常利用surfer中grid中的math进行组合。

重磁实验报告

重磁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重磁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掌握重磁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利用重磁法进行地质勘探。

二、实验原理重磁法是利用地球磁场和重力场在地球表面的异常分布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球的磁场和重力场是由地球内部磁性物质和密度不均匀分布引起的。

通过测量地磁异常和重力异常,可以推断出地壳结构和岩性变化。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重磁测量仪器:高精度磁力仪、重力仪。

2. 数据采集设备:笔记本电脑、数据采集卡。

3. 测量工具:测绳、测锤、罗盘。

四、实验步骤1. 场地选择:选择合适的地形,确保测量区域的平坦度和稳定性。

2. 仪器准备:将磁力仪和重力仪放置在测量区域,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3. 数据采集:a. 按照设计好的测线进行测量,记录每个测点的磁力值和重力值。

b. 利用罗盘确定测点的方位角。

c. 使用测绳和测锤确定测点的高程。

4. 数据整理:a. 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笔记本电脑,进行初步处理。

b. 根据实验要求,对数据进行滤波、平滑处理。

5. 结果分析:a. 利用重磁数据处理软件,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二维、三维可视化。

b. 分析地磁异常和重力异常分布规律,推断地壳结构和岩性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磁力异常分析:a. 通过磁力异常图,可以看出测区内的磁性物质分布情况。

b. 磁性物质的分布与地壳结构和岩性变化密切相关。

2. 重力异常分析:a. 通过重力异常图,可以看出测区内的密度不均匀分布情况。

b. 密度不均匀分布与地壳结构和岩性变化密切相关。

六、实验结论1. 重磁法是一种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可以用于地质勘探、资源调查等领域。

2.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重磁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学会了利用重磁法进行地质勘探。

3. 实验结果表明,重磁法在地壳结构和岩性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物理 磁 实验报告

物理 磁 实验报告

2023年医院放射科工作总结:优化诊疗流程,提升患者满意度提升患者满意度2023年,医院放射科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经过持续的努力和优化,我们实现了诊疗流程的有效提升,进一步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3年医院放射科的工作总结和取得的成果。

我们在技术进步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2023年,医院放射科引进了最新的放射诊断仪器和设备,如高性能CT、MRI和数字化X光机等。

这些高端设备不仅提高了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使我们能够更早地发现和诊断各种疾病。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类医疗需求。

我们在诊疗流程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优化。

针对患者就诊流程的痛点和不便之处,我们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和调整。

我们加强了预约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平台和手机APP等方式,让患者可以更加便捷地预约放射检查。

同时,我们也引进了智能化排队系统,将患者就诊流程优化至最佳状态,减少了患者等候的时间和不必要的繁琐程序。

此外,我们还改善了放射科的医疗环境,创造了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让患者感受到更好的医疗体验。

在服务质量方面,我们持续提升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我们建立了放射科的多学科协作机制,与其他科室密切配合,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和提供综合性医疗服务。

我们积极参与医院质量管理和评审,不断改进和完善诊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每一个患者都能得到精准、准时和周到的医疗服务。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与患者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讲解和回答问题,解除患者的疑虑,提高了患者对我们的信任和满意度。

2023年,医院放射科的工作总结还体现在研究和创新方面。

我们积极开展放射学研究项目,推动相关学术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与多家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多项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

我们还为医院内其他科室医护人员提供了放射学培训和学术指导,提高了全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应用地球物理1-重磁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地球物理1-重磁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应用地球物理1-重磁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1223021课程名称:应用地球物理1-重磁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英文名称:Applied Geophysics 1 - Gravity and Magnetic Prospecting principle and method总学时:64学分:3.5开课单位:地球物理系授课对象: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物理方向)专业本科生前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地球物理场论、地质学基础、电子学基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应用地球物理1-重磁勘探原理与方法》课程是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物理方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该专业本科生的主干必修课之一。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

重磁勘探是以地质体的密度、磁性差异为物理基础,综合应用多学科的知识对观测得到的位场异常进行推断解释,实现找矿和解决地质问题的。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重磁勘探的基本理论、原始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及资料分析解释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专业中的问题的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渗透学科前沿问题,懂得所学的基本理论的意义及价值。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能为后续的《重磁勘探数据处理与解释》、《非震地球物理方法》、《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等课程奠定基础;为运用重磁勘探方法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勘查,区域与深部构造研究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初步基础;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重、磁勘探及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绪论1.重力勘探与磁法勘探的表述2.重磁勘探的发展历史3.重磁勘探的应用范围第一章地球的重力场和磁场1.地球的形状、内部结构2.基础知识3.重力和重力异常4.地磁场和磁异常第二章岩石的密度和磁性1.决定岩石密度的主要因素及岩石密度的概述2.影响岩石磁性的主要因素和岩石磁性特征3.岩石的剩余磁性4.物体磁化的消磁作用第三章重力仪和磁力仪1.石英弹簧重力仪的原理及基本结构2.绝对重力仪、悬线重力仪、超导重力仪和重力梯度仪简介3.质子旋进磁力仪的原理及基本结构4.光泵磁力仪、超导磁力仪简介第四章野外重、磁测量1.野外重磁测量技术设计2.野外施工3.岩矿石的密度、磁性的研究方法第五章重、磁观测数据整理及异常计算1.重力仪观测结果的计算2.自由空间重力异常、布格重力异常和均衡重力异常的计算方法3.重力异常的计算精度4.磁异常的计算方法5.重、磁异常的图示第六章地质体的重磁异常1.简单条件下规则地质体的重、磁异常2.复杂条件下不规则地质体的重、磁异常的计算方法第七章重磁异常的反演方法1.重、磁异常反演的基本原理和存在的问题2.地质体的形状和产状的判断3.几种简单实用的反演方法4.复杂异常的反演法第八章重、磁异常的处理与转换1.空间域重、磁异常的处理与转换2.波数域重、磁异常的处理与转换3.欧拉反褶积的计算与应用4.重力归一化总梯度的计算与应用5.统计分析在重、磁异常解释中的应用第九章重磁资料的地质解释及重磁勘探的应用1.重、磁资料地质解释的内容、方法和步骤2.重、磁勘探的应用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说明重力勘探和磁法勘探是地球物理勘探的两种重要勘探方法,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应自始至终注意突出两种方法的共性和联系,同时强调两者的个性和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地球物理—重磁电读书报告姓名:***学号:***************攻读专业:固体地球物理学课程成绩:前言重力勘探是测量与围岩有密度差异的地质体在其周围引起的重力异常﹐以确定这些地质体存在的空间位置﹑大小和形状,从而对工作地区的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作出判断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磁法勘探是通过观测和分析由岩石、矿石(或其他探测对象)磁性差异所引起的磁异常,进而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或其他探测对象)的分布规律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二者有广泛的应用,如研究地壳深部构造;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划分成矿远景区;掩盖区的地质填图,包括圈定断裂﹑断块构造﹑侵入体等;广泛用于普查与勘探可燃性矿床(石油﹑天然气﹑煤);查明区域构造,确定基底起伏,发现盐丘﹑背斜等局部构造;普查与勘探金属矿床(铁﹑铬﹑铜﹑多金属及其他),主要用于查明与成矿有关的构造和岩体,进行间接找矿;也常用于寻找大的﹑近地表的高密度矿体,并计算矿体的储量;工程地质调查;如探测岩溶,追索断裂破碎带等。

随著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微处理机的广泛应用,测量磁场3个分量及其梯度的高精度航空磁力仪已经制成。

加上高精度的导航和数据处理,绘图和资料解释推断的自动化,今后航空磁法勘探将代替部分地面磁法勘探,并在工作过程中自动作出解释,绘出磁性体空间分布图。

利用这些图件,再结合其他资料,能可靠地对工作地区的地质构造作出推断,供找矿﹑找地下水﹑工程建设和地震预报等方面应用。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重磁勘探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测量精度方面大大提高。

由于重磁法勘探应用广泛,成本不高,因此在勘探领域一般是其他勘探方法之前的首选方法。

由于地球区域复杂,通常要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各种处理,以去除各种无关影响,提取所要的结果。

同时根据处理结果对其进行解释,其中解释又分为定性解释与定量解释。

在本次课程中,重力和磁法方面,我们主要学习了重磁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重磁异常的反演方法以及重磁资料的地质解释和在勘探中的应用等。

本文结合应用地球物理—重磁电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介绍了重磁数据处理基本原理与方法,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做了几个简单的正演模型,结合所学知识对正演模型进行了初步的解释,为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第一章 重磁数据处理原理与方法一、重力场与磁场的波谱介绍重磁数据的处理分为空间域和波数域,在空间域中重磁数据的处理十分复杂,而经过傅里叶变换到波数域中后就变得十分简单方便。

在波数域中对数据所有的处理都是一些因子的乘积;而且由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出现运算速度明显加快;除此之外波数域处理的另一个优点是没有了边缘损失。

鉴于上述优点重磁数据处理都是在波数域中进行的。

在波数域数据处理时要先把数据扩充到2的整数幂倍,然后利用FFT 计算原始数据的谱,再将原始异常的谱乘以处理过程的权因子求转换谱,最后用逆FFT 转换回空间域异常。

用到泊松公式波数谱,其中重磁异常波数谱由水平尺寸、深度因子、位移因子和磁化因子乘积构成。

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1、 解析延拓:根据某观测平面上的实测异常,换算场源以外其它空间位置的异常称为解析延拓。

换算平面位于实测平面之上,称为向上延拓,换算平面位于实测平面之下,称为向下延拓。

向上延拓可以突出深部异常,压制浅部异常;计算形状参数勾绘断面图。

而向下延拓可以突出局部异常,压制深部异常;划分水平叠加异常;评价低缓异常;增加解释推断的信息。

延拓的波数谱只与深度因子有关,∆h >0为向上延拓,∆h <0为向下延拓。

下面以无限长直立台阶为模型说明解析延拓的作用:模型参数:埋深H=10km ,h=8km ,台阶厚度t=H-h=2km ,剩余密度ρ=0.9g/cm 3 ,剖面线从x 从-100km 到+100km ,y 为1到128km ,间隔均为1km 。

由图1-1对比可知,向上延拓后重力异常幅值变小了,向下延拓后重力异常幅值变大了,当在边界时会出现局部振荡。

2、导数异常的计算:(1)垂向导数的计算:求垂向导数就是要根据实测重磁场T 的分布来计算 n nT z ∂∂该平面上的分布。

n 为求导的阶数,常用的是n=1和n=2,即计算垂向一阶导数或垂向二阶导数。

因为n n n T r T z ∂=∂,所以n r 是计算年n 阶垂向导数的波数响应。

即垂向一阶导数的波数响应为r, 垂向二阶导数的波数响应为r 2。

垂向导数异常能区分相邻异常体的异常,减少其相互迭加的影响。

或者减轻围岩的干扰,分离迭加在背景场中的局部场。

从理论上分析用垂向二阶导数的零值线可以圈定异常体韵范围和位置。

图1-1(黑色为原始数据,蓝色向下延拓2km ,红色为向上延拓2km )(2)水平导数的计算:水平导数即对x 方向的导数T iuT x∂=∂和y 方向的导数 T ivT y∂=∂若s 是实测平面上某一任意方向,它与x 方向的夹角为α,则cos sin (cos sin )T T T i u v T s x y αααα∂∂∂=+=+∂∂∂。

方向导数可以用来突出某一方向的异常特征。

x 方向的方向导数对于x 方向的高频成分有放大作用,y 方向的方向导数对于y 方向的高频成分有放大作用,因此实践中常用方向导数来分析区内某一方向的构造线特征。

3、区域场与局部场的分离——匹配滤波:区域场与局部场的分离是区域重磁场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实际资料解释中也有重要意义。

区域场以低频成分为主,局部场则以高频成分为主。

采用提取不同波数成分的场就可以完成场的分离。

匹配滤波:当实测场是由区域场与局部场迭加而成时,从径向平均对数功率谱曲线土就会显示两个拟合直线段,它们分别反映了区域场和局部场的主频段。

因而采用一般的波数滤波方法就可以进行场的分离。

4、化磁极:化极是将斜磁化的Z、△T转换成垂直磁化的垂直磁异常。

它消除由于磁化a场的倾角和偏角引起的磁异常不对称性的一种滤波技术,以便使异常似乎是在磁极处获得的,从而异常形态简化,利于推断解释。

5、小波分解:区域场和局部场的分离,是重磁场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实际的资料解释及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从谱分析的观点来看,区域场和局部场的频率成分不同,区域场主要为低频成分,而局部场主要高频成分,因此通过提取不同频率的场,即可实现对位场的分离。

区域场小波的多尺度分析理论和MALLAT算法,为我们提供了重磁位场分离的理论基础和计算途径。

二维小波分解是在x和y方向上,分别做一维小波变换来实现,我们可以将二维小波分解与重构用公式表示如下(三层分解):S=(A3+H3+D3+V3)+H2+D2+V2+H1+D1+V1,S=(A2+H2+D2+V2)+H1+D1+V1,S=A1+H1+D1+V1二维重磁异常S可逐步分解成不同尺度、不同形状的成分,A1-A3反映总体趋势成分,H1-H3表示X方向的趋势和Y方向的细节成分,D1-D3表示对角方向的细节成分(即X与Y方向的细节成分),V1-V3表示X方向的细节成分和Y方向的趋势成分。

第二章实际模型正演一、重力模型为了模拟多层地质条件下的区域场和局部场的分离,利用小波变换二维多尺度分析方法,建立了有五个均匀长方体组成的空间三维三层地质模型。

根据第一章介绍,对五长方体三层地质模型进行多尺度分离。

各长方体的参数参见表2.1,五长方体空间位置如图2.1,五长方体叠加重力异常等值线如图2.2。

表 2.1长方体模型参数图2.1 长方体模型空间位置图图2.2五个长方体叠加重力异常等值线图根据图2.3中可以发现,逼近阶次的逐渐增大模型的局部场逐渐被剥去,剩下的区域场逐渐明晰,到尺度为6时,区域场基本已经被分离干净;从2.3图中还可以发现,小波一阶和二阶逼近(图a和图b)反映的主要是五个模型的叠加重力异常,而小波四阶和五阶逼近(图c和图d)反映的主要是第二层和第三层长方体模型的叠加重力异常,而小波六阶逼近(图e)反映了第三层长方体模型的重力异常即区域场,从分离的效果来看,基本反映了三层地质模型的特点,说明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解对于多层地质模型的位场分离依然有良好的效果。

利用小波变换多尺度分析对位场分离后的等值线如下图:(a)小波分解一阶逼近 (b)小波分解二阶逼近(b)小波分解三阶逼近 (c)小波分解四阶逼近(d)小波分解五阶逼近(e)小波分解六阶逼近图2.3五长方体模型重力异常小波多尺度分解二、磁法模型利用小波变换二维多尺度分析方法,建立了有四个均匀球体组成的空间三维地质模型,各球的参数见下表(其中,球心坐标、埋深及半径的单位均为m,磁化强度单位为A/m,磁化倾角I取90°):表 2.2球体模型参数对垂直磁化球体磁场模型进行多尺度分离如下:(a)垂直磁化球体理论模型磁场正演(b)小波分解一阶逼近(c)小波分解二阶逼近(d)小波分解三阶逼近(e)小波分解四阶逼近(f)小波分解五阶逼近(g)小波分解六阶逼近图2.4垂直磁化组合球体小波多尺度分解从图2.4可以看出,总体趋势上来说,随着分解层数的逐渐增加,深度较大的球体产生的磁场(区域场)逐渐被分离出来,而浅部球体产生的磁场(局部场)逐渐被剥去,说明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的方法分离区域场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从图e可以看出当分解层数为6时,浅部球体产生的磁场已经被分离干净,仅剩深部球体产生的磁场,说明在此种情况下,最佳分离尺度为6。

致谢:非常感谢几位老师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予我们指导,同时也感谢***师姐在学习过程中给予提供的帮助;最后,祝几位老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安康!参考文献:[1] 成礼智等编著.小波的理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 张德丰著.MATLAB小波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3] 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编著.小波分析理论与MATLAB 7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3[4] 胡宁.东昆仑三维重力异常解释方法研究[J].青海地质,1996,5(2):33-42.[5] 李宗杰,杨林,王勤聪.小波变换在位场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石油物探,1997,36(2):86-93,70-78,88.[6] 李宗杰,杨林,王勤聪.二维小波变换在位场数据处理中的应用试验研究[J].石油物探,1997,36(3):71-86.[7] 侯遵泽,杨文采,刘家琦.中国大陆地壳密度差异多尺度反演[J].地球物理学报,1998,41(5):642-6.[8] 侯遵泽,杨文采.中国重力异常的小波变换与多尺度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1997,40(1):85-95.[9] 李健,周云轩,许惠平. 重力场数据处理中小波母函数的选择[J].物探与化探,2001,25(6):410-416.[10] Moreau F.Identification of sources of potential fields with the con-Tionuos wavelet transform:Basic theor[J].Geop- hys Res,1999,104:5003.[11] Hornby P,Boschetti F,Horovitz F G Analysis of potential field data in the wavelet domain[J].Geophys,1999,137:175.[12] Saihac P Identification of sources of potential field with the con-Tinous wavelet transform:Complex wavelet and application to aeromagnetic profiles in French Guianal [J].Geophys Res,2000.105:197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